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伤性白内障显微联合手术学》一书出版
1
作者 郑广瑛 《临床眼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65-165,共1页
日前,由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郑广瑛教授主编,张效房、张金嵩教授审校的《外伤性白内障显微联合手术学》,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于今年8月份正式出版发行。该书是郑广瑛教授潜心耕耘专业领域三十余载,基于多年临床积累打造的用心之作,... 日前,由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郑广瑛教授主编,张效房、张金嵩教授审校的《外伤性白内障显微联合手术学》,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于今年8月份正式出版发行。该书是郑广瑛教授潜心耕耘专业领域三十余载,基于多年临床积累打造的用心之作,并携手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白内障、眼外伤、青光眼和眼底病等相关专业研究团队,同时邀请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和北京同仁医院的相关专业的知名专家教授共同编撰完成,填补了我国白内障领域眼外伤诊疗书籍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白内障 北京同仁医院 联合手术 人民卫生出版社 眼底病 出版发行 眼外伤 郑广
下载PDF
《外伤性白内障显微联合手术学》一书出版
2
作者 郑广瑛 《临床眼科杂志》 2024年第1期40-40,共1页
日前,由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郑广瑛教授主编,张效房、张金嵩教授审校的《外伤性白内障显微联合手术学》,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于今年8月份正式出版发行。该书是郑广瑛教授潜心耕耘专业领域三十余载,基于多年临床积累打造的用心之作,... 日前,由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郑广瑛教授主编,张效房、张金嵩教授审校的《外伤性白内障显微联合手术学》,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于今年8月份正式出版发行。该书是郑广瑛教授潜心耕耘专业领域三十余载,基于多年临床积累打造的用心之作,并携手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白内障、眼外伤、青光眼和眼底病等相关专业研究团队,同时邀请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和北京同仁医院的相关专业的知名专家教授共同编撰完成,填补了我国白内障领域眼外伤诊疗书籍的空白。外伤性白内障是临床上常见的眼外伤并发症,居单眼盲致盲病因的首位。与其他类型白内障不同的是,外伤性白内障病情复杂,往往伴有眼外伤的其他并发症和后遗症,单纯做白内障手术不仅不能恢复良好而稳定的视力,反而会因手术创伤而加重眼外伤的继发损伤。因而对外伤性白内障的处理不仅要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还要根据其不同并发症和后遗症选择不同的联合手术,术后方能获得良好而稳定的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白内障 北京同仁医院 联合手术 人民卫生出版社 眼底病 单眼盲 白内障手术 出版发行
下载PDF
形觉剥夺性弱视儿童脑灰质的变化: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研究
3
作者 李亚东 郑广瑛 +3 位作者 骆瑶 迟英杰 文宝红 张晓盼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65-570,共6页
目的 探讨形觉剥夺性弱视儿童全脑灰质体积(GMV)的变化。方法 收集2020年8月至2022年1月于本院眼科中心就诊的形觉剥夺性弱视儿童25例35眼,其中单眼形觉剥夺性弱视组15例15眼、双眼形觉剥夺性弱视组10例20眼。同期门诊招募年龄、性别匹... 目的 探讨形觉剥夺性弱视儿童全脑灰质体积(GMV)的变化。方法 收集2020年8月至2022年1月于本院眼科中心就诊的形觉剥夺性弱视儿童25例35眼,其中单眼形觉剥夺性弱视组15例15眼、双眼形觉剥夺性弱视组10例20眼。同期门诊招募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组受检者11名22眼。单眼形觉剥夺性弱视组、双眼形觉剥夺性弱视组和正常对照组受检者进行3.0T磁共振成像(MRI)扫描以获得结构像MRI图。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VBM)方法及脑成像数据处理和分析软件进行结构像MRI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三组受检者之间的GMV进行比较。结果 三组受检者之间总颅内容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9)。三组受检者之间GMV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其中单眼形觉剥夺性弱视组、双眼形觉剥夺性弱视组与正常对照组受检者之间GMV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4、0.019),而单眼形觉剥夺性弱视组、双眼形觉剥夺性弱视组患者之间GMV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单眼形觉剥夺性弱视组患者在左侧颞中回、左侧楔叶和左侧额中回的GMV均减少(均为P<0.05),在左侧额上回、左侧额下回岛盖部、左侧顶上小叶、右侧颞下回和右侧小脑前叶的GMV均增加(均为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双眼形觉剥夺性弱视组患者在右侧额叶、双侧小脑后叶、双侧小脑前叶和双侧海马旁回的GMV减少(均为P<0.05),在左侧颞上回和右侧顶上小叶的GMV增加(均为P<0.05)。与双眼形觉剥夺性弱视组相比,单眼形觉剥夺性弱视组患者在右侧楔前叶、右侧颞中回、右侧辅助运动区、左侧额中回、左侧前扣带回、左侧中央前回、双侧中扣带回、双侧岛叶和双侧中央后回的GMV增加(均为P<0.05),未见GMV显著减少的脑区(P>0.05)。