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雌激素对脑损伤的神经保护实验研究
1
作者 陈劲草 邸方 +3 位作者 董震 Ritz M-F Mendellow itsch A 雷霆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95-297,共3页
为了解雌激素的神经 (estradiol)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经脑微透析探针 ,制成谷氨酸神经兴奋毒性脑损伤动物模型 ,采用实验与对照观察雌二醇的神经保护作用。实验结果显示 :雌二醇可明显缩小鼠脑损伤的体积。在脑透析液中 ,经运用谷氨酸后 ... 为了解雌激素的神经 (estradiol)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经脑微透析探针 ,制成谷氨酸神经兴奋毒性脑损伤动物模型 ,采用实验与对照观察雌二醇的神经保护作用。实验结果显示 :雌二醇可明显缩小鼠脑损伤的体积。在脑透析液中 ,经运用谷氨酸后 ,可观察到乳酸峰值立即出现并持续升高。结果表明雌二醇对谷氨酸诱导的神经损害新的神经保护机制与乳酸产生有关。这种乳酸产生和病变缓解依赖于雌激素受体 ,并被雌激素受体拮抗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脑损伤 神经保护 实验研究
下载PDF
体内酒精浓度与酒后时间、喝酒持续时间的关系研究
2
作者 王利郢 丁冠雄 邸方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40-44,共5页
生活中因醉酒驾车出现的事故屡见不鲜,对社会造成很大危害。醉酒的程度主要取决于人体内的酒 精浓度,所以对随时间变化人体体内的酒精浓度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最小二乘法对离散数据处理具有 误差较小、方便实用的优点,可对连续性问... 生活中因醉酒驾车出现的事故屡见不鲜,对社会造成很大危害。醉酒的程度主要取决于人体内的酒 精浓度,所以对随时间变化人体体内的酒精浓度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最小二乘法对离散数据处理具有 误差较小、方便实用的优点,可对连续性问题过程进行离散化的数值计算。针对驾驶员饮酒后体内酒精含量 与时间变化之间的关系,及饮酒后多长时间人体体内酒精浓度达到最高值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含量 醉酒驾车 峰值 数值计算
下载PDF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出血微创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邸方 袁海涛 +5 位作者 肖小华 王元星 李晓鹏 马杰 蒋伟 舒凯 《中国康复》 2012年第5期323-324,共2页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治疗后运动功能和ADL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84例脑出血微创手术后患者按就诊时间段分为康复组44例及常规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康复组患者在生命体征稳定起即同时给...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治疗后运动功能和ADL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84例脑出血微创手术后患者按就诊时间段分为康复组44例及常规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康复组患者在生命体征稳定起即同时给予早期康复治疗,包括正确的床上体位,坐位及行走训练,培训家属等。治疗前后进行Fugl-meyer(FMA)及Barthe指数(BI)评分,并比较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30d后,2组FMA及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康复组更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过程中,康复组患者肺部及泌尿系感染、贫血及压疮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出血术后患者整体功能恢复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术 早期康复治疗 运动功能 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以癫痫起病的颞叶胶质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5
4
作者 舒凯 张所军 +5 位作者 欧一博 邸方 袁海涛 肖小华 牛洪泉 雷霆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6年第6期571-575,共5页
目的探讨以癫痫起病的颞叶胶质瘤的临床特征、显微治疗方式及效果。方法选择22例以癫痫起病的颞叶胶质瘤患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6例;年龄5~52岁,平均年龄31.1岁。术前进行MRI、24 h视频脑电图(VEEG)和发作间期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 目的探讨以癫痫起病的颞叶胶质瘤的临床特征、显微治疗方式及效果。方法选择22例以癫痫起病的颞叶胶质瘤患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6例;年龄5~52岁,平均年龄31.1岁。术前进行MRI、24 h视频脑电图(VEEG)和发作间期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PET)等检查,综合评估制定手术方案,同时结合术中皮层电极描记(ECo G)探查异常放电确定致痫灶切除范围,对患者临床资料、病理结果、手术方式和手术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患者均行显微手术肿瘤全切,其中7例行单纯病变切除;15例存在额外异常放电区域加行致痫灶切除。病理组织检查提示病变以低级别胶质瘤为主,部分病例合并颞叶内侧结构硬化改变。术后随访1~2年,患者癫痫缓解率满意,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对颞叶胶质瘤继发癫痫患者,术前积极评估,采取个体化手术方案,争取肿瘤显微全切,同时恰当处理致痫灶,是抑制肿瘤复发和控制癫痫发作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颞叶胶质瘤 显微手术
原文传递
环氧合酶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吴高松 邸方 邹声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53-655,共3页
为探讨环氧合酶 (COX)与肝细胞癌 (HCC)发生与发展的关系 ,应用免疫组化 SABC法检测了 4 5例 HCC、36例癌旁肝组织 (ML)、 19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变 (HCL)、 11例血吸虫病性肝硬变 (SCL)和 5例正常肝组织 (NL)中COX- 1和 COX- 2的表达。结... 为探讨环氧合酶 (COX)与肝细胞癌 (HCC)发生与发展的关系 ,应用免疫组化 SABC法检测了 4 5例 HCC、36例癌旁肝组织 (ML)、 19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变 (HCL)、 11例血吸虫病性肝硬变 (SCL)和 5例正常肝组织 (NL)中COX- 1和 COX- 2的表达。结果发现 :COX- 1在 HCC、ML、HCL、SCL 及 NL 中的表达率分别为 87%、 16 %、 79%、2 7%和 2 0 % ,其中 HCC与 ML 及 SCL 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 (P<0 .0 1) ,Edm ondson分级及转移组间有显著差异 (P<0 .0 5 )。COX- 2在 HCC、ML、HCL、SCL 及 NL 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 (P>0 .0 5 )。提示 COX- 1表达上调与 HCC的形成关系密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硬变 血吸虫病 环氧合酶 HCC 免疫组化
