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超声特征及基因检测技术构建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预测模型 被引量:1
1
作者 何巧灵 何美男 +3 位作者 湛婉华 龙娟 魏雪云 邹梦晨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159-164,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超声特征及基因检测技术构建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预测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例行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模型建立组),所有患者均完善超声检查,而后采用甲状腺超声计算机辅助诊断(CAD)软件对其超声图像进行分析... 目的探讨基于超声特征及基因检测技术构建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预测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例行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模型建立组),所有患者均完善超声检查,而后采用甲状腺超声计算机辅助诊断(CAD)软件对其超声图像进行分析。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所有患者的临床信息、实验室信息及CAD软件图像分析信息进行logstic回归分析,并构建风险模型。另纳入同期完善穿刺前检查并行甲状腺细针穿刺(FNA)的200例患者作为模型验证组。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预测模型和不同年资医师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判断结果,比较诊断效能差异。结果低回声强度、强回声点、边缘模糊程度、纵横比>1及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癌胚抗原(CEA)水平升高、基因突变阳性是甲状腺结节恶性的高危因素,结节最大径是保护因素(P<0.05或0.01)。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预测模型的ROC线下面积AUC为0.891(95%CI 0.773~0.981),最佳预测临界值为70.67%,敏感度为85.63%,特异度为82.13%,阳性预测值为91.36%,阴性预测值为76.81%。研究所构建的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模型诊断效能高于中、低年资医师,低于高年资医师,特异度介于中、低年资医师之间(P<0.05)。结论根据超声特征、细针穿刺病理、TSH水平、TPOAb、基因检测联合logistic回归分析所构建的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模型可有效辅助临床预测恶性甲状腺结节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特征 细针穿刺病理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甲状腺结节 风险预测模型
下载PDF
蛋白激酶C抑制剂对高糖致血管内皮细胞高通透性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2
作者 邹梦晨 薛耀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787-1791,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糖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以及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Ro-31-8425对高糖刺激下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A.hy926),选取3-4代细胞进行实验。分为对照组(5.5 mmol/L)、糖刺激组(10、1...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糖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以及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Ro-31-8425对高糖刺激下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A.hy926),选取3-4代细胞进行实验。分为对照组(5.5 mmol/L)、糖刺激组(10、15、20、25.5、30 mmol/L),采用测定异硫氰酸萤光素-右旋糖酐(FITC-DX)透过Transwell小室荧光强度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高糖对EA.hy926单层细胞通透性的影响。再选取25.5 mmol/L为高糖组,此时可分为对照组(5.5 mmol/L)+生理盐水、高糖(25.5 mmol/L)+生理盐水组、高糖(25.5 mmol/L)+PKC抑制剂Ro-31-8425(10μmol/L)组,进而探讨高糖对PKC蛋白水平的影响以及PKC抑制剂Ro-31-8425对通透性改变的作用。结果高于正常血糖的各浓度糖刺激组均可使EA.hy926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明显增加(P<0.01),并呈浓度依赖性。25.5 mmol/L高糖可导致PKCα以及PKCβⅡ磷酸化水平上升(P<0.01)。PKC抑制剂Ro-31-8425预处理组可通过抑制高糖刺激下PKCα、PKCβⅡ磷酸化水平上升(P<0.01),从而抑制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P<0.01)。结论高糖可通过激活PKC导致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受损,PKC抑制剂Ro-31-8425可以降低通透性,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 Ro 31-842 高糖 血管内皮细胞 通透性
下载PDF
糖尿病足合并骨髓炎创面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3
