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16SrRNA序列探讨龟鳖类的遗传分化和系统发生
被引量:
12
1
作者
郑将臣
万全
+1 位作者
程起群
赵金良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9-205,共7页
用PCR和测序的方法,获得13种龟鳖类的线粒体16SrRNA基因片段序列,结合NCBI收录的47种龟鳖的线粒体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龟鳖类的遗传分化和系统发生。结果表明,对60条序列进行比对后得到480 bp的一致序列,其中,可变位点229个,总变异率为...
用PCR和测序的方法,获得13种龟鳖类的线粒体16SrRNA基因片段序列,结合NCBI收录的47种龟鳖的线粒体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龟鳖类的遗传分化和系统发生。结果表明,对60条序列进行比对后得到480 bp的一致序列,其中,可变位点229个,总变异率为47.7%;简约信息位点186个,插入/缺失80个。腺嘌呤(A)、胸腺嘧啶(T)、鸟嘌呤(G)、胞嘧啶(C)4种碱基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3.6%、24.3%、18.5%、23.7%,转换与颠换比为1.95。7种闭壳龟种间的遗传距离为0.004~0.063,平均为0.03;潮龟科17个属间的遗传距离为0.053~0.120,平均为0.091;曲颈龟亚目8个科间(不包括平胸龟)的遗传距离为0.071~0.259,平均为0.169。龟科是陆龟科与潮龟科的姐妹群,潮龟科与陆龟科的亲缘关系比龟科与陆龟科的亲缘关系要近;应将乌龟重新归入拟水龟属,将锯缘龟纳入闭壳龟属;闭壳龟属不应拆分为闭壳龟属和盒龟属,即不将黄缘盒龟和黄额盒龟归入盒龟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鳖类
16SRRNA基因
遗传分化
分子进化
系统发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两个核基因序列研究龟鳖类的系统进化特征
被引量:
4
2
作者
郑将臣
万全
+1 位作者
程起群
赵金良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52-457,共6页
为从核基因的角度探讨龟鳖类的系统发育特征,采用PCR扩增和测序的方法,获得两种龟的R35内含子部分序列以及6种龟的RAG2基因部分序列,结合NCBI其它龟鳖的同源序列一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将R35序列比对后得到941 bp的一致序列,将RAG2比...
为从核基因的角度探讨龟鳖类的系统发育特征,采用PCR扩增和测序的方法,获得两种龟的R35内含子部分序列以及6种龟的RAG2基因部分序列,结合NCBI其它龟鳖的同源序列一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将R35序列比对后得到941 bp的一致序列,将RAG2比对后得到620 bp的一致序列,二者合并后,比对排序后得到1561 bp的一致序列,其中共有505个可变核苷酸位点,总变异率为32.35%;简约信息位点为239个,插入/缺失为139个,转换/颠换比率为1.64。碱基A、T、G、C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9.5%、28.5%、22.8%、19.2%。海龟科和鳄龟科之间Kimura双参数(K-2-P)遗传距离最小(0.025),鳖科和南美侧颈龟科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0.182)。分子系统树结果显示:1)陆龟科与潮龟科先聚在一起,再与龟科聚在一起,陆龟科与潮龟科构成一个单系类群;2)支持陆龟总科与鳄龟科+海龟总科构成姐妹群;3)鳄龟科和海龟总科是姐妹群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鳖类
R35基因
RAG2基因
遗传趋异
分子分类
系统进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12SrRNA序列研究龟鳖类的系统进化特征
被引量:
10
3
作者
万全
郑将臣
+1 位作者
程起群
赵金良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4-275,共12页
为研究龟鳖类的系统进化关系,以期为龟鳖类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测定了15种龟类线粒体12SrRNA基因片段的序列。比对后获得一致序列长为433 bp,有191个变异位点,总变异率为43.2%,其中简约信息位点108个。A、T、G、C的平均...
为研究龟鳖类的系统进化关系,以期为龟鳖类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测定了15种龟类线粒体12SrRNA基因片段的序列。比对后获得一致序列长为433 bp,有191个变异位点,总变异率为43.2%,其中简约信息位点108个。A、T、G、C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1.46%、34.42%、25.85%和18.27%。A+T含量(55.9%)高于G+C含量(44.2%)。在433个核苷酸位点中,有插入/缺失35个,转换为34,颠换为21,转换/颠换比率为1.67。与NCBI上其它一些龟鳖的序列进行比对后,得到414 bp的一致序列,其中236个为变异位点,总变异率为57.00%;简约信息位点181个。A、T、G、C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5.7%、22.2%、18.1%、24.0%。A+T含量(57.9%)高于G+C含量(42.1%)。在414个核苷酸位点中,转换为30,颠换为14,转换/颠换比率为2.12。基于Kimura双参数模型分析龟鳖类种间、属间、科间遗传距离,并用邻接法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显示:7种闭壳龟种间差异在0~0.043,平均为0.022;淡水龟科属间遗传距离为0.007~0.140,平均为0.074;曲颈龟亚目9个科间(不包括平胸龟)遗传距离为0.055~0.197,平均为0.139。由此认为,淡水龟科与陆龟科亲缘关系比龟科更近;不支持将闭壳龟属拆分为闭壳龟属和盒龟属;支持将平胸龟属归为鳄龟科的一个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鳖类
12SRRNA基因
遗传趋异
分子分类
系统进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形态和分子标记的三种鲭科鱼类鉴别新方法
被引量:
2
4
作者
黄昊
程起群
郑将臣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7-303,共7页
为找到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澳洲鲭(S.australasicus)和羽鳃鲐(Rastrelliger kanagurta)这三种鲭科鱼类鉴别的新标记,采用形态框架等形态分析方法和线粒体标记的方法开展研究。共分析采自海南的33 ind样本,其中日本鲭19 ind,澳洲...
