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南红层严重缺水地区找水工作 被引量:10
1
作者 郑万模 魏伦武 李明辉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4期106-107,75,共3页
关键词 找水工作 红层 泥质 白垩纪 侏罗纪 缺水地区 岩层 砂质 粉砂 岩石
下载PDF
四川康定城市地震地质及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被引量:6
2
作者 郑万模 巴仁基 +1 位作者 刘宇杰 倪化勇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3期75-78,共4页
四川康定处于鲜水河、龙门山及安宁河三条地震带的"Y"字形交汇部位,境内地震活动频繁,地震基本烈度达IX度。康定城区位于鲜水河断裂南东段的雅拉河-康定断裂,城区几乎处于康定断裂的次级断层围限之中,断裂发育,岩体破碎,在降... 四川康定处于鲜水河、龙门山及安宁河三条地震带的"Y"字形交汇部位,境内地震活动频繁,地震基本烈度达IX度。康定城区位于鲜水河断裂南东段的雅拉河-康定断裂,城区几乎处于康定断裂的次级断层围限之中,断裂发育,岩体破碎,在降雨、地震和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下,地质灾害十分发育。康定城发育地质灾害25处,其中滑坡14处,崩塌3处,泥石流5处,不稳定斜坡3处。地质灾害多沿城区河流两岸斜坡和支沟分布,对城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一旦发生强烈地震及其产生的次生地质灾害,将对康定城市带来灾难性的毁坏。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速度的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容量空前扩张,加之活动断裂活动性增加,城市安全风险增大,正确合理规划城市规模,科学地开展城市环境地质调查,制定有效的减灾防灾预案是确保城市安全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带 地质灾害 康定 风险评价
下载PDF
西南岩溶石山区地下水资源勘查与生态环境地质调查技术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2
3
作者 郑万模 魏伦武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5期48-50,共3页
为配合西部大开发 ,中国地质调查局 2 0 0 0年下达“西南岩溶石山地区地下水资源勘查与生态环境地质调查”项目任务 ,开展了新一轮西南岩溶石山地区地下水资源勘查与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工作。本文首先评述了当前调查工作取得的成果及存在... 为配合西部大开发 ,中国地质调查局 2 0 0 0年下达“西南岩溶石山地区地下水资源勘查与生态环境地质调查”项目任务 ,开展了新一轮西南岩溶石山地区地下水资源勘查与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工作。本文首先评述了当前调查工作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并讨论了西南岩溶石山地区地下水资源勘查与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工作的技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岩溶石山地区 地下水资源 生态环境地质 技术方法 地质调查
下载PDF
四川丹巴县典型滑坡GPS监测效果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郑万模 邓国仕 +1 位作者 刘宇平 张清志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3期30-34,共5页
本文介绍了利用GPS监测丹巴县甲居滑坡、干桥沟滑坡、红军桥滑坡和亚喀则滑坡昕获得的速度矢量图。监测结果表明:2006年8月~2007年12月甲居滑坡位移量北侧较南侧大,干桥沟滑坡位移量较小;2007年5月~12月红军桥滑坡位移量较小,亚... 本文介绍了利用GPS监测丹巴县甲居滑坡、干桥沟滑坡、红军桥滑坡和亚喀则滑坡昕获得的速度矢量图。监测结果表明:2006年8月~2007年12月甲居滑坡位移量北侧较南侧大,干桥沟滑坡位移量较小;2007年5月~12月红军桥滑坡位移量较小,亚喀则滑坡部分测站位移量较大,变形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巴 滑坡 GPS监测
下载PDF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地质灾害危害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郑万模 段丽萍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01-105,共5页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活动断裂发育、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活动频繁,地质灾害的影响很大。本文具体分析了活动断层、地震、冻土及深埋长隧洞地质灾害对工程的危害。