作者 黄莺 曹瑛 +5 位作者 邹梦晨 李文霞 罗祥蓉 蒋娅 薛耀明 高方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782-1786,共5页
目的探讨合并骨髓炎的糖尿病足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药性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372例糖尿病足感染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有无合并骨髓炎分为有骨髓炎(OM)组(54.6%)及无骨髓炎组(Non-OM)组(45.4%)... 目的探讨合并骨髓炎的糖尿病足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药性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372例糖尿病足感染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有无合并骨髓炎分为有骨髓炎(OM)组(54.6%)及无骨髓炎组(Non-OM)组(45.4%),比较组间创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骨髓炎的危险因素。结果 OM组以革兰阴性(G-)菌感染为主(53.7%),而Non-OM组以革兰阳性菌(G+)菌感染占优势(56.7%)(P=0.001)。G+菌以葡萄球菌属最常见(35.1%),OM组中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头孢西丁的耐药率(64.9%、68.5%)显著高于Non-OM组(29.2%、32.6%)(P〈0.05)。G-菌以肠杆菌为主(62.4%),OM组中肠杆菌对头孢吡肟、氨曲南的耐药率(30.1%、38.6%)显著高于Non-OM组(15.1%、22.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多重耐药菌感染及创面大于4 cm2是糖尿病足患者发生骨髓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糖尿病足合并骨髓炎患者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时,可根据创面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征选择覆盖G-菌的抗生素,对于感染多重耐药菌及伤口面积〉4 cm2的患者应警惕骨髓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骨髓炎 病原菌 危险因素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足部的生物力学特点:303例报告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文霞 曹瑛 +6 位作者 邹梦晨 黄莺 胡萍 罗祥蓉 蒋娅 薛耀明 高方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10-1416,共7页
目的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的步态、足型、足轴角度、足底压力等生物力学特点。方法 2013.12~2015.03年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303例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足底被分为10个区域,第1趾(T_1)、2~5趾(T_2~5)、第1跖骨(M1)、第2跖骨(M2)、第3跖骨... 目的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的步态、足型、足轴角度、足底压力等生物力学特点。方法 2013.12~2015.03年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303例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足底被分为10个区域,第1趾(T_1)、2~5趾(T_2~5)、第1跖骨(M1)、第2跖骨(M2)、第3跖骨(M3)、第4跖骨(M4)、第5跖骨(M5)、中足(MF)、足跟内侧(HM)、足跟外侧(HL)。收集一般资料及使用Foot Scan步态系统收集压力峰值、足轴角度、足弓指数、支撑时相数据。按照不同因素进行分组,比较组间的足底压力,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卡方检验或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左足底各区域压力大小排序:M3>M2>M4>HM>HL>M1>M5>T_1>ML>T_2-5;右足底各区域压力大小排序:M3>M2>HM>M4>HL>M1>M5>T_1>ML>T_2-5。比较左右足各区域的足底压力,右足的M1的压力峰值较左足高(4.90±2.64 vs 5.58±2.86,P<0.05),左足M3、M4、M5、MF的压力峰值均比右足高(12.61±4.12 vs 10.46±3.20;9.73±4.00 vs 7.74±2.96;4.58±2.50 vs 3.68±1.91;2.75±1.26 vs 2.51±1.18,均P<0.05)。将总足底压力≥70 N/cm^2定义为高危足,则左足高危足占34%,右足为17.7%。除外右足过轻组,随着BMI增大高危足比例显著增加;(2)支撑相的整足接触阶段延长,离地阶段缩短;与右足对比,左足弓指数大(28.1±3.9 vs 24.5±3.7,P<0.05),低弓足多(49.5%vs 11.55%,P<0.05),正常足弓少(46.53%vs 74.58%,P<0.05),高足弓少(3.96%vs 11.55%,P<0.05)。与正常足弓对比,左侧高弓足组的总足底压力升高(49.5%vs 11.55%,P<0.05);右足足轴角度比左足大(18.1±9.2 vs 22.5±10.4,P<0.05);(3)男性双侧总足底压力均比女性大(左,67.6±13.8 vs 61.5±12.5;右:62.5±11.9 vs 56.7±10.5,P<0.05)(P<0.05)。按年龄分组,<50组、50~60组、61~70组、>70组各组总足底压力随着年龄增大而下降。不同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和足轴角度分组间的总足底压力差异无统计学无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的足部生物力学明显改变,这些因素与足底压力异常相关,其中支撑相的整足接触阶段延长,离地阶段缩短,足型畸形率明显增加,足轴角度较大。另外,超重及肥胖的患者高危足比例增加。所以,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减压时应充分考虑糖尿病患者多方面生物力学特点。超重及肥胖患者进行减压的同时减轻体重有利于预防溃疡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生物力学 足底压力 步态 足型 足轴角度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足底压力与步态的变化 被引量:16