结论 形觉剥夺性弱视儿童脑灰质的改变不仅局限于初、高级视皮层,也涉及其他皮层及联络通路,且单、双眼弱视变化具有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觉剥夺性弱视 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与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素景 郑广瑛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23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FLACS)与超声乳化手术(Phaco)治疗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6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96例(96眼)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8,采用FLACS治疗)和对照组(n=48...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FLACS)与超声乳化手术(Phaco)治疗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6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96例(96眼)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8,采用FLACS治疗)和对照组(n=48,采用Phaco治疗).比较两组术中有效超声时间(EPT)及超声乳化能量释放量(CDE)、手术前、后最小分辨角对数视力(LogMAR)、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中央前房深度(CACD)及角膜内皮计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EPT更短,CDE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30d观察组LogMAR值、OSDI评分、CACD较对照组低,角膜内皮计数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Phaco治疗白内障患者相比,应用FLACS治疗更有助于提升视力,缩短EPT,降低CDE,且对术后眼表症状、CACD及角膜内皮计数影响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白内障 超声乳化手术
下载PDF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的Smac、caspase-3表达及死亡方式 被引量:13
5
作者 郑广瑛 梁圆圆 王倩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51-355,共5页
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中Smac、caspase-3的表达和LECs超微结构变化及死亡方式。方法收集皮质性(30例)、核性(24例)、后囊下性(28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前囊片,以12例高度近视摘出的透明晶状体的晶状体... 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中Smac、caspase-3的表达和LECs超微结构变化及死亡方式。方法收集皮质性(30例)、核性(24例)、后囊下性(28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前囊片,以12例高度近视摘出的透明晶状体的晶状体前囊片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酶菌抗生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法检测Smac、caspase-3蛋白在LECs中的表达,并采用透射电镜观察LECs超微结构的改变及死亡方式。结果Smac、caspase-3蛋白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LECs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71%、78.05%,与透明晶状体组比较染色阳性率及染色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类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透射电镜下均可见LECs多表现为肿胀,线粒体嵴缺失、空泡变、髓样化,粗面内质网扩张、颗粒融合和脱颗粒现象,仅1例核性白内障中可见到核膜皱缩向外呈锐角凸起,部分双层核膜融合,模糊不清,细胞核内染色质浓缩,未见凋亡小体。结论Smac、caspase-3蛋白可能参与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形成。年龄相关性白内障LECs存在凋亡、胀亡等多种细胞死亡方式,细胞凋亡与细胞胀亡的发生可能存在部分分子机制的重叠。LECs超微结构的改变表明线粒体形态改变和功能异常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晶状体上皮细胞 SMAC CASPASE-3 凋亡 胀亡
下载PDF
实验动物兔角膜Orbscan-Ⅱ检测 被引量:5
6
作者 郑广瑛 连元君 +2 位作者 温成林 张改玲 杜君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81-283,共3页
目的了解兔眼角膜的解剖学特征,为眼的动物实验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对46只新西兰白兔的92只眼角膜行Orbscan-Ⅱ检测,并分析各项检查参数。结果兔眼的平均角膜直径为(11.72±0.65)mm;平均角膜中央厚度为(391.91±21.78)μm,角膜... 目的了解兔眼角膜的解剖学特征,为眼的动物实验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对46只新西兰白兔的92只眼角膜行Orbscan-Ⅱ检测,并分析各项检查参数。结果兔眼的平均角膜直径为(11.72±0.65)mm;平均角膜中央厚度为(391.91±21.78)μm,角膜最薄点厚度平均为(371.57±22.27)μm;兔眼的平均前房深度为(2.41±0.29)mm;兔眼角膜3mm光学区的平均屈光力为(46.53±2.02)D,5mm光学区的平均屈光力为(46.16±1.88)D;兔眼角膜前后表面高度图按形状可分为中央岛、不完全桥、规则桥、不规则桥及未分类型;兔眼Kappa角为(6.59±3.26)°。结论兔眼的上述测量参数多与人眼接近,但角膜厚度比人眼薄,角膜屈光力大于人眼,可作为眼表疾病和部分角膜屈光手术的实验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裂隙灯扫描地形图
下载PDF
