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的影像表现及病理分析
1
作者 吴朔春 孙雪峰 +3 位作者 杨梅 仪晓立 陶然 邹继珍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分析儿童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undifferentiated embryonal sarcoma of the liver,UESL)的超声、CT及MRI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12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 目的:分析儿童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undifferentiated embryonal sarcoma of the liver,UESL)的超声、CT及MRI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12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1例儿童UESL,分析所有患儿的超声、CT及MRI影像表现,总结其影像学特点。结果:病灶均为单发,肿块最大径11.5~19.8 cm。CT平扫显示所有病灶边缘较清楚、其内呈不均匀低密度,内可见厚薄不均的分隔;囊性密度区边缘或分隔周围可见少许片絮样软组织密度影。6例超声图像均提示实性占位,表现为混合回声的实性包块内可见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3例MRI表现为边界清楚肿块影,T1WI呈不均匀混杂低信号,病灶内可见高信号区;T2WI呈混合高信号区和条状低信号区。9例病灶增强扫描动脉期均以边缘强化为主,8例可见迂曲增粗血管影;延迟期病灶呈持续不均匀强化,边缘持续强化,且从外围向中心充盈,强化范围增大,8例延迟期可见假包膜。结论:儿童UESL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了解其影像特点并结合临床特征,有助于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分化胚胎性肉瘤 肝脏 儿童 诊断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超声检查
下载PDF
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性肠道血栓性微血管病变临床特征分析
2
作者 陈燕飞 钟雪梅 +3 位作者 马昕 廖伟伟 刘嵘 邹继珍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2-196,共5页
目的 探讨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相关性肠道血栓性微血管病变(iTM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治疗方案,为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allo-HSCT后考虑存在iTMA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患儿在allo-HSCT后20~5... 目的 探讨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相关性肠道血栓性微血管病变(iTM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治疗方案,为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allo-HSCT后考虑存在iTMA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患儿在allo-HSCT后20~50天出现腹痛、顽固性腹泻或严重便血等消化道症状;胃镜检查均发现不同程度的黏膜出血,结肠镜显示活动性或陈旧性出血,黏膜质脆,部分可见糜烂;病理检查均显示不同程度固有层消失,腺体不典型增生或缺失,可见微血栓形成,其中1例可见巨细胞病毒包涵体。结合临床症状考虑患儿存在iTMA。2例患儿减停钙调磷酸酶体抑制剂及对症处理后症状于2周左右缓解,其中1例患儿停钙调磷酸酶体抑制剂,加用麦考酚酯联合甲基泼尼松龙、血浆置换及去纤苷治疗20余天后临床症状逐渐好转。结论 iTMA可为儿童allo-HSCT后并发症,可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巨细胞病毒感染伴随存在。对于allo-HSCT后出现严重难治性腹泻患儿应尽早通过消化道内镜及活检病理检查进行iTMA和GVHD及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以助临床及时修正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肠道血栓性微血管病 移植物抗宿主病 儿童
下载PDF
婴儿型纤维肉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邹继珍 何偲 +5 位作者 白云 蔡玲玲 肖萍 刘菁 张晓伦 李競贤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18-23,共6页
