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85例低血磷性佝偻病患儿诊断、治疗与随访的回顾性研究
1
作者 李海琦 陈秋霞 +3 位作者 车若琛 郑必霞 张爱华 陈颖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77-682,共6页
目的了解低血磷性佝偻病(hypophosphatemic rickets,HR)患儿的诊断、治疗及并发症情况,探讨疾病疗效评价指标,了解患儿身高增长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22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治的85例HR患儿的首诊临床资料及... 目的了解低血磷性佝偻病(hypophosphatemic rickets,HR)患儿的诊断、治疗及并发症情况,探讨疾病疗效评价指标,了解患儿身高增长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22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治的85例HR患儿的首诊临床资料及5年随访资料。结果85例HR患儿中,男性46例(54%),女性39例(46%);首诊年龄范围为6个月至13岁9个月,中位年龄为2.75岁;平均身高标准差数值为-2.0±1.1。首诊时患儿血磷降低,血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升高,99%(84/85)患儿存在下肢畸形,PHEX基因突变阳性率为93%(55/59)。患儿治疗1年后ALP水平及双下肢间距较前明显减低(P<0.05)。患儿身高在治疗后第1年增长最快,为8.23 cm/年;存在青春期身高突增峰速度(peak height velocity,PHV)阶段,持续约2年,男性患儿PHV阶段身高共增长9~20 cm,女性患儿PHV阶段身高共增长10~15 cm。患儿主要并发症为肾钙质沉着及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肾钙质沉着治疗后第1年发生率为55%(22/40),其发生率随病程延长而增加(P<0.001);尿磷/尿肌酐比值升高与肾钙质沉着的风险升高呈正性关联(OR=1.740,P<0.001)。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治疗后第1年发生率为64%(27/42)。结论对存在下肢畸形、身材矮小、生长缓慢的儿童,及早进行血磷、血钙、ALP检测及下肢影像学检查有助HR的早期诊断,必要时可结合基因检测确诊。ALP结合骨骼畸形改善及身高年增长情况可作为HR治疗疗效的评价指标。患儿青春期PHV阶段身高总增长小于正常儿童,需密切随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血磷性佝偻病 诊断 治疗 随访 身高 儿童
下载PDF
Gitelman综合征SLC12A3基因突变分析及分子机制研究
2
作者 王春莉 郑必霞 +4 位作者 周玮 车若琛 赵非 张爱华 丁桂霞 《罕见病研究》 2024年第1期50-56,共7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22年1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20例Gitelman综合征患儿临床症状及基因突变情况,初步探讨中国人群高频突变D486N致病分子机制。方法 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及SLC12A3基因变异情况等,在人胚胎肾293T细... 目的 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22年1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20例Gitelman综合征患儿临床症状及基因突变情况,初步探讨中国人群高频突变D486N致病分子机制。方法 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及SLC12A3基因变异情况等,在人胚胎肾293T细胞(HEK293T)中分别过表达野生型和变异型SLC12A3基因,使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技术分别检测肾噻嗪敏感性钠-氯协同转运体(NCC)的表达水平和亚细胞定位,探讨SLC12A3基因高频突变D486N对NCC蛋白表达和定位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期间共收集到20例Gitelman综合征患者,患儿均表现为低血钾症,共筛查到26种SLC12A3基因突变,错义变异13种、同义变异1种、无义变异1种、移码变异4种、剪接位点变异7种。其中4种突变p.T235K、c.1096-1G>A、p.A464A、c.2660+1_2660+2insT为新发突变。结论 本研究初步发现中国人群高频突变D486N影响NCC总蛋白和膜蛋白的表达,并影响NCC蛋白的膜表达。本研究的实验结果可为Gitelman综合征遗传咨询及诊治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C12A3基因 GITELMAN综合征 基因突变 分子机制
原文传递
单基因突变在激素耐药性肾病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璐彦 郑必霞 张爱华 《罕见病研究》 2024年第1期18-29,共12页
