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A在胃癌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郑仰 姚学清 +2 位作者 林锋 张忠林 马冬 《循证医学》 CSCD 2008年第2期109-112,共4页
胃癌是我国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患病率和死亡率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每年新发胃癌患者40万人,死亡人数30万人。外科手术切除仍是目前唯一的临床治愈手段。然而,肿瘤的部位、范围、有无血管受侵和转移等分期因素直接影响着能否... 胃癌是我国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患病率和死亡率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每年新发胃癌患者40万人,死亡人数30万人。外科手术切除仍是目前唯一的临床治愈手段。然而,肿瘤的部位、范围、有无血管受侵和转移等分期因素直接影响着能否手术及手术方式的选择。一直以来CT在判断能否切除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血管受侵是导致局部不可切除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进一步探索显示血管的方法、判断血管是否受侵及受侵程度的方法对提高可切除的阳性预测值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螺旋CT血管造影 诊断
下载PDF
脱细胞血管修复胆管缺损动物模型研究
2
作者 郑仰 章斐然 +1 位作者 陈迪群 李威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134-137,140,共5页
目的:探讨脱细胞血管基质修复胆管缺损的动物体内实验疗效。方法:将同种异体血管脱细胞,由此生成的人工胆管应用于贵州小香猪胆管缺损动物实验模型。术后不同时期(5周、4个月)检测相关指标,探讨人工胆管修复胆管缺损的疗效。结果:所有... 目的:探讨脱细胞血管基质修复胆管缺损的动物体内实验疗效。方法:将同种异体血管脱细胞,由此生成的人工胆管应用于贵州小香猪胆管缺损动物实验模型。术后不同时期(5周、4个月)检测相关指标,探讨人工胆管修复胆管缺损的疗效。结果:所有猪在整个研究期间均存活,未出现胆瘘或梗阻性黄疸表现。人工胆管在植入5周时排空通畅,未发现转氨酶升高,组织学检查发现人工胆管中有副腺样结构。植入4个月时肉眼不能区别人工胆管与原始胆管,胆管造影未发现管腔狭窄表现,血生化检查结果在正常范围。置入部位出现与原始胆管上皮类似的立方柱状上皮。结论:脱细胞化血管基质可能可以为临床胆管缺损或狭窄的治疗提供潜在的治疗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缺损 胆管狭窄 人工胆管 脱细胞血管
下载PDF
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预防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5
3
作者 陈仕荣 姚学清 +2 位作者 郑仰 王俊江 林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2485-2487,共3页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吻合口漏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自2003年12月至2008年12月间457例行双吻合器保肛手术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行全直肠系膜切除,应用双吻合器进行直肠闭合并吻合成功...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吻合口漏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自2003年12月至2008年12月间457例行双吻合器保肛手术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行全直肠系膜切除,应用双吻合器进行直肠闭合并吻合成功,术中检查发现8例切割圈不完整,行查漏试验检查时发现5例吻合口有泄漏,均进行了手法缝合修补。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9例,发生率4.16%(19/457),无手术死亡。结论:双吻合技术为低位直肠癌患者提供更多的保肛机会,使用得当及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可有效预防和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吻合口漏 双吻合器
下载PDF
胃癌淋巴管密度、微血管密度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章斐然 郑仰 +1 位作者 陈君填 李威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530-534,共5页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淋巴管密度(LVD)和微血管密度(MVD)水平及两者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2004年2月至2007年2月手术切除的68例胃癌患者肿瘤组织,分别采用D2-40和CD31标记胃癌组织中淋巴管和血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瘤...