5
作者 李文霞 罗祥蓉 +5 位作者 曹瑛 邹梦晨 胡萍 蒋娅 薛耀明 高方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59-863,共5页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足底压力与步态变化。方法纳入住院的303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无周围神经病变组(DC组)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相关生化指标。使用Foot Scan系统收集足底压力...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足底压力与步态变化。方法纳入住院的303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无周围神经病变组(DC组)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相关生化指标。使用Foot Scan系统收集足底压力及步态相关参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Spearman秩相关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与DC组相比,DPN组左足第3、4跖骨的峰值压力降低[(13.15±4.22)N/cm^2vs(11.96±3.94)N/cm^2,P<0.05;(10.21±4.22)N/cm^2vs(9.14±3.66)N/cm^2,P<0.05],右足第1、2、3跖骨峰值压力降低[(6.02±2.79)N/cm^2vs(5.04±2.87)N/cm^2,P<0.05;(9.95±2.69)N/cm^2vs(9.18±2.77)N/cm^2,P<0.05;(10.90±3.23)N/cm^2vs(9.93±3.09)N/cm^2,P<0.05],其余区域峰值压力、总应力、总接触面积、总应力-时间积分、各区域压力-时间积分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C组相比,DPN组右足的整足接触阶段[56.8%(50.22%~62.45%)vs 59.5%(54.25%~64.15%),P<0.05]延长,离地阶段[31.25%(25.475%~35.775%)vs 29%(24.95%~33.65%),P<0.05]缩短,总时间[(858±12)ms vs(900±127)ms,P<0.05]延长,步行速度[(2.58±0.67)km/h vs(2.28±0.66)km/h,P<0.05]减慢。步行速度与多个区域的足底压强呈正相关(P<0.05),支撑相中的整足接触阶段与峰值压力呈负相关(P<0.05),离地阶段与峰值压力呈正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足底压力峰值、压力-时间积分未见升高,步行速度减慢,整足接触阶段延长,离地阶段缩短。对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进行评价同时需要对步行速度及步态进行矫正,使用压力-时间积分指标更能反映足底承受压力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足底压力 步态
下载PDF
基于16s rRNAs高通量测序分析糖尿病足骨髓炎感染骨组织中的病原微生物 被引量:7
6
作者 胡萍 邹梦晨 +5 位作者 曹瑛 潘彦伶 罗祥蓉 蒋娅 薛耀明 高方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48-1455,共8页
目的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糖尿病足骨髓炎(DFO)感染骨组织中病原微生物特点,为临床感染病原菌的鉴定及治疗提供快速、准确的方法。方法收取2016年9月~2017年4月于本科室住院的16例DFO患者清创术中获取的感染骨标本,分别利用16... 目的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糖尿病足骨髓炎(DFO)感染骨组织中病原微生物特点,为临床感染病原菌的鉴定及治疗提供快速、准确的方法。方法收取2016年9月~2017年4月于本科室住院的16例DFO患者清创术中获取的感染骨标本,分别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和血培养分析仪进行病原微生物的鉴定,分析16s rRNA测序结果中DFO的菌群特点,并与培养结果相比较。结果 16s rRNA测序显示DFO骨组织病原微生物多样性较大,分布较为均匀,共获得优势菌属20种,占所有菌属的87.00%,其中Prevotella是丰度最大的菌属。两种鉴定方法结果均显示DFO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与培养法相比,16s rRNA测序阳性率较高(100%vs 88.24%),平均每个样本病原菌数较多(12.56 vs 1.50),革兰氏阴性菌所占的比例较高(67.16% vs 50.00%)。此外,16s rRNA测序结果覆盖了除Escherichia coli、Serratia marcescens及Enterobacter cloaca外的所有培养病原菌结果,甚至有高达13种菌属不存在于培养结果,其中Anaerococcus、Veillonella、Bacteroides、Fusobacterium、Porphyromonas、Finegoldia、Prevotella、Peptostreptococcus、Parvimonas、Peptoniphilus和Bulleidia均为专性厌氧菌或严格厌氧菌,而培养结果中并无厌氧菌的出现。但培养结果显示,DFO中多重耐药菌的比例高达58.33%。结论 16s rRNA高通量测序能较好展示DFO骨组织中菌群微生态的多样性及丰度特点。DFO骨组织病原微生物多样性大,分布均匀,但优势菌属分布离散,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与培养法相比,16s rRNA测序对病原菌的鉴定简单而准确,尤其在对革兰氏阴性菌和厌氧菌鉴定方面有显著的优势,可快速而准确地指导DFO感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骨髓炎 16s RRNA基因 高通量测序技术 培养 病原菌
下载PDF