关键词 “南水北调” 西线工程 地质灾害 危害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含水层沉积学初探 被引量:41
6
作者 谢渊 王剑 +7 位作者 殷跃平 武选民 文冬光 江新胜 罗建宁 魏伦武 李明辉 郑万模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818-828,共11页
“含水层沉积学”是沉积学、水文地质学、油气储层地质学、地球化学等相互交叉综合的产物,是以沉积学、水文地质学理论为基础,以沉积含水层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查明地下水赋存和循环条件、地下水系统结构特征、地下水水质成因与分布以及... “含水层沉积学”是沉积学、水文地质学、油气储层地质学、地球化学等相互交叉综合的产物,是以沉积学、水文地质学理论为基础,以沉积含水层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查明地下水赋存和循环条件、地下水系统结构特征、地下水水质成因与分布以及地下水富集规律为主要研究内容,最终服务于地下水资源勘查评价的一门边缘分支学科。含水层沉积学及水文地质综合研究表明,受到沉积相类型及其空间展布的明显控制,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地下水赋存、循环、富集条件以及地下水水质分布总体具有北好南差、盆地南部具有下好上差的宏观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白垩系 含水层沉积学 地下水赋存-循环条件 水质 地下水富集规律 地球化学
下载PDF
汶川震区文家沟泥石流成灾机理与特征 被引量:37
7
作者 倪化勇 郑万模 +4 位作者 唐业旗 徐如阁 王德伟 陈绪钰 宋志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2-270,共9页
文家沟位于绵竹市清平乡,属于5.12汶川M s8.0级地震极重灾区。地震发生后的3个汛期内,文家沟曾先后发生5次典型泥石流灾害,其中以2010年8月13日泥石流灾害最为严重,规模与灾情巨大,社会影响深远。在对文家沟泥石流跟踪调查的基础上,探... 文家沟位于绵竹市清平乡,属于5.12汶川M s8.0级地震极重灾区。地震发生后的3个汛期内,文家沟曾先后发生5次典型泥石流灾害,其中以2010年8月13日泥石流灾害最为严重,规模与灾情巨大,社会影响深远。在对文家沟泥石流跟踪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泥石流的成灾机理和特征。研究表明:(1)文家沟泥石流是地震和强降雨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成因可归纳为震因与物源以及雨因与水源两个方面,在整个泥石流形成和发生的过程中,呈现出洪流-侵蚀下切-崩滑-席卷-进一步侵蚀下切-进一步崩滑-增大泥石流规模—……的"滚雪球式"循环过程;(2)泥石流发生所需的雨量、雨强条件和水动力条件都显著降低,泥石流规模和雨量之间呈现出明显幂函数关系;(3)发生过程呈现出持续时间长、运动距离远的特征;(4)成灾过程呈现出明显的链式效应,危害形式多样;(5)泥石流频率呈现出高发性,规模呈现出放大性。最后提出了文家沟泥石流研究与防治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家沟 泥石流 成因 特征 地震滑坡 链式效应
下载PDF
四川丹巴甲居滑坡动态变形过程三维系统监测及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22
8
作者 白永健 郑万模 +3 位作者 邓国仕 倪化勇 张清志 贾俊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74-981,共8页
受青藏高原地质构造作用的影响,我国西南山区分布着大量成因类型多、机制复杂、突发性强、变形破坏发展趋势难以预测、失稳后破坏性大等特点的堆积体滑坡。甲居滑坡为大渡河上游一巨型松散堆积体古滑坡局部复活,针对滑坡动态变形过程和... 受青藏高原地质构造作用的影响,我国西南山区分布着大量成因类型多、机制复杂、突发性强、变形破坏发展趋势难以预测、失稳后破坏性大等特点的堆积体滑坡。甲居滑坡为大渡河上游一巨型松散堆积体古滑坡局部复活,针对滑坡动态变形过程和失稳破坏迹象,综合采用GPS地表位移监测、干涉InSAR监测和深部位移监测(测斜仪),3种监测技术优势特点并相互结合构成三维系统监测网。根据监测成果分析,判别其当前为浅表层加速变形破坏和深部缓慢变形的演化阶段;研究其变形失稳模式为浅表层滑移–拉裂失稳破坏和深部蠕滑–拉裂变形的复合模式;并利用FLAC3D数值模拟滑坡在动态变形过程中滑坡体内的应力场、位移、塑性破坏区分布特征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堆积体滑坡 GPS INSAR 深部位移监测 FLAC3D
下载PDF
大渡河流域地质灾害特征与分布规律 被引量:28
9
作者 巴仁基 王丽 +5 位作者 郑万模 李宗亮 李明辉 刘宇杰 倪化勇 徐如阁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29-537,共9页
