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沼水蛙繁殖习性与食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邹佩贞 温彩燕 +1 位作者 蓝燕彬 谢勋彬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4-67,共4页
报道了广东省韶关地区沼水蛙 (Hylaranaguentheri)的生态习性 ,该蛙在韶关地区的繁殖期为 3~ 5月 ,繁殖期雌雄性比为 1∶2 0 2 ;雄蛙个体一般小于雌蛙个体 ,具备繁殖能力的雄蛙最小体长为 61 1 8mm ,平均体长为 71 73mm ,雌性最小... 报道了广东省韶关地区沼水蛙 (Hylaranaguentheri)的生态习性 ,该蛙在韶关地区的繁殖期为 3~ 5月 ,繁殖期雌雄性比为 1∶2 0 2 ;雄蛙个体一般小于雌蛙个体 ,具备繁殖能力的雄蛙最小体长为 61 1 8mm ,平均体长为 71 73mm ,雌性最小体长为 63 5 7mm ,平均体长为 73 38mm ;雌蛙卵巢内有两种不同大小的卵球。沼水蛙的主要食物为鞘翅目、直翅目、鳞翅目的昆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水蛙 繁殖习性 食性 生态习性 农业害虫 天敌
下载PDF
沼水蛙早期胚胎发育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邹佩贞 温彩燕 +1 位作者 徐剑 陈建荣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5-19,共5页
报道了沼水蛙的早期胚胎发育过程。根据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规律将胚胎发育过程分为2 5个时期 ,在室温 (2 4± 1 )℃的条件下 ,胚胎发育历时 1 87h 5 4min ;在室外不控制温度 ,气温为 1 8~ 2 5℃的条件下 ,历时 2 1 5h 3 0mi... 报道了沼水蛙的早期胚胎发育过程。根据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规律将胚胎发育过程分为2 5个时期 ,在室温 (2 4± 1 )℃的条件下 ,胚胎发育历时 1 87h 5 4min ;在室外不控制温度 ,气温为 1 8~ 2 5℃的条件下 ,历时 2 1 5h 3 0min。本文还描述了各时期的形态特征 ,并讨论了发育中的一些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水蛙 早期胚胎发育 分期 形态特征
下载PDF
广东罗坑鳄蜥自然保护区溪流水生脊椎动物现状与保护对策
3
作者 曾凡海 邓维德 +2 位作者 邹佩贞 李智 何南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3年第3期86-91,共6页
水生脊椎动物分布和数量调查可为水生生态系统保护及修复提供科学依据。2021年11月—2022年1月、2022年4—5月、2022年9—10月调查了罗坑鳄蜥保护区的溪流水生脊椎动物。共采集鱼类4500尾/次以上,隶属于5目12科共33种,其中鲤形目3科21种... 水生脊椎动物分布和数量调查可为水生生态系统保护及修复提供科学依据。2021年11月—2022年1月、2022年4—5月、2022年9—10月调查了罗坑鳄蜥保护区的溪流水生脊椎动物。共采集鱼类4500尾/次以上,隶属于5目12科共33种,其中鲤形目3科21种,鲈形目5科8种,分别占总种数的63.6%和24.2%;两栖类共采集到24种,隶属于2目7科,其中有尾目1科1种—黄斑肥螈,为广东省首次记录,无尾目6科23种;爬行类共采集到9种,隶属于2目8科,其中,龟鳖目1科1种,其余为有鳞目。调查中发现国家Ⅰ级、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各1种;在IUCN红色名录中,极危2种,濒危1种,易危2种,外来入侵生物4种。保护区内溪流水生脊椎动物的自然恢复不甚理想,野生动物保护相关的宣教、监管力度需要加强,重要物种的保护及监测需要加大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坑鳄蜥自然保护区 鳄蜥 溪流 水生脊椎动物
下载PDF
几种重金属离子对光倒刺鲃胚胎发育的毒性 被引量:10
4
作者 邹佩贞 张淑玲 易捷仪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12,共6页
