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Ⅰ型胶原及NF-κB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郑建杰 马爱群 +2 位作者 王鸿雁 白晓军 白玲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40-443,453,共5页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AS)时血脂成分的改变以及Ⅰ型胶原mRNA与其蛋白、NF-κBmRNA与其蛋白在兔AS发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为临床预防及治疗AS斑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HE、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法染色,光镜观察AS病变,并应用CMIAS真...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AS)时血脂成分的改变以及Ⅰ型胶原mRNA与其蛋白、NF-κBmRNA与其蛋白在兔AS发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为临床预防及治疗AS斑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HE、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法染色,光镜观察AS病变,并应用CMIAS真彩色医学图像分析系统分析;检测40只食饵性AS新西兰兔血脂成分的改变及血管壁的病理变化、Ⅰ型胶原mRNA与其蛋白、NF-κBmRNA与其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兔15周时血胆固醇(TC)升高约43倍,血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约37倍。主动脉内壁可见脂质条纹形成。主动脉AS病变Ⅰ型胶原、NF-κB蛋白及Ⅰ型胶原mRNA、NF-κBmRNA表达定量(A值)分别为0.27±0.02、0.19±0.01及0.30±0.03、0.35±0.03,显著高于对照组(0.08±0.01、0.09±0.01及0.11±0.01、0.10±0.09,P<0.05)。结论AS时Ⅰ型胶原增多刺激NF-κB的活性,可能参与了血管AS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Ⅰ型胶原 NF-ΚB
下载PDF
130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治疗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郑建杰 耿希刚 +4 位作者 许锁春 王海晨 李明 任沪平 李兆志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20-520,F0003,共2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围术期治疗,分析术前准备与诊断、体外循环与麻醉技术、外科操作以及术后监护等对手术治疗的影响。130例中男98例,女32例。平均月龄为(15.82±...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围术期治疗,分析术前准备与诊断、体外循环与麻醉技术、外科操作以及术后监护等对手术治疗的影响。130例中男98例,女32例。平均月龄为(15.82±6.93)(2~36)月,平均体重为(8.82±0.91)(3~12)kg。本组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39例,法乐氏四联症26例,房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17例,室间隔缺损伴动脉导管未闭10例,法乐氏三联症、房室管畸形各6例,单心房、单心室及右室双出口各5例,室间隔缺损伴二尖瓣脱垂、肺静脉异位连接及三心房各3例,三尖瓣闭锁及左房黏液瘤各1例。124例患儿在全麻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行根治性手术,6例行姑息性手术。结果治愈126例,死亡4例,死亡率为3.1%。结论根据婴幼儿的生理特点在围术期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法 ,可以提高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在围术期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婴幼儿 体外循环 外科治疗
下载PDF
心包原发性滑膜肉瘤1例 被引量:2
3
作者 郑建杰 郝军军 +1 位作者 侯惠莲 王鸿雁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79-480,共2页
滑膜肉瘤(synovial sarcoma)最早由Rnox于1936年提出,它是一种形态、临床和遗传学上独特的病变.WHO软组织和骨肿瘤分类中将其定义为一种显示一定程度上皮分化(包括腺体形成)的间叶组织来源梭形细胞肿瘤,具有特征性的染色体异位t(X;18)(p... 滑膜肉瘤(synovial sarcoma)最早由Rnox于1936年提出,它是一种形态、临床和遗传学上独特的病变.WHO软组织和骨肿瘤分类中将其定义为一种显示一定程度上皮分化(包括腺体形成)的间叶组织来源梭形细胞肿瘤,具有特征性的染色体异位t(X;18)(p11.2;q11.2)[1].以四肢深部软组织最好发,原发于心包的滑膜肉瘤非常罕见,由于其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影像学亦无特征性表现,明确诊断必需依靠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和细胞遗传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包 滑膜肉瘤 免疫组织化学 细胞遗传学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与VCAM-1及CD36关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郑建杰 马爱群 +2 位作者 王鸿雁 白晓军 白玲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451-1453,1456,共4页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AS)时血脂成分与VCAM-1及CD36蛋白在兔AS发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HE、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AS病变,并应用CMIAS真彩色医学图像分析系统,检测40只食饵性AS新西兰兔,15周处死,观察其血脂成分及血管壁的病...