大渡河流域为中国地质灾害高易发区,目前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2 212处,以滑坡和泥石流为主,其中滑坡801处,泥石流756处,崩塌301处,潜在不稳定斜坡354处。滑坡沿大渡河发育极不均匀,上游较发育,滑坡体主要为冰碛和崩坡积物,以蠕动变形为主... 大渡河流域为中国地质灾害高易发区,目前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2 212处,以滑坡和泥石流为主,其中滑坡801处,泥石流756处,崩塌301处,潜在不稳定斜坡354处。滑坡沿大渡河发育极不均匀,上游较发育,滑坡体主要为冰碛和崩坡积物,以蠕动变形为主;中游滑坡最为发育,多发生于昔格达组、碳质页岩夹板岩和煤层等地层中;下游最少,主要发育于紫红色砂岩地区。泥石流主要分布于大渡河中上游的丹巴至石棉段,中下游泥石流相对较少,多为人类工程活动弃碴引起;下游地势相对平缓,泥石流不发育。崩塌主要分布在大渡河上游,丹巴5条应力释放带和瓦斯沟两岸;中游崩塌相对较少,与白云岩、花岗岩和大理岩关系密切;下游在玄武岩地区有少量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渡河流域 地质灾害 特征 分布规律
下载PDF
川藏公路茶树山滑坡特征及成因机制分析 被引量:27
10
作者 白永健 郑万模 +2 位作者 李明辉 易志坚 王东辉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62-866,共5页
通过对川藏公路茶树山滑坡地质环境条件的系统调查研究,分析了滑坡岩土体结构、边界条件、变形特征、影响因素,并结合3DEC数值模拟,对其变形破坏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综合分析表明,滑坡位于活动断裂带内,后缘斜坡陡峭,岩体破碎,同时... 通过对川藏公路茶树山滑坡地质环境条件的系统调查研究,分析了滑坡岩土体结构、边界条件、变形特征、影响因素,并结合3DEC数值模拟,对其变形破坏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综合分析表明,滑坡位于活动断裂带内,后缘斜坡陡峭,岩体破碎,同时前缘为较厚的松散堆积体斜坡,在地震活动、降雨等影响因素的诱发作用下,滑坡成因机制主要表现为以下3个阶段:(1)倾倒拉裂阶段,滑坡受后缘地形及岩体结构控制作用较为明显,在坡体浅表层一定深度范围内出现较为强烈的倾倒拉裂变形带,产生倾倒-拉裂滑动;(2)蠕滑变形阶段,前缘松散堆积体在强大的自重推力作用下发生蠕滑变形;(3)前部"锁骨段"剪断,整体失稳阶段,滑坡前部锁骨段在自重推力及断层活动的持续影响下,发生剪断,控制后缘倾倒拉裂体稳定性的潜在滑面与前缘松散堆积体体内的剪切滑动面贯通,滑坡整体失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倾滑坡 活动断裂 成因机制 倾倒拉裂—蠕滑 3DEC
下载PDF
绵竹清平8·13群发泥石流成因、特征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24
11
作者 倪化勇 郑万模 +4 位作者 唐业旗 王德伟 陈绪钰 徐如阁 宋志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9-133,138,共6页
2010年8月13日凌晨,5·12汶川地震极重灾区绵竹市清平乡发生群发泥石流灾害,27条沟谷发生泥石流,占泥石流沟总数的69.4%,其中以文家沟泥石流最为严重。在调查基础上,分析了8·13特大群发泥石流的成因、特征和发展趋势,并提出了... 2010年8月13日凌晨,5·12汶川地震极重灾区绵竹市清平乡发生群发泥石流灾害,27条沟谷发生泥石流,占泥石流沟总数的69.4%,其中以文家沟泥石流最为严重。在调查基础上,分析了8·13特大群发泥石流的成因、特征和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灾后规划重建中的地质安全问题。从成因上看,8·13特大群发泥石流是5·12汶川地震和强降雨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特征上来看,泥石流呈现出暴发空间的群发性、启动过程的复杂性、发生过程的持续性,成灾过程的链式性、危害形式的多样性、泥石流规模的放大性和泥石流隐患的隐蔽性等7个方面的特征;清平乡各沟8·13泥石流冲出方量约占物源总量的10%~50%,泥石流存在进一步频发、群发的态势,建议在灾后规划重建的过程中,应全面科学评估清平乡泥石流灾害的链式效应和地质环境容量问题,将地质灾害的防治同规划重建密切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13群发泥石流 5·12汶川地震 文家沟 地质安全
下载PDF
西南地区城市环境地质调查工作的思考 被引量:9
12
作者 丁俊 倪师军 +3 位作者 魏伦武 张成江 赖绍民 郑万模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4期108-110,共3页
关键词 西南地区 地质调查工作 城市环境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城市化率 城市化进程 地区发展 经济发展
下载PDF
基于水动力条件的矿山泥石流成因与特征——以石棉县后沟为例 被引量:13
13
