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科2井早白垩世沙河子组孢粉组合及其古气候意义
1
作者 张德军 郑月娟 +4 位作者 张淑芹 张健 黄欣 陈树旺 孙雷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9-442,共14页
为探讨黑龙江省安达市松科2井深层(3395.46~3901.35 m)地层的时代特征,分析地史时期的古植被及古气候条件演变,利用孢粉学方法对松科2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研究井段可划分为Leiotriletes sp.-Cyathidites australis-Chasmatosporites ... 为探讨黑龙江省安达市松科2井深层(3395.46~3901.35 m)地层的时代特征,分析地史时期的古植被及古气候条件演变,利用孢粉学方法对松科2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研究井段可划分为Leiotriletes sp.-Cyathidites australis-Chasmatosporites sp.孢粉组合(3832.94~3901.35 m)和Klukisporites triangulus-Aequitriradites sp.-Pristinuspollenites sp.孢粉组合(3395.46~3613.62 m),孢粉组合指示的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欧特里夫期(Hauterivian)—巴列姆期(Barremian)早期,可作为松辽盆地沙河子组上部生物地层学对比的标志;此外,孢粉组合反映的植被类型演化规律是针叶林、灌草丛—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灌木丛—针阔叶混交林,揭示研究区沙河子组后期气候带演替规律是暖温带—南亚热带—暖温带—温带,气候干湿变化规律为湿润—半湿润—湿润—半湿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科2井 早白垩世 沙河子组 孢粉组合 古气候 松辽盆地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晚二叠世林西组天然气发现及意义
2
作者 张海华 耿树峰 +2 位作者 张健 陈树旺 郑月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78-280,共3页
东北地区二叠系连续分布,发育广泛,尤其是上二叠统林西组暗色泥岩发育,沉积厚度大,分布稳定,具有良好的资源勘探前景,是上古生界有利的油气勘探层位。近年来松辽盆地石炭—二叠系油气地质调查取得了诸多进展,肇深8井营城子组所产天然气... 东北地区二叠系连续分布,发育广泛,尤其是上二叠统林西组暗色泥岩发育,沉积厚度大,分布稳定,具有良好的资源勘探前景,是上古生界有利的油气勘探层位。近年来松辽盆地石炭—二叠系油气地质调查取得了诸多进展,肇深8井营城子组所产天然气被证实来源于石炭—二叠系,四深1井见多层石炭—二叠系天然气显示(任战利等,2006),但在松辽盆地北部西斜坡区却未发现石炭—二叠系泥岩类及油气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晚二叠世 林西组 页岩气
下载PDF
木犀草素通过激活GSK3β/Nrf2通路抑制感染性炎症反应的研究
3
作者 陶艺文 许利荣 +2 位作者 胡友 郑月娟 周春仙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9期61-69,共9页
目的观察木犀草素对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探讨木犀草素调控流感病毒引发的免疫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①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木犀草素(5、10、25、30μmol/L)对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存活率的影响。... 目的观察木犀草素对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探讨木犀草素调控流感病毒引发的免疫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①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木犀草素(5、10、25、30μmol/L)对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存活率的影响。