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心病90例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对消心痛的反应 被引量:5
1
作者 邹霞英 辛达临 +4 位作者 苏志宇 池丽庄 秦维毅 李志斌 曹淑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88-90,共3页
对肺心病90例患者进行血流动力学观察。结果表明,肺心病患者心输出量偏低,左心功能受损较少。其中20例患者经右心导管滴注消心痛后,肺动脉压力及肺血管阻力均有下降,动脉氧含量无改变。
关键词 肺心病 血流动力学 消心痛
下载PDF
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氧动力学变化的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邹霞英 李志斌 +2 位作者 陈小容 秦伟毅 蔡闯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02-104,共3页
目的:观察慢性呼吸衰竭(呼衰)患者的氧动力学变化。方法:观察52例呼衰患者的氧动力学变化,并以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未合并呼衰的12例患者作对照,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对其中15例呼衰患者应用消心痛肺动脉滴注,观察... 目的:观察慢性呼吸衰竭(呼衰)患者的氧动力学变化。方法:观察52例呼衰患者的氧动力学变化,并以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未合并呼衰的12例患者作对照,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对其中15例呼衰患者应用消心痛肺动脉滴注,观察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呼衰患者氧运输量(DO2)、氧耗量(VO2)、心脏指数(CI)、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混合静脉血氧分压(PvO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血管阻力(PVR)均高于对照组;呼衰患者DO2降低至≤0.450L·min-1/m2,DO2与VO2呈线性相关(r=0.66),为病理性VO2氧依赖关系。随访1年COPD组无死亡,52例呼衰患者死亡8例(13.5%),其DO2为0.222~0.380L·min-1/m2,平均(0.281±0.047)L·min-1/m2。消心痛治疗后PaO2与CI无明显变化,MPAP、PVR分别由(4.70±0.80)kPa和(56.6±13.6)kPa·s/L降至(3.30±0.40)kPa和(42.8±11.4)kPa·s/L,DO2由(0.453±0.164)L·min-1/m2上升至(0.506±0.116)L·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输送 氧消耗 呼吸衰竭 慢性
下载PDF
肺心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改变及双硝基异山梨醇干预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邹霞英 辛达临 陈小容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3年第3期171-173,共3页
目的 观察静脉滴注双硝基异山梨醇 (ISDN)对肺心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5 0例肺心病病人 ,干预组 4 0例 ,对照组 10例 ,干预组静脉滴注双硝基异山梨醇6h ,对照组滴注生理盐水 ,静脉滴注前后检测血浆一氧化氮(NO)、6 酮前列腺... 目的 观察静脉滴注双硝基异山梨醇 (ISDN)对肺心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5 0例肺心病病人 ,干预组 4 0例 ,对照组 10例 ,干预组静脉滴注双硝基异山梨醇6h ,对照组滴注生理盐水 ,静脉滴注前后检测血浆一氧化氮(NO)、6 酮前列腺素F1α(6 KPGF1α)、内皮素 1(ET 1)、血栓素B2 (TXB2 )水平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另有 10例健康者检测血浆NO、6 KPGF1α、ET 1、TXB2 水平。所有 5 0例肺心病病人干预前及 10例健康者进行循环内皮细胞 (CEC)的检测。结果5 0例肺心病患者TXB2 、ET 1、mPAP、TPR、CEC均高于健康人而NO、6 KPGF1α 显著低于健康者。干预后血浆NO、6 KPGF1α,较干预前明显升高P <0 0 1、ET 1、TXB2 明显降低(P <0 0 1)。肺动脉平均压、全肺阻力均有降低 (P <0 0 1)对照组无变化。循环内皮细胞计数为 (12 6± 1 9)个 / 0 .9mL ,高于健康组P <0 0 1。结论 肺心病患者存在血管内功能障碍 ,而ISDN对肺心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心病 血管内皮细胞 双硝基异山梨醇 干预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肺心病患者血浆中血栓素B_2、6-酮-前列腺素F_(1α)、环磷腺苷、环磷鸟苷的变化 被引量:3
4