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AS)时血脂成分与VCAM-1及CD36蛋白在兔AS发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HE、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AS病变,并应用CMIAS真彩色医学图像分析系统,检测40只食饵性AS新西兰兔,15周处死,观察其血脂成分及血管壁的病理变化、VCAM-1及CD3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兔最终血TC升高约43倍,最终血LDL升高约37倍。主动脉内壁可见脂质条纹形成。检测主动脉AS病变VCAM-1、CD36蛋白表达定量A值,分别为:0.19±0.02、0.20±0.04,显著高于对照组:0.07±0.01、0.03±0.02的定量表达(P<0.05)。结论:明确了高血脂症是AS发病的基础,提示VCAM-1及CD36蛋白表达增多可能是致AS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VCAM-1 CD36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09例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郑建杰 耿希刚 +4 位作者 许锁春 王海晨 闫炀 李勇新 任沪平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2期1628-1630,共3页
目的:探讨体外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9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1支病变9例,2支病变17例,3支以上病变183例。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86例,... 目的:探讨体外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9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1支病变9例,2支病变17例,3支以上病变183例。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86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23例。结果:本组共移植血管668支,每例患者移植血管1~8支,平均3.20支。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9例;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3~98h,平均7.6h。手术死亡6例,病死率为2.91。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3例,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呼吸衰竭1例。203例患者出院时症状明显改善及消失。随访115例(56.56)。随访时间2个月至5.1年,心绞痛消失109例,复发6例。结论:综合患者的病情特点及医疗条件,人文地决定相应的手术方式;结合病人的年龄恰当选择旁路移植血管;均可优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效果。对改善和提高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外科学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下载PDF
培养心血管外科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的体会 被引量:3
6
作者 郑建杰 许锁春 +3 位作者 王海晨 闫炀 李勇新 耿希刚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5年第4期466-468,共3页
目的探讨心血管外科专业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方法的重要性。方法回顾2005—2012年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学习的研究生12名,实行个体化和基于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BL)进行教学,对照组为同期学习第一年的住... 目的探讨心血管外科专业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方法的重要性。方法回顾2005—2012年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学习的研究生12名,实行个体化和基于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BL)进行教学,对照组为同期学习第一年的住院医师12名,按照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分析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成绩与实践能力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通过实行个体化和PBL教学法学习的学生在临床综合能力上明显好于传统教学法的学生,而理论成绩两组无显著性差别。结论实行个体化和PBL教学法进行教学,对提高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外科学 研究生 培养
