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省县医院”共建模式提高基层医院上消化道早癌诊疗水平的效果分析
1
作者 阮世荣 郑晓玲 +5 位作者 林晓露 郑家垚 胡嘉庆 张建平 李纯贞 梁玮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83-85,共3页
目的 探讨“省县医院”共建模式对基层医院消化道早癌诊疗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1年6月在仙游县总医院消化内镜科接受胃镜检查、活检病理提示早期食管癌(early esophageal cancer, EEC)和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 目的 探讨“省县医院”共建模式对基层医院消化道早癌诊疗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1年6月在仙游县总医院消化内镜科接受胃镜检查、活检病理提示早期食管癌(early esophageal cancer, EEC)和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 EG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共建帮扶时间,分为共建前组和共建后组,比较共建前后EEC及EGC的检出情况、内镜治疗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共入组71例上消化道早癌病例,其中共建前组19例,共建后组52例。共建前组完成胃镜11 021例,19例早癌,349例进展期癌,上消化道早癌检出率为0.17%(19/11 021),早诊率为5.44%(19/349);共建后组完成11 148例胃镜,52例患者,359例进展期癌,上消化道早癌检出率为0.47%(52/11 148),早诊率为14.5%(52/359)。两组上消化道早癌检出率及早诊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共建前组无消化道早癌内镜治疗病例,共建后组共有24例早癌患者行内镜治疗,均无出血、穿孔及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省县医院”的共建帮扶模式,可显著提高下层医院的上消化道早癌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联体 共建模式 消化道肿瘤 效果
下载PDF
浅表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水平切缘阳性高危因素分析及随访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郑家垚 林峥嵘 +6 位作者 许炎钦 陈洋洋 郑晓玲 邓万银 钟世顺 郑金辉 梁玮 《中国内镜杂志》 2020年第8期13-19,共7页
目的探讨浅表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标本水平切缘阳性的高危因素及其残留复发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7年12月该院消化内镜中心行ESD的浅表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收集相关临床、内镜及病理资料,分析食管ESD标本... 目的探讨浅表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标本水平切缘阳性的高危因素及其残留复发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7年12月该院消化内镜中心行ESD的浅表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收集相关临床、内镜及病理资料,分析食管ESD标本水平切缘阳性的高危因素,并通过术后随访,比较水平切缘阳性与阴性患者的ESD术后病灶残留复发情况。结果最终纳入患者186例病灶194处,水平切缘阳性组37处,水平切缘阴性组157处。水平切缘阳性组中,水平切缘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累及病灶25处、水平切缘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累及病灶10处、水平切缘为癌累及病灶2处,水平切缘阴性组157处病灶。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食管ESD术后病理标本水平切缘阳性与ESD术中标记前是否碘染、术后标本面积具有相关性(P<0.05)。186例患者随访过程中,最终156例患者164处病灶纳入水平切缘阳性组与阴性组的残留复发率随访分析。其中,水平切缘阳性组内镜随访30处,残留复发4处(残留复发率13.3%),水平切缘阴性组内镜随访134处,7处残留复发(残留复发率5.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ESD术中病灶标记前无碘染及大面积病灶的病理标本,水平切缘阳性发生率增加。对于食管ESD术后单纯水平切缘阳性、切缘阳性性质为癌前病变者,可先内镜下密切随访,暂不追加二次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表食管癌 癌前病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切缘阳性 随访
下载PDF
430例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ESD术前活检与术后病理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郑家垚 许炎钦 +5 位作者 林旭 郑晓玲 钟世顺 邓万银 郑金辉 梁玮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1026-1030,共5页
目的比较上消化道不同部位黏膜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术前胃镜活检病理与术后病理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因食管、胃黏膜病变行ESD治疗的患者共430例,比较不同部位(食管... 目的比较上消化道不同部位黏膜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术前胃镜活检病理与术后病理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因食管、胃黏膜病变行ESD治疗的患者共430例,比较不同部位(食管、贲门、胃体、胃角、胃窦)及有无静脉麻醉的胃镜活检病理与ESD术后病理结果准确性的差异。结果430例病灶中,食管206例,贲门93例,胃体40例,胃角40例,胃窦51例。胃镜术前活检病理与ESD术后病理诊断完全符合率为52.1%,ESD术后病理升级病灶为187例(43.5%),病理降级病灶为19例(4.4%)。各个部位符合率分别为58.3%、40.8%、52.5%、45.0%、5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ESD术前活检病理分类为轻判与非轻判两个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较大面积的病灶术前活检轻判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病灶部位、形态、活检组织块数、有无静脉麻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30例病灶中,术前活检由我院完成的有160例,其中麻醉胃镜97例,普通胃镜63例,麻醉胃镜与普通胃镜术前活检病理与ESD术后活检病理轻判率分别为38.1%(37/97)vs 52.4%(33/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活检病理与ESD术后病理存在一定差异性,1/3以上的病灶有轻判的可能,故活检病理为癌前病变时应需进一步充分评估。上消化道各个部位的活检病理的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胃镜术前活检的轻判率低于普通胃镜,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于普通胃镜检查完成度不满意时,应建议麻醉胃镜下进一步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 早期癌 活检病理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下载PDF
