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髂骨内表面主滋养孔的解剖研究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鑫 郇振东 +1 位作者 孙煜杰 王新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4期327-329,共3页
目的 探讨髂骨内表面主滋养孔的形状、大小、位置,结合医学影像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6具尸体标本,3具女性,3具男性;30个成人单侧髋骨干性标本,左、右各15个;100例成人骨盆CT三维重建图像(PACS系统)50例男性,50例女性。所选取标本的大... 目的 探讨髂骨内表面主滋养孔的形状、大小、位置,结合医学影像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6具尸体标本,3具女性,3具男性;30个成人单侧髋骨干性标本,左、右各15个;100例成人骨盆CT三维重建图像(PACS系统)50例男性,50例女性。所选取标本的大小、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观察并测量髂骨内表面主滋养孔的形状、大小、位置并进行分析。结果 主滋养孔直径为(1.4±0.3) mm,距骶髂关节为(16.1±3.4) mm,距真骨盆缘(14.1±4.1) mm,以椭圆形为主。同性左右间及男女两性间主滋养孔的孔径大小及位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髂骨内表面骶髂关节外侧多存在主滋养孔,主要为椭圆形。掌握主滋养孔的位置及形状,对于骨盆、髋臼手术中减少出血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骨 滋养孔 解剖 医学影像
下载PDF
胫骨干骨折采用髌上、髌下入路髓内钉治疗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9
2
作者 郇振东 李建军 +3 位作者 李天威 顾一 张彦超 《实用骨科杂志》 2017年第9期794-797,共4页
目的分析总结胫骨干骨折采用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髓内钉治疗的手术操作及疗效的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于我院行胫骨干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患者共34例,根据术式不同分为髌上入路组17例(甲组)和髌下入路组17... 目的分析总结胫骨干骨折采用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髓内钉治疗的手术操作及疗效的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于我院行胫骨干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患者共34例,根据术式不同分为髌上入路组17例(甲组)和髌下入路组17例(乙组)。甲组男10例,女7例;年龄22~65岁,平均(45.2±15.5)岁。乙组男12例,女5例;年龄24~64岁,平均(46.4±12.8)岁。观察记录两组术中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及术后指标(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率、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膝前疼痛发生率、术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并进行对比。结果甲组术中透视次数(8.8±1.2)次少于乙组(10.9±2.0)次,甲组膝前疼痛发生率(5.9%)远低于乙组(41.2%),甲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87.9分)高于乙组(83.9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率及愈合时间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干骨折的患者采用髌上入路髓内钉治疗较髌下入路术中透视次数更少、术后膝前疼痛发生率更低、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干骨折 髌上入路 髌下入路 术中透视 膝前疼痛
下载PDF
四肢恶性骨肿瘤外科治疗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郇振东 李建军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7年第5期86-,共1页
目的对四肢恶性骨肿瘤的外科治疗情况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间收治的四肢恶性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法的差异性对其进行比较,具体包括截肢和保肢两种方法。结果截肢和保肢两种术式的局部复发率和生存率对比,二者并无... 目的对四肢恶性骨肿瘤的外科治疗情况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间收治的四肢恶性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法的差异性对其进行比较,具体包括截肢和保肢两种方法。结果截肢和保肢两种术式的局部复发率和生存率对比,二者并无明显差异,且保肢功能明显好于截肢。结论保肢手术已成为四肢恶性骨肿瘤治疗的主流方式,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 恶性骨肿瘤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