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绝经后女性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1
作者 张丽沙 吴寿岭 +7 位作者 邵郅强 郭佳 王健 许文奇 郭路 李文娟 陈朔华 高义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67,共7页
目的:探讨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对绝经后女性心血管疾病(CVD)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06~2018年参加开滦集团职工健康体检中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资料完整且无CVD病史的8893例已绝经女性为... 目的:探讨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对绝经后女性心血管疾病(CVD)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06~2018年参加开滦集团职工健康体检中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资料完整且无CVD病史的8893例已绝经女性为研究对象,以发生CVD、死亡或2021年12月31日随访结束为随访终点。根据《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将研究对象分为non-HDL-C<4.1 mmol/L组(n=6079)、4.1 mmol/L≤non-HDL-C<4.9 mmol/L组(n=1824)和non-HDL-C≥4.9 mmol/L组(n=990)。用Kaplan-Meier法计算不同non-HDL-C水平分组的CVD累积发病率,并以log-rank进行检验。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不同non-HDL-C水平对CVD的影响。结果:平均随访(10.78±4.48)年期间,non-HDL-C<4.1 mmol/L组、4.1 mmol/L≤non-HDL-C<4.9 mmol/L组和non-HDL-C≥4.9 mmol/L组的CVD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82%、3.24%、2.89%,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三组累积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P<0.0001)。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年龄、性别等混杂因素后,与non-HDL-C<4.1 mmol/L组相比,4.1 mmol/L≤non-HDL-C<4.9 mmol/L组与non-HDL-C≥4.9 mmol/L组发生CVD的HR(95%CI)值分别为1.40(1.13~1.74)、1.35(1.03~1.78)。结论:高non-HDL-C水平是绝经后女性发生CVD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女性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心血管疾病 前瞻性队列研究
下载PDF
妊娠前超敏C反应蛋白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健 邵郅强 +2 位作者 王阳阳 董仙萍 刘耘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20年第1期50-56,共7页
目的探讨妊娠前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的影响。方法选取参加2006—2017年每两年一度的开滦集团健康体检且体检后在此期间首次、单胎妊娠分娩的育龄期妇女为研究队列,其中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观察对象共1041例... 目的探讨妊娠前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的影响。方法选取参加2006—2017年每两年一度的开滦集团健康体检且体检后在此期间首次、单胎妊娠分娩的育龄期妇女为研究队列,其中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观察对象共1041例。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妊娠前hs-CRP对妊娠妇女产前收缩压的影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前hs-CRP对HDP的影响。结果依妊娠前hs-CRP三分位数将观察对象分为三组,三组间HDP患病率分别为4.42%、9.69%、8.84%(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多种混杂因素后,lnhs-CRP每增加1个单位,产前收缩压增加0.71 mmHg(95%CI:0.05~1.3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多种混杂因素后,与第一分位组比较,第三分位组发生HDP的风险增加了2.10倍(95%CI:1.02~4.35)。结论妊娠前高hs-CRP是HDP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敏C反应蛋白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孕前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影响
3
作者 孙月秋 李兴雨 +9 位作者 刘洁 汪国栋 马一涵 汪亚珍 邵郅强 宋永健 郑梦伊 韩旭 刘倩 吴云涛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71-775,共5页
目的探究孕前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0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分娩且资料完整的女性职工1550例,其中孕前完成baPWV测量者560例,排除孕前具有高血压病史者23例,共537例观察对象纳... 目的探究孕前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0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分娩且资料完整的女性职工1550例,其中孕前完成baPWV测量者560例,排除孕前具有高血压病史者23例,共537例观察对象纳入研究。将观察对象按不同baPWV水平进行三分位分组,比较组间差异,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孕前baPWV测量值与分娩前血压值的线性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baPWV水平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的影响。结果在537例观察对象中baPWV第1三分位组180例,第2三分位组182例,第3三分位组175例,总人群中共有49例观察对象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病率为9.12%,baPWV第1三分位组观察对象中有17例患者,患病率为9.44%,第2三分位组观察对象中有15例患者,患病率为8.24%,第3三分位组观察对象中有17例患者,患病率为9.71%。多元线性回归在校正了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孕前baPWV值每增加1 m/s,分娩前收缩压增加0.02 mm Hg(P=0.638)。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多项混杂因素后,不同孕前baPWV水平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没有影响。结论孕前baPWV可能不是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动脉硬化 孕前 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