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植入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郑广瑛 万光明 +1 位作者 张卫霞 张楠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 从解剖学角度确定巩膜表面对应于睫状沟的位置以及确定进针方向 ,以保证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固定的效果。方法 利用 2 1只尸眼观察角膜缘与睫状沟的对应关系 ;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 (UBM)观察外伤性白内障后囊破裂后睫... 目的 从解剖学角度确定巩膜表面对应于睫状沟的位置以及确定进针方向 ,以保证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固定的效果。方法 利用 2 1只尸眼观察角膜缘与睫状沟的对应关系 ;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 (UBM)观察外伤性白内障后囊破裂后睫状沟的解剖学特点。结果 角膜缘与睫状沟的对应关系 :睫状沟在水平经线位于角膜缘后 (0 47± 0 12 )mm ,垂直经线位于角膜缘后 (0 85± 0 13 )mm。外伤性白内障后囊破裂后 ,虹膜多与残存的后囊周边粘连 ,将睫状沟包裹。结论 准确地掌握睫状沟定位和进针方向 ,同时分离后粘连的虹膜 ,并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 ,方可保证人工晶状体两个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睫状沟植入 解剖学研究
下载PDF
玻璃体切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复杂的眼球穿通伤、眼内异物 被引量:4
8
作者 郑广瑛 王梅 +2 位作者 陈建敏 石硼 张效房 《眼科研究》 CSCD 1997年第2期119-120,共2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复杂的眼球穿通伤、眼内异物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15例同一眼患有眼球穿通伤、外伤性白内障、玻璃体混浊、眼内异物存留的患者,施行晶体切除、玻璃体切除、眼内异物摘出联合保留晶体前...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复杂的眼球穿通伤、眼内异物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15例同一眼患有眼球穿通伤、外伤性白内障、玻璃体混浊、眼内异物存留的患者,施行晶体切除、玻璃体切除、眼内异物摘出联合保留晶体前囊的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睫状沟固定四联手术,术后随访4~14个月。结果视力≥0.5者12例,占80%,最佳视力达1.2;单眼脱盲率达93%,并对手术并发症进行了讨论。结论该四联手术是治疗复杂眼球穿通伤、眼内异物的一种安全快捷、疗效确切可靠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除 眼内异物 人工晶体植入 眼球穿通伤
下载PDF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的死亡方式及超微结构改变 被引量:3
9
作者 郑广瑛 刘玥 张楠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97-499,共3页
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epithelialcell,LEC)的死亡方式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方法:取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前囊共12例,其中6例皮质性白内障,6例核性白内障。分别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LEC形状扁平,正常细... 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epithelialcell,LEC)的死亡方式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方法:取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前囊共12例,其中6例皮质性白内障,6例核性白内障。分别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LEC形状扁平,正常细胞和变性坏死细胞间隔存在,线粒体广泛空泡化。所有标本均发现胀亡细胞,3例核性白内障及4例皮质性白内障标本发现典型paraptosis样细胞,仅有1例核性白内障标本发现早期凋亡细胞,细胞内偶见髓样体存在。结论:线粒体空泡化可能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LE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胀亡和paraptosis可能是LEC的主要死亡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晶状体上皮细胞 线粒体 凋亡 胀亡 paraptosis
下载PDF
散光与对比敏感度及高阶像差的关系 被引量:5
10
作者 郑广瑛 杜君 张金嵩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59-660,共2页
目的探索散光对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 function,CSF)和高阶像差的影响,为临床矫正散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青中年人群散光患者113例(226眼),分别检查CSF、调节力、波前像差等指标,探讨散光对其造成的影响。结果散光与... 目的探索散光对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 function,CSF)和高阶像差的影响,为临床矫正散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青中年人群散光患者113例(226眼),分别检查CSF、调节力、波前像差等指标,探讨散光对其造成的影响。结果散光与CSF:随散光度数的增加,主要受影响的频率由高频向中、低频方向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光度数 对比敏感度 高阶像差 参考依据 临床矫正 中年人群 波前像差 CSF
下载PDF
马凡综合征半脱位晶状体切除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6
11
作者 郑广瑛 王倩 +1 位作者 李秋明 张效房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6-199,共4页
