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8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郑丙辉。,罗锦洪L。,付青’,秦延文’,胡林林’ 被引量:1
1
作者 郑丙辉 罗锦洪 +2 位作者 付青 秦延文 胡林林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37-341,共5页
水污染事件急性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是环境科学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在简要介绍污染物急性风险评估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水污染事件特征污染物安全阈值的计算模型.根据水污染事件特征污染物安全阈值计算方法,对我国2000~2010年间发生的主要... 水污染事件急性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是环境科学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在简要介绍污染物急性风险评估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水污染事件特征污染物安全阈值的计算模型.根据水污染事件特征污染物安全阈值计算方法,对我国2000~2010年间发生的主要水污染事件特征污染物的急性暴露安全阈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污染事件特征污染物的急性暴露安全阈值:氰化钠、镉、甲醛、氨氮、甲苯、硝基苯、微囊藻毒素-LR分别为0.1、0.6、8、20、6、0.07、0.004 mg.L-1.比较了急慢性安全阈值计算方法,其差异性在于污染物毒理学范围不同、饮用水暴露比例不同、暴露敏感人群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事件 污染物 急性暴露 安全阈值 饮用水
原文传递
湖库蓝藻水华控制技术发展、应用及展望
2
作者 曹晶 袁静 +5 位作者 赵丽 潘正国 闫国凯 高思佳 储昭升 郑丙辉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7-500,共14页
蓝藻水华暴发会引起供水系统堵塞、水体异味、水生生物死亡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严重时还将威胁饮用水安全,因此采取切实有效的蓝藻水华控制技术对蓝藻水华防控至关重要。通过文献调研系统梳理了国内外蓝藻水华控制技术发展历程,综述... 蓝藻水华暴发会引起供水系统堵塞、水体异味、水生生物死亡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严重时还将威胁饮用水安全,因此采取切实有效的蓝藻水华控制技术对蓝藻水华防控至关重要。通过文献调研系统梳理了国内外蓝藻水华控制技术发展历程,综述了典型蓝藻水华控制技术及其适用范围、应用情况及优缺点等。结果表明:蓝藻水华控制技术总体分为物理控藻技术、化学控藻技术和生物控藻技术。从技术文献关键词时间发展脉络看,2010年之前国外蓝藻水华控制技术关键词多集中在絮凝、混凝等化学控藻技术,2010年后向水生植物抑藻等生物控藻技术发展;我国蓝藻水华控制技术关键词2010年前主要集中在鲢鳙鱼控藻、水生植物抑藻等生物控藻技术,2010年后超声波、机械除藻等物理控藻技术和絮凝等化学控藻技术快速发展,2015年后物理控藻技术进一步发展。国外蓝藻水华控制技术于20世纪50年代起步于化学控藻技术,2000年后研发了超声波、光波等物理控藻技术,2010年后主要以生物控藻和化学控藻技术为主;国内蓝藻水华控制技术于20世纪80年代起步于针对小型水体的生物控藻技术,2000年后逐渐发展为针对大型湖库的机械除藻技术(物理控藻技术)。物理控藻、化学控藻技术的应急效果显著,但物理控藻技术存在成本高、长效性不足等缺点,化学控藻技术存在二次污染风险;而生物控藻技术存在见效慢、有外来物种入侵风险、生态系统被扰乱风险等生态安全问题,目前实际应用案例较少。未来应加快推进蓝藻水华控制技术优化筛选和示范应用,同时开展蓝藻水华控制技术与内外源污染控制、水生态修复等技术的集成应用,提高蓝藻水华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库 蓝藻水华 控制技术 物理控藻 化学控藻
下载PDF
邛海大型水生植物时空分布及其退化原因
3
作者 董艳珍 张培育 +1 位作者 李小艳 郑丙辉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6-246,I0025,共12页
