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思政有效性评价体系构建探赜
1
作者 王林艳 邵苛苛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24年第3期40-42,共3页
立德树人成效是衡量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根本标尺。文章剖析课程思政教学有效性评价的创生逻辑,遵循外显式与内隐性、过程性与形成性、定量与质性的评价原则,构建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客体多维化、评价指标科学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课程... 立德树人成效是衡量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根本标尺。文章剖析课程思政教学有效性评价的创生逻辑,遵循外显式与内隐性、过程性与形成性、定量与质性的评价原则,构建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客体多维化、评价指标科学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课程思政有效性评价体系,以期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 课程思政有效性评价体系 创生逻辑 构建原则 建构框架
下载PDF
水平方向上冰中受陷气泡形成和分布实验研究
2
作者 邵苛苛 宋孟杰 +4 位作者 江正勇 张旋 张龙 高润淼 甄泽康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61-164,共4页
为研究水冻结成冰过程中出现的受陷气泡形成和分布特性,在水平Hele-Shaw cell内进行了水膜冻结实验。研究发现,冰中存在蛋状和针状两种类型的气泡,其行为受冰生长速率的影响。当冰生长速率小于20.6μm/s和9.4μm/s时,分别会有针状气泡... 为研究水冻结成冰过程中出现的受陷气泡形成和分布特性,在水平Hele-Shaw cell内进行了水膜冻结实验。研究发现,冰中存在蛋状和针状两种类型的气泡,其行为受冰生长速率的影响。当冰生长速率小于20.6μm/s和9.4μm/s时,分别会有针状气泡出现和蛋状气泡消失的现象,当冰的生长速率小于3.1μm/s时冰中不会出现气泡。随着冰的生长,气泡的尺寸呈现先增加后趋于恒定的趋势。研究结果有助于指导优化防/除冰技术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水膜 受陷气泡 冰生长速率 气泡生长 气泡分布
下载PDF
管翅式换热器迎风侧翅片末端霜层生长模拟研究
3
作者 张龙 宋孟杰 +5 位作者 邵苛苛 张旋 沈俊 高润淼 甄泽康 江正勇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79-182,共4页
基于管翅式换热器迎风侧翅片末端存在霜层生长的现象,建立其迎风侧翅片末端霜层生长模型。模拟结果表明,霜层沿气流反方向生长速度最快,且其生长速度随与气流反方向夹角θ的增大而不断减缓,霜层密度及霜层表面温度亦随着θ的增大不断减... 基于管翅式换热器迎风侧翅片末端存在霜层生长的现象,建立其迎风侧翅片末端霜层生长模型。模拟结果表明,霜层沿气流反方向生长速度最快,且其生长速度随与气流反方向夹角θ的增大而不断减缓,霜层密度及霜层表面温度亦随着θ的增大不断减小,霜层整体呈流线型。3600 s后,θ=0°处的霜层厚度及密度分别是θ=90°处值的1.47倍和1.23倍,前者霜层表面温度比后者高2.2℃。研究成果有望指导提升管翅式换热器的防霜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热器 翅片末端 模拟研究 霜层生长 霜层厚度 霜层密度
下载PDF
冷链装备制冷剂相关温室气体减排研究进展
4
作者 高润淼 宋孟杰 +5 位作者 高恩元 张龙 张旋 邵苛苛 甄泽康 江正勇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7,共7页
为推进冷链装备的可持续发展与节能减排,针对冷链中的加工装备、运输装备、销售装备和冷冻冷藏装备等,结合制冷剂的充注量、泄漏率与回收率,对所用制冷剂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综述,分析并总结了制冷剂替换方案对相关温室气体减排的影响。结... 为推进冷链装备的可持续发展与节能减排,针对冷链中的加工装备、运输装备、销售装备和冷冻冷藏装备等,结合制冷剂的充注量、泄漏率与回收率,对所用制冷剂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综述,分析并总结了制冷剂替换方案对相关温室气体减排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制冷剂、HCs和HFOs在冷链装备中应用前景广阔,三类制冷剂替代方案的实施可分别取得5%、20%和10%左右的节能减排效果。在制冷剂充注、泄漏和回收等方面,既有研究还存在机理不明晰、效果待验证等多处研究空白,研发高效环保制冷剂并完善冷链装备制冷剂回收体系已成为目前重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链装备 制冷剂 节能减排 替代方案 发展建议
下载PDF
煤焦油沥青族组成对针状焦中间相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林雄超 盛喆 +2 位作者 邵苛苛 许德平 王永刚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1-159,共9页
原料沥青的族组成是决定针状焦品质的关键因素。采用超声溶剂萃取对煤焦油沥青进行组分分离,并对沥青族组成进行混合再调配,以探究不同组分对生焦中间相结构形成及发育的影响并进行优化。研究表明,正己烷可溶物(HS)中含有丰富的脂肪结构... 原料沥青的族组成是决定针状焦品质的关键因素。采用超声溶剂萃取对煤焦油沥青进行组分分离,并对沥青族组成进行混合再调配,以探究不同组分对生焦中间相结构形成及发育的影响并进行优化。研究表明,正己烷可溶物(HS)中含有丰富的脂肪结构,在炭化过程中过高比率的HS不利于大尺寸中间相的生成,但是适量的组分HS在炭化过程中可以调节体系黏度,维持体系足够长时间的低黏度,保证中间相可以充分的生长和发育;甲苯不溶物(TI)主要为高聚合度的稠环芳烃,可以加速中间相小球体的生成和发育,但是过量的TI组分会导致镶嵌型结构的生成,降低针状焦的品质;正己烷不溶-甲苯可溶物(HI-TS)炭化得到的生焦具有最优的光学各向异性结构,是最适宜作为针状焦原料的组分。组成为HS≈25%、HI-TS≈69%、TI≈3%−8%的精制沥青炭化后可制备出中间相结构发育良好、热膨胀系数较低的针状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油沥青 溶剂萃取 组成 炭化 针状焦
下载PDF
动力锂离子电池套管式空气冷却结构模拟
6
作者 林雄超 邵苛苛 盛喆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554-1557,共4页
提出一种采用套管式结构的新型空气冷却电池热管理系统,空气在通道内交错逆向流动来降低电池组的温度和改善温度均匀性。采用三维传热模型,研究了冷却通道数量和入口气体流速对电池最高温度和最大温差的影响以及传热机理。结果表明,套... 提出一种采用套管式结构的新型空气冷却电池热管理系统,空气在通道内交错逆向流动来降低电池组的温度和改善温度均匀性。采用三维传热模型,研究了冷却通道数量和入口气体流速对电池最高温度和最大温差的影响以及传热机理。结果表明,套管式冷却通道可以降低电池的最高温度,并改善温度均匀性。入口气体流速的增加,对降低电池最高温度有积极作用,但也会引起电池的局部温差增大。同时还发现气体流道数和入口流速均存在饱和值。当通道数大于4,流速大于2 m/s时,温度变化幅度均显著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热管理 空气冷却 套管式 交错逆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