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Felder-Silverman学习风格”模型的康复护理学教学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郑修元 孙文静 +3 位作者 肖灵君 李琨 庄志强 燕铁斌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19-522,共4页
康复护理学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目前“elearnig”、大型在线开放课程教学(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s)、专属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等多种网络及移动教学方式的发展,传统面授课的教学模式已被... 康复护理学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目前“elearnig”、大型在线开放课程教学(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s)、专属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等多种网络及移动教学方式的发展,传统面授课的教学模式已被打破,在线网络资源学习与面授课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式是本科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1-4],中山大学的康复护理学教学在此方面积极进行教学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护理学 康复医学 在线开放课程 面授课 在线课程 网络资源
下载PDF
经皮神经电刺激与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即刻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郑修元 林阳阳 +4 位作者 燕铁斌 董军涛 庄志强 吴伟 李睿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68-1170,共3页
脑卒中后的肩关节半脱位(glenohumeral subluxation,GHS),是患者偏瘫上肢的主要表现之一,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1].纠正GHS的方法有电刺激、肩吊带、针灸、康复训练、肌效贴等[2].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 脑卒中后的肩关节半脱位(glenohumeral subluxation,GHS),是患者偏瘫上肢的主要表现之一,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1].纠正GHS的方法有电刺激、肩吊带、针灸、康复训练、肌效贴等[2].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和经皮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stimulation,TENS)是常用的电刺激治疗方法,Ekim等[3]发现TENS结合常规康复治疗方法可明显缓解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后的肩痛,Wang等[4]发现FES治疗可减轻脑卒中后的肩痛,增加肩关节被动活动度并减轻GHS.Koyuncu等[5]则得出FES可以治疗GHS和肩关节痛的结论.TENS作为镇痛的主要物理因子是否也会对GHS产生影响?本课题就此对单次的FES与TENS即刻治疗效果通过X线检查进行了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半脱位 功能性电刺激 经皮神经电刺激 脑卒中患者 即刻 治疗方法 脑卒中后 TENS
下载PDF
经颅磁刺激对正常大鼠脑血流量影响的即时观察 被引量:7
3
作者 郑修元 何晓阔 +1 位作者 燕铁斌 董军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17-421,共5页
目的:动态观察不同参数设置下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正常大鼠脑局部皮质血流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经颅磁刺激仪依次连续刺激Wistar大鼠右侧大脑皮质固定区域,根据刺激参数分为4组:高频高强度(5Hz,100%)组、高频低强度(5Hz,50%)... 目的:动态观察不同参数设置下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正常大鼠脑局部皮质血流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经颅磁刺激仪依次连续刺激Wistar大鼠右侧大脑皮质固定区域,根据刺激参数分为4组:高频高强度(5Hz,100%)组、高频低强度(5Hz,50%)组、低频高强度(1Hz,100%)组、低频低强度(1Hz,50%)组,每组参数刺激50次;通过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记录激光探头下大鼠脑局部皮质血流量的变化。结果:4组不同参数r TMS干预后大鼠刺激区域脑皮质局部血流量均增高,不同强度的1Hz与5Hz经颅磁刺激后脑血流量曲线变化特征不同,强度是影响脑血流量变化的重要因素,频率与强度相互不影响,脑血流随刺激结束不再变化。结论:大鼠脑血流量变化呈强度依赖性,频率影响不明显,刺激后血流量变化无后续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激光多普勒血流仪 脑局部血流量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同步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与行走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郑修元 陈汉波 +6 位作者 吕晓 倪莹莹 丁丽娟 郑文华 郭永亮 贺灵慧 燕铁斌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20-1226,共7页
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同步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FES)的治疗模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与行走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偏瘫步行障碍患者随机分为tDCS组(20例)和伪tDCS组(18例)。tDCS组采用1×1 tDCS治疗仪,阳极置于脑初级... 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同步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FES)的治疗模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与行走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偏瘫步行障碍患者随机分为tDCS组(20例)和伪tDCS组(18例)。tDCS组采用1×1 tDCS治疗仪,阳极置于脑初级运动皮层偏瘫下肢代表区,阴极置于健脑额前区,电流强度:2mA。伪tDCS组患者电极放置位置相同,但仅在开始治疗和结束前30s有电流输出。两组均同步接受FES治疗。治疗时间:20min/次,1次/天,5天/周,连续治疗2周。治疗前、1周后、2周后分别给予Berg平衡量表(BBS)、Holden步行功能量表的临床评估,并在治疗前和2周后进行三维步态分析。结果:治疗组1周后BBS变化率、2周后Holden等级较伪刺激组增加,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步态的特征性参数、时空参数、对称性参数与伪刺激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tDCS同步FES治疗可能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可以显著提高其行走功能,但三维步态分析的步态参数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经颅直流电刺激 功能性电刺激 偏瘫 步行功能