激素耐药性肾病综合征(SRNS)是儿童慢性肾脏病的常见病因之一,伴有快速进展至终末期肾病的显著风险。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目前已发现70多种孟德尔遗传模式的单基因突变与SRNS发病相关,这些基因大多与足细胞功能相关。明确SRNS患... 激素耐药性肾病综合征(SRNS)是儿童慢性肾脏病的常见病因之一,伴有快速进展至终末期肾病的显著风险。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目前已发现70多种孟德尔遗传模式的单基因突变与SRNS发病相关,这些基因大多与足细胞功能相关。明确SRNS患儿单基因学诊断,可指导患儿临床诊疗与遗传咨询,避免过度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同时为SRNS患儿的靶向点治疗提供可能。本文就SRNS主要单基因突变类型的分子机制、基因检测和特异性治疗等予以归纳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耐药性肾病综合征 单基因突变 足细胞 蛋白尿
原文传递
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对儿童低血磷性佝偻病的诊断价值研究
4
作者 董沙沙 车若琛 +4 位作者 郑必霞 张爱华 王春莉 白咪 陈颖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05-710,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growthfactor23,FGF23)在儿童低血磷性佝偻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1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为低血磷性佝偻病的28例儿童为佝偻病组,纳入2021年6—7月于该院... 目的探讨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growthfactor23,FGF23)在儿童低血磷性佝偻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1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为低血磷性佝偻病的28例儿童为佝偻病组,纳入2021年6—7月于该院儿童保健科就诊,性别、年龄与佝偻病组匹配的40例健康儿童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FGF23浓度差异,分析血清FGF23与低血磷性佝偻病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的相关性,以及血清FGF23对低血磷性佝偻病的诊断价值。结果佝偻病组血清FGF23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佝偻病组患儿血清FGF23与碱性磷酸酶呈正相关(rs=0.38,P<0.05),与肾小管最大磷吸收/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rs=-0.64,P<0.05),与年龄、身高Z评分、性别、甲状旁腺素无相关性(P>0.05)。血清FGF23诊断儿童低血磷性佝偻病的灵敏度、特异度、最佳截断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1、0.925、55.77pg/mL、0.874(P<0.05)。结论血清FGF23对儿童低血磷性佝偻病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可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低血磷性佝偻病 PHEX基因 早期诊断 儿童
下载PDF
儿童Mowat-Wilson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基因变异和遗传情况
5
作者 季文雅 郑必霞 张爱华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36期20-25,共6页
目的总结儿童Mowat-Wilson综合征(MWS)的临床特点,了解本病的基因变异和遗传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8例MWS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儿均有发育迟缓、特殊面容及先天性畸形(如... 目的总结儿童Mowat-Wilson综合征(MWS)的临床特点,了解本病的基因变异和遗传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8例MWS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儿均有发育迟缓、特殊面容及先天性畸形(如先天性心脏病、骨骼发育畸形、先天性巨结肠、肾脏异常等)。患儿1的ZEB2基因上存在c.2350_c.2351insT(p.S784F*11)杂合移码变异,其父母均无该基因变异,为新生变异;患儿2的ZEB2基因上存在c.1150C>T(p.Q384*,831)杂合无义变异,其父母均无该基因变异,为新生变异;患儿3和患儿6的ZEB2基因均存在c.2073G>A(p.W691*,524)杂合无义变异,2例患儿父母均无该基因变异,为新生变异;患儿4的ZEB2基因上存在c.3179G>A(p.C1060Y)杂合错义变异,其父母均无该基因变异,为新生变异;患儿5的ZEB2基因上存在c.904C>T(p.R302*,913)杂合无义变异,其父母均无该基因变异,为新生变异;患儿7的ZEB2基因上存在c.2467(exon8)C>T(p.Q823*,392)杂合无义变异,其父母均无该基因变异,为新生变异;患儿8的ZEB2基因上存在c.1961A>C(p.D654A)杂合错义变异,变异来源尚不明确。有3种变异(p.C1060Y、p.D654A、p.Q823*,392)此前未见报道。按照ACMG指南,2种错义突变分别被评估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C1060Y)和意义不明变异(p.D654A),其余6种变异均被评级为致病性变异。结论MWS患儿的临床特点为智力发育迟缓、特殊面容、癫痫、矮小症及各种先天性畸形,慢性肾脏病表型为首次报道;遗传学特点为患儿ZEB2基因上存在杂合变异,多数变异为新生变异,少数变异来源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wat-Wilson综合征 智力发育迟缓 慢性肾脏病 ZEB2基因