作者 邹霞英 崔伟力 +3 位作者 辛达临 柳恩候 秦维毅 翁如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416-419,共4页
对3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观察血浆中血栓素B_2(TXB_2)、6-酮-前列腺素F_(1α)(6-KPGF_(1α))、环磷腺苷(cAMP)、环磷鸟苷(cGMP)与血流动力学、缺氧的变化及用消心痛治疗后的关系。结果:(1)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浆TXB_2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对3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观察血浆中血栓素B_2(TXB_2)、6-酮-前列腺素F_(1α)(6-KPGF_(1α))、环磷腺苷(cAMP)、环磷鸟苷(cGMP)与血流动力学、缺氧的变化及用消心痛治疗后的关系。结果:(1)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浆TXB_2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浆6-KPGF_(1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肺动脉平均压(Ppa)与6-KPGF_(1α)呈负相关,Ppa与TXB_2、TXB_2/6-KPGF_(1α)呈正相关。(2)肺心病患者PaO_2≤6.67kPa者,血浆TXB_2、TXB_2/6-PGF_(1α)明显升高。(3)消心痛治疗后Ppa下降、6-KPGF_(1α)、cAMP、cAMP/cGMP明显升高,TXB_2、TXB_2/6-KPGF_(1α)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心病 血栓素B2 环磷腺苷
下载PDF
呼吸衰竭患者氧动力学监测的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邹霞英 李志斌 秦伟毅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1997年第3期105-107,共3页
对56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氧动力学监测,显示氧输送量(DO_2)<450ml/(min·m^2)的22例,DO_2与氧耗量(VO_2)相关性好(r=0.6),滴注消心痛使 DO_2 上升。住院期间死亡6例,DO_2平均为282±40.65ml/(min·m^2),DO_2与VO_2呈线性... 对56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氧动力学监测,显示氧输送量(DO_2)<450ml/(min·m^2)的22例,DO_2与氧耗量(VO_2)相关性好(r=0.6),滴注消心痛使 DO_2 上升。住院期间死亡6例,DO_2平均为282±40.65ml/(min·m^2),DO_2与VO_2呈线性相关(r=0.71)。以上结果提示氧动力学监测能较全面地判断机体缺氧,也是估价预后的一种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衰竭 氧动力学 监测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心电图表现
6
作者 邹霞英 辛达临 +4 位作者 苏志宇 秦维毅 池丽庄 李志斌 丁力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1991年第1期46-48,共3页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下称 COPD)后期常发展为肺动脉高压,演变为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在 COPD 患者中判断有无肺动脉高压,是防治肺心病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探索 COPD 患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心电图表现。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心电图改变 肺动脉压力 血气分析 电轴 右心导管 右胸导联 心电检查 右心房 右心室
下载PDF
内科疾病合并的ARDS预后因素分析
7
作者 邹霞英 李志斌 +3 位作者 张为民 秦伟毅 苏志宇 池丽庄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10-12,共3页
对13例内科疾病合并ARDS患者进行临床观察,13例中10例死亡(76.9%)。死亡组确诊时间较长为52.2±14.4小时;年龄偏大为56.6±8.9岁;合并感染9/10例,培养出致病菌13株;10例患者均有肺外脏器功能衰竭。
关键词 成人 呼吸窘迫 综合征 预后
下载PDF
支气管哮喘死亡原因分析
8
作者 邹霞英 秦伟毅 +1 位作者 李志斌 陈小容 《临床荟萃》 CAS 1997年第22期1029-1031,共3页
