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房郢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变化与环境因子关系研究
1
作者 张驹 袁震 +3 位作者 王厚云 曹晶 郑志侠 叶碧碧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02-109,共8页
为了更好地了解合肥市饮用水源地水生态环境状况,于2020年夏季、秋季、冬季及2021年春季对大房郢水库的水质、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进行监测,对比浮游生物群落现存量与历史变化,并使用冗余分析(RDA)以及蒙特卡洛置换检验探究环境因子对浮... 为了更好地了解合肥市饮用水源地水生态环境状况,于2020年夏季、秋季、冬季及2021年春季对大房郢水库的水质、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进行监测,对比浮游生物群落现存量与历史变化,并使用冗余分析(RDA)以及蒙特卡洛置换检验探究环境因子对浮游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浮游植物以蓝藻门为主要优势种属,密度及生物量较2005年分别增加37.7%和7.0%,浮游动物以桡足类为主要优势种,密度较2005年大幅度下降了77.5%,生物量多样性增加了47.8%,影响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为NH_(3)-N、T(温度)、pH和TN。此外,研究也揭示了季节变化对水库浮游生物的物种组成影响小,但对浮游生物的丰度及多样性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房郢 浮游生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蒙特卡洛置换检验
原文传递
稀土元素对Ca在细胞中分布影响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10
2
作者 郑志侠 黄碧霞 +1 位作者 芮蕾 徐洛 《稀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7-31,共5页
本文采用 HPL C与 ICP- AES联用及 HPL C与 ICP- MS联用的方法研究了细胞质膜上稀土元素与Ca的化学形态 ,同时还研究了土壤施加混合稀土对生物膜上 Ca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稀土元素和 Ca竞争膜磷脂上的结合位点 ,从而影响了膜上的... 本文采用 HPL C与 ICP- AES联用及 HPL C与 ICP- MS联用的方法研究了细胞质膜上稀土元素与Ca的化学形态 ,同时还研究了土壤施加混合稀土对生物膜上 Ca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稀土元素和 Ca竞争膜磷脂上的结合位点 ,从而影响了膜上的 Ca2 +转运机制 ,导致了 Ca在细胞中分布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CA 分布 细胞 质膜 磷脂 化学形态 植物 生理效应 微量元素肥料 混合稀土
下载PDF
巢湖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及污染评价 被引量:36
3
作者 郑志侠 潘成荣 丁凡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1-165,共5页
对巢湖湖区不同位点的表层沉积物中的Fe、Cr、Pb、Cu、Co、Zn、Ni7种重金属含量进行的分析表明,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分布呈现一定的区域特征,由于巢湖西半湖靠近合肥市区,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通过河道排入巢湖,引起西半湖区中... 对巢湖湖区不同位点的表层沉积物中的Fe、Cr、Pb、Cu、Co、Zn、Ni7种重金属含量进行的分析表明,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分布呈现一定的区域特征,由于巢湖西半湖靠近合肥市区,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通过河道排入巢湖,引起西半湖区中重金属含量高于东半湖区。采用富集因子法和地积累指数法对巢湖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巢湖沉积物中存在Pb、Cu污染,个别地区已相当严重,并呈现沿湖心区至东半湖区逐渐降低趋势。研究表明,两种方法均能对人为污染行为做出较为科学的评价,且两种方法得到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由于重金属元素有很强的毒性,并且能够在食物链中传递,有关部门应及早从流域环境综合规划入手,对重金属污染问题采取有力的控制对策,保护沿湖地区居民免受危害。此外,对巢湖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物来源进行了初步分析,据分析结果判断,巢湖沉积物中重金属总量Co、Fe、Cr的来源相似,Zn和Cu的来源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湖 沉积物 重金属 污染评价
下载PDF
浊点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巢湖表层沉积物中铬的形态 被引量:6
4
作者 郑志侠 巫建光 +1 位作者 汪家权 王蕾蕾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25-1129,共5页