泰国、越南与香港人源H5N1禽流感病毒序列比对及进化特点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赖沛龙 邹梦晨 +5 位作者 朱利 卢扬柏 刘杨安 张玲 卢翔宇 赵卫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3801-3804,共4页
[目的]禽流感病毒不仅引起禽类感染和流行,而且可以打破种属屏障、引起人或其他哺乳动物感染和传播,欲对1997年香港和2004年泰国、越南直接感染人的H5N1禽流感病毒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及进化特点分析。[方法]利用Lasergene软件包中的Edit... [目的]禽流感病毒不仅引起禽类感染和流行,而且可以打破种属屏障、引起人或其他哺乳动物感染和传播,欲对1997年香港和2004年泰国、越南直接感染人的H5N1禽流感病毒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及进化特点分析。[方法]利用Lasergene软件包中的EditSeq从14株禽流感病毒分离株截取HA、NA、M2基因序列并翻译成氨基酸,然后用ClustalX软件对截取的片断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2004年泰国、越南人源H5N1毒株的HA切割位点上的氨基酸序列和1997年香港人源H5N1毒株一致;②2004年泰国、越南人源H5N1毒株和1997年香港人源H5N1毒株具有相同的受体结合位点;③泰国和越南人源H5N1毒株的NA茎部缺失了20个氨基酸而在HA上增加了一个潜在糖基化位点;④M2蛋白某些氨基酸位点发生改变,导致部分泰国和越南人源H5N1毒株对金刚烷胺产生耐药性。[结论]1997年香港和2004年泰国、越南直接感染人的H5N1禽流感病毒基因组序列发生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源H5N1 HA NA M2 受体结合位点 耐药性
下载PDF
基于三级预防的糖尿病足全程管理模式构建 被引量:8
8
作者 蒋娅 谢翠华 +5 位作者 罗祥蓉 雷满霞 李际敏 邹梦晨 曹瑛 高方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1年第2期68-73,共6页
目的构建基于三级预防的糖尿病足全程管理模式。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开展课题研究型品管圈活动。结果构建了基于三级预防的糖尿病足全程管理模式,使Wagner 3级以上糖尿病足患者大截肢率由4%下降为1.76%,Wagner 3级以上患者平均住院日由2... 目的构建基于三级预防的糖尿病足全程管理模式。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开展课题研究型品管圈活动。结果构建了基于三级预防的糖尿病足全程管理模式,使Wagner 3级以上糖尿病足患者大截肢率由4%下降为1.76%,Wagner 3级以上患者平均住院日由25.3 d缩短为15.7 d,平均住院费用由22580元降低为16780元,糖尿病高危足早期筛查率由68%提升为90%,患者满意度由56%提升为85%,糖尿病足MDT年会诊量由112人次提升为268人次。结论基于三级预防的糖尿病足全程管理模式改善了糖尿病足预后,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课题研究型品管圈 糖尿病足 全程管理模式 三级预防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17
9
作者 邱丽君 高方 +4 位作者 邹梦晨 何飞英 孙丹 薛耀明 曹瑛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3期54-56,共3页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 208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2010年美国糖尿病学会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指南的诊断标准分为无周围神经病变(NDPN) 69例、亚临床周围神经病变(SDPN) 67例、DPN 72例。...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 208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2010年美国糖尿病学会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指南的诊断标准分为无周围神经病变(NDPN) 69例、亚临床周围神经病变(SDPN) 67例、DPN 72例。采用人工智能图片识别技术定量分析各组患者眼底渗出、出血病变的单个最大面积和总面积,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DPN与DR的关系。结果 DPN严重程度与眼底出血总面积(rs=0.669,P <0.05)、单个出血点最大面积(rs=0.546,P <0.05)、渗出总面积(rs=0.887,P <0.05)、单个渗出点最大面积(rs=0.845,P<0.05)均存在正相关。DR(OR=4.743,95%CI 1.691~13.301,P=0.003)、BMI<24(OR=7.000,95%CI 2.932~16.710,P=0.001)是DPN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DPN严重程度与DR具有相关性,且DR是DPN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体质量指数
下载PDF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评估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脑功能 被引量:6
10