下载PDF
WAS基因新发移码突变所致Wiskott-Aldrich综合征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郑必霞 潘键 +2 位作者 金玉 刘志峰 方拥军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219-220,共2页
病历资料 患儿,男,82d。因"反复感染、湿疹及血小板减少2月余"入院。患儿自出生后3d开始出现脓血便,检查发现血小板降至25×10^9/L,伴湿疹,不伴皮肤出血点、瘀斑,经抗感染、地塞米松及丙种球蛋白治疗后便血好转、血小板升至61... 病历资料 患儿,男,82d。因"反复感染、湿疹及血小板减少2月余"入院。患儿自出生后3d开始出现脓血便,检查发现血小板降至25×10^9/L,伴湿疹,不伴皮肤出血点、瘀斑,经抗感染、地塞米松及丙种球蛋白治疗后便血好转、血小板升至61×10^9/L后出院。生后17d、45d分别2次出现脓血便、血小板减少而住院治疗,经抗感染、地塞米松及丙种球蛋白治疗后便血好转、血小板上升。患儿第1胎1产,胎龄39^+3周剖宫产,出生体重3600g。母乳喂养,体重增长可,无遗传病家族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SKOTT-ALDRICH综合征 移码突变 S基因 血小板减少 丙种球蛋白 住院治疗 地塞米松 皮肤出血点
下载PDF
Citrin缺陷引起的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两例临床特点及家系基因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闫秀梅 黄开宇 +4 位作者 李云芳 胡伟国 张春花 郑必霞 郭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9期3483-3485,共3页
目的探讨2例Citrin缺陷引起的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患儿的临床特点,了解其家系基因突变情况。方法在2例患儿及其父母血样中提取DNA,根据文献中报道的12种已知突变在基因上的分布位置,将其所在区域分成6个片段扩增,扩增后行琼脂糖凝胶电... 目的探讨2例Citrin缺陷引起的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患儿的临床特点,了解其家系基因突变情况。方法在2例患儿及其父母血样中提取DNA,根据文献中报道的12种已知突变在基因上的分布位置,将其所在区域分成6个片段扩增,扩增后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纯化后直接测序,确定患儿及其父母基因类型。结果 2例患儿均因皮肤黄染入院;入院查体:皮肤、巩膜黄染;实验室检查: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双向升高,血常规提示贫血,凝血功能正常,甲胎蛋白升高。例1患儿为851del4/851del4纯合突变,父母均为携带者;例2患儿为[Ⅰ]851del4/[Ⅱ]IVS11+IG>A的复合变异,父母均为携带者。2例患儿经特殊饮食配方喂养,预后良好。结论 2例患儿的父母均为SLC25A13基因突变携带者,其中例1患儿为851del4纯合突变,例2患儿为[Ⅰ]851del4/[Ⅱ]IVS11+IG>A杂合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TRIN缺陷病 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 黄疸 SLC25A13基因
下载PDF
6例citrin缺陷导致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特点及基因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郭红梅 李玫 郑必霞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分析citrin缺陷导致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eonatal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caused by citrin deficiency,NICCD)的临床特点及SLC25A13基因突变。方法应用PCR扩增和测序,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32例特发性胆汁淤... 目的分析citrin缺陷导致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eonatal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caused by citrin deficiency,NICCD)的临床特点及SLC25A13基因突变。方法应用PCR扩增和测序,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32例特发性胆汁淤积症患儿进行SLC25A13基因突变分析、生化指标检测及串联质谱法分析血氨基酸。结果 6例患儿诊断为NICCD,其中2例患儿为纯合突变851del4突变([Ⅰ]/[Ⅰ]),其他4例患儿为复合杂合突变;5例患儿为新生儿期发病,1例患儿为婴儿期发病;患儿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水平轻度升高,谷草转氨酶(AST)高于ALT;患儿均出现白蛋白<35 g/L和显著低血糖,但均无临床症状;患儿均出现高氨基酸血症,最常见的血氨基酸升高为瓜氨酸和酪氨酸。结论 NICCD是我国小儿特发性胆汁淤积症的一种重要原因。SLC25A13基因突变分析有助于NICCD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淤积 CITRIN缺陷 SLC25A13 婴儿