在水温24~26℃条件下,采用半静止式生物毒性实验法,分析了不同浓度的Cu2+、Zn2+、Cd2+对光倒刺鲃(Spinibarbus hollandi)胚胎发育的毒性效应,以及Cu2+-Cd2+、Pb2+-Zn2+对光倒刺鲃胚胎发育的联合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在各种不同... 在水温24~26℃条件下,采用半静止式生物毒性实验法,分析了不同浓度的Cu2+、Zn2+、Cd2+对光倒刺鲃(Spinibarbus hollandi)胚胎发育的毒性效应,以及Cu2+-Cd2+、Pb2+-Zn2+对光倒刺鲃胚胎发育的联合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在各种不同浓度的重金属离子溶液实验组中胚胎的孵化率均较低,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各种重金属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引起各种畸形;除了Cu2+≥0.10 mg/L、Cu2+-Cd2+≥0.50 mg/L、Pb2+-Zn2+≥2.00 mg/L实验组会促进胚胎发育速率外,其余各种离子溶液的各实验组均在不同程度上减慢胚胎的发育速率。3种重金属对光倒刺鲃胚胎发育的毒性效应表现为Cu2+〉Cd2+〉Zn2+。Cu2+、Cd2+、Zn2+、Cu2+-Cd2+混合、Pb2+-Zn2+混合离子对光倒刺鲃胚胎发育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009 mg/L、0.065 mg/L、0.023 mg/L、0.011 mg/L、0.523 mg/L。Cu2+与Cd2+对光倒刺鲃胚胎的联合毒性为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倒刺鲃 重金属 胚胎发育 毒性效应 联合毒性
下载PDF
光倒刺鲃的年龄与生长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邹佩贞 徐剑 +4 位作者 温彩燕 陈建荣 钟良明 罗钦洪 吴育煊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10-515,共6页
研究了光倒刺鲃(Spinibarbus hollandi)的年龄与生长规律,结果表明:光倒刺鲃鳞片年轮特征主要为疏密切割型。体长与鳞长呈直线相关L=44.44R-11.69,体重与体长呈指数函数相关W=0.0258L^2.9125,4龄以前生长较快,生长指标高,体... 研究了光倒刺鲃(Spinibarbus hollandi)的年龄与生长规律,结果表明:光倒刺鲃鳞片年轮特征主要为疏密切割型。体长与鳞长呈直线相关L=44.44R-11.69,体重与体长呈指数函数相关W=0.0258L^2.9125,4龄以前生长较快,生长指标高,体长指标高,体长和体重的相对增长率大,其生长规律可用Von Bertalanffy方程表达:Lt=67.3[1-e^-0.2018(t-0.1338)],Wt=5441.44[1-e^-0.2018(t-0.1338)]^3。体重生长曲线的拐点位于t=5.678,拐点体长Lr=45.313cm,拐点体重Wr=1660.885g。光倒刺鲃雌性一般在3—4龄性成熟,雄鱼3龄时性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倒刺鲃 年龄 生长
下载PDF
光倒刺鲃与中华倒刺鲃染色体组型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邹佩贞 朱必凤 刘主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40-245,共6页
采用植物血球凝集素(PHA)体内注射,肾组织细胞体内短期培养,空气干燥法制备了光倒刺鲃、中华倒刺鲃的染色体。并对其组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光倒刺鲃的染色体组型公式是2n=100=18m+30 sm+26 st+26 t,NF=148;中华倒刺鲃的染色体组... 采用植物血球凝集素(PHA)体内注射,肾组织细胞体内短期培养,空气干燥法制备了光倒刺鲃、中华倒刺鲃的染色体。并对其组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光倒刺鲃的染色体组型公式是2n=100=18m+30 sm+26 st+26 t,NF=148;中华倒刺鲃的染色体组型公式是2n=100=18m+28 sm+28 st+26 t,NF=1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倒刺鲃 中华倒刺鲃 染色体组型
