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的钾素形态及有效性——以科尔沁沙地南缘为例
1
作者 曹怡立 吕刚 +5 位作者 张学利 安宇宁 刘亚萍 马骏 卢志朋 郎明翰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30,共9页
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各形态钾素含量和有效性的影响,能优化土地利用,并对科尔沁沙地土壤肥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测试土壤的各形态钾素含量,计算非交换性钾转换量、非交换性钾转换率,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整体... 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各形态钾素含量和有效性的影响,能优化土地利用,并对科尔沁沙地土壤肥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测试土壤的各形态钾素含量,计算非交换性钾转换量、非交换性钾转换率,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整体钾素质量分数为16.41~20.75 g/kg,但有效钾素质量分数仅占0.76%~2.62%,严重缺乏有效钾素,需要根据作物进行定期施肥。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使土壤钾库储备显著提升(P<0.05),有效性增强,各形态钾素的有效部分比例提高0.46%~1.86%,质量分数呈现表聚特征,但受研究区土壤质地影响无层化特征。长期稳定的土地利用使土壤的非交换性钾转换量平均提高23 mg/kg,有效钾素间具有显著正相关性,促进各形态钾素间的平衡转化。土壤钾素肥力评价排序为阔叶林>旱田>针阔混交林>水田>针叶林>灌木>天然草地。在不添加钾素的情况下,营造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是较好地维护提升风沙土钾素肥力水平的利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肥力 土壤钾素 土地利用方式 科尔沁沙地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南缘樟子松人工林对土壤水盐的影响
2
作者 郎明翰 张日升 +2 位作者 韩辉 王旭 凡胜豪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70-376,共7页
为掌握科尔沁沙地南缘樟子松造林40多年对土壤水分、盐度的影响。以科尔沁沙地樟子松林地、草地2020年3月至2021年11月土壤、气象数据为基础,采用双累积曲线法(DCM)验证样地选取的合理性,利用空间代替时间法(STM)研究樟子松林地、草地... 为掌握科尔沁沙地南缘樟子松造林40多年对土壤水分、盐度的影响。以科尔沁沙地樟子松林地、草地2020年3月至2021年11月土壤、气象数据为基础,采用双累积曲线法(DCM)验证样地选取的合理性,利用空间代替时间法(STM)研究樟子松林地、草地土壤含水量、盐度的变化规律,以及与气象因子关系的差异。樟子松林地改变了土壤纵向剖面水分、盐度分布规律,二者均趋于正“S”形分布;林地有效提高土壤储水量(p<0.05),降低土壤盐度,缩减水分次活跃层范围;林地土壤水分变异性更高(p<0.05),盐度变异性更低(p>0.05);林地的气象因子与土壤水分、盐度指标各分项之间关联程度与草地不同,减弱与降雨的相关性,增加与水汽压亏缺的相关系数。樟子松林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涵养水源、抑制土壤盐渍化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 樟子松人工林 土壤含水量 土壤盐度
下载PDF
寒温带兴安落叶松和白桦生长季水分利用特征
3
作者 葛照欣 蔡体久 +3 位作者 段北星 徐志鹏 郎明翰 满秀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10142-10155,共14页
植物水分利用在生态系统水文循环及其生产力中起着重要作用。气候变化下寒温带森林水分胁迫逐渐加剧,对其典型树种水分利用特征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寒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可持续性。以大兴安岭北部典型树种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 植物水分利用在生态系统水文循环及其生产力中起着重要作用。气候变化下寒温带森林水分胁迫逐渐加剧,对其典型树种水分利用特征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寒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可持续性。以大兴安岭北部典型树种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L)和白桦(Betula platyphylla)(B)为研究对象,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测定降雨、木质部水和土壤水中氢氧稳定同位素值(δD和δ18O),揭示不同水源δD和δ18O值的分布特征,并利用多源线性混合模型及树干边材液流通量,分析不同水源对2树种的利用率和利用量,揭示生长季兴安落叶松和白桦生长季水分利用特征变化。