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湖流域1991—2020年面雨量强降水特征研究
1
作者 邹兰军 刘敏 +1 位作者 朱嘉頔 辅天华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128-132,共5页
强降水是导致流域洪涝的重要因素之一,了解流域强降水特征有助于提升对洪涝风险的认识。从水文气象角度,利用太湖流域1991—2020年30年面雨量资料,研究强降水(日面雨量≥20 mm)特征,统计强降水日数年变化、日数月分布、出现频次及极端... 强降水是导致流域洪涝的重要因素之一,了解流域强降水特征有助于提升对洪涝风险的认识。从水文气象角度,利用太湖流域1991—2020年30年面雨量资料,研究强降水(日面雨量≥20 mm)特征,统计强降水日数年变化、日数月分布、出现频次及极端降水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产生极端降水的影响天气系统,探讨流域旱涝与总雨量和平均日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太湖流域强降水日数年际差异明显,年平均强降水日数为14.9 d;强降水集中出现在6—8月;超过80%的雨强频次分布集中在20~40 mm段,而60 mm以上的频次只占总数的6%。各个水利分区极端降水均超过120 mm,最近10年相比过去20年的极端性增加显著。面雨量极值排名前11次均超过70 mm,为台风或者准静止锋影响。出现极端最大降雨和当年强降水总雨量的大小并不直接相关。强降水降雨总量呈上升趋势,而平均日雨量没有明显趋势。强降水总雨量大小和平均日雨量大小和旱涝关系紧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强降水 面雨量 特征 影响系统
下载PDF
台风灿都路径预报中的非绝热加热因子分析
2
作者 吴胜蓝 漆梁波 邹兰军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05-818,共14页
依据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集合预报系统(EC-EPS)预报产品,采用位涡趋势诊断方法,对比分析了台风灿都路径预报差异较大的两个集合成员各物理因子的贡献。结果表明两个集合成员的台风中心均朝位涡趋势一波分量最大的位置移动,且大多数时... 依据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集合预报系统(EC-EPS)预报产品,采用位涡趋势诊断方法,对比分析了台风灿都路径预报差异较大的两个集合成员各物理因子的贡献。结果表明两个集合成员的台风中心均朝位涡趋势一波分量最大的位置移动,且大多数时刻水平平流项的贡献是最大的,其次是非绝热加热项,垂直平流项的贡献相对较小。两个成员路径分叉时刻的位涡趋势差异主要由非绝热加热项引起,而分叉之后位涡趋势仍主要由水平平流项(即引导气流)主导。在路径分歧时刻,两个集合成员预报的非对称对流活动也表现出不一样的分布,且都与诊断的非绝热加热项方向较为一致,即非对称对流结构和加热率的水平梯度在引导气流偏弱时对台风移动可能起到关键作用。非对称对流活动出现主要受水汽、潜在不稳定条件以及低层急流等环境因子的影响。分析表明,在近海台风路径预报中,尤其是引导气流偏弱的情况下,加强对非绝热加热过程(对流活动发展趋势及非对称结构)的分析,有助于做出更精准的路径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路径 业务预报 位涡趋势诊断 非对称对流
下载PDF
苏南一次梅雨锋大暴雨的环境条件及对流系统演变特征
3
作者 曹舒娅 邹兰军 +2 位作者 王易 慕瑞琪 周正明 《暴雨灾害》 2023年第5期532-540,共9页
受梅雨锋及梅雨锋上中尺度低涡影响,2020年7月6日江苏省苏州市出现大暴雨,造成城市内涝等灾害。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RA5再分析资料及自动气象站、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廓线雷达等多种观测资料,分析了此次大暴雨过程的天气背景、环... 受梅雨锋及梅雨锋上中尺度低涡影响,2020年7月6日江苏省苏州市出现大暴雨,造成城市内涝等灾害。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RA5再分析资料及自动气象站、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廓线雷达等多种观测资料,分析了此次大暴雨过程的天气背景、环境条件、对流系统演变等特征。结果表明:(1)高空西风槽东移,中低层冷式切变线南压,冷暖空气在苏南上空汇合使低层辐合增强,中低层西南急流加强以及地面梅雨锋维持为此次大暴雨过程提供了有利的天气背景条件。