目的探讨婴儿型纤维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我院2007年-2014年收集的15例婴儿型纤维肉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13例,女性2例,年龄为12天~3岁,平均年龄9.3个月;肿瘤原发部位:发生于四肢9例、眼眶及周围... 目的探讨婴儿型纤维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我院2007年-2014年收集的15例婴儿型纤维肉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13例,女性2例,年龄为12天~3岁,平均年龄9.3个月;肿瘤原发部位:发生于四肢9例、眼眶及周围3例、盆腔腹膜后2例及外阴1例。影像学检查(超声=10,CT=13,MRI=7)均提示软组织占位。7例行肿瘤切除,8例行肿瘤活检。所有病例经病理确诊后均辅以化疗。术中见肿瘤最大径约2.5~10 cm,平均5.4 cm。镜下由致密的、幼稚的卵圆形和梭形瘤细胞所构成,瘤细胞呈"人字"形或"鲱鱼骨样"排列,胶原纤维较少。核分裂相较明显,间质血管较丰富,可见出血、坏死及灶状钙化。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无特异性,瘤细胞Vimentin呈阳性表达。随访5个月~7年,13例无事件生存,1例术后远处淋巴结转移;2例切除不净,术后肿瘤局部复发,均再次切除后继续化疗。结论本病主要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尤其是新生儿。男性多见。肿瘤好发于四肢远端,广泛切除肿瘤虽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但部分患儿化疗效果也较佳。应注意与婴幼儿纤维瘤病及横纹肌肉瘤等其它软组织肿瘤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型纤维肉瘤 先天性纤维肉瘤 病理
下载PDF
小儿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邹继珍 陈岚 +2 位作者 吴莎 蔡玲玲 林久治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 明确先天性心血管系统畸形 (简称先心 )对儿童 ,特别是围生儿致死的意义。方法 在全面分析 163例先心病病理标本的基础上 ,重点对 82例致死性先心进行分析。结果 先心的尸检检出率为 2 1.7% (占先天性畸形的 5 0 .3 % ) ,其中... 目的 明确先天性心血管系统畸形 (简称先心 )对儿童 ,特别是围生儿致死的意义。方法 在全面分析 163例先心病病理标本的基础上 ,重点对 82例致死性先心进行分析。结果 先心的尸检检出率为 2 1.7% (占先天性畸形的 5 0 .3 % ) ,其中致死性先心占 5 0 .3 % (82 / 163 ) ,依次为婴儿型主动脉缩窄、半心畸形、永存动脉干、大动脉转位及心内膜垫缺损等。结论 先心是围生儿的第一死因 ,小儿年龄越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先天性心血管畸形 病理学 围生儿死亡
原文传递
儿童胰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邹继珍 白云 +4 位作者 何偲 肖萍 蔡玲玲 吴莎 李競贤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246-249,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儿童胰母细胞瘤(PB)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预后等因素,提高对PB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我院PB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PB患儿共9例,男5例,女4例,平均年龄5岁(2个月~12岁);8例因偶然发现腹部包块就诊,1例产前(32... 目的通过分析儿童胰母细胞瘤(PB)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预后等因素,提高对PB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我院PB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PB患儿共9例,男5例,女4例,平均年龄5岁(2个月~12岁);8例因偶然发现腹部包块就诊,1例产前(32周)超声检查提示胰腺占位就诊;腹部超声(n=6)及CT(n=7)检查均提示胰腺占位;2例外周血白细胞升高,3例血清甲胎蛋白(AFP)升高;8例行肿瘤切除,1例取瘤组织活检;1例术后第2年和第3年分别发生肝转移;肿瘤累及胰头部6例,体尾部2例,整个胰腺1例;肿瘤最大直径3~18 cm,平均10 cm,结节状,切面灰白色,实性,细腻,部分区域呈囊性,可见明显的出血及坏死;镜下:肿瘤富含细胞,由形态一致的上皮细胞构成,瘤细胞呈实性片巢状排列,混有分化好的腺泡样结构,可见特征性"鳞状上皮小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有腺泡、内分泌和导管分化的证据,表现为胰酶、内分泌标记和癌胚抗原(CEA)的阳性表达。结论胰母细胞瘤是儿童胰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镜下显示有腺泡、内分泌和导管的分化及特征性鳞状小体结构,确诊主要依据病理检查结果,应注意与胰腺其它肿瘤鉴别。首选的治疗方案是肿瘤的完整切除。预后较成人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母细胞瘤 儿童 病理分析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下载PDF