作者 邱丽君 谭相良 +5 位作者 邹梦晨 劳斌昌 许乙凯 薛耀明 高方 曹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433-1439,共7页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技术,观察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局部脑区神经元活动的局部一致性(ReHo)与糖尿病无神经病变患者的差异,分析脑功能活动改变与DPN的关系。方法纳入36例DPN患者,分为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组(...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技术,观察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局部脑区神经元活动的局部一致性(ReHo)与糖尿病无神经病变患者的差异,分析脑功能活动改变与DPN的关系。方法纳入36例DPN患者,分为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组(Painful DPN组)20例,非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组(Painless DPN组)16例,对照组为16例糖尿病无神经病变(Non-DPN组)患者。对所有受试者进行一般临床指标检查、认知与情绪量表评估及脑部rs-fMRI扫描。应用数据处理软件对扫描图像进行分析,计算各组ReHo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三组间比较,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糖尿病病程、蒙特利尔认知评估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与Non-DPN组相比,Painful DPN组及Painless DPN组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睡眠自评量表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与Non-DPN组相比,Painful DPN组左侧颞下回、右侧中央后回ReHo升高,后扣带回、右侧顶下回、左侧顶上回ReHo降低(P<0.05)。与Non-DPN组相比,Painless DPN组左侧颞下回、右侧颞中回、右侧额上回ReHo升高,左侧丘脑ReHo降低(P<0.05)。Painful DPN组与Painless DPN组间ReHo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DPN患者存在多个脑区及默认网络区域神经元活动的局部一致性改变,左侧颞下回可能是其功能代偿脑区。Painful DPN患者的疼痛症状可能与右侧中央后回神经元活动异常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局部一致性
下载PDF
糖尿病足溃疡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 被引量:5
11
作者 何爱萍 丁心怡 +5 位作者 黄佳利 罗祥蓉 孟健夫 曹瑛 高方 邹梦晨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04-609,共6页
目的研究糖尿病足溃疡(DFU)合并下肢动脉病变(LEAD)的临床特点,分析DFU合并LEAD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住院治疗的650例DFU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根据DFU是否合并LEAD分为L... 目的研究糖尿病足溃疡(DFU)合并下肢动脉病变(LEAD)的临床特点,分析DFU合并LEAD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住院治疗的650例DFU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根据DFU是否合并LEAD分为LEAD组与非LEAD组,分析两组一般资料情况,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DFU合并LEAD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650例DFU患者中,72.4%的患者合并LEAD。平均随访时间约3.5个月,DFU平均愈合时间为2.55个月,其中愈合453例,截肢183例。两组年龄、住院费用、舒张压(DBP)、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病程、踝肱指数(ABI)、愈合时间、吸烟率、临床结局、Wagner分级、影像学结果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OR=1.070,95%CI 1.049-1.091)、吸烟史(OR=2.013,95%CI 1.268-3.195)、DBP下降(OR=0.980,95%CI 0.963-0.997)为DFU合并LEAD的独立危险因素,愈合时间长则为DFU合并LEAD的临床特点。结论DFU患者合并LEAD发病率高,易致残、死亡,具有高龄、高吸烟率、愈合时间更长的特点,特别发现舒张压的下降也是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溃疡 下肢动脉病变 临床特点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血浆肾素活性及醛固酮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乐颖 张倩 +4 位作者 关美萍 邹梦晨 曹瑛 李扬 薛耀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1-83,共3页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肾素(PRA)活性及醛固酮(PAC)水平变化,探讨二者与微量白蛋白尿的关系。方法选择283例T2DM患者,采用干化学微粒免疫比浊法检测尿白蛋白水平,按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NA)组135例、微...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肾素(PRA)活性及醛固酮(PAC)水平变化,探讨二者与微量白蛋白尿的关系。方法选择283例T2DM患者,采用干化学微粒免疫比浊法检测尿白蛋白水平,按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NA)组135例、微量白蛋白尿(MAU)组81例、大量白蛋白尿(CAU)组67例,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患者血浆PRA活性、PAC水平,计算PAC与PRA比值(ARR)。结果CAU组PAC水平低于MAU组、NA组(P均<0.05),3组PRA、A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Spearman秩相关及偏相关分析,AER与PAC呈负相关(rs=-0.296,P<0.05),与PRA、ARR无相关性(r分别为-0.053、-0.090,P均>0.05)。结论 T2DM患者血浆PRA活性与微量白蛋白尿无相关性,PAC水平随微量白蛋白尿的增多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微量白蛋白尿 肾素 醛固酮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下载PDF