②咪喹莫特(R837)刺激RAW 264.7或原代腹腔巨噬细胞的同时,用不同浓度木犀草素(5、10、20μmol/L)干预细胞3、6、18 h后,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β、β干扰素(IFN-β)、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以及血红素加氧酶-1(HO-1)基因及TNF-α、IL-6的表达水平。③R837刺激RAW 264.7细胞的同时,用不同浓度木犀草素(5、10、20μmol/L)干预细胞1、3 h,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核因子-κB(NF-κB)p65蛋白、磷酸化p65(p-p65)蛋白、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GSK3β)蛋白、Kelch样ECH关联蛋白1(Keap1)和核内核因子红细胞2相关因子(Nrf2)蛋白的表达水平。④用Nrf2抑制剂(ML385)处理RAW 264.7细胞12 h后,加入R837和木犀草素(5μmol/L)继续培养6 h,用RT-qPCR法检测细胞IL-6、TNF-α、IL-1β、IFN-β、IP-10 mRNA的表达水平。⑤流感病毒A/PR/8(PR8)感染A549细胞2 h,同时用不同浓度木犀草素(5、10、20μmol/L)处理细胞10 h,用RT-qPCR法检测细胞IL-6、TNF-α、IL-1β、IFN-β、IP-10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①30μmol/L以内各浓度木犀草素对RAW 264.7细胞存活率没有明显影响(P>0.05)。②木犀草素能够显著降低R837诱导的RAW 264.7细胞IL-6、TNF-α的表达水平和IL-1β、IFN-β、IP-10 mRNA表达水平,且木犀草素也能显著降低原代腹腔巨噬细胞IL-6、TNF-α的表达水平。③木犀草素可以促进Nrf2入核,上调HO-1 mRNA表达并抑制p-p65表达,促进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的磷酸化。④在R837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反应中,ML385可恢复木犀草素抑制的RAW 264.7细胞炎症因子IL-6、IL-1β、IFN-β和IP-10 mRNA的表达水平。⑤木犀草素抑制PR8感染引起的A549细胞炎症因子的产生。结论木犀草素可通过抑制GSK3β活性促进Nrf2/HO-1通路,从而抑制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 炎症反应 免疫反应 木犀草素 作用机制 中药研究
原文传递
大兴安岭南段幸福之路组新认识及区域对比 被引量:1
4
作者 郑月娟 张德军 +3 位作者 苏飞 张海华 张健 陈树旺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1-214,共14页
晚二叠世—中三叠世是中亚造山带东段构造演化过程中承上启下的关键地质时期,涉及古亚洲洋的最终闭合、沉积环境剧变等重大地质问题。重新实测了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幸福之路组一段、二段的建组剖面,运用同位素测年和孢粉化石综合研究的... 晚二叠世—中三叠世是中亚造山带东段构造演化过程中承上启下的关键地质时期,涉及古亚洲洋的最终闭合、沉积环境剧变等重大地质问题。重新实测了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幸福之路组一段、二段的建组剖面,运用同位素测年和孢粉化石综合研究的方法,结合野外观察及前人资料,提出对幸福之路组沉积序列的新认识:幸福之路组为以红层出现作为划分标志的一套砂泥岩夹火山岩沉积,原划为幸福之路组一段的砾岩时代晚于原二段、三段,时代不老于中三叠世,不宜划入幸福之路组。研究区上二叠统与下三叠统为连续沉积,晚二叠世晚期盆地边缘开始出现红层沉积(幸福之路组),同时期盆地中心仍为灰黑色、灰绿色砂泥岩沉积(林西组上部),林西组上部与幸福之路组下部为同时异相沉积。结合区域地质特征推测,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研究区处于整体隆升阶段,古亚洲洋应闭合于早三叠世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二叠世—早三叠世 大兴安岭 幸福之路组 沉积序列 地质调查工程
下载PDF
西拉木伦构造带克德河砂砾岩的时代及构造意义
5
作者 郑月娟 张德军 +3 位作者 张海华 张健 陈树旺 甄甄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459-2475,共17页