以1-(2-噻唑偶氮)-2-萘酚(TAN)为络合试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14为萃取剂,浊点萃取同时富集Cr(Ⅲ)和Cr(Ⅵ),并于RP-C18柱上,用含4.5 mmol/L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和0.03mol/L HAc-NaAc缓冲溶液(pH5.5)的甲醇... 以1-(2-噻唑偶氮)-2-萘酚(TAN)为络合试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14为萃取剂,浊点萃取同时富集Cr(Ⅲ)和Cr(Ⅵ),并于RP-C18柱上,用含4.5 mmol/L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和0.03mol/L HAc-NaAc缓冲溶液(pH5.5)的甲醇-水(体积比69∶31)溶液为流动相,对富集的Cr(Ⅲ)和Cr(Ⅵ)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快速分离、测定。对浊点萃取时溶液的pH值、TAN和Triton X-114的用量等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在优化实验条件下,对100μg/L的Cr(Ⅲ)和Cr(Ⅵ)进行7次平行测定,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2%和0.9%,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7%和2.7%。Cr(Ⅲ)和Cr(Ⅵ)的线性范围均为50~5 000μg/L,检出限分别为7.5、3.5μg/L。大部分离子不干扰测定,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用于湖泊表层沉积物中铬形态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点萃取 铬形态 高效液相色谱 沉积物 巢湖
下载PDF
安徽省农田生态系统氨排放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郑志侠 翁建宇 +2 位作者 汪水兵 胡淑恒 汪家权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62-567,共6页
农田生态系统氨排放分人为源和自然源2种,以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以氮肥施用、土壤本底、固氮植物和秸秆堆肥为统计单元,利用排放系数模型算了安徽省农田生态系统氨排放现状。2014年全省农田生态系统氨排放量为50974.0 t,其中,氮肥... 农田生态系统氨排放分人为源和自然源2种,以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以氮肥施用、土壤本底、固氮植物和秸秆堆肥为统计单元,利用排放系数模型算了安徽省农田生态系统氨排放现状。2014年全省农田生态系统氨排放量为50974.0 t,其中,氮肥施用氨排放量最大,占总排放量的80.4%。在此基础上提出大气氨污染防治措施,旨在减少农田生态系统大气氨排放,提高空气质量,为科学施肥、合理综合利用秸秆等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 农田生态系统 氨排放 排放因子
原文传递
基于环糊精手性选择剂的几种手性药物对映体的毛细管电泳拆分 被引量:10
6
作者 郑志侠 汪家权 +1 位作者 程红 肖莆 《化学研究》 CAS 2010年第1期76-79,共4页
以环糊精(-αCD、-βCD和-γCD)为手性选择剂,采用毛细管电泳对扑尔敏、异丙嗪和二氧异丙嗪对映体进行了分离,考察了手性选择剂的浓度、缓冲液pH值及有机添加剂对手性分离的影响,并就拆分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手性药物对映体 扑尔敏 异丙嗪 二氧异丙嗪 环糊精 毛细管电泳 手性拆分
下载PDF
食品中农药残留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7
作者 郑志侠 俞汉青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6626-6629,共4页
针对危害食品安全的农药残留分析技术及其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其中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毛细管电泳、酶免疫分析等已开始应用于食品的残留农药检测中,生物传感器在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食品 农药残留 分析 综述
下载PDF
柘皋河流域农田土壤氮磷迁移过程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郑志侠 宋马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7667-7669,7909,共4页
[目的]研究土壤表层氮、磷迁移变化机理。[方法]选取柘皋河流域为试验区,以流域3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模拟降雨方法,在不同施肥量、降雨强度条件下研究了氮、磷在壤中流、渗漏液的迁移规律。[结果]氨氮在土壤中具有很... [目的]研究土壤表层氮、磷迁移变化机理。[方法]选取柘皋河流域为试验区,以流域3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模拟降雨方法,在不同施肥量、降雨强度条件下研究了氮、磷在壤中流、渗漏液的迁移规律。[结果]氨氮在土壤中具有很强的吸附和转化能力,迁移深度较小,主要集中在表面;硝氮在土壤中迁移转化的过程与土壤特性及水力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菜地土壤中流中总磷含量平均为0.52 mg/L,远远超出相邻水体(巢湖)中磷含量的控制要求。壤中流、渗漏液中氨氮、硝氮、总氮、有效磷及总磷含量同降雨强度、施肥量密切相关。[结论]除了控制地表径流传输,如何有效抑制壤中流中的氮磷迁移对该区域水环境污染的治理十分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移 壤中流 渗漏液
下载PDF