为找到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澳洲鲭(S.australasicus)和羽鳃鲐(Rastrelliger kanagurta)这三种鲭科鱼类鉴别的新标记,采用形态框架等形态分析方法和线粒体标记的方法开展研究。共分析采自海南的33 ind样本,其中日本鲭19 ind,澳洲鲭9 ind,羽鳃鲐5 ind。形态判别分析显示,利用2个可量参数(体高和眼径)或者3个框架参数[D(2-3)、D(3-5)、D(2-4)]构建的判别公式均能鉴别这三种鲭科鱼类,判别准确率均为100%。通过PCR扩增和测序,获得三种鲭科鱼类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和控制区(D-loop)序列。经对位排列,得到33 ind样本Cytb和D-loop的一致序列分别为1 118 bp和846 bp。Cytb基因共检出17个单倍型,变异位点195个,其中10个固定位点是日本鲭所特有,8个固定位点是澳洲鲭所特有,147个固定位点为羽鳃鲐所特有;D-loop序列共得到27个单倍型,变异位点239个,其中13个固定位点为日本鲭所特有,10个固定位点为澳洲鲭所特有,182个固定位点为羽鳃鲐所特有。这些固定位点可以作为三种鲭科鱼类鉴别的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鲭科
形态分析
分子标记
物种鉴别
资源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16SrRNA序列探讨龟鳖类的遗传分化和系统发生
被引量:
12
1
作者
郑将臣
万全
程起群
赵金良
机构
上海海洋大学农业部水产种质资源与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与河口渔业资源及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
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出处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9-205,共7页
基金
农业部科技跨越计划项目(2009-跨-14)
安徽省教育厅项目(KJ2009B067)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项目(2008Z02)
文摘
用PCR和测序的方法,获得13种龟鳖类的线粒体16SrRNA基因片段序列,结合NCBI收录的47种龟鳖的线粒体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龟鳖类的遗传分化和系统发生。结果表明,对60条序列进行比对后得到480 bp的一致序列,其中,可变位点229个,总变异率为47.7%;简约信息位点186个,插入/缺失80个。腺嘌呤(A)、胸腺嘧啶(T)、鸟嘌呤(G)、胞嘧啶(C)4种碱基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3.6%、24.3%、18.5%、23.7%,转换与颠换比为1.95。7种闭壳龟种间的遗传距离为0.004~0.063,平均为0.03;潮龟科17个属间的遗传距离为0.053~0.120,平均为0.091;曲颈龟亚目8个科间(不包括平胸龟)的遗传距离为0.071~0.259,平均为0.169。龟科是陆龟科与潮龟科的姐妹群,潮龟科与陆龟科的亲缘关系比龟科与陆龟科的亲缘关系要近;应将乌龟重新归入拟水龟属,将锯缘龟纳入闭壳龟属;闭壳龟属不应拆分为闭壳龟属和盒龟属,即不将黄缘盒龟和黄额盒龟归入盒龟属。
关键词
龟鳖类
16SRRNA基因
遗传分化
分子进化
系统发生
Keywords
turtle
16SrRNA gene
genetic divergence
molecular evolution
phylogeny
分类号
S851.347.34 [农业科学—预防兽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两个核基因序列研究龟鳖类的系统进化特征
被引量:
4
2
作者
郑将臣
万全
程起群
赵金良
机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与河口渔业资源及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
上海海洋大学农业部水产种质资源与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
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出处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52-457,共6页
基金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2008Z02)
农业部科技跨越计划资助项目(2009-跨-14)
安徽教育厅科研项目(KJ2009B067)
文摘
为从核基因的角度探讨龟鳖类的系统发育特征,采用PCR扩增和测序的方法,获得两种龟的R35内含子部分序列以及6种龟的RAG2基因部分序列,结合NCBI其它龟鳖的同源序列一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将R35序列比对后得到941 bp的一致序列,将RAG2比对后得到620 bp的一致序列,二者合并后,比对排序后得到1561 bp的一致序列,其中共有505个可变核苷酸位点,总变异率为32.35%;简约信息位点为239个,插入/缺失为139个,转换/颠换比率为1.64。碱基A、T、G、C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9.5%、28.5%、22.8%、19.2%。海龟科和鳄龟科之间Kimura双参数(K-2-P)遗传距离最小(0.025),鳖科和南美侧颈龟科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0.182)。分子系统树结果显示:1)陆龟科与潮龟科先聚在一起,再与龟科聚在一起,陆龟科与潮龟科构成一个单系类群;2)支持陆龟总科与鳄龟科+海龟总科构成姐妹群;3)鳄龟科和海龟总科是姐妹群的关系。
关键词
龟鳖类
R35基因
RAG2基因
遗传趋异
分子分类
系统进化
Keywords
turtles
R35
RAG2
genetic divergence
molecular taxonomy
phylogeny
分类号