内容提要:西拉木伦构造带北部双井地区发育一套巨厚的、低成熟度快速堆积的近源粗碎屑沉积建造,与构造环境紧密相关,前人称其为克德河砂砾岩并将其沉积时代分别划为中二叠统(哲斯组)或上二叠统(林西组)。本次工作对该套地层进行了大比... 内容提要:西拉木伦构造带北部双井地区发育一套巨厚的、低成熟度快速堆积的近源粗碎屑沉积建造,与构造环境紧密相关,前人称其为克德河砂砾岩并将其沉积时代分别划为中二叠统(哲斯组)或上二叠统(林西组)。本次工作对该套地层进行了大比例尺剖面测量,对取自剖面下、中、上(1、25、86层)三个部分的砂岩样品进行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3个样品具有类似的碎屑锆石年龄分布特征,多数测年值集中分布在485~405Ma、463~401 Ma、520~363 Ma区间,其峰值年龄分别为427 Ma、445 Ma、440 Ma,锆石数量分别占总量的48.0%、52.5%和38.8%,其次为大于1000 Ma的年龄,锆石数量分别占30.7%、22.5%、45.0%,且均具有1800Ma和2500Ma左右的峰值年龄,明显具有华北板块基底年龄信息。自下而上3个测年样品最年轻峰值年龄分别为312Ma、376Ma,282Ma,最年轻的锆石年龄分别为304Ma、244Ma和245 Ma。在第85层杂色复成分砾岩的灰岩砾石中发现上石炭统—下二叠统阿木山组的■和珊瑚化石,在41及43层发现中生代孢粉化石。依据碎屑锆石测年数据及生物化石鉴定结果,结合其被晚三叠世岩体侵入接触的地质现象,判断克德河砂砾岩的沉积时代可能为中三叠世。推测西拉木伦构造带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演化过程,从中二叠世开始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进入碰撞造山阶段,克德河砂砾岩可能是山脉快速隆升、山体遭受强烈剥蚀堆积的产物,据此判断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碰撞拼合造山一直延续到中三叠世才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拉木伦构造带 克德河砂砾岩 碎屑锆石U-PB年龄 生物化石 中三叠世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上二叠统林西组烃源岩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海华 白银增 +5 位作者 耿树峰 张健 孙雷 陈树旺 苏飞 郑月娟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3,I0001,共14页
松辽盆地北部石炭系—二叠系钻遇大套上二叠统林西组厚层暗色泥板岩。采用烃源岩地球化学及饱和烃气相色谱—质谱等方法,分析研究区烃源岩特征,研究有机质地球化学特征、母质类型和沉积环境的地质意义。结果表明:研究区烃源岩有机质丰... 松辽盆地北部石炭系—二叠系钻遇大套上二叠统林西组厚层暗色泥板岩。采用烃源岩地球化学及饱和烃气相色谱—质谱等方法,分析研究区烃源岩特征,研究有机质地球化学特征、母质类型和沉积环境的地质意义。结果表明:研究区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多为中等—好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型,R_o平均为2.58%,大部分小于3.00%,成熟度处于高—过成熟的演化阶段。烃源岩Pr/Ph主要介于0.16~1.81,平均为0.49,植烷优势较明显,指示强还原到还原的沉积环境,有利于有机质保存。Pr/nC_(17)、Ph/nC_(18)及C_(27)-C_(28)-C_(29)规则甾烷反映沉积有机质为高等植物与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混合来源,以浮游植物贡献为主。松辽盆地北部上二叠统林西组烃源岩进入生气阶段,具有较好的页岩气勘探前景。该结果为松辽盆地深部油气勘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北部 上二叠统 林西组 烃源岩 生物标志物 地质意义
下载PDF
基于建构要素的微生物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缪珠雷 杨贵珍 +5 位作者 姚超 姜昕 孙锦霞 郑月娟 朱诗国 刘丹 《基础医学教育》 2023年第2期147-149,共3页