目的探讨马凡综合征半脱位品状体摘出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32眼)马凡综合征品状体半脱位临床资料,晶状体脱离范围均在180°以上,脱位一侧的晶体赤道部已达瞳孔区。所有病例均用玻璃... 目的探讨马凡综合征半脱位品状体摘出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32眼)马凡综合征品状体半脱位临床资料,晶状体脱离范围均在180°以上,脱位一侧的晶体赤道部已达瞳孔区。所有病例均用玻璃体切除器进行例合式前段玻璃体切除及晶状体切除,并经巩膜隧道切口进行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2者30眼,≥0.3者2眼。结果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裸眼视力≤0.2者2眼,0.3~0.6者22眼,0.8~1.0者8眼;矫正视力≤0.2者2眼,0.3~0.6者14眼,0.8~1.0者16眼。人工晶状体位正且稳定。未发现角膜水肿、人工晶状体倾斜脱位、脉络膜下出血、玻璃体浑浊或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随访3~14个月,效果稳定。结论对于马凡综合征明显晶状体半脱位者,晶状体切除、前段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隧道切口后房折叠式人工晶状体两袢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凡综合征 晶状体半脱位 人工品状体植入
下载PDF
活体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防治白内障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广瑛 王华君 +2 位作者 谭楠 陈刚 梁圆圆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15-519,共5页
背景亚硒酸钠诱导的白内障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形成机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即氧化损伤,N-乙酰半胱氨酸(NAC)是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但其对白内障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研究尚少。目的观察NAC对亚硒酸钠诱导大鼠白内障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背景亚硒酸钠诱导的白内障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形成机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即氧化损伤,N-乙酰半胱氨酸(NAC)是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但其对白内障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研究尚少。目的观察NAC对亚硒酸钠诱导大鼠白内障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为白内障的药物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分为预防部分和治疗部分。选取SD大鼠6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1、正常对照组2、硒性白内障组、NAC白内障预防组、硒性白内障生理盐水组及NAC白内障治疗组,每组10只大鼠。采用3.46mg/kg亚硒酸钠颈部皮下注射法制作硒性白内障模型,隔日1次,共3次。预防实验时在首次注射亚硒酸钠前30min大鼠腹腔内注射2mmol/L NAC,每日1次,共6次;治疗实验时,硒性白内障大鼠造模后1d腹腔内注射2mmol/L NAC,每日1次,共1个月;硒性白内障生理盐水组以同样方法注射生理盐水。每周各组大鼠在裂隙灯下观察晶状体混浊程度并参考LOCSⅢ标准进行分级。各实验组大鼠最后一次注药后制备晶状体组织切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晶状体上皮超微结构的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亚硒酸钠对晶状体中caspase-3的影响;对各组大鼠晶状体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进行生化测定。结果实验后7d正常大鼠晶状体透明。硒性白内障组Ⅴ级晶状体混浊者有11只眼,NAC白内障预防组仅有Ⅱ级混浊8只眼和Ⅰ级混浊2只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40.000,P〈0.05)。实验后30d,硒性白内障生理盐水组和NAC白内障治疗组Ⅳ~Ⅴ级晶状体混浊均为20只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0.153,P〉0.05)。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表明,正常对照组LECs及晶状体纤维结构正常,硒性白内障组、硒性白内障生理盐水组和NAC白内障治疗组LECs与前囊部分分离,排列疏松紊乱,细胞膜破裂,细胞核呈椭圆形或长条形,晶状体纤维断裂,NAC白内障预防组晶状体结构破坏程度较轻。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硒性白内障组、硒性白内障生理盐水组和NAC白内障治疗组晶状体前囊分层,外膜脱离,深层可见“变性球样小体”,纤维紊乱破碎,形成无结构的“水泥样”外观。硒性白内障组caspase-3和SOD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MDA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AC白内障预防组caspase-3和SOD的表达明显高于硒性白内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硒性白内障生理盐水组与NAC白内障治疗组caspase-3、SOD和MDA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硒性白内障生理盐水组与NAC白内障治疗组比较,caspase-3、SOD和MDA表达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C可以提高晶状体组织中SOD的活性,减少MDA生成,降低caspase-3的活性,从而减轻晶状体的氧化损伤,对早期白内障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延缓和预防作用,但对于已经形成的白内障无明显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硒酸钠 N-乙酰半胱氨酸 晶状体 白内障
下载PDF