根据2021年7和12月、2022年5和9月邛海水生植物调查结果,结合文献资料,分析了邛海水生植物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和空间分布状况以及退化原因,提出了邛海水生植物恢复的对策建议。邛海湖区有水生植物23种,主要分布在水深2 m内,在湖泊北岸... 根据2021年7和12月、2022年5和9月邛海水生植物调查结果,结合文献资料,分析了邛海水生植物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和空间分布状况以及退化原因,提出了邛海水生植物恢复的对策建议。邛海湖区有水生植物23种,主要分布在水深2 m内,在湖泊北岸成片分布,湖泊西岸和南岸呈斑块状分布,东岸零星分布,总面积约1.3 km^(2)。水生植物分布面积由1990s前占湖面积的20%左右缩减到目前的不足5%,沉水植物群落结构简单化,浮叶植物和挺水植物分布范围扩张。1998年洪水从海河口倒灌,致使高枧湾水域沉水植被消失;近10年来湖泊运行水位抬升和透明度下降使得邛海水生植物分布面积进一步缩小、种群单一化。需要恢复邛海水位运行的自然节律,减少污染负荷输入改善水体透明度,辅之人工生态修复等措施,逐步恢复邛海水生态系统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时空分布 群落演替 邛海
下载PDF
东北地区典型湖沼沉积物溶解态有机质组成特征及来源解析:以库里泡为例
4
作者 黄晏宇 刘婷婷 +4 位作者 王桂燕 储昭升 高思佳 潘云凤 郑丙辉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5-176,I0002,I0003,共14页
溶解态有机质(DOM)是湖泊沉积物的重要组分,解析DOM的组成和来源对于深入理解湖泊有机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21年5月和8月采集了大庆市库里泡表层及柱状沉积物、泡内水生物(浮游藻类、挺水植物... 溶解态有机质(DOM)是湖泊沉积物的重要组分,解析DOM的组成和来源对于深入理解湖泊有机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21年5月和8月采集了大庆市库里泡表层及柱状沉积物、泡内水生物(浮游藻类、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岸边土壤、陆生C3和C4植物、禽畜粪便以及城镇污水等样品,分析了样品DOM的稳定同位素(δ^(13)C和δ^(15)N)组成及三维荧光光谱特征,并利用IsoSource软件计算了不同来源样品对沉积物DOM的贡献率。结果显示:(1)库里泡内表层沉积物DOM的δ13C和δ15N组成存在季节性差异,5月δ^(13)C和δ^(15)N均值分别为-25.54‰和9.02‰,8月分别为-26.81‰和8.40‰。(2)库里泡内柱状沉积物DOM的δ^(13)C和δ^(15)N组成在垂直方向存在差异,表层(0~3 cm)δ^(13)C和δ^(15)N均值分别为-26.58‰和9.04‰,深层(3~30 cm)均值分别为-25.40‰和10.61‰。(3)表层沉积物DOM的三维荧光组分存在季节性差异。5月以类腐殖质荧光组分为主,占比为87.89%,HIX和BIX分别为6.27和0.67;8月蛋白类荧光组分占比为49.58%,HIX和BIX指数均值分别为1.72和0.87。(4)5月表层沉积物DOM外源输入占比为61%,以土壤(21.40%)和城镇污水(18.08%)为主;而8月内源贡献占比稍高(55.10%),且以挺水植物为主(48.68%)。(5)柱状沉积物(0~30 cm)不同深度DOM来源组成相近,主要为城镇污水、沉水植物/藻和挺水植物,贡献率均值分别为42.13%、25.07%和18.53%。整体上,库里泡沉积物DOM来源主要受到流域内人类活动及气候特征的影响,本文研究结果有利于加深对我国东北地区湖泊沉积物有机质迁移转化及累积规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里泡 沉积物 溶解态有机质 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 碳氮稳定同位素 来源解析
下载PDF
高原湖泊水质变化趋势及驱动因素研究:以四川邛海为例
5
作者 任春坪 郑丙辉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6-769,共14页
