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1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治疗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随机对照试验的结局指标分析
1
作者 杜毅达 李成福 +7 位作者 何春颖 陈芷妍 陈文洁 詹敏 扈潇华 李雨桐 孙林娟 郑晓瑛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6期1011-1015,共5页
目的:评价目前中医药治疗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随机对照试验结局指标的现状,为未来核心指标集研究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 Database)、重庆维普(VIP)、PubMed、EMbase和the Cochrane Library等6个数据库,... 目的:评价目前中医药治疗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随机对照试验结局指标的现状,为未来核心指标集研究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 Database)、重庆维普(VIP)、PubMed、EMbase和the Cochrane Library等6个数据库,同时追踪已检出文献的参考文献,收集中医药治疗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预先设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由2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并提取资料,描述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结局指标的使用情况。结果:纳入的23篇文献共使用了26个疗效指标,居前5位的疗效指标依次为: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18篇(78.3%)、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14篇(60.9%)、中医证候积分量表14篇(60.9%)、日常生活和社会能力评估(ADL)量表10篇(43.5%)、临床疗效6篇(26.1%)。78%的研究访视时间在3个月之内。结论:中医药治疗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在结局指标的选择、测量和报告方面存在较大异质性。建议进行核心指标集的研究,完善随机对照试验疗效指标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 中医药 随机对照试验 结局指标
下载PDF
基于VOSviewer中国残疾研究的循证证据 被引量:1
2
作者 郭帅 赵艺皓 +1 位作者 刘尚君 郑晓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2-311,共10页
目的 回顾中国残疾研究的发展历程,归纳发展的规律、特点和不足,对未来学科的发展提出建议。方法 检索1986年至2018年CNKI中研究主题为“残疾”的文献,根据题目和摘要对文献进行筛选。运用描述性分析梳理我国残疾研究的发展情况,利用文... 目的 回顾中国残疾研究的发展历程,归纳发展的规律、特点和不足,对未来学科的发展提出建议。方法 检索1986年至2018年CNKI中研究主题为“残疾”的文献,根据题目和摘要对文献进行筛选。运用描述性分析梳理我国残疾研究的发展情况,利用文献计量分析软件VOSviewer探究本领域研究者间的合作情况和研究热点。结果 共纳入有效文献2 267篇。我国残疾研究自1986年出现以来,在数据驱动下迅速发展,呈现出明显阶段性特征。目前已初步形成学术合作网络基础,呈现多主题综合发展的态势。但随着学科发展进入到新时期,研究基础条件后续支持力不足,以及研究理论创新和研究内容拓展缓慢等可能会成为阻碍学科发展的关键因素。结论 未来应夯实研究基础,包括拓宽合作交流渠道,加强残疾统计工作,促进学科交叉研究。加强理论研究,包括规范研究方法,结合国情寻找内化的理论创新点。丰富研究内容,尤其是紧密结合当前残疾人需求变化,加强残疾人口的残疾防控、健康促进、社会融合、社会管理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疾人口 学科发展 文献计量分析
下载PDF
孤独症患者过早死亡风险及死亡原因
3
作者 赵亚楠 范慧芸 +3 位作者 王翔宇 罗雅楠 张嵘 郑晓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75-383,共9页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系列神经发展功能失调的综合,其核心特征包括:社会交往功能异常、刻板、重复性行为[《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DSM...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系列神经发展功能失调的综合,其核心特征包括:社会交往功能异常、刻板、重复性行为[《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DSM-5)][1]。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ASD这一概念将之前孤独症的概念进行了整合,包括典型孤独症、不典型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征(Asperger syndrome)、孤独症边缘、孤独症疑似等[1],因其诊疗和康复原则基本相同,为叙述方便,后文将谱系内疾病统称为孤独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死亡风险 死亡率 死亡原因 系统性综述
下载PDF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战略转变:从产前-围产保健到孕前-围孕保健 被引量:88
4
作者 郑晓瑛 宋新明 陈功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52-456,共5页
