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退变性腰椎侧凸畸形出现冠状位一致性脊柱序列的原因及矫形术后失平衡的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张子方 郑国权 +3 位作者 宋凯 薛超 王岩 王征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05-212,共8页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患者冠状位躯干偏移与侧凸同向性(冠状位一致性)脊柱序列的相关因素及矫形术后早期冠状位失平衡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5年5月~2020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单一中心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患者冠状位躯干偏移与侧凸同向性(冠状位一致性)脊柱序列的相关因素及矫形术后早期冠状位失平衡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5年5月~2020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单一中心手术治疗的75例DLS患者,均行后路截骨矫形长节段固定融合术(固定椎体≥5).根据术前C7铅垂线(C7 plumb line,C7PL)偏移与侧凸方向的关系,将患者分为两型:Ⅰ型,C7PL与侧凸同向;Ⅱ型,C7PL与侧凸相悖.定义C7PL到骶骨中点的距离为冠状位平衡距(coronal balance distance,CBD),CBD≥30mm即为冠状位失平衡(coronal imbalance,CIB).根据术后CBD将Ⅰ型患者分为A组(CBD≥30mm)和B组(CBD<30mm).记录所有患者性别、年龄及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手术前后影像学参数包括CBD、主弯 Cobb 角(major curve Cobb,MCC)、腰骶弯 Cobb 角(fractional Cobb,FC)、L4 及 L5 椎体倾斜度、顶椎侧方滑移度(滑向凸侧为+;滑向凹侧为-)、主弯累及椎体数;手术参数包括主弯矫正度及其矫正率、固定椎体数、上端固定椎(upper instrumented vertebra,UIV)及下端固定椎(lower instrumented vertebra,LIV).应用观测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Ⅰ型患者顶椎侧方滑移度临界值及Ⅰ型患者主弯矫正率,根据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ROC curve,AUC)得出相应临界值,并计算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组间正态分布参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定性变量则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检验,并计算相应比值比(odds ratio,OR).结果:75例DLS患者中男15例,女60例;年龄62.93±8.42岁.Ⅰ型和Ⅱ型冠状位序列分别有33例和42例,其中Ⅰ型术前CIB患者12例、术后12例;Ⅱ型患者术前CIB有5例、术后6例,Ⅰ型患者手术前后CIB发生率均显著大于Ⅱ型患者(P<0.05).Ⅰ型患者术前CBD(P=0.01)、顶椎侧方滑移度(P<0.001)及L4椎体倾斜度(P=0.015)显著大于Ⅱ型患者,其余均无异常(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Ⅰ型患者顶椎侧方滑移度临界值为6.5mm,敏感度=91.7%,特异度=85.7%;AUC=0.903,95%CI:0.793~1.000.Ⅰ型DLS患者分为A组12例、B组21例.A组患者术前顶椎侧方滑移度(P=0.037)、L4椎体倾斜度(P=0.001)及L5椎体倾斜度(P=0.038)均显著大于B组;两组患者固定节段、UIV及LIV均无统计学差异,但A组患者侧凸矫正度(P=0.001)及其矫正率(P<0.001)均显著大于B组.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Ⅰ型患者主弯矫正率临界值为65.0%,敏感度=75.0%,特异度=81.0%;AUC=0.861,95%CI:0.739~0.984;即Ⅰ型患者主弯矫正率超过65%,术后CIB发生率显著增加(OR:9.6;95%CI:1.847~49.884;P=0.009).结论:DLS患者术前CBD及主弯顶椎椎体向凸侧滑移可能为Ⅰ型冠状位序列的重要相关因素,且顶椎侧方滑移度≥6.5mm将导致此型患者发生术前CIB.此外,Ⅰ型DLS患者L4/L5椎体倾斜度越大,主弯矫正度过大,则术后即发生CIB几率越大,且主弯矫正率超过65%时,术后CIB发生率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侧凸 冠状位失平衡 冠状位平衡距 相关因素 观测者操作特征曲线
原文传递
成人脊柱畸形矫形术后冠状位失平衡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
作者 张子方 宋凯 +2 位作者 郑国权 吴兵 王征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9-227,共9页