邛海是四川第二大湖泊,地处高原,距离西昌市城区不足5 km,生态位置重要。本文以近20年邛海湖区主要水质监测数据为依据,采用M-K检验定量解析了水生态环境历史变化特征,建立邛海污染物浓度、营养状态指标的时空对应关系,分析其驱动因素,... 邛海是四川第二大湖泊,地处高原,距离西昌市城区不足5 km,生态位置重要。本文以近20年邛海湖区主要水质监测数据为依据,采用M-K检验定量解析了水生态环境历史变化特征,建立邛海污染物浓度、营养状态指标的时空对应关系,分析其驱动因素,识别风险并提出对策建议。结果表明:(1)1980s—2000年是有记录以来邛海水质最差的时期,总氮(TN)、总磷(TP)浓度远超地表水Ⅲ类标准;(2)2003—2020年,邛海氨氮(NH_(3)-N)、高锰酸盐指数(CODMn)年际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TN、TP、透明度、溶解氧浓度年际变化趋势总体不明显,COD_(Mn)、TN、TP浓度在研究期间出现多个显著变化过程;(3)2003-2020年,邛海营养状态整体为中营养水平,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为33.82±6.88,叶绿素a(Chl.a)浓度为(4.234±3.903)μg/L,TLI(∑)和Chl.a浓度年际变化没有显著趋势;(4)多年数据统计表明,邛海宾馆所在区域水质最差,邛海湖心水质最好,2003—2020年COD_(Mn)、TP等指标最大单月浓度均出现在邛海宾馆所在水域;(5)COD_(Mn)浓度在枯水期低于丰水期,NH_(3)-N浓度在枯水期高于丰水期,TP浓度高值和低值集中出现在枯水期,TN各月浓度没有显著差异,Chl.a浓度与COD_(Mn)、TP、NH_(3)-N浓度呈显著正相关,从水体中氮磷比来看,磷是邛海藻类生长限制性元素;(6)面源污染主要通过邛海大小支流入湖,环湖湿地对邛海面源污染削减效果总体有限,未来邛海发生水华的风险较大,建议以小流域为单元推进陆源污染控制,按照“游在邛海,吃、住在城区”的理念布局旅游发展,探索用“物理+生态”方式调控和预防邛海水生态系统失衡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变化趋势 驱动因素 邛海
下载PDF
流域综合治理: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
6
作者 陈国宁 郑丙辉 +5 位作者 李明 王鹏 刘巨伏 王震 彭增亮 熊璠 《中国水利》 2024年第3期52-56,共5页
流域性是江河湖泊最根本、最鲜明的特性。流域内自然要素、经济要素、社会要素、文化要素紧密关联,共同构成了复合大系统,流域的特性决定了治水管水的思维和行为必须以流域为基础单元。基于流域自身要素禀赋特征,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切入点... 流域性是江河湖泊最根本、最鲜明的特性。流域内自然要素、经济要素、社会要素、文化要素紧密关联,共同构成了复合大系统,流域的特性决定了治水管水的思维和行为必须以流域为基础单元。基于流域自身要素禀赋特征,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切入点,抓住“水”这一关乎发展的“牛鼻子”,把流域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福祉相结合,对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实现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2023年12月23日举办的第三届永定河论坛上,来自木兰溪、邛海、流溪河、松花江、汾河、大沽河、永定河等流域的代表和有关专家,围绕流域治理的顶层设计、路径举措、模式创新、机制建设等聚力汇智,分享流域治理经验,共同探讨流域综合治理高质量发展之策,推动流域治理的互鉴与共生。现摘编部分观点,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综合治理 流域治理 木兰溪 大沽河 顶层设计 绿色转型 人民福祉 流溪河
下载PDF
三峡水库营养状态评价标准研究 被引量:100
7
作者 郑丙辉 张远 +1 位作者 富国 刘鸿亮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22-1030,共9页
采用一维水力学模型和30年的系列水文数据,计算了三峡库区干流及其主要支流在不同来水条件下的月滞留时间和月平均流速,通过统计不同类型滞留时间和流速的发生概率,综合计算了库区的富营养化敏感指数,对三峡库区水体的敏感类型进行了划... 采用一维水力学模型和30年的系列水文数据,计算了三峡库区干流及其主要支流在不同来水条件下的月滞留时间和月平均流速,通过统计不同类型滞留时间和流速的发生概率,综合计算了库区的富营养化敏感指数,对三峡库区水体的敏感类型进行了划分,将库区水体分为河流型、过渡型和湖泊型3种.根据三峡水库营养状态调查结果,统计分析了过渡型和湖泊型水体的营养指标分布概率、富营养化阈值及其与叶绿素a的回归关系,确定了库区过渡型和湖泊型2种水体的营养指标分级标准值,提出了三峡水库营养指标指数值的确定方法和权重大小,对三峡水库不同类型敏感区的营养状态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了评价结果与同期监测的浮游植物密度的相互关系,从而对三峡水库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的科学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三峡水库富营养化敏感程度从库尾至库首逐渐增加,三峡库区长江在银杏沱以上江段为河流型水体,在银杏沱至坝前江段为过渡型水体,位于丰都县以下的支流的回水区以湖泊型水体为主.分别制定了三峡水库过渡类型区和湖泊类型区的营养状态标准值,依据该标准所开展的营养状态综合评价结果与浮游植物数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其中湖泊类型区的营养化程度高于过渡类型区,与三峡水库的现实状态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标准 评价方法 三峡水库 敏感分区