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淋巴管密度(LVD)和微血管密度(MVD)水平及两者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2004年2月至2007年2月手术切除的68例胃癌患者肿瘤组织,分别采用D2-40和CD31标记胃癌组织中淋巴管和血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瘤周及瘤内D2-40、CD31表达情况并计算LVD和MVD,分析瘤周及瘤内LVD、MVD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脏器转移、TNM分期、性别、年龄、分化程度、Lauren分型及病理类型)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68例患者瘤内和瘤周LVD分别为(4.6±2.0)个和(8.2±3.5)个,瘤内和瘤周MVD分别为(46.3±16.5)个和(47.6±15.3)个;瘤周LVD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脏器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Lauren分型及病理类型均无关(P>0.05);瘤内LVD、瘤内及瘤周MVD与以上参数均无关(P>0.05);全组中位总生存期(OS)为48.6个月,其中瘤周低LVD者的中位OS为31.0个月,低于瘤周高LVD的43.0个月(P<0.05);瘤周高MVD者的中位OS为46.0个月,而瘤周低MVD者为48.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瘤周LVD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密切相关,可能成为胃癌发展及预后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微血管密度 淋巴管密度 预后
下载PDF
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诊治体会 被引量:2
5
作者 陈仕荣 郑仰 王俊江 《吉林医学》 CAS 2009年第13期1244-1245,共2页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低位直肠癌患者行前切除保肛手术后出现吻合口漏19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诊断与治疗方法。结果:3例采用经双套管冲洗,14例采用保持引流通畅,控制饮食,加强营养支持,...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低位直肠癌患者行前切除保肛手术后出现吻合口漏19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诊断与治疗方法。结果:3例采用经双套管冲洗,14例采用保持引流通畅,控制饮食,加强营养支持,控制感染等保守治疗痊愈,2例因漏口>0.5cm,通过肛门行直肠漏口修补缝合而愈合。无再次经腹手术,平均愈合时间为12~18d。结论:吻合口漏是低位直肠癌前切除保肛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诊断要及时,必要时可通过造影等技术进一步早期确诊;治疗首选保守治疗,必要时可经肛门行直肠漏口修补缝合术;经腹行横结肠造口应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吻合口漏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直肠癌双吻合器保肛术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陈仕荣 姚学清 +1 位作者 郑仰 王俊江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09年第4期290-292,共3页
目的评估双吻合器在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价值,探讨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方法广东省人民医院五年收治的457例采用双吻合器行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行分析,应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采用χ2检验。结果457例直肠癌... 目的评估双吻合器在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价值,探讨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方法广东省人民医院五年收治的457例采用双吻合器行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行分析,应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采用χ2检验。结果457例直肠癌患者均应用双吻合器进行直肠闭合并吻合成功,术后出现吻合口漏19例,发生率为4.16%,(19/457)。吻合口漏的发生与患者的性别、肿瘤及吻合口距肛缘距离、肿瘤大小、术前的营养状况、手术者操作技巧、是否出现肿瘤性梗阻等因素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糖尿病、高血压病、肿瘤病理类型等无明显关系。19例吻合口漏的患者17例经保守治疗痊愈、2例经肛门行漏口缝合术痊愈,无一例再次经腹手术。结论直肠癌行双吻合器保肛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与患者自身因素、肿瘤本身、手术者的操作技巧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吻合口漏 双吻合器
下载PDF
2-DG联合5-Fu对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
7