微生物与免疫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针对中医专业国际学生开设的以介绍病原微生物为主,兼有理论和实验教学的专业基础选修课。文章围绕基于建构主义实验教学理论的直观、建构、情境认知三要素,引入基于虚拟仿真实验的线上教学模式,从教学资... 微生物与免疫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针对中医专业国际学生开设的以介绍病原微生物为主,兼有理论和实验教学的专业基础选修课。文章围绕基于建构主义实验教学理论的直观、建构、情境认知三要素,引入基于虚拟仿真实验的线上教学模式,从教学资源的评估、课程的设计和实施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最后对教学效果反馈信息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与免疫 虚拟仿真实验 教学评价
下载PDF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林西组砂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意义 被引量:29
8
作者 郑月娟 张海华 +5 位作者 陈树旺 张健 黄欣 公繁浩 苏飞 甄甄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93-1307,共15页
阿鲁科尔沁旗陶海营子剖面是林西组的典型剖面之一,岩性为灰、灰黑、黄绿色的砂板岩组合,含双壳、叶肢介、植物和孢粉化石,时代为晚二叠世晚期。砂岩的主体岩石类型为长石岩屑砂岩。对采自剖面下部第1层的长石岩屑砂岩进行了LAICP-MS锆... 阿鲁科尔沁旗陶海营子剖面是林西组的典型剖面之一,岩性为灰、灰黑、黄绿色的砂板岩组合,含双壳、叶肢介、植物和孢粉化石,时代为晚二叠世晚期。砂岩的主体岩石类型为长石岩屑砂岩。对采自剖面下部第1层的长石岩屑砂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定。结果显示,96颗锆石的谐和年龄分布在6个年龄区间:248~301Ma(40颗,42%),峰值年龄为261Ma;312~376Ma(12颗,13%),峰值年龄为330Ma和375Ma;417~522Ma(14颗,15%),峰值年龄为510Ma、438Ma和472Ma;585~988Ma(18颗,19%),峰值年龄为927Ma、976Ma和856Ma;1091~1548Ma(7颗,7%)和1791~2671Ma(5颗,5%)。最年轻的3个和谐年龄为248Ma±5Ma、253Ma±5Ma、254Ma±5Ma,最年轻的次峰值年龄为253Ma,推测测年样品沉积时间下限为253Ma。最年轻的峰值年龄(253Ma、261Ma)与华北板块北缘和大兴安岭南部西拉木伦河缝合带附近与板块碰撞、拼贴相关的岩浆事件吻合。结合古生物地理学的研究成果,推测林西组的沉积物源除来自于西拉木伦缝合带北部的东北地区外,也可能来自西拉木伦缝合带南部,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在晚二叠世晚期拼合,古亚洲洋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鲁科尔沁旗 林西组 碎屑锆石 LA-ICP-MS U-PB年龄 晚二叠世晚期
下载PDF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陶海营子剖面林西组化石新发现 被引量:34
9
作者 郑月娟 张健 +3 位作者 陈树旺 黄欣 张立君 王五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69-1276,共8页
大兴安岭地区上二叠统林西组一直笼统地被划归为上二叠统,目前仍旧缺少更进一步的划分对比意见。阿鲁科尔沁旗陶海营子剖面是林西组的典型剖面之一。剖面实测过程中,在多个层位均发现有孢粉、植物、叶肢介、双壳化石,其中孢粉化石为首... 大兴安岭地区上二叠统林西组一直笼统地被划归为上二叠统,目前仍旧缺少更进一步的划分对比意见。阿鲁科尔沁旗陶海营子剖面是林西组的典型剖面之一。剖面实测过程中,在多个层位均发现有孢粉、植物、叶肢介、双壳化石,其中孢粉化石为首次发现。孢粉化石为Kraeuselisporites spinulosus-Alisporites communis组合,叶肢介化石为Palaeolimnadia-Cyclotunguzites组合。综合研究孢粉、叶肢介等门类化石的组合特征,认为该剖面林西组可与新疆吉木萨尔大龙口剖面的梧桐沟组—锅底坑组中下部进行对比,时代为晚二叠世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鲁科尔沁旗 林西组 晚二叠世晚期 新发现
下载PDF
内蒙古巴林右旗下三叠统幸福之路组化石新发现 被引量:19
10
作者 郑月娟 苏飞 +3 位作者 陈树旺 张健 黄欣 公繁浩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23-1435,共13页
