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节律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郑智非 陈杰 +2 位作者 莫小雄 魏文琦 周志超 《安徽医药》 CAS 2015年第4期732-734,共3页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节律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就诊的16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临床检查的方式收集患者的信息,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昼夜血压...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节律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就诊的16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临床检查的方式收集患者的信息,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昼夜血压节律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关系。结果在调整了年龄、文化水平、婚姻状况、吸烟状况、饮酒状况、体质指数( BMI)、收缩压水平、舒张压水平以及血糖水平等因素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杓型的患者,昼夜节律为反杓型、非杓型和超杓型的患者患有心肌缺血的风险都明显升高,其OR值和95%CI分别为1.38(1.15-1.61)、1.24(1.09-1.39)和1.57(1.36-1.78)。结论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患者,预防并发心肌缺血的关键除控制血压外,还应重视血压昼夜节律是否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昼夜血压节律 心肌缺血
下载PDF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血尿酸(SUA)联合检测在原发性高血压诊断中的意义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郑智非 陈杰 陈嘉妍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7年第21期4032-4033,共2页
探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血尿酸(SUA)水平检测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择取2014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例,并设置为研究组,同期择取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200例,并设置为对照组,检测并对... 探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血尿酸(SUA)水平检测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择取2014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例,并设置为研究组,同期择取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200例,并设置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两组的血清Hcy、SUA水平,并探究不同级别高血压患者血清Hcy、SUA水平的变化。观察组的血清Hcy、SU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血压分级越高,其血清Hcy、SUA水平越高(P<0.05)。血清Hcy、SUA水平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明显升高,且与程度与病情呈正相关关系,两者联合检测可预测原发性高血压的病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血尿酸 诊断价值
下载PDF
甲亢性心脏病5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郑智非 林静兰 《医学综述》 1995年第3期136-137,共2页
<正>甲亢性心脏病(简称甲亢心)是由于甲亢时,过量的甲状腺激素对心脏的直接毒性作用或间接影响而引起的一系列心血管系统症状和体征的一种内分泌代谢紊乱性心脏病,现将我院1985年~1993年收治的52例甲亢心分析如下.
关键词 甲状腺机能亢进 心脏病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心室肥厚的关系 被引量:5
4
作者 郑智非 陈杰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568-570,共3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心室肥厚之间关系。方法收集214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以及相关性分析来研究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心室肥厚之间的关系。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室肥厚...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心室肥厚之间关系。方法收集214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以及相关性分析来研究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心室肥厚之间的关系。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室肥厚的影响因素有年龄、BMI、收缩压、舒张压、血糖以及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其OR值和95%CI分别为1.13(1.07-1.19)、1.29(1.17-1.41)、1.13(1.04-1.22)、1.08(1.02-1.14)、1.32(1.13-1.51)和1.22(1.10-1.34)。尿白蛋白含量与左室质量指数之间存在中度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4(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微量白蛋白尿与心室肥厚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微量白蛋白尿 心室肥厚
原文传递
130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心电图变化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郑智非 林静兰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S1期43-43,共1页
通过对130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分析,发现其心电图异常率为86.1%,其中,梗塞性卒中心电图改变依次为:T波改变、ST段下移、QT间期延长及U波、心动过速、传导阻滞、心动过缓;出血性卒中心电图改变依次为:T... 通过对130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分析,发现其心电图异常率为86.1%,其中,梗塞性卒中心电图改变依次为:T波改变、ST段下移、QT间期延长及U波、心动过速、传导阻滞、心动过缓;出血性卒中心电图改变依次为:T波改变、ST段下移、QT间期延长及U波、左室肥厚、劳损、心动过速、传导阻滞、心动过缓、脑卒中心电图的异常改变主要与:①脑损害部位有关,即靠近基底节及丘脑病变的心电图异常率高,脑周边病变的心电图异常率低;②与病变性质无明显关系;③部分患者出现心电图的异常呈可逆性改变;④与预后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急性病 心电描记术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联合大剂量纳洛酮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脑保护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何巧玲 郑智非 陆正齐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期26-27,共2页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大剂量纳洛酮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3例符合欧洲OCSP分型中部分前循环梗死的患者,在发病6~24h内、肌力在3级以下患者入选后按入院先后顺序分成两组,治疗组(n=49)用低分子肝素钙配合...