下载PDF
三峡水库主要入库河流氮营养盐特征及其来源分析 被引量:122
8
作者 郑丙辉 曹承进 +1 位作者 秦延文 黄民生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共6页
以2004-2005年的三峡水库3条主要入库河流(长江、嘉陵江、乌江)中的水文、水质的调查数据为依据,研究了三峡水库入库河流中主要的水文变化特征、氮营养盐的季节性分布规律及其形态组成.结果表明,3条入库河流的流量、流速呈现季节性... 以2004-2005年的三峡水库3条主要入库河流(长江、嘉陵江、乌江)中的水文、水质的调查数据为依据,研究了三峡水库入库河流中主要的水文变化特征、氮营养盐的季节性分布规律及其形态组成.结果表明,3条入库河流的流量、流速呈现季节性变化,三峡水库入库河流的主要水文特征值已处于水华暴发的危险范围内,很容易发生水华.3条入库河流中总氮含量年均值都在1.55-2.15 mg/L之间,总体偏高,乌江武隆断面的总氮浓度最高,嘉陵江北碚断面次之,长江朱沱断面最低,并且3条河流丰水期水体中总氮含量均高于枯水期,说明非点源对氮污染影响较大;溶解态无机氮(DIN)是总氮的主要存在形式,而其中又以硝酸盐氮(NO3^--N)为主,平均占到DIN的70%以上.氮素污染多以还原态氨氮(NH4^+-N)的形式排入水体,经过硝化作用,NH4^+-N氧化成亚硝酸盐氮(NO2^--N),然后再氧化成稳定的NO3^--N,并且消耗掉水体中大量的氧.入库河流水体中的NO3^--N主要来自农田径流、城市污水、城市径流以及淹没土壤的释放,NH4^+-N的来源主要是城市污水、工业废水以及少量的生活垃圾和船舶废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入库河流 氮营养盐 污染特征 污染来源分析
下载PDF
中国西部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近期动态分析 被引量:43
9
作者 郑丙辉 田自强 +1 位作者 王文杰 李子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78-1085,共8页
在野外调查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 ,利用遥感 (RS)和地理信息系统 (GIS)技术 ,对中国西部地区 12个省 (直辖市 ) 1995年和2 0 0 0年的 6种土地利用 /覆盖类型的遥感数据进行了制图及其叠加分析。结果表明 :(1)对 1330 0个土地利用 /覆盖类... 在野外调查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 ,利用遥感 (RS)和地理信息系统 (GIS)技术 ,对中国西部地区 12个省 (直辖市 ) 1995年和2 0 0 0年的 6种土地利用 /覆盖类型的遥感数据进行了制图及其叠加分析。结果表明 :(1)对 1330 0个土地利用 /覆盖类型的图斑判读中 ,平均正确率 92 .92 %。同时对西部各省级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动态及更新成果进行的准确程度检查中 ,共获取全部 6个一级类型的动态图斑 13874 6个。地类更新平均准确率 97.71% ,勾绘图斑界线的准确率 99.85 %。 (2 )制图区域国土面积近 6 73万 km2 ,占全国土地面积的 70 %。其中 ,耕地面积 5年来增加了 12 0 .6 5万 hm2 ,比 1995年增长了 2 .4 1% ;林地面积 5年来减少了 6 1.5 0万 hm2 ,比 1995年减少了 0 .6 1% ;草地面积减少了 119.6 5万 hm2 ,比 1995年减少了 0 .5 9% ;城镇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 5年来分别增加了 19.2 5万 hm2和 17.0 4万 hm2 ,比 1995年增加了 1.36 %和 1.4 4 %。另外 ,作为西部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之一的土地沙漠化和土地盐碱化 ,由于近年来的连续干旱以及油田开发等人为干扰的加剧 ,5 a来不可利用地面积扩大了 2 4 .2 8万 hm2 ,其中草地沙化面积占到 2 6 .9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部地区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动态分析 RS GIS