Q959.6 [生物学—动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12SrRNA序列研究龟鳖类的系统进化特征
被引量:
10
3
作者
万全
郑将臣
程起群
赵金良
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农业部海洋与河口渔业资源及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
上海海洋大学农业部水产种质资源与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
出处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4-275,共12页
基金
农业部科技跨越计划(2009-跨-14)
安徽省教育厅项目(KJ2009B067)资助
文摘
为研究龟鳖类的系统进化关系,以期为龟鳖类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测定了15种龟类线粒体12SrRNA基因片段的序列。比对后获得一致序列长为433 bp,有191个变异位点,总变异率为43.2%,其中简约信息位点108个。A、T、G、C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1.46%、34.42%、25.85%和18.27%。A+T含量(55.9%)高于G+C含量(44.2%)。在433个核苷酸位点中,有插入/缺失35个,转换为34,颠换为21,转换/颠换比率为1.67。与NCBI上其它一些龟鳖的序列进行比对后,得到414 bp的一致序列,其中236个为变异位点,总变异率为57.00%;简约信息位点181个。A、T、G、C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5.7%、22.2%、18.1%、24.0%。A+T含量(57.9%)高于G+C含量(42.1%)。在414个核苷酸位点中,转换为30,颠换为14,转换/颠换比率为2.12。基于Kimura双参数模型分析龟鳖类种间、属间、科间遗传距离,并用邻接法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显示:7种闭壳龟种间差异在0~0.043,平均为0.022;淡水龟科属间遗传距离为0.007~0.140,平均为0.074;曲颈龟亚目9个科间(不包括平胸龟)遗传距离为0.055~0.197,平均为0.139。由此认为,淡水龟科与陆龟科亲缘关系比龟科更近;不支持将闭壳龟属拆分为闭壳龟属和盒龟属;支持将平胸龟属归为鳄龟科的一个属。
关键词
龟鳖类
12SRRNA基因
遗传趋异
分子分类
系统进化
Keywords
Tortoise
12SrRNA gene
Genetic divergence
Molecular Taxonomy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分类号
Q959.63 [生物学—动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形态和分子标记的三种鲭科鱼类鉴别新方法
被引量:
2
4
作者
黄昊
程起群
郑将臣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
农业部海洋与河口渔业资源及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出处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7-303,共7页
基金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2008Z02)
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GREKF10-01)共同资助
文摘
为找到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澳洲鲭(S.australasicus)和羽鳃鲐(Rastrelliger kanagurta)这三种鲭科鱼类鉴别的新标记,采用形态框架等形态分析方法和线粒体标记的方法开展研究。共分析采自海南的33 ind样本,其中日本鲭19 ind,澳洲鲭9 ind,羽鳃鲐5 ind。形态判别分析显示,利用2个可量参数(体高和眼径)或者3个框架参数[D(2-3)、D(3-5)、D(2-4)]构建的判别公式均能鉴别这三种鲭科鱼类,判别准确率均为100%。通过PCR扩增和测序,获得三种鲭科鱼类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和控制区(D-loop)序列。经对位排列,得到33 ind样本Cytb和D-loop的一致序列分别为1 118 bp和846 bp。Cytb基因共检出17个单倍型,变异位点195个,其中10个固定位点是日本鲭所特有,8个固定位点是澳洲鲭所特有,147个固定位点为羽鳃鲐所特有;D-loop序列共得到27个单倍型,变异位点239个,其中13个固定位点为日本鲭所特有,10个固定位点为澳洲鲭所特有,182个固定位点为羽鳃鲐所特有。这些固定位点可以作为三种鲭科鱼类鉴别的分子标记。
关键词
鲭科
形态分析
分子标记
物种鉴别
资源管理
Keywords
Scombridae
morphological marker
molecular marker
species identific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分类号
Q959.4 [生物学—动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16SrRNA序列探讨龟鳖类的遗传分化和系统发生
郑将臣
万全
程起群
赵金良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两个核基因序列研究龟鳖类的系统进化特征
郑将臣
万全
程起群
赵金良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12SrRNA序列研究龟鳖类的系统进化特征
万全
郑将臣
程起群
赵金良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0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基于形态和分子标记的三种鲭科鱼类鉴别新方法
黄昊
程起群
郑将臣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