作者 章斐然 李威 +1 位作者 郑仰 陈君填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3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探讨糖酵解抑制剂2-脱氧-D-葡萄糖(2-deoxy-D-glucose,2-DG)与5-氟尿嘧啶(5-Fu)单独及联合应用对人胃癌细胞MGC-803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将2-DG(10 mmol/L)、及5-Fu(5.0μg/L)单药及联合用药作用于人胃癌细胞MGC-803,MTT法检测各... 目的探讨糖酵解抑制剂2-脱氧-D-葡萄糖(2-deoxy-D-glucose,2-DG)与5-氟尿嘧啶(5-Fu)单独及联合应用对人胃癌细胞MGC-803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将2-DG(10 mmol/L)、及5-Fu(5.0μg/L)单药及联合用药作用于人胃癌细胞MGC-803,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联合用药组(2-DG+5-Fu)对MGC-803增殖抑制率为(70.93±3.84)%,显著高于2-DG组(30.61±1.72)%和5-Fu组(47.08±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肿瘤细胞凋亡率为(38.96±2.62)%,2-DG、5-Fu单药组肿瘤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5.70±1.42)%、(25.56±2.64)%,联合用药组分别与单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DG能有效抑制人胃癌细胞MGC-803细胞生长增殖,并诱导其凋亡;2-DG与5-Fu联合应用抗肿瘤作用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脱氧-D-葡萄糖 胃癌 增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直肠癌直肠系膜全切除术的临床病理依据及意义
8
作者 余永东 郑仰 +1 位作者 姚学清 林锋 《临床医学工程》 2009年第7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直肠系膜全切除术的临床病理依据。方法对102例具有较完整临床病理资料行直肠癌直肠系膜全切除术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直肠系膜进行常规病理切片,分析直肠系膜与直肠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治疗效... 目的探讨直肠癌直肠系膜全切除术的临床病理依据。方法对102例具有较完整临床病理资料行直肠癌直肠系膜全切除术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直肠系膜进行常规病理切片,分析直肠系膜与直肠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治疗效果。结果直肠系膜癌转移均与癌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结论直肠癌直肠系膜全切除术是治疗直肠癌的最佳途径,切除的直肠系膜的范围应根据Dukes分期、肿瘤的分化程度及肿瘤浸润肠壁的深度区别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病理
下载PDF
64排CT三维血管重建术前对胃癌血管侵犯的评估 被引量:4
9
作者 姚学清 林锋 +4 位作者 张忠林 郑仰 吴伍林 蔡观福 李勇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440-443,共4页
目的研究64排CT血管三维重建(3D CTA)进行胃癌术前评估中对肿瘤血管侵犯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6年8月至2007年12月间经胃镜确诊为胃癌并接受手术探查的40例患者进行术前CT影像的CTA重建,判断胃周血管侵犯情况,与术中探查结果对比。... 目的研究64排CT血管三维重建(3D CTA)进行胃癌术前评估中对肿瘤血管侵犯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6年8月至2007年12月间经胃镜确诊为胃癌并接受手术探查的40例患者进行术前CT影像的CTA重建,判断胃周血管侵犯情况,与术中探查结果对比。结果40例患者均成功进行CTA重建,14例提示血管侵犯的患者有12例术中探查证实血管侵犯;CTA判断血管侵犯的敏感性为98.1%,特异性为96.4%;术前CTA判断胃周血管是否受侵与手术判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99.P〉0.05)。结论64排3DCTA可作为胃癌是否侵犯血管的有效评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64排 血管造影术 三维重建
原文传递
2-脱氧-D-葡萄糖联合氟尿嘧啶对胃癌细胞MGC-803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章斐然 李威 +1 位作者 郑仰 陈君填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3年第5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糖酵解抑制剂2-脱氧-D-葡萄糖(2-DG)与氟尿嘧啶(5-Fu)单独及联合应用对人胃癌细胞MGC-803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设立2-DG组、5-Fu组、联合组(2-DG+5-Fu)及空白对照组,将2-DG(10 mmol/L)及5-Fu(5.0μg/L)单药及联合用药作... 目的探讨糖酵解抑制剂2-脱氧-D-葡萄糖(2-DG)与氟尿嘧啶(5-Fu)单独及联合应用对人胃癌细胞MGC-803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设立2-DG组、5-Fu组、联合组(2-DG+5-Fu)及空白对照组,将2-DG(10 mmol/L)及5-Fu(5.0μg/L)单药及联合用药作用于人胃癌细胞MGC-803,MTT法检测各组MGC-803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2-DG和5-Fu均可使胃癌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并可诱导细胞凋亡,两药合用后其作用明显增强。结论 2-DG能有效抑制人胃癌细胞MGC-803细胞生长增殖,并诱导其凋亡;2-DG与5-Fu联合应用抗肿瘤作用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脱氧-D-葡萄糖 胃癌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