下载PDF
1985~2003年渤海湾水质氮磷生源要素的历史演变趋势分析 被引量:42
10
作者 郑丙辉 秦延文 +2 位作者 孟伟 张雷 万峻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94-499,共6页
通过对渤海湾表层海水生源要素的现场调查以及相应历史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对渤海湾生源要素的现状、历史演变趋势以及富营养化状态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渤海湾表层海水处于较为严重的氮污染状态.北塘口、大沽口是渤海湾无机氮、... 通过对渤海湾表层海水生源要素的现场调查以及相应历史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对渤海湾生源要素的现状、历史演变趋势以及富营养化状态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渤海湾表层海水处于较为严重的氮污染状态.北塘口、大沽口是渤海湾无机氮、磷的2大污染源.DIN、DIP的历史演变趋势与入海径流量息息相关,尤其是大沽口近岸海域,DIN、DIP与入海年径流量呈现显著正相关性,显示了渤海湾无机氮、磷污染的陆源输入性.受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无机氮含量持续增长的影响,1985~2003年期间,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氮、磷营养盐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从1985年的“氮限制”状态转变为“磷限制”状态,这将对这一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造成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 磷生源要素 历史演变趋势
下载PDF
辽河流域河流栖息地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70
11
作者 郑丙辉 张远 李英博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28-936,共9页
建立了由底质、栖息地复杂性、速度-深度结合特性、堤岸稳定性、河道变化、河水水量状况、植被多样性、水质状况、人类活动强度和河岸土地利用类型所构成的河流栖息地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各指标的等级划分以及栖息地综合指数的计算方法... 建立了由底质、栖息地复杂性、速度-深度结合特性、堤岸稳定性、河道变化、河水水量状况、植被多样性、水质状况、人类活动强度和河岸土地利用类型所构成的河流栖息地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各指标的等级划分以及栖息地综合指数的计算方法.结合2005年辽河流域河流生态调查结果,对流域内所调查的28个河段的栖息地质量状况进行了具体评价,并进一步分析了河道栖息地综合指数与河流理化因子、底栖生物以及小流域土地利用状况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①辽河流域28个河段的栖息地质量状况差异显著,其中10个河段达到了较好等级以上,6个仅为中等水平,12个河段为较差等级以下;②栖息地质量与理化因子、底栖生物指标具有显著相关性,表明栖息地质量是影响水质与生物状况的重要因素;③小流域的人类未利用土地比例与栖息地质量显著相关,表明小流域土地利用程度对栖息地环境质量影响较大,是恢复与保护河流栖息地质量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流域 河流 栖息地评价 评价指标 底栖生物 土地利用
下载PDF
太湖西岸湖滨带水生生物分布特征及水质营养状况 被引量:75
12
作者 郑丙辉 田自强 +1 位作者 张雷 郑凡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4214-4223,共10页