近年来国内外对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研究取得较大进展,但对哮喘致死病例报告较少,现报道8例哮喘致死病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按1992年12月全国第一届哮喘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收集我院呼吸内科1991年1月~1996年11月住院治... 近年来国内外对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研究取得较大进展,但对哮喘致死病例报告较少,现报道8例哮喘致死病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按1992年12月全国第一届哮喘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收集我院呼吸内科1991年1月~1996年11月住院治疗的哮喘病患者共256例,男性193例,女性63例,年龄20~85岁,平均56.7±18.1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死亡原因 病例分析
下载PDF
支气管哮喘患者10年随访
9
作者 邹霞英 张丽 翁如萍 《临床荟萃》 CAS 2000年第10期443-445,共3页
关键词 哮喘 诊断 治疗 随访
下载PDF
急性肺损伤氧代谢变化的实验研究
10
作者 邹霞英 樊满齐 翁如萍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0年第3期17-19,共3页
目的:通过油酸静脉注射复制犬急性肺损伤摸型,探讨急性肺损伤发生发展中氧代谢表现。方法:应用血流动力学、血气分析、乳酸等检测观察犬致伤前、致伤后0.5h、1h、2h、3h、4h及5h的系列变化。结果:①致伤后mPAP与PVR逐渐上升,至伤后3h分... 目的:通过油酸静脉注射复制犬急性肺损伤摸型,探讨急性肺损伤发生发展中氧代谢表现。方法:应用血流动力学、血气分析、乳酸等检测观察犬致伤前、致伤后0.5h、1h、2h、3h、4h及5h的系列变化。结果:①致伤后mPAP与PVR逐渐上升,至伤后3h分别为(17.5±3.8)mmHg及(5.0±1.09)U,CO下降至3.6L·min^(-1)。②伤后3h DO_2下降至(19.8±7.1)ml.kg^(-1).min^(-1)。VO_2亦随之降至(7.3±1.7)ml.kg^(-1).min^(-1)两者呈线性相关(r=0.735),乳酸上升为(8.22±3.1)mmol.L^(-1)。结论:油酸致犬急性肺损伤,可出现血流动力学变化及VO_2的病理性DO_2依赖关系,提示组织缺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氧代谢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呼吸道感染的细菌耐药性观察
11
作者 邹霞英 徐德兴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1996年第4期348-352,共5页
1994年2—8月我院呼吸道感染痰液分离出细菌139株,对19种抗生素进行耐药性监测,观报导如下。 材料与方法 139株细菌系从住院136例患者中分离出,其中3例患者分离出2种不同细菌。136例患者年龄19—88岁,平均59.6±21.7岁,女性29例。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 细菌耐药性 革兰氏阴性杆菌 医院感染 革兰氏阳性球菌 耐药性监测 铜绿假单胞菌 青霉素 肠杆菌属
下载PDF
慢性呼吸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氧输送量、氧耗量临床观察
12
作者 邹霞英 秦维毅 +3 位作者 李志斌 张为民 肖谦 翁如平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1992年第2期107-109,共3页
本文对30例慢性肺部疾病导致呼吸衰竭患者进行血流动力学、DO_2及VO_2观察;结果表明呼吸衰竭患者Ppa与TVR均明显升高,分别为5.3±1.0kPa、88.1±35.6kPa/(L·S),其中Ⅱ型呼衰又高于Ⅰ型呼衰。DO_2下降至453ml/(min·m^2... 本文对30例慢性肺部疾病导致呼吸衰竭患者进行血流动力学、DO_2及VO_2观察;结果表明呼吸衰竭患者Ppa与TVR均明显升高,分别为5.3±1.0kPa、88.1±35.6kPa/(L·S),其中Ⅱ型呼衰又高于Ⅰ型呼衰。DO_2下降至453ml/(min·m^2)以下,DO^2与VO_2呈线性相关,DO_2低于350ml(min·m^2)提示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呼吸衰竭 氧输送量 氧耗量
下载PDF
肺心病血浆中TXB_2、6—KPGF_(1a)、cAMP、cGMP变化观察
13
作者 邹霞英 崔伟力 +3 位作者 翁如平 秦维毅 辛达临 柳恩候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1992年第3期263-265,共3页
本文对30例肺心病,观察周围静脉血浆中 TXB_2、6—KPGF_(1a)与肺动脉压力、PaO_2、cAMP、cGMP 关系,以及应用消心痛治疗后的动态变化。
关键词 TXB2 6—KPGF1 肺心病
下载PDF
哮喘持续状态的急救 被引量:1
14
作者 邹霞英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05年第1期46-46,共1页
关键词 哮喘持续状态 严重 急救 治疗 气道阻塞 病情加重 重症哮喘 协会 定义 美国
下载PDF
肺心病患者红细胞可变性和红细胞2,3—二磷酸甘油酸变化
15
作者 邹霞英 易仁亮 《实用医药杂志(武汉)》 1996年第2期7-9,共3页