下载PDF
脑梗死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 被引量:3
5
作者 郑修元 李胜活 燕铁斌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83-787,共5页
目前研究表明脑梗死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大量增殖、迁移和分化,参与神经再生和脑组织功能的恢复,这改变了长期以来人们认为人脑神经元缺乏再生能力的错误观念。近年来,
关键词 内源性神经干细胞 脑梗死 脑组织功能 人脑神经元 神经再生 错误观念 再生能力
下载PDF
围生期左脑损伤致言语认知障碍的评定及fMRI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郑修元 黄粉燕 +4 位作者 燕铁斌 肖灵君 燕楠 林笑丰 梁志莹 《康复学报》 2015年第4期1-4,30,共5页
目的:探讨围生期左脑损伤对言语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3.0T MR仪对1例围生期左脑损伤患儿图片命名任务的BOLD f MRI扫描,应用Eprime 2.0任务程序设计软件进行编辑,使用模块设计模式(Block-design),静息相(不给予图像任务)与刺激相(... 目的:探讨围生期左脑损伤对言语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3.0T MR仪对1例围生期左脑损伤患儿图片命名任务的BOLD f MRI扫描,应用Eprime 2.0任务程序设计软件进行编辑,使用模块设计模式(Block-design),静息相(不给予图像任务)与刺激相(给予图像任务)交替,患儿视图片时轻声对图片进行命名,观察脑区激活情况。通过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脑电图、MR+MRA+DTI、艾森克个性问卷进行认知心理及神经功能评估。结果:患儿操作方面发展平衡(PVI=4.87),言语、总智力上发展不平衡(PVI=18.70、11.30),f MRI提示左脑病灶周围颞叶区脑组织激活。结论:围生期左脑损伤患儿言语表达障碍不明显,左脑损伤区周围的颞叶脑组织成为新的言语功能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生期 左脑损伤 言语认知障碍 脑功能磁共振
下载PDF
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运动功能和缺血半影区微管相关蛋白-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0
7
作者 金冬梅 庄志强 +3 位作者 燕铁斌 向云 彭源 郑修元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05-508,I0002,共5页
目的:观察功能性电刺激(FES)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运动功能和缺血半影区微管相关蛋白-2(MAP-2)表达的影响。方法:制作急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FES安慰治疗组和FES治疗组共三组,每组又分为治疗0d、3d、7d、14d四... 目的:观察功能性电刺激(FES)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运动功能和缺血半影区微管相关蛋白-2(MAP-2)表达的影响。方法:制作急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FES安慰治疗组和FES治疗组共三组,每组又分为治疗0d、3d、7d、14d四个亚组,每亚组共6只,术后3天开始FES治疗。FES治疗引起瘫痪侧伸腕伸指动作,每天1次,每次10min。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各个时间点采用网屏试验评定运动功能,评定后取材,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半影区MAP-2变化。结果:治疗7d和14d后,FES治疗组的运动功能较安慰治疗组明显改善(P<0.05)、MAP-2阳性细胞数和光密度值明显增加(P<0.01)。结论:FES治疗可以改善急性脑梗死大鼠的运动功能,并增强脑梗死周围缺血半影区MAP-2的蛋白表达,增强脑的可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电刺激 脑梗死 运动功能 微管相关蛋白
下载PDF
中文版改良躯干损伤量表在脑卒中患者中的信度与效度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金冬梅 曾鑫鑫 +3 位作者 薛晶晶 李睿 洪忠秋 郑修元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87-792,共6页
目的:翻译挪威版改良躯干损伤量表(the Trunk Impairment Scale-modified to Norwegian Version,mTIS),并探讨其在脑卒中患者应用中的信度与效度,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挪威版mTIS翻译为中文版mTIS。共入组30例病例,在入组... 目的:翻译挪威版改良躯干损伤量表(the Trunk Impairment Scale-modified to Norwegian Version,mTIS),并探讨其在脑卒中患者应用中的信度与效度,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挪威版mTIS翻译为中文版mTIS。共入组30例病例,在入组第一天,评定者A与B同时但独立对患者进行中文版mTIS量表评估,评定者A再对患者进行Fugl-Meyer量表的下肢运动部分(The Fugl-Meyer Assessment of Lower Extremity, FMA-LE)、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 MBI)、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和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ostural Assessment Scale for Stroke Patient,PASS)评估。在入组第二天,评定者A再进行一次中文版mTIS评估。采用组内相关系数法(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分析评定者内部的重测信度和评定者间信度,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检测效度。结果:在信度研究中,评定者A与B之间的中文版mTIS总分、动态坐位平衡分量表得分、协调分量表得分的ICC分别为0.978,0.967,0.902,评定者A两次评定结果之间的中文版mTIS总分、动态坐位平衡分量表得分、协调分量表得分的ICC分别为0.971,0.969,0.901。在效度研究中,中文版mTIS得分与FMA-LE得分的相关系数r=0.806,P<0.05;与MBI得分的相关系数r=0.802,P<0.05;与BBS得分的相关系数r=0.734,P<0.05;与PASS得分的相关系数r=0.775,P<0.05。结论:中文版改良躯干损伤量表在脑卒中患者应用中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评定者间信度和较好的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躯干控制 量表 信度 效度
