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用碳酸氢钠在高水平足球运动员高强度间歇训练期的试验
1
作者 邹晓双 陈聪航 +2 位作者 孙蕴 曹春梅 张栋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8879-8889,共11页
碳酸氢钠对提高运动员竞技表现水平和缓解运动疲劳有较好效果,但运动员口服碳酸氢钠会有碱中毒、肠胃反应、心律失常等副作用,从而无法在竞技体育中广泛应用。研究了碳酸氢钠经皮肤外涂给药对男子足球运动员的高强度间歇训练期间血清指... 碳酸氢钠对提高运动员竞技表现水平和缓解运动疲劳有较好效果,但运动员口服碳酸氢钠会有碱中毒、肠胃反应、心律失常等副作用,从而无法在竞技体育中广泛应用。研究了碳酸氢钠经皮肤外涂给药对男子足球运动员的高强度间歇训练期间血清指标和延迟性肌肉酸痛的影响。选取16名高水平男子足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每天为其分别涂抹碳酸氢钠外用乳剂和安慰剂乳剂后,分别在7 d高强度间歇训练后对主观疲劳程度和下肢延迟性肌肉酸痛程度进行统计。对训练前后血乳酸、肌酸激酶、尿素氮、血红蛋白等血液生化指标、训练期的训练刺激量、最大心率、能量消耗、有氧和无氧训练效果指标,跑动距离、跑动速度、加速度、高速跑距离、总负荷等运动表现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一次高强度间歇训练前后,实验组相比对照组,血乳酸升高数值显著降低(P<0.05),肌酸激酶升高数值增高,血尿素氮升高幅度降低;在7 d训练期,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的下肢延迟性肌肉酸痛数值(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DOMS)和自觉疲劳程度量表(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RPE)总体水平显著降低(P<0.05),下肢DOMS数值在第2天和第6天显著下降(P<0.05);在反映训练强度和训练效果的训练刺激量(training impulse,TRIMP)数值上,实验组的总体水平高于对照组,且变化幅度更小。实验组运动员训练的无氧训练效果、运动后过量氧耗(excess post-exercise oxygen consumption,EPOC)峰值、最大心率、能量消耗相比于对照组均有所提升,其中最大心率、无氧训练效果有显著性提升(P<0.05)。可见碳酸氢钠的外涂给药可以显著降低足球运动员高强度间歇训练带来的肌肉延迟性酸痛,并显著降低高强度训练产生的血液血乳酸浓度升高,有利于高强度训练后的无氧训练效果提升,使得运动员心率储备能力和快速恢复能力增强,从而促进专项运动能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氢钠 高强度间歇训练 血清指标 内外部负荷 训练效果
下载PDF
第51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团体项目竞技能力分析
2
作者 滕海滨 邹晓双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4年第6期1-3,205,共4页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第51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团体决赛成绩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男子团体项目决赛中,中国队运动员发挥出色,凭借1项第3名、5项第1名的成绩斩获冠军;日本队获得亚军,主场作战的...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第51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团体决赛成绩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男子团体项目决赛中,中国队运动员发挥出色,凭借1项第3名、5项第1名的成绩斩获冠军;日本队获得亚军,主场作战的英国队最终获得季军。(2)中国队在男子6项中不管是难度还是完成度均是第1;日本队的难度仅次于中国队的,完成情况位于第4,但整体差距很小。(3)对整体难度分与比赛排名进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得出,男子团体项目决赛难度分与排名呈显著性相关(r=-0.829,P=0.011),其在决定最后名次上作用更加显著,再次验证了难度是取胜的基础。(4)团体项目比赛时间长、项目多、压力大,对运动员体能和心理素质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中国队男子运动员应继续发挥优势,弥补短板,提升竞技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体操锦标赛 男子团体项目 竞技水平