目的:探索成人脊柱畸形(adult spinal deformity,ASD)患者矫形术后冠状位失平衡(coronal imbalance,CIB)的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了在解放军总医院单一中心诊疗的90例ASD患者,患者均行后路长节段固定融合矫形手术(固定椎体≥5),术后... 目的:探索成人脊柱畸形(adult spinal deformity,ASD)患者矫形术后冠状位失平衡(coronal imbalance,CIB)的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了在解放军总医院单一中心诊疗的90例ASD患者,患者均行后路长节段固定融合矫形手术(固定椎体≥5),术后随访至少2年.根据患者术前C7铅垂线(C7 plumb line,C7PL)与侧凸方向的关系,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同向性脊柱-骨盆序列(C7PL与侧凸同向),B组则反之(C7PL与侧凸相悖).规定冠状位平衡距(coronal balance distance,CBD)(C7PL到S1中点的距离)超过30mm为CIB.直线相关分析探索L4、L5椎体倾斜度及主弯Cobb角与术后早期CBD的相关性.Kaplan-Meier曲线分析随访期间非CIB生存时间.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随访中CIB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0例ASD患者术前发生CIB,发生率约为22.2%;术后早期27例出现CIB;末次随访时35例患者发生CIB,发生率增至38.9%,显著高于术前CIB发生率(P=0.015).A组患者,术前11例出现CIB,末次随访时为22例,CIB发生率增加显著(P=0.019);B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CIB发生率无差异.末次随访时,骨盆固定患者CIB发生率显著高于非骨盆固定患者(P<0.00l).Kaplan-Meier曲线显示骨盆固定及年龄超过60岁患者随访过程中非CIB生存时间显著缩短.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骨盆固定及同向性脊柱-骨盆序列均为术后随访中CIB发生的危险因素.尽管术后早期CBD分别与L4、L5倾斜度、主弯Cobb角及三者矫正度显著相关(P<0.01),多因素直线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只有术前L5倾斜度为术后CBD独立相关因素(r^(2)=0.295,P<0.001).结论:成人脊柱畸形伴同向性脊柱-骨盆序列,且矫形术中行骶髂固定的老年患者,术后随访中极可能出现CIB再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脊柱畸形 冠状位失平衡 冠状位平衡距 Kaplan-Meier曲线
原文传递
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301分型 被引量:17
3
作者 郑国权 张永刚 +6 位作者 王岩 宋凯 姚子明 王征 张雪松 毛克亚 崔赓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69-774,共6页
目的 :建立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后凸畸形新的分型方法———301分型,并对其可信度和可重复性进行检验分析。方法:根据后凸顶点位置不同将AS后凸畸形分为4种类型:腰椎型(Ⅰ型)、胸腰椎型(Ⅱ型)、胸椎型(... 目的 :建立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后凸畸形新的分型方法———301分型,并对其可信度和可重复性进行检验分析。方法:根据后凸顶点位置不同将AS后凸畸形分为4种类型:腰椎型(Ⅰ型)、胸腰椎型(Ⅱ型)、胸椎型(Ⅲ型)及颈椎或颈胸交界型(Ⅳ型),除Ⅰ型外其他各型分为2个亚型:腰椎尚存在前凸为A亚型,腰椎出现后凸为B亚型。依据该分型方法对309例在我院接受脊柱截骨术治疗的AS后凸畸形患者进行分型,统计各型所占比例。由5位脊柱外科医生分别根据该分型标准对随机抽取的30例AS后凸畸形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分型,2周后此5位医生对打乱秩序的相同资料再次进行分型,收集分型结果,计算Kappa值检验一致性。结果:按照301分型方法将AS后凸畸形分为4型共7个亚型,309例患者中,Ⅰ型52例(16.8%);Ⅱ型223例(72.2%),其中ⅡA型153例,ⅡB型70例;Ⅲ型33例(10.7%),其中ⅢA型25例,ⅢB型8例;Ⅳ型1例(0.3%),为ⅣB型。观察者间可信度为73.3%~86.7%,Kappa系数为0.761~0.847,可重复性为83.3%~93.3%,Kappa系数为0.821~0.925。结论 :应用301分型方法对AS后凸畸形分型简单易行,其可信度和可重复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后凸畸形 分型
原文传递
后路脊柱去松质骨截骨治疗Pott′s角状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被引量:10
4
作者 郑国权 王岩 +5 位作者 王景明 王征 张雪松 陆宁 毛克亚 崔赓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23,共6页
