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昌平区张营遗址的发掘及其意义
1
作者 郁金城 邢军 +2 位作者 郭京宁 熊永强 孙勐 《内蒙古文物考古》 2006年第2期27-30,共4页
关键词 张营遗址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夏家店下层文化 青铜时代文化 房址 苏秉琦 遗址发掘 北京市昌平区 发掘简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考古发掘 试掘
下载PDF
北京斋堂东胡林全新世早期遗址的黄土剖面 被引量:17
2
作者 郝守刚 马学平 +3 位作者 夏正楷 赵朝洪 原思训 郁金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20-430,共11页
门头沟斋堂东胡林遗址是目前北京地区发现的最早且内涵最丰富的新石器早期遗址(9281±120~8270±60 a BP)。该遗址的黄土剖面清晰,包含了晚更新世及早全新世的黄土堆积、全新世早期的沉积间断及埋藏古土壤。在相对精确的^(14)... 门头沟斋堂东胡林遗址是目前北京地区发现的最早且内涵最丰富的新石器早期遗址(9281±120~8270±60 a BP)。该遗址的黄土剖面清晰,包含了晚更新世及早全新世的黄土堆积、全新世早期的沉积间断及埋藏古土壤。在相对精确的^(14)C年龄时间框架下,本文对保存该遗址的黄土剖面的分层、黄土的粒度特征、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孢粉图谱及蜗牛的相对丰度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本地区晚更新世气候比较干冷,气候的明显转暖应在全新世早期(早于9281±120 a BP),在约8500 a BP华北地区的年均温度可能已达到比现在高约2~3℃左右的状况。正是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山顶洞人的后裔们,在清水河畔的阶地上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胡林遗址 早全新世 黄土 北京 矿物成分 古气候 化学成分
下载PDF
王府井东方广场遗址骨制品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超荣 冯兴无 +1 位作者 郁金城 赵凌霞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33,共21页
王府井东方广场遗址不仅出土了丰富的石制品 ,而且也含有较为丰富的骨制品。骨制品可分为骨核、人工骨块、骨片、骨屑和骨器五大类 ;骨片约占骨制品总数一半 ;骨器包括刮削器、尖头器、雕刻器和骨铲四类。观察发现 :79件骨制品和骨骼可... 王府井东方广场遗址不仅出土了丰富的石制品 ,而且也含有较为丰富的骨制品。骨制品可分为骨核、人工骨块、骨片、骨屑和骨器五大类 ;骨片约占骨制品总数一半 ;骨器包括刮削器、尖头器、雕刻器和骨铲四类。观察发现 :79件骨制品和骨骼可以拼合成 33组 ,4 5件上有古人类砍砸、切割或刻划的痕迹。丰富的骨制品进一步反映了王府井古人类文化的进步性 ;同华北地区类似制品比较 ,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渊源关系。遗物分布特征表明 ,东方广场遗址是一处古人类的临时居住地。出土的石器、骨器遗物以及大量的动物骨骼化石表明 ,王府井古人类不仅能够制作石器与骨器用来宰杀与支解猎物 ,而且具有用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制品 加工技术 人类行为 北京王府井东方广场遗址
下载PDF
北京王府井东方广场遗址地层的沉积相与古地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徐海鹏 莫多闻 +2 位作者 岳升阳 朱忠礼 郁金城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824-833,共10页
通过对遗址地层典型沉积剖面和遗址地区150余个地层资料的对比分析,揭示了北京王府井东方广场晚更新世晚期旧石器人类遗址地层的沉积特征与沉积相类型,从而恢复了距今22万年前人类在此生存活动的古地貌面。研究表明,古人类曾活动于古冲... 通过对遗址地层典型沉积剖面和遗址地区150余个地层资料的对比分析,揭示了北京王府井东方广场晚更新世晚期旧石器人类遗址地层的沉积特征与沉积相类型,从而恢复了距今22万年前人类在此生存活动的古地貌面。研究表明,古人类曾活动于古冲积扇面的砂岛上,这是末次冰期间较温暖的间冰阶时期,是一个水流相对稳定的时期。还讨论了由于受较强的不稳定水流影响,使该文化层内有3140年没有人类的活动,认为该遗址是一个人类活动的临时营地。并且,在同一时期,人类可能来自周围的古冲积扇高地,或来自平原西部较早形成的高地貌面。以上的研究为北京平原晚更新世晚期人地环境的重建和进行史前人类历史的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王府井 遗址 地层 沉积相 古地貌 晚更新世
下载PDF
