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遮荫处理对高寒草地狼毒种苗定居的影响
1
作者 张夺霖 袁宗琦 +4 位作者 李彦宝 郑一凡 王晓芬 张文柳 张勃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3-509,共7页
遮荫是影响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定居的重要环境因素。为了探明遮荫对高寒草地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种苗定居的影响,本研究在其原生境下开展人工控制试验,探究了狼毒种子在不同遮荫高度(10 cm, 15 cm, 20 cm)和不同遮荫方位(东向、... 遮荫是影响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定居的重要环境因素。为了探明遮荫对高寒草地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种苗定居的影响,本研究在其原生境下开展人工控制试验,探究了狼毒种子在不同遮荫高度(10 cm, 15 cm, 20 cm)和不同遮荫方位(东向、西向、南向、北向)下的出苗和幼苗定居表现。结果表明:不同遮荫处理均显著降低了高寒草地土壤表层温度(P<0.05),增加了土壤含水量(P<0.05);不同高度遮荫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狼毒种子出苗率和成苗率。与对照相比,东向、南向和北向遮荫处理对狼毒种子出苗率均无显著影响,而西向遮荫处理能显著降低狼毒出苗率(P<0.05);狼毒的成苗率在各方位遮荫处理下无显著性差异,均为100%。本研究表明,遮荫是影响狼毒种苗定居的重要环境因子。因此,维持高寒草地植物群落在一定的高度水平,可有效遏制狼毒种苗定居和种群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地 遮荫 狼毒 种苗定居
下载PDF
高寒草地狼毒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繁殖相关性状对其适合度的影响
2
作者 李彦宝 郑一凡 +3 位作者 袁宗琦 张夺霖 陈海军 张勃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5-242,共8页
【目的】研究瑞香狼毒种群的分布格局特征、繁殖相关性状变异及其对狼毒繁殖适合度的影响。【方法】通过RTK定位技术(real-timekinematic)确定狼毒种群内不同个体的空间分布,根据狼毒株丛大小(即花序数量)划分3个株级:Ⅰ级株丛(花序数1... 【目的】研究瑞香狼毒种群的分布格局特征、繁殖相关性状变异及其对狼毒繁殖适合度的影响。【方法】通过RTK定位技术(real-timekinematic)确定狼毒种群内不同个体的空间分布,根据狼毒株丛大小(即花序数量)划分3个株级:Ⅰ级株丛(花序数1~10枝)、Ⅱ级株丛(花序数11~20枝)和Ⅲ级株丛(花序数大于20枝),进而分析狼毒种群的年龄结构和种群密度特征以及个体表型性状与繁殖适合度的关系。【结果】该狼毒种群中,Ⅰ级幼龄株丛个体较多,占总统计量的79%,Ⅱ级株丛占14.4%,Ⅲ级成年株丛个体较少,占6.6%,种群的数量分布呈倒“J”型,存活曲线接近Deevey-Ⅱ型,种群总体呈现出增长型的年龄结构特征;该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主要呈集群分布,其中,幼龄和中龄个体的集群分布特征明显,而成年植株则有向随机分布发展的趋势;在花序水平,狼毒的繁殖适合度与种群密度(R^(2)=0.096,P=0.017)、花序密度(R^(2)=0.104,P=0.010)以及单花序花数量(R^(2)=0.172,P=0.001)性状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与株丛花序数(R^(2)=0.077,P=0.034)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与株高之间无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总体显示,该狼毒种群属于增长型发展模式,各年龄段的株丛均表现为集群分布的格局特征,其种群密度和个体的花产量、花的大小(花序数)均可明显影响其繁殖成功,但株高对个体的适合度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毒 年龄结构 空间分布格局 表型性状 繁殖适合度
下载PDF
β-胡萝卜素和叶绿酸对DMBA诱发大鼠乳腺癌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郑一凡 朱心强 黄幸纾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1997年第2期99-102,共4页