下三叠统幸福之路组分布于大兴安岭南部,时代为早三叠世。重新实测了幸福之路组三段建组剖面,采集了孢粉、叶肢介、双壳及植物化石,其中孢粉化石为首次发现。孢粉化石为Alisporites communis-Vittatina costabilis组合,叶肢介为Cyclotun... 下三叠统幸福之路组分布于大兴安岭南部,时代为早三叠世。重新实测了幸福之路组三段建组剖面,采集了孢粉、叶肢介、双壳及植物化石,其中孢粉化石为首次发现。孢粉化石为Alisporites communis-Vittatina costabilis组合,叶肢介为Cyclotunguzites-Euestheria组合。综合分析孢粉、叶肢介化石组合特征,认为其时代相当于早三叠世早期;幸福之路组孢粉组合在古植物地理区划上与新疆北部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孢粉组合关系密切,但也含有华北地台晚二叠世晚期的一些分子,记录了安加拉和华夏两大植物群的交流。幸福之路组与林西组孢粉组合具有明显的连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林右旗 幸福之路组 孢粉 早三叠世早期 新发现
下载PDF
内蒙古巴林右旗下三叠统幸福之路组凝灰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7
11
作者 郑月娟 黄欣 +4 位作者 陈树旺 张海华 苏飞 公繁浩 张健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70-377,共8页
下三叠统幸福之路组分布于大兴安岭南部,为一套以红层为主要特征的杂色碎屑岩组合,时代为早三叠世。笔者重新实测了幸福之路组三段建组剖面——巴林右旗幸福之路苏木哈拉山东剖面,除采集到早三叠世早期的孢粉、叶肢介等化石外,在剖面下... 下三叠统幸福之路组分布于大兴安岭南部,为一套以红层为主要特征的杂色碎屑岩组合,时代为早三叠世。笔者重新实测了幸福之路组三段建组剖面——巴林右旗幸福之路苏木哈拉山东剖面,除采集到早三叠世早期的孢粉、叶肢介等化石外,在剖面下部首次发现了凝灰岩夹层。采用LA-ICP-MS技术,对2个凝灰岩中的锆石进行了U-Pb年龄测定,获得的年龄值为252.6±1.7Ma(MSWD=0.64)和249.9±1.6Ma(MSWD=0.22),即火山岩大约在250Ma前形成。结合地层古生物及区域岩浆岩资料,认为幸福之路组三段的形成时代为早三叠世早期,大兴安岭南部存在约250Ma与板块闭合相关的岩浆事件,以红层为特色的幸福之路组含有华夏和安加拉两大植物群混生的孢粉化石组合,反映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在250Ma时已经完成碰撞拼贴,幸福之路组形成于碰撞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林右旗 幸福之路组 凝灰岩 LA—ICP—MS锆石U-Pb年龄 早三叠世早期
下载PDF
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地区下二叠统原寿山沟组碎屑锆石LA-ICP-MS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0
12
作者 郑月娟 公繁浩 +3 位作者 陈树旺 黄欣 张立君 张健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60-1268,共9页
下二叠统寿山沟组在大兴安岭南部广泛分布,但缺少确切的时代依据.西乌旗塔宾庙林场寿山沟组以巨厚的中薄层泥岩与砂岩韵律层为标志,镜下特征显示,砂岩主体为长石岩屑砂岩.上部中粗粒长石岩屑砂岩中90颗碎屑锆石阴极发光图像显示它们多... 下二叠统寿山沟组在大兴安岭南部广泛分布,但缺少确切的时代依据.西乌旗塔宾庙林场寿山沟组以巨厚的中薄层泥岩与砂岩韵律层为标志,镜下特征显示,砂岩主体为长石岩屑砂岩.上部中粗粒长石岩屑砂岩中90颗碎屑锆石阴极发光图像显示它们多具有岩浆锆石的典型特点;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除8颗锆石(9%)具有元古宙和早古生代的年龄信息(2490~502Ma)外,其余样品年龄大致可分成3组:第1组3颗(3%),年龄为383Ma±3Ma;第2组6颗(7%),年龄为365Ma±4Ma;第3组73颗(81%),年龄介于280~337Ma之间,又进一步在289Ma、300Ma、309Ma、325Ma形成4个峰值,说明砂岩具有多时代物源混合的特征,但沉积下限应不老于289Ma.参考近年大石寨组测年资料推测,寿山沟组应作为大石寨组的同时异相沉积,大兴安岭南部下二叠统地层序列有待于重新认识.结合区域岩浆活动时间认为,原寿山沟组测年砂岩碎屑锆石主要来自于苏尼特左旗—锡林浩特—西乌旗一带早石炭世晚期—晚石炭世岩浆弧,部分来自乌兰浩特地区大石寨组火山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乌旗 寿山沟组 碎屑锆石 U-PB同位素
下载PDF