下载PDF
基于功能的联想记忆法应用于解剖学教学的对照研究
9
作者 李睿 郑修元 +2 位作者 庄志强 彭静文 燕铁斌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70-972,共3页
康复治疗是一门以恢复伤残病者的躯体功能为主要目标的专业学科^([1])。康复治疗技术来源于西方,在课程设置及专业要求方面有别于传统治疗方法,因此,解剖学知识与康复治疗师的专业技能息息相关[2]。而系统解剖学中前臂及手内肌的解剖... 康复治疗是一门以恢复伤残病者的躯体功能为主要目标的专业学科^([1])。康复治疗技术来源于西方,在课程设置及专业要求方面有别于传统治疗方法,因此,解剖学知识与康复治疗师的专业技能息息相关[2]。而系统解剖学中前臂及手内肌的解剖因其肌肉数量多、体积小,名称相对复杂的特点,经常使得康复治疗专业学生的精准学习记忆存在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学教学 联想记忆法 康复治疗技术 应用 康复治疗师 系统解剖学 专业学科 躯体功能
下载PDF
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和缺血半暗带GSK-3β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蔡传萍 金冬梅 +5 位作者 录欣欣 刘慧华 庄志强 郑修元 吕晓 吴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47-652,共6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FES)治疗改善脑梗死大鼠的神经功能是否与缺血半暗带GSK-3β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相关。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及FES治疗组,每组均分为治疗0天(治疗前)、3天、7天、14天四个亚组。建立大鼠永久性大...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FES)治疗改善脑梗死大鼠的神经功能是否与缺血半暗带GSK-3β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相关。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及FES治疗组,每组均分为治疗0天(治疗前)、3天、7天、14天四个亚组。建立大鼠永久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pMCAO)并进行皮下电极埋置。术后3天开始行FES治疗,每天1次,每次30min。在各时间点对大鼠进行改良神经功能损害评分(mNSS)评定神经功能,随后取材,用Western Blot检测半暗带GSK-3β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第7、14天FES治疗组大鼠mN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FES治疗组治疗第7天和第14天的大鼠神经功能较第0天和第3天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第7天,GSK3β磷酸化水平FES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而FES治疗组治疗第7天的GSK-3β磷酸化水平明显高于第3天和第14天(P<0.05)。结论:FES能通过增高GSK-3β磷酸化水平改善脑梗死大鼠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电刺激 脑梗死 神经功能损害 糖原合成激酶-3β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同步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影响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7
11
作者 陈汉波 郑修元 +6 位作者 吕晓 丁丽娟 贺灵慧 刘晨 郑文华 郭永亮 燕铁斌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27-1232,共6页
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 DCS)同步基于正常行走模式的下肢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对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66例符合入组条件... 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 DCS)同步基于正常行走模式的下肢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对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66例符合入组条件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分层后随机分成3组:t DCS组(n=22)、FES组(n=22)、同步组(n=22)。t DCS组给予头部t DCS治疗同步下肢安慰FES治疗;FES组给予头部安慰t DCS治疗同步下肢FES治疗;同步组给予头部t DCS治疗同步下肢FES治疗。治疗20min/次、1次/d、连续治疗12d。在治疗前(T0)、治疗6次(T1)及治疗12次(T2)后分别采用下列量表评估: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分(PASS)、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MA-L)、Berg平衡量表(BBS)、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改良Barthel指数(MBI)。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各评定结果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治疗12次后,三组患者的BBS、TUGT、MBI(下肢)及FES组和同步组的PASS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变化率比较,治疗12次后三组患者FMA-L、BBS、TUGT、MBI(下肢)及FES组和同步组的PASS的变化率,较治疗6次时变化率差异均有显著性。t DCS组与FES组比较,MBI(下肢)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步组与t DCS组比较,PASS、MBI(下肢)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步组与FES组比较BBS变化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余变化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三种方法均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恢复期偏瘫患者的下肢功能,t DCS同步FES的治疗在部分评估指标方面的疗效优于单用t DCS或单用FES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直流电刺激 功能性电刺激 同步 脑卒中 下肢功能