下载PDF
氯磺丙脲及安妥明联合应用治疗脑外伤后尿崩症 被引量:3
6
作者 邸方 王仲伟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280-281,共2页
为了探讨脑外伤后尿崩症的治疗 ,回顾性分析了 1982年以来收治的 2 0 0 0余例脑外伤患者 ,3例诊断为中枢性尿崩症。联用磺丙舒 (0 .1g,3次 / d)和安妥明 (1.0 g,2次 / d) ,3例患者尿崩症症状得到有效控制 ,取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 磺丙舒 安妥明 尿崩症 脑外伤 药物疗法
下载PDF
严重多发伤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变化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白祥军 邸方 +1 位作者 宋先舟 胡山而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239-240,共2页
为观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可溶性白介素 - 2受体 (s IL- 2 R)在严重多发伤患者中的变化和临床意义 ,随机选择 5 7例严重多发伤 (ISS≥ 2 5 )患者 ,采用酶标法于伤后 2 4h内、 3d、 7d和 13~ 15 d检测血清 TNF- α、s IL-2 R... 为观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可溶性白介素 - 2受体 (s IL- 2 R)在严重多发伤患者中的变化和临床意义 ,随机选择 5 7例严重多发伤 (ISS≥ 2 5 )患者 ,采用酶标法于伤后 2 4h内、 3d、 7d和 13~ 15 d检测血清 TNF- α、s IL-2 R水平。发现 5 7例患者治疗期间有 13例发生多器官功能失常综合征 (MODS) ,TNF- α和 s IL- 2 R在创伤组明显升高(P<0 .0 5 ) ,MODS组更明显 (P<0 .0 1) ,约 1周左右恢复正常 ,而 MODS组则在 2周左右仍维持较高水平 (P<0 .0 5 )。结果表明 TNF- α、s IL- 2 R是促进全身炎症反应向 MODS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2 多发伤
下载PDF
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邻近椎体再发骨折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罗斌 吴星火 邸方 《创伤外科杂志》 2013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采用循证医学研究方法,评价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的中外文文献,根据具体的... 目的采用循证医学研究方法,评价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的中外文文献,根据具体的纳入标准筛选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共有12篇临床研究(外文10篇,中文2篇)、1 816例患者纳入最终统计分析。结果研究分析发现,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的发生率为6.5%~26.3%,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骨密度、骨水泥外渗、椎体后凸角等,但存在争议。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骨质疏松症和骨水泥外渗,提高椎体后凸成形术技术水平,规范化的抗骨质疏松治疗是降低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骨折 骨质疏松 椎体后凸成形术
下载PDF
葛根素对大鼠颅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国亮 邸方 杨亚东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6年第8期479-482,共4页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大鼠颅脑损伤(TB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葛根素组、中剂量葛根素组和高剂量葛根素组,每组9只。采用Feeney氏自由落体法制备TBI大鼠模型。低、中、高剂量葛根素组腹腔...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大鼠颅脑损伤(TB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葛根素组、中剂量葛根素组和高剂量葛根素组,每组9只。采用Feeney氏自由落体法制备TBI大鼠模型。低、中、高剂量葛根素组腹腔注射葛根素,剂量分别为10、25、50 mg/kg。造模后1、3、7 d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 NSS)评价神经功能。造模后7 d,干湿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ELISA法检测脑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酶(CAT)、核因子κB(NF-κB)、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aspase-3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Bax、Bcl-2的表达。结果葛根素能显著降低TBI大鼠m NSS(P<0.05),显著减轻脑组织水肿(P<0.05),显著降低脑组织MDA、SOD、GSH、CAT、NF-κB、ICAM-1、IL-6、TNF-α、caspase-3水平(P<0.05),显著下调Bax表达而上调Bcl-2表达(P<0.05)。结论葛根素可通过减轻颅脑水肿、抑制氧化应激及炎性反应以及调节Bax/Bcl-2表达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细胞凋亡 大鼠 葛根素
下载PDF
香芹酚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国亮 邸方 杨亚东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6年第9期549-552,共4页
