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ⅩⅦ型胶原蛋白在脱发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郑屿萍 黄清瑞 +2 位作者 张彦峰(综述) 张慧敏 何翔(审校)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175-178,共4页
脱发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皮肤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呈年轻化趋势发展,困扰着越来越多人的生活,以进行性毛囊微型化、毛发生长期缩短为特点,导致毛发附着松散容易脱落。ⅩⅦ型胶原蛋白是一种跨膜蛋白,位于表皮基底膜区的半桥粒,维持表... 脱发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皮肤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呈年轻化趋势发展,困扰着越来越多人的生活,以进行性毛囊微型化、毛发生长期缩短为特点,导致毛发附着松散容易脱落。ⅩⅦ型胶原蛋白是一种跨膜蛋白,位于表皮基底膜区的半桥粒,维持表皮真皮之间的紧密连接。近期研究发现,ⅩⅦ型胶原蛋白参与毛发生长,调节毛发相关细胞的静息与活化。若缺失ⅩⅦ型胶原蛋白可通过DNA损伤效应累积、表皮细胞极性失衡以及抑制干细胞竞争导致脱发。本文将对ⅩⅦ型胶原蛋白在脱发中的作用机制予以综述,为毛发再生领域研究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ⅩⅦ型胶原蛋白 毛囊 干细胞 衰老 脱发 再生
下载PDF
疏肝解郁法诊治斑秃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郑屿萍 张慧敏 +2 位作者 黄清瑞 张彦峰 何翔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4期738-740,F0003,F0004,共5页
斑秃是皮肤科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中医学认为斑秃的病机不外乎本虚标实,心、肝、脾、肾亏虚为本,内风、痰湿、血瘀等实邪为标。近年来发现精神情志因素导致斑秃的比重越来越高,疏肝解郁法治疗斑秃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药理研究发现... 斑秃是皮肤科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中医学认为斑秃的病机不外乎本虚标实,心、肝、脾、肾亏虚为本,内风、痰湿、血瘀等实邪为标。近年来发现精神情志因素导致斑秃的比重越来越高,疏肝解郁法治疗斑秃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药理研究发现疏肝解郁法治疗斑秃可能涉及中药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调节免疫改善炎症、减少氧化应激、改善血流等机制。因此,本文基于疏肝解郁法诊治斑秃,从疏肝气、养肝血角度,并结合现代机制研究进行论述,为斑秃的进一步临床治疗及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秃 疏肝解郁 机制研究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核富集转录本1对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的影响
3
作者 张彦峰 张慧敏 +1 位作者 何翔 郑屿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7-354,共8页
背景:已有研究阐明核富集转录本1(nuclear enriched abundant transcript 1,NEAT1)下调抑制了瘢痕成纤维细胞的进展,但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NEAT1调节miR-136-5p/泛素特异性蛋白酶4(ubiquitin specific protea... 背景:已有研究阐明核富集转录本1(nuclear enriched abundant transcript 1,NEAT1)下调抑制了瘢痕成纤维细胞的进展,但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NEAT1调节miR-136-5p/泛素特异性蛋白酶4(ubiquitin specific protease 4,USP4)轴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将瘢痕成纤维细胞分为5组:si-NC组、空白对照组、si-NEAT1组、si-NEAT1+miR-136-5p inhibitor组、si-NEAT1+inhibitor-NC组,qRT-PCR检测NEAT1、miR-136-5p表达;CCK-8法及EDU染色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情况;Western blot检测USP4、p27、Bax、基质金属蛋白酶9、α-平滑肌肌动蛋白、Ⅰ型胶原蛋白α1链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实验检测NEAT1与miR-136-5p、miR-136-5p与USP4的关系。结果与结论:①与si-NC组比较,si-NEAT1组NEAT1表达、A450值、EDU阳性细胞百分比、划痕愈合率以及USP4、基质金属蛋白酶9、α-平滑肌肌动蛋白、Ⅰ型胶原蛋白α1链蛋白表达降低(P<0.05),miR-136-5p表达、细胞凋亡率及p27、Bax蛋白表达升高(P<0.05);②miR-136-5p inhibitor逆转了沉默NEAT1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③miR-136-5p与NEAT1、miR-136-5p与USP4存在靶向调控关系。结果表明,沉默NEAT1可能通过调控miR-136-5p/USP4轴抑制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核富集转录本1 miR-136-5p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4 瘢痕成纤维细胞 增殖
下载PDF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意义探讨 被引量:7
4
作者 郑屿萍 段君 王燕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年第1期104-106,共3页
为深刻理解并探讨《金匮要略》中"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具有的重要意义,通过了解五行的生克制化原理,以及肝病实脾的意义及其实脾的具体情况并结合五行相制疗法的具体应用,认识实脾的真正含义以及肝虚实证的具体治疗方... 为深刻理解并探讨《金匮要略》中"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具有的重要意义,通过了解五行的生克制化原理,以及肝病实脾的意义及其实脾的具体情况并结合五行相制疗法的具体应用,认识实脾的真正含义以及肝虚实证的具体治疗方法,得出实脾的分类以及肝病实脾的前提要分清虚实证候,不能以偏概全,以及由其演化出来的其他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肝传脾 实脾 补脾 顾脾 中医基础理论 治未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