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藻多糖对杂交鲟幼鱼(Acipenser baerii Brandt♀×A.schrenckii Brandt♂)生长性能、鱼体营养成分、血清指标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1
作者 邢薇 徐冠玲 +4 位作者 李铁梁 马志宏 姜娜 郁欢欢 罗琳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25-536,共12页
【目的】旨在研究金藻多糖对杂交鲟幼鱼生长性能、鱼体营养成分、血清指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用270尾杂交鲟幼鱼,随机分为3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30尾鱼。各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JZ-0,对照组)、0.3%(JZ-1)和... 【目的】旨在研究金藻多糖对杂交鲟幼鱼生长性能、鱼体营养成分、血清指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用270尾杂交鲟幼鱼,随机分为3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30尾鱼。各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JZ-0,对照组)、0.3%(JZ-1)和0.6%(JZ-2)金藻多糖的饲料组。试验期为84 d。【结果】JZ-1和JZ-2组的饲料系数(FCR)显著低于JZ-0组(P<0.05);JZ-2组的肥满度(CF)和饲料效率(FE)都显著性高于JZ-0(P<0.05);成活率(SR)特定生长率(SGR),增重率(WGR),脏体比(VSI),肝体比(HSI)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JZ-1和JZ-2组的全鱼和肝脏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JZ-0组的(P<0.05)。与JZ-0组相比,JZ-1组和JZ-2组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和溶菌酶(LZM)活性显著升高(P<0.05);JZ-2组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MiseqPE300测序结果显示,添加金藻多糖的各试验组肠道菌群的Chaol、Observed species、PD whole tree和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JZ-0组,NMDS结果显示JZ-1和JZ-2与JZ-0在肠道微生物组成上存在显著差异;试验组肠道菌群中梭杆菌门和放线菌门的比例降低,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的比例增加;狭义梭菌属、分节丝状菌属丰度增加。【结论】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饲料中添加0.3%的金藻多糖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鲟 金藻多糖 生长性能 血清指标 肠道菌群
下载PDF
饲料脂肪水平对杂交鲟幼鱼生长、饲料消化率、抗氧化水平和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邢薇 郁欢欢 +5 位作者 于凤祥 刘洋 李铁梁 马志宏 姜娜 罗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0-258,共9页
研究旨在探究饲料中不同脂肪水平对西伯利亚杂交鲟(Acipenser baerii Brandt ♀×A.schrenckii Brandt ♂)幼鱼生长、饲料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及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以鱼油为脂肪源,配制4种脂肪水平分别为5%(D05)、10%(D10)、15... 研究旨在探究饲料中不同脂肪水平对西伯利亚杂交鲟(Acipenser baerii Brandt ♀×A.schrenckii Brandt ♂)幼鱼生长、饲料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及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以鱼油为脂肪源,配制4种脂肪水平分别为5%(D05)、10%(D10)、15%(D15)和20%(D20)的等氮饲料。选用初始体重为(152.83±0.67)g的杂交鲟,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鱼。养殖周期为12周。结果显示,饲料中不同脂肪水平对杂交鲟的生长性能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D15组杂交鲟幼鱼的末均重(FBW)、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D05、D10和D20组(P<0.05),饲料效率(FE)显著高于D05和D10组(P<0.05)。随着饲料中脂肪含量的增加,杂交鲟幼鱼脏体比(VSI)、肝体比(HSI)及肌肉、肝脏中的脂肪含量显著上升(P<0.05)。饲料中不同脂肪水平对干物质(ADCd)、蛋白质(ADCp)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D10、D15和D20组脂肪表观消化率(ADCf)显著高于D05组(P<0.05)。D15组能量表观消化率在各组中最高,显著高于D05和D10组(P<0.05)。随着饲料中脂肪水平的增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均显著升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下降(P<0.05)。此外,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也随饲料中脂肪水平的升高呈递增趋势(P<0.05)。肌肉中的各脂肪酸含量与饲料中脂肪酸含量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R^(2)>0.90,P<0.05)。综合各指标因素判断,西伯利亚杂交鲟幼鱼饲料中适宜的脂肪水平为15%,P/E为23.54 mg/k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鲟 脂肪需求 生长性能 表观消化率 抗氧化 脂肪酸组成