作者 倪化勇 郑万模 +1 位作者 巴仁基 刘宇杰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70-477,共8页
四川省石棉县后沟是一条典型的高频矿山泥石流沟,坡面矿渣面蚀、沟道矿渣揭底和沟口尾矿侧蚀溃决是泥石流发生的三种主要成因。水动力条件通过对矿渣提供方式的影响而导致矿山泥石流在成因、规模等方面的差异。计算表明,单纯洪水难以对... 四川省石棉县后沟是一条典型的高频矿山泥石流沟,坡面矿渣面蚀、沟道矿渣揭底和沟口尾矿侧蚀溃决是泥石流发生的三种主要成因。水动力条件通过对矿渣提供方式的影响而导致矿山泥石流在成因、规模等方面的差异。计算表明,单纯洪水难以对后沟尾矿库稳定性构成威胁,<10a一遇泥石流主要由坡面矿渣面蚀和沟道矿渣揭底引发,流量<79m3/s,沟口尾矿库基本不参与泥石流活动,泥石流规模以小型为主;10a一遇和更大规模泥石流开始侧蚀尾矿坝,尾矿失稳垮塌补给泥石流,泥石流规模以中型甚至大型为主;后沟矿山泥石流特征主要表现为物源补给的集中性与固定性,形成过程的易发性与频发性,运动过程的单调性与重复性,成灾过程的相互性与链式性以及防治过程的可控性与多元性五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泥石流 矿渣 水动力条件 成因 特征 后沟
下载PDF
应用高精度GPS系统对四川丹巴哑喀则滑坡进行监测及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清志 郑万模 +2 位作者 巴仁基 邓国仕 李军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0-259,共10页
位于四川省丹巴县梭坡乡的哑喀则滑坡是一大型松散土质边坡。鉴于该滑坡的严重变形和可能失稳造成严重灾害后果,所以选择进行高精度GPS监测。并且阐述了应用GPS监测滑坡时对监测点位选择、数据处理等方法。2007年至今的GPS监测结果显示... 位于四川省丹巴县梭坡乡的哑喀则滑坡是一大型松散土质边坡。鉴于该滑坡的严重变形和可能失稳造成严重灾害后果,所以选择进行高精度GPS监测。并且阐述了应用GPS监测滑坡时对监测点位选择、数据处理等方法。2007年至今的GPS监测结果显示主滑坡体上监测点平均位移速率达每年0.6~0.9m,表明该滑坡变形严重。结合地表裂缝和植被等地表特征,发现降雨量和坡脚大渡河的冲刷、浸泡对滑坡今后的发育趋势有着决定作用,建议加强监测做好预警预报工作。本文还特别指出在监测期内监测到的地震(2008年5月12日)和人类工程活动对滑坡造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哑喀则滑坡 监测 稳定性
下载PDF
我国西南地区城市地质灾害与防治对策 被引量:21
15
作者 丁俊 魏伦武 +3 位作者 赖绍民 郑万模 倪师军 张成江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4年第z1期119-122,146,共5页
西南地区城市地质灾害种类多,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等。滑坡、崩塌主要发生在西南中、高山地区;泥石流主要分布在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发育、岩石易于破碎风化的地区、暴雨中心地区以及深切割的高山、中山地区;岩溶塌陷主... 西南地区城市地质灾害种类多,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等。滑坡、崩塌主要发生在西南中、高山地区;泥石流主要分布在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发育、岩石易于破碎风化的地区、暴雨中心地区以及深切割的高山、中山地区;岩溶塌陷主要分布在贵州省、云南省、四川省和重庆市,分布面积32.7km2。西南地区有102个市、县、区(镇)遭受到滑坡、崩塌的严重危害,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建设和城镇化速度的加快,滑坡、崩塌灾害频次明显增多、危害加大。其防治对策包括:开展城市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建立城市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实现地质灾害的动态预测和监测;开展城市地质灾害预警示范调查研究,健全完善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加强城市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工作,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地质灾害 防治对策 中国西南地区
下载PDF
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在四川甲居滑坡监测中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建龙 Vernon H.SINGHROY +1 位作者 李晓春 郑万模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54-557,共4页