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大剂量纳洛酮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3例符合欧洲OCSP分型中部分前循环梗死的患者,在发病6~24h内、肌力在3级以下患者入选后按入院先后顺序分成两组,治疗组(n=49)用低分子肝素钙配合纳络酮治疗10d。对照组(n=34)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静滴10d。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改变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两组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犤治疗组比对照组:(18.08±1.68)比(13.26±I.42)s,(2.58土0.74)比(3.01±0.76)g/L犦(t=14.6898,P<0.01;t=2.7493,P<0.05);两组血小板计数治疗前后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分别为94%,71%;对照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分别为82%,50%,两组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及对照组均未发现出血性脑梗死情况。结论:低分子肝素钙、纳洛酮联合应用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其改善血液学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安全,不良事件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剂量 纳洛酮 急性脑梗死 脑保护 治疗 凝血酶
下载PDF
心理情绪干预对高血压前期患者情绪及血压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潘海彦 刘冬梅 +2 位作者 郑智非 陈杰 陈嘉妍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5期167-169,176,共4页
目的探究心理行为干预对高血压前期患者情绪及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前期患者中经过焦虑自评量表检测存在情绪障碍的其中100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药物常规降压组和药物及情绪干预... 目的探究心理行为干预对高血压前期患者情绪及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前期患者中经过焦虑自评量表检测存在情绪障碍的其中100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药物常规降压组和药物及情绪干预组,每组各50例,常规组实施常规降压治疗,干预组在降压治疗同时实施心理情绪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情绪情况及血压水平。结果干预组实施心理情绪干预后,焦虑评分、DBP、SBP显著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干预组的服药依从性、健康知识知晓率、血压控制率、合理生活率分别为90%、94%、92%、90%,常规组的服药依从性、健康知识知晓率、血压控制率、合理生活率分别为78%、76%、72%、70%,干预组显著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前期患者在进行降压治疗同时实施心理情绪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有效降低其血压水平,促进患者血压达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干预 高血压前期 焦虑 血压水平
下载PDF
血清BNP、cTnI及UA联合检测对心力衰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潘海彦 郑智非 +2 位作者 陈丹 刘冬梅 陈嘉妍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21期56-57,共2页
目的分析血清B型钠尿肽(BNP)、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尿酸(UA)联合检测对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0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78例无心功能不全症状的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BNP、cTnI及UA含量,并比较... 目的分析血清B型钠尿肽(BNP)、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尿酸(UA)联合检测对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0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78例无心功能不全症状的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BNP、cTnI及UA含量,并比较观察组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血清BNP、cTnI、UA含量。结果观察组Ⅰ~Ⅳ级心功能分级患者BNP、UA含量高于对照组,Ⅱ~Ⅳ级cTnI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血清BNP、UA、cTnI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含量随着心功能减弱而逐渐增高。结论血清BNP、cTnI、UA联合检测有助于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便于患者得到早期治疗,从而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B型钠尿肽 心肌肌钙蛋白Ⅰ 尿酸
下载PDF
大剂量谷维素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疗效 被引量:8
9
作者 魏文琦 郑智非 莫小雄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10期25-27,共3页
目的对大剂量谷维素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疗效进行研究与探讨。方法对在我院就诊的112例患有心血管神经症的患者利用不同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患者运用大剂量谷维素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对照组患者运用常... 目的对大剂量谷维素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疗效进行研究与探讨。方法对在我院就诊的112例患有心血管神经症的患者利用不同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患者运用大剂量谷维素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对照组患者运用常规治疗,在持续治疗2周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具体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各周汉密尔顿抑郁评分、汉密尔顿焦虑评分以及心血管神经症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治疗各周后两组的汉密尔顿抑郁评分和汉密尔顿焦虑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谷维素联合β-受体阻滞剂对于心血管神经症患者有良好与确切的治疗效果,此方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剂量谷维素 Β-受体阻滞剂 联合用药 心血管神经症 临床疗效分析
下载PDF
绝经后女性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3
10
作者 潘海彦 郑智非 +2 位作者 陈丹 刘冬梅 陈嘉妍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第23期17-18,共2页