下载PDF
基于断层调强放射治疗中扇形束兆伏级CT数据分析鼻咽癌的摆位误差 被引量:9
3
作者 王方正 蒋春儿 +4 位作者 杨双燕 郁欢欢 徐敏 时建芳 傅真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490-1493,共4页
目的:基于断层调强放射治疗中扇形束兆伏级断层扫描数据分析鼻咽癌治疗分次间的摆位误差,探讨影响摆位误差的因素。方法:37例鼻咽癌患者于2015年2-9月期间接受断层调强放射治疗。所有患者分别于每日常规摆位后、断层调强放射治疗前行断... 目的:基于断层调强放射治疗中扇形束兆伏级断层扫描数据分析鼻咽癌治疗分次间的摆位误差,探讨影响摆位误差的因素。方法:37例鼻咽癌患者于2015年2-9月期间接受断层调强放射治疗。所有患者分别于每日常规摆位后、断层调强放射治疗前行断层扫描,并与计划断层扫描匹配,获取误差数据。通过MPTV=2.5∑+0.7σ(MPTV:计划靶体积边界;∑:系统误差;σ:随机误差)计算MPTV。结果:患者校正前三维方向和旋转角度的误差绝对值均值分别为左右(2.102±0.040 6)mm;头尾方向(1.490±0.034 8)mm;前后方向(1.306±0.335)mm和旋转(1.392±0.038 4)度。对应的各方向MPTV为左右方向为3.467 5 mm,头尾方向为2.979 5 mm,前后方向为2.888 5 mm。分次间三维方向位移随时间逐渐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体重下降和颈部淋巴结退缩影响摆位误差。结论:鼻咽癌调强放疗计划设计时均匀外放3 mm得到PTV并不合适,应个体化设计;同时摆位误差随治疗时间逐渐增大,在线纠正摆位误差保证了断层调强放疗的精确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MVCT 摆位误差 计划靶区 断层治疗
下载PDF
棉子糖对锦鲤肠道健康、非特异性免疫、生长性能及观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李铁梁 邢薇 +4 位作者 徐冠玲 马志宏 姜娜 郁欢欢 罗琳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22-829,共8页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棉子糖对锦鲤Cyprinus carpio var.koi肠道健康、非特异免疫、生长性能和观赏品质的影响,选取体质量为(42.34±0.52)g的锦鲤,随机分成CK(对照)、T1、T2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其中,CK组饲喂基础饲料,T1...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棉子糖对锦鲤Cyprinus carpio var.koi肠道健康、非特异免疫、生长性能和观赏品质的影响,选取体质量为(42.34±0.52)g的锦鲤,随机分成CK(对照)、T1、T2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其中,CK组饲喂基础饲料,T1和T2组饲喂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0.06%和0.10%的棉子糖饲料,养殖70 d后测定各组锦鲤的生长性能指标、免疫与抗氧化指标、观赏性指标,并对肠道菌群多样性及形态结构、显微结构进行测定和观察。结果表明:饲喂70 d后,与对照组相比,两个试验组锦鲤肠道微绒毛密度更高,微生物多样性增加,扫描电镜观察显示,试验组锦鲤肠道内的食糜颗粒更少、更小;两个试验组锦鲤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个试验组锦鲤的摄食率无明显变化,但增重率、特定生长率、体表亮度L*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全鱼脂肪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且投喂0.06%棉子糖饲料的锦鲤肠道健康、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形体与体色亮度等观赏品质指标均优于投喂0.10%的棉子糖饲料。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0.06%的棉子糖能有效改善锦鲤肠道健康状况,促进锦鲤生长,提升锦鲤的观赏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鲤 棉子糖 肠道 非特异性免疫 生长性能 观赏品质
下载PDF
几种免疫调节剂对花鲈生长性能、免疫力以及细菌感染后存活率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郁欢欢 薛敏 +3 位作者 韩芳 王嘉 郑银桦 吴秀峰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386-2396,共11页