50天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5只。Ⅰ组每只大鼠一次灌胃给予DMBA10mg;Ⅱ组给DMBA前饮水中加CHL1.5mmol/L,持续1wk;Ⅲ组给DMBA后饲料中加BC90mg/kg饲料,持续到实验结束;Ⅳ... 50天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5只。Ⅰ组每只大鼠一次灌胃给予DMBA10mg;Ⅱ组给DMBA前饮水中加CHL1.5mmol/L,持续1wk;Ⅲ组给DMBA后饲料中加BC90mg/kg饲料,持续到实验结束;Ⅳ组给DMBA前后分别给CHL和BC。结果各组的肿瘤发生率分别为50.0%,33.3%,18.3%和17.4%。给BC组肿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单给CHL组的肿瘤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HL与BC合用组肿瘤发生率与Ⅲ组相似。说明BC确有抑制DMBA诱发乳腺癌的作用,而CHL单用对DMBA的致癌作用无明显抑制,CHL与BC合用也无协同或相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Β-胡萝卜素 叶绿酸 二甲基苯蒽
下载PDF
美他多辛对急性乙醇中毒大鼠血中乙醇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郑一凡 祝慧娟 朱心强 《卫生毒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0-101,共2页
关键词 美他多辛 乙醇中毒 血中乙醇浓度 动物实验
下载PDF
二硫化碳在体外对人血管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郑一凡 傅鸿叶 《浙江预防医学》 2003年第8期12-13,共2页
目的 探讨二硫化碳 (CS2 )对人血管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细胞培养方法 ,观察CS2 染毒 ( 0 ,0 1,10 0mmol/L)对人血管内皮细胞株ECV3 40细胞MDA、SOD、NO的影响。结果 CS2染毒组 ( 0 1,10mmol/L)MDA明显高于对照组 ... 目的 探讨二硫化碳 (CS2 )对人血管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细胞培养方法 ,观察CS2 染毒 ( 0 ,0 1,10 0mmol/L)对人血管内皮细胞株ECV3 40细胞MDA、SOD、NO的影响。结果 CS2染毒组 ( 0 1,10mmol/L)MDA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并且MDA含量随着CS2 染毒浓度的升高而升高 ;CS2 染毒可使SOD活性改变 (P <0 0 5 ) ,其中 0 1mmol/L染毒组SOD活性升高 ,10mmol/L染毒组SOD活性降低 ;0 1mmol/LCS2 染毒后NO水平显著升高 ,与其它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CS2 可致血管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化碳 体外 人血管内皮细胞 脂质过氧化 毒性 心血管疾病 MDA S0D N0
下载PDF
郑一凡作品
6
作者 郑一凡 《中国钢笔书法》 2017年第10期30-30,共1页
原文传递
铅暴露引起的小鼠肝脏抗氧化系统损伤 被引量:16
7
作者 徐进 徐立红 +3 位作者 郑一凡 邢鸣鸾 唐建刚 俞智勇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142-1144,共3页
小鼠暴露于不同浓度乙酸铅1周后,对肝脏还原性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还原酶(G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氧物质(ROS)、总氧自由基清除能力(TOSC)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小鼠铅暴露后,肝脏GSH水平和TOSC值略有下降;GR... 小鼠暴露于不同浓度乙酸铅1周后,对肝脏还原性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还原酶(G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氧物质(ROS)、总氧自由基清除能力(TOSC)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小鼠铅暴露后,肝脏GSH水平和TOSC值略有下降;GR、CAT、SOD活性被抑制,在高剂量铅暴露组尤为明显;ROS升高1 5倍.这些结果表明,铅能对小鼠肝脏的抗氧化系统造成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暴露 小鼠 肝脏 鼠肝 GR 损伤 ROS 过氧化氢酶(CAT) 抗氧化系统 总氧自由基清除能力
下载PDF