关键词 出生人口素质 围产保健 出生缺陷干预工程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计划生育委员会 孕前 产前 生命早期 人力资本
下载PDF
中国青少年生殖健康可及性调查基础数据报告 被引量:139
5
作者 郑晓瑛 陈功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6,共15页
目的是了解中国未婚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评价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服务的可得性与可及性,为改善青少年的性与生殖健康可及性提供政策支持。利用分层和概率比例规模抽样相结合的四阶段混合的抽样方法,用结构化问卷对... 目的是了解中国未婚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评价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服务的可得性与可及性,为改善青少年的性与生殖健康可及性提供政策支持。利用分层和概率比例规模抽样相结合的四阶段混合的抽样方法,用结构化问卷对15-24岁未婚青少年的三类子总体进行匿名一对一面访式调查。青少年整体缺乏全面正确的生殖健康知识,22.4%的青少年具有性经历。首次和最近一次性行为中,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的比例分别为51.2%和21.4%。在有性经历的女性青少年中,怀孕率为21.3%,多次怀孕率为4.9%。书/杂志、同学/朋友、学校老师、网络以及电影/电视是青少年生殖健康知识的五大来源。学校课程对青少年的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具有积极作用,但青少年参加相关课程/讲座的比例不足40%。50%以上的咨询和治疗需求未实现。分析了原因,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婚青少年 性与生殖健康 知识 态度 行为 可及性 知识来源 咨询 治疗
原文传递
全球健康外交:公共卫生全球化和现代外交发展的结合 被引量:17
6
作者 郑晓瑛 韩优莉 +2 位作者 Ilona Kickbusch 庞丽华 陈功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9-56,共8页
全球健康外交是公共卫生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外交发展的结合点,是实现良好的全球健康治理的重要手段和渠道之一。介绍了全球健康外交的定义和发展进程,从发展、贸易、安全和外交四个方面分析了外交政策与健康的关系,健康已经成为外交政策... 全球健康外交是公共卫生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外交发展的结合点,是实现良好的全球健康治理的重要手段和渠道之一。介绍了全球健康外交的定义和发展进程,从发展、贸易、安全和外交四个方面分析了外交政策与健康的关系,健康已经成为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对外交利益的重视可能会影响全球健康目标的实现。中国在SARS后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健康安全机制的建构,在全球、地区、双边层面参与健康外交。研究机构也积极参与全球合作,北京大学参加的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加强了学术合作对政策形成的推动作用。要达到理想的全球健康外交目标还需要健康和外交政策的进一步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健康 外交 治理 全球化
原文传递
论计划生育网络对传染性疾病的防控作用 被引量:6
7
作者 郑晓瑛 陈功 +5 位作者 纪颖 庞丽华 刘菊芬 范向华 张炎 郭艳玲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13-216,共4页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界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人口转变过程中人口健康问题的严峻性.中国的人口健康模式表现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点.这就是说,在非传染性疾病不断升高的同时,传染性疾病对人口健康的影响并未减弱,中国人口...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界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人口转变过程中人口健康问题的严峻性.中国的人口健康模式表现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点.这就是说,在非传染性疾病不断升高的同时,传染性疾病对人口健康的影响并未减弱,中国人口健康正面临着严重的疾病二重性的负担.由于目前的传染病发生状况与前大不相同,其特点是发病率相对较低;发病速度较快;发病原因较复杂;发病控制对策较难;发病影响较大;防控难度大等,单纯的生物医学医疗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人口形势下的传染病管理和防治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生育网络 防控作用 非传染性疾病 人口健康 发展中国家 传染病管理 90年代 健康问题 转变过程 共同特点 发达国家 健康模式 发病原因 医疗模式 生物医学 疾病控制 学术界 二重性 发病率
下载PDF
孕前-围孕保健的ACI模式 被引量:17
8
作者 郑晓瑛 陈嵘 +2 位作者 张蕾 刘菊芬 陈秋媛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52-655,共4页
随着我国出生缺陷防治工作的开展,采用孕前-围孕保健模式预防出生缺陷的策略已得到政府部门及相关研究者的重视。孕前保健由危险因素的风险评估、孕前咨询和健康促进、知情选择和干预行动(ACI)三部分组成。本文描述了孕前-围孕保健的AC... 随着我国出生缺陷防治工作的开展,采用孕前-围孕保健模式预防出生缺陷的策略已得到政府部门及相关研究者的重视。孕前保健由危险因素的风险评估、孕前咨询和健康促进、知情选择和干预行动(ACI)三部分组成。本文描述了孕前-围孕保健的ACI模式,但其有效性还需要通过实践加以验证,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前-围孕保健 出生缺陷预防 模式
