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出血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1
作者 郑康鹏 刘竞航 +9 位作者 唐鑫国 徐琦 樊钰亭 徐良智 刘天德 梁博 熊虎 李文 付晓伟 方路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65-71,共7页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PD术后出血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3年1月494例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PD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17年1月—2020年12月收集的376例患者作为训练集,2021年1...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PD术后出血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3年1月494例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PD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17年1月—2020年12月收集的376例患者作为训练集,2021年1月—2023年1月118例患者作为验证集。通过单因素分析、Lasso回归分析和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测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校正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模型的鉴别能力、一致性和临床效果。结果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管重建、术后胰瘘、术后胆瘘、腹腔感染和白蛋白为PD术后出血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由上述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在训练集的AUC为0.870(95%CI:0.820,0.920),验证集AUC为0.799(95%CI:0.691,0.907),提示模型诊断效能较好,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绘制出的校正曲线与标准曲线较为接近,提示模型一致性较好。绘制的DCA曲线也表明了明显的正向净收益。结论通过血管重建、术后胰瘘、术后胆瘘和腹腔感染和白蛋白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能够很好识别出PD术后出血的高风险患者,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术后出血 预测模型 列线图
下载PDF
胆囊癌根治手术成功实施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2
作者 郑康鹏 唐鑫国 +4 位作者 徐琦 樊钰亭 梁博 付晓伟 方路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536-541,共6页
目的建立可预测胆囊癌(GBC)患者根治性手术成功实施的列线图并进行初步验证。方法纳入320例行手术治疗(包括根治性手术、姑息性切除术、腹腔探查术和活检术)的GBC患者。根据纳入时间先后分为训练集(235例)和验证集(85例)。比较实施根治... 目的建立可预测胆囊癌(GBC)患者根治性手术成功实施的列线图并进行初步验证。方法纳入320例行手术治疗(包括根治性手术、姑息性切除术、腹腔探查术和活检术)的GBC患者。根据纳入时间先后分为训练集(235例)和验证集(85例)。比较实施根治性手术和非根治性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GBC患者根治性手术成功实施的因素,并绘制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价预测模型的区分度及校准度,应用临床决策曲线(DCA)评估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实际效用。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根治性手术组和非根治性手术组在体质量减轻、黄疸、高血压、淋巴结转移、体质量指数、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糖类抗原(CA)19-9、CA125、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这11个潜在的预测因素在训练集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无黄疸、高血压、淋巴结转移,HB、ALB升高,CA19-9降低是预测GBC根治手术成功实施的因素。根据Logistic回归得到的6个独立风险因素建立列线图。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列线图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1和0.822,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Hosmer-Lemeshow检验表明模型校准度良好(χ2=5.740,P=0.676)。模型校准曲线均接近理想曲线,表明观察结果与实际结果吻合良好。DCA曲线显示模型对临床使用具有净效益和良好的临床实用性。结论该列线图可有效筛选适合根治性手术的GBC患者,减少预期根治性手术转为姑息性切除或剖腹探查术的机会,增加患者手术获益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列线图 黄疸 高血压 CA-19-9抗原 根治性手术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多孔硅/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方称辉 李新喜 +2 位作者 张国庆 郑康鹏 杨彦 《河南科技》 2020年第29期133-137,共5页
为解决硅基负极材料存在的体积效应、导电性差等问题,本文研究一种石墨烯与多孔硅复合的方法。试验证明,PSi/rGO(porous silicon/reduced graphene oxide)显示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循环稳定性能好;交流阻抗值约为PSi的一半;特别是在不同... 为解决硅基负极材料存在的体积效应、导电性差等问题,本文研究一种石墨烯与多孔硅复合的方法。试验证明,PSi/rGO(porous silicon/reduced graphene oxide)显示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循环稳定性能好;交流阻抗值约为PSi的一半;特别是在不同电流密度下进行倍率测试时,其可逆容量比PSi高100~190 mA·h/g。可见,PSi/rGO在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研究发展上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多孔硅 石墨烯 复合负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襄阳市高中生对转基因食品认知态度的调查分析
4
作者 王梓州 夏启鑫 +3 位作者 郑康鹏 曾繁荣 肖娟 翟立红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第35期172-173,共2页
目的转基因食品目前在食品行业一直被受大众争议,从科学界到普通百姓,各阶层对其发展观点不一。该次以襄阳市高中在校生为群体,调查他们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态度极其发展期望。方法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选取来自3所高中学校的132名学... 目的转基因食品目前在食品行业一直被受大众争议,从科学界到普通百姓,各阶层对其发展观点不一。该次以襄阳市高中在校生为群体,调查他们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态度极其发展期望。方法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选取来自3所高中学校的132名学生进行调查并统计分析结果。结果 96.97%的高中生听说过转基因食品;仅12.12%的高中生注意过转基因标识;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仅3.79%的高中生赞同;对转基因未来发展前景,14.39%的高中生与持其发展,但也认为有一定的缺陷存在。结论此地区高中生对转基因有初步的认识,同时也担心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和食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食品 高中生 认知程度
