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人CPR中血管加压素联合肾上腺素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邹勤华 钱会银 +5 位作者 徐波 朱建良 周保纯 刘一韡 朱凌霞 刘励军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39-546,共8页
目的在成人心肺复苏术(CPR)中,血管加压素联合肾上腺素的应用是否优于肾上腺素尚未定论,本研究针对现有的临床研究资料进行荟萃分析。方法在PubMed、万方数据库检索关于成人CPR联合或单独应用肾上腺素的所有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观察... 目的在成人心肺复苏术(CPR)中,血管加压素联合肾上腺素的应用是否优于肾上腺素尚未定论,本研究针对现有的临床研究资料进行荟萃分析。方法在PubMed、万方数据库检索关于成人CPR联合或单独应用肾上腺素的所有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观察指标包括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入院存活率(或短期存活率)、出院存活率(或长期存活率)和神经功能预后。结果在检索到的191篇文献中,最终纳入分析的有8项随机对照研究(共5740例患者),其中5项为院外心脏骤停(OHCA,5172例患者)研究,3项为院内心脏骤停(IHCA,568例患者)研究。依据患者心脏骤停(CA)最初检测到的心律,分为室颤/室速(VF/VT),无脉性电活动和心室停顿进行亚组分析。结果表明,与单用肾上腺素组比较,血管加压素联合肾上腺素组能提高成人心脏骤停患者入院存活率(短期存活率)(RR=1.15,95%CI=1.01~1.32,P=0.04),而ROSC率、出院存活率及神经功能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发现,联合用药组对于IHCA患者ROSC率(RR1.30,95%CI=1.11~1.51,P=0.001)及短期存活率(RR1.23,95%CI=1.05~1.44,P=0.01)效果优于肾上腺素组。结论血管加压素联合肾上腺素较单用肾上腺素可明显提高CA患者人院存活率(短期存活率);对于IHCA患者,联合应用可提高患者ROSC率和短期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CPR) 心脏骤停(CA) 血管加压素 肾上腺素 META分析
下载PDF
长时程心肺复苏患者抢救成功一例报道
2
作者 杨思敏 吴仔弦 +5 位作者 孙海伟 华晨 邹勤华 袁慧琴 朱建军 周保纯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1期86-88,共3页
院外心搏骤停被公认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据报道,全球院外心搏骤停的年发病率约为55/100 000,平均存活率为7%。在中国,每年有近55万例院外心搏骤停患者,而存活率却不到1%。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救治... 院外心搏骤停被公认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据报道,全球院外心搏骤停的年发病率约为55/100 000,平均存活率为7%。在中国,每年有近55万例院外心搏骤停患者,而存活率却不到1%。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救治心搏骤停的最有效措施,早期高质量CPR对于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增加存活率、改善预后及提高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长时程CPR是指超过一般复苏的时限而进行的长时间的CPR。一般认为,CPR时间越长,患者出现不良预后的概率越大。呼吸、心搏骤停超过30 min仍复苏成功的较为罕见。本文将报道1例院外心搏骤停患者,CPR持续83 min后恢复自主循环,且出院后未留下明显神经系统后遗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后遗症 心搏骤停 心肺复苏 自主循环恢复 出院后 提高生存质量 改善预后 长时程
原文传递
治疗性低温通过激活Ⅲ型PI3K通路增加自噬减轻大鼠心肺复苏后的脑损伤 被引量:11
3
作者 肖盐 赵旭明 +2 位作者 朱建良 邹勤华 刘励军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5-60,共6页
目的探讨Ⅲ型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通路调节自噬在低温治疗心肺复苏(CPR)后脑保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取健康雄性SD大鼠作为研究对象,制备窒息致心搏骤停后CPR模型,将自主循环恢复(ROSC)的6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温组、低温组及P... 目的探讨Ⅲ型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通路调节自噬在低温治疗心肺复苏(CPR)后脑保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取健康雄性SD大鼠作为研究对象,制备窒息致心搏骤停后CPR模型,将自主循环恢复(ROSC)的6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温组、低温组及PI3K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预处理组,每组再将大鼠分为ROSC 24h和48h两个亚组,每个亚组10只。常温组控制肛温在(37.0±0.2)℃;低温组在ROSC后立即给予降温处理,目标温度32~34℃。3-MA预处理组于窒息前20min经脑室内注射10mmol/L3-MA5μL;其他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另取10只大鼠作为假手术(Sham)组,仅麻醉后置管。各组分别于ROSC24h和48h处死大鼠取脑组织,采用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BWC),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测定脑组织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Ⅲ型PI3K相关蛋白Vps34和Atg14的表达,透射电镜下观察脑组织超微结构改变。各组于ROSC48h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结果与Sham组比较,常温组大鼠ROSC24h脑皮质即明显水肿,开始出现凋亡和自噬现象,脑组织自噬、凋亡、Ⅲ型PI3K相关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并呈一定时间依赖性,ROSC48h神经功能明显损害;低温干预后,大鼠脑水肿明显减轻,未见明显凋亡现象,且自噬现象有所增加,ROSC48h脑组织自噬相关蛋白Vps34、Atg14和Ⅲ型PI3K相关蛋白Beclin-1、LC3表达较常温组进一步升高(Vps34/GAPDH:0.25±0.03比0.15±0.04,Atg14/GAPDH:0.12±0.03比0.05±0.04,Beclin-1/GAPDH:0.060±0.002比0.018±0.002,LC3-Ⅱ/GAPDH:0.160±0.010比0.050±0.010,均P<0.05),凋亡相关蛋白Bcl-2、caspase-3表达较常温组明显下降(Bcl-2/GAPDH:0.05±0.03比0.20±0.04,caspase-3/GAPDH:0.050±0.002比0.140±0.015,均P<0.05),神经功能明显改善〔NDS(分):157±85比343±198,P<0.05〕。给予3-MA预处理可抑制低温干预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大鼠ROSC48h脑组织Vps34、Atg14、Beclin-1、LC3蛋白表达较低温组明显降低(Vps34/GAPDH:0.18±0.03比0.25±0.03,Atg14/GAPDH:0.07±0.04比0.12±0.03,Beclin-1/GAPDH:0.015±0.003比0.060±0.002,LC3-Ⅱ/GAPDH:0.045±0.030比0.160±0.010,均P<0.05),Bcl-2、caspase-3的蛋白表达较低温组明显升高(Bcl-2/GAPDH:0.15±0.04比0.05±0.03,caspase-3/GAPDH:0.120±0.015比0.050±0.002,均P<0.05),NDS评分较低温组明显升高(分:341±208比157±85,P<0.05)。结论低温干预可减轻CPR后脑水肿,改善脑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激活Ⅲ型PI3K通路,增加自噬、抑制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脑复苏 低温性治疗 自噬 凋亡 Ⅲ型PI3K通路