目的:探讨不使用传统钛网支撑植骨的后路脊柱去松质骨截骨术(posterior vertebral column decancellation,PVCD)治疗Pott′s角状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4年5月于我院行PVCD治疗且资料完整的26例P... 目的:探讨不使用传统钛网支撑植骨的后路脊柱去松质骨截骨术(posterior vertebral column decancellation,PVCD)治疗Pott′s角状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4年5月于我院行PVCD治疗且资料完整的26例Pott′s角状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15例,年龄24.8±7.6岁(14~46岁)。后凸顶点位于胸椎6例,胸腰段18例,腰椎2例。术前ASIA分级C级1例,D级4例,E级21例。记录并分析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的后凸Cobb角、顶椎区域前柱和后柱长度变化、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结果:手术时间为306.2±59.5min(200~420min),术中出血量为2046.2±742.4ml(1000~4000ml)。5例患者围手术期出现并发症,其中一过性神经症状2例,脑脊液漏3例。术前后凸Cobb角为91.3°±17.5°(66°~140°),术后为17.1°±6.2°(4°~30°),矫正74.2°±18.1°,矫正率为(80.9±6.6)%。截骨部位前柱增加3.6±3.1cm(0~8.4cm),后柱短缩2.7±1.1cm(1.3~4.8cm)。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30.8±16.5个月(12~60个月)。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为20.3°±6.1°(9°~33°),矫正平均丢失3%。末次随访ASIA分级C级患者恢复为D级,3例D级患者恢复为E级,1例D级患者无恢复。结论:不使用传统钛网支撑植骨的PVCD技术是治疗Pott′s后凸畸形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tt′s畸形 后凸 脊柱去松质骨截骨 骨性cage
原文传递
广东省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的定量评价——以清远市瑶安小流域为例 被引量:11
5
作者 郑国权 杨宪杰 +3 位作者 温美丽 宫清华 杨龙 田甜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4期237-243,共7页
[目的]以广东省清远市瑶安小流域为例,对广东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效益进行定量评价,为该省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效益评价工作提供借鉴和依据。[方法]根据广东省小流域的灾害特点和治理目标及瑶安小流域的实际情况,利用层次分析法确立防洪减... [目的]以广东省清远市瑶安小流域为例,对广东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效益进行定量评价,为该省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效益评价工作提供借鉴和依据。[方法]根据广东省小流域的灾害特点和治理目标及瑶安小流域的实际情况,利用层次分析法确立防洪减灾效益、水保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4个效益类型,选择21个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数据标准化后利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构建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模型。[结果](1)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能较为全面地反映小流域治理的综合效益,适合广东省使用。(2)2007—2013年瑶安小流域的综合效益和4个单项效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防灾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结论]提出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在广东省是实用可行的。综合治理后瑶安小流域防灾减灾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水土流失状况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效益定量评价 广东省
下载PDF
广东省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构建 被引量:11
6
作者 郑国权 温美丽 +2 位作者 杨宪杰 杨龙 宫清华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6-91,共6页