餐具洗洁精对小鼠肝脏解毒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蔡德雷 徐立红 +2 位作者 王晓峰 傅文宇 郑一凡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67-269,共3页
[目的 ]为了探讨洗涤剂对肝脏内不同抗氧化酶以及解毒系统Ⅰ阶段重要的酶 7 乙氧基 3 异吩恶唑酮 脱乙基酶 (EROD)的影响。 [方法 ] 4周龄的小鼠饮用不同浓度的餐具洗洁精染毒 ,测定其肝脏谷胱甘肽还原酶 (GR)、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 [目的 ]为了探讨洗涤剂对肝脏内不同抗氧化酶以及解毒系统Ⅰ阶段重要的酶 7 乙氧基 3 异吩恶唑酮 脱乙基酶 (EROD)的影响。 [方法 ] 4周龄的小鼠饮用不同浓度的餐具洗洁精染毒 ,测定其肝脏谷胱甘肽还原酶 (GR)、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和EROD。 [结果 ]≥ 3 1mg/L各浓度组的GR活力在染毒第 4天和第 8天时显著低于对照组 ;GSH Px活性在第 4天时高于对照组 ,而第 8天未见明显影响 ;EROD活力在染毒第 8天时显著低于对照组。上述各指标在第 12天时均未见改变。 [结论 ]在染毒 8d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染毒 对照组 鼠肝 小鼠 餐具 GR GSH-PX活性 周龄 浓度
下载PDF
几种植物化学物对人孕烷X受体介导的细胞色素P450 3A4转录调节作用 被引量:16
9
作者 刘冬英 杨敏 +2 位作者 祝慧娟 郑一凡 朱心强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1期8-13,共6页
目的:观察几种植物化学物是否能通过活化孕烷X受体(PXR)诱导细胞色素P 4503A 4(CYP 3A 4)的转录表达。方法:在人肝肿瘤细胞株H epG2细胞中,用瞬时共转染报告基因实验进行异鼠李素、大豆异黄酮、木犀草素、姜黄素和芦丁素共5种植物化学... 目的:观察几种植物化学物是否能通过活化孕烷X受体(PXR)诱导细胞色素P 4503A 4(CYP 3A 4)的转录表达。方法:在人肝肿瘤细胞株H epG2细胞中,用瞬时共转染报告基因实验进行异鼠李素、大豆异黄酮、木犀草素、姜黄素和芦丁素共5种植物化学物在不同浓度和不同处理时间下对PXR介导的CYP 3A 4的转录调节作用研究。结果:5种植物化学物分别作用于H epG2细胞24 h后,大豆异黄酮、木犀草素、姜黄素均能诱导PXR介导的CYP 3A 4基因的转录表达,诱导能力随浓度增强,而异鼠李素和芦丁素无类似作用。大豆异黄酮、木犀草素、姜黄素均能在1~50μm o l/L浓度之间诱导CYP 3A 4的转录表达,这3种植物化学物在50μm o l/L浓度时,诱导倍数分别为0.1%DM SO处理细胞的5.46倍、2.87倍和2.07倍。在不同处理时间的研究中,10μm o l/L和50μm o l/L大豆异黄酮、木犀草素和姜黄素均能在12 h^48 h内增强CYP 3A 4的转录表达,诱导能力随时间延长呈增强趋势。50μm o l/L大豆异黄酮、木犀草素和姜黄素作用H epG2细胞48 h后,诱导倍数分别为0.1%DM SO处理细胞的6.72倍、3.24倍和2.13倍。结论:植物化学物大豆异黄酮、木犀草素和姜黄素能通过活化PXR诱导CYP 3A 4的转录表达,异鼠李素和芦丁素则没有类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 山奈酚 肝肿瘤 肿瘤细胞 培养的 基因 受体 孕烷 木犀草素 姜黄素 异黄酮类
下载PDF
TBT对大鼠肝脏ROS、抗氧化酶和解毒系统酶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王燕 陈永刚 +3 位作者 葛郑增 刘慧刚 郑一凡 徐立红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8-431,共4页
研究了三丁基锡(TBT)对大鼠肝脏ROS、抗氧化酶和解毒系统酶的影响.SD大鼠随机分为6组,TBT染毒剂量各组分别为,0,0.1,0.3,1.0,3.0,10.0mg/kg(B?W),连续灌胃7d,第8d处死,取肝脏检测活性氧(ROS)水平、谷胱甘肽转硫酶(GST)活性、过氧化氢酶(... 研究了三丁基锡(TBT)对大鼠肝脏ROS、抗氧化酶和解毒系统酶的影响.SD大鼠随机分为6组,TBT染毒剂量各组分别为,0,0.1,0.3,1.0,3.0,10.0mg/kg(B?W),连续灌胃7d,第8d处死,取肝脏检测活性氧(ROS)水平、谷胱甘肽转硫酶(GST)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和谷胱甘肽(GSH)含量.结果表明,ROS随TBT浓度增加而升高,各浓度组均有显著性差异.在0.3,1.0mg/kg时,GST活性升高且具有显著性差异,在3.0,10.0mg/kg有下降趋势;GR活性也升高且具有显著性差异.CAT活性及GSH含量在各浓度组均无明显变化.研究结果提示,染毒各组ROS水平明显升高,而与ROS去除有直接关系的GSH水平和CAT活性没有发生相关的变化,因此TBT在代谢转化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不能及时被清除可能是导致ROS水平明显升高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丁基锡 大鼠 ROS 抗氧化酶 解毒酶