下载PDF
无锡市出生缺陷发生的主要环境危险因素 被引量:13
9
作者 郑晓瑛 景枫 +2 位作者 李成福 武继磊 张蕾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73-275,共3页
导致出生缺陷发生的原因不仅仅是遗传因素,社会、环境、行为等因素在出生缺陷发生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无锡市2002~2004年孕产妇回顾性调查资料,描述了影响无锡市出生缺陷发生的主要环境危险因素,并估计了这些因素在孕产... 导致出生缺陷发生的原因不仅仅是遗传因素,社会、环境、行为等因素在出生缺陷发生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无锡市2002~2004年孕产妇回顾性调查资料,描述了影响无锡市出生缺陷发生的主要环境危险因素,并估计了这些因素在孕产妇人群中的暴露比例。在无锡市孕产妇人群中,患有慢性疾病、服用致畸药物、从事有毒有害工作、住宅外环境污染(住宅附近1000米以内有排放废气的工厂)、住宅内环境污染和不良生活方式行为的暴露比例分别为1·7%、3·4%、3·7%、8·1%、17·5%和9·3%,至少有一类被调查环境危险因素的比例高达35·6%。在生育出生缺陷儿的孕产妇中,至少有一类环境危险因素的占66%。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从事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工作、服用致畸药物和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出生缺陷病例组具有这三种危险因素的孕产妇比例分别为19·9%、14·3%和24·8%,明显高于非病例组的3·6%、3·4%和9·2%。其它环境危险因素也不容忽视,如住宅内外环境污染,虽然风险程度相对较低,但在围孕期暴露水平很高。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出生缺陷发生的危险因素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一些起重要作用的危险因素如高龄孕妇、近亲结婚等正在降低,同时环境污染和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的作用正趋于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锡市 出生缺陷 环境危险因素
下载PDF
人口健康测量与大数据标准研究回顾 被引量:7
10
作者 郑晓瑛 刘玉博 +2 位作者 武继磊 陈功 裴丽君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2-49,共8页
建立健全健康信息标准体系是医疗健康体制改革中的重要一环,其中数据标准是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从健康数据标准与模型和医学术语系统两大部分对世界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健康数据标准方法进行梳理,并从大数据研究视角进行探讨,以期为我... 建立健全健康信息标准体系是医疗健康体制改革中的重要一环,其中数据标准是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从健康数据标准与模型和医学术语系统两大部分对世界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健康数据标准方法进行梳理,并从大数据研究视角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的健康数据标准化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数据 标准 模型
原文传递
中国人口老龄化特点及政策思考 被引量:46
11
作者 郑晓瑛 陈立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23期1919-1923,共5页
目的本文通过对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区域分布和高龄化特点的分析,深入探讨了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从全面综合制定人口发展的总战略、积极调整医疗卫生保健服务和建立适应老龄化社会的经济发展3个方面,提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 目的本文通过对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区域分布和高龄化特点的分析,深入探讨了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从全面综合制定人口发展的总战略、积极调整医疗卫生保健服务和建立适应老龄化社会的经济发展3个方面,提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政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特点 对策
下载PDF
中国人口、人力资本变化趋势 被引量:18
12
作者 郑晓瑛 陈功 +5 位作者 庞丽华 曹桂英 任强 刘玉博 张蕾 纪颖 《市场与人口分析》 CSSCI 2007年第1期1-11,72,共12页
利用多状态人口预测模型,以2000年人口普查为基础数据,在对数据进行评估和修订的基础上,综合相关研究成果对未来生育水平、死亡水平、人口迁移和教育转换等参数进行估计,预测了2000年到2030年人口规模的变化,对未来人口的年龄结构特别... 利用多状态人口预测模型,以2000年人口普查为基础数据,在对数据进行评估和修订的基础上,综合相关研究成果对未来生育水平、死亡水平、人口迁移和教育转换等参数进行估计,预测了2000年到2030年人口规模的变化,对未来人口的年龄结构特别是老龄化和未来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的人力资本进行了预测,并分析了城市化和人口迁移对我国未来人口发展的影响。预测结果对我国编制人口规划、制定应对老龄化、提高人力资本和合理利用劳动力的有关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预测 人口迁移 人力资本