(2)最强降雨时段回波中心强度超过60 dBz,顶高超过14 km,强反射率因子区对应差分传播相移率达7°·km-1高值区,强回波垂直伸展高度平均在6 km以下,为典型的低质心暖区降雨。(3)苏州上空抬升凝结高度低、中等强度的对流有效位能、中低层强垂直风切变和对流不稳定层结,为大暴雨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不断增强的低空急流向下传播形成超低空急流,急流出口区强烈的辐合抬升和切变线上空次级环流的上升支叠加,为强降水的产生提供了动力抬升和触发条件。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强烈的梅雨锋锋生,使强降水得以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锋 列车效应 低空急流 锋生函数
下载PDF
受迫Liénard方程周期解的存在性 被引量:1
4
作者 邹兰军 周伟灿 朱利华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22-827,共6页
对于受迫Liénard方程,利用Sobolev空间范数,给出了周期解的估计,进而利用变分原理、Schauder不动点定理,证明了周期解的存在性。
关键词 LIÉNARD方程 临界点 SCHAUDER不动点定理 全连续算子
下载PDF
上海“010805”特大暴雨与“080825”大暴雨对比分析 被引量:36
5
作者 曹晓岗 王慧 +2 位作者 邹兰军 陈永林 张吉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39-748,共10页
通过对"010805"特大暴雨和"080825"大暴雨两次过程的天气环流背景、产生强降水的热力、水汽和动力条件以及卫星云图对比分析,得到一些异同点:"010805"特大暴雨是热带低压(简称010805TD)影响产生的,"... 通过对"010805"特大暴雨和"080825"大暴雨两次过程的天气环流背景、产生强降水的热力、水汽和动力条件以及卫星云图对比分析,得到一些异同点:"010805"特大暴雨是热带低压(简称010805TD)影响产生的,"080825"大暴雨是由中纬度低涡切变引起的,但是登陆减弱的2008年第12号热带风暴"鹦鹉"为"080825"大暴雨提供了大量的水汽和能量。两次过程都有来自北方的弱冷空气影响,中低纬度不同气团的相互作用对暴雨的产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移动缓慢的010805TD东侧的偏南、东南急流不断为"010805"特大暴雨提供水汽和能量,维持了010805TD强度。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侧与低空切变之间存在强的西南低空急流,给下游的上海输送了水汽和能量。"010805"过程开始前24h对流不稳定能量开始积聚,而"080825"过程则是在产生前12h才快速增加,其大气的对流不稳定发展更为强烈。上海在两次降水过程开始前都变得不稳定,K指数增加到36℃以上。两次过程开始前12~24h的水汽输送就开始了。"010805"特大暴雨由偏南、东南急流输送来自东海的水汽;"080825"大暴雨由西南急流输送来自南海及西南地区的水汽,而且也有低空偏东气流输送来自东海的水汽和能量。两次过程上海上空的大气可降水量都在60mm以上,正涡度和上升气流都集中在上海上空非常窄的地区,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仅在上海产生特强降水的原因。对流云团有向后传递的特点,在减弱的对流云团后部再生新的云亮核与其合并是中尺度云团迅速发展、加强的原因之一,多个云团合并同样是中尺度云团迅速、发展加强的原因,有很强的突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大暴雨 环流背景 热力条件 水汽条件 动力条件 中尺度云团
下载PDF
台风罗莎引发上海暴雨大风的特点及成因 被引量:31
6
作者 刘晓波 邹兰军 夏立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72-78,I0004,共8页