北京王府井东方广场文化遗址的古地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徐海鹏 莫多闻 +2 位作者 岳升阳 朱忠礼 郁金城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88-188,共1页
关键词 古地貌 文化遗址 王府井广场 北京
下载PDF
北京地区旧石器考古新进展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超荣 郁金城 冯兴无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37-146,共10页
北京地区旧石器文化遗物丰富,自1990年开始在北京城区和郊区县开展旧石器调查和试掘以来,发现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或地点38处。这些新的发现为研究北京地区的旧石器文化提供了有意义的考古资料。
关键词 旧石器文化 北京地区
下载PDF
北京王府井东方广场工地旧石器遗址的地层 被引量:3
7
作者 夏正楷 郑公望 +1 位作者 岳升阳 郁金城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87-187,共1页
关键词 地层 旧石器遗址 王府井 广场 北京 第四纪
下载PDF
北京王府井东方广场工地旧石器文化遗址地层和古地貌环境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夏正楷 郑公望 +1 位作者 岳生阳 郁金城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87-391,共5页
北京市王府井东方广场工地发现的古人类活动遗址是一处旧石器晚期的文化遗址,包括有上、下两个文化层,其时代距今分别为1.5~1.9万年和2.2~2.6万年左右。该遗址位于当时平原河流的天然堤上,是古人类在河边进行短期活动... 北京市王府井东方广场工地发现的古人类活动遗址是一处旧石器晚期的文化遗址,包括有上、下两个文化层,其时代距今分别为1.5~1.9万年和2.2~2.6万年左右。该遗址位于当时平原河流的天然堤上,是古人类在河边进行短期活动留下的遗迹。这一发现对于研究北京平原地区人类活动的历史和自然环境的演变,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石器文化遗址 古地貌环境 北京 地层
下载PDF
王府井东方广场遗址石制品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冯兴无 李超荣 郁金城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85-298,共14页
王府井东方广场遗址出土石制品共计1098件,主要来自下文化层。除石锤、石砧和人工石块外,其他石制品的原料几乎全部为黑色燧石。石制品普遍较小,主要为小型和微型。石核数量很少,但石片占石制品总数的一半还多。碎屑在探方中的几个区域... 王府井东方广场遗址出土石制品共计1098件,主要来自下文化层。除石锤、石砧和人工石块外,其他石制品的原料几乎全部为黑色燧石。石制品普遍较小,主要为小型和微型。石核数量很少,但石片占石制品总数的一半还多。碎屑在探方中的几个区域密集分布。石器加工精致,刃缘大部分都比较平齐且其上的修疤排列均匀、整齐,尤其表现在端刮器上。原料、类型与技术特点表明,东方广场遗址石制品组合属于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以石片为主要特征的文化系列。这一文化系列与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周口店第15地点、许家窑遗址等有较多的相似性,推测东方广场石制品组合是由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和中期石器工业演变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广场遗址 石制品 石片文化系列 旧石器时代晚期
下载PDF
北京怀柔发现的旧石器
10
作者 李超荣 郁金城 《文物世界》 1995年第3期1-5,95,共6页
北京怀柔发现的旧石器李超荣,郁金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北京地区的史前考古始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周口店。中外专家学者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对周口店以外的工作开展得较少... 北京怀柔发现的旧石器李超荣,郁金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北京地区的史前考古始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周口店。中外专家学者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对周口店以外的工作开展得较少。为了探索北京猿人及其后的古人类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制品 北京怀柔 旧石器地点 半锥体 第二级阶地 砾石 石核 砍砸器 面石 北京地区
下载PDF