活性维生素D3下调屋尘螨诱导的气道上皮细胞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蛋白释放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丽芹 董航明 +4 位作者 赵海金 邹梦晨 姚利红 邹飞 蔡绍曦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92-496,共5页
目的探讨屋尘螨(HDM)对气道上皮细胞系(16.HBE)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TSLP)表达的影响,进一步评价活性维生素D,(1,25VD3)的干预作用。方法四唑盐(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HDM(200、400、800U/L)及其联合10^-8mol/L1,25VD3... 目的探讨屋尘螨(HDM)对气道上皮细胞系(16.HBE)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TSLP)表达的影响,进一步评价活性维生素D,(1,25VD3)的干预作用。方法四唑盐(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HDM(200、400、800U/L)及其联合10^-8mol/L1,25VD3对16.HBE活力的影响。按下述分组刺激16-HBE,对照组,400U/LHDM组,10^-8mol/L,25VD3组,10^-8mol/L1,25VD3预处理1h后400U/LHDM组,10^-8mol/L1,25VD3联合400U/LHDM组,6h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TSLPmRNA表达情况;刺激24h后,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TSLP的浓度。结果200-800U/LHDM作用气道上皮细胞后,可以上调16-HBETSLP的基因和蛋白表达(P〈0.05);10^-8mol/L1,25VD3预处理后400U/LHDM组的TSLP蛋白水平较400U/LHDM组显著下降(P〈0.05);但10^-8mol/L1,25VD3联合400U/LHDM组的TSLP蛋白水平较400U/LHDM组无显著差异(P=0.58)。结论HDM和1,25VD3均可增加16-HBETSLP的表达和释放。1,25VD3预处理气道上皮细胞可减少屋尘螨诱导的TSLP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屋尘螨 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 气道上皮细胞 活性VD3
下载PDF
miR-106a、miR-124表达水平与分化型甲状腺癌发生发展及远期生存率的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巧灵 刘德伟 +3 位作者 何美男 张佳露 龙娟 邹梦晨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2年第11期112-116,共5页
目的:分析miR-106a、miR-124表达水平与分化型甲状腺癌发生发展及远期生存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6月广州市增城区中心医院收治的62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行颈淋巴结穿刺和甲状腺癌根治手术,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miR-106a、miR-... 目的:分析miR-106a、miR-124表达水平与分化型甲状腺癌发生发展及远期生存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6月广州市增城区中心医院收治的62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行颈淋巴结穿刺和甲状腺癌根治手术,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miR-106a、miR-124表达水平,分析miR-106a、miR-124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和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癌组织中miR-106a表达量高于癌旁正常组织,miR-124表达量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miR-106a在TNM分期Ⅲ期、淋巴转移、肿瘤直径>1 cm及被膜侵犯患者中呈较高表达,而miR-124在TNM分期Ⅲ期、淋巴转移、肿瘤直径>1 cm及被膜侵犯患者中呈较低表达(P<0.05);miR-106a高表达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者,miR-124高表达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高表达者(P<0.05)。结论:miR-106a、miR-124表达水平与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临床分期和淋巴转移有关,其水平表达与患者5年内生存率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06a miR-124 甲状腺癌
下载PDF
肺型肺吸虫病1例
15
作者 马佳 邹梦晨 +1 位作者 刘敏 蔡绍曦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761-,共1页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男,36岁,因反复咳嗽5月余,加重1周于2009年4月入院。1.2病程记录患者2008年10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干咳,无发热、
关键词 肺吸虫病 嗜酸性粒细胞
下载PDF
三例成年发生的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的诊疗特点分析
16
作者 骆静 蒲美岑 +7 位作者 黄奕娟 王丹 邹梦晨 范新钊 何美男 谢翠华 薛耀明 曹瑛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0,共6页