观察30例肺心及20例健康成年人的红细胞变形(IF),红细胞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1)肺心病IF及红细胞2,3-DPG分别为0.514±0.11,2.86±0.51μ... 观察30例肺心及20例健康成年人的红细胞变形(IF),红细胞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1)肺心病IF及红细胞2,3-DPG分别为0.514±0.11,2.86±0.51μmol/ml,明显高于健康成年人0.23±0.01,5.09±0.13μmol/ml。(2)肺心病IF与PaO2,SOD呈负相关,γ值分别为-0.61,-0.59,高于健康成年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心病 红细胞 二磷酸甘油酸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17
16
作者 陈小容 邹霞英 +2 位作者 辛达临 欧阳燕 黄文杰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2792-2795,共4页
目的比较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平均肺动脉压,mPAP>40mmHg)患者,与非严重肺动脉高压(25 mmHg≤mPAP≤40 mmHg)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了132例行右心导管检查显示有肺动脉高压(mPAP≥25 mmHg)的稳定期C... 目的比较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平均肺动脉压,mPAP>40mmHg)患者,与非严重肺动脉高压(25 mmHg≤mPAP≤40 mmHg)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了132例行右心导管检查显示有肺动脉高压(mPAP≥25 mmHg)的稳定期COPD患者情况。男106例,女28例,年龄(64.1±7.2)岁。根据mPAP将患者分为3组,A组:25 mmHg≤mPAP≤30 mmHg,B组:30 mmHg<mPAP≤40 mmHg,C组:mPAP>40 mmHg。对3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右心漂浮导管检测、血气分析、氧动力学及呼吸功能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132例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中,大多数为轻、中度肺动脉高压,A、B组分别占65.9%(87/132)、26.5%(35/132),严重肺动脉高压的C组比较少,只占7.6%(10/132)。(2)C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含量(CaO2)及氧输送量(DO2I)明显低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C 3组的PaO2分别为(59.3±9.5)mmHg,(56.7±8.4)mmHg,(45.8±6.5)mmHg;A、B、C 3组的CaO2分别为:(16.9±2.5)vol%、(16.3±2.7)vol%、(14±2.8)vol%;A、B、C 3组的DO2I分别为:(601.8±148.3)mL/(min·m2)、(501.0±132.0)mL/(min·m2)、(348.1±57.0)mL/(min·m2)。(3)呼吸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及FEV1/FVC,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COPD并肺动脉高压以轻、中度为主,严重肺动脉高压少,占7.6%左右。(2)COPD并发严重肺动脉高压组的低氧血症和DO2I减少较其他两组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动脉高压 肺血流动力学 氧动力学 肺功能
下载PDF
核因子-κΒ活化在脓毒症急性肺损伤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33
17
作者 郭振辉 洪新 +2 位作者 毛宝龄 钱桂生 邹霞英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6期334-337,共4页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Β( NFκΒ)活化在脓毒症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 ( AL I)发病中的作用 ,为临床AL I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观察盲肠结扎穿孔 ( CL P)对大鼠血气分析和肺组织病理损伤的影响 ,并采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法 ( EMSA)检测...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Β( NFκΒ)活化在脓毒症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 ( AL I)发病中的作用 ,为临床AL I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观察盲肠结扎穿孔 ( CL P)对大鼠血气分析和肺组织病理损伤的影响 ,并采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法 ( EMSA)检测肺组织核蛋白提取物中 NFκΒ活性和 EMSA检测的特异性及酶联免疫吸附法 ( EL ISA)测定肺组织匀浆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α)含量的改变。结果 :CL P可致大鼠急性肺损伤 ,肺组织核蛋白的 NFκΒ活性显著增强 ,肺组织匀浆 TNFα含量显著升高。结论 :CL P所致脓毒症可激活NFκΒ ,进而启动包括 TNFα等一系列参与炎症反应的炎症分子表达而参与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损伤 核因子-KB TNF-Α 脓毒症