下载PDF
心脏直视手术不用异体库血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郑建杰 刘建林 +7 位作者 耿希刚 苏彦河 周玉兰 任沪平 宋晰梅 朱红梅 魏省禄 孙继英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96-299,共4页
目的 通过对心脏直视手术患者采用自体输血的临床应用 ,观察不用异体库血进行心脏直视手术的效果。方法 对应用自体输血进行心脏直视手术的 68例患者术中采用综合节血措施 ,包括术前贮血 ,术中回收血以及应用抑肽酶。同时选择 68例接... 目的 通过对心脏直视手术患者采用自体输血的临床应用 ,观察不用异体库血进行心脏直视手术的效果。方法 对应用自体输血进行心脏直视手术的 68例患者术中采用综合节血措施 ,包括术前贮血 ,术中回收血以及应用抑肽酶。同时选择 68例接受输异体库血的心脏直视手术患者作为对照 ,比较两组间中心静脉压 (CVP)、血红蛋白 (Hb)、血小板 (PLT)及术后引流量等差异。结果 自体输血组患者术后Hb、PLT均较术前降低 (P <0 .0 5 ) ,凝血酶原时间 (PT)延长(P <0 .0 5 ) ,但Hb、PLT、PT仍在正常范围内 ,PaO2 术后较术前显著升高 ;与对照组相比 ,术后Hb、PLT、PT及引流量均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术中失血量、用库血量却有明显差异。结论 采用自体输血的心脏直视手术患者 ,围术期虽有轻度贫血但不影响血液的携氧功能 ,术后出、凝血状况亦不受影响 ,并能减少输异体库血后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经济及精神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输血 心脏直视手术 异体库血
下载PDF
内皮素在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中表达的研究
8
作者 郑建杰 黄斌 +1 位作者 耿希刚 李兆志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11-312,共2页
目的 探讨内皮素 (ET)在先天性心脏病 (简称先心病 )室间隔缺损 (简称室缺 )伴肺动脉高压 (简称肺高压 )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均相竞争法直接测定 15例先心病室缺伴肺高压患者血浆中 ET的表达 ,并与先心病室缺无... 目的 探讨内皮素 (ET)在先天性心脏病 (简称先心病 )室间隔缺损 (简称室缺 )伴肺动脉高压 (简称肺高压 )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均相竞争法直接测定 15例先心病室缺伴肺高压患者血浆中 ET的表达 ,并与先心病室缺无肺高压的患者组作对照。结果 肺高压的先心病患者血浆中的 ET水平显著高于无肺高压的先心病患者。结论  ET与先心病室缺伴肺高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素 先天性心脏病 室间隔缺损 肺动脉高压
下载PDF
硒对缺氧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存活率和膜流动性的影响
9
作者 郑建杰 李兆志 +2 位作者 耿希刚 黄斌 王海晨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6期366-367,共2页
采用Laarse等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的方法,观察加入不同剂量的亚硒酸钠对“缺氧”心肌细胞成活率及其膜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硒(1×10-6mol/L)可增加细胞存活率及膜流动性,而过量硒(1×10-5mo... 采用Laarse等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的方法,观察加入不同剂量的亚硒酸钠对“缺氧”心肌细胞成活率及其膜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硒(1×10-6mol/L)可增加细胞存活率及膜流动性,而过量硒(1×10-5mol/L)使细胞存活率及膜流动性下降。结论:适量硒对缺氧培养的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鼠 培养 心肌细胞 膜流动性 缺氧 存活率
下载PDF
手术治疗幼儿左房粘液瘤1例
10
作者 郑建杰 闫炀 王海晨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0-191,共2页
关键词 手术治疗 幼儿 左房粘液瘤 临床症状 彩色多普勒超声 良性肿瘤
下载PDF
误诊为室间隔缺损的主-肺动脉间隔缺损
11
作者 郑建杰 王海晨 +3 位作者 黄立功 夏鹏 张晓刚 耿希刚 《临床误诊误治》 2003年第4期273-273,274,共2页
关键词 主-肺动脉间隔缺损 误诊 室间隔缺损 发病机制 心血管造影术 鉴别诊断
下载PDF
Von Willebrand因子在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中的表达及意义
12
作者 郑建杰 黄斌 +1 位作者 耿希刚 李兆志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43-444,共2页
目的 探讨VonWillebrand因子 (VWF)在先天性心脏病 (简称先心病 )室间隔缺损 (简称室缺 )伴肺动脉高压 (简称肺高压 )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 1 5例先心病室缺伴肺高压患者血浆中VWF的表达 ,并... 目的 探讨VonWillebrand因子 (VWF)在先天性心脏病 (简称先心病 )室间隔缺损 (简称室缺 )伴肺动脉高压 (简称肺高压 )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 1 5例先心病室缺伴肺高压患者血浆中VWF的表达 ,并与先心病室缺无肺高压的患者作对照。结果 伴肺高压的先心病患者血浆中的VWF水平显著高于无肺高压的先心病患者(P <0 .0 5 )。结论 VWF与先心病室缺伴肺高压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高压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与疗效观察