本试验旨在比较几种免疫调节剂对花鲈生长性能、免疫力以及细菌感染后存活率的影响。首先设计1个鱼粉含量为38.500%的正对照组饲料,然后以豆粕替代正对照组饲料中13.500%的鱼粉作为对照组饲料,并在此基础上分别添加0.010%预混级黄霉素(... 本试验旨在比较几种免疫调节剂对花鲈生长性能、免疫力以及细菌感染后存活率的影响。首先设计1个鱼粉含量为38.500%的正对照组饲料,然后以豆粕替代正对照组饲料中13.500%的鱼粉作为对照组饲料,并在此基础上分别添加0.010%预混级黄霉素(负对照组)、0.004%壳寡糖、1.000%百泰A、0.050%酵母细胞壁、0.500%牛磺酸配成5种试验饲料,将上述7个组依次命名为FM、SBM、Fla、COS、GA、YCW、Tau组。选用初始体重为(18.30±0.01)g的花鲈840尾,随机分为7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养殖72 d后使用维氏气单胞菌(每100 g体重4×104CFU)对花鲈进行背鳍基部肌肉注射攻毒,观察记录攻毒后7 d的累计存活率。结果表明:豆粕替代13.500%的鱼粉后,花鲈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下降(P<0.05),饲料系数显著上升(P<0.05),添加免疫调节剂后上述指标未能得到改善。各组花鲈的肥满度、肝体比没有显著变化(P>0.05),YCW组的脏体比显著高于SBM组(P<0.05),COS组的脾脏指数显著低于SBM组(P<0.05)。攻毒前,Fla组的血浆免疫球蛋白M和一氧化氮含量均处于最高水平,但是攻毒48 h后,Fla组花鲈全部死亡。攻毒前,GA、YCW组的血浆补体3含量显著高于COS组(P<0.05)。攻毒后,Tau组的血浆免疫球蛋白M含量、髓过氧化物酶活性、一氧化氮含量、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性以及全血呼吸爆发强度在7个组中均处于最高水平。FM、SBM、COS、GA、YCW、Tau组攻毒7 d后的存活率分别为50%、40%、50%、60%、85%、65%。由结果得出,上述几种免疫调节剂的添加对花鲈的生长性能均无显著影响,但是百泰A、酵母细胞壁、牛磺酸显著提高了花鲈的免疫力和对细菌感染的抵抗力,而黄霉素则对花鲈的抗病力产生了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鲈 免疫调节剂 生长性能 免疫力 细菌攻毒
下载PDF
维生素C对龙睛金鱼亲鱼繁殖性能、免疫及后代仔鱼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铁梁 邢薇 +4 位作者 徐冠玲 马志宏 姜娜 郁欢欢 罗琳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32-738,共7页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vitamin C,VC)对龙睛金鱼Carassius auratus亲鱼繁殖性能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比例的L-抗坏血酸-2-磷酸酯(作为VC添加剂),制成VC含量分别为0.175(对照)、0.875、1.75、3.50 mg/g的4种试验饲料,分别...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vitamin C,VC)对龙睛金鱼Carassius auratus亲鱼繁殖性能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比例的L-抗坏血酸-2-磷酸酯(作为VC添加剂),制成VC含量分别为0.175(对照)、0.875、1.75、3.50 mg/g的4种试验饲料,分别饲喂4组体质量为(6.60±0.12)g/尾的龙睛金鱼亲鱼,雌鱼、雄鱼放养比例为1∶2,饲喂3个月后进行人工育苗。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VC能显著增加龙睛金鱼雌性亲鱼的相对怀卵量和雄性亲鱼的精子密度(P<0.05);饲料中添加1.75 mg/g VC能显著提高受精卵的发眼率、出膜率和仔鱼4 d的成活率(P<0.05);饲料中添加VC能显著提升亲鱼血清中非特异免疫因子补体C3水平,增加亲鱼血清、卵巢与精巢的抗氧化性能(P<0.05)。研究表明,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0.875~1.75 mg/g的VC对龙睛金鱼亲鱼的繁殖性能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可促进性腺分泌,提高精卵的数量和质量,并进一步改善后代仔鱼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睛金鱼 亲鱼 维生素C 性腺成熟 后代质量
下载PDF
酵母培养物在水产动物中的应用及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7
作者 郁欢欢 周文豪 +2 位作者 曾虹 王宏 王嘉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25-29,共5页
酵母培养物(yeast culture,YC)营养丰富,含有多种未知促生长因子和免疫因子,其作为饲料添加剂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畜禽、反刍和水产动物的饲料中,具有促进生长、提高饲料转化效率、改善肠道环境以及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病力等作用。文章对Y... 酵母培养物(yeast culture,YC)营养丰富,含有多种未知促生长因子和免疫因子,其作为饲料添加剂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畜禽、反刍和水产动物的饲料中,具有促进生长、提高饲料转化效率、改善肠道环境以及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病力等作用。文章对YC在水产动物中的主要功能及作用机理进行了综述,以期为YC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及下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培养物 水产动物 应用研究