安徽省“十一五”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分析与思考 被引量:2
9
作者 郑志侠 翟亚男 +2 位作者 刘鹏 潘成荣 汪家权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4期1674-1676,1681,共4页
阐述了安徽省"十一五"期间特别是2010年的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情况,重点分析了安徽省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投资结构和空间分布,并对安徽省"十二五"环境污染治理投资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安徽省 “十一五”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 投资结构
下载PDF
安徽省氨排放量估算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志侠 翁建宇 +1 位作者 汪水兵 汪家权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8期73-75,共3页
[目的]估算安徽省氨排放量,为氨排放控制方案的制订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排放系数模型,对安徽省不同排放源的氨排放量进行估算。[结果]2014年安徽省氨的排放总量为528 046.80 t,其中,农田生态系统和畜禽养殖业为主要氨排放源,分别为... [目的]估算安徽省氨排放量,为氨排放控制方案的制订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排放系数模型,对安徽省不同排放源的氨排放量进行估算。[结果]2014年安徽省氨的排放总量为528 046.80 t,其中,农田生态系统和畜禽养殖业为主要氨排放源,分别为50 860.98和357 812.01 t,占总量的9.63%和67.76%;其他行业中,废物处理为主要氨排放源,为119 373.81 t,占总量的22.61%。[结论]安徽省的氨排放强度超过我国多数省份或地区,这可能与安徽省主要氨排放来源于动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系数 排放量 安徽省
下载PDF
合肥市大气颗粒物PM_(10)和PM_(2.5)中PAHs的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估 被引量:14
11
作者 郑志侠 潘成荣 +1 位作者 高坤龙 吴文 《环境科学导刊》 2014年第6期55-59,共5页
以夏、秋、冬三个季节合肥大气颗粒物PM10和PM2.5中PAHs为研究对象,通过采样、测定与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合肥市大气PM10和PM2.5中PAHs的浓度季节变化特征明显,冬季〉秋季〉夏季。夏季PM10中不同环数PAHs的分布规律与该季PM2.5不同,而... 以夏、秋、冬三个季节合肥大气颗粒物PM10和PM2.5中PAHs为研究对象,通过采样、测定与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合肥市大气PM10和PM2.5中PAHs的浓度季节变化特征明显,冬季〉秋季〉夏季。夏季PM10中不同环数PAHs的分布规律与该季PM2.5不同,而秋冬季则相同,分布规律都是5-6环〉4环〉2-3环。通过采用BaP毒性当量法对PAHs进行健康风险评估,发现合肥大气PM10和PM2.5中PAHs的BEQ值除了夏季低于国家标准限值外,秋、冬季节均高于国家标准限值和国际标准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境 颗粒物 多环芳烃 污染特征 风险评估 合肥
下载PDF
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2
作者 郑志侠 吴文 汪家权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3期241-243,共3页
近年来由于大气颗粒物中的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一系列的危害,因此大气颗粒物中的重金属受到学者们的广泛研究。针对颗粒物中重金属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及不同粒径颗粒物中的含量和分布特征,以及重金属的来源解析和形态分析上进行综... 近年来由于大气颗粒物中的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一系列的危害,因此大气颗粒物中的重金属受到学者们的广泛研究。针对颗粒物中重金属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及不同粒径颗粒物中的含量和分布特征,以及重金属的来源解析和形态分析上进行综述,总结近年来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研究的成果,并就该领域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重金属 分布特征 来源解析 形态分析
下载PDF
安徽省大气污染物总量减排绩效评估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志侠 何涛 +2 位作者 易明建 苏雨 汪家权 《广东化工》 CAS 2018年第7期193-196,共4页