原文传递
试论卫生资源与老年人口增长之间的协调发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郑晓瑛 陈功 庞丽华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14,共7页
本文根据国家卫生资源和利用的一些指标 ,结合老年人口生存期的残障状态 ,分析了卫生资源配置和利用与老年人口增长之间的缺口 ,研究了在目前社会发展水平下中国卫生资源向老年人口群体倾斜的可能性和合理性 ,同时探讨了以北京为代表的... 本文根据国家卫生资源和利用的一些指标 ,结合老年人口生存期的残障状态 ,分析了卫生资源配置和利用与老年人口增长之间的缺口 ,研究了在目前社会发展水平下中国卫生资源向老年人口群体倾斜的可能性和合理性 ,同时探讨了以北京为代表的相对发达地区的卫生资源的合理流向和利用问题 ,从而对城市老年人口的社会支持系统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口 残障 卫生资源
下载PDF
人工流产术对妇女心理压力及其节育措施选择和转换的影响初探 被引量:14
14
作者 郑晓瑛 蒋来文 +1 位作者 韩永华 杨凤琴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1993年第4期206-209,255-256,共6页
本文调查分析了163名接受人工流产(人流)手术的城市已婚育龄妇女的心理状态及她们的节育措施选择和转换的愿望。通过列联列强度和等级相关程度研究分析表明:被调查妇女中,有84%的妇女对人流手术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妇女的心理压力... 本文调查分析了163名接受人工流产(人流)手术的城市已婚育龄妇女的心理状态及她们的节育措施选择和转换的愿望。通过列联列强度和等级相关程度研究分析表明:被调查妇女中,有84%的妇女对人流手术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妇女的心理压力与她们的文化程度、丈夫是否支持以及家中有无孩子关系密切;与她们的职业层次、流产次数及避孕次数也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但关系较复杂;与她们的年龄及经济收入关系不显著。此外,人流手术还影响了妇女今后避孕方式选择的意愿,经历人流手术的妇女倾向于选择更高效的避孕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流产 已婚育龄妇女 心理压力 节育措施的选择和转换
下载PDF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孕前—围孕保健模式的再讨论 被引量:12
15
作者 郑晓瑛 宋新明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6-60,共5页
随着人口再生产类型和疾病模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我国政府已对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出生缺陷预防给予了高度重视。在过去十年中,随着对孕前保健和出生缺陷一级预防重要性认识的逐步加深,我国出生缺陷预防工作正努力从产前—围产保健模式... 随着人口再生产类型和疾病模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我国政府已对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出生缺陷预防给予了高度重视。在过去十年中,随着对孕前保健和出生缺陷一级预防重要性认识的逐步加深,我国出生缺陷预防工作正努力从产前—围产保健模式逐步扩展到孕前—围孕保健模式。尽管如此,近几年的实践表明出生缺陷预防模式的转变依然面临诸多的挑战。对孕前—围孕保健预防模式相关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包括计划怀孕的重要性、一级预防应采取何种策略、能力建设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前保健 围孕保健 出生缺陷 一级预防
原文传递
中国人口健康基本保障方案的评价——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的经验和教训 被引量:3
16
作者 郑晓瑛 刘菊芬 +3 位作者 纪颖 陈佳鹏 范向华 王海涛 《市场与人口分析》 CSSCI 2005年第1期1-14,共14页
初级卫生保健是评价国家人口健康基本保障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建国以来我国初级卫生保健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伴随着人口转变过程 ,建立在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初级卫生保健系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以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为重点 ,探讨中国人口... 初级卫生保健是评价国家人口健康基本保障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建国以来我国初级卫生保健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伴随着人口转变过程 ,建立在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初级卫生保健系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以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为重点 ,探讨中国人口健康基本保障方案在提高中国人口健康水平中的作用和变化 ,反思和总结我国初级卫生保健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为改善我国卫生保健体制提供更广阔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健康 评价 初级卫生保健 农村
原文传递