儿童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邹继珍 蔡玲玲 +5 位作者 肖萍 何偲 白云 刘丹 刘菁 张晓伦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301-306,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发生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我院2005年-2016年确诊的21例临床资料及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5例,女16例,发病年龄平均10.3(5~15.5)岁,临床表现:上腹痛12例(5例伴呕吐,1例伴皮... 目的探讨儿童发生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我院2005年-2016年确诊的21例临床资料及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5例,女16例,发病年龄平均10.3(5~15.5)岁,临床表现:上腹痛12例(5例伴呕吐,1例伴皮肤巩膜黄染、大便色浅及尿色深;2例因急腹症入院),发现腹部包块9例。影像学(超声=21,CT=20,MRI=9)均提示胰腺囊和(或)实性占位。实验室检查:除3例淀粉酶和白细胞升高外,余未见异常。21例均行胰腺肿瘤切除术(其中3例同时行Whipple手术),1例先行胰腺囊肿内引流术后,再择期行肿瘤切除。肿瘤部位:胰头10例,胰体3例,胰体尾4例,胰尾4例。全部患者经术后病理确诊后,仅密切随访未再行化疗。随访结果:仅1例术后11个月复发,再次手术切除;所有患儿仍在随访中。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属较罕见的低度恶性胰腺外分泌肿瘤。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均无特征性。病理组织学见上皮样细胞形成的实性或假乳头状结构。若瘤体较大,且有明确的包膜、血管及周围神经的浸润,异型性明显及核分裂活性增加,以及肿瘤坏死明显等,则提示恶性的可能。肿瘤的完整切除既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也是预后相关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 胰母细胞瘤 胰腺假囊肿 儿童 WHIPPLE手术
下载PDF
婴幼儿先天性中胚层肾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邹继珍 何偲 +4 位作者 白云 蔡玲玲 肖萍 吴莎 李競贤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32-37,共6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中胚层肾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11例婴幼儿先天性中胚层肾瘤患儿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9例,女性2例。发病年龄为胎儿~3岁。6例产前超声发现,4例因腹部包块就诊(2例伴...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中胚层肾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11例婴幼儿先天性中胚层肾瘤患儿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9例,女性2例。发病年龄为胎儿~3岁。6例产前超声发现,4例因腹部包块就诊(2例伴血尿),1例CT检查无意中发现双肾占位。10例活产儿均可触及腹部肿块。影像学均显示肾占位病变,累及右肾及左肾各5例、双肾1例。10例行瘤肾根治切除术,1例为胎儿解剖资料。瘤体最大径约5.2 cm^17.0 cm,平均9.6 cm。大体呈灰白色实性,切面呈编织状或车辐状,部分见囊腔。镜下分为经典型(纤维瘤样)及富于细胞亚型(纤维肉瘤样),本组经典型8例,富于细胞亚型3例。免疫组化:瘤细胞表达Vimentin、SMA及HHF35;不表达WT1、上皮及横纹肌等标记。随访:1例富于细胞亚型者术后虽经化疗,但几乎每隔半年局部复发一次,共复发了7次,并多次重复手术及化疗,至今已随访3年余仍在化疗中;另2例富于细胞亚型者术后仅2周,未化疗,随访中。3例经典型仅术后密切随访,至今健在。4例经典型术后规律化疗,仍在随访中。结论本病主要见于<2岁婴幼儿,尤其是<3个月者。产前超声检查可明显提高检出率。应注意与肾母细胞瘤、肾透明细胞肉瘤及横纹肌样瘤等鉴别。预后较好,绝大多数患儿完整切除瘤肾即可治愈,尤其是经典型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中胚层肾瘤 肾母细胞瘤 横纹肌样瘤 婴幼儿 病理
下载PDF
硬化性小细胞性恶性肿瘤2例 被引量:1
8
作者 邹继珍 吴莎 +2 位作者 蔡玲玲 陈岚 冯雪莲 《罕少疾病杂志》 2003年第3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硬化性小细胞性恶性肿瘤 临床资料 免疫组化 细胞肿瘤 腹腔肿瘤
下载PDF
婴儿先天性半心畸形的临床病理分析(附15例尸检报告)
9
作者 邹继珍 吴莎 +1 位作者 蔡玲玲 林久治 《北京医学》 CAS 2008年第11期651-653,共3页