下载PDF
肉苁蓉多糖的免疫活性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50
11
作者 曾群力 郑一凡 吕志良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84-287,共4页
目的 :研究肉苁蓉多糖 ( CDPS)的免疫活性作用及其体外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噻唑蓝比色法 ( MTT)观察 CDPS体外对 ISO、DEX、TNF- β抑制小鼠胸腺淋巴细胞增殖的调节作用 ;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了CDPS对细胞周期及其胞内 Ca2 +... 目的 :研究肉苁蓉多糖 ( CDPS)的免疫活性作用及其体外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噻唑蓝比色法 ( MTT)观察 CDPS体外对 ISO、DEX、TNF- β抑制小鼠胸腺淋巴细胞增殖的调节作用 ;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了CDPS对细胞周期及其胞内 Ca2 +的测定。结果 :CDPS在较高浓度能对抗 ISO、DEX对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及对抗高浓度 TNF- β对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协同低浓度 TNF- β对淋巴细胞的增殖促进作用 ;10 0 μg/m l、2 0 0μg/m l CDPS均能使分裂期的细胞明显增加 ;较高浓度 ( 10 0μg/m l)的 CDPS对小鼠胸腺细胞内 Ca离子浓度有明显的促进升高作用。结论 :CDPS能促进细胞进入分裂期 ,并推断其对小鼠胸腺淋巴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与其促进小鼠胸腺淋巴细胞内钙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苁蓉 多糖 免疫活性作用 药理学 淋巴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钙离子
下载PDF
山奈酚和槲皮素对大鼠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3
12
作者 张芳芳 郑一凡 +2 位作者 祝慧娟 沈筱筠 朱心强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观察山奈酚和槲皮素两种银杏黄酮对细胞色素P450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接触0.1~10.0μmol/L的山奈酚或槲皮素,作用12h、24h和48h,用Nash法检测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一红霉素N-脱甲基酶(ENRD)和氨基比林N-脱甲... 目的:观察山奈酚和槲皮素两种银杏黄酮对细胞色素P450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接触0.1~10.0μmol/L的山奈酚或槲皮素,作用12h、24h和48h,用Nash法检测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一红霉素N-脱甲基酶(ENRD)和氨基比林N-脱甲基酶(ADM)的活性。分别以红霉素(10.0μmol/L)和二甲基亚砜(DMSO)作为阳性对照和溶剂对照。结果:0.1、1.0和10.0μmol/L山奈酚作用24h,ENRD酶活性分别为(0.088±0.008)、(0.074±0.006)和(0.041±0.003)μmol/(mg·min^-1);槲皮素相同浓度和作用时间处理的ENRD酶活性分别为(0.082±0.007)、(0.063±0.007)和(0.034±0.005)μmol/(mg·min^-1)。其中1.0和10.0μmol/L山奈酚和槲皮素处理的肝细胞ENRD酶活性都显著低于溶剂对照组(0.085±0.011)μmol/(mg·min^-1),且呈剂量-效应关系(P〈0.01)。10μmol/L山奈酚处理细胞12h和48h后,ENRD酶活性为(0.053±0.006)和(0.037±0.007)μmol/(mg·min^-1);10μmol/L槲皮素处理细胞12h和48h后,ENRD酶活性为(0.067±0.005)和(0.032±0.004)μmol/(mg·min^-1),都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P〈0.01)。山奈酚只有在10μmol/L浓度下作用24h对ADM活性出现抑制,槲皮素对ADM活性没有明显影响。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山奈酚和槲皮素能明显抑制大鼠肝细胞ENRD活性;山奈酚在10μmol/L浓度下能轻度抑制ADM,而槲皮素对ADM活性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学 细胞色素P450 山奈酚 槲皮素