目的探讨成年发生的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AIHH)的诊疗特点并提供诊疗思路。方法收集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内分泌代谢科的3例男性AIHH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影像学及完整随访资料。结果 3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9(... 目的探讨成年发生的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AIHH)的诊疗特点并提供诊疗思路。方法收集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内分泌代谢科的3例男性AIHH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影像学及完整随访资料。结果 3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9(22~40)岁,2例以"乳房增大,性功能下降"为主诉入院,1例以"性功能下降"为主诉入院。体格检查:阴茎长度6(5~6)cm,双侧睾丸体积7.96(4.70~8.82)mL;基础性激素水平:睾酮0.32(0.24~2.96)ng/mL、卵泡刺激素0.56(0.1~0.75)mIU/mL、黄体生成素0.69(0.1~1.03)mIU/mL;垂体前叶分泌的其他激素水平未见异常;下丘脑-垂体区域磁共振成像(MRI)提示其中1例患者存在垂体微腺瘤。3例患者选择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脉冲泵或促性腺激素序贯治疗,1例患者在使用GnRH脉冲泵治疗后下丘脑-垂体-性腺(HPG)轴功能逆转并持续1年,但随后仍不可逆性降低。结论 AIHH同时具有成年起病及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的特点,生育力改善仍是此类患者的重要需求,GnRH脉冲泵或促性腺激素治疗对AIHH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疗效具有波动性,应及时进行生育力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发生 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 生精治疗 生育力保存
原文传递
糖尿病皮肤功能障碍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诗丽 李姝贤 +5 位作者 黄佳利 丁心怡 罗祥蓉 曹瑛 高方 邹梦晨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5-198,共4页
糖尿病皮肤病变是最常见但最容易被忽视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导致糖尿病足的发生。近年来研究提出,糖尿病皮肤病变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糖尿病并发症的进展、糖尿病足的发生,因此对于糖尿病皮肤病变的早期诊断... 糖尿病皮肤病变是最常见但最容易被忽视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导致糖尿病足的发生。近年来研究提出,糖尿病皮肤病变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糖尿病并发症的进展、糖尿病足的发生,因此对于糖尿病皮肤病变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关于糖尿病皮肤病变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糖尿病皮肤病变的早期防治也未引起临床上的重视,因此不乏见到因皮肤病变导致严重糖尿病足并最终截肢的病例。该文结合国内外最新进展,从皮肤结构、慢性炎症损伤、皮肤微环境等方面,归纳总结糖尿病患者皮肤病变的病理生理改变,探讨糖尿病皮肤功能障碍潜在的发病机制,阐述皮肤微生态对于糖尿病皮肤病变的影响,为糖尿病皮肤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皮肤病变 皮肤结构 皮肤功能障碍 皮肤菌群
原文传递
贝前列素钠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平衡功能的疗效观察
18
作者 屈丽媛 何美男 +9 位作者 范新钊 刘乐融 李景香 刘小龙 何飞英 孙丹 高方 邹梦晨 薛耀明 曹瑛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17-924,共8页
目的探讨贝前列素钠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平衡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9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就诊的DPN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配进入研究组(15例)和对照组(14例),治疗12周。研究组方案为口... 目的探讨贝前列素钠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平衡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9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就诊的DPN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配进入研究组(15例)和对照组(14例),治疗12周。研究组方案为口服贝前列素钠40 μg(3次/d)+甲钴胺片500 μg(3次/d);对照组仅口服甲钴胺片500 μg(3次/d)。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并采用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TCSS)进行严重程度分级;进行平衡功能评估,记录Berg平衡量表评分(BBS)、足底压力中心晃动的轨迹总长度(LNG)、轨迹包络图形的面积(SSKG)和单位时间轨迹长(LNG/T);进行前庭功能评估,记录颈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和眼性VEMP检查的P1和N1波潜伏期、振幅和双侧不对称度。观察干预前后上述各项指标的变化,并采用t检验、配对t检验、非参数秩和检验或配对秩和检验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基线资料基本均衡。研究组干预后BBS为55.00(54.00,56.00)分,高于对照组干预后的54.00(53.00,55.