下载PDF
医学遗传学的教学改革对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生人才培养的推动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翟立红 夏启鑫 +4 位作者 任家鑫 郑康鹏 曾繁荣 李君 肖娟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第12期110-111,共2页
医学遗传学作为本科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从分子水平研究疾病与基因的关系,对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而言,此课程的教学与后期临床医生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疾病有密切联系。医学遗传学的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基因和设... 医学遗传学作为本科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从分子水平研究疾病与基因的关系,对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而言,此课程的教学与后期临床医生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疾病有密切联系。医学遗传学的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基因和设计基因工程实验的能力上有重要推动作用,促进培养高素质、全方位的医学人才的发展。鉴于目前医学遗传学教学模式上单一的以课本为依托,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方式,此文结合目前的教学情况,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做出调整和改善,以提高现有的医学遗传学教学质量,培养临床医学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满足新时代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对打造"健康中国"具有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遗传学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医学人才
下载PDF
本科课外实践创新课程的教学与体会——以《基因克隆与功能研究》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翟立红 郑康鹏 +5 位作者 任家鑫 龚文容 陈华波 肖娜 李君 肖娟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第13期117-118,共2页
课外实践创新课程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极其重要的一环,与传统课程最大的不同在于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学生们以学习过的理论作为支撑,结合科学前沿,发现科学问题并设计实验来解... 课外实践创新课程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极其重要的一环,与传统课程最大的不同在于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学生们以学习过的理论作为支撑,结合科学前沿,发现科学问题并设计实验来解决,主要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与基本科研素养的培养。《基因克隆与功能研究》作为一门课外实践创新课程,针对湖北文理学院生命科学相关本科专业开设,课程实施结果表明,通过实践课程的训练,学生能够熟练的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创新能力与科研素养得到了提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展现自我的精神,达到了课外实践创新课程预期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课程 课程设置 创新思维
下载PDF
襄阳地区大学生TAS2R38基因型与食物偏好的关联 被引量:1
7
作者 郑康鹏 杨素颖 +7 位作者 郭春婷 刘可 雷婷 任家鑫 周兰庭 龚文容 肖娟 翟立红 《生物学通报》 2019年第6期1-4,共4页
探究襄阳地区大学生TAS2R38基因型频率及其与食物偏好的关联,更好地了解影响大学生饮食消费结构的因素.以湖北文理学院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作为受试者,采用阈值法对160名大学生PTC尝味能力进行测试,以PTC尝味能力(分14个等级)评价其... 探究襄阳地区大学生TAS2R38基因型频率及其与食物偏好的关联,更好地了解影响大学生饮食消费结构的因素.以湖北文理学院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作为受试者,采用阈值法对160名大学生PTC尝味能力进行测试,以PTC尝味能力(分14个等级)评价其基因型.对饮食偏好(分为2个等级)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运用Hardy-Weinberg定律计算基因频率检验群体遗传平衡性,同时采用交叉表卡方检验分析比对基因型与食物偏好的关联性,显著性检验设置为P=0.05.结果 表明:有效数据160份,得出显性基因T和隐性基因t频率分别为0.55和0.45.交叉表卡方检验分析TAS2R38基因型与茶、咖啡摄入和甘蓝性蔬菜、甜水果、酸水果、香菜和茴香苗的摄食均无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963、0.571、0.929、0.353、0.106、0.067、0.305).对油性食物和肉类食物PTC味盲者比PTC品尝者存在更大的摄入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8和P=0.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S2R38 基因频率 饮食偏好
下载PDF
湖北汉族7对遗传性状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曾繁荣 王梓州 +7 位作者 王娅 夏启鑫 郑康鹏 任家鑫 龚文容 周兰庭 肖娟 翟立红 《生物学通报》 2019年第9期8-11,共4页
为平衡和丰富中国各地区汉族人群的群体遗传学研究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通过调查340名(男170名,女170名)湖北汉族大学生的PTC尝味、卷舌、眼睑、耳垂、前额发际、手指嵌合及拇指类型共7对经典指标,根据Hardy-Weinberg定律计算其基因频... 为平衡和丰富中国各地区汉族人群的群体遗传学研究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通过调查340名(男170名,女170名)湖北汉族大学生的PTC尝味、卷舌、眼睑、耳垂、前额发际、手指嵌合及拇指类型共7对经典指标,根据Hardy-Weinberg定律计算其基因频率,与其他地区汉族及少数民族遗传性状的隐性性状出现率进行比较并进行聚类分析.研究表明:前额发际和拇指类型在性别间差异明显(x2=5.30,0.01<P<0.05);湖北汉族“平”的前额发际(76.47%)出现率最高,PTC味盲(9.41%)和拇指外翻(23.53%)的出现率最低;拇指类型有较明显的基因互作关系,另外6对遗传性状之间关系不明显;湖北汉族与黑龙江汉族的遗传距离(0.0998)最近;湖北汉族遗传性状的隐性性状出现率无明显的地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状 基因频率 汉族 湖北 人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