针对受0716号台风罗莎影响产生的上海大暴雨和大风过程的特点及成因,利用上海地区地面自动气象站和高空加密观测资料,结合天气图、NCEP再分析资料、卫星和雷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台风罗莎对上海造成的降水分两阶段:第一阶段是台风... 针对受0716号台风罗莎影响产生的上海大暴雨和大风过程的特点及成因,利用上海地区地面自动气象站和高空加密观测资料,结合天气图、NCEP再分析资料、卫星和雷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台风罗莎对上海造成的降水分两阶段:第一阶段是台风外围云系发展成中小尺度的云团产生的强降水,第二阶段是冷空气与台风结合的稳定降水。冷空气侵入时间与上海降水开始时间非常吻合。台风北侧副热带高压带减弱,对流层中高层转南风,加之台风本身蕴涵的丰富水汽,为台风外围强降水的发展和维持提供了深厚的热力和水汽供应;干冷空气南下和台风外围暖湿气流北上使辐合加强,为激发台风外围中尺度对流云团提供了动力抬升机制。由于冷空气浅薄,台风中高层的环流结构没有被冷空气破坏,使得底层的冷空气较长时间维持在上海附近,是上海长时间发生强降水而导致暴雨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罗莎 暴雨 大风
下载PDF
雷达资料和数值模式产品融合技术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杨丹丹 申双和 +1 位作者 邵玲玲 邹兰军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3-60,共8页
以雷达外推为基础,配合中尺度数值模式产品作为环境场,提出两种新的雷达资料和数值模式融合技术:动态权重融合法和趋势演变叠加法。且在动态权重融合法中提出用正弦权重、双曲正切权重以及实时滚动权重三种方法计算权重。使用上海及周... 以雷达外推为基础,配合中尺度数值模式产品作为环境场,提出两种新的雷达资料和数值模式融合技术:动态权重融合法和趋势演变叠加法。且在动态权重融合法中提出用正弦权重、双曲正切权重以及实时滚动权重三种方法计算权重。使用上海及周边地区2009年6月21日的一次对流过程进行个例分析及误差检验,结果表明:利用这两种方法进行融合后的预报结果与雷达外推和数值模式预报结果相比均有所改进,特别是动态权重融合法中的正弦权重和双曲正切权重对于预报结果的改进尤为明显,融合后的结果更接近实况,表明动态权重融合法和趋势演变叠加法这两种方法是有效可行的,对短时临近预报技术研究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外推 数值模式 融合
下载PDF
垂直切变流中非线性重力波及其相互作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朱利华 周伟灿 邹兰军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05-412,共8页
利用多重尺度摄动法,推导出斜压大气中(基本风场具有垂直切变)两个非线性重力波相互作用方程,这两个方程联立组合为耦合非线性schrodinger方程组。两个重力波相互作用时可激发出重力驻波。数值计算表明:两个孤立重力波相遇,相追会使... 利用多重尺度摄动法,推导出斜压大气中(基本风场具有垂直切变)两个非线性重力波相互作用方程,这两个方程联立组合为耦合非线性schrodinger方程组。两个重力波相互作用时可激发出重力驻波。数值计算表明:两个孤立重力波相遇,相追会使波振幅增大,波宽变窄。强烈对流天气突然爆发的可能原因之一是中尺度重力波非线性相互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重力波 耦合schrǒdīnger方程组 包络孤立波 重力驻波
下载PDF
Liénard型方程周期解的存在性 被引量:3
9
作者 周伟灿 邹兰军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57-661,共5页
利用Sobolev空间范数,给出了一般形式的Liénard型方程周期解估计,通过Schauder不动点定理,证明了周期解的存在性。
关键词 LIÉNARD方程 周期解 SCHAUDER不动点定理 存在性
下载PDF
一次长三角地区飑线过程的数值预报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智 邹兰军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20-426,共7页
2019年4月9日,长三角地区发生了一次罕见的长历时强飑线天气过程。在分析其天气形势背景和发展演变基础上,利用新一代华东区域数值模式对此次过程进行了预报分析,初步分析了其演变过程中的中尺度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此次飑线发生在高空... 2019年4月9日,长三角地区发生了一次罕见的长历时强飑线天气过程。在分析其天气形势背景和发展演变基础上,利用新一代华东区域数值模式对此次过程进行了预报分析,初步分析了其演变过程中的中尺度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此次飑线发生在高空槽前、低层强烈辐合抬升天气背景下,强的垂直风切变、冷空气向南侵入与低层暖湿气流叠加建立了强的对流不稳定层结,是飑线发生发展和长时间维持的重要原因。数值模式成功模拟了飑线前部低层暖湿空气上升和后部中层干冷空气下沉这两支入流,以及飑线过境时边界层高度和大气可降水量迅速下降,地面中尺度冷池向东南方向的传播过程,冷池与对流风暴的移动速度基本一致,导致对流前部低层一直有风场的切变辐合抬升,有助于对流维持并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飑线 华东区域数值模式 中尺度结构特征 冷池