结果表明:(1)研究区的大气降雨和土壤水同位素均受蒸发的影响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分馏,且土壤水同位素分馏程度存在树种间的差异,兴安落叶松分馏程度大于白桦。(2)降雨和蒸发对2个林分土壤含水率和土壤水稳定同位素值在上层土壤(0—10cm)影响强烈,而对中下层影响较小,且各层土壤水稳定同位素值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3)在5月和9月兴安落叶松和白桦主要利用上层土壤水分,对上层土壤水分的利用率分别为64.7%、61.3%(L);61.5%、66.0%(B),日均利用量分别为2.00kg/d、1.10kg/d(L);6.74kg/d、2.75kg/d(B)。在6—8月兴安落叶松和白桦主要利用下层(20—40cm)土壤水分,对下层土壤水分的利用率分别为44.5%、48.1%、70.3%(L);49.3%、63.6%、74.7%(B),日均利用量分别为2.58kg/d、2.76kg/d、3.89kg/d(L);12.69kg/d、14.77kg/d、14.19kg/d(B)。生长季两树种表现出相似的水分来源,但对各土层土壤水的利用率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6—8月白桦对下层土壤水的利用率显著大于兴安落叶松。这些发现说明在未来水分胁迫加剧的情况下,兴安落叶松比白桦具有更高的环境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温带 大兴安岭北部 兴安落叶松 白桦 稳定同位素 水分利用特征
下载PDF
章古台1954-2021年气象因子变化初步研究
4
作者 韩辉 郎明翰 +1 位作者 张亚伟 宋鸽 《防护林科技》 2023年第1期39-41,68,共4页
通过对章古台1954-2021年间气象因子数据的统计,分析了其气候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章古台地区年均降水量488.3 mm,最大值1 010.7 mm,最小值262.3 mm, 68年间发生重涝、大涝、轻涝、正常和轻旱的年份比例分别为1.5%、2.9%、13.2%、64.7%和... 通过对章古台1954-2021年间气象因子数据的统计,分析了其气候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章古台地区年均降水量488.3 mm,最大值1 010.7 mm,最小值262.3 mm, 68年间发生重涝、大涝、轻涝、正常和轻旱的年份比例分别为1.5%、2.9%、13.2%、64.7%和17.9%。作物主要生长季的5月、6月、7月、8月、9月发生轻旱以上的比例分别为45%、32%、47%、42%和55%。人为把时间周期分为1954-1990年和1991-2021年2个时间段,降水量均值由482.1 mm上升到495.8 mm,变异系数由0.22上升为0.33,年际间降水量变率加大,蒸发量由1 576 mm下降到1 401 mm,空气温度由6.0℃上升到6.7℃,相对湿度由59%上升到62%,风速由3.8 m·s^(-1)下降到2.5 m·s^(-1)。地下水位年变化量(Gw)与年降水量(Pr)的关系式为Gw=0.186 4Pr-91.633 (R^(2)=0.75)。章古台地区降水量基本没有变化,但年际间降水变率在加大,生长季发生旱灾的概率还是很大,蒸发量在减小,空气温度在升高,相对湿度稍有增加,风速大幅度减小。年降水量达到500 mm以上时才对地下水起到补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古台 气象因子 降水量 气侯变化
下载PDF
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森林小流域基流分割 被引量:2
5
作者 郎明翰 王希臣 +1 位作者 满秀玲 段亮亮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0-96,104,共8页
为了解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森林小流域基流特征及其与降水和土壤水分的关系,利用电导率质量平衡法(CBM)进行基流分割,利用双累积曲线法(DCM)分析降水对径流组分的影响,利用交叉相关分析法(CAM)研究土壤含水量和径流组分之间的因果和时间... 为了解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森林小流域基流特征及其与降水和土壤水分的关系,利用电导率质量平衡法(CBM)进行基流分割,利用双累积曲线法(DCM)分析降水对径流组分的影响,利用交叉相关分析法(CAM)研究土壤含水量和径流组分之间的因果和时间延滞关系。结果表明:研究期流域基流流量为123.93 mm、地表径流量为65.43 mm,总径流量为189.36 mm。基流是河川径流主要补给来源,对年径流量的贡献高达65%。径流组分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其中5月份融雪径流期基流指数最低,为23%,基流随着降雨历时的增加对总径流量的贡献逐渐减少,同时,基流和土壤含水量没有显著相关关系;在生长季(7—9月份),基流指数均大于50%,其中8月份最高,达91%,基流随降雨历时的增加对总径流量的贡献逐渐增加,基流与土壤含水量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和延滞效应,说明流域森林土壤有良好的水分入渗、储存和排泄的水文功能。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森林小流域径流以基流为主要来源,森林土壤具有良好的水源涵养功能,起到了消洪补枯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冻土区 森林小流域 基流 径流组分 电导率质量平衡法 延滞效应