下载PDF
动作姿态对北欧两项运动员跳台滑雪助滑和起跳气动阻力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栋 邹晓双 +2 位作者 刘钰 徐金成 曹春梅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12,共10页
目的:探讨北欧两项运动员不同助滑和起跳动作姿态产生原因其对气动阻力的影响及机理,并将姿态参数对气动阻力的影响进行量化评估。方法:以5名北欧两项国家队运动员为对象,采用风洞测试和高清摄像系统及视频分析系统对其在风洞水平工作... 目的:探讨北欧两项运动员不同助滑和起跳动作姿态产生原因其对气动阻力的影响及机理,并将姿态参数对气动阻力的影响进行量化评估。方法:以5名北欧两项国家队运动员为对象,采用风洞测试和高清摄像系统及视频分析系统对其在风洞水平工作段中进行助滑和起跳训练时身体姿态和关节角度参数、气动阻力参数进行采集和分析,通过运动员身体形态、运动学特征等因素分析不同姿态产生的原因,探究其影响助滑起跳姿态的机理。结果:1)同一运动员在保持头部平视(与铅垂线夹角θ_(1)=90.4°)、躯干水平(与水平面夹角θ_(2)=0°)、手部水平伸展、完全蹲踞式(髋关节角度θ_(3)=37.6°)姿态进行助滑时气动阻力最小,具有最佳减阻效果。2)不同运动员的起跳动作中,“膝动带髋式”姿势为最佳减阻姿势,相对于平均气动阻力最大的“髋膝变速同步式”姿势,减阻率达到18.34%。3)皮尔逊相关分析表明,运动员的右侧髋关节内外旋ROM增加,起跳的气动阻力相应减小;右髋屈ROM增加,气动阻力相应会增大,起跳气动阻力的降低,有利于运动员赛季跳台的平均距离的提高,以上3组变量之间相关性均具有显著水平(P<0.05)。结论:不同助滑和起跳姿态下北欧两项运动员的气动减阻效应存在一定差异,影响助滑和起跳气动减阻的因素有运动员专项技术特点、身体形态和运动功能特征、心理和场地环境因素等。研究不同姿态的气动减阻效应能够为运动员减小空气阻力、优化能量分配、改进训练策略、提升竞技表现提供重要的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欧两项 跳台滑雪 助滑 起跳 气动阻力 竞技表现
下载PDF
我国北欧两项运动员备战2021—2022年赛季国际雪联洲际杯赛前耐力训练负荷特征和生理适应机制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栋 葛达 +2 位作者 邹晓双 陈聪航 曹春梅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8-88,共11页
结合运动项目的专项技术和能量供应特点,科学合理进行赛前训练负荷设计,对运动员实现最佳竞技表现具有关键作用。以我国北欧两项运动员备战2021—2022年赛季洲际杯赛前6周耐力训练负荷特征为研究对象,采用测试法、跟踪记录法、数理统计... 结合运动项目的专项技术和能量供应特点,科学合理进行赛前训练负荷设计,对运动员实现最佳竞技表现具有关键作用。以我国北欧两项运动员备战2021—2022年赛季洲际杯赛前6周耐力训练负荷特征为研究对象,采用测试法、跟踪记录法、数理统计法对赛前训练内容、方法手段、结构特点、负荷特征、训练效果等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北欧两项的赛前训练特征和生理适应机制,为今后北欧两项备战工作提供理论支持。研究发现:1)整个周期训练量为614 km,平均102.3 km/周,训练量最高为赛前第3周180 km,最低为赛前第1周55 km;2)训练强度在赛前6周和前1周呈现两极化结构,整个训练周期低强度占71.07%,中强度占21.15%,高强度占7.78%,在低强度有氧中混入无氧间歇训练板块的设计;3)在赛前6周随着训练强度的刺激加大,体重、体脂率、体脂肪逐渐下降,肌肉量、骨骼肌、骨骼肌率上升且稳定,血红蛋白、尿素氮、皮质醇变化不大,睾酮、肌酸激酶逐渐上升,白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免疫指标逐渐下降,均在正常范围。4)在训练监控上,有氧训练采用心率作为摄氧量(VO_(2))的替代指标,强调通过个体化的有氧阈、无氧阈乳酸和心率进行训练强度划分和个性化训练计划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欧两项 赛前训练 负荷特征 适应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