前房虹膜夹型人工晶状体矫正高度近视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郑广瑛 谭楠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62-466,共5页
目的探讨前房虹膜夹型人工晶状体(AC-PIOLS)植入矫正高度近视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研究。对资料齐全的18例30眼行AC-PIOLS植入的高度近视患者随访2a,分别于术前,术后1、6、12、24个月检测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 目的探讨前房虹膜夹型人工晶状体(AC-PIOLS)植入矫正高度近视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研究。对资料齐全的18例30眼行AC-PIOLS植入的高度近视患者随访2a,分别于术前,术后1、6、12、24个月检测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等效球镜屈光度(SE),眼压、角膜内皮计数、前房深度(ACD)、对比敏感度(CSF)、眩光敏感度和波前相差等,并分别将术前与术后1a和术后2a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所有患者术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术后1a,14眼(46.7%)近视力较术前提高;术后2a,19眼(63.3%)较术前提高,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779,P=0.031)。术后1a,BCVA较术前提高≥1行者为56.7%(17/30),术后2a为60.0%(1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412,P<0.01)。术后2aSE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频段的CSF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尤其在低中频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高阶像差较术前增高,球差、彗差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2a,各时间点间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眼瞳孔轻度变形,6眼虹膜夹持部出现轻度虹膜色素脱失,4眼主诉眩光和光晕感。结论 AC-PIOLS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安全、有效,并且具有良好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但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人工晶状体 前房 虹膜夹型人工晶状体
下载PDF
近视散光发展过程中阻碍远立体视觉形成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郑广瑛 杜君 张金嵩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60-660,共1页
目的探讨近视散光发生发展过程中干扰患者远立体视觉形成的因素。方法从2005年11月至2006年6月间收集的222例近视散光患者中选取散光矫正前后立体视等级相差≤1个立体视等级者36例为实验组,同时随机抽取散光矫正前后立体视相差≥2个立... 目的探讨近视散光发生发展过程中干扰患者远立体视觉形成的因素。方法从2005年11月至2006年6月间收集的222例近视散光患者中选取散光矫正前后立体视等级相差≤1个立体视等级者36例为实验组,同时随机抽取散光矫正前后立体视相差≥2个立体视等级者36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其诊治过程中影响立体视觉形成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视觉 近视散光 散光矫正 诊治过程 实验组 对照组
下载PDF
复杂的外伤性白内障联合手术方式的探讨——小切口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广瑛 温成林 +1 位作者 杨进献 张效房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92-895,共4页
目的评价复杂的外伤性白内障各种联合手术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60眼)复杂的外伤性白内障,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的同时,根据眼部不同的眼外伤并发症,分别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异物摘出及视网膜光凝、瞳孔成形... 目的评价复杂的外伤性白内障各种联合手术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60眼)复杂的外伤性白内障,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的同时,根据眼部不同的眼外伤并发症,分别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异物摘出及视网膜光凝、瞳孔成形、穿透性角膜移植、小梁切除或晶状体张力环植入等不同的联合手术,并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结果术后炎性反应轻,视力恢复快,有角膜瘢痕者裸眼视力达0.3~0.5,矫正视力达0.6~1.0;无角膜瘢痕者裸眼视力达0.6~1.2,矫正视力达1.0~1.5。角膜地形图显示:有角膜瘢痕者,多伴有+1.5D~+2.5D的散光;无角膜瘢痕者,术后早期平均有(+0.57±0.09)D的循规性散光,术后1月即消失。结论复杂的外伤性白内障多种联合手术并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可减少手术的创伤和风险及手术源性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治疗过程,减少眼外伤的继发损害,是治疗复杂的外伤性白内障及其并发症的快速、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外伤 白内障 联合手术 折叠人工晶状体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小切口人工晶体植入术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郑广瑛 陈国岭 +3 位作者 陈玉浩 陈循 娄兰敏 靳忠良 《眼科研究》 CSCD 1995年第4期237-240,共4页