下载PDF
酵母培养物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病力的影响 被引量:27
8
作者 何远法 郁欢欢 +6 位作者 迟淑艳 杨奇慧 刘泓宇 章双 王嘉 谭北平 董晓慧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063-4072,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酵母培养物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病力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0.30%、0.50%、1.00%的酵母培养物,配制4种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分别命名为Y0、Y0.3、Y0.5和Y1.0。选取初始体重为(1.20... 本试验旨在研究酵母培养物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病力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0.30%、0.50%、1.00%的酵母培养物,配制4种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分别命名为Y0、Y0.3、Y0.5和Y1.0。选取初始体重为(1.20±0.01)g的凡纳滨对虾80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养殖试验持续56 d。结果表明:Y0.3组对虾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Y0.5组(P〈0.05);Y0.3组有最高的蛋白质效率和最低的饲料系数,与其余各组差异显著(P〈0.05)。酵母培养物具有一定的诱食效果,且Y0.3组对虾的摄食率显著高于Y0组(P〈0.05)。Y0.3、Y0.5和Y1.0组肌肉粗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Y0组(P〈0.05),且在Y0.3组达到最大值(91.69%)。饲料中添加0.30%、0.50%或1.00%酵母培养物可显著提高对虾血清中溶菌酶、酚氧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肝胰腺中溶菌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P〈0.05)。Y0.5组对虾血清中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以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攻毒7 d后,Y0.3、Y0.5组对虾的累积死亡率显著低于Y1.0组(P〈0.05),但与Y0组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得出,饲料中添加0.30%酵母培养物可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添加0.30%~0.50%的酵母培养物可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的非特异性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培养物 凡纳滨对虾 生长性能 非特异性免疫力 抗病力
下载PDF
酵母水解物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血浆生化指标以及肝脏组织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17
9
作者 时博 郁欢欢 +7 位作者 梁晓芳 陈沛 陈雪松 卢存仁 郑银桦 吴秀峰 梁旭方 薛敏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772-2781,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酵母水解物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血浆生化指标以及肝脏组织健康的影响。试验将160尾初始体重为(28.50±0.01)g的大口黑鲈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YH0组,作为对照组)和5 g/kg(YH5组)酵母水...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酵母水解物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血浆生化指标以及肝脏组织健康的影响。试验将160尾初始体重为(28.50±0.01)g的大口黑鲈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YH0组,作为对照组)和5 g/kg(YH5组)酵母水解物的饲料。每组设置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养殖周期为10周。