结合安徽省大气污染总量减排工作特点,利用主客观组合赋权的方法,筛选了19个绩效评估指标,计算出各指标因子的权重,建立评估体系,从而对2010-2015年安徽省大气污染物总量减排绩效做出评估。结果显示,2013~2015年安徽省大气污染物减排效... 结合安徽省大气污染总量减排工作特点,利用主客观组合赋权的方法,筛选了19个绩效评估指标,计算出各指标因子的权重,建立评估体系,从而对2010-2015年安徽省大气污染物总量减排绩效做出评估。结果显示,2013~2015年安徽省大气污染物减排效果相对于2010-2012年有所提升,评价环境绩效优属度由81.7提升到99.5,相对优属度由38.8提升到了63.0,绩效评估结果显示安徽省大气减排状态从不可接受的发展阶段进入了可接受发展阶段,减排工作获得了一定成效,但离理想状态仍有较大差距。基于相对优属度的结果,构建了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出相关影响相对优属度因素,为安徽省大气环境绩效评估提供改善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绩效评估 安徽省 系统动力学
下载PDF
安徽省合成氨工业排放新标准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志侠 黄万里 《安徽化工》 CAS 2013年第3期65-67,共3页
建立了污染物联合削减费用函数,并对我省合成氨工业在现有国家标准和新修订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下的总削减费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企业要达到新标准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其污染治理投入应达到一个合理的水平。执行新标准将有助于我省... 建立了污染物联合削减费用函数,并对我省合成氨工业在现有国家标准和新修订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下的总削减费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企业要达到新标准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其污染治理投入应达到一个合理的水平。执行新标准将有助于我省合成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良好的环境与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氨工业 排放标准 污染物联合削减费用函数
下载PDF
安徽省污染减排形势与对策建议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志侠 王静雅 汪水兵 《安徽科技》 2008年第3期16-18,共3页
改革开发以来,安徽省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但资源不足的矛盾也日益显现,特别是水、土地、能源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安徽省资源人均占有量少、利用率低,全省人均耕地面积0.07公顷,只相当于全国人均水平的67%,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22%... 改革开发以来,安徽省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但资源不足的矛盾也日益显现,特别是水、土地、能源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安徽省资源人均占有量少、利用率低,全省人均耕地面积0.07公顷,只相当于全国人均水平的67%,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22%;人均水资源拥有量1120立方米,仅相当于全国人均水平的45%,不及世界人均水平的11%,许多重要的矿产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也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 人均水资源 减排 污染 能源资源 人均耕地面积 人均占有量 供需矛盾
下载PDF
巢湖沉积物中氮与磷赋存形态研究 被引量:50
16
作者 潘成荣 汪家权 +2 位作者 郑志侠 刘静静 殷福才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3-47,共5页
利用连续提取法研究巢湖沉积物中不同赋存形态P、N的组成和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巢湖沉积物中总P含量为0.1110.655 g.kg-1,平均0.358 g.kg-1,主要由无机P组成(65%72%),赋存形态以铁结合态为主;巢湖沉积物中总N含量为0.2200.922 g.kg-1,平... 利用连续提取法研究巢湖沉积物中不同赋存形态P、N的组成和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巢湖沉积物中总P含量为0.1110.655 g.kg-1,平均0.358 g.kg-1,主要由无机P组成(65%72%),赋存形态以铁结合态为主;巢湖沉积物中总N含量为0.2200.922 g.kg-1,平均0.532 g.kg-1,以有机N为主,约占总N的94.7%。有机N含量与有机指数等指标显示,巢湖处于清洁与尚清洁状态。湖泊沉积物中有机质、总N、总P间相关分析表明,湖泊营养物质来源具同一性趋势;有机C/N比值的研究结果显示,有机质主要来源于陆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 N 有机质 沉积物 巢湖
下载PDF
环境条件变化对瓦埠湖沉积物磷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36
17
作者 潘成荣 张之源 +2 位作者 叶琳琳 郑志侠 汪家权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48-152,共5页