低温陶器的烧成温度测定及其初步应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怡 朱剑 +3 位作者 王涛 赵朝洪 郁金城 王昌燧 《南方文物》 2012年第1期140-146,共7页
针对常规热膨胀法不适用于低温陶器原始烧成温度测定的现状,我系师生经过几年努力,建立健全了测定低温陶器原始烧成温度的热膨胀方法。本文旨在介绍完善健全这一方法的模拟实验和相关理论,以及它在东胡林遗址出土陶器烧成温度测定上的... 针对常规热膨胀法不适用于低温陶器原始烧成温度测定的现状,我系师生经过几年努力,建立健全了测定低温陶器原始烧成温度的热膨胀方法。本文旨在介绍完善健全这一方法的模拟实验和相关理论,以及它在东胡林遗址出土陶器烧成温度测定上的成功应用。显然,这一方法的健全和东胡林出土陶器烧成温度的测定,对于早期陶器烧制工艺的研究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陶器 测温 热膨胀法 原始烧成温度
下载PDF
北京平谷首次发现旧石器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超荣 郁金城 《文物春秋》 1994年第4期8-11,75+99,共6页
北京平谷首次发现旧石器李超荣,郁金城北京地区旧石器和古人类化石的发现,始于本世纪二十年代的周口店,经过几十年中外专家和学者的辛勤工作,在北京周口店地区取得了重大成绩。在对北京其它地区古人类及其文化的调查、发掘和研究工... 北京平谷首次发现旧石器李超荣,郁金城北京地区旧石器和古人类化石的发现,始于本世纪二十年代的周口店,经过几十年中外专家和学者的辛勤工作,在北京周口店地区取得了重大成绩。在对北京其它地区古人类及其文化的调查、发掘和研究工作开展得少。为了进一步了解旧石器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平谷 石制品 古人类化石 石核 刮削器 旧石器文化 新石器时代遗址 旧石器遗址 遗址发掘 砸击法
下载PDF
北京平谷上宅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41
13
作者 郁金城 王武钰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8期1-8,16+98-99,共11页
1984年文物普查时,我们在平谷县发现了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上宅遗址。经国家文物局批准,1985年春至1987年秋,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与平谷县文物管理所合作,分五期对遗址进行了发掘,取得了较重要的收获。现简报于下。一地貌及地层... 1984年文物普查时,我们在平谷县发现了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上宅遗址。经国家文物局批准,1985年春至1987年秋,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与平谷县文物管理所合作,分五期对遗址进行了发掘,取得了较重要的收获。现简报于下。一地貌及地层堆积遗址位于北京市平谷县韩庄乡上宅村西北的一块高地上,因以前建有古庙,当地称大庙台。此地北靠燕山支脉——金山,南临泃河,地势高出泃河河床10~13米(图一),由于砖厂常年取土,遗址遭到很大破坏。发掘工作依正南北方向,以座标法统一布方。五期共发掘5×5米探方140个,总共发掘面积2500平方米,其中新石器文化堆积较好的约700平方米,均分布在台地的一道天然沟内。以下介绍的均为天然沟内的文化堆积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遗址 文化堆积 标本 平谷县 陶器 新石器文化 夏家店下层文化 层堆积 发掘 北京市
原文传递
北京东胡林遗址植物遗存浮选结果及分析 被引量:24
14
作者 赵志军 赵朝洪 +3 位作者 郁金城 王涛 崔天兴 郭京宁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9-106,共8页
东胡林遗址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东胡林村西,坐落在永定河支流清水河北岸的三级阶地上,高出现在的河床25米,海拔高度约400米。当地环境属于清水河中游斋堂盆地边缘地带,遗址东部面向河谷,西南为山坡,背风向阳。2001~2006年,北京大学考古... 东胡林遗址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东胡林村西,坐落在永定河支流清水河北岸的三级阶地上,高出现在的河床25米,海拔高度约400米。当地环境属于清水河中游斋堂盆地边缘地带,遗址东部面向河谷,西南为山坡,背风向阳。2001~2006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北京市文物研究所联合对该遗址进行了四次发掘,发现了房址居住面、灰坑、火塘、墓葬等遗迹,出土了陶器、石器、骨器、蚌器以及大量动物遗骸等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胡林遗址 作物驯化 狗尾草
原文传递
北京平谷上宅遗址磨盘磨棒功能分析:来自植物淀粉粒的证据 被引量:49