对太湖西岸湖滨带入湖河口区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的种类、单位体积数量以及物种多样性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区域水生生物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在调查到的5个浮游植物门类中,蓝藻和绿藻门种类占到46.81%和36.17%。单位水体中的物... 对太湖西岸湖滨带入湖河口区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的种类、单位体积数量以及物种多样性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区域水生生物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在调查到的5个浮游植物门类中,蓝藻和绿藻门种类占到46.81%和36.17%。单位水体中的物种数量分别占到总藻类的60.97%和34.49%,而硅藻门仅占到总藻类数量的3.07%。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及均匀度指数基本在1.3—1.6和0.14—0.22之间波动。在调查到的71种浮游动物中,耐污染的桡足类和枝角类占36.62%。单位水体中的物种数量分别达到7.07×10^4个/L和7.76×10^4个/L;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趋于单一化,敏感种大量减少或消失,物种多样性指数值低下,日’及其均匀度值J仅分别为1.59和0.581左右。同时,部分耐污染和广布种大量繁殖,其单位水体中的物种数量平均占到底栖动物总量的84.76%。对入湖河口区24个点位的水质监测结果也表明,水体中的TN、TP浓度分别为3.50mg/L和0.28mg/L,分别高于国家湖泊水环境质量V类水质(TN≤2.0mg/L,TP≤0.2mg/L)标准。结合优势种和多样性指数水质分析方法,太湖西岸湖滨带水体水质已近严重富营养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西岸湖滨带 水生生物 水质 富营养化
下载PDF
邛海入湖河流水质及其湖区响应特征(2011-2021年)
13
作者 冉蛟 肖克彦 +1 位作者 向蓉 郑丙辉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60-1969,共10页
邛海是云贵高原水域面积>25 km^(2)的11个天然湖泊之一。基于邛海入湖河流与湖区水质监测数据,揭示入湖河流水质特征,并探究其湖区响应。结果表明:2021年,邛海入湖河流水质空间异质性显著,且分为自然型、农业型和城镇型3种类型河流... 邛海是云贵高原水域面积>25 km^(2)的11个天然湖泊之一。基于邛海入湖河流与湖区水质监测数据,揭示入湖河流水质特征,并探究其湖区响应。结果表明:2021年,邛海入湖河流水质空间异质性显著,且分为自然型、农业型和城镇型3种类型河流。官坝河等3条自然型河流水质优良,而高仓河等8条城镇型和农业型河流(R4~R11)水质较差,污染物浓度超标严重。2011—2021年,邛海主要入湖河流(官坝河、鹅掌河、小青河)的营养盐浓度呈下降或先增加后下降趋势,水质逐渐改善。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是导致邛海入湖河流水质空间异质性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河流水质在2011—2021年改善的原因之一。受湖泊水文环境与入湖河流污染类型影响,2017—2021年邛海湖区水环境及其与河流水质响应关系差异性明显:高枧湾水域(L5)水深浅、水环境容量小,主要受纳城镇污水,因而湖区营养盐与叶绿素a浓度高,在2021年达富营养状态;官坝河、鹅掌河与小青河入湖影响区(L1~L3)与小渔村(L4)水域湖水深、水环境容量大,污染物浓度与营养状态指数低,但因汇入的河流污染类型不同,湖区营养水平与河流水质响应存在季节性差异。另外,从污染治理区域来看,入湖河流R4~R11和湖区L5水域应是目前邛海流域水环境修复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邛海 入湖河流 水质特征 响应
下载PDF
三峡水库上游河流入库面源污染负荷研究 被引量:73
14
作者 郑丙辉 王丽婧 龚斌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5-131,共7页