目的 探讨香芹酚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60只雄性SD大鼠(200-250 g)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n=12)、SCI组(n=12)、香芹酚组(n=36),香芹酚组根据香芹酚剂量分为低、中、高剂量3个亚组,每亚组1... 目的 探讨香芹酚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60只雄性SD大鼠(200-250 g)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n=12)、SCI组(n=12)、香芹酚组(n=36),香芹酚组根据香芹酚剂量分为低、中、高剂量3个亚组,每亚组12只。低、中、高剂量香芹酚组SCI后30 min腹腔注射香芹酚,剂量分别为10、20、40 mg/kg,每日一次;假手术组和SCI组每日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用Allen法建立大鼠SCI模型;假手术组只行椎板切除手术。SCI后24、48、72 h,采用BBB评分评估大鼠神经功能;SCI后72 h,采用ELISA法检测损伤脊髓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酶(CAT)、caspase-3活性;Western-blot法检测损伤脊髓组织Bax,Bcl-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SCI后,大鼠BBB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损伤脊髓组织水肿指数以及MDA、caspase-3和Bax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而SOD、GSH、CAT、Bcl-2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香芹酚能明显改善大鼠BBB评分(P〈0.05),明显降低水肿指数以及MDA、caspase-3和Bax水平(P〈0.05),而显著增加CAT、SOD、GSH、Bcl-2水平(P〈0.05)。结论 香芹酚可通过减轻脊髓水肿、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以及抗凋亡作用而对SCI大鼠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香芹酚 大鼠
下载PDF
香芹酚通过抑制脑水肿与氧化应激反应保护大鼠颅脑损伤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国亮 邸方 杨亚东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6年第5期283-286,共4页
目的探讨香芹酚对大鼠颅脑损伤(TB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香芹酚(10 mg/kg)组、中剂量香芹酚(20 mg/kg)组、高剂量香芹酚(40 mg/kg)组,每组10只。Feeney氏自由落体法制备TBI模型,... 目的探讨香芹酚对大鼠颅脑损伤(TB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香芹酚(10 mg/kg)组、中剂量香芹酚(20 mg/kg)组、高剂量香芹酚(40 mg/kg)组,每组10只。Feeney氏自由落体法制备TBI模型,造模后1、3、7 d采用改良神经功能损害程度评分(m NSS)评估神经功能,干湿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ELISA法检测氧化应激因子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酶(CAT)以及化学定量法检测一氧化氮(NO)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结果香芹酚能显著改善大鼠TBI后神经功能,显著减轻TBI后脑水肿,显著降低损伤脑组织MDA、NO和NOS含量,显著增加损伤脑组织SOD、CAT和GSH含量。结论香芹酚可通过减轻大鼠TBI后脑水肿、抑制氧化应激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香芹酚 氧化应激 神经保护 大鼠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探讨 被引量:52
12
作者 邓明 邸方 +3 位作者 肖小华 袁海涛 李国亮 童端 《安徽医药》 CAS 2018年第3期437-439,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行手术治疗的2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临床研究病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术后再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为9.63%,经CT检查均为原出...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行手术治疗的2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临床研究病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术后再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为9.63%,经CT检查均为原出血部位再出血,且患者病死率61.54%。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与患者发病至手术时间、凝血机制、术前血肿量、术后收缩压及术后躁动等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手术方式、出血部位无关(P>0.05)。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引入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得出发病至手术时间、凝血机制、术前血肿量、术后收缩压及术后躁动是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与发病至手术之间时间、术前血肿量、血肿形态、术后血压控制、凝血功能及术后躁动情况有显著相关性,临床应给予高度重视并积极处理,以降低术后再出血发生率,提高手术疗效,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再出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局部亚低温对老年重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治疗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袁海涛 肖小华 +3 位作者 邓明 李国亮 童端 邸方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6036-6037,共2页
高血压性脑出血居目前脑卒中死亡率中最高^[1],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心^[2]。目前一般采用手术直接清除颅内血肿的治疗方案,但术后往往出现脑损伤、应激性溃疡、肺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影响患者的预后。亚低... 高血压性脑出血居目前脑卒中死亡率中最高^[1],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心^[2]。目前一般采用手术直接清除颅内血肿的治疗方案,但术后往往出现脑损伤、应激性溃疡、肺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影响患者的预后。亚低温即以物理方法使局部体温维持在28℃~35℃,不仅能够降低脑组织耗氧量,减轻脑水肿,保护血脑屏障^[3],而且能够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高血压性脑出血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丙氨酰谷氨酰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黏膜通透性和血浆二胺氧化酶的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邓明 李国亮 +3 位作者 童端 袁海涛 肖小华 邸方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4期485-487,491,共4页