下载PDF
香菇谷氨酰胺转氨酶的分离和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邹佩贞 朱必凤 +2 位作者 彭凌 张钟兰 钟水明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6-51,共6页
采用超滤,DEAE-纤维素和SephadexG-100层析,研究了香菇谷氨酰胺转氨酶的制备方法,对酶反应动力学的最适温度、最适pH、酶的稳定性和酶催化激活剂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获得了香菇谷氨酰胺转氨酶,经SDS-PAGE电泳检测,为一均一性蛋白;... 采用超滤,DEAE-纤维素和SephadexG-100层析,研究了香菇谷氨酰胺转氨酶的制备方法,对酶反应动力学的最适温度、最适pH、酶的稳定性和酶催化激活剂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获得了香菇谷氨酰胺转氨酶,经SDS-PAGE电泳检测,为一均一性蛋白;香菇谷氨酰胺转氨酶酶动力学研究结果显示,最适温度为40℃,酶促反应的Vmax为0.020 4 mg/(mL.min),米氏常数Km为1.520 mg/mL。Na+、Ca2+、Pb2+、K+、Mg2+、Cu2+等离子对酶活影响甚微,为非Ca2+依赖性酶。该酶由2个亚基组成,分子量分别为53 ku和27 ku,pI为5.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转氨酶 分离纯化 酶学性质 动力学 香菇
下载PDF
南方白甲鱼卵巢发育的组织学研究(英文) 被引量:2
8
作者 邹佩贞 徐剑 +3 位作者 温彩燕 陈建荣 邓亮琼 何兰芳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1年第7期1039-1042,共4页
[目的]探讨南方白甲鱼卵巢发育的组织学特点。[方法]采用组织学方法对南方白甲鱼卵巢周年变化和卵母细胞发育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南方白甲鱼卵巢发育分为6期,其卵母细胞相应地划分为6个时相,其中第Ⅰ时相的卵母细胞呈原始分化状态;... [目的]探讨南方白甲鱼卵巢发育的组织学特点。[方法]采用组织学方法对南方白甲鱼卵巢周年变化和卵母细胞发育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南方白甲鱼卵巢发育分为6期,其卵母细胞相应地划分为6个时相,其中第Ⅰ时相的卵母细胞呈原始分化状态;第Ⅱ时相卵母细胞出现明显的卵黄核;第Ⅲ时相卵母细胞出现液泡;第Ⅳ时相卵母细胞分化明显,卵黄颗粒部分融合;第Ⅴ、Ⅵ时相分别为卵子形成和退化吸收时相。卵巢发育为不完全同步型,属多次产卵。南方白甲鱼的产卵季节自每年的4月开始,盛期为5-7月。[结论]为南方白甲鱼的人工繁育提供了技术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白甲鱼 卵巢发育 组织学
下载PDF
南方白甲鱼的染色体核型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邹佩贞 徐剑 +2 位作者 温彩燕 陈建荣 陈毅铭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3期11695-11696,11743,共3页
[目的]研究南方白甲鱼的染色体核型。[方法]采用植物血球凝集素(PHA)和秋水仙素体内注射法,以头肾为材料制备南方白甲鱼的染色体,并对其组型进行分析。[结果]南方白甲鱼的染色体组型公式是2n=50=12m+14sm+12st+12t,NF=76。通过与其他种... [目的]研究南方白甲鱼的染色体核型。[方法]采用植物血球凝集素(PHA)和秋水仙素体内注射法,以头肾为材料制备南方白甲鱼的染色体,并对其组型进行分析。[结果]南方白甲鱼的染色体组型公式是2n=50=12m+14sm+12st+12t,NF=76。通过与其他种白甲鱼属染色体核型进行比较发现,南方白甲鱼核型是鲤科中较原始的类型。[结论]该研究为今后南方白甲鱼的定向育种、良种选育和制定种质标准提供参考依据,也为进一步探讨白甲鱼的系统演化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白甲鱼 染色体 组型
下载PDF