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的定量评价,将提升效益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开展效益评价研究,总结现有治理模式的经验成果,对未来长期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具有科学指导。综述了全国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在此基础... 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的定量评价,将提升效益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开展效益评价研究,总结现有治理模式的经验成果,对未来长期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具有科学指导。综述了全国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在此基础上通过参照国标法、文献频数法、理论推导法和专家选取法等4种方法来选取指标,并最终确定以防洪减灾效益、水保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的21个广东省小流域综合治理指标,以期为广东省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的实例研究奠定基础,为实现广东省全省范围内小流域的定量评价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 综合治理 效益评价 指标体系
下载PDF
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建立脊柱侧凸动物模型的影像学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郑国权 张永刚 +3 位作者 王岩 张雪松 张如意 张巍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60-463,共4页
目的:通过影像学观察,探讨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建立脊柱侧凸动物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14只5~8周龄雌性山羊,采用T6~L2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右侧T8~T12肋骨部分切除的方法建立脊柱侧凸模型,建模时间8周。术前、术后均... 目的:通过影像学观察,探讨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建立脊柱侧凸动物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14只5~8周龄雌性山羊,采用T6~L2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右侧T8~T12肋骨部分切除的方法建立脊柱侧凸模型,建模时间8周。术前、术后均摄后前位及侧位X线片,术后每4周拍照一次,观察山羊脊柱弯曲在生长过程中的演变特点。将已建立脊柱侧凸模型的山羊单纯取出后路内固定,不治疗,继续观察8周后随机抽取2只山羊进行CT三维重建,观察该侧凸模型的三维结构特点。结果:共有12只山羊成功建立了脊柱侧凸模型。术后即刻Cobb角平均29.0°(23.0°~38.0°),术后4周时Cobb角平均36.8°(27.0°~48.0°),脊柱轻微旋转;术后8周时Cobb角平均43.0°(36.0°~58.0°),脊柱出现明显旋转。CT三维重建示弯曲内脊柱前后结构完整,没有任何融合迹象。CT冠状面显示椎管内脊髓信号正常,椎体出现明显楔形变,主弯内椎体突向右侧胸廓。CT横断面示胸廓两侧不对称,主弯内椎体明显旋转。结论:单侧椎弓根螺钉不对称内固定建立的脊柱侧凸模型是一个三维骨性畸形模型,其结构特点与特发性脊柱侧凸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学 脊柱侧凸 椎弓根钉 山羊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GIS的广东省水土流失潜在危险度评价 被引量:10
8
作者 郑国权 张晓远 刘协亭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9-141,145,共4页
以GIS为支撑,选取整个广东省为研究区域,基于对自然界潜在水土流失强度的客观认识,综合考虑区域内坡度、坡长、土壤、降雨及地质等因子,通过空间叠加分析,对区域水土流失潜在危险度进行了度量和评价,生成了广东省水土流失潜在危险度分... 以GIS为支撑,选取整个广东省为研究区域,基于对自然界潜在水土流失强度的客观认识,综合考虑区域内坡度、坡长、土壤、降雨及地质等因子,通过空间叠加分析,对区域水土流失潜在危险度进行了度量和评价,生成了广东省水土流失潜在危险度分布图。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水土流失潜在危险分布区以无险、轻险型区为主,其面积占全省面积的80%以上,主要分布在平原区;重险型区域面积占该省面积的18.3%,主要分布在东部、南部、北部地势较高,降雨量较大的山丘区,区内植被一旦遭到破坏,极易发生流失,是水土保持工作中的重点预防保护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水土流失 潜在危险度 广东省
下载PDF
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建立新型山羊脊柱侧凸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郑国权 张永刚 +2 位作者 张巍 张如意 王岩 《脊柱外科杂志》 2007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未成年山羊脊柱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并对侧肋骨切除建立新型脊柱侧凸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实验对象为14只雌性山羊,年龄5~8周,体重6~8kg。在全麻下进行模型制作,T5~L2做右旁正中皮肤切口,分别于脊柱左侧T6,7和T12、L1部位置入... 