目的探讨丙氨酰谷氨酰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黏膜通透性及血浆二胺氧化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该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7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患者接诊时间进行编号后将单双号分成2组,均采取综合治疗,39例单号患者为... 目的探讨丙氨酰谷氨酰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黏膜通透性及血浆二胺氧化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该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7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患者接诊时间进行编号后将单双号分成2组,均采取综合治疗,39例单号患者为对照组,接受普通营养支持,39例双号患者为观察组,同时给予丙氨酰谷氨酰胺增强营养支持,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营养代谢指标血清清蛋白(ALB)为(37.78±4.20)g/L、转铁蛋白(TRF)为(2.38±0.36)g/L、前清蛋白(PA)为(0.48±0.04)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0、7.48、6.80,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3、6.87、6.30,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免疫球蛋白A(IgA)(2.79±0.36)g/L、免疫球蛋白G(IgG)(13.76±1.64)g/L、免疫球蛋白M(IgM)(2.28±0.42)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3、7.30、7.04,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0、6.81、6.30,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第3、7天时乳果糖排泄率[(0.25±0.05)%、(0.18±0.06)%]明显降低(t=6.56、6.81,P<0.05);治疗后第3、7天时血浆二胺氧化酶(DAO)[(2.92±0.25)、(1.57±0.18)U/mL]明显降低(t=7.20、6.92,P<0.05);治疗后第1、3、7天时D-乳酸[(0.19±0.04)、(0.15±0.05)、(0.09±0.06)μg/L]均明显降低(t=7.52、8.02、8.29,P<0.05);治疗后第3、7天时内毒素(LPS)[(0.27±0.06)、(0.16±0.03)U/L]明显降低(t=6.88、7.20,P<0.05)。结论丙氨酰谷氨酰胺用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能纠正营养代谢障碍,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保护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氨酰谷氨酰胺 重型颅脑损伤 肠黏膜通透性
下载PDF
Celecoxib Inhibits Proliferation and Induces Apoptosis via Cyclooxygenase-2 Pathway in Human Pancreatic Carcinoma Cells 被引量:4
15
作者 吴高松 易继林 +2 位作者 邸方 邹声泉 李兴睿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05年第1期42-44,共3页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and mechanisms of celecoxib in inhibiting proliferation and inducing apoptosis on human pancreatic carcinoma cells, the anti-proliferative effect was measured by using methabenzthiazur...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and mechanisms of celecoxib in inhibiting proliferation and inducing apoptosis on human pancreatic carcinoma cells, the anti-proliferative effect was measured by using methabenzthiazuron (MTT) assay. Cell cycle and apoptosis were analyzed by using flow cytometry (FCM), and the PGE 2 levels in the supernatant of cultured pancreatic carcinoma cells were quantitat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absordent assay (ELISA).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celecoxib suppressed the production of PGE 2 and inhibited the growth of JF-305 cells, and the anti-proliferative effect of celecoxib could be abolished by addition of PGE 2. FCM revealed that celecoxib could inhibit proliferation and induce apoptosis by G 1-S cell cycle arrest. It was concluded that cyclooxygenase-2 specific inhibitor celecoxib could inhibit proliferation and induced apoptosis of human pancreatic carcinoma cells via suppression of PGE 2 production in vitr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合酶-2 胰腺癌 肿瘤细胞 细胞增殖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早期缺氧的判断及治疗
16
作者 王仲伟 邸方 +1 位作者 王亮 陈刚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6期606-606,共1页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 早期缺氧 血气分析 治疗
下载PDF
额部与顶部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比较 被引量:9
17
作者 肖小华 邓明 +3 位作者 袁海涛 李国亮 童端 邸方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5年第2期105-106,共2页