下载PDF
ACEI对大鼠缺氧性肺动脉高压血管内皮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彭文鸿 毛宝龄 +1 位作者 邹霞英 王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901-901,991,共2页
目的 :本研究旨在观察西拉普利对大鼠缺氧性肺动脉高压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观察大鼠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血液动力学的变化及循环内皮细胞、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脂质过氧化物的变化。结果 :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时脂质过氧化物产生... 目的 :本研究旨在观察西拉普利对大鼠缺氧性肺动脉高压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观察大鼠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血液动力学的变化及循环内皮细胞、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脂质过氧化物的变化。结果 :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时脂质过氧化物产生增加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降低 ,循环内皮细胞数量增加 (P <0 0 1) ;西拉普利治疗后脂质过氧化物降低 ,循环内皮细胞数量减少 (P <0 0 1)。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肺性 低氧 内皮 血管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卡氏肺囊虫性肺炎 被引量:8
19
作者 蔡闯 李志斌 +3 位作者 聂海波 朱爱新 陈晓冬 邹霞英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2-73,共2页
关键词 卡氏肺囊虫性肺炎 呼吸衰竭 无创正压通气
下载PDF
阿斯匹林新的抗炎机制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郭振辉 洪新 +3 位作者 毛宝龄 钱桂生 邹霞英 李艳春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10期602-605,共4页
目的 :观察阿斯匹林 (ASA)和脂多糖 (L PS)共同处理单核细胞 (MO)后对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降解、核因子 κB(NFκB)活化及肿瘤坏死因子 (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 M0 ,分为正常对照组、L PS刺激组 (L PS,10 mg/L)、... 目的 :观察阿斯匹林 (ASA)和脂多糖 (L PS)共同处理单核细胞 (MO)后对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降解、核因子 κB(NFκB)活化及肿瘤坏死因子 (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 M0 ,分为正常对照组、L PS刺激组 (L PS,10 mg/L)、ASA干预组 (ASA,1mmol/L 预孵育 1小时后加入 L PS10 mg/L)。分别在刺激前 (0 )、刺激后 0 .2 5、0 .5、1、2、4和 6小时 ,留取 MO 和细胞培养上清。检测 MO 中 IκBα水平以及核提取物中 NFκB的活性及细胞培养上清 TNFα的含量。结果 :L PS刺激组 IκBα水平在 15分钟时开始降低 ,30分钟降到最低值 ;NFκB活性峰值显著高于刺激前和正常对照组 (P均 <0 .0 1) ;TNFα峰值含量显著高于刺激前和正常对照组 (P<0 .0 5或 P<0 .0 1) ;NFκB活性与 TNFα含量在刺激后 1小时峰值呈显著正相关 (r=0 .90 1,P<0 .0 1)。ASA组 NFκB活性和 TNFα含量峰值虽较刺激前和正常对照组升高 ,但均显著低于 L PS刺激组 (P均 <0 .0 5 ) ;而 IκBα水平最低值也显著高于 L PS刺激组 (P<0 .0 5 )。结论 :L PS可诱导MO的 IκBα降解和 NFκB激活。NFκB活化后可导致 TNFα的基因转录和表达增加。而 ASA能减少IκBα降解 ,抑制 NFκB的活化 ,下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斯匹林 单核细胞 核因子-кB抑制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