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在强化闭目Romberg试验中,研究组干预前LNG为(1 825.30±735.57)mm,干预后为(1 329.54±582.34)mm,较干预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研究组干预前LNG/T为(74.26±20.65)mm/s,干预后为(63.99±15.75)mm/s,较干预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对照组干预前后LNG及LNG/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颈性VEMP中,研究组干预前后的P1潜伏期、N1潜伏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较干预前下降(P<0.05);在眼性VEMP中,干预后研究组振幅(3.90±1.58)μV高于对照组(2.16±0.46)μ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研究组干预前TCSS为(8.73±2.05)分,干预后为(7.07±2.34)分,较干预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对照组干预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7)。研究组干预后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MCV较干预前升高,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前列素钠可改善DPN患者平衡功能及神经症状,其机制可能与前庭神经传导功能、内耳微循环改善以及DPN改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贝前列素钠 前庭功能 平衡功能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激素中枢敏感性与缺血性心血管疾病风险相关性的研究
19
作者 廖慧敏 刘秋君 +3 位作者 毛楚茵 邹梦晨 薛耀明 周琳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57-663,共7页
目的探讨T2DM患者甲状腺激素中枢敏感性与缺血性心血管疾病(ICVD)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1年1月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甲状腺功能正常的T2DM患者326例。根据甲状腺反馈分位数(TFQI)将患者分为敏感性高... 目的探讨T2DM患者甲状腺激素中枢敏感性与缺血性心血管疾病(ICVD)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1年1月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甲状腺功能正常的T2DM患者326例。根据甲状腺反馈分位数(TFQI)将患者分为敏感性高组(HS,TFQI<0,n=189)和敏感性低组(LS,TFQI>0,n=137)。根据ICVD风险分为低危组(L⁃RISK,<10%,n=255)和中高危组(H⁃RISK,≥10%,n=71)。HS组根据ICVD风险分为低危亚组(HS⁃L⁃RISK,<10%,n=148)和中高危亚组(HS⁃H⁃RISK,≥10%,n=41)。LS组根据ICVD风险分为低危亚组(LS⁃L⁃RISK,<10%,n=107)和中高危亚组(LS⁃H⁃RISK,≥10%,n=30)。比较各组临床指标,分析TFQI与ICVD风险的相关性。结果与HS组比较,LS组合并高血压病率、服用降压药率、肾功能不全率、SBP、DBP升高(P<0.05)。与L⁃RISK组比较,H⁃RISK组年龄、DM病程、BMI、吸烟史、体重、合并高血压病率、服用降压药率、眼底病变率、肾功能不全率、颈动脉斑块率、臀围、SBP、DBP、血肌酐(Scr)、同型半胱氨酸(Hcy)升高(P<0.05),HbA_(1)c、eGFR降低(P<0.05)。与HS⁃L⁃RISK亚组比较,HS⁃H⁃RISK亚组年龄、DM病程、BMI、合并高血压病率、服用降压药率、肾功能不全率、颈动脉斑块率、WC、SBP、DBP、Scr、胱抑素C(Cys⁃C)、Hcy、血尿酸升高(P<0.05),HbA_(1)c、eGFR降低(P<0.05)。与LS⁃L⁃RISK亚组比较,LS⁃H⁃RISK亚组年龄、DM病程、体重、BMI、合并高血压病率、服用降压药率、眼底病变率、颈动脉斑块率、WC、臀围、SBP、Scr、Cys⁃C、Hcy升高(P<0.05),eGFR降低(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总人群中ICVD评分与TSH呈正相关(P<0.05)。校正混杂因素后,LS组ICVD中高危风险减小(P>0.05)。结论甲状腺激素中枢敏感性不是T2DM患者IVCD风险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缺血性心血管疾病风险 甲状腺激素中枢敏感性
原文传递
用重组SAG1抗原检测弓形虫抗体 被引量:3
20
作者 邹梦晨 言慧 +2 位作者 吴焜 陈晓光 李华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654-657,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SAG1抗原对弓形虫IgG和IgM抗体的检测效果。方法用rSAG1作抗原建立免疫印迹方法(rSAG1-WB),与玻片虫体过氧化物酶免疫染色试验(TSHE)平行检测不同来源血清。结果15例病原学检查阳性小鼠血清和5例免疫兔血清的IgG抗体均为阳... 目的探讨重组SAG1抗原对弓形虫IgG和IgM抗体的检测效果。方法用rSAG1作抗原建立免疫印迹方法(rSAG1-WB),与玻片虫体过氧化物酶免疫染色试验(TSHE)平行检测不同来源血清。结果15例病原学检查阳性小鼠血清和5例免疫兔血清的IgG抗体均为阳性,30例正常小鼠血清和10例正常兔血清均未出现阳性反应。rSAG1-WB检测可疑弓形虫病患者血清阳性率为60.3%(38/63),献血员血清阳性率为6%(3/50),与TSHE检测结果(65.1%和4%)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1例IgM强阳性血清和13例IgM弱阳性血清在Western-blot检测中分别出现相应的强阳性与弱阳性反应,50例献血员血清均未出现IgM阳性反应,结果与TSHE一致。结论rSAG1-WB检测弓形虫IgG和IgM抗体均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TSHE的符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重组抗原 SAG1 WESTERN-BLOT TSH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