下载PDF
染料木黄酮、拟雌内酯及槲皮素对孕烷X受体介导的CYP3A4转录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3
13
作者 孙剑寒 郑一凡 +1 位作者 祝慧娟 朱心强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9-223,共5页
目的 研究植物雌激素中的染料木黄酮(GST)、拟雌内酯 (COM)及槲皮素 (QU)能否通过活化人孕烷X受体 (PXR)诱导CYP3A4的转录表达。方法用PXR依赖的瞬时转染报告基因试验检测 3种植物雌激素的诱导作用。结果 GST ,COM和QU均能通过活化PX... 目的 研究植物雌激素中的染料木黄酮(GST)、拟雌内酯 (COM)及槲皮素 (QU)能否通过活化人孕烷X受体 (PXR)诱导CYP3A4的转录表达。方法用PXR依赖的瞬时转染报告基因试验检测 3种植物雌激素的诱导作用。结果 GST ,COM和QU均能通过活化PXR诱导HepG2 细胞CYP3A4基因的转录表达 ,最大诱导倍数 (相对于用浓度为 0 .1%的DMSO处理的细胞 )在本实验中分别为 11.97(P <0 .0 1) ,2 .98(P <0 .0 1)和 3.2 8(P <0 .0 1)。结论 GST ,COM和QU均能诱导CYP3A4的转录表达 ,其作用机制通过活化PXR。GST ,COM和QU的摄入可能影响其他CYP3A4底物尤其是药物在体内的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孕烷X 细胞色素P450 报告基因试验 染料木黄酮 拟雌内酯 槲皮素
下载PDF
相关效应性生物标志物TOSC和GSH对百草枯灌胃染毒的反应 被引量:18
14
作者 邢鸣鸾 翁登坡 +2 位作者 郑一凡 徐进 徐立红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04年第5期263-266,共4页
背景与目的 :通过与抗氧化检测单指标GSH的比较 ,探讨抗氧化能力相关效应性生物标志物TOSC的特点及适用性。材料与方法 :用0mg/kg(生理盐水对照组)、6.25、12.5、25和50mg/kg百草枯(Paraquat,PQ)对随机分组的NIH小鼠灌胃染毒 ,24、48、... 背景与目的 :通过与抗氧化检测单指标GSH的比较 ,探讨抗氧化能力相关效应性生物标志物TOSC的特点及适用性。材料与方法 :用0mg/kg(生理盐水对照组)、6.25、12.5、25和50mg/kg百草枯(Paraquat,PQ)对随机分组的NIH小鼠灌胃染毒 ,24、48、72h后分别测定其肝、脑、心、肾、肺的TOSC值 ,以及肝的GSH水平。 结果 :小鼠各脏器于PQ染毒24、48、72h后 ,TOSC/mg蛋白值与对照相比下降不显著 ;肝GSH水平明显降低。 结论 :TOSC是综合反映机体实际抗氧化能力即时水平的综合性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损伤 TOSC GSH 生物标志物 小鼠
下载PDF
硫丹对成年大鼠生精功能的影响和氧化损伤 被引量:8
15
作者 朱心强 郑一凡 +2 位作者 张群卫 姜槐 黄幸纾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91-395,共5页
目的 研究硫丹对大鼠生精功能的影响是否与氧化损伤有关。方法 成年雄性SPF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6组 ,每组 6只。 1~ 4组ig硫丹 0 ,2 .5 ,5 .0 ,7.5mg·kg- 1,每天 1次 ,每周 6次 ,持续 10周。5~ 6组在给硫丹 7.5mg·kg- 1... 目的 研究硫丹对大鼠生精功能的影响是否与氧化损伤有关。方法 成年雄性SPF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6组 ,每组 6只。 1~ 4组ig硫丹 0 ,2 .5 ,5 .0 ,7.5mg·kg- 1,每天 1次 ,每周 6次 ,持续 10周。5~ 6组在给硫丹 7.5mg·kg- 1的同时 ,ip维生素C(VitC) 2 0 ,4 0mg·kg- 1。给药结束时检查各组动物的每日精子生成量 (DSP)、附睾精子数和形态 ,并检测血清和睾丸、肝组织中的过氧化脂质 (LPO)和 8 羟基脱氧鸟苷 (8 OHdG)的含量。结果 给硫丹的5 .0和 7.5mg·kg- 1组出现短暂的中枢神经系统中毒症状。给药结束时 3个单给硫丹组DSP和附睾精子计数都低于对照组 ,精子畸形率则高于对照组。同时ipVitC两组的DSP和精子计数虽然仍低于对照组 ,但都比单给硫丹组有所改善。给硫丹组血清、肝脏和睾丸组织中的LPO和 8 OHdG都高于对照组。同时注射VitC组血清和上述组织中的LPO和8 OHdG都比单给硫丹 7.5mg·kg- 1组低。结论 大鼠长期大剂量接触硫丹能引起精子生成减少 ,异常精子比例增多 ,并能引起肝脏和睾丸组织脂质过氧化和DNA氧化损伤 ,而这些改变都能被抗氧化剂VitC部分改善 ,提示氧化损伤可能是硫丹生殖毒性的作用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丹 精子计数 脂质过氧化 8-羟基脱氧鸟苷 生殖毒性