目的探讨未成年山羊脊柱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并对侧肋骨切除建立新型脊柱侧凸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实验对象为14只雌性山羊,年龄5~8周,体重6~8kg。在全麻下进行模型制作,T5~L2做右旁正中皮肤切口,分别于脊柱左侧T6,7和T12、L1部位置入特制椎弓根螺钉,经皮下及肌肉下插入1枚不锈钢棒置入螺钉槽口内,远近端螺钉之间适当加压使脊柱向右凸;然后于脊柱右侧分别切除第7~12肋骨2~3cm左右。术后即刻及每4周拍摄正侧位X线片,观察山羊在生长过程中脊柱弯曲的变化。结果1只小羊因麻醉过量,术中死亡;另1只因术后感染而导致内固定失败,观察终止。其余12只小羊中,11只小羊X线片显示右侧侧凸畸形,并且Cobb角随时间延长而增大。只有1只羊术后Cobb角没有进展。术后即刻Cobb角平均为29.0°(23.0°~38.5°),8~10周后Cobb角增至平均43.0°(36.0°~58.0°),平均进展14.0°。术后8周(1只为10周)时获取脊柱标本,去除内固定后发现所有弯曲均为结构性。从脊椎的旋转和外观方面来看,均与特发性脊柱侧凸畸形相似。结论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是一种比较可靠的建立脊柱侧凸模型的方法,模型与特发性脊柱侧凸相似,适用于脊柱侧凸畸形的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动物模型 内固定器 脊柱侧凸
下载PDF
扩大“蛋壳”技术治疗100°以上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凸畸形 被引量:13
10
作者 郑国权 王岩 +3 位作者 张永刚 肖嵩华 张雪松 王征 《脊柱外科杂志》 2010年第2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扩大"蛋壳"技术治疗100°以上重度脊柱侧凸畸形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10月~2007年9月,采用扩大"蛋壳"技术治疗严重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共24例,其中男10例,女14例。术前均行站立位脊柱全长X... 目的探讨扩大"蛋壳"技术治疗100°以上重度脊柱侧凸畸形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10月~2007年9月,采用扩大"蛋壳"技术治疗严重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共24例,其中男10例,女14例。术前均行站立位脊柱全长X线片、MRI和三维CT重建等辅助检查。术前侧凸Cobb角平均为114°(102°~145°),后凸Cobb角平均为98°(78°~130°)。计算术中手术时间、出血量、脊柱短缩距离以及术后侧/后凸的矫正率、术后整体平衡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安全接受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4.5h(3.5~6.2h),术中脊柱平均短缩3.2cm(2.6~4.4cm),平均出血量为1800mL(1300~3950mL)。术后侧凸Cobb角平均为45°(35°~62°),矫正率为60.5%;后凸Cobb角平均为28°(20°~45°),矫正率为71%。所有患者躯干平衡良好,未发现失代偿现象。手术并发症包括一过性单侧下肢不全瘫1例、神经根性疼痛3例,未经特殊处理恢复正常。1例出现硬膜囊撕裂。全部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50个月,截骨部位融合良好,主弯Cobb角的矫正无明显丢失。没有发现断钉、断棒、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100°以上的特发性脊柱侧凸,单纯应用后路经椎弓根扩大"蛋壳"技术行脊椎切除并椎弓根钉内固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矫治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截骨术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伴颈椎过伸的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后凸畸形1例报道 被引量:2
11
作者 郑国权 王天昊 +2 位作者 宋迪煜 王征 王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40-943,共4页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主要累及中轴骨及关节,常从骶髂关节向头侧逐渐进展,晚期常易出现胸腰段后凸畸形。部分AS患者常常累及整个脊柱的强直,包括颈椎、胸椎、腰椎的强直,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颈椎畸形多为颈椎后...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主要累及中轴骨及关节,常从骶髂关节向头侧逐渐进展,晚期常易出现胸腰段后凸畸形。部分AS患者常常累及整个脊柱的强直,包括颈椎、胸椎、腰椎的强直,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颈椎畸形多为颈椎后凸畸形,如颌-胸畸形(chin-on-chest deformity),而颈椎过伸畸形相对较为少见,畸形不严重者多无需外科干预。我们在临床中可以遇到某些极特殊的病例,胸腰段后凸畸形很大,但颌眉角(chin-brow vertical angle,CBVA)增大幅度不大,甚至仍然在正常范围。