下载PDF
受迫Liénard方程周期解的存在性
11
作者 周伟灿 邹兰军 朱利华 《南京大学学报(数学半年刊)》 CAS 2004年第2期226-233,共8页
对于受迫Liénard方程,利用Sobolev空间模估计,讨论了周期解的有界性,并给出了估计,进而利用变分原理,通过Schauder不动点定理,证明了周期解的存在性。
关键词 LIÉNARD方程 周期解 有界性 SCHAUDER不动点定理 存在性
下载PDF
双偏振雷达K_(DP)足及Z_(DR)弧的自动识别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管理 戴建华 +3 位作者 袁招洪 陶岚 尹春光 邹兰军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78-591,共14页
差分反射率(Z_(DR))弧表示超级单体风暴中前侧入流区域弧状的Z_(DR)大值区,差分相移率(K_(DP))足则表示风暴核心顺切变方向K_(DP)大值区。超级单体风暴中的Z_(DR)弧及Z_(DR)弧-K_(DP)足分离特征已被证实为风暴中粒子“分选机制”的重要... 差分反射率(Z_(DR))弧表示超级单体风暴中前侧入流区域弧状的Z_(DR)大值区,差分相移率(K_(DP))足则表示风暴核心顺切变方向K_(DP)大值区。超级单体风暴中的Z_(DR)弧及Z_(DR)弧-K_(DP)足分离特征已被证实为风暴中粒子“分选机制”的重要示踪因子,并且Z_(DR)弧和K_(DP)足质心连线和分离角与低层入流和风暴相对螺旋度相关较好。为快速识别K_(DP)足及Z_(DR)弧并提取Z_(DR)弧-K_(DP)足分离特征,运用其指示意义提升极端大风和冰雹的预报能力。基于经典概念模型和机器学习方法,利用华东地区S波段双偏振雷达探测资料,进行了K_(DP)足和Z_(DR)弧的自动识别算法设计,并计算了Z_(DR)弧-K_(DP)足质心距离和分离角。而后针对华东地区4次超级单体风暴过程,结合地面自动观测资料验证了K_(DP)足及Z_(DR)弧识别结果及定量化计算效果。结果显示:设计的方法能够准确识别出超级单体风暴中的K_(DP)足和Z_(DR)弧,Z_(DR)弧-K_(DP)足质心距离和分离角的变化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指示极端大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_(DR)弧 K_(DP)足 质心距离 分离角
下载PDF
梅雨期太湖超标洪水水文气象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娟 施春红 +4 位作者 林荷娟 邹兰军 杨雅薇 季同德 薛涛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3-79,共7页
基于太湖流域逐日报汛降水量、ERA5逐日大气再分析等资料,对比分析太湖2016和2020年梅雨期超标洪水水文气象特征。结果表明:(1)2016年、2020年梅雨量分别为412.0 mm、583.8 mm,太湖最高水位分别为4.87 m、4.79 m;对于各个时段极值降水... 基于太湖流域逐日报汛降水量、ERA5逐日大气再分析等资料,对比分析太湖2016和2020年梅雨期超标洪水水文气象特征。结果表明:(1)2016年、2020年梅雨量分别为412.0 mm、583.8 mm,太湖最高水位分别为4.87 m、4.79 m;对于各个时段极值降水量及重现期,2016年北部湖西区、武澄锡虞区较高,2020年南部浙西区、杭嘉湖区较高。(2)梅雨期大气环流共同点:前期热带印度洋海温异常偏暖,导致副高偏强、西伸脊点偏西,中高纬度经向环流发展,有利于来自南海的偏南气流、印度洋经孟加拉湾的西南气流与北方弱冷空气相结合,导致梅雨量异常偏多;不同点:2016年副高脊线6月中下旬北跳以后位置相对稳定,雨带主要集中在流域北部,2020年副高脊线6月初北跳以后南北摆动幅度较大,流域南北分区交替出现暴雨过程。(3)两年太湖超标洪水形成原因不同,2016年由异常偏高的入梅水位叠加核心汇流区集中强降水形成,而2020年太湖高水位则由异常偏长的梅雨期、核心汇流区降水总量大共同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超标洪水 梅雨期 天气形势 核心汇流区
下载PDF
1873-2005年上海干湿变化(英文)
14