下载PDF
一例Rotor综合征SLCO1B1和SLCO1B3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志华 郑必霞 +2 位作者 李玫 金玉 林谦 《肝脏》 2016年第7期542-544,605,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1例Rotor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和SLCO1B1和SLCO1B3基因突变情况,从分子遗传学角度分析该疾病的发生机制。方法收集患者临床资料,从外周血白细胞提取基因组DNA,采用二代测序进行四千种已知单基因遗传性疾病筛查,用Sanger测... 目的初步探讨1例Rotor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和SLCO1B1和SLCO1B3基因突变情况,从分子遗传学角度分析该疾病的发生机制。方法收集患者临床资料,从外周血白细胞提取基因组DNA,采用二代测序进行四千种已知单基因遗传性疾病筛查,用Sanger测序法分析验证二代测序发现的突变位点。结果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皮肤及巩膜黄染,实验室检查示高胆红素血症,直接、间接胆红素双向增高。高通量测序发现患儿携带SLCO1B1基因c.1738 C>T纯合突变和SLCO1B3基因c.360_481 del纯合突变。c.1738 C>T突变为无义突变,已有文献报道,推测导致蛋白的第580位氨基酸密码子由精氨酸变为终止密码子。c.360_481 del突变为移码突变,蛋白编码区的第360至481位碱基缺失。该变异未见文献报道,也未见SNP数据库收录。此变异使蛋白缺失40个氨基酸的同时还造成开放阅读框移码,可能造成蛋白功能丧失。结论 SLCO1B1和SLCO1B3基因突变导致的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OATP1B1和OATP1B3功能缺陷是该Rotor综合征患者临床表现的分子遗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TOR综合征 SLCO1B1基因 SLCO1B3基因
下载PDF
新生儿Rh溶血病与IgG1、IgG3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0
10
作者 高婉卿 郑必霞 +2 位作者 杨劲 李凌波 孙喜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89-792,共4页
目的研究Rh血型系统新生儿溶血病与IgG1、IgG3的相关性。方法研究Rh-HDN患儿64例。新生儿出生后抽取患儿及其母亲外周静脉血,检测患儿母亲Rh系统抗体、患儿IgG亚型以及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分析患儿不同IgG亚型与其血清总胆红... 目的研究Rh血型系统新生儿溶血病与IgG1、IgG3的相关性。方法研究Rh-HDN患儿64例。新生儿出生后抽取患儿及其母亲外周静脉血,检测患儿母亲Rh系统抗体、患儿IgG亚型以及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分析患儿不同IgG亚型与其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的相关性,并分析不同Rh系统抗体对患儿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的影响。结果 Rh系统抗-D占65.63%,抗-E(包括Rh-E、Rh-cE)占26.56%,引起新生儿Rh-HDN发病的IgG抗体亚型主要为IgG1(23例,35.94%)、IgG1、3(35例,54.68%)两类。IgG1、3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明显高于IgG1或IgG3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患儿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与患儿IgG1水平和IgG1、3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患儿IgG3水平无显著相关性;抗-D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明显高于非抗-D组(P<0.05)。结论新生儿Rh溶血症患儿黄疸严重程度与IgG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对于疑有Rh溶血症的患儿,进行IgG1或IgG1、3水平的检测,对该类患儿早期治疗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血型 新生儿溶血病 IGG1 IGG3 抗-D
下载PDF