原文传递
治疗性低温对心脏骤停患者神经功能预后和存活率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钱会银 朱建良 +4 位作者 邹勤华 周保纯 赵旭明 陆件 刘励军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17-1022,共6页
目的 系统评价治疗性低温对心脏骤停患者神经功能预后和存活率的影响.方法 检索MEDLINE、PubMed、荷兰医学文摘(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纳入治疗性低温... 目的 系统评价治疗性低温对心脏骤停患者神经功能预后和存活率的影响.方法 检索MEDLINE、PubMed、荷兰医学文摘(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纳入治疗性低温对心脏骤停患者的随机对照实验(RCT),结局指标为神经功能预后和存活率.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二分类变量效应量用相对危险度(RR)及其95%可信区间(CI)表达,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在8个随机对照实验中,共1 512例心脏骤停患者.与常温组比较,治疗性低温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R=1.34,95% CI:1.01~1.78,P<0.05);两组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 =1.09,95%CI:0.98~1.20,P>0.05).与常温组比较,应用传统降温方法的治疗性低温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R=1.51,95% CI:1.22~1.87,P<0.01);传统降温方法的治疗性低温能提高存活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R=1.36,95%CI:1.13 ~1.63,P<0.01).结论 治疗性低温能改善心脏骤停后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不能提高存活率;应用传统降温方法的治疗性低温不但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而且能提高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性低温 心脏骤停 神经功能预后 存活率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大鼠心搏骤停复苏后早期存活率相关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5
作者 邹勤华 马丽梅 +1 位作者 袁慧琴 朱建良 《重庆医学》 CAS 2019年第9期1500-1503,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大鼠心搏骤停复苏后早期(24h)存活率的可能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建立窒息法大鼠心搏骤停复苏模型,将复苏成功的33只大鼠根据24h存活情况分为两组,其中存活组20只和死亡组13只。记录并比较两组大鼠基础情况、心搏骤停后初始心... 目的探讨影响大鼠心搏骤停复苏后早期(24h)存活率的可能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建立窒息法大鼠心搏骤停复苏模型,将复苏成功的33只大鼠根据24h存活情况分为两组,其中存活组20只和死亡组13只。记录并比较两组大鼠基础情况、心搏骤停后初始心律、复苏时间、复苏后电解质、氧合情况、酸碱平衡等指标。结果两组大鼠基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比死亡组复苏持续时间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3.65±39.97)s vs.(173.08±70.43)s,P<0.01]。存活组与死亡组大鼠复苏后血气分析显示,pH(7.24±0.07 vs.7.15±0.06,P<0.01)、总二氧化碳(TCO2)水平[(20.44±2.68)mmol/L vs.(17.99±2.61)mmol/L,P=0.02]存活组明显高于死亡组;而乳酸(Lac)值[(3.91±1.67)mmol/L vs.(5.43±1.09)mmol/L,P=0.01]存活组明显低于死亡组。结论复苏持续时间、高乳酸血症及代谢性酸中毒是大鼠早期死亡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搏骤停 心肺复苏术 存活率 窒息 大鼠
下载PDF
液体复苏综合疗法对感染性休克疗效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刘一韡 孙海伟 +2 位作者 邹勤华 于婷婷 刘翠玲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年第2期111-112,共2页
目的 :探讨液体复苏联合抗感染的综合疗法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8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意愿分成液体复苏组(A组,n=140)和对照组(B组,n=140)两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用药后治疗目标达到时间、治疗第1h输... 目的 :探讨液体复苏联合抗感染的综合疗法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8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意愿分成液体复苏组(A组,n=140)和对照组(B组,n=140)两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用药后治疗目标达到时间、治疗第1h输液量、ICU总住院时间等指标差异,对比其治疗后死亡及肺水肿发生情况。结果 :1 A组患者在治疗达标时间及ICU总治疗时间对比上均明显短于B组,对比差异明显;B组治疗第一小时输液量明显低于A组;2 A组死亡率为15.0%,明显低于B组的42.8%,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治疗肺水肿发生率对比上无明显差异。结论 :对感染性休克患者予以液体复苏联合抗感染治疗方案,临床效果确切,预后质量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复苏 抗感染 感染性休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