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熵值-突变级数法的环渤海地区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 被引量:23
1
作者 郑力燕 毕相东 +1 位作者 宋伦 董少杰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91-600,共10页
随着对海洋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海洋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中国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作为衡量海洋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定量化评价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针对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的突变特性,基于... 随着对海洋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海洋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中国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作为衡量海洋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定量化评价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针对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的突变特性,基于熵值-突变级数法,从压力和承压两方面构建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障碍因子诊断模型,考量环渤海地区4个省市2006-2014年的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的空间差异和时序特征,剖析影响承载力发展水平的主要障碍因子。研究表明:环渤海地区2006-2014年海洋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整体较差,承载力水平呈下降趋势;2014年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强度分为两类,山东和天津为较弱承载力水平,河北和辽宁为弱承载力水平;生态弹性小、环境污染重、生态资源匮乏已成为制约环渤海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发展水平的普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 环渤海地区 熵值法 突变级数法 障碍因子诊断模型
下载PDF
我国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发展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郑力燕 朱双平 +2 位作者 王喆 王佳楠 徐泽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9年第18期60-63,共4页
目前,科技创新已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驱动力。鉴于金融资本在支撑和引导科技创新进程中的关键作用,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将会迅速带动金融资本增值和技术成果转化。本文基于我国2006~2017年数据,采用熵值法、耦合度和耦... 目前,科技创新已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驱动力。鉴于金融资本在支撑和引导科技创新进程中的关键作用,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将会迅速带动金融资本增值和技术成果转化。本文基于我国2006~2017年数据,采用熵值法、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别测度我国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复合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和耦合发展类型。研究表明:我国科技创新和科技金融两个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逐年上升,复合系统的耦合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形趋势、耦合协调度则呈稳定上升趋势;耦合发展类型经历由严重失调衰退到优质协调发展,主导发展类型处于同步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科技金融 熵值法 耦合度 耦合协调度
下载PDF
引黄水在北大港水库蓄存期水质咸化的研究 被引量:35
3
作者 赵文玉 王启山 +3 位作者 吴国平 吴立波 孙增峰 郑力燕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63-766,共4页
依据引黄水在北大港水库蓄存期水质咸化的事实以及传质理论,定性地分析了引黄水水质咸化的主要原因,包括盐碱土传质作用、蒸发浓缩作用以及风的扰动加速传质作用等。在北大港水库旁修建了一个模拟试验水池,进行了现场模拟试验研究。依... 依据引黄水在北大港水库蓄存期水质咸化的事实以及传质理论,定性地分析了引黄水水质咸化的主要原因,包括盐碱土传质作用、蒸发浓缩作用以及风的扰动加速传质作用等。在北大港水库旁修建了一个模拟试验水池,进行了现场模拟试验研究。依据水量平衡和氯离子总量平衡的原理,分别定量地计算了传质作用和蒸发浓缩作用对水质咸化影响的比重。结果表明,在模拟水池蓄水后的30 d内,传质作用对水质咸化影响的比重有随时间增加而增长的趋势;30 d后,传质作用对水质咸化影响的比重稳定在80%,蒸发浓缩作用对水质咸化影响的比重稳定在20%,说明导致水质咸化的最主要因素是盐碱土传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咸化 模拟试验 传质理论 蒸发浓缩
下载PDF
"引黄水"在北大港水库蓄存期水质咸化机理分析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24
4
作者 赵文玉 王启山 +5 位作者 赵玉明 崔海涛 刘承建 孙增峰 郑力燕 吴立波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04年第6期24-26,共3页
长期以来,"引黄济津"工程是解决天津市缺水问题的一项有效措施,北大港水库是该工程惟一的调蓄水库。"引黄水"经北大港水库蓄存一段时间后水质咸化,氯离子浓度超过了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从质量传递理论出发,全面地... 长期以来,"引黄济津"工程是解决天津市缺水问题的一项有效措施,北大港水库是该工程惟一的调蓄水库。"引黄水"经北大港水库蓄存一段时间后水质咸化,氯离子浓度超过了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从质量传递理论出发,全面地分析了"引黄水"水质咸化的原因,得出了"引黄水"水质咸化受北大港水库所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气象条件影响的结论,提出了减缓"引黄水"水质咸化速度的一些工程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大港水库 水质咸化 传质理论 防治措施
下载PDF
风对北大港水库水质咸化影响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赵文玉 王启山 +5 位作者 刘军 田玉发 鲁家奎 孙增峰 郑力燕 吴立波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5年第3期16-18,24,共4页
从理论上分析了风加快北大港水库水体水质咸化速度的原因,一是由于风对水体的扰动作用,加快了盐份从底部土壤向整个水体的扩散速度,二是风可加快水体的蒸发速度,加速了水体的蒸发浓缩作用,并通过有风、无风的对比实验定性地证明了此结论。
关键词 水质咸化 传质理论 蒸发浓缩
下载PDF
校园空气微生物时空分布特征及与人群活动的关系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佳楠 崔硕 +1 位作者 郑力燕 刘杰 《实验室科学》 2014年第5期31-33,共3页