儿童结直肠息肉67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茆康卫 练敏 +4 位作者 刘志峰 潘键 郑必霞 姚玉前 李大雷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38-740,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结直肠息肉的临床特点以及内镜下黏膜剥离切除术(EMR)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至2017年收治的确诊为结直肠息肉后立即行EMR的患儿临床资料。结果 670例患儿中,男423例、女237例,平均确诊年龄(4.50±2.69)岁,高发... 目的探讨儿童结直肠息肉的临床特点以及内镜下黏膜剥离切除术(EMR)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至2017年收治的确诊为结直肠息肉后立即行EMR的患儿临床资料。结果 670例患儿中,男423例、女237例,平均确诊年龄(4.50±2.69)岁,高发于3~6岁(43.4%)。临床表现以便血(90.3%)为主。息肉以单发(92.5%)为主,多发于直肠(49.0%)及乙状结肠(35.2%);直径多<2 cm(78.9%)。息肉≥2 cm者需钛夹夹闭创面,而息肉直径<2 cm者钛夹对术后出血无影响。术后并发出血主要发生在术后第1天。术后病理回报提示以幼年性息肉为主。结论结直肠息肉高发于学龄前男童,以幼年性息肉为主;EMR辅以金属钛夹可减少术后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息肉 内镜下黏膜剥离切除术 儿童
下载PDF
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2型患儿的基因诊断 被引量:3
12
作者 胡国瑞 郑必霞 +1 位作者 刘志峰 金玉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05-909,共5页
目的探讨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2型(PFIC2)临床特点和基因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和DNA直接测序方法,检测6例疑似PFIC2患儿编码胆盐输出泵(BEPS)蛋白ABCB11基因的27个外显子,新发现的突变用SIFT、PolyPhen-2、S... 目的探讨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2型(PFIC2)临床特点和基因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和DNA直接测序方法,检测6例疑似PFIC2患儿编码胆盐输出泵(BEPS)蛋白ABCB11基因的27个外显子,新发现的突变用SIFT、PolyPhen-2、SNPs&GO软件进行致病性预测;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检测到4种致病基因突变:p.R928*、p.E554K、p.R575Q、p.Y337H,其中后3种为新发现的突变;经预测3种新发现的突变均可导致疾病。最终2例患儿符合PFIC2基因诊断。2例患儿均于出生1个月内发病,表现为黄疸,肝脾肿大,偶有烦躁不安。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升高,并以直接胆红素为主,γ谷酰转肽酶(GGT)<100 U/L,总胆汁酸升高。结论基因诊断有助确诊PFIC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汁淤积 ABCB11基因 胆盐输出泵 基因诊断
下载PDF
三种检测方法在儿童幽门螺杆菌现症感染率检测中的比较 被引量:2
13
作者 肖欢庆 陆田田 +5 位作者 王春莉 郑必霞 练敏 武海燕 金玉 刘志峰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在不同儿童消化道疾病中幽门螺杆菌(Hp)的现症感染率,同时比较13C呼气试验(13C-UBT)、快速尿素酶检测(RUT)及Warthin-Starry(W-S)银染色病理检测三种检测方法在儿童Hp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在南京... 目的:探讨在不同儿童消化道疾病中幽门螺杆菌(Hp)的现症感染率,同时比较13C呼气试验(13C-UBT)、快速尿素酶检测(RUT)及Warthin-Starry(W-S)银染色病理检测三种检测方法在儿童Hp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进行胃镜检查儿童120例,所选患儿在胃镜前1月内皆进行13C-UBT检测且未经治疗,在胃镜检查过程中取胃窦黏膜标本进行RUT检测,然后送病理科进行W-S银染色病理检测Hp感染,判断是否为Hp现症感染。结果:行胃镜检查120例儿童中,13C-UBT检测阳性58例,阴性62例; RUT检测阳性59例,阴性61例; W-S银染色病理检测阳性63例,阴性57例。根据诊断标准最终诊断Hp现症感染阳性率55. 8%(67/120),13C-UBT、RUT、W-S银染色病理检测符合率分别为90. 8%、88. 3%、91. 7%。不同儿童消化道疾病中Hp现症感染率不同,其中结节性胃炎感染率最高,达到87. 5%,其次是结节性胃炎合并十二指肠溃疡,感染率76. 9%,而胆汁反流性胃炎感染率最低,仅为11. 1%。结论:三种Hp检测方法的一致性较高,无创方法13C-UBT值得临床更广泛的使用;不同消化道疾病儿童的Hp现症感染率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幽门螺杆菌 检测方法 现症感染率 消化道疾病
下载PDF
伴有先天性膈疝的Rubinstein-Taybi综合征1例报告 被引量:2
14
作者 孔桂萍 刘志峰 +2 位作者 金玉 郑必霞 闫坤龙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70-1272,共3页