拟议中的“引江济淮”调水工程涉及到长江、淮河两大河流,瓦埠湖为其中的一个重要湖泊,其水质是否受到调水的影响为该工程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分析了外界环境因子变化对瓦埠湖底泥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以及干、湿沉积物样品磷释放的差异,... 拟议中的“引江济淮”调水工程涉及到长江、淮河两大河流,瓦埠湖为其中的一个重要湖泊,其水质是否受到调水的影响为该工程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分析了外界环境因子变化对瓦埠湖底泥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以及干、湿沉积物样品磷释放的差异,环境因子分别选取了不同磷浓度的上覆水、光照、pH、温度、DO、微生物、水体扰动等。结果表明:湿样释磷能力明显高于风干样品;上覆水体磷的浓度对底泥释磷能力有较强的调节作用;光照对底泥释磷影响不明显,但温度对底泥的释磷有较明显的影响,磷的最大释放量与之呈正相关;水动力条件的改变可在短期内使底泥达到最高的释放量,而DO、pH的改变也可不同程度地增加底泥的释磷能力。综合瓦埠湖底泥的释磷特征与湖泊水文状况,认为调水工程使得底泥释磷的地球化学行为较易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埠湖 底泥 磷释放 环境因子
下载PDF
裂褶菌F17对偶氮染料刚果红的脱色降解及其产物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唐文忠 荚荣 +3 位作者 张良璞 郑志侠 程晓滨 李旭东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451-1457,共7页
利用本实验室新构建的染料脱色降解体系,对裂褶菌F17(Schizophyllum sp.F17)脱色降解刚果红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该菌的主要降解酶,并对刚果红降解产物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裂褶菌F17在此体系中对刚果红表现出较高的脱色降解能力,菌球... 利用本实验室新构建的染料脱色降解体系,对裂褶菌F17(Schizophyllum sp.F17)脱色降解刚果红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该菌的主要降解酶,并对刚果红降解产物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裂褶菌F17在此体系中对刚果红表现出较高的脱色降解能力,菌球加入48h后脱色率达到91.5%;酶活检测表明,该菌主要产生锰过氧化物酶(MnP),并在脱色48h时,MnP酶活达到最大值96.1U·L-1.此外,对脱色96h和192h后的脱色液进行紫外-可见扫描,发现刚果红在可见光区495nm处的吸收峰已消失,并在紫外区出现多个吸收峰.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得到1种刚果红降解产物,用质谱和傅立叶红外光谱鉴定,发现该产物相对分子量为184.2,主要官能团为—C6H4—和芳基—NH2,结合刚果红结构和该产物的核磁共振波谱推断其为联苯胺;并且随着降解时间的延长,联苯胺逐渐被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褶菌F17 刚果红 脱色 降解 联苯胺
下载PDF
瓦埠湖沉积物氮的赋存特征以及环境因子对NH_4^+-N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18
19
作者 叶琳琳 潘成荣 +3 位作者 张之源 郑志侠 刘静静 汪家权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333-1336,共4页
采用现场采样和室内测试的方法,研究了瓦埠湖沉积物各层的TN、NH4+-N、NO3--N的赋存特征。结果发现,TN上层比底层低,随着沉积深度的增加,硝化作用相对减弱,NO3--N随着沉积深度的增加而减少,NH+4-N的含量随着沉积深度的增加而增加。pH&l... 采用现场采样和室内测试的方法,研究了瓦埠湖沉积物各层的TN、NH4+-N、NO3--N的赋存特征。结果发现,TN上层比底层低,随着沉积深度的增加,硝化作用相对减弱,NO3--N随着沉积深度的增加而减少,NH+4-N的含量随着沉积深度的增加而增加。pH<9时,pH对NH4+-N释放的影响规律不是很明显,pH>9时,NH4+-N释放随着pH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温度的升高,NH4+-N的释放量增大。好氧、厌氧条件下,NH4+-N都有释放,且在好氧条件下NH4+-N呈低释放状态,厌氧状态下NH4+-N呈高释放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埠湖 沉积物 氨氮释放
下载PDF
鱼明胶作为卤化银纳米粒子载体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黄碧霞 宋磊 +1 位作者 岳军 郑志侠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79-484,共6页
采用的鱼明胶样品是从深海鱼的鱼皮提取而得 ,在成份和物理性质方面鱼明胶与通常使用的动物明胶有显著的差别。研究表明 ,鱼明胶的蛋白成分中α组分占绝对优势 ,且其中分子量较小的α2 组分又比分子量较大的α1组分含量高得多。在鱼明... 采用的鱼明胶样品是从深海鱼的鱼皮提取而得 ,在成份和物理性质方面鱼明胶与通常使用的动物明胶有显著的差别。研究表明 ,鱼明胶的蛋白成分中α组分占绝对优势 ,且其中分子量较小的α2 组分又比分子量较大的α1组分含量高得多。在鱼明胶中几乎没有分子量最大的γ组分。其氨基酸残基中 ,脯氨酸和羟脯氨酸的含量比动物胶低 ,而蛋氨酸含量却明显高于后者。鱼明胶还具有较低的胶凝温度。这些特点可能使之适宜作为分散介质来制备AgBrI纳米粒子乳剂。此外 ,鱼明胶中含有较多含硫物质 ,而且杂质铁主要以三价形式存在。并且进一步利用鱼明胶作为保护载体 ,在广泛的胶银比 (即明胶量与银量之比值 )范围 (从 8∶1到 4∶1)获得了平均粒径为 14nm的Ag BrI纳米粒子乳剂。该乳剂具有良好的单分散性和热稳定性。对纳米粒子乳剂进行硫—金协同敏化可以提高其感光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明胶 胶凝温度 卤化银纳米粒子乳剂 硫-金协同敏化 照相乳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