作者 张增信 张强 +2 位作者 张金池 邹兰军 江剑民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9年第2期143-152,共10页
Dryness and wetness variations on different time scales in Shanghai were analyzed using the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SPI) based on monthly precipitation data for 1873-2005.The SPI on scales of 3, 6, 12 and 24 ... Dryness and wetness variations on different time scales in Shanghai were analyzed using the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SPI) based on monthly precipitation data for 1873-2005.The SPI on scales of 3, 6, 12 and 24 months has been calculated.The SPI on 3, 6, 12 and 24 months present 4 wet periods prevailed during 1873-1885, 1904-1923, 1938-1960 and 1983-2005, and 3 dry episodes during 1886-1903, 1924-1937 and 1961-1982.Significant periods of higher wavelet power in the SPI-24 months occurred on the time scales of 2-7-year band in around 1880-1890, 1910-1950 and 1970-1990, and at 8-15-year band in 1920-1960 and 1965-2000 respectively.Periodicities in the SOI and ENSO indices are similar to those in SPI-24 months with little difference, namely, in the SPI-24 months, there are significant periods at the 2-7-and 8-15-year bands during 1930-1940.The periodicity components in individual SPI-24 months, SOI and ENSO indices are more complicated, showing the wetness and dryness variability in Shanghai is controlled by more than one physical factors.The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hanghai area has experienced dryness and wetness variability on different time scales during the past 133 ye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地区 湿度变化 干燥 时间尺度 南方涛动指数 月降水量 周期成分 SPI
下载PDF
工程建设中的气象条件影响相关问题研究
15
作者 陆勤静 邹兰军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2年第21期229-231,共3页
从规划设计、建设施工、维护管理等环节分析气象条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工程规划设计环节,需考虑本地天气气候因素,开展建筑工程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提高建筑安全标准;建设施工环节,需考虑降水、温度等气象要素对工程材料的影响,以及天气... 从规划设计、建设施工、维护管理等环节分析气象条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工程规划设计环节,需考虑本地天气气候因素,开展建筑工程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提高建筑安全标准;建设施工环节,需考虑降水、温度等气象要素对工程材料的影响,以及天气状况对于施工工期和人员健康的影响;维护管理环节需要注意大风、暴雨、雷电等气象灾害对城市建筑及相关附着物的影响。分析认为,科学利用气象条件,可以合理安排施工进度,避免经济损失,保障建设工程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建设 气象条件 影响 安全