选择四川省丹巴县甲居滑坡作为监测的示范,检验差分干涉测量(D-InSAR)技术在中国西南山区滑坡监测的有效性。利用差分干涉测量技术,通过EARTHVIEW软件,处理了两期Radarsat-1数据,取到了甲居滑坡的两期位移量。结果表明,甲居滑坡南北两... 选择四川省丹巴县甲居滑坡作为监测的示范,检验差分干涉测量(D-InSAR)技术在中国西南山区滑坡监测的有效性。利用差分干涉测量技术,通过EARTHVIEW软件,处理了两期Radarsat-1数据,取到了甲居滑坡的两期位移量。结果表明,甲居滑坡南北两个区域滑动速度有明显的差异,并且北部区域的滑坡边界应后移。甲居滑坡整体滑动有加快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干涉测量 RADARSAT 甲居 滑坡 监测
下载PDF
丹巴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18
17
作者 李明辉 郑万模 陈启国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9-53,共5页
在对丹巴县地质灾害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该县近年来地质灾害的发育情况,对丹巴县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和形成原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研究表明,该县地质灾害具有爆发频率高、突发性强、危害大、隐蔽性强的特点,其分布发育与区内独特... 在对丹巴县地质灾害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该县近年来地质灾害的发育情况,对丹巴县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和形成原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研究表明,该县地质灾害具有爆发频率高、突发性强、危害大、隐蔽性强的特点,其分布发育与区内独特的自然地理格局和复杂的地质环境条件密切相关,且近年来该县地质灾害的爆发处在一个活跃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发育特征 丹巴县
下载PDF
川西高原主要地质灾害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浅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段丽萍 郑万模 +2 位作者 李明辉 邓国仕 杨桂花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4期95-98,共4页
川西高原位于青藏高原东缘,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群发地,具有分布基本沿活动构造带走向、发生时间较集中、人类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数量增多和地质灾害链后果严重等特点,主要受地质构造、现今构造运动、地形地貌、降... 川西高原位于青藏高原东缘,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群发地,具有分布基本沿活动构造带走向、发生时间较集中、人类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数量增多和地质灾害链后果严重等特点,主要受地质构造、现今构造运动、地形地貌、降雨及人类不科学的社会、经济和工程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川西高原
下载PDF
GPS在滑坡监测中的应用——以四川省丹巴县亚喀则滑坡为例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清志 郑万模 +1 位作者 刘宇平 邓国仕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0年第1期109-112,共4页
本文通过在四川丹巴县梭坡乡亚喀则滑坡区布设的GPS监测网的测量,阐述了GPS在滑坡监测时监测点位选择、监测网布设、数据处理的方法。亚喀则滑坡的GPS监测结果表明,其精度达到毫米级,完全满足滑坡监测的精度要求。
关键词 GPS 滑坡 监测
下载PDF
论小流域内泥石流物源的判别—以康定县子耳沟为例 被引量:7
20
作者 高延超 郑万模 +1 位作者 李明辉 王东辉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9年第3期105-109,共5页
小流域内松散碎屑物质的稳定性及储量可以作为泥石流沟判别的依据。本文以康定县子耳沟为例,通过对滑塌面积率、不良地质体长度比、流域内暴发泥石流的碎屑物量最低标准三个指数的计算,判定子耳沟流域内松散碎屑物质物源丰富且不稳定,... 小流域内松散碎屑物质的稳定性及储量可以作为泥石流沟判别的依据。本文以康定县子耳沟为例,通过对滑塌面积率、不良地质体长度比、流域内暴发泥石流的碎屑物量最低标准三个指数的计算,判定子耳沟流域内松散碎屑物质物源丰富且不稳定,泥石流暴发可能性大。这种方法的应用,可以指导泥石流的预报预警和防灾减灾工作,判别山区小流域暴发泥石流的易发程度及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耳沟 泥石流 松散碎屑物 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