下载PDF
山奈酚调节细胞色素P450 3A4转录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刘冬英 祝慧娟 +1 位作者 郑一凡 朱心强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观察山奈酚能否通过活化孕烷X受体(PXR)诱导细胞色素P 450 3A 4(CYP 3A 4)的转录表达。方法:在人肝肿瘤细胞株H epG2细胞中,用瞬时共转染报告基因试验检测山奈酚对PXR介导的CYP 3A 4的转录调节作用。结果:山奈酚能通过活化PXR诱导C... 目的:观察山奈酚能否通过活化孕烷X受体(PXR)诱导细胞色素P 450 3A 4(CYP 3A 4)的转录表达。方法:在人肝肿瘤细胞株H epG2细胞中,用瞬时共转染报告基因试验检测山奈酚对PXR介导的CYP 3A 4的转录调节作用。结果:山奈酚能通过活化PXR诱导CYP 3A 4的转录表达,其诱导能力随山奈酚的浓度增大和处理时间延长而呈增强趋势。山奈酚在浓度为0.001、0.01、0.1、1.0和10.0μm o l/L下,其诱导倍数分别为0.1%二甲基亚砜(DM SO)处理组的(1.31±0.27)倍、(1.45±0.36)倍、(1.96±0.50)倍、(2.90±1.07)倍和(7.93±0.75)倍(P均<0.05)。1.0和10.0μm o l/L的山奈酚在48 h内其诱导作用随诱导时间的增加而增强,处理48 h后其诱导能力分别为0.1%DM SO处理组的(3.73±1.21)倍和(8.42±1.47)倍。结论:山奈酚能通过活化PXR诱导CYP 3A 4的转录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 山奈酚 肝肿瘤 肿瘤细胞 培养的 转染 基因 受体 孕烷
下载PDF
联苯菊酯的抗雄激素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3
17
作者 朱威 郑一凡 +1 位作者 祝慧娟 朱心强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05-307,共3页
目的探讨联苯菊酯的抗雄激素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雄激素受体(AR)依赖转录活化试验中,在96孔板上接种稳定表达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MDA-kb2细胞,加入联苯菊酯或已知抗雄激素,同时加一定剂量的双氢睾酮(DHT)以诱导荧光素酶基因的表达... 目的探讨联苯菊酯的抗雄激素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雄激素受体(AR)依赖转录活化试验中,在96孔板上接种稳定表达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MDA-kb2细胞,加入联苯菊酯或已知抗雄激素,同时加一定剂量的双氢睾酮(DHT)以诱导荧光素酶基因的表达,裂解细胞后测定荧光素酶活力值,以溶剂对照组的倍数比值作为标化荧光强度单位,此值高低表示抗雄激素作用的大小。体内Hershberger试验中,将去势的3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联苯菊酯低、中、高剂量,阳性对照、溶剂对照和睾酮缺乏共6组,每组5只。除睾酮缺乏组外每天皮下注射丙酸睾酮(TP)100μg,连续7 d;给药组、阳性对照组、溶剂对照和睾酮缺乏组分别同时灌胃给予联苯菊酯1.5、4.5和13.5 mg/kg、氟他胺50 mg/kg、以及同体积花生油。7 d后处死大鼠并称重雄激素依赖组织。结果Hershberger试验中联苯菊酯13.5 mg/kg剂量组大鼠的精囊腺、腹侧前列腺等主要雄激素依赖组织重量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未出现明显的一般毒性反应。报告基因试验中,联苯菊酯1.0×10-8、1.0×10-7、1.0×10-6、1.0×10-5mol/L能拮抗DHT的荧光素酶诱导作用(P<0.05),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证实联苯菊酯是一种环境抗雄激素,其作用可发生在一般毒性之前,AR拮抗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抗雄激素 联苯菊酯 Hershberger试验 报告基因试验
下载PDF