下载PDF
太湖流域面雨量预报方法及效果检验 被引量:3
16
作者 邹兰军 韩昌 曹晓岗 《大气科学研究与应用》 2010年第2期69-74,共6页
本文使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要素场资料进行车贝雪夫多项式展开,由此建立太湖流域8个水利分区面雨量逐步回归预报模型,并对2009年汛期太湖流域降水的模式预报和主观预报结果进行了效果检验。通过检验得出,统计模式预报的流域降水总量... 本文使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要素场资料进行车贝雪夫多项式展开,由此建立太湖流域8个水利分区面雨量逐步回归预报模型,并对2009年汛期太湖流域降水的模式预报和主观预报结果进行了效果检验。通过检验得出,统计模式预报的流域降水总量和实况相差不大,但在极大降水量值上存在一些偏差,总体来说统计预报模型能抓住梅汛期和盛夏期的降水特征,对太湖流域的分区面雨量预报具有指导意义。同时,综合模式预报结果的主观预报对太湖流域几次重要的降水过程预报比较准确,提高了面雨量的预测预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面雨量 统计预报 检验
原文传递
基于神经网络的路面温度模型与结冰潜势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邹兰军 刘姝 陆勤静 《公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09-414,共6页
道路结冰威胁车辆安全行驶,精确预报能够减少许多灾害。基于长三角地区公路交通气象站点观测数据,通过机器学习神经网络算法,建立了冬季预报指标(气温、相对湿度、风速)与路面温度的回归模型,拟合优度达0.81,效果较好。以长三角地区冬... 道路结冰威胁车辆安全行驶,精确预报能够减少许多灾害。基于长三角地区公路交通气象站点观测数据,通过机器学习神经网络算法,建立了冬季预报指标(气温、相对湿度、风速)与路面温度的回归模型,拟合优度达0.81,效果较好。以长三角地区冬季一次夜间低温状况下的降水过程为例,采用中国气象局GRAPES-GFS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结果结合该路面温度回归模型,进行了道路结冰潜势预报。结果表明,模式预报结合回归模型输出的路面温度能够改进模式预报直接模拟的地表温度的冷偏差,结合模式预报的降水能够更精确地提供道路结冰的潜在分布范围,为道路交通结冰预测提供相关决策服务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 路面结冰潜势 预报模型 神经网络 数值天气预报模式
原文传递
太湖流域面雨量的天气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曹晓岗 邹兰军 +1 位作者 陈永林 夏立 《大气科学研究与应用》 2010年第1期19-31,共13页
对太湖流域1999—2007年5—9月流域强降水出现频次、极值分布和各分流域间强降水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初步得出了太湖流域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即各分流域强降水的月际变化明显,但频次分布、极值分布差异不大。对出现强降水时影响天气系... 对太湖流域1999—2007年5—9月流域强降水出现频次、极值分布和各分流域间强降水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初步得出了太湖流域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即各分流域强降水的月际变化明显,但频次分布、极值分布差异不大。对出现强降水时影响天气系统进行了统计分析,表明不同月份不同的天气系统对流域强降水的影响有明显差别。另外,还分别分析了梅雨期太湖流域强降水的天气形势和夏季台风影响造成的太湖流域强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水 面雨量 气候特征 梅雨期 台风
原文传递
2013年1月中国中东部大气重污染期间上海颗粒物的污染特征 被引量:77
19
作者 周敏 陈长虹 +11 位作者 乔利平 楼晟荣 王红丽 黄海英 王倩 陈明华 陈宜然 李莉 黄成 邹兰军 牟莹莹 张钢锋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118-3126,共9页