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5 g/kg的酵母水解物能显著提高大口黑鲈的蛋白质沉积率(P<0.05),但对其他生长性能指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YH5组血浆中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高于YH0组(P<0.05),饲料中添加5 g/kg的酵母水解物对其他血浆生化指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针对大口黑鲈肝脏炎症和凋亡因子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分析表明,YH5组肝脏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较YH0组有下调的趋势(P>0.05),肝脏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半胱天冬酶(caspase)家族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各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YH0组鱼体肝脏组织发现脂肪浸润以及纤维化表型,在纤维化组织中显示较多的激活态半胱天冬酶3信号,说明该表型下细胞凋亡严重程度高于脂肪肝和正常肝脏,YH5组鱼体肝脏组织未见纤维化表型。由此表明,饲料中添加5 g/kg的酵母水解物可促进大口黑鲈鱼体蛋白质沉积,降低肝脏细胞纤维化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酵母水解物 生长 肝病 凋亡
下载PDF
乙醇梭菌蛋白替代豆粕对草鱼生长性能、血浆生化指标及肝胰脏和肠道组织病理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魏洪城 郁欢欢 +7 位作者 陈晓明 晁伟 邹方起 陈沛 郑银桦 吴秀峰 梁旭方 薛敏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190-4201,共12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新型蛋白质源乙醇梭菌蛋白替代豆粕对草鱼生长性能、血浆生化指标及肝胰脏和肠道组织病理的影响。选择初始体重为(25.70±0.03) g的草鱼540尾,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对照组(J0组)饲喂基础饲料,试... 本试验旨在探究新型蛋白质源乙醇梭菌蛋白替代豆粕对草鱼生长性能、血浆生化指标及肝胰脏和肠道组织病理的影响。选择初始体重为(25.70±0.03) g的草鱼540尾,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对照组(J0组)饲喂基础饲料,试验组分别用5%(J5组)和10%(J10组)的乙醇梭菌蛋白替代基础饲料中27.5%和55.0%的豆粕。试验期10周。结果表明:1) J5组草鱼的存活率显著高于J10组(P<0.05),与J0组无显著差异(P>0.05)。J5组草鱼的增重率显著高于J0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低于J0组(P<0.05)。2) J5和J10组草鱼的血浆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低于J0组(P<0.05); J10组草鱼的血浆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J0组(P<0.05); J10组草鱼的血浆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高于J5组(P<0.05),J5组显著高于J0组(P<0.05); J10组草鱼的血浆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低于J0和J5组(P<0.05);J10组草鱼的血浆AST/ALT显著高于J0和J5组(P<0.05); J5组草鱼的血浆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J0和J10组(P <0.05)。各组草鱼的血浆免疫球蛋白M(IgM)、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α(IL-1α)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3) J10组的全鱼水分含量显著高于J5组(P<0.05)。各组的全鱼粗灰分、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4)从肝胰脏和肠道的病理切片可以看出,随着乙醇梭菌蛋白添加量的增加,试验组草鱼肝胰脏核聚集加剧,而肠道病变较对照组有所改善。由此可知,草鱼饲料中添加5%乙醇梭菌蛋白有利于草鱼生长,但添加量提高到10%则会影响草鱼生长,降低存活率,并导致肝脏损伤。因此,乙醇梭菌蛋白在草鱼饲料中的推荐使用量为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梭菌蛋白 草鱼 豆粕 生长 组织病理
下载PDF
大口黑鲈对磷的最适需求量以及高水溶性磷酸一二钙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时博 郁欢欢 +4 位作者 郑银桦 吴秀峰 陈沛 梁旭方 薛敏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377-3387,共11页
本试验在低磷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磷酸二钙(MCP)和高水溶性磷酸一二钙(MDCP),通过研究其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氮和磷的消化率与沉积率以及全鱼和椎骨磷含量与全鱼粗灰分含量的影响,确定大口黑鲈对磷的最适需求量以及高水溶性MDCP... 本试验在低磷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磷酸二钙(MCP)和高水溶性磷酸一二钙(MDCP),通过研究其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氮和磷的消化率与沉积率以及全鱼和椎骨磷含量与全鱼粗灰分含量的影响,确定大口黑鲈对磷的最适需求量以及高水溶性MDCP相对于MCP的生物学利用率。