15
作者 杨晓燕 郁金城 +6 位作者 吕厚远 崔天兴 郭京宁 刁现民 孔昭宸 刘长江 葛全胜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266-1273,共8页
关于史前考古遗址出土的磨盘和磨棒的功能,一直众说纷纭.过去一直认为是一种加工谷物的农具,近年来虽有异议,但缺乏直接证据.本文利用淀粉粒分析对北京平谷上宅遗址(7500~7000 cal a BP)出土的一件磨盘和一件磨棒进行了研究.从石器表... 关于史前考古遗址出土的磨盘和磨棒的功能,一直众说纷纭.过去一直认为是一种加工谷物的农具,近年来虽有异议,但缺乏直接证据.本文利用淀粉粒分析对北京平谷上宅遗址(7500~7000 cal a BP)出土的一件磨盘和一件磨棒进行了研究.从石器表面残留物上提取出的淀粉粒,可分为9类12种.在可鉴定的淀粉粒中,最多的是来自栎属(Quercus)果实(橡子)的淀粉粒;其次是来自粟(Setaria italica)的淀粉粒.栎属中包括蒙古栎(Q.mongolicus)、麻栎(Q.acuttssima)和槲树(Q.dentata)的淀粉粒,另有一定数量的黍(P.miliaceum)和小豆属(Vigna)淀粉粒,其余杂草类及可能为块茎类的淀粉粒无法更进一步鉴定归属.磨盘磨棒上植物种类的多样性表明这些器物不是只用来加工谷物,更不能作为农业出现的标志.这些石器被用于加工各种需要碾磨和脱粒的植物果实或者块茎.同时磨盘磨棒上的植物组合也反映了7000年前,北京平原上人类社会的经济方式以采集与农业并重,日常饮食包括了粟、黍、橡子以及一些块茎类和杂草类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当时的气候条件较今温暖湿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粒分析 磨盘磨棒 上宅遗址 北京平谷
原文传递
北京平谷上宅遗址骨柄石刃刀的微痕分析:来自环境扫描电镜观察的证据 被引量:9
16
作者 崔天兴 杨琴 +2 位作者 郁金城 周双林 赵朝洪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37-744,共8页
一般认为,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骨柄石刃刀是一种狩猎采集经济工具,但近年来不断受到学者的质疑.本文使用环境扫描电镜对距今7000年前北京平谷上宅遗址出土的一件骨柄石刃刀进行观察,并对细石叶的器表残留物进行了分析.环境扫描电镜的... 一般认为,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骨柄石刃刀是一种狩猎采集经济工具,但近年来不断受到学者的质疑.本文使用环境扫描电镜对距今7000年前北京平谷上宅遗址出土的一件骨柄石刃刀进行观察,并对细石叶的器表残留物进行了分析.环境扫描电镜的观察和X射线能谱分析表明,骨柄石刃刀刃部残留有磷、钙、碳、氧等物质成分,为我们认定其用途提供了直接证据,表明其当时可能用来加工肉类.分析还发现石刃背缘部位覆盖有胶层并含有均匀分布的钡盐、锌盐等.这一发现对重新认识史前居民制胶工艺提供了新的线索,但尚需要该遗址以及其他遗址的材料进一步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宅文化 骨柄石刃刀 微痕分析 环境扫描电镜 X射线能谱分析
原文传递
北京市王府井东方广场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26
17
作者 李超荣 郁金城 冯兴无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1-8,100-101,共10页
一、遗址的发现与发掘概况北京地区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时代文化遗物的发现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周口店。中外科学家们对周口店地任的旧石器遗址进行多年的发掘和多学科、长时间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关键词 北京市 东方广场 旧石器时代晚期 人类括动遗址
原文传递
北京平谷北埝头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与发掘 被引量:16
18
作者 赵福生 郁金城 +1 位作者 王武钰 袁进京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8期9-16,共8页
北埝头新石器时代遗址是1984年北京市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的。同年5月,北京市文物工作队与平谷县文物管理所对遗址进行了钻探发掘。一遗址概况北埝头遗址位于平谷县大兴庄乡北埝头村西。东南距县城7.5公里,北面可望起伏的燕山山脉,南面... 北埝头新石器时代遗址是1984年北京市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的。同年5月,北京市文物工作队与平谷县文物管理所对遗址进行了钻探发掘。一遗址概况北埝头遗址位于平谷县大兴庄乡北埝头村西。东南距县城7.5公里,北面可望起伏的燕山山脉,南面距顺平公路2公里。错河流经村北,至村东转而南流,汇入泃河。遗址坐落在错河南岸一片平坦的黄土台地上。台地高出河床约7米(图一)。遗址南北长125、东西宽50米,面积约6000多平方米。经钻探调查,遗址内的堆积主要包含汉代和新石器时代两个文化层。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层距地表深度一般在0.8~1、厚约0.5~1米不等。遗址东部,一组汉代墓葬打破了早期文化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遗址 黄土台地 平谷县 标本 发掘 早期文化 陶器 文化层 北京市 调查