究其原因在于人是直立动物,当存在严重胸腰段后凸畸形时,需要伸髋或屈膝(关节未融合)以获得相对的平视功能,而极少数人则通过过渡抬头,即颈椎过伸来获取平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脊柱后凸畸形 骶髂关节 中轴骨 外科干预 颈椎畸形 颈椎后凸畸形 患者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椎体加压钉固定对脊柱侧凸山羊椎体生长板影响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国权 宋迪煜 +4 位作者 孟传龙 张巍 张如意 白林 张永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857-860,I0001,共5页
目的:定量分析椎体加压钉(Staple)固定矫正山羊脊柱侧凸后椎体生长板的组织形态学变化,探讨Staple固定对侧凸椎体生长板的影响。方法:用单侧椎弓根螺钉不对称拴系的方法对10只7~10周龄雌性山羊建立脊柱侧凸模型。术前、术后均行脊柱后... 目的:定量分析椎体加压钉(Staple)固定矫正山羊脊柱侧凸后椎体生长板的组织形态学变化,探讨Staple固定对侧凸椎体生长板的影响。方法:用单侧椎弓根螺钉不对称拴系的方法对10只7~10周龄雌性山羊建立脊柱侧凸模型。术前、术后均行脊柱后前位和侧位X线平片检查,术后每4周检查一次,观察山羊脊柱弯曲情况。8~10周后,将成功建立脊柱侧凸模型的山羊随机分为对照组和Staple治疗组,两组山羊均取出后路拴系,Staple治疗组取出拴系后在最大弯曲椎体的凸侧前路置入记忆合金Staple。继续观察8周后完整获取两组山羊的顶椎上生长板、顶椎上一个椎体的下生长板以及两者之间的椎间盘,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包埋,不脱钙切片,甲苯胺蓝染色,镜下测量生长板生长方向上增殖层、肥大层高度。结果:10只山羊中有9只术后8~10周内进展为明显的脊柱侧凸,Staple治疗组(n=5)和对照组(n=4)的Cobb角分别为47.2°±11.2°、51.0°±17.7°,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Staple治疗组在Staple置入后即刻Cobb角为34.8°±12.4°,与置入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置入后8周为15.6°±11.7°,与置入后即刻比较明显变小(P<0.05);对照组在拴系取出术后即刻和术后8周Cobb角无明显变化(P>0.05)。Staple治疗组生长板凸侧肥大层高度为29.17±4.38μm,凹侧为42.46±8.43μm,两侧有显著性差异(P<0.05);凸侧增殖层高度为75.70±18.36μm,凹侧为81.65±12.49μm,两侧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生长板肥大层与增殖层高度两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taple固定矫正脊柱侧凸重要的细胞学机制可能是逆转了生长板肥大层两侧原有的差异,使凸侧高度低于凹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加压钉 脊柱侧凸 生长板 组织学
原文传递
广东省溪河洪水灾害防治初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国权 王建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A02期258-261,共4页
通过对溪河洪水灾害的成因、特点的分析,掌握其成灾条件和分布规律,根据灾害分布区社会经济条件和降雨特性进行防治分区,界定溪河洪水灾害的重点防治区。并初步探讨了广东省溪河洪水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 山洪灾害 分布 防治 对策
下载PDF
遥感技术在区域水土流失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郑国权 宋春山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06年第3期180-181,共2页
对近年来国内外在区域水土流失研究中遥感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了回顾,并从土壤侵蚀遥感调查和水土流失遥感定量研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做了总结,对将来遥感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遥感 区域水土流失 土壤侵蚀 调查与制图 前景展望
下载PDF
水土保持监测体系建设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国权 杨宪杰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2年第3期200-203,共4页
就目前水土流失监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作了简要的分析 ,进而全面讨论了水土流失监测的内容、指标、技术、标准和结果 ,并针对分区及监测指标中的某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体系建设 水土保持监测体系 分区 监测指标 水土流失 监测机构
下载PDF
环境风险可接受水平的经济学确定方法初探 被引量:2
16
作者 郑国权 《环境》 2005年第z1期98-99,101,共3页