首先配制低磷基础饲料,然后在低磷基础饲料基础上分别添加8.86、11.08、13.29、15.51 g/kg M CP,以及9.34、11.67、14.01、16.34 g/kg高水溶性M DCP,使得2种磷酸盐所提供的磷均分别为2.0、2.5、3.0、3.5 g/kg,9种试验饲料分别命名为P0、P2、P2.5、P3、P3.5、DP2、DP2.5、DP3、DP3.5。每种饲料投喂4桶(重复)初始体重为(8.53±0.01)g的大口黑鲈,每个桶放养40尾,养殖周期为8周。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MCP和高水溶性MDCP均显著提高了大口黑鲈的增重率、磷消化率与沉积率和全鱼粗灰分含量(P<0.05),且2种磷源对以上指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随MCP添加水平的升高,大口黑鲈的增重率和全鱼粗灰分含量均呈先上升后稳定的趋势,磷沉积率有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均以P0组最低。随高水溶性MDCP添加水平的升高,大口黑鲈的增重率和磷消化率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磷沉积率有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以P0组磷沉积率最低,DP3组磷沉积率最高。分别以增重率和磷沉积率为指标,通过斜率比法计算得出高水溶性MDCP相对于MCP的生物学利用率分别为100%和118%。以M CP为磷源,饲料可消化磷含量为0.51%时,增重率和磷沉积率达到最高。以高水溶性MDCP为磷源,饲料可消化磷含量为0.52%时,磷沉积率达到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磷酸二氢钙 高水溶性磷酸一二钙 磷需求量 生物学利用率
下载PDF
N-氨甲酰谷氨酸对花鲈生长性能、形体指标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皓琰 郁欢欢 +5 位作者 梁晓芳 郑银桦 王春平 吴秀峰 陈沛 薛敏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590-4601,共12页
本试验通过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N-氨甲酰谷氨酸(NCG),研究其对花鲈生长性能、形体指标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确定NCG在花鲈饲料中的适宜添加水平。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120、240、360、480、720 mg/kg的NCG,制成6种试验饲... 本试验通过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N-氨甲酰谷氨酸(NCG),研究其对花鲈生长性能、形体指标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确定NCG在花鲈饲料中的适宜添加水平。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120、240、360、480、720 mg/kg的NCG,制成6种试验饲料,分别命名为N0、N120、N240、N360、N480和N720,饲喂平均初始体重为(11.67±0.02)g的花鲈10周。每种试验饲料投喂6个养殖桶(重复),每个养殖桶放养30尾花鲈。结果表明:各组之间终末均重、增重率、脂肪沉积率、特定生长率、脏体比和肝体比无显著差异(P>0.05)。N240组花鲈具有最高的蛋白质沉积率和最低的腹脂率,其蛋白质沉积率显著高于除N360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腹脂率显著低于N480组(P<0.05)。肝脏脂肪含量在N360组最低,显著低于N0组和N120组(P<0.05)。血浆葡萄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以及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N120组血浆尿素氮含量显著低于N0组、N480组和N720组(P<0.05)。N120组血浆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N0组和N360组(P<0.05)。N240组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N360组和N720组(P<0.05)。血浆一氧化氮含量以N360组最高,显著高于N480组(P<0.05)。由上述结果可知,在花鲈饲料中添加适量NCG能够促进鱼体蛋白质沉积,降低腹腔和肝脏脂肪蓄积,改善蛋白质和脂肪代谢。分别以蛋白质沉积率、腹脂率为指标,通过折线模型分析得出,花鲈蛋白质沉积率最高时NCG添加水平为219.2 mg/kg,腹脂率最低时NCG添加水平为214.3 mg/kg。综合考虑得出,花鲈饲料中的NCG适宜添加水平为214.3~219.2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鲈 N-氨甲酰谷氨酸 适宜添加水平 蛋白质沉积率 腹脂率
下载PDF
摆位误差和患者体重指数在鼻咽癌调强放疗中的相关性 被引量:8
13
作者 郁欢欢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年第13期29-30,共2页