原文传递
北京圆明园含经堂遗址2001~2002年度发掘简报 被引量:2
19
作者 靳枫毅 王继红 +5 位作者 王策 郁金城 王殿平 苏昭秀 李召銮 李猛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1-65,T001-T003,T010-T015,共34页
The Hanjingtang Hall site is a ruined building complex on a water-surrounded island in the Yuanmingyuan Palace. It covers an area of over 60,000 sq m, of which above 30,000 sq m are occupied by building vestiges. Ther... The Hanjingtang Hall site is a ruined building complex on a water-surrounded island in the Yuanmingyuan Palace. It covers an area of over 60,000 sq m, of which above 30,000 sq m are occupied by building vestiges. There were more than 30 building units, which formed a residential palace of Qianlong, an emperor in the prosperous reigns of the Qing Dynasty. Excavation clarified that the south of the site was a square; the middle, the main pavilion and its yard; and the north, the rear living place.They were laid out in west - east rows with the central axis pointing to the north and south. Nearly 1,000 cultural relics have been unearthed from the site. The excavation brought to light firsthand data on the architectural pattern, size, structural features and evolution of the Hall. These constitute a batch of reliable material evidence for the pre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e site. Meanwhile, the work provided seeking experience for protecting the sites of other sights in the Yuanminyuan Pal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含经堂遗址 清代 建筑遗迹 文化内涵 出土器物
原文传递
北京东胡林遗址人骨的体质演化与生物文化适应 被引量:2
20
作者 何嘉宁 赵朝洪 +6 位作者 郁金城 崔天兴 王涛 郭京宁 袁永明 贠雪梅 杨岐黄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0-98,共9页
北京东胡林遗址是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的重要遗址,遗址出土的人骨遗存是了解晚更新世到早全新世华北地区人类体质演变及古人生活、行为适应方式的重要材料。东胡林遗址最早的3具人骨材料发现于1966年,受条件所限,仅... 北京东胡林遗址是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的重要遗址,遗址出土的人骨遗存是了解晚更新世到早全新世华北地区人类体质演变及古人生活、行为适应方式的重要材料。东胡林遗址最早的3具人骨材料发现于1966年,受条件所限,仅有少量测量数据发表,且现保存地点不详[1]。1995年,北京大学地质系田野考察中于遗址内发现半具人骨并进行了采集,校正后的人骨碳十四测年数据约为公元前7500年[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胡林遗址 头骨形态 生物文化适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