下载PDF
章古台地区松毒蛾幼虫秋末生活习性研究
6
作者 郎明翰 张日升 《辽宁林业科技》 2022年第6期13-16,共4页
为研究章古台地区人工林松毒蛾第二代老熟幼虫空间分布特征、形态特征和食物偏爱,2021年9月末对当地人工林松毒蛾幼虫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第2代松毒蛾老熟幼虫主要集中在树下部,喜食樟子松和彰武松针叶;彰武松上幼虫体型最细长,幼虫在... 为研究章古台地区人工林松毒蛾第二代老熟幼虫空间分布特征、形态特征和食物偏爱,2021年9月末对当地人工林松毒蛾幼虫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第2代松毒蛾老熟幼虫主要集中在树下部,喜食樟子松和彰武松针叶;彰武松上幼虫体型最细长,幼虫在越冬前体长分布主要集中在4~4.5 cm,体重分布主要集中在1~1.2 g,且符合正态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毒蛾 生活习性 分布特征
下载PDF
樟子松人工林凋落物不同混合模式对地力维护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敏 郎明翰 +1 位作者 杨树军 曹怡立 《辽宁林业科技》 2022年第3期16-19,共4页
为解章古台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不同混合模式下凋落物对地力的维护能力,采用埋藏分解法测定不同混交模式凋落物的失重率和养分释放率。结果表明,樟子松与阔叶树混交有利于林内凋落物的分解和养分的释放,樟子松与杨树混交的分解速率最快;樟... 为解章古台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不同混合模式下凋落物对地力的维护能力,采用埋藏分解法测定不同混交模式凋落物的失重率和养分释放率。结果表明,樟子松与阔叶树混交有利于林内凋落物的分解和养分的释放,樟子松与杨树混交的分解速率最快;樟子松与皂角混交的磷释放率最高;樟子松与胡枝子混交的氮释放率最高;樟子松与五角枫混交的有机质释放率最高。综上所述,4种养分中,钾归还的速率最快,归还量最大;各组合模式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因此可根据林分经营需求进行合理搭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地力衰退 地力维护
下载PDF
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流域春季冻融期氮湿沉降与水体氮输出特征
8
作者 蔡玉山 王雯倩 +2 位作者 肖湘 郎明翰 段亮亮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96-404,共9页
氮(N)的输移过程是流域养分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氮循环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本研究以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典型小流域——老爷岭流域为对象,在2021年春季冻融期(4月9日—6月30日)对其降雨和逐日径流氮浓度进行观测,计算了氮湿沉降... 氮(N)的输移过程是流域养分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氮循环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本研究以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典型小流域——老爷岭流域为对象,在2021年春季冻融期(4月9日—6月30日)对其降雨和逐日径流氮浓度进行观测,计算了氮湿沉降和径流氮输出通量。结果表明:在春季冻融期,流域铵态氮、硝态氮和全氮湿沉降通量分别为695.88、448.72和1947.35 g·hm^(-2);径流氮输出通量分别为86.37、186.87、1160.78 g·hm^(-2);降雨量为氮湿沉降的主要影响因素;冻融循环期(4月9—28日)径流量是河流氮输出通量的主导因素,土层温度主要作用于径流量进而影响氮输出通量;融化期(4月29日—6月30日)氮输出通量受到径流量和径流氮浓度的共同影响;研究期内流域径流全氮输出通量占湿沉降的59.6%,流域具有较强的固氮潜力。研究结果对理解气候变化对多年冻土区流域氮循环的影响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冻土区 小流域 氮湿沉降 氮输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