目的 探究在鼻咽癌的调强放疗中摆位误差和患者的体重指数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30例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应的CT影像资料采集患者的病灶信息,包括患者的左右、头角以及腹背三个层面的数据,计算出相应的摆位误差后对摆位方法进行... 目的 探究在鼻咽癌的调强放疗中摆位误差和患者的体重指数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30例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应的CT影像资料采集患者的病灶信息,包括患者的左右、头角以及腹背三个层面的数据,计算出相应的摆位误差后对摆位方法进行探索分析。结果 左右、头角以及腹背三个方向的系统误差分别为17 mm、2.46 mm、3.04 mm,随机误差分别为2.87 mm、2.58 mm、3.49 mm,腹背方向误差最大。患者BMI指数为16.73~27.61,平均21.88。结合患者单个方向的误差均值与其体重指数进行相应的speraman分析,结果显示无相关性。结论 肯定了摆位方法的科学合理性,在放疗过程中患者的摆位误差和体重指数并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摆位误差 体重指数 鼻咽癌调强放疗
下载PDF
配方奶粉中添加2’-岩藻糖基乳糖对小鼠消化吸收功能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潘丽娜 李泽 +3 位作者 郁欢欢 毛筱 韩知妍 王建武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0-23,共4页
以6~8周龄的BALB/C小鼠为研究模型,探讨2’-岩藻糖基乳糖(2’-fucosyllactose, 2’-FL)对BALB/C小鼠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养分利用率的影响。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三组,空白对照组(NS组)、质量分数为1 g/kg的2’-FL低剂组、质量分数为... 以6~8周龄的BALB/C小鼠为研究模型,探讨2’-岩藻糖基乳糖(2’-fucosyllactose, 2’-FL)对BALB/C小鼠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养分利用率的影响。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三组,空白对照组(NS组)、质量分数为1 g/kg的2’-FL低剂组、质量分数为2 g/kg的2’-FL高剂组。空白组饲喂普通的配方奶粉,实验组饲喂添加两个不同水平质量分数的2’-FL,饲喂周期为28天。结果表明:与NS组相比,2’-FL组小鼠的生长性能、血浆游离氨基酸水平、尿素氮、类胰岛素因子、血糖均无影响(P>0.05),但质量分数为2 g/kg的2’-FL高剂组血中胰岛素水平有所增高(P<0.05)。且向饲粮中添加1 g/kg 2’-FL能提高小鼠对粗脂肪、总能、钙和磷的表观消化率(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岩藻糖基乳糖 BALB/C小鼠 生产性能 养分表观消化率 血液生化指标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酵母培养物(百惠康)替代鱼粉对异育银鲫生长性能及血液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康学会 霍雅文 +3 位作者 李永娟 郁欢欢 周文豪 曾虹 《饲料研究》 CAS 2017年第9期31-36,共6页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酵母培养物(百惠康)替代鱼粉对异育银鲫生长性能及血液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480尾初始体质量约为(9.67±0.11)g的异育银鲫,于循环水系统中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试验,配制4种等氮等脂饲料,即含10%鱼粉的基础饲料作为对照...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酵母培养物(百惠康)替代鱼粉对异育银鲫生长性能及血液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480尾初始体质量约为(9.67±0.11)g的异育银鲫,于循环水系统中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试验,配制4种等氮等脂饲料,即含10%鱼粉的基础饲料作为对照组(BHK0),酵母培养物(百惠康)分别替代饲料中6%(BHK6)、8%(BHK8)和10%(BHK10)鱼粉的3种饲料。结果表明:各组间成活率无明显差异(P>0.05)。BHK6处理组增重率(WG)和特定生长率(SGR)呈最高值,且增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HK6处理组和对照组间饲料系数无显著差异(P>0.05),但BHK6处理组饲料系数低于处理组。BHK6处理组蛋白质效率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各处理组间肝体比(HSI)、脏体比(VSI)、肥满度(CF)及全鱼体成分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中添加酵母培养物(百惠康)替代鱼粉对异育银鲫血清中三酰甘油(TG)、尿素氮(BUN)、总蛋白(TP)、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在试验条件下,根据以上结果得出:酵母培养物(百惠康)替代异育银鲫饲料中鱼粉的最适水平为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培养物(百惠康) 异育银鲫 生长性能 血液指标
原文传递
大气压气相色谱电离源-串联质谱法测定蔬菜中23种农药残留 被引量:6
16
作者 郁欢欢 杨奕 +2 位作者 张晶 徐慧兰 王建武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38,共8页