13
作者 郑建杰 耿希刚 +4 位作者 李兆志 任沪平 李明 许锁春 刘建林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177-178,共2页
总结了 57例冠状动脉架桥手术治疗的体会。术前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 ,采用自体大隐静脉和 (或 )左乳内动脉作移植血管。结果 :死亡 2例 (3.5% ) ,术后随访 3~ 5年 ,心绞痛消失率为 91 .2 %。心功能改善至 级 53例 , 级 2例。表... 总结了 57例冠状动脉架桥手术治疗的体会。术前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 ,采用自体大隐静脉和 (或 )左乳内动脉作移植血管。结果 :死亡 2例 (3.5% ) ,术后随访 3~ 5年 ,心绞痛消失率为 91 .2 %。心功能改善至 级 53例 , 级 2例。表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能有效地改善心肌缺血 ,对解除心绞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隐静脉 乳内动脉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下载PDF
促进农村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现实基础、制约因素与路径选择
14
作者 郑建杰 刘小春 李婵 《老区建设》 2023年第7期45-55,共11页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促进农村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是我国处于相对贫困治理时期的重点工作,更是推进共同富裕的重中之重。与时俱进的农村改革、不断优化的农村体制机制、脱贫攻坚的胜利经验和数字乡村建设为农村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提...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促进农村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是我国处于相对贫困治理时期的重点工作,更是推进共同富裕的重中之重。与时俱进的农村改革、不断优化的农村体制机制、脱贫攻坚的胜利经验和数字乡村建设为农村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提供了现实基础,然而农村低收入群体收入来源单一、内生动力不足、人力资本贫乏和利益联结方式不紧密等也制约了他们的增收,还需要为农村低收入群体创造更加公正、包容和可持续的发展环境,使他们更快融入现代化进程,共享发展成果,从而实现可持续的收入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低收入群体 增收 路径选择
下载PDF
心脏黏液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47例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鸿雁 张学斌 +5 位作者 郑建杰 邓元 王一理 宋艳侠 刘莉 王敏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92-895,共4页
背景与目的:心脏黏液瘤是心脏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形态结构多样,而生物学行为及组织发生尚存争议。本研究探讨心脏黏液瘤的临床特征、组织形态及免疫表型特点。方法:复习47例心脏黏液瘤临床资料及组织切片,对部分病例作特殊染色及10种... 背景与目的:心脏黏液瘤是心脏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形态结构多样,而生物学行为及组织发生尚存争议。本研究探讨心脏黏液瘤的临床特征、组织形态及免疫表型特点。方法:复习47例心脏黏液瘤临床资料及组织切片,对部分病例作特殊染色及10种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并观察其结果。结果:47例心脏黏液瘤中女性患者较多,占32例,年龄最小者3岁。肿瘤体积0.7cm×0.7cm×0.4cm~12cm×8cm×7cm,42例有蒂,5例无蒂;43例位于左心房,3例位于右心房,1例位左心室近心尖部。瘤细胞呈星芒状、梭形、圆形或不规则形,排列呈小团及索状,其间有大量黏液。4例可见瘤细胞围绕小血管排列,4例表面有一层增生纤维组织形成的假包膜,2例间质呈血管瘤样改变;7例间质有大片陈旧性出血、含铁血黄素及铁盐沉积、纤维化;1例有灶状腺样结构,1例有骨化及脂肪化生,1例富于细胞。12例作免疫组化,Vimentin及CD34肿瘤表面被覆细胞及实质内细胞为阳性;腺样分化区CK及EMA阳性;富于细胞的1例PCNA及Ki67阳性。随访21例,随访1~15年,未见复发。结论:心脏黏液瘤有腺样化生、陈旧性出血、纤维化、骨化及脂肪化生等多种继发性改变,富细胞者是否存在潜在恶性,尚待进一步研究。心脏黏液瘤可能起源于多潜能原始间叶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肿瘤 黏液瘤 临床特征 病理学 免疫组化
下载PDF
急诊外科手术治疗危重心瓣膜病192例 被引量:9
16
作者 许锁春 闫炀 +4 位作者 耿希刚 王海晨 郑建杰 李勇新 李兆志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312-314,共3页
