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髓内钉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11月贵州省天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高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划分成髓内钉内固定术(proximal fe...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髓内钉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11月贵州省天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高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划分成髓内钉内固定术(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组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组,各30例。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生理指标、并发症发生率、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康复状况和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THA组,住院时间、术后首次负重站立时间长于TH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HA组术后恢复优良率为93.33%(28/30),高于PFNA组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37)。THA组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案均表现出良好的临床效果,髓内钉内固定术操作相对简便,术中出血量较少,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能缩短离床活动时间,对术后早期关节的活动改善效果更显著。展开更多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预防膝关节翻修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58例(59膝)膝关节翻修患者的临床资料,按DVT预防方式分为低分子肝素组33例(33膝)和利伐沙...目的:比较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预防膝关节翻修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58例(59膝)膝关节翻修患者的临床资料,按DVT预防方式分为低分子肝素组33例(33膝)和利伐沙班组25例(26膝),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DVT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和膝关节疼痛、肿胀、淤血瘀斑、功能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组DVT的发生率为分别为4.00%(1/25)和6.06%(2/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皮下瘀斑的发生率为36.00%(9/25),显著高于低分子肝素组6.06%(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出凝血指标、肢体肿胀程度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Visual Analogue Score,VAS)疼痛评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利伐沙班和低分子肝素预防膝关节翻修术后DVT安全有效,二者效果相当,但利伐沙班增加了皮下瘀斑形成的风险。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髓内钉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11月贵州省天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高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划分成髓内钉内固定术(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组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组,各30例。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生理指标、并发症发生率、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康复状况和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THA组,住院时间、术后首次负重站立时间长于TH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HA组术后恢复优良率为93.33%(28/30),高于PFNA组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37)。THA组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案均表现出良好的临床效果,髓内钉内固定术操作相对简便,术中出血量较少,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能缩短离床活动时间,对术后早期关节的活动改善效果更显著。
文摘目的:比较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预防膝关节翻修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58例(59膝)膝关节翻修患者的临床资料,按DVT预防方式分为低分子肝素组33例(33膝)和利伐沙班组25例(26膝),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DVT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和膝关节疼痛、肿胀、淤血瘀斑、功能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组DVT的发生率为分别为4.00%(1/25)和6.06%(2/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皮下瘀斑的发生率为36.00%(9/25),显著高于低分子肝素组6.06%(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出凝血指标、肢体肿胀程度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Visual Analogue Score,VAS)疼痛评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利伐沙班和低分子肝素预防膝关节翻修术后DVT安全有效,二者效果相当,但利伐沙班增加了皮下瘀斑形成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