重大社会环境事件与人口健康的实证分析和思考——“事件人口学”在我国的创建和完善发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晓瑛 何平 +3 位作者 郭超 罗雅楠 叶欣 张弛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5-35,共11页
社会发展进程中,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重大改变会对人口数量和结构产生近期和远期效果,其对人口健康的影响效应则有更多证据。对重大社会环境事件的定义、基于重大社会环境事件的人口与健康研究的主要发现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分析,... 社会发展进程中,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重大改变会对人口数量和结构产生近期和远期效果,其对人口健康的影响效应则有更多证据。对重大社会环境事件的定义、基于重大社会环境事件的人口与健康研究的主要发现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分析,并概要介绍了相关的研究,发现重大社会环境事件作为一种外生冲击和自然实验,为开展人口与健康的因果关系和相关关系等都提供了独特的研究机会和范式,有效弥补了已有人口与健康研究方法学的不足,也使得我们可以更加理性看待重大社会环境事件对人口与健康影响的"双面效应"。在全球化视角下加强基于重大社会环境事件的人口与健康研究,将为制定促进人口健康与社会政策提供重要参考,并以此为线索,可进一步拓展重大社会环境事件与人口数量、结构、分布、变动等人口效应的影响,进而建立事件人口学的研究体系、方法和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环境事件 人口健康 自然实验 因果关系
原文传递
出生缺陷研究的再思考 被引量:36
18
作者 郑晓瑛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155-158,共4页
出生缺陷严重影响中国出生人口素质,成为重要的人口健康问题。科学经济有效地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及其疾病负担,需加强出生缺陷预防的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出生缺陷的科学研究应以提高高危高发、致愚致残性出生缺陷的可控性为核心,重... 出生缺陷严重影响中国出生人口素质,成为重要的人口健康问题。科学经济有效地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及其疾病负担,需加强出生缺陷预防的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出生缺陷的科学研究应以提高高危高发、致愚致残性出生缺陷的可控性为核心,重点发展以人群为基础的预防控制理论和技术方法,达到有效降低出生缺陷所致人口疾病负担的目标。基础性研究方面:继续研究中国重大出生缺陷发生的遗传基础和分子机制的同时,采用系统生物学观点及宏观和微观研究结合的模式,加强出生缺陷监测和前瞻性队列研究;加速认识遗传、环境、遗传-环境交互作用在重大出生缺陷发生中的关键作用;识别重大出生缺陷的主要环境危险因素、遗传易感性、表观遗传改变,深入系统研究发生机制。应用技术和预防控制研究方面:遵循预防为主、防治并重的原则,对出生缺陷预防、筛查、诊断、咨询、治疗等关键技术进行应用系统研究;发展适合中国国情、以需求为导向的出生缺陷防治技术体系,包括孕前风险评估和咨询技术、出生缺陷一级预防技术、重大出生缺陷产前筛查和诊断技术、遗传代谢性疾病新生儿筛查技术及重大先天性畸形的早期诊疗技术。加强出生缺陷预防的社会科学研究及防治模式研究,为成果转化应用及实施国家出生缺陷预防行动计划打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缺陷 研究 病因 发生机制 预防模式
下载PDF
甘肃酒泉青铜时代人类头骨种系类型的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郑晓瑛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27-336,共10页
本文对甘肃酒泉干骨崖墓地人头骨的种系类型特征进行了多元分析,全部头骨接近蒙古人种东亚类型,未发现具有西方人种特征的头骨。
关键词 头骨 种系类型 青铜时代 干骨崖
下载PDF
未婚流动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现状、挑战及发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郑晓瑛 张蕾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6-8,共3页
从未婚流动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需求的视角探讨当前面向未婚流动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现状、挑战及发展方向。中国流动青少年对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需求表现为:内容的广泛性、途径多样性和教育/咨询环境的私密性。当前的挑战主要包括... 从未婚流动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需求的视角探讨当前面向未婚流动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现状、挑战及发展方向。中国流动青少年对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需求表现为:内容的广泛性、途径多样性和教育/咨询环境的私密性。当前的挑战主要包括:家庭性与生殖健康观念和知识传输基本功能缺失;农村学校性与生殖健康教育阵地沦陷;社会环境从"谈性色变"到"性开放"的强烈冲击。需从加大政策保障执行力度,在青少年学前和在学期间发挥家庭和父母在性与生殖健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确保青少年在义务教育阶段获得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综合化性教育,青年人的性与生殖健康促进要同就业、保健、教育及反暴力等干预相结合4个方面积极应对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居住流动性 单身 生殖健康服务 性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