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掺杂TiO_2(101)晶面上水的吸附和解离 被引量:2
1
作者 郎秀峰 朱岩 +1 位作者 苑旭祖 梁艳红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49-54,共6页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未掺杂、体相掺杂和表层掺杂碳的锐钛矿型二氧化钛(101)晶面(TiO_2(101))上水吸附及其分解动力学。结果表明:分子态水在3种表面上吸附结构比解离态的吸附结构更稳定,说明水在这3种表面上自发解离在热力学上是不...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未掺杂、体相掺杂和表层掺杂碳的锐钛矿型二氧化钛(101)晶面(TiO_2(101))上水吸附及其分解动力学。结果表明:分子态水在3种表面上吸附结构比解离态的吸附结构更稳定,说明水在这3种表面上自发解离在热力学上是不允许的。进一步对3种表面上水解离的动力学研究表明:表面掺杂碳的TiO_2(101)上水解离的势垒最低,水在这个面上解离速度最快。这归因于表面碳掺杂对TiO_2(101)面的表层结构有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碳掺杂 水解离 密度泛函理论 过渡态
下载PDF
功能化多肽的研究概述 被引量:3
2
作者 乔潇 郎秀峰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70-76,共7页
主要从胶原蛋白肽,弹性蛋白肽,双亲多肽和选择亲合肽,概述了国内外关于功能化多肽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功能化多肽 胶原蛋白肽 弹性蛋白肽 双亲多肽 选择亲合肽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金红石型TiO_2(110)表面甲醇氧化机制的理论模拟 被引量:2
3
作者 郎秀峰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45-50,共6页
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详细研究了完美的金红石型Ti O2(110)面上CH3OH转化为HCOOCH3的氧化机制。计算所得的基元反应的能垒证实了CH3OH在Ti O2(110)表面上经过脱氢和耦合反应生成了中间物CH3OC(=O)H2,然后经过脱氢生成了最终的产物HCOOCH3。
关键词 TIO2 CH3OH 反应动力学 第一性原理
下载PDF
氟掺杂锐钛矿二氧化钛(101)表面水的吸附及其光氧化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郎秀峰 崔少鑫 +1 位作者 朱岩 梁艳红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44-50,73,共8页
运用第一性原理计算了氟(F)掺杂锐钛矿二氧化钛(101)(F-TiO2(101))表面水的吸附及其光氧化动力学。结果表明:光激发的空穴在F-TiO2(101)表面的电子结构中引入了缺陷态,主要分布在表面吸附的羟基和表面二配位氧原子(O2c)上;而且当水以双... 运用第一性原理计算了氟(F)掺杂锐钛矿二氧化钛(101)(F-TiO2(101))表面水的吸附及其光氧化动力学。结果表明:光激发的空穴在F-TiO2(101)表面的电子结构中引入了缺陷态,主要分布在表面吸附的羟基和表面二配位氧原子(O2c)上;而且当水以双氢键吸附在F-TiO2(101)表面上时,电子结构中进一步产生了电子和空穴分别占据的2个缺陷态。在此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空穴存在条件下,F-TiO2(101)表面水氧化的3种反应路径,并得到了2种最可能发生的路径:(1)水直接将氢转移到O2c原子上,同时剩余羟基转移到表面五配位钛原子(Ti5c)上;(2)水分子扩散到Ti5c原子上,然后将氢转移到O2c原子上。低反应能和适中的势垒表明,2种反应路径在可见光照射条件下均可快速地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F掺杂 空穴 水分解
下载PDF
碳掺杂锐钛矿TiO_(2)的结构和电子性质
5
作者 郎秀峰 薛佳卉 王唯锦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24-29,共6页
运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系统研究了两类C掺杂(C取代O和C填隙)锐钛矿TiO_(2)的结构和电子性质。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可以得到3种C取代O掺杂结构和8种C填隙掺杂结构。C取代O的结构中存在C—Ti键,而C填隙的结构碳以CO和CO^(2-)_(3)的形式存在。... 运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系统研究了两类C掺杂(C取代O和C填隙)锐钛矿TiO_(2)的结构和电子性质。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可以得到3种C取代O掺杂结构和8种C填隙掺杂结构。C取代O的结构中存在C—Ti键,而C填隙的结构碳以CO和CO^(2-)_(3)的形式存在。基于这些优化结构,计算的态密度证实以C原子或C的二聚体的形式取替O未改变纯TiO_(2)的带隙,而其它掺杂结构都明显地加大了TiO_(2)的带隙。C取代O掺杂的TiO_(2)带隙几乎无变化,而其它形式掺杂的TiO_(2)带隙明显加宽了。此外,这些掺杂结构的带隙中都存在杂质能级,有利于可见光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掺杂 TiO_(2) 态密度 杂质能级
下载PDF
乘性噪音和加性噪音效应对脉孢菌生物钟体系内信号随机共振的增强
6
作者 施建成 郎秀峰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281-4287,共7页
利用有和无外信号作用的脉孢菌生物钟体系,研究了与加性噪音相关或不相关的乘性噪音对加性噪音诱导出的内信号随机共振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无外信号的情况下,不论加性和乘性噪音相关与否,当乘性噪音强度小于临界值时,乘性噪音的加入使... 利用有和无外信号作用的脉孢菌生物钟体系,研究了与加性噪音相关或不相关的乘性噪音对加性噪音诱导出的内信号随机共振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无外信号的情况下,不论加性和乘性噪音相关与否,当乘性噪音强度小于临界值时,乘性噪音的加入使加性噪音诱导产生的内随机共振强度得到增强;当大于其临界值时,加性噪音的随机共振强度却得不到进一步增强,这说明脉孢菌生物钟体系能抵抗外噪音的干扰而维持自身的生理节奏.当加入外信号时,对于乘性和加性噪音不相关的情况,发现存在最佳频率(0.003Hz)的外信号能使加性噪音诱导出的内信号随机共振得到增强;然而对于乘性和加性噪音相关的情况,所有频率的外信号都对加性噪音诱导出的随机共振产生抑制的作用.此外,发现噪音的相关度可以控制生物钟体系内信号随机共振的强度,且存在合适范围的值使体系的随机共振强度得到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音 脉孢菌生物钟体系 内信号随机共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