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钒钛磁铁矿冶炼渣场周边土壤-鱼塘-河流系统中钒铬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1
作者 邵波霖 朱殿梅 +3 位作者 凌凯 孙家佞 程馨 钟可意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7,共10页
为探究冶炼废渣中钒(V)和铬(Cr)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采集渣场周边土壤、沉积物、鱼塘底泥、鱼塘水和河水样品,分析V和Cr的浓度、赋存形态,并采用富集因子法、地质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V和Cr的污染状况和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 为探究冶炼废渣中钒(V)和铬(Cr)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采集渣场周边土壤、沉积物、鱼塘底泥、鱼塘水和河水样品,分析V和Cr的浓度、赋存形态,并采用富集因子法、地质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V和Cr的污染状况和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V和Cr平均含量分别约为四川省背景值的2.6和4.0倍,富集程度分别为轻微和中度富集;沉积物中V、Cr平均含量分别约为对照沉积物的5.0和3.2倍,底泥中V、Cr平均含量分别约为对照沉积物的5.5和1.4倍,V和Cr富集程度均为中度和轻微富集;水样表现为V污染,鱼塘水和河水V平均浓度分别约为金沙江水样的17.6和1.8倍。研究区V和Cr主要以残渣态形式存在于土壤中,其占比分别为57.1%和89.4%,沉积物和底泥中V和Cr残渣态占比分别为20.1%和74.9%,各环境介质中V的生物可利用率及迁移率要远高于Cr;结合V和Cr地球化学性质分析,研究区环境介质中V和Cr可能主要以V 5+和Cr 3+形式存在。污染评价结果表明,土壤中V、Cr污染程度分别为轻微和中度污染,沉积物与底泥中V、Cr污染程度分别为中度和轻微污染,V和Cr均对生态系统构成轻微风险。因此,为保护研究区域生态系统和公共健康,应尽快修复受污染土壤和沉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炼渣 污染评价
下载PDF
基于PSCF与CWT模型对乌鲁木齐市地表臭氧源区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笠成 邵波霖 +3 位作者 彭彤茵 王思睿 郄慧霞 程馨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9-137,共9页
乌鲁木齐市是中国西部典型的重工业城市,伴随着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城市大气臭氧污染日益严重。为探究乌鲁木齐市地表臭氧污染特征,该研究采用2015-2019年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物监测数据及同期气象观测资料,结合统计分析、后向轨... 乌鲁木齐市是中国西部典型的重工业城市,伴随着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城市大气臭氧污染日益严重。为探究乌鲁木齐市地表臭氧污染特征,该研究采用2015-2019年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物监测数据及同期气象观测资料,结合统计分析、后向轨迹分析、潜在源贡献因子以及浓度权重轨迹对乌鲁木齐市臭氧污染特征及潜在源区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2015-2019年乌鲁木齐市臭氧年评价指标由118μg/m^(3)增长至128μg/m^(3)。同时,乌鲁木齐市主要大气污染正经历由颗粒物向臭氧过渡的变化,其作为首要污染物占比从2015年的5.8%上升至2019年的28.0%,不同季节臭氧浓度变化特征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且在分布特征上与NO2、CO呈显著负相关。(2)后向轨迹分析结果表明:影响乌鲁木齐市大气臭氧分布的气流具有途经境外地区、长距离迁移、高浓度的特征,境内气流迁移途径普遍较短且对乌鲁木齐市臭氧浓度传输影响较小。(3)潜在源贡献因子法与浓度权重轨迹法表明,影响乌鲁木齐市臭氧浓度的主要源区与贡献高值区是昌吉州、塔城地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阿勒泰地区,且臭氧源区与臭氧贡献高值区分布与臭氧浓度季节变化呈正相关,有明显季节变化特征,其中夏季潜在源区主要为中度源区且分布广泛、贡献度高,冬季全域为轻度源区,春秋季源区介于两者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浓度 后向轨迹聚类分析 潜在源贡献 浓度权重轨迹 乌鲁木齐市
原文传递
2015~2020年攀枝花市臭氧污染特征及影响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邵波霖 王笠成 +1 位作者 钟可意 程馨 《绿色科技》 2022年第12期8-11,共4页