目的总结危重心瓣膜病患者行急诊手术的临床经验,以提高其疗效和治愈率。方法自1996年10月至2007年11月对192例危重心瓣膜病患者施行了急诊手术。所有患者均为心瓣膜病合并严重心力衰竭,心功能分级(NYHA)为Ⅲ~Ⅳ级。经内科治疗2~7d无... 目的总结危重心瓣膜病患者行急诊手术的临床经验,以提高其疗效和治愈率。方法自1996年10月至2007年11月对192例危重心瓣膜病患者施行了急诊手术。所有患者均为心瓣膜病合并严重心力衰竭,心功能分级(NYHA)为Ⅲ~Ⅳ级。经内科治疗2~7d无效时采取急诊手术治疗;行二尖瓣置换术76例次,主动脉瓣置换术64例次,双瓣膜置换术43例次,三尖瓣置换术4例次,三尖瓣成形术45例次,左心房血栓清除和左心房减容术各5例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例次,其他心血管手术9例次。结果术中和术后早期分别死亡3例和8例,总手术死亡率为5.7%(11/192),主要死亡原因为术中不能脱离体外循环机、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和突发心室颤动等。随访168例,随访时间1个月~11年,失访13例。随访期间死亡8例,主要死于左心衰竭、瓣周漏或心内膜炎复发、尿毒症、夹层动脉瘤等。长期生存160例,心功能恢复至Ⅰ级132例,Ⅱ级15例,Ⅲ级13例;生活质量较术前有所提高。结论危重心瓣膜病患者经内科治疗无效时急诊手术具有良好的疗效,是较好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瓣膜病 急诊手术 危重 心力衰竭
下载PDF
广东耕地数量预测方法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明发 欧名豪 +1 位作者 纪昌品 郑建杰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207-210,共4页
以广东为例,运用GM(1,1)模型法、Holt双参数线性指数平滑法、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法、平均增长法和时间序列移动平均法对其耕地数量进行预测,通过对预测结果残值的对比分析,发现移动平均法和GM(1,1)模型法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并对各种预测... 以广东为例,运用GM(1,1)模型法、Holt双参数线性指数平滑法、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法、平均增长法和时间序列移动平均法对其耕地数量进行预测,通过对预测结果残值的对比分析,发现移动平均法和GM(1,1)模型法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并对各种预测方法进行了简要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预测 模型 广东
下载PDF
自体心包修复心血管畸形或病变850例报告 被引量:2
18
作者 许锁春 夏鹏 +4 位作者 耿希刚 郑建杰 董安平 王海晨 李兆志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2-303,共2页
目的总结利用自体心包片作为修补或管道连接材料用于心血管畸形或病变矫治中的临床经验。方法850例患者在全麻下实施心脏、血管直视手术。术中获取大小合适的心包片,应用于间隔缺损修补、房间隔重建、流出道加宽、外管道制作与吻合,以... 目的总结利用自体心包片作为修补或管道连接材料用于心血管畸形或病变矫治中的临床经验。方法850例患者在全麻下实施心脏、血管直视手术。术中获取大小合适的心包片,应用于间隔缺损修补、房间隔重建、流出道加宽、外管道制作与吻合,以及瓣膜成形等手术。结果手术死亡11例,均与心包片应用无关。痊愈出院839例,术后3~6个月内门诊体检,心动超声图检查218例(约占26%),2例仍存在术前的三尖瓣中度关闭不全,1例右心功能不全,其余疗效尚满意。无1例发生因选用心包所致的相关并发症,如动脉瘤样膨出、补片残余漏等。结论自体心包片是心血管疾病矫治中不可多得的修复材料,早期疗效良好,晚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心包 心血管畸形 外科手术
下载PDF
经腋下小切口与常规开胸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建林 郑建杰 +2 位作者 范朝晖 李明 师桃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5期498-498,共1页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经腋下小切口 常规开胸术
下载PDF
巨大心脏瓣膜疾病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
20
作者 祁科乐 郑建杰 +2 位作者 耿希刚 许锁春 李兆志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94-696,741,共4页
目的:总结巨大心脏瓣膜疾病瓣膜置换术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巨大心脏瓣膜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心胸比(CTR)>0.80,根据左心室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LVEDd大小分为三型:型为左右心房扩大及右心室扩大,小左室(LVEDd<4... 目的:总结巨大心脏瓣膜疾病瓣膜置换术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巨大心脏瓣膜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心胸比(CTR)>0.80,根据左心室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LVEDd大小分为三型:型为左右心房扩大及右心室扩大,小左室(LVEDd<45mm)6例;型为左右心房扩大及右心室扩大或左室轻度扩大(LVEDd45~69mm)17例,型为左右心房扩大及右心室扩大伴有左室重度扩大(LVEDd≥70mm)6例。术前心功能(NYHA)III^IV级者28例,曾行二尖瓣闭式扩张分离术3例,二次换瓣手术者2例。均采用胸部正中纵劈胸骨,二尖瓣置换(MVR)+三尖瓣成形术(TVP)19例,MVR+主动瓣置换(AVR)+TVP10例。结果:早期死亡5例,病死率为17.2%。低心排10例,心律失常25例。随访3月至6年,晚期死亡4例。型低心排发生率高(P<0.05),型术后重度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小左室和大左室的远期效果差。结论:巨大心脏瓣膜疾病并非都是危重病人,但是小左室(型)和大左室(型)手术风险更大,围手术期处理至关重要,尤其是术后加强正性肌力药物使用,对于此两类患者是否换瓣值得术前充分考虑。对于型的大心脏患者手术结果令人鼓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外科学 心脏瓣膜置换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