目的探讨婴儿半心畸形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的意义。方法在复查我院先心病标本的基础上,对15例先天性半心畸形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左心发育不良12例,主要特点为左室腔明显狭窄,左房及左心耳不发育,二尖瓣重度狭窄或... 目的探讨婴儿半心畸形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的意义。方法在复查我院先心病标本的基础上,对15例先天性半心畸形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左心发育不良12例,主要特点为左室腔明显狭窄,左房及左心耳不发育,二尖瓣重度狭窄或闭锁,主动脉瓣闭锁,主动脉弓重度狭窄或闭锁。动脉导管均呈开放状(粗大3例)。卵圆孔未闭8例,房缺2例。右房、右室及肺动脉干显著增大。右心发育不良3例,主要改变为右室腔明显狭窄,三尖瓣明显狭窄或发育不良,肺动脉瓣闭锁,肺动脉狭窄或闭锁,动脉导管也呈开放状。左室肥大,主动脉弓粗大。结论半心畸形是婴儿时期较常见的一种致死性先心病,迄今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应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 右心发育不良综合征 病理 婴儿
原文传递
婴儿过敏性直肠结肠炎1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钟雪梅 张艳玲 +2 位作者 邓莉 贾文翊 邹继珍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46-949,共4页
目的探讨婴儿过敏性直肠结肠炎(AP)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13例AP婴儿的临床表现、结肠镜及组织病理学特点、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检测、血清IgE检测、相关实验室检查以及治疗情况。结果①临床表现均有腹泻、便血,另可有排便时哭闹(2例)、... 目的探讨婴儿过敏性直肠结肠炎(AP)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13例AP婴儿的临床表现、结肠镜及组织病理学特点、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检测、血清IgE检测、相关实验室检查以及治疗情况。结果①临床表现均有腹泻、便血,另可有排便时哭闹(2例)、呕吐(1例)、湿疹(5例)、中度营养不良(1例)。牛奶喂养1例,单纯母乳喂养6例,混合喂养6例。②结肠镜下表现多发性小结节13例(100%),灶性红斑8例(61.5%),糜烂9例(69.2%),出血斑6例(46.2%),溃疡1例(7.7%)。均累及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100%),胃及横结肠9例,升结肠7例,回盲部5例。组织病理学改变13例均为嗜酸性粒细胞(Eos)轻度浸润,4例有淋巴滤泡形成,3例有灶状出血。③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检测示13例牛奶特异性IgG升高(100%),7例鸡蛋IgG升高(53.8%)。血清总IgE水平仅1例升高,但其牛奶、鸡蛋特异性IgE正常。④母亲规避饮食或换用游离氨基酸配方粉后症状缓解。结论 AP临床经过良好,牛奶是主要过敏原,也可见于母乳喂养的婴儿。详细的病史、食物过敏原IgG测定、内镜检查有助于AP的诊断;治疗方法为母亲规避饮食或应用游离氨基酸配方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直肠结肠炎 婴儿 结肠镜检查 治疗
下载PDF
含呋喃唑酮的三联疗法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艳玲 贾立英 +4 位作者 徐辉 邹继珍 刘敏 贾文翊 董声焕 《中国医刊》 CAS 2008年第1期52-54,共3页
关键词 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 三联疗法 呋喃唑酮 根除治疗 儿童 质子泵抑制剂 患儿家长 治疗方案
下载PDF
儿童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表现与病理特征 被引量:7
12
作者 孙雪峰 王晓霞 +4 位作者 袁新宇 钟玉敏 杨梅 张晓伦 邹继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93-1296,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CT影像特点与病理特征。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13例FNH患儿,术前均进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病灶形态、大小、密度、增强模式等影像学特点,并与病理对照。结果本组13例患儿共16个病灶,病灶位于右... 目的探讨儿童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CT影像特点与病理特征。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13例FNH患儿,术前均进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病灶形态、大小、密度、增强模式等影像学特点,并与病理对照。