南方白甲鱼卵巢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邹佩贞 徐剑 +3 位作者 温彩燕 陈建荣 邓亮琼 何兰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0476-10479,共4页
[目的]探讨南方白甲鱼卵巢发育的组织学特点。[方法]采用组织学方法对南方白甲鱼卵巢周年变化和卵母细胞发育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南方白甲鱼卵巢发育分为6期,其卵母细胞相应地划分为6个时相,其中第Ⅰ时相的卵母细胞呈原始分化状态;... [目的]探讨南方白甲鱼卵巢发育的组织学特点。[方法]采用组织学方法对南方白甲鱼卵巢周年变化和卵母细胞发育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南方白甲鱼卵巢发育分为6期,其卵母细胞相应地划分为6个时相,其中第Ⅰ时相的卵母细胞呈原始分化状态;第Ⅱ时相卵母细胞出现明显的卵黄核;第Ⅲ时相卵母细胞出现液泡;第Ⅳ时相卵母细胞分化明显,卵黄颗粒部分融合;第Ⅴ、Ⅵ时相分别为卵子形成和退化吸收时相。卵巢发育为不完全同步型,属多次产卵。南方白甲鱼的产卵季节自每年的4月开始,盛期为5~7月。[结论]为南方白甲鱼的人工繁育提供了技术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白甲鱼 卵巢发育 组织学
下载PDF
粤北山区蛇类资源的初步调查 被引量:1
11
作者 邹佩贞 温彩燕 《四川动物》 CSCD 2002年第1期32-34,共3页
作者于1995~2000年对粤北主要山区的蛇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初步发现有蛇类28种,其中游蛇科有21种,占75%,眼镜蛇科有4种,占14.3%,蝰科有3种,占10.3%。东洋界种类占绝对优势(92.97%),没有古北... 作者于1995~2000年对粤北主要山区的蛇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初步发现有蛇类28种,其中游蛇科有21种,占75%,眼镜蛇科有4种,占14.3%,蝰科有3种,占10.3%。东洋界种类占绝对优势(92.97%),没有古北界种类,有2种广布古北东洋界(7.1%),本文还分析了蛇类资源下降的原因,并提出保护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北山区 蛇类资源 区系特点
下载PDF
《动物学》教学中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1
12
作者 邹佩贞 温彩燕 +1 位作者 陈建荣 黄红英 《韶关学院学报》 2003年第12期108-111,共4页
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高教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动物学》及其相近课程的教学中,从课程内容、教学模式、作业、实验内容、科研工作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探讨了具体的措施.
关键词 《动物学》教学 科研能力 创新能力
下载PDF
浅谈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 被引量:14
13
作者 邹佩贞 温彩燕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1年第5期211-214,共4页
动物教研室从1993年以来对动物学野外实习的教学进行改革,在实习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对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明确实习目的、改进实习方法,严格进行实习考核等几方面进行了改革,提高了学生动物学实践能力,保证了实习质量,取得了... 动物教研室从1993年以来对动物学野外实习的教学进行改革,在实习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对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明确实习目的、改进实习方法,严格进行实习考核等几方面进行了改革,提高了学生动物学实践能力,保证了实习质量,取得了初步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学 野外实习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广东韶关地区虎纹蛙·黑斑蛙染色体核型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邹佩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1期13516-13518,共3页