进行风险可接受水平的确定析对拟建项目的风险评价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一环节的分析结论,影响着项目的减少灾害的防范对策,甚至直接影响着项目能否允许建设.目前,在我国对于环境风险可接受水平还没有成熟的方法来确... 进行风险可接受水平的确定析对拟建项目的风险评价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一环节的分析结论,影响着项目的减少灾害的防范对策,甚至直接影响着项目能否允许建设.目前,在我国对于环境风险可接受水平还没有成熟的方法来确定.本文试图从经济学的角度对环境风险可接受水平进行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风险 风险控制费用 风险控制收益 风险可接受水平
下载PDF
双椎体截骨术矫正重度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 被引量:29
17
作者 王岩 毛克亚 +11 位作者 张永刚 肖嵩华 刘郑生 刘保卫 王征 张雪松 张西峰 朱守荣 陆宁 崔庚 陈超 郑国权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8-112,共5页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双椎体截骨矫正重度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2003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15例颌眉角90°以上重度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平均年龄34.5岁。手术均采用后路经椎弓根连续或者间隔椎体行双椎体...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双椎体截骨矫正重度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2003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15例颌眉角90°以上重度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平均年龄34.5岁。手术均采用后路经椎弓根连续或者间隔椎体行双椎体截骨矫形,并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测量患者术前和术后身高、颌眉角、矢状面失平衡距离和截骨部位Cobb角评价疗效。结果:手术时间231~420min,平均326min;术中出血950~4600ml,平均2290ml。6例患者硬脊膜与椎板粘连,切除椎板时出现硬脊膜破裂并脑脊液漏,经严密缝合及控制引流后伤口按期愈合;1例患者矫形中已融合的C5/6处发生骨折,术后给予硬颈托固定6个月后融合;1例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经积极抗炎治疗痊愈出院。患者身高由术前122.5±10.4cm矫正到术后163.6±10.0cm,颌眉角由术前平均102.6°±9.4°矫正到术后19.5°±11.6°,矢状面失平衡距离由术前43.7±5cm矫正到术后11.3±6.1cm,脊柱侧位X线片上截骨部位Cobb角由术前后凸67.1°±24.5°矫正到术后前凸9.7°±25.1°,经统计学处理各指标术后与术前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于颌眉角90°以上重度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经椎弓根双椎体截骨可以有效矫正患者后凸畸形,外观和功能均可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脊柱后凸 重度 楔形截骨
原文传递
后路局限性减压Wallis棘突间动态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临床观察 被引量:22
18
作者 肖嵩华 郑国权 +5 位作者 王岩 张永刚 陆宁 刘保卫 王征 张雪松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局限性减压Wallis棘突间稳定系统动态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3月~2009年3月,2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在我院行后路局限性椎管减压、棘突间置入Wallis稳定系统动态固定治疗。男13例,女15例;年龄48... 目的:探讨后路局限性减压Wallis棘突间稳定系统动态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3月~2009年3月,2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在我院行后路局限性椎管减压、棘突间置入Wallis稳定系统动态固定治疗。男13例,女15例;年龄48~67岁,平均59岁。病变节段:L4/5 18例,L3/4 5例,L4/5和L3/4双节段5例。术前、术后3d、术后6个月与末次随访时进行VAS评分,并在X线片上测量手术节段椎间隙与椎间孔高度。记录所有患者术中、术后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23例单节段、5例双节段置入Wallis棘突间稳定系统,手术时间35~80min,平均45min;术中出血50~180ml,平均80ml。