结果本组13例患儿共16个病灶,病灶位于右叶8个,位于左叶5个,累及2个肝叶3个。瘤体最长径约5.5~11.5cm,中位最长径为7.5cm。2例为典型FNH,11例为非典型FNH。12例病灶形态规则,1例见包膜。CT平扫1例为等密度,余12例为低密度;2例典型FNH见裂隙状、星芒状低密度中央瘢痕。增强扫描动脉期12例明显强化,1例轻度强化,中心瘢痕未见强化,其中12例见明显增粗纡曲的动脉;门静脉期强化程度均不同程度减低,10例呈稍高密度,2例呈等密度,1例呈低密度,2例中央瘢痕轻度强化;延迟期病灶实质部分强化程度持续下降,12例呈等密度,1例呈稍低密度,2例中央瘢痕延迟期强化呈稍高密度。结论儿童FNH的CT表现多样,但有一定特征性,CT平扫及增强扫描可反映其病理变化,了解其CT影像特点,结合临床特征,有助于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局灶性结节增生 儿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
下载PDF
喘息婴幼儿鼻咽分泌物嗜酸粒细胞与血清特异性IgE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沙莉 刘传合 +6 位作者 康小会 张嘉琳 邹继珍 陈超 宋欣 赵京 陈育智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喘息时鼻咽分泌物涂片中嗜酸粒细胞计数及与血清特异性IgE的关系。方法选择2002-2004年收治的1个月~3岁的喘息及支气管肺炎患儿223例,分为3组,其中反复喘息(包括婴幼儿哮喘和喘息发作≥2次)组76例,毛细支气管炎组65例,... 目的探讨婴幼儿喘息时鼻咽分泌物涂片中嗜酸粒细胞计数及与血清特异性IgE的关系。方法选择2002-2004年收治的1个月~3岁的喘息及支气管肺炎患儿223例,分为3组,其中反复喘息(包括婴幼儿哮喘和喘息发作≥2次)组76例,毛细支气管炎组65例,支气管肺炎(无喘息症状)组82例。吸取鼻咽分泌物1ml进行嗜酸粒细胞计数,并测定血清特异性IgE的水平。结果反复喘息组鼻咽分泌物嗜酸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反复喘息组血清食物变应原(fx5E)的阳性检出率及吸入性变应原(Phadiatop)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毛支组和支气管肺炎组之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血清特异性IgE与鼻咽分泌物嗜酸粒细胞计数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鼻咽分泌物嗜酸粒细胞水平在同时存在喘息和特应性的患儿最高,在既没有喘息也无个人特应性的患儿最低,有喘息或血清IgE一项者介于两组之间。结论鼻咽分泌物嗜酸粒细胞计数方法操作简单、无创、快速,费用低,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哮喘的病理特征,与血清特异性IgE之间呈正相关,可以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喘息 鼻咽分泌物 嗜酸粒细胞 免疫球蛋白E
下载PDF
小儿肝母细胞瘤的超声表现与手术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苏英姿 白凤森 +2 位作者 袁新宇 邹继珍 张晓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09-1212,共4页
目的与手术及病理所见对照,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肝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母细胞瘤、且具有完整的临床及超声检查资料的患儿,对肿瘤的超声表现与手术及病理所见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应用SPSS 11.5统计... 目的与手术及病理所见对照,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肝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母细胞瘤、且具有完整的临床及超声检查资料的患儿,对肿瘤的超声表现与手术及病理所见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应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对超声所测与术中实测的肿瘤体积进行配对样本均数t检验,对超声所见与术中及病理所见的一致性进行Kappa检验。结果超声检查除将1例发生于肝左叶的肿瘤误诊为累及左、右两叶外,其余7例定位诊断均与术中所见相符。超声与术中所测肿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65,P=0.470)。超声检查对肿瘤形态的显示与术中所见具有一致性(K=1.00,P=0.005);6例巨块状及2例结节状肿瘤经超声检查均诊断正确。超声检查对肿瘤内钙化或骨化(K=0.75,P=0.028)及囊变(K=0.71,P=0.035)的显示与病理观察具有一致性;5例肿瘤内钙化或骨化超声正确诊断4例,3例肿瘤内囊变超声正确诊断2例。超声检查对肿瘤边界情况、包膜完整性及肿瘤内坏死的显示与手术及病理所见无一致性(K=0.60、-0.23、-0.26,P均>0.05)。结论超声检查可较为准确地对小儿肝母细胞瘤进行定位,且在显示肿瘤形态和肿瘤内钙化或骨化及囊变方面具有优势,有助于制定肿瘤治疗方案及疗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母细胞瘤 超声检查 婴儿
