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军 郑季历 +1 位作者 程传晓 吴学红 《科技视界》 2016年第26期94-94,共1页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国家优先发展的新兴产业,同时也是一个典型的多学科交叉专业。文章通过分析新能源专业的现状,结合自身优势提出了具有特色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关键词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多学科 培养方案
下载PDF
“储能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 被引量:4
2
作者 程传晓 张玉 +2 位作者 张军 吴学红 郑季历 《科技视界》 2016年第26期32-32,24,共2页
储能技术发展对于新能源的开发和能源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制冷及低温工程和新能源工程专业对储能技术的需求,结合我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特色,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针对教学中的问题提出了具... 储能技术发展对于新能源的开发和能源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制冷及低温工程和新能源工程专业对储能技术的需求,结合我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特色,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针对教学中的问题提出了具体举措。实践证明通过该教学改革,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对储能技术的认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技术 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下载PDF
改性碳化钛阴极的光催化系统还原CO_(2)研究
3
作者 张军 宋亚文 +2 位作者 吕帅 郑季历 杨朋林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0-153,158,共5页
采用氢氟酸(HF)侵蚀钛碳化铝(Ti_(3)AlC_(2))的方法制备了碳化钛(Ti_(3)C_(2))催化剂,对其进行表面基团碱化后,作为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CO_(2))的阴极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表面进行表征。在以二氧化钛... 采用氢氟酸(HF)侵蚀钛碳化铝(Ti_(3)AlC_(2))的方法制备了碳化钛(Ti_(3)C_(2))催化剂,对其进行表面基团碱化后,作为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CO_(2))的阴极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表面进行表征。在以二氧化钛纳米管(TiO_(2)-NTs)为光阳极的光催化燃料电池中进行CO_(2)还原性测试。测试发现,经表面碱化的Ti_(3)C_(2)催化剂的CO_(2)还原性能明显提高,但由于大量H^(+)的存在导致循环稳定性较差。通过引入氟基疏水层来增强操作稳定性,该疏水层使得催化剂与水溶液的接触减少,抑制H^(+)对表面碱性基团的破坏,使系统能够高效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钛 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 循环稳定性 疏水
原文传递
反极时间对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李俊 郑季历 +2 位作者 叶丁丁 张军 朱恂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82-985,共4页
本文对以100Ω外阻启动完成后的微生物燃料电池施加18 mA的反极电流,考察不同施加时长的反极电流条件下电池的性能响应。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施加反极电流时间的增加,MFC最大功率密度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当反极电流施加时间大于12 h时,电... 本文对以100Ω外阻启动完成后的微生物燃料电池施加18 mA的反极电流,考察不同施加时长的反极电流条件下电池的性能响应。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施加反极电流时间的增加,MFC最大功率密度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当反极电流施加时间大于12 h时,电池最大功率密度接近零。当电池恢复运行6天后,反极电流时间为10 min的MFC性能可以恢复至未施加反极电流前的水平。而对于施加反极电流大于1 h的MFC,其性能仅能恢复至原性能的85%。循环伏安和生物膜干重测量结果显示,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当施加的反极电流时间大于1 h时,阳极生物膜活性略下降且生物膜干重减少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反极 电压响应 生物膜
原文传递
鼓泡法强化甲烷水合物成核及生长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程传晓 李伦 +8 位作者 胡深 金听祥 吴学红 张军 齐天 郑季历 赖正祥 耿王宁 黄昌伟 《低温与超导》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5-60,104,共7页
水合物在相变蓄冷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而降低水合物成核诱导期、提升水合物生长速率是影响水合物蓄冷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开发了一套可视化水合物原位生成实验系统,通过反应釜底部气泡板持续产生气泡强化水合物成核生长,重点对... 水合物在相变蓄冷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而降低水合物成核诱导期、提升水合物生长速率是影响水合物蓄冷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开发了一套可视化水合物原位生成实验系统,通过反应釜底部气泡板持续产生气泡强化水合物成核生长,重点对鼓泡法下水合物诱导期和生长速率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气泡表面形成壳状水合物并不断堆积。鼓泡法显著地降低了甲烷水合物诱导期,在SDS体系下,鼓泡法对诱导期的缩减最高达到93.6%。同时,鼓泡法对后续水合物的生长也具有显著促进效果,使水合物生长速率提高15.1~37.5%。在纯水体系中,鼓泡法提高了甲烷气体的转化率,最高提高了14.57倍。同时实验呈现温度越低,气体转化率和水合物生长速率越大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物蓄冷 鼓泡 强化 诱导期 生长速率
原文传递
水合物封闭升温及降压分解气液迁移特性 被引量:1
6
作者 程传晓 李伦 +9 位作者 胡深 田永嘉 吴学红 张军 齐天 郑季历 王凡 杨朋林 吕帅 宋亚文 《低温与超导》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0-55,61,共7页
水合物分解过程产生的气液固迁移特性是影响水合物分解速率的关键要素。基于此,搭建了一套可视化的水合物生长及分解特性研究实验系统,通过该系统对封闭升温及降压分解过程中气液迁移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水合物在封闭升温分... 水合物分解过程产生的气液固迁移特性是影响水合物分解速率的关键要素。基于此,搭建了一套可视化的水合物生长及分解特性研究实验系统,通过该系统对封闭升温及降压分解过程中气液迁移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水合物在封闭升温分解过程中的气液迁移主要是通过形成气体通道实现的;同时,水合物分解过程中的气液迁移会造成沉积物的体积膨胀,在封闭升温分解过程中,沉积物体积膨胀率随着分解次数的增加而增加,三次分解膨胀率依次为18.7%,34.7%和45.4%。背压为0.1 MPa的降压分解中,体积膨胀率为64.7%,温度迅速下降,并伴随着冰的生成或水合物的再次生成阻碍分解,但是降压依然加速了水合物的分解,使得水合物的总分解速率相对于封闭升温分解提高了20.5%。实验结果对水合物技术应用具有理论和数据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水合物 降压分解 气液迁移 体积膨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