术中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2例失访,26例获得12~32个月随访,平均随访22个月,术后3d、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椎间隙及椎间孔高度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术后3d、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未发现假体移位等并发症,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未出现节段不稳或邻近节段退行性改变。结论:后路局限性椎管减压后应用Wallis棘突间稳定系统动态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短期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减压 Wallis棘突间稳定系统 后路手术
原文传递
脊柱矫形对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段后凸畸形患者髋关节相关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19
作者 宋凯 张永刚 +9 位作者 付君 李杰静 张国莹 郑国权 崔赓 张雪松 陆宁 毛克亚 王征 王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71-882,共12页
目的:观察脊柱矫形术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段后凸畸形患者髋关节相关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脊柱矫形术及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的合理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科随访资料齐全... 目的:观察脊柱矫形术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段后凸畸形患者髋关节相关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脊柱矫形术及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的合理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科随访资料齐全的37例AS胸腰段后凸畸形患者,根据患者髋关节是否受累将其分为2组:A组,患者自述髋关节无痛、屈伸活动不受限制且客观查体屈伸活动良好(≥120°);B组,患者自述髋关节疼痛或活动受限或客观查体屈伸活动受限(<120°)或行THR。将B组患者再分为三组:B1组,髋关节活动轻度受限,无需行THR;B2组,髋关节活动明显受限,脊柱矫形术后行THR;B3组,髋关节活动明显受限,THR后行脊柱矫形术。收集患者SRS-22、BASFI评分表、Harris评分表功能部分,分析组间及组内异同,并分别对其进行分析总结;收集患者因髋关节运动受限所致生活不便主诉及是否严重影响正常生活。结果:矫形前,A组SRS-22功能评分、BASFI平均分、Harris功能评分分别为2.8±0.7、3.8±1.4、40.8±4.7分,矫形后分别为4.1±0.6、2.1±1.3、43.6±2.6分;矫形前B组分别为2.4±0.6、6±1.5、30.7±8.1分,矫形后分别为3.5±0.6、4.5±1.1、37.2±4.2分。脊柱矫形术使A、B两组患者整体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不同程度提高,尤其直立相关活动能力(站立、行走、够高物等)明显改善,而屈曲相关活动能力(穿袜、弯腰捡物等)有所下降;矫形前后A组患者活动能力均优于B组。B1组患者脊柱矫形术后活动能力低于预期;B2组患者主诉脊柱矫形术后活动能力下降,但行THR后恢复并提高;B3组患者主诉THR后活动能力不同程度提高,脊柱矫形后再次提高,但部分患者坐立困难。结论:脊柱矫形术会改变AS患者髋关节有效运动范围,充分认识此点,是AS后凸畸形伴髋关节受累患者成功实施脊柱矫形术及全髋置换术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后凸畸形 全髋关节置换术 矫形设计
原文传递
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手术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0
作者 姚子明 郑国权 +1 位作者 王征 王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6-181,共6页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附着点炎症为主要症状、以全身广泛关节韧带骨化为特征的慢性炎症疾病。疾病后期可导致脊柱后凸畸形(腰前凸减小甚至变为后凸,胸腰段后凸,颈胸段后凸),部分患者伴有髋关...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附着点炎症为主要症状、以全身广泛关节韧带骨化为特征的慢性炎症疾病。疾病后期可导致脊柱后凸畸形(腰前凸减小甚至变为后凸,胸腰段后凸,颈胸段后凸),部分患者伴有髋关节强直,严重影响患者平视、平卧、行走等功能,脊柱后凸严重时会导致消化及呼吸功能受损,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往往需要进行手术矫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 手术矫正 慢性炎症疾病 脊柱后凸畸形 骶髂关节 髋关节强直 韧带骨化 功能受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