借鉴水文分割法的原理,在基流分割的基础上,建立了面源污染负荷估算公式.基于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提出了污染类型判定和数据补插原则.以2004和2005年的水文水质数据为基础,将该方法应用于三峡库区上游河流入库面源污染负荷研究,并采... 借鉴水文分割法的原理,在基流分割的基础上,建立了面源污染负荷估算公式.基于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提出了污染类型判定和数据补插原则.以2004和2005年的水文水质数据为基础,将该方法应用于三峡库区上游河流入库面源污染负荷研究,并采用相关系数法作为对比,对该方法在应用中可能导致的结构性偏差予以探讨.结果表明,2004年嘉陵江、长江干流、乌江三江入库CODMn,总氮和总磷的污染负荷(以包含溶解态和颗粒态成分的总物质通量表示)分别为168.96×10^4,70.30×10^4和10.95×10^4t;2005年分别为228.24×10^4,66.64×10^4和14.24×10^4t;在总量组成中,面源是三江入库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占总入库负荷的60%-80%;在空间分布上,长江干流对入库面源污染负荷的贡献占绝对优势,嘉陵江、乌江的面源污染总贡献率仅占13.4%-39.4%;在营养物负荷组成方面,氮对水体的影响以溶解态氮作用为主,磷对水体的影响以颗粒态磷作用为主.水文分割法的改进值得进一步关注,但在尚未出现十分科学、合理的改进算法时,该方法仍不失为面源负荷研究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 面源 水文分割 相关性分析 回归分析
下载PDF
滇池流域生态环境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32
15
作者 郑丙辉 郅永宽 +1 位作者 郑凡东 李子成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18,33,F004,共5页
滇池流域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长引起了流域土地覆盖的巨大变化 ,由此造成了严重的湖泊富营养化和水资源危机。根据1988,1995 ,2 0 0 0年滇池流域的LandsatTM ETM+ 影像数据 ,并结合滇池水质的监测结果 。
关键词 滇池流域 土地覆盖 遥感调查 生态环境效应
下载PDF
水体营养物及其响应指标基准制定过程中建立参照状态的方法--以典型浅水湖泊太湖为例 被引量:36
16
作者 郑丙辉 许秋瑾 +1 位作者 周保华 张龙江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1-26,共6页
建立参照状态是水体营养物及其响应指标基准制订的关键性工作,建立参照状态的方法主要有时间参考状态法、空间参考状态法、频率法、沉积物历史反演法和预测或外推模型法等.以我国东部湖区典型水体太湖为例,主要应用频率分析法建立了太... 建立参照状态是水体营养物及其响应指标基准制订的关键性工作,建立参照状态的方法主要有时间参考状态法、空间参考状态法、频率法、沉积物历史反演法和预测或外推模型法等.以我国东部湖区典型水体太湖为例,主要应用频率分析法建立了太湖营养物总氮、总磷及响应指标叶绿素a、塞氏深度基准的参照状态,并用时间参考状态法和沉积物历史反演法进行了总氮和总磷参照状态值的验证.综合研究分析显示太湖营养物总磷、总氮的参照状态值应为0.03mg/L、0.6mg/L;响应指标叶绿素a、塞氏深度的参照状态值应为0.004mg/L、0.70m.研究结果旨在为我周水体营养物及其响应指标基准、标准的研究与制订以及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的控制提供理论和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物基准 太湖 参照状态
下载PDF
水质较好湖泊环境保护的理论基础及中国实践 被引量:13
17
作者 郑丙辉 曹晶 +2 位作者 王坤 储昭升 姜霞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99-710,共12页
目前,我国湖泊富营养化及蓝藻水华问题十分突出,国家高度重视湖泊的生态环境保护.自“九五”以来,国家就投入太湖、巢湖、滇池“老三湖”等重污染湖泊的治理,但成本巨大,且历经近30年才初见成效.按照湖泊污染程度,湖泊治理与保护可分为... 目前,我国湖泊富营养化及蓝藻水华问题十分突出,国家高度重视湖泊的生态环境保护.自“九五”以来,国家就投入太湖、巢湖、滇池“老三湖”等重污染湖泊的治理,但成本巨大,且历经近30年才初见成效.按照湖泊污染程度,湖泊治理与保护可分为“污染治理型”“防治结合型”“生态保育型”3大类.“老三湖”的治理是典型的“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水质较好湖泊主要属于生态保育型湖泊,因此,“老三湖”治理模式不适用于水质较好湖泊的保护.本文系统总结了我国水质较好湖泊优先保护理念的形成和水质较好湖泊专项实施的历程.根据水质较好湖泊的特点,及其生态系统退化与修复的一般过程,提出了水质较好湖泊保护的基本思路.从热力学角度,阐明了氮磷营养盐输入湖泊生态系统中是熵增过程,也是湖泊生态系统退化的根本原因,湖泊氮磷污染负荷源头控制是关键.湖泊流域生态安全格局是确保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的基础,从景观生态学角度,阐明了优化湖泊流域水土资源利用、优化发展模式是减轻湖泊环境压力的重要途径.