对50只家兔(100眼)随机分组。一组施行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另一组施行普通现代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24小时和术后10天分别在生物显微镜下观察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和密度的改变;透射电镜下观察... 对50只家兔(100眼)随机分组。一组施行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另一组施行普通现代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24小时和术后10天分别在生物显微镜下观察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和密度的改变;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内部超微结构的改变。并探讨了细胞损伤的原因、程度和机制,提出了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术 接触镜 人工晶体植入 白内障
下载PDF
外伤性白内障术中矫正角膜散光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广瑛 张金嵩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65-368,共4页
目的 探讨在外伤性白内障术中 ,利用手术源性散光矫正术前存在的角膜散光的方法及临床结果。方法  60例(60眼 )伴角膜瘢痕的外伤性白内障随机分成两组。A组术中在角膜地形图的指导下 ,根据散光轴向及度数选择手术切口的部位和形状 ;... 目的 探讨在外伤性白内障术中 ,利用手术源性散光矫正术前存在的角膜散光的方法及临床结果。方法  60例(60眼 )伴角膜瘢痕的外伤性白内障随机分成两组。A组术中在角膜地形图的指导下 ,根据散光轴向及度数选择手术切口的部位和形状 ;通过切口的加压缝合 ,使之产生手术源性散光以矫正术前存在的外伤性角膜散光。B组常规在右上象限作 5 5~ 6mm巩膜隧道切口 ,术后不缝合。两组均于术后 1周、1、3、6月做角膜地形图及检影验光。结果 A组 3 0例术后散光完全矫正者 2 3眼 (66 7% ) ,散光明显减轻者 7眼。视力≥ 0 5者 3 0眼 ,≥ 1 0者 2 3眼。与B组相比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结论 本方法简便易行 ,疗效满意 ,是眼外伤治疗过程中的一种减少并发症、消除后遗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损伤 手术治疗 外伤性白内障 矫正 角膜散光
下载PDF
后发性白内障后囊切除术 被引量:1
18
作者 郑广瑛 张风清 +2 位作者 陈富胜 石硼 张效房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21-422,共2页
目的探讨外伤性和并发性白内障后囊混浊的治疗方法。方法后发性白内障30例(33眼),经平坦部施行后囊切除及前段中轴玻璃体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3-32月,32眼后囊中央形成直径3mm圆孔,切囊成功率达97%,矫正视≥0.5者占84.8%;... 目的探讨外伤性和并发性白内障后囊混浊的治疗方法。方法后发性白内障30例(33眼),经平坦部施行后囊切除及前段中轴玻璃体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3-32月,32眼后囊中央形成直径3mm圆孔,切囊成功率达97%,矫正视≥0.5者占84.8%;未发现瞳孔区玻璃体疝、囊样黄斑水肿或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该手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后发性白内障治疗方法,特别适用于外伤性和并发性白内障,尤其是儿童人工晶体前膜形成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发性 白内障 后囊切除术 后囊混浊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被引量:10
19
作者 郑广瑛 《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 1995年第4期214-218,共5页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切口小、愈合快、术后角膜散光少、视力恢复迅速而稳定等优点,是现代白内障手术的发展趋势。本文就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发展、手术方法的改进、超声乳化术对眼组织,尤其...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切口小、愈合快、术后角膜散光少、视力恢复迅速而稳定等优点,是现代白内障手术的发展趋势。本文就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发展、手术方法的改进、超声乳化术对眼组织,尤其是对角膜内皮的影响,以及适应证、禁忌证、手术并发症和防治措施、未来的展望等诸多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 人工晶体 植入术 眼外科手术
下载PDF
Orbscan-Ⅱ在外伤性白内障IOL屈光度计算中的应用
20
作者 郑广瑛 杜君 温成林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54-55,共2页
对43例(43眼)合并角膜瘢痕的外伤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其术前用角膜曲率计和Orbscan-Ⅱ获得的角膜曲率值及眼球轴长,分别计算出IOL屈光度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于术后3个月行电脑和检影验光获得患眼术后屈光状态... 对43例(43眼)合并角膜瘢痕的外伤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其术前用角膜曲率计和Orbscan-Ⅱ获得的角膜曲率值及眼球轴长,分别计算出IOL屈光度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于术后3个月行电脑和检影验光获得患眼术后屈光状态球镜值,比较前后两种方法所得IOL屈光度的差别.结果 实验组IOL屈光度误差1 D以下占73.47%,1~3D占26.53%,未出现3D以上屈光误差.与对照组相比,IOL屈光度误差1 D以上者减少28.47%.提示应用Orbscan-Ⅱ测得的角膜曲率值计算的IOL屈光度更接近患眼的屈光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损伤 白内障 角膜曲率 人工晶状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