利用攀枝花市5个站点2015~2020年臭氧逐时观测资料,分析了O_(3)在不同时间、空间尺度变化特征和超标情况及其他大气污染物对臭氧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攀枝花市O_(3)污染情况总体较好,O_(3)浓度在2015~2020年变化不大;春季攀枝花全年O_... 利用攀枝花市5个站点2015~2020年臭氧逐时观测资料,分析了O_(3)在不同时间、空间尺度变化特征和超标情况及其他大气污染物对臭氧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攀枝花市O_(3)污染情况总体较好,O_(3)浓度在2015~2020年变化不大;春季攀枝花全年O_(3)浓度最高,而其中5月O_(3)浓度最高;O_(3)浓度日变化表现为“单峰单谷”型,早晨8:00~9:00 O_(3)浓度最低,午后15:00~16:00浓度最高。对O_(3)及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可以得出:O_(3)浓度与前体物(CO、NO_(2))呈负相关,颗粒物等对O_(3)浓度的影响较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前体物 气象因子 干热河谷气候
下载PDF
某铀水冶厂周边土壤放射性核素U和Th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被引量:5
4
作者 钟可意 王笠成 +3 位作者 邵波霖 朱殿梅 胡雨婷 程馨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60-470,共11页
为探究某铀水冶厂周边土壤中放射性核素Th和U的污染特征和风险状况,采集其周边土壤样品,分析Th和U的含量、赋存形态及^(235)U/^(238)U原子比值,并采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和风险评估编码法对Th和U的污染状况和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 为探究某铀水冶厂周边土壤中放射性核素Th和U的污染特征和风险状况,采集其周边土壤样品,分析Th和U的含量、赋存形态及^(235)U/^(238)U原子比值,并采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和风险评估编码法对Th和U的污染状况和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Th和U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4.56 mg·kg^(-1)和2.96 mg·kg^(-1),与当地土壤背景值相比,富集倍数为1.28倍和1.23倍;Th和U主要以残渣态的形式存在于土壤中,所占比例分别为98.12%和86.32%;^(235)U/^(238)U原子比值的平均值(0.00733)高于环境本底水平(0.00725)。空间分布显示,东南方向土壤中U含量、活性U比例和^(235)U/^(238)U原子比值均较高。污染评价结果表明,土壤中Th为未污染,U为低风险。研究区土壤轻微受到铀水冶厂生产活动影响,建议将土壤中U的含量和形态特征纳入常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铀水冶厂 赋存形态 ^(235)U/^(238)U
下载PDF
镧改性钢渣对水中氟离子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4
5
作者 朱殿梅 邵波霖 +3 位作者 钟可意 孙家佞 凌凯 程馨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67-1176,共10页
为有效去除铁路隧道开挖过程中涌出的地下水中的氟离子,避免对当地环境和居民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利用镧改性钢渣得到一种除氟材料,通过扫描电镜、比表面积测定、能量散射光谱、X射线衍射及傅里叶红外光谱等方法对材料进行表征。此外,结... 为有效去除铁路隧道开挖过程中涌出的地下水中的氟离子,避免对当地环境和居民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利用镧改性钢渣得到一种除氟材料,通过扫描电镜、比表面积测定、能量散射光谱、X射线衍射及傅里叶红外光谱等方法对材料进行表征。此外,结合吸附热力学和吸附动力学模型拟合,探究了改性钢渣对水中氟离子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改性钢渣的比表面积由未改性的0.549 9 m^(2)·g^(-1)增大到23.367 5 m^(2)·g^(-1),小粒径的钢渣比例增大且表面粗糙程度增强。能谱分析表明通过改性,可成功的将镧负载于钢渣表面。吸附拟合模型表明,钢渣对氟离子的吸附遵循Langmuir模型,说明钢渣对氟离子的吸附更接近于单层吸附,且主要为化学吸附。热力学参数表明,吸附吉布斯自由能(ΔG^(0))>0,焓变(ΔH^(0))和熵变(ΔS^(0))<0,表明该反应是放热过程,改性钢渣的除氟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过程。改性钢渣有望成为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除氟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渣 除氟 特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