Rubinstein-Taybi综合征(Rubinstein-Taybi syn-drome,RSTS)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1963年由Jack Rubinstein和Hooting Taybi首次报道[1],发病率约为1∶125 000[2]。该病主要表现为智力低下、生长发育落后,宽而扁的拇指及... Rubinstein-Taybi综合征(Rubinstein-Taybi syn-drome,RSTS)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1963年由Jack Rubinstein和Hooting Taybi首次报道[1],发病率约为1∶125 000[2]。该病主要表现为智力低下、生长发育落后,宽而扁的拇指及第一脚趾以及特殊面容,包括高眉弓、长睫毛、眼裂下斜、钩状鼻、小下颚等[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binstein-Taybi综合征 基因突变 儿童 先天性膈疝
原文传递
一个伴不完全外显机制的Alagille综合征家系的遗传学诊断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亚倩 郑必霞 +3 位作者 刘志峰 李玫 金玉 张志华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6期842-846,共5页
目的:通过总结一个Alagille综合征(ALGS)家系的临床特征及遗传特点,以期提高对ALGS的认识和遗传学诊断水平。方法:收集一个ALGS家系中两兄弟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应用人类全外显子组测序、荧光定量PCR和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C... 目的:通过总结一个Alagille综合征(ALGS)家系的临床特征及遗传特点,以期提高对ALGS的认识和遗传学诊断水平。方法:收集一个ALGS家系中两兄弟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应用人类全外显子组测序、荧光定量PCR和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CNV-seq)对该家系进行遗传学诊断。结果:患儿两兄弟均于1岁余因皮肤瘙痒入院,有ALGS典型临床表现。患儿之兄一代测序JAG1基因检测未见异常;患儿全外显子检测(先证者模式)出chr20疑似存在约635 K大小的杂合缺失,缺失片段包含JAG1基因,qPCR验证发现患儿之兄及患儿之父也存在JAG1基因杂合缺失,但患儿父亲无典型临床表现。CNV-seq检测发现患儿及其父亲chr20存在约1.76 Mb的可能致病性CNV。结论:ALG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伴不完全外显机制。本资料家系中chr20大片段拷贝数变异丰富了JAG1基因变异谱。选择合适的基因检测方法能更好地为临床提供精准的分子诊断并作出遗传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AGILLE综合征 JAG1基因 拷贝数变异 全外显子 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 遗传学
下载PDF
PMP22基因重复突变导致的腓骨肌萎缩症1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林文鑫 王春莉 +4 位作者 郑必霞 周玮 郑帼 张霞 黄艳军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215-216,共2页
腓骨肌萎缩症(CMT)是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遗传病,CMT1型是最常见的亚型,约占所有病例的70%,常在20岁之前发病[1]。症状轻微者可仅有感觉不适甚至无症状,而严重者可导致瘫痪或残疾。目前已有超过100个基因被确定与CMT及其相关疾病的病因相... 腓骨肌萎缩症(CMT)是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遗传病,CMT1型是最常见的亚型,约占所有病例的70%,常在20岁之前发病[1]。症状轻微者可仅有感觉不适甚至无症状,而严重者可导致瘫痪或残疾。目前已有超过100个基因被确定与CMT及其相关疾病的病因相关[2]。基因检测已成为对该病早期诊断的重要工具。现报告1例由PMP22基因1至5号外显子单倍重复导致的CMT患儿的临床资料如下。1临床资料患儿,女,11岁9月。因"步态异常7年余"于2019年9月17日至我院门诊就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肌萎缩症 感觉不适 步态异常 周围神经病变 无症状 基因检测 早期诊断 门诊就诊
下载PDF
AGL基因新复合杂合型突变引起的糖原累积病Ⅲ型1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林谦 郑必霞 金玉 《肝脏》 2016年第2期160-161,共2页
糖原累积症-Ⅲ型(GSD-Ⅲ型),又称Cori’s或Forbe’s病和界限糊精病,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遗传代谢性疾病,由于人类糖原脱枝酶基因(AGL)突变导致AGL酶活性缺乏所致。AGL活性缺乏使糖原在糖链分枝处分解葡萄糖时出现障碍,... 糖原累积症-Ⅲ型(GSD-Ⅲ型),又称Cori’s或Forbe’s病和界限糊精病,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遗传代谢性疾病,由于人类糖原脱枝酶基因(AGL)突变导致AGL酶活性缺乏所致。AGL活性缺乏使糖原在糖链分枝处分解葡萄糖时出现障碍,导致大量形态结构异常的短侧链糖原在肝脏蓄积[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原累积病 AGL基因 基因突变 糖原累积症 遗传代谢性 杂合型 移码突变 糖链 编码氨基酸 肝细胞腺瘤