在浅水湖泊生态系统,以沉水植物占优势的“清水态”和以浮游植物占优势的“浊水态”转换过程不是沿着同一条途径,存在上临界阈值和下临界阈值,水生态修复过程表现出一种迟滞的现象.从湖泊水生态系统稳态转换理论角度,阐明了湖泊生态修复工程应在湖泊生态系统发生退化转变之前实施,才能获得较高的环境效益.通过国家财政专项对81个水质较好湖泊的支持,既能促进湖泊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又能确保湖泊水环境质量变好,湖泊水生态系统逐步改善.建议加强不同类型湖泊保护模式的总结,深入对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系统演替理论和保护技术研究,支撑国家系统开展水质较好湖泊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较好 湖泊 生态系统 保护 成效
下载PDF
中国城市饮用水源地环境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74
18
作者 郑丙辉 付青 刘琰 《环境保护》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A期59-61,共3页
当前,我国饮用水水源地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环境问题,并进而引发了许多突出的社会问题。本文对全国城市饮用水源地环境问题进行了总结,初步提出了我国城市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对策,以提高我国城市饮用水源的水质安全。
关键词 饮用水源地 中国城市 环境问题 环境保护对策 社会问题 水质安全
下载PDF
重金属污染沉积物质量评价研究-以太湖为例 被引量:16
19
作者 郑丙辉 秦延文 +1 位作者 张雷 曹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60-1866,共7页
以太湖的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运用相平衡分配法(EqP)探讨了沉积物中4种重金属(Cu,Pb,Zn,Cd)的沉积物质量基准(CSQC)值;根据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US EPA)基于水生生物对重金属的最终慢性毒理水平的淡水水质基准,制定了太湖4种... 以太湖的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运用相平衡分配法(EqP)探讨了沉积物中4种重金属(Cu,Pb,Zn,Cd)的沉积物质量基准(CSQC)值;根据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US EPA)基于水生生物对重金属的最终慢性毒理水平的淡水水质基准,制定了太湖4种重金属(Cu,Pb,Zn,和Cd)的沉积物质量基准值分别为145.2,308.72,293.01,0.46mg/kg.以此CSQC为参比值,参考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各元素赋予不同的权重值,运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太湖沉积物重金属的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2010年8~9月太湖沉积物质量基本为良.这一结果与沉积物重金属总量分析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重金属污染 相平衡法 沉积物质量评价
下载PDF
黑河流域土地覆盖变化与生态环境退化过程分析 被引量:17
20
作者 郑丙辉 田自强 李子成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2-66,共5页
本文利用 1 988年、1 995年和 2 0 0 0年三个时相卫星遥感数据 ,对黑河流域土地利用 /覆盖变化进行动态分析 ,综合野外调查和历史资料分析 ,上游地区森林砍伐、植被破坏导致水资源减少 ,中游地区滥用水资源造成土地盐碱化 ,下游地区水... 本文利用 1 988年、1 995年和 2 0 0 0年三个时相卫星遥感数据 ,对黑河流域土地利用 /覆盖变化进行动态分析 ,综合野外调查和历史资料分析 ,上游地区森林砍伐、植被破坏导致水资源减少 ,中游地区滥用水资源造成土地盐碱化 ,下游地区水资源不足土地沙漠化。水资源问题是黑河流域生态环境退化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 土地利用 生态退化 动态分析法 生态环境 环境保护 生态建设 植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