早期食管癌的筛查策略:基于海岛的流行病学和内镜筛查方案 被引量:11
4
作者 梁玮 陈雅华 郑家垚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1年第2期149-154,F0002,共7页
食管癌是严重威胁中国居民健康的恶性肿瘤。高危人群筛查及早诊早治是降低其发病与死亡的有效手段。在高危地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精准识别高危患者并进行内镜检查是行之有效且符合成本效益评价的普查方案。本文围绕福建南日岛早期食... 食管癌是严重威胁中国居民健康的恶性肿瘤。高危人群筛查及早诊早治是降低其发病与死亡的有效手段。在高危地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精准识别高危患者并进行内镜检查是行之有效且符合成本效益评价的普查方案。本文围绕福建南日岛早期食管癌筛查和预防公益项目,论述福建食管癌高发区的致癌高危因素及内镜下治疗策略,探索适合福建乃至中国的食管癌高发区的筛查体系及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 内镜筛查 高危因素 内镜下治疗
下载PDF
内镜下碘染粉色征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2
5
作者 陈雅华 郑家垚 +5 位作者 陈洋洋 郑晓玲 邓万银 郭仙斌 罗蕾 梁玮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01-904,共4页
目的 探讨内镜下碘染粉色征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福建省食管癌早诊早治促进联盟2015年11月至2017年10月疑诊早期食管癌的306例患者共计312处病灶临床资料,所有可疑病灶均行卢戈液染色.根据碘染过程中有无粉色征出现... 目的 探讨内镜下碘染粉色征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福建省食管癌早诊早治促进联盟2015年11月至2017年10月疑诊早期食管癌的306例患者共计312处病灶临床资料,所有可疑病灶均行卢戈液染色.根据碘染过程中有无粉色征出现分为粉色征阳性组及粉色征阴性组,与活检或术后病理进行对比,评估粉色征与病理之间的对应关系.将记录粉色征出现时间的病灶分为0~30 s、>30~60 s、>60~90 s和>90~120 s 4组,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粉色征出现时间对病理的诊断价值.结果 312处病变中,粉色征阳性组208处,其中炎症或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28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或癌180处;粉色征阴性组104处,其中炎症或LGIN 69处,HGIN或癌35处.粉色征阳性诊断HGIN及早期食管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83.7%、71.1%和79.8%.多因素分析显示,HGIN和癌与粉色征出现时间显著相关(P=0.000,OR=0.016,95%CI=0.042~0.324).粉色征阳性组中89例记录了粉色征出现时间,粉色征出现时间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9,最佳截断值为60 s,其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2.8%、84.2%及91.0%.结论 碘染粉色征对早期食管癌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且粉色征出现时间在60 s以内诊断价值更大,通过对粉色征最早出现的部位靶向活检,可提高病理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早期食管癌 碘染色 粉色征
原文传递
布地奈德凝胶预防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大面积狭窄的价值 被引量:5
6
作者 胡嘉庆 林晓露 +5 位作者 郑家垚 陈雅华 邓万银 郑晓玲 郭仙斌 梁玮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471-475,共5页
目的:评估布地奈德凝胶(budesonide viscous suspension,BVS)预防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术后大面积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8年12月于福建省立医院行ESD,术后黏膜... 目的:评估布地奈德凝胶(budesonide viscous suspension,BVS)预防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术后大面积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8年12月于福建省立医院行ESD,术后黏膜缺损超过1/2周的62例早期食管癌或癌前病变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有无接受BVS治疗,分为接受BVS治疗组(BVS组,24例)和未给予BVS组(对照组,38例)。对比两组狭窄发生率、术后探条扩张次数、并发症发生率,并对术后食管狭窄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BVS组术后狭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6.7%(4/24)比47.3%(18/38),P=0.005],BVS组术后探条扩张次数少于对照组(1.50±0.58比2.70±1.09,P=0.039)。BVS组未发生与BVS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如穿孔和大量出血。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环周≥3/4(OR=37.970,95%CI:6.338~227.482)及术后未予BVS处理(OR=20.962,95%CI:3.374~130.243)是导致术后食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吞服BVS可减少食管ESD术后的大面积狭窄发生率及所需的探条扩张次数,且安全、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食管狭窄 布地奈德 安全性 有效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