2013年1月,我国中东部地区连续遭受多场大范围、长时间、高强度的灰霾天气.期间,本研究采用在线连续观测手段测量了上海市城区大气中气态污染物、颗粒物的质量浓度、细颗粒物的化学组分等,获得了高污染过程中颗粒物的污染特征.观测结果... 2013年1月,我国中东部地区连续遭受多场大范围、长时间、高强度的灰霾天气.期间,本研究采用在线连续观测手段测量了上海市城区大气中气态污染物、颗粒物的质量浓度、细颗粒物的化学组分等,获得了高污染过程中颗粒物的污染特征.观测结果显示,1月份期间PM10、PM2.5与PM1.0平均浓度分别为(125±75)μg·m-3、(82±54)μg·m-3和(44±27)μg·m-3,PM2.5/PM10为65.0%±13.0%,能见度小于10.0km的累计时间长达284 h,占整月小时数的38.2%.灰霾期间大气PM2.5中SO2-4、NO-3、NH+4和OM分别占PM2.5的21.5%±4.9%、22.8%±5.9%、15.9%±3.1%和20.4%±4.3%,其中,二次组分(SNA+SOA)占PM2.5的65.7%±8.4%,表明灰霾期间二次组分对PM2.5的贡献较大;灰霾期间还测得较高的SOR和NOR,分别为0.335±0.121和0.229±0.066,说明SO2-4和NO-3的生成效率较高;较高的[NO-3]/[SO2-4]比值(1.137±0.438)表明灰霾期间机动车的污染较明显.研究发现,随着PM2.5质量浓度不断地增加,SNA的比例明显上升,期间NH+4对SO2-4、NO-3等酸性物质的中和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灰霾期间,因受低温和高浓度颗粒物的影响,上海地区的大气对有机物的氧化能力明显减弱,昼夜OC/EC值差别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霾 颗粒物 化学组成 二次组分 气溶胶老化 污染累积 上海
原文传递
利用SPAMS研究上海秋季气溶胶污染过程中颗粒物的老化与混合状态 被引量:53
20
作者 牟莹莹 楼晟荣 +10 位作者 陈长虹 周敏 王红丽 周振 乔利平 黄成 李梅 李莉 王倩 黄海英 邹兰军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071-2080,共10页
利用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SPAMS)于2011年11月11~18日在上海测量了气溶胶高污染过程中200 nm~2.0μm气溶胶的粒径谱及其化学组成.对气溶胶粒子的分类结果发现,灰霾天期间大气中主要存在OCEC、METAL、EC、SECONDARY和K-Na等5种气... 利用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SPAMS)于2011年11月11~18日在上海测量了气溶胶高污染过程中200 nm~2.0μm气溶胶的粒径谱及其化学组成.对气溶胶粒子的分类结果发现,灰霾天期间大气中主要存在OCEC、METAL、EC、SECONDARY和K-Na等5种气溶胶粒子,其粒子数分别占总数的27.4%、3.4%、7.3%、45.6%和5.4%,二次污染显著.观测得到的5类气溶胶颗粒中都包含18NH4+、80SO3-、96SO4-、97HSO4-、46NO2-、62NO3-、125H(NO3)2-等二次组分,说明灰霾天期间这些颗粒都经历了不同的二次过程或与二次组分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混合,且随着灰霾的生成和发展,气溶胶不断老化,二次气溶胶粒子的信号迅速增强.OCEC粒子中97HSO4-的信号较强,说明SO2可能在气溶胶表面发生多相反应,同时因有机物的存在对气态硫酸参与气溶胶成核和增长起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严重污染的条件下,气态硫酸和有机蒸气相互作用可能加速了硫酸-有机颗粒物的形成.从气溶胶类型的谱分布可以发现,新鲜的EC气溶胶粒子排入大气后,其表面会不断附着18NH+4、80SO3-、96SO4-、97HSO4-、46NO2-、62NO3-、125H(NO3)2-等二次组分,EC颗粒在老化的过程中其类型逐步由EC气溶胶演变成二次气溶胶粒子.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除了形成降水对气溶胶形成冲刷作用,使得二次气溶胶粒子和OCEC气溶胶粒子数明显降低以外,也将有机胺带入内陆,在清洁天气溶胶粒子中形成Amine粒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霾 单颗粒 化学组成 混合状态 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