目的建立蔬菜中23种农药的大气压气相色谱电离源-串联质谱检测方法。方法采用丙酮提取蔬菜样品中的目标农药,多壁碳纳米管为净化材料,经DB-5MS色谱柱(30 m×0.25 mm,0.25μm)分离,结合大气压气相色谱电离源技术,正离子多反应监测(M... 目的建立蔬菜中23种农药的大气压气相色谱电离源-串联质谱检测方法。方法采用丙酮提取蔬菜样品中的目标农药,多壁碳纳米管为净化材料,经DB-5MS色谱柱(30 m×0.25 mm,0.25μm)分离,结合大气压气相色谱电离源技术,正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检测,外标标准曲线法定量。结果23种农药在0.01~2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在蔬菜基质中23种农药的方法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2~0.40和0.05~1.25μg/kg,回收率为66.7%~110.7%,相对标准偏差(RSD)≤14.8%。结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灵敏度、重现性和特异性,适用于蔬菜中多种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残留 蔬菜 大气压气相色谱电离源
原文传递
应用扇形束兆伏级CT研究鼻咽癌断层调强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方正 蒋春儿 +7 位作者 叶智敏 胡福军 王磊 杨双燕 郁欢欢 徐敏 时建芳 傅真富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883-888,共6页
目的应用扇形束兆伏级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VCT)研究鼻咽癌断层调强放射治疗分次间的摆位误差,探讨影响摆位误差的因素,为制定临床靶区外的计划靶区边界提供依据。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5年9月37例在本院接受断层调强放射治疗的鼻咽... 目的应用扇形束兆伏级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VCT)研究鼻咽癌断层调强放射治疗分次间的摆位误差,探讨影响摆位误差的因素,为制定临床靶区外的计划靶区边界提供依据。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5年9月37例在本院接受断层调强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分别于每日常规摆位后、断层调强放射治疗前行MVCT,并与计划CT匹配,纠正摆位,获取每次摆位误差。通过MPTV:2.5∑+0.76[MPTV:计划靶区(肼V)外放边界;∑:系统误差;6:随机误差]计算MPTV。结果37例鼻咽癌患者在三维方向的体位校正前各方向和旋转角度的误差绝对值均值分别为左右方向(2.102±0.0406)mm;头尾方向(1.490±0.0348)mm;前后方向(1.306±0.335)mm和旋转(1.392±0.0384)°,分次间三维方向位移随时间逐渐增加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摆位误差调整前各方向MPTV为左右方向3.4675mm,头尾方向2.9795mm,前后方向2.8885mm,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摆位误差的因素有体重下降、肿瘤退缩。结论鼻咽癌断层调强放疗计划设计时应采用断层照射技术相关的MPTV,摆位误差随治疗时间逐渐增大,纠正摆位误差保证了断层调强放疗的精确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鼻咽肿瘤/放射摄影术 放射疗法 调强适形
原文传递
基于螺旋断层放疗系统的1458次兆伏级 CT图像分析各部位肿瘤治疗摆位误差 被引量:3
18
作者 郁欢欢 张磊 +4 位作者 杨双燕 单国平 程晓龙 时建房 程品晶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6年第22期3361-3365,共5页
目的:通过螺旋断层放疗系统的兆伏级 CT(MVCT)图像引导技术,定量分析三种不同部位肿瘤治疗的摆位误差,为各部位临床靶区外扩范围提供合理的边界值,提高临床精确放疗效果。方法选取进行螺旋断层放疗的肿瘤患者60例,均通过 MVCT ... 目的:通过螺旋断层放疗系统的兆伏级 CT(MVCT)图像引导技术,定量分析三种不同部位肿瘤治疗的摆位误差,为各部位临床靶区外扩范围提供合理的边界值,提高临床精确放疗效果。方法选取进行螺旋断层放疗的肿瘤患者60例,均通过 MVCT 扫描图像引导摆位,分别对587次头颈部、500次胸部、371次腹腔及盆腔肿瘤 MVCT 图像校正的平移和旋转误差进行统计,计算各部位肿瘤误差发生率,通过GraphPad Prism 5制作三维误差分布直方图,同时分析摆位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并通过经验公式分析靶区最佳外扩值。结果60例患者共经 MVCT 扫描1458次。头颈部肿瘤在三维方向误差发生率远低于胸部和腹腔及盆腔肿瘤,摆位误差值≥3 mm 时,头颈、胸部、腹腔及盆腔误差发生率分别为55.3%、70.8%、79.8%,误差值≥5 mm 时,三者分别为17.5%、40.6%、47.2%。对于旋转误差,头颈部发生率略高于其他部位。各部位的系统误差在-1.4~2.7 mm 之间,腹腔及妇科部位在治疗床升降方向的误差分布大于其他部位(χ2=19.3, P <0.05),系统误差值为2.7 mm。头颈、胸部、腹腔及盆腔肿瘤需分别在 CTV 基础上外扩4~7、9~14、10~17 mm。结论头颈部、胸部、腹腔及盆腔肿瘤患者治疗摆位时在三维方向误差分布各有差异,每天放疗前的MVCT 图像引导可显著降低摆位误差的发生率,也为确定靶区外扩范围提供依据,从而实施精确放疗提高患者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放射疗法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