用人乳腺癌细胞增殖法检测化学物的雌激素样作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常艳 朱心强 +2 位作者 祝慧娟 郑一凡 黄幸纾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81-283,287,共4页
目的 :引入一种外源性雌激素的快速筛检方法 ,检测外源性化学物的雌激素样活性。方法 :用人乳腺癌细胞体外增殖法 ( E- SCREEN) ,检测硫丹等化学物的雌激素样活性。结果 :成功地建立了 E- SCREEN法 ,该法可检测到 1× 10 - 13 m ol... 目的 :引入一种外源性雌激素的快速筛检方法 ,检测外源性化学物的雌激素样活性。方法 :用人乳腺癌细胞体外增殖法 ( E- SCREEN) ,检测硫丹等化学物的雌激素样活性。结果 :成功地建立了 E- SCREEN法 ,该法可检测到 1× 10 - 13 m ol/ L的雌二醇。发现在该试验条件下 ,己烯雌酚为雌激素受体的全激动剂 ,硫丹为雌激素受体的部分激动剂 ,而 4 -羟化他莫昔酚无雌激素样作用。结论 :E- SCREEN法敏感性高 ,并有快速、简便等优点 ,适用于大量化合物的初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细胞增殖 MCF-7细胞 雌激素筛检 己烯雌酚 硫丹
下载PDF
美他多辛对大鼠的雄性生殖毒性 被引量:12
19
作者 祝慧娟 郑一凡 +1 位作者 朱心强 邹艳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11-113,115,共4页
目的 :观察美他多辛对雄性大鼠的生殖毒性。 方法 :雄性SD大鼠每天经口给美他多辛0、500、1000、2000mg/kg,连续2周。分别于末次给药后24h和停药3周后各处死一半动物 ,检查睾丸和附睾等雄激素依赖组织的重量 ,计算脏/体比 ,并观察精子... 目的 :观察美他多辛对雄性大鼠的生殖毒性。 方法 :雄性SD大鼠每天经口给美他多辛0、500、1000、2000mg/kg,连续2周。分别于末次给药后24h和停药3周后各处死一半动物 ,检查睾丸和附睾等雄激素依赖组织的重量 ,计算脏/体比 ,并观察精子数量、活动度、存活率及精子形态。结果 :500mg/kg组无论给药后24h还是停药3周后观察 ,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末次给药后24h观察 ,除了1000和2000mg/kg组包皮腺的脏/体比与对照组有轻度但有显著意义地降低(P<0.05)外 ,其余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停药3周后观察 ,1000mg/kg组提肛肌/前列腺比、附睾/体重比降低 ,精子畸形率增高 ;而2000mg/kg组睾丸、附睾、包皮腺的脏/体比和提肛肌/前列腺比均下降 ,精子数量减少 ,存活率降低 ,活动度下降。结论 :雄性大鼠经口摄入美他多辛1000mg/kg以上 ,连续2周 ,对生殖系统有明显的毒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他多辛 雄性生殖毒性 大鼠 精子
下载PDF
玉米赤霉烯酮对细胞间隙连接通讯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严继承 郑一凡 +2 位作者 曾群力 祝慧娟 朱心强 《卫生毒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60-162,共3页
目的 了解真菌性雌激素玉米赤霉烯酮 (ZEA)对细胞间隙连接通讯 (GJIC)的影响。方法 用荧光漂白后恢复 (fluorescenceredistributionafterphotobleaching ,FRAP)技术 ,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ZEA对HaCaT细胞GJIC功能的影响。结果... 目的 了解真菌性雌激素玉米赤霉烯酮 (ZEA)对细胞间隙连接通讯 (GJIC)的影响。方法 用荧光漂白后恢复 (fluorescenceredistributionafterphotobleaching ,FRAP)技术 ,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ZEA对HaCaT细胞GJIC功能的影响。结果 ZEA在 0 1μmol/L对HaCaT细胞的GJIC没有明显影响 ,但在 1~ 10 0 μmol/L浓度下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ZEA不能有效地拮抗TPA引起的GJIC抑制。结论 ZEA在 1μmol/L以上就能抑制GJIC功能 ,提示它在一定条件下可能有促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赤霉烯酮 细胞间隙连接通讯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GJIC ZE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