目的比较额部与顶部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钻孔部位的不同分为额部引流组(钻孔位置为患侧冠状缝前、中线旁开3.0 cm处;n=32)和顶部引流组(钻孔位置在顶结节稍前... 目的比较额部与顶部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钻孔部位的不同分为额部引流组(钻孔位置为患侧冠状缝前、中线旁开3.0 cm处;n=32)和顶部引流组(钻孔位置在顶结节稍前方;n=46)。结果顶部引流组与额部引流组术后癫痫发作、硬膜下积液、颅内积气的发生率分别为15.2%和0、63.0%和34.4%、39.1%和1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顶部引流组和额部引流组血肿复发率分别为2.2%和0,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按GO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额部引流组恢复良好29例(90.6%),中残3例(9.4%);顶部引流组恢复良好41例(89.1%),中残5例(10.9%);两组患者预后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额部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与顶部钻孔引流术相当,但前者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钻孔引流术 并发症 预后
下载PDF
神经重症病人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丽萍 邸方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0年第11期798-799,共2页
目的总结神经重症病人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共实施常规气管切开术426例,其中颅脑损伤266例,自发性脑出血160例。总结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经验。结果术后出现相关并发症26例,其中切口渗血6例... 目的总结神经重症病人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共实施常规气管切开术426例,其中颅脑损伤266例,自发性脑出血160例。总结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经验。结果术后出现相关并发症26例,其中切口渗血6例,气管内出血3例,堵管10例,气胸3例,纵膈气肿3例,皮下气肿2例,脱管3例,给予针对性护理,没有因这些并发症导致死亡的病例。结论总结神经重症病人气管切开术护理观察处理要点,为进一步提高神经重症病人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重症 气管切开术 并发症 护理措施
下载PDF
颅脑外伤急性期血清中C型利钠多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P-选择素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童端 肖小华 +3 位作者 袁海涛 邓明 李国亮 邸方 《疑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1014-1016,1038,共4页
目的观察颅脑外伤急性期患者血清中C型利钠多肽(CN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及P-选择素(P-selectin)水平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武汉东西湖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颅脑外伤急性期患者116例为颅脑外伤组... 目的观察颅脑外伤急性期患者血清中C型利钠多肽(CN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及P-选择素(P-selectin)水平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武汉东西湖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颅脑外伤急性期患者116例为颅脑外伤组,另随机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3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患者于发病1 d、3 d、5 d、7 d和14 d静脉取血,ELISA法测定CNP、IGF-Ⅱ和P-selectin,并进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和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结果发病1 d、3d、5 d、7 d和14 d后,颅脑外伤组患者CNP和IGF-Ⅱ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P-selecitin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不同GCS评分亚组患者血清CNP、IGF-Ⅱ和P-selectin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预后亚组患者血清CNP、IGF-Ⅱ和P-selectin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CS评分结果与CNP和IGF-Ⅱ呈正相关(r=0.984、0.993,P<0.05),与P-selectin呈负相关(r=-0.969,P<0.05);GOS评分结果与CNP和IGF-Ⅱ呈正相关(r=0.987、0.999,P<0.05),与P-selectin呈负相关(r=-0.984,P<0.05)。结论 CNP和IGF-Ⅱ、P-selectin均与颅脑外伤急性期相关,CNP和IGF-Ⅱ水平降低,而P-selectin水平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C型利钠多肽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P-选择素
下载PDF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体会 被引量:9
20
作者 肖小华 袁海涛 +3 位作者 邓明 李国亮 童端 邸方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4年第7期425-426,共2页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PHFS)的手术效果。方法 21例PHFS患者均采用MVD治疗,术中显露面神经出脑干区,明确责任血管后,将Teflon棉垫于责任血管与脑干之间,以解除责任血管对面神经出脑干区的压迫。结果本组最常见...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PHFS)的手术效果。方法 21例PHFS患者均采用MVD治疗,术中显露面神经出脑干区,明确责任血管后,将Teflon棉垫于责任血管与脑干之间,以解除责任血管对面神经出脑干区的压迫。结果本组最常见的责任血管为小脑前下动脉,占42.9%。术后3月,总体治愈率为95.2%。术后出现可逆性面神经麻痹1例,听力减退1例。结论 MVD治疗PHFS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娴熟的显微操作技巧、准确地识别责任血管以及最大限度地保护神经血管是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术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