下载PDF
功能性电刺激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及梗死侧皮质巢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郑修元 李胜活 +5 位作者 燕铁斌 刘慧华 向云 庄志强 金冬梅 彭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25-328,共4页
目的观察功能性电刺激(FES)对急性脑梗死大鼠梗死侧顶叶皮质巢蛋白(nestin)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FES治疗在脑梗死后早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分子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分为电刺激组、安慰刺激组、对照组,每组20只,每组大鼠再... 目的观察功能性电刺激(FES)对急性脑梗死大鼠梗死侧顶叶皮质巢蛋白(nestin)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FES治疗在脑梗死后早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分子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分为电刺激组、安慰刺激组、对照组,每组20只,每组大鼠再分为治疗1,3,7,14d共4个亚组,每个亚组5只。参照改良Longa线栓法制作急性脑梗死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电刺激组与安慰刺激组于MCAO后第3天开始治疗。电刺激组以表面电极刺激偏瘫侧前肢,FES参数设置的强度以前肢能发生明显的伸腕、伸趾动作为宜。安慰刺激组将FES治疗仪的治疗电极放在偏瘫侧前肢伸肌群的运动点上,但关闭电源不予以电刺激,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治疗。所有大鼠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3,7,14天给予改良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评定,同时,以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析大鼠脑梗死侧周围远隔区顶叶皮质nestin表达的阳性细胞数。结果治疗3d后,电刺激组与安慰刺激组和对照组大鼠的mNSS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7d和14d后,电刺激组大鼠mNSS评分显著高于安慰刺激组和对照组(P〈0.05);但安慰刺激组与对照组之间mNSS评分在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7,14d后电刺激组大鼠脑梗死侧周围顶叶皮质nestin表达的阳性细胞数较安慰刺激组和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安慰刺激组和对照组之间在各时间点脑梗死灶周围远隔区顶叶皮质nestin的阳性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ES治疗脑梗死早期大鼠偏瘫肢体可显著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FES治疗可促进梗死灶周围nestin的表达,这可能说明了FES治疗的另一个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电刺激 脑梗死 神经功能 巢蛋白
原文传递
低频电刺激对急性局灶性脑梗死大鼠运动功能及梗死边缘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彭源 燕铁斌 +4 位作者 金冬梅 庄志强 向云 刘慧华 郑修元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655-658,共4页
目的研究低频电刺激对急性局灶性脑梗死大鼠运动功能和梗死边缘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探讨低频电刺激治疗促进脑梗死后运动功能恢复的机制。方法5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低频电刺激组、模型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每... 目的研究低频电刺激对急性局灶性脑梗死大鼠运动功能和梗死边缘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探讨低频电刺激治疗促进脑梗死后运动功能恢复的机制。方法5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低频电刺激组、模型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每组18只,每组动物再分为治疗3,7和14d3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6只。参照Longa等的线栓法制成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低频电刺激组于造模术后3d开始进行低频电刺激治疗,模型对照组应用相同的低频电刺激仪治疗,但不予以电流刺激,假手术组不予任何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各时间点给予平衡木行走测评、转棒上行走测评和网屏试验等功能评定;以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梗死边缘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低频电刺激组大鼠运动功能较模型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低频电刺激组缺血性半影区的GFAP阳性率较模型对照组高(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能促进脑梗死大鼠运动功能恢复,其中一个重要机制可能是低频电刺激能增强GFAP的表达,促进缺血后脑的可塑性变化,构成了脑梗死后功能恢复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电刺激 脑梗死 运动功能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原文传递