对空气微生物含量及其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在空气环境质量监测上具有重要意义。将实验教学内容与实际环境问题相结合,指导学生进行全年校园空气微生物质量监测并对空气微生物与人群活动关系及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评价。研究表明,人群活... 对空气微生物含量及其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在空气环境质量监测上具有重要意义。将实验教学内容与实际环境问题相结合,指导学生进行全年校园空气微生物质量监测并对空气微生物与人群活动关系及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评价。研究表明,人群活动是对空气微生物影响较大的环境因子(p<0.001),季节变化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校园空气微生物主要以细菌为主(73.27%),其次为真菌(26.73%)。校园中78%的功能区属于清洁和较清洁,22%属于轻微污染,说明校园的总体环境质量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 空气微生物 细菌 真菌
下载PDF
松花江流域冷水鱼潜在分布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于增知 于宏兵 郑力燕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7年第3期48-54,共7页
人类过度捕捞和水利工程建设等行为导致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松花江流域冷水鱼资源造成严重破坏。通过2013~2015年间松花江流域冷水鱼野外调查数据,对冷水鱼的资源现状和生存环境特征进行了分析。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分析冷水鱼与... 人类过度捕捞和水利工程建设等行为导致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松花江流域冷水鱼资源造成严重破坏。通过2013~2015年间松花江流域冷水鱼野外调查数据,对冷水鱼的资源现状和生存环境特征进行了分析。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分析冷水鱼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用逻辑回归分析构建冷水鱼潜在分布模型。结果表明:经度、纬度、海拔、气温对冷水鱼的分布有显著影响;冷水鱼主要分布在各级河流的源头区和上游区域、支流水域、溪流和山区河流中;用所构建模型对松花江流域冷水鱼的潜在分布河段做出预测,预测河段与文献记载相符,说明此模型可以有效预测物种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环境因子 冷水鱼 逻辑回归分析 潜在分布预测模型 松花江流域
下载PDF
天津市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动态发展研究
8
作者 朱双平 郑力燕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1年第4期55-57,共3页
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深度耦合将会产生整体协同效应,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天津市为例,从科技创新和科技金融两方面构建指标体系,熵值法评价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两个子系统综合发展,并从系统耦合的角度出发测度复合... 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深度耦合将会产生整体协同效应,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天津市为例,从科技创新和科技金融两方面构建指标体系,熵值法评价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两个子系统综合发展,并从系统耦合的角度出发测度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程度。研究表明:2008~2017年,天津市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两个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逐年上升,复合系统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也呈明显上升趋势,耦合发展类型为极度协调耦合,主导发展类型最终演化为平衡同步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科技金融 熵值法 耦合度 耦合协调度
下载PDF
新型智能取水装置的设计与效果评价
9
作者 李维瑄 张延龙 +1 位作者 郑力燕 黄彭鑫悦 《环境与发展》 2019年第10期27-29,共3页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均离不开水。而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但空气中有一定量的水分子。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设计了一款新型智能取水装置,其通过与智能硬件相结合的方式从空气中取水,同时净化水中杂质,保证饮水安全。
关键词 水资源匮乏 空气取水 智能 水质安全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techniques in assessment of surface water quality in Second Songhua River basin,China 被引量:3
10
作者 郑力燕 于宏兵 王启山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5期1040-1051,共12页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techniques,such as cluster analysis(CA),discriminant analysis(D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and factor analysis(FA),were applied to evaluate and interpret the surface water quality dat...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techniques,such as cluster analysis(CA),discriminant analysis(D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and factor analysis(FA),were applied to evaluate and interpret the surface water quality data sets of the Second Songhua River(SSHR) basin in China,obtained during two years(2012-2013) of monitoring of 10 physicochemical parameters at 15 different sit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ost of physicochemical parameters varied significantly among the sampling sites.Three significant groups,highly polluted(HP),moderately polluted(MP) and less polluted(LP),of sampling sites were obtained through Hierarchical agglomerative CA on the basis of similarity of water quality characteristics.DA identified p H,F,DO,NH3-N,COD and VPhs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parameters contributing to spatial variations of surface water quality.However,DA did not give a considerable data reduction(40% reduction).PCA/FA resulted in three,three and four latent factors explaining 70%,62% and 71% of the total variance in water quality data sets of HP,MP and LP regions,respectively.FA revealed that the SSHR water chemistry was strongly affected by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point sources:industrial effluents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non-point sources:domestic sewage,livestock operations and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and natural processes(seasonal effect,and natural inputs).PCA/FA in the whole basin showed the best results for data reduction because it used only two parameters(about 80% reduction) as the most important parameters to explain 72% of the data variation.Thus,this work illustrated the utility of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techniques for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datasets and,in water quality assessment,identification of pollution sources/factors and understanding spatial variations in water quality for effective stream water quality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评价 统计技术 地表水 松花江流域 非点源污染 城市污水处理厂 应用 统计分析技术