下载PDF
IL-10RA基因多态性与儿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关系的初步探讨
18
作者 陆田田 肖欢庆 +4 位作者 王春莉 郑必霞 练敏 金玉 刘志峰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403-407,共5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受体(IL-10R)基因多态性与儿童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262例因消化道症状而行13C呼气试验(13C-urea breath test,13C—UBT)患儿,依据Hp检测结果分为Hp感染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受体(IL-10R)基因多态性与儿童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262例因消化道症状而行13C呼气试验(13C-urea breath test,13C—UBT)患儿,依据Hp检测结果分为Hp感染组和对照组,并留取患儿唾液标本,提取样本DNA,应用PCR及Sanger基因测序方法筛查IL-10R的多态性基因及分布情况。结果本实验共筛查IL-10RA的5个基因多态性位点rs4252249、rs2228054、rs2256111、rs2228055及rs2229113。第四外显子的基因多态性位点rs2256111、rs2228054的AA、AG、GG三种基因型,经统计学分析,GG基因型在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等位基因G在感染组和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示IL-10RA第四外显子的基因多态性位点rs2256111、rs2228054的GG基因型及等位基因G可能与Hp感染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旋杆菌 儿童 白细胞介素10 白细胞介素10受体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CPT1A基因外显子纯合缺失变异导致的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缺乏症1例
19
作者 张志华 王兰 +2 位作者 周霄颖 郑必霞 林谦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707-1709,共3页
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 1A,CPT1A)缺乏症(OMIM#255120)是一种长链脂肪酸氧化障碍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由CPT1A基因(OMIM#600528)变异导致。CPT1A是长链脂肪酸进入线粒体进行β氧化的限速酶。当CPT1A缺... 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 1A,CPT1A)缺乏症(OMIM#255120)是一种长链脂肪酸氧化障碍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由CPT1A基因(OMIM#600528)变异导致。CPT1A是长链脂肪酸进入线粒体进行β氧化的限速酶。当CPT1A缺乏症患者长期禁食或处于病理状态时,糖原贮备不足,肝脏线粒体脂肪酸β氧化提供能量被抑制,出现低血糖、肝性脑病等多系统症状[1]。该疾病罕见,到目前为止,人类基因组突变数据库(Human Genome Mutation Database,HGMD)仅收录了41种突变(http://www.hgmd.cf.ac.uk/ac/gene.php?gene=CPT1A),多为点突变,本文首次报道了中国人群中1例外显子4~5纯合缺失的变异类型,丰富了该基因变异谱,并结合qPCR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缺乏症 CPT1A基因 外显子缺失
原文传递
2例Ⅲ型糖原累积病患儿基因型和表型分析
20
作者 张志华 郑必霞 林谦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34-636,共3页
糖原累积病Ⅲ型(glycogen storage diseases type Ⅲ,GSDⅢ,MIM#232400)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糖代谢障碍疾病,由糖原脱支酶(glycogen deb-ranching enzyme,AGL)基因先天性缺陷所致[1]。该酶在糖原分解中发挥α-1,4-葡萄糖基转移酶(E... 糖原累积病Ⅲ型(glycogen storage diseases type Ⅲ,GSDⅢ,MIM#232400)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糖代谢障碍疾病,由糖原脱支酶(glycogen deb-ranching enzyme,AGL)基因先天性缺陷所致[1]。该酶在糖原分解中发挥α-1,4-葡萄糖基转移酶(EC2.4.1.25)和淀粉1,6-葡萄糖苷酶(EC 3.2.1.33)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原累积病Ⅲ型 AGL基因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