功能性电刺激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运动功能及室管膜下区的溴氧尿嘧啶核苷+/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细胞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慧华 燕铁斌 +3 位作者 李胜活 赵俊红 郑修元 何晓阔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1-165,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点功能性电刺激(FES)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和室管膜下区(SVZ)溴氧尿嘧啶核苷(BrdU)+/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细胞表达的影响,探讨FES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点功能性电刺激(FES)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和室管膜下区(SVZ)溴氧尿嘧啶核苷(BrdU)+/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细胞表达的影响,探讨FES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法制作急性脑梗死大鼠模型,制模成功7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安慰组和FES组,每组各24只。3组再按治疗时间分为1、3、7和14d四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对照组没有进行任何治疗;安慰组大鼠瘫痪侧前肢仅贴附表面电极,连接FES治疗仪,关闭机器电源;FES组制模成功后第3天开始以表面电极刺激瘫痪侧前肢,治疗强度以引起瘫痪侧出现伸腕伸指动作为准(约4~5mA),每次治疗15min,1次/日。治疗前及治疗各时间点(1、3、7和14d)采用改良神经功能损害评分法(mNSS)对大鼠神经功能变化评分;使用免疫组织荧光化学法检测缺血侧SVZ表达5-BrdU以及GFAP细胞数目的改变。结果治疗7d和14d后,FES组大鼠mNSS评分较其它2组明显改善(P〈0.05),其中运动功能评分改善尤为明显(P〈0.05)。治疗第3天FES组BrdU阳性细胞、BrdU+/GFAP+双标阳性细胞数及阳性率与其它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天各组BrdU阳性细胞、双标阳性细胞数均达到峰值,FES组BrdU阳性细胞、双标阳性率与其它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4天FES组BrdU阳性细胞、双标阳性率与其它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ES治疗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促进SVZ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电刺激 脑梗死 神经可塑性 室管膜下区
原文传递
低频电刺激对大鼠脑梗死灶镜区皮质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庄志强 金冬梅 +3 位作者 燕铁斌 彭源 向云 郑修元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651-654,共4页
目的研究脑梗死大鼠经低频电刺激治疗后,其梗死灶镜区脑皮质突触可塑性变化,初步从分子水平探讨低频电刺激治疗的基本机制。方法将48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低频电刺激组、安慰刺激组和假手术组。造模术后3d,低频电刺激组接... 目的研究脑梗死大鼠经低频电刺激治疗后,其梗死灶镜区脑皮质突触可塑性变化,初步从分子水平探讨低频电刺激治疗的基本机制。方法将48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低频电刺激组、安慰刺激组和假手术组。造模术后3d,低频电刺激组接受低频电刺激治疗7d(20min/d);安慰刺激组安放电极但不予电刺激;假手术组无特殊处置。以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动物脑梗死灶镜区突触超微结构,采用Westernblot技术测定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突触素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低频电刺激治疗7d后,与安慰刺激组及低频电刺激治疗前相比,镜区皮质突触的界面曲率增大、突触间隙缩窄;GFAP蛋白表达水平无显著改变,而突触素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可诱导脑梗死大鼠梗死灶镜区脑皮质发生活跃的突触可塑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电刺激 脑梗死 突触 可塑性 大鼠
原文传递
不同形式的运动训练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及前额叶皮质区突触素及突触后致密物-95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董军涛 郑修元 +4 位作者 林阳阳 燕铁斌 何晓阔 赵敬璞 录欣欣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41-645,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形式的运动训练(自主运动、强迫运动和功能性电刺激诱导的运动)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恢复及前额叶皮质区突触素(SYP)、突触后致密物-95(PSD-95)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Wistar雄性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 目的研究不同形式的运动训练(自主运动、强迫运动和功能性电刺激诱导的运动)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恢复及前额叶皮质区突触素(SYP)、突触后致密物-95(PSD-95)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Wistar雄性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自主运动组、强迫运动组和功能性电刺激组,每组8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的方法制作VD模型,假手术组大鼠麻醉但不阻断颈总动脉。造模成功1周后,自主运动组大鼠在跑轮上自由运动,每日270m;强迫运动组在电动跑轮上行强迫运动,每日270m;功能性电刺激组采用功能性电刺激模拟大鼠前肢在跑轮上行走时的动作,按9m/min的速度每日运动3次,每次10min;模型组和假手术组造模成功后置于笼中自由活动。5组大鼠均于造模成功3周后,采用新奇事物识别实验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测试后即刻取大鼠前额叶皮质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上述各组突触素、突触后致密物.95的表达。结果自主运动组、强迫运动组和功能性电刺激组大鼠新奇事物认知指数分别为(0.65±0.15)、(0.59±0.12)和(0.62±0.14),较模型组的(0.45±O.13)均有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主运动组、强迫运动组和功能性电刺激组大鼠前额叶皮质区PSD-95表达水平分别为(1.01±0.05)、(0.95±0.15)和(1.06±0.09),较模型组的(0.58±0.15)均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主运动、强迫运动和功能性电刺激诱导的运动均可改善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可能机制是自主运动、强迫运动和功能性电刺激诱导的运动均可促进前额叶皮质区突触后致密物-95的表达,但对突触素的表达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运动训练 学习记忆 突触素 突触后致密物-95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