下载PDF
Assessment of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s in surface water quality using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techniques: A case study of Nenjiang River basin, China 被引量:2
11
作者 郑力燕 于宏兵 王启山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3770-3780,共11页
Assessment of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s in surface water quality is important to evaluate the health of a watershed and make necessary management decisions to control current and future pollution of receiving wa... Assessment of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s in surface water quality is important to evaluate the health of a watershed and make necessary management decisions to control current and future pollution of receiving water bodies. In this work, surface water quality data for 12 physical and chemical parameters collected from 10 sampling sites in the Nenjiang River basin during the years(2012-2013)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river water quality has significant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s. 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 grouped 12 months into three periods(LF, MF and HF) and classified 10 monitoring sites into three regions(LP, MP and HP) based on the similarity of water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The 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PCA)/factor analysis(FA) was used to recognize the factors or origins responsible for temporal and spatial water quality variations. Temporal and spatial PCA/FA revealed that the Nenjiang River water chemistry was strongly affected by rock/water interaction, hydrologic processes and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This work demonstrates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HCA and PCA/FA has achieved meaningful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temporal and spatial criter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变化特征 地表水环境 变化评价 嫩江流域 统计技术 主成分分析 管理决策 污染现状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生态学基础》“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晓宇 徐泽 +4 位作者 王喆 蒋燕 李国东 郑力燕 王佳楠 《高教学刊》 2019年第26期79-80,84,共3页
课程思政对于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以高校《生态学基础》入手,进行了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通过传承传统文化,增强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贯彻好习近平新... 课程思政对于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以高校《生态学基础》入手,进行了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通过传承传统文化,增强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贯彻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升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结合国家战略,阐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讲好中国故事,体现大国责任和担当;四个途径阐述了新时代高校《生态学基础》“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高校 课程思政 生态学基础
下载PDF
石油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4株芽胞杆菌种间效应 被引量:21
13
作者 王佳楠 石妍云 +3 位作者 郑力燕 王喆 蔡章 刘杰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245-2251,共7页
通过富集培养和分离纯化的方法,从天津大港油田石油污染土壤和渤海海上钻井平台洗油污水中分离出6株石油降解细菌,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表明,它们分别属于Bacillus芽胞杆菌属(S1、S2、S3、S4)、Pseudomonas假单胞菌属(W1... 通过富集培养和分离纯化的方法,从天津大港油田石油污染土壤和渤海海上钻井平台洗油污水中分离出6株石油降解细菌,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表明,它们分别属于Bacillus芽胞杆菌属(S1、S2、S3、S4)、Pseudomonas假单胞菌属(W1)和Ochrobactrum苍白杆菌属(W2),其中,S3具有最高的烷烃(41.3%)和芳烃(30.9%)降解率,从石油污染场地中筛选出的内源微生物对本油田石油的降解效果优于外源物种.对4株芽胞杆菌属菌株构建微生物组进行石油降解实验,结果表明,由S1和S4构成的微生物组F3具有最高的烷烃(50.5%)和芳烃(54.0%)降解率,比单菌降解率分别提高了69.9%和156.1%,同时比最优降解单菌S3的降解率分别高出22.1%和74.6%,而由S2和S3构成的微生物组F4对烷烃和芳烃的降解率最低,分别为18.5%和18.9%,比单菌降解率降低了55.3%和39.0%,实验表明同菌属微生物种间对石油的降解同时存在协同促进和拮抗抑制作用,芽胞杆菌属内亲缘性近的菌株之间对石油降解主要表现为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降解 芽胞杆菌 微生物组 16S RDNA 种间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