下载PDF
DNA总体低甲基化、错配修复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异常与神经管畸形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晓丽 郭金 +4 位作者 邹继珍 卢晓琳 包怡华 吴丽华 牛勃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2期102-106,共5页
目的研究神经管畸形(NTDs)胚胎脑组织和皮肤组织DNA总体甲基化以及错配修复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方法在山西省吕梁地区以医院为基础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从县级医院及妇幼保健院收集经B超诊断为NTDs的胎儿标本,同时收集非病理性引产... 目的研究神经管畸形(NTDs)胚胎脑组织和皮肤组织DNA总体甲基化以及错配修复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方法在山西省吕梁地区以医院为基础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从县级医院及妇幼保健院收集经B超诊断为NTDs的胎儿标本,同时收集非病理性引产、无畸形和发育迟缓的胎儿作为正常对照组。运用甲基化定量试剂盒测定脑组织和皮肤组织的DNA总体甲基化水平,甲基化特异性多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试剂盒检测7个错配修复基因(MLH1,MSH2,MSH6,MSH3,MLH3,PMS2和MGMT)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结果共有65例NTDs胚胎,48例对照胚胎进入研究。①NTDs组的脑组织DNA总体甲基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5.3%vs6.5%,P<0.001),DNA总体低甲基化显著增加了NTDs发生风险(OR=4.98,95%CI:1.42~17.53)。皮肤组织DNA总体甲基化水平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3%vs13.1%,P>0.05);②NTDs和对照组的MSH6启动子(MSH6-301:2.5%vs3.7%,P<0.05)和PMS2启动子(PMS2-328:5.7%vs6.7%;PMS2-142:2.0%vs2.7%,P<0.05)的甲基化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DNA总体低甲基化、错配修复基因启动子区的异常甲基化修饰与NTDs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管畸形 DNA总体甲基化 错配修复基因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诊治体会 被引量:4
16
作者 谷奇 邹继珍 +4 位作者 叶辉 李龙 张小伦 郝春生 白东升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72-73,共2页
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Desmoplastic small round cell tumor,DSRCT)是一种罕见的、高度侵袭性、预后差的恶性肿瘤。其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和免疫组化标记均有一定特殊性。本院近期收治3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腹部肿瘤/诊断 腹部肿瘤/治疗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小儿脂肪母细胞瘤19例诊断及治疗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包楠 邱颖 +3 位作者 刘菁 张晓伦 邹继珍 张颖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161-163,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小儿脂肪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以进一步了解该病的临床特点,指导诊治及评估预后。方法回顾性总结首都儿科研究所外科2007年-2012年间收治的脂肪母细胞瘤19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术后病理特征及预后。... 目的回顾性分析小儿脂肪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以进一步了解该病的临床特点,指导诊治及评估预后。方法回顾性总结首都儿科研究所外科2007年-2012年间收治的脂肪母细胞瘤19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术后病理特征及预后。结果本组病例中男10例,女9例,年龄3个月~11岁。瘤体部位:位于下肢5例,上肢3例,腋部2例,颈及项背部2例,肠系膜2例,骶尾部2例,胸壁1例,臀部1例,阴囊1例。临床上均表现为无痛性软组织肿块。影像学检查提示病灶内组织密度与脂肪组织相仿。病理诊断均为脂肪母细胞瘤。对所有患儿进行了随访,其中2例复发。结论脂肪母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良性肿瘤。好发于体表浅部,有包膜或与正常组织边界清楚,也可呈弥漫性或浸润性生长。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术后虽有复发,但无恶变及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母细胞瘤 儿童 诊断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婴幼儿喘息患者鼻咽分泌物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染色方法比较 被引量:2