[目的]研究广东韶关地区虎纹蛙、黑斑蛙的核型。[方法]采用常规骨髓细胞空气干燥法,研究了分布于广东韶关地区的虎纹蛙、黑斑蛙的核型,并比较了同种蛙不同地理居群的核型。[结果]广东韶关地区的虎纹蛙的核型为2n=26=14m+12Sm,NF=52,黑... [目的]研究广东韶关地区虎纹蛙、黑斑蛙的核型。[方法]采用常规骨髓细胞空气干燥法,研究了分布于广东韶关地区的虎纹蛙、黑斑蛙的核型,并比较了同种蛙不同地理居群的核型。[结果]广东韶关地区的虎纹蛙的核型为2n=26=14m+12Sm,NF=52,黑斑蛙的核型为2n=26=16m+8Sm+2St,NF=50,均由5对大染色体和8对小染色体组成。同一种蛙的不同地理居群之间在Sm数目和顺序、次缢痕或随体的位置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结论]虎纹蛙、黑斑蛙分布广泛,生存在不同地理纬度,种群长期地理隔离,加上受不同环境条件的影响可能是导致广东韶关虎纹蛙、黑斑蛙与其他地理居群的虎纹蛙、黑斑蛙核型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纹蛙 黑斑蛙 核型 地理居群
下载PDF
香菇谷氨酰胺转氨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15
作者 邹佩贞 朱必凤 +1 位作者 张钟兰 钟水明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2-26,共5页
采用超滤浓缩,乙醇沉淀,冷冻干燥和SephadexG-100层析等方法,获得香菇谷氨酰胺转氨酶粗酶及纯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香菇中谷氨酰胺转氨酶粗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0℃,温度稳定范围在50℃以下,最适pH为6.0,pH稳定范围在5.0~... 采用超滤浓缩,乙醇沉淀,冷冻干燥和SephadexG-100层析等方法,获得香菇谷氨酰胺转氨酶粗酶及纯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香菇中谷氨酰胺转氨酶粗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0℃,温度稳定范围在50℃以下,最适pH为6.0,pH稳定范围在5.0~7.0,Na+、Ca2+等离子对该酶的活性影响甚微,为非Ca2+依赖性酶;纯酶的最适温度为40℃,以Nα-CBZ-Gln-Gly为底物时香菇谷氨酰胺转氨酶的Vmax为0.020mg(/mL·min),Km为1.520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转氨酶 酶学性质 香菇
下载PDF
变色树蜥染色体的核型和Ag-NORs的分析
16
作者 邹佩贞 车智雄 李儒林 《韶关学院学报》 2008年第12期59-62,共4页
采用常规骨髓细胞空气干燥法,研究了分布于广东韶关地区的变色树蜥的核型和Ag-NORs.结果显示:广东韶关地区的变色树蜥的染色体数2n=34=12V+22m,NF=46,其中有6对大型染色体和11对微小型染色体,雌雄性间没有发现异型性染色体.一对Ag-NORs... 采用常规骨髓细胞空气干燥法,研究了分布于广东韶关地区的变色树蜥的核型和Ag-NORs.结果显示:广东韶关地区的变色树蜥的染色体数2n=34=12V+22m,NF=46,其中有6对大型染色体和11对微小型染色体,雌雄性间没有发现异型性染色体.一对Ag-NORs位于NO.2染色体的长臂。同源染色体Ag-NOKs有位置差异,一个位于染色体长臂中间.另一个位于染色体长臂末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色树蜥 核型 AG-NORS
下载PDF
广东省大陆翼手目动物区系与地理区划 被引量:9
17
作者 徐剑 邹佩贞 +2 位作者 温彩燕 陈建荣 吴毅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77-80,共4页