目的:针对绝经后女性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在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治疗的100例绝经女性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冠脉病变积分分为A组(18分以下)和B组(18分以上),各50例,... 目的:针对绝经后女性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在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治疗的100例绝经女性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冠脉病变积分分为A组(18分以下)和B组(18分以上),各50例,对两组患者的年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与冠状动脉狭窄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及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组患者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明显低于B组;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很严重,其中多支血管病变占首位;糖尿病患者病变血管支数明显多于非糖尿病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及年龄与冠脉病变积分没有关系;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糖尿病及高血压与冠脉病变积分有关系。结论:绝经后女性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糖尿病,然后是低密度脂蛋白血症及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虽然随着年龄的增加冠心病发病的几率也会增加,但是绝经后女性冠心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年龄因素没有直接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女性 冠心病 危险因素 冠状动脉狭窄
下载PDF
降糖茶治疗Ⅱ型糖尿病60例分析
11
作者 林静兰 郑智非 +1 位作者 肖桂元 陈清 《广东医学》 CAS CSCD 1996年第9期624-625,共2页
我院自1995年9月以来,对60例Ⅱ型糖尿病(NIDDM)患者加用降糖茶(处方组成:山药60g,生地黄50g,黄芪40g,绿茶150g,共制成100小包袋泡剂)治疗,取得一定的效果,现作初步分析。1
关键词 糖尿病 NIDDM 药物疗法 降糖茶 病例分析
下载PDF
血清BNP在肺心病和左心衰竭中的对比探讨
12
作者 刘冬梅 郑智非 +2 位作者 潘海彦 陈丹 陈嘉妍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7年第19期3700-3701,共2页
肺心病也被成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呼吸系统常见临床疾病中的一种,左心衰竭是短时间内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或心脏负荷增加,使心排血量下降,肺循环压力急剧上升引发的临床综合征。本研究对血清BNP在肺心病和左心衰竭中的水平对比进行了综... 肺心病也被成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呼吸系统常见临床疾病中的一种,左心衰竭是短时间内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或心脏负荷增加,使心排血量下降,肺循环压力急剧上升引发的临床综合征。本研究对血清BNP在肺心病和左心衰竭中的水平对比进行了综述,从而为肺心病和左心衰竭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BNP 肺心病 左心衰竭 对比
下载PDF
不同年龄心脏骤停后综合征与复苏后管理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智非 周宁 +4 位作者 陈逢俭 钟国荣 李元塔 王磊 周广裕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6期1136-1137,共2页
目的:观察年龄与心脏骤停后综合征及复苏后管理选择的相关性.方法:将收诊的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按年龄分成三组,分别为青年组(14~ 29岁)、中年组(30 ~ 59岁)及老年组(60岁及以上).分析三组患者间发病原因、APACHEⅡ评分、24... 目的:观察年龄与心脏骤停后综合征及复苏后管理选择的相关性.方法:将收诊的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按年龄分成三组,分别为青年组(14~ 29岁)、中年组(30 ~ 59岁)及老年组(60岁及以上).分析三组患者间发病原因、APACHEⅡ评分、24h存活率、7 d存活率差异,统计三组患者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结果:入院时及治疗24 h、7 d后三组患者间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24 h、7 d后三组患者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中年组为最高.三组患者间肺炎、脓毒症、心律失常和癫痫性发作发生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肺炎、脓毒症、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年龄呈正相关,癫痫性发作与年龄呈负相关.结论:不同年龄患者心脏骤停的原因不同,并发症情况也存在差异,病情严重程度相当,但中年组患者生存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 年龄 复苏后管理 相关性
下载PDF
坎地沙坦与卡托普利联合应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效果观察
14
作者 梁德贤 郑智非 《广西医学》 CAS 2008年第8期1139-1140,共2页
目的探讨坎地沙坦与卡托普利联合应用对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方法10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在应用洋地黄、利尿剂、β-受体阻断剂的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口服坎地沙坦4~8mg/d及卡托普利18.75~150mg/d;对照组50例口服卡托普利18... 目的探讨坎地沙坦与卡托普利联合应用对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方法10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在应用洋地黄、利尿剂、β-受体阻断剂的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口服坎地沙坦4~8mg/d及卡托普利18.75~150mg/d;对照组50例口服卡托普利18.75~150mg/d。治疗前、后分别行血清电解质、肝肾动能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治疗6个月后,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短轴缩短率(FS)均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前、后两组血清电解质与肝肾功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坎地沙坦与卡托普利联合应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优于单用卡托普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坎地沙坦 卡托普利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病78例甲■微循环观察
15
作者 郑智非 林静兰 《临床内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87-388,共2页
关键词 高血压 甲Zhou微循环 原发性高血压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偏头痛关系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何巧玲 刘珍才 +3 位作者 蔡玉桂 李建伟 郑智非 胡学强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39-339,共1页
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是一种胃内持续性慢性感染,但近年来发现其与多种胃外疾病有关.其中研究较多的是与脑梗死、冠心病的关系,而与偏头痛关系的研究目前国内尚未见报道.我们测定了偏头痛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Hp特异性抗体IgG,同时偏头痛... 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是一种胃内持续性慢性感染,但近年来发现其与多种胃外疾病有关.其中研究较多的是与脑梗死、冠心病的关系,而与偏头痛关系的研究目前国内尚未见报道.我们测定了偏头痛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Hp特异性抗体IgG,同时偏头痛组38例行胃镜检查及Hp检测,探讨Hp感染与偏头痛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幽门螺杆菌感染 关系研究 HP检测 胃内 对照组 特异性抗体 发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