18
作者 蔡玲玲 吴莎 +6 位作者 邹继珍 张嘉琳 沙丽 刘传合 陈超 罗雁青 陈育智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对婴幼儿喘息患者鼻咽分泌物涂片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四种染色方法进行比较。方法62例喘息患儿各取鼻咽分泌物1ml,制成4张涂片。经Carnoy氏液固定后,分别采用HE、Wright、WrightGiemsa及“1min染色”4种方法进行染色、读片和比较... 目的对婴幼儿喘息患者鼻咽分泌物涂片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四种染色方法进行比较。方法62例喘息患儿各取鼻咽分泌物1ml,制成4张涂片。经Carnoy氏液固定后,分别采用HE、Wright、WrightGiemsa及“1min染色”4种方法进行染色、读片和比较。结果4种染色检出嗜酸性粒细胞的阳性率分别为77.4%、79.0%、73.8%和75.8%。结论Wright或WrightGiemsa染色的方法较简便,显色清楚,可作为诊断哮喘的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分泌物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染色方法 喘息 婴幼儿
下载PDF
细胞凋亡与BCL-2在葛根素干预新生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模型中的表达 被引量:10
19
作者 胡岚 邹继珍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目的 探讨葛根素治疗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模型的疗效。方法 将 2 8只 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其中葛根素治疗组、生理盐水对照组、HIBD模型组各 8只 ,均结扎右颈总动脉后吸入 8%O22h ,制成HIBD模型 ;假手术组 4只。治... 目的 探讨葛根素治疗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模型的疗效。方法 将 2 8只 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其中葛根素治疗组、生理盐水对照组、HIBD模型组各 8只 ,均结扎右颈总动脉后吸入 8%O22h ,制成HIBD模型 ;假手术组 4只。治疗组用葛根素 1 g/kg体重腹腔注射 7d ,对照组用生理盐水腹腔注射 7d ,HIBD模型组为空白对照。 7d后处死 ,均采用原位末端标记 (TUNEL)检测细胞凋亡和SP染色BCL 2。结果 假手术组可见少量凋亡细胞 ;HIBD模型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细胞凋亡数显著多于葛根素治疗组 ,P <0 .0 1 ;BCL 2的免疫强度低于葛根素治疗组 ,P <0 .0 5。结论 葛根素对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 ,对BCL 2蛋白的免疫强度有增强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细胞凋亡 葛根素 新生儿 动物模型 病理机制 缺血再灌注
原文传递
胎儿和围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病理分析(附243例报告) 被引量:3
20
作者 蔡玲玲 吴莎 +8 位作者 邹继珍 何偲 林久治 高宝英 高明伟 高冬莲 杨桂莲 许桂英 李福莲 《北京医学》 CAS 2008年第11期647-650,共4页
目的探讨胎儿及围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理特点。方法对243例先天性心脏病的胎儿及围生儿进行尸检分析。结果胎儿及围生儿先心病检出率为19.6%,其中城区占24.4%,居各类畸形之首,常见的依次为婴儿型主动脉缩窄、心室发育不良、单干动脉及... 目的探讨胎儿及围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理特点。方法对243例先天性心脏病的胎儿及围生儿进行尸检分析。结果胎儿及围生儿先心病检出率为19.6%,其中城区占24.4%,居各类畸形之首,常见的依次为婴儿型主动脉缩窄、心室发育不良、单干动脉及完全性大动易位等;乡镇占15.3%,居各类畸形的第2位。致死性畸形城区多于乡镇;复合畸形乡镇多于城区。结论城区(北京市)先心病的检出率高于乡镇地区(吕梁地区),且检出率与孕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围生儿 尸检 先天性心血管畸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