广东省大陆翼手目动物共有 37种 ,隶属 6科 15属 ,根据中国动物地理区划 ,按照模糊聚类分析初步划分大陆翼手目动物为四个地理省 ,即粤北山地省、粤东低山丘陵省、粤西山地丘陵省、沿海台地平原省 ,翼手目物种分布表现了明显的热带——... 广东省大陆翼手目动物共有 37种 ,隶属 6科 15属 ,根据中国动物地理区划 ,按照模糊聚类分析初步划分大陆翼手目动物为四个地理省 ,即粤北山地省、粤东低山丘陵省、粤西山地丘陵省、沿海台地平原省 ,翼手目物种分布表现了明显的热带———亚热带过渡性 ,大耳菊头蝠 (Rhinolophusmacrotis)、水鼠耳蝠 (Myotisdaubenton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翼手目 动物区系 地理区划 地理分布 物种多样性 物种组成
下载PDF
南岭南部北江源地鱼类区系及东洋区北侧界的划分 被引量:6
18
作者 徐剑 邹佩贞 +1 位作者 温彩燕 陈建荣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3-146,共4页
在浈水上游北江源地亚历河采集到鱼类 4 0种和亚种 ,分隶于 5目 13科 31属。以骨鳔类为主 ,其中鲤形目种类占 6 7.5 % ,鲤科占鲤形目的 70 .4 9% ,既有老第三纪原始类群的后裔种类 ,又有南亚暖水性鱼类。东陂拟腹吸鳅 ,侧条光唇鱼 ,宽... 在浈水上游北江源地亚历河采集到鱼类 4 0种和亚种 ,分隶于 5目 13科 31属。以骨鳔类为主 ,其中鲤形目种类占 6 7.5 % ,鲤科占鲤形目的 70 .4 9% ,既有老第三纪原始类群的后裔种类 ,又有南亚暖水性鱼类。东陂拟腹吸鳅 ,侧条光唇鱼 ,宽鳍鱼鼠等适应山溪急流生活的生态类群占明显优势 ,亚历河的鱼类区系东洋区的特征比较明显 ;根据鱼巴亚科占鲤科类 31.5 8% ,以及东洋区鱼类占全部种类的 36 .2 4 % ,而鳊、鲴、鱼句、鲢、雅罗鱼五亚科种类仅占2 6 .33%等特征 ,认为将南岭作为全北区与东洋区的分界线更符合客观事实。鱼类数量呈明显下降趋势 ,人工繁育开发新水产品种是重要的保护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岭南部 北江源地 鱼类区系 北侧界 全北区 东洋区 分界线 区系组成 鱼类资源
下载PDF
养殖光倒刺鲃精巢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温彩燕 徐剑 +4 位作者 邹佩贞 陈建荣 钟良明 罗钦洪 吴育煊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1-43,共3页
经激素处理和生态调控的光倒刺鲃,能够完成精巢发育的全过程;按照形态学特征将精巢的发育分为6个时期,依组织学特点将精巢的变化分为6个时期:即原始生殖细胞期,增殖期到原始生殖细胞期早期生长期,生长早期,生长晚期,成熟期,排空期。大... 经激素处理和生态调控的光倒刺鲃,能够完成精巢发育的全过程;按照形态学特征将精巢的发育分为6个时期,依组织学特点将精巢的变化分为6个时期:即原始生殖细胞期,增殖期到原始生殖细胞期早期生长期,生长早期,生长晚期,成熟期,排空期。大多数雄体在3~4龄性腺发育成熟,繁殖期为4~9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巢发育 光倒刺鲃 养殖 性腺发育成熟 形态学特征 组织学特点 生态调控 激素处理 生长早期 细胞期 全过程 生长期 增殖期 成熟期 繁殖期 生殖 原始
下载PDF
广东北部亚热带雨林两栖动物物种多样性及其保护 被引量:6
20
作者 徐剑 邹佩贞 +1 位作者 温彩燕 陈建荣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0-33,共4页
广东北部亚热带雨林年积温高、降水量大、地形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 ,有利于两栖动物繁衍。有两栖动物 37种 ,隶属 2目 8科 1 9属 ,其中莽山角蟾、黑耳水蛙、小棘蛙为广东省分布新纪录。区系成分以华中 华南区的成分占优势 ,古北 东... 广东北部亚热带雨林年积温高、降水量大、地形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 ,有利于两栖动物繁衍。有两栖动物 37种 ,隶属 2目 8科 1 9属 ,其中莽山角蟾、黑耳水蛙、小棘蛙为广东省分布新纪录。区系成分以华中 华南区的成分占优势 ,古北 东洋界种、华中成分也渗透到本带中 ,其中棘胸蛙、虎纹蛙等保护形势严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两栖动物 亚热带雨林 动物保护 广东北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