大兴安岭南部幸福之路组的时代——来自侵入岩脉LA-ICP-MS锆石U-Pb年龄的证据 被引量:6
13
作者 郑月娟 张海华 +3 位作者 张健 甄甄 张德军 黄欣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0期58-61,共4页
二叠纪—早三叠世时期,是古亚洲洋构造体制向滨太平洋构造体制叠加转换、古亚洲闭合的重要时期,大兴安岭位于华北与西伯利亚板块间的兴蒙造山带,研究大兴安岭地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地层,对中国东部大地构造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大兴安岭地区 LA-ICP-MS 锆石U-PB年龄 证据 岩脉 侵入 南部 西伯利亚板块
下载PDF
大兴安岭中段晚二叠世林西组介形虫化石及环境意义 被引量:7
14
作者 郑月娟 张健 +6 位作者 张海华 张德军 卞雄飞 陈树旺 苏飞 黄欣 宋绍钧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776-1786,共11页
晚二叠世—中三叠世在中亚造山带东段构造演化过程中是承上启下的关键地质时期,所以晚二叠世林西组沉积环境对研究古亚洲洋闭合这一重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大兴安岭地区晚二叠世林西组曾有双壳、叶肢介、植物及孢粉化石记录,但鲜有介形... 晚二叠世—中三叠世在中亚造山带东段构造演化过程中是承上启下的关键地质时期,所以晚二叠世林西组沉积环境对研究古亚洲洋闭合这一重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大兴安岭地区晚二叠世林西组曾有双壳、叶肢介、植物及孢粉化石记录,但鲜有介形虫化石报道。在大兴安岭中段林西组研究中首次发现介形虫化石,经初步研究,主要分子有Kemeroviana,Volganella,Iniella,Qitaina,Darwinuloides,Palaeocypridopsis,Tomiella,Darwinula和Urumqiella等,暂划为Volganella-Kemeroviana组合,其时代为晚二叠世。与俄罗斯地台晚二叠世介形虫化石群关系较为密切,部分属种曾见于我国新疆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从介形虫化石组合特征和保存特点来看,其生存环境为淡水湖泊,故认为这一地区的林西组为陆相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中段 晚二叠世 林西组 介形虫 陆相
下载PDF
冀北-辽西地区侏罗纪土城子组的时代归属 被引量:9
15
作者 郑月娟 陈树旺 +6 位作者 丁秋红 李永飞 张健 王杰 李晓海 苏飞 郜小勇 《地质与资源》 CAS 2010年第4期292-295,305,共5页
土城子组的时代归属存有分歧.目前主要有5种观点:①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早期;②晚侏罗世早期;③晚侏罗世;④晚侏罗世—早白垩世;⑤早白垩世.根据侏罗纪年代地层学的研究现状,综合生物地层、磁性地层及同位素年代学的资料,认为土城子... 土城子组的时代归属存有分歧.目前主要有5种观点:①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早期;②晚侏罗世早期;③晚侏罗世;④晚侏罗世—早白垩世;⑤早白垩世.根据侏罗纪年代地层学的研究现状,综合生物地层、磁性地层及同位素年代学的资料,认为土城子组的时代应为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早期(Callovian-Oxfordian.)土城子组的同位素年龄在147~136 Ma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北 辽西 土城子组 同位素测年 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早期
下载PDF
松辽盆地及外围石炭系—二叠系划分与对比 被引量:17
16
作者 郑月娟 黄欣 +7 位作者 孙跃武 宋绍钧 陈树旺 张健 公繁浩 张德军 张海华 苏飞 《地质与资源》 CAS 2018年第1期1-15,共15页
以东北地区晚古生代大地构造演化最新研究进展为主要依据,结合地层发育及生物古地理特征,将研究区分为2个地层大区,5个地层区,9个地层分区.在各省区岩石地层清理结果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区域地质调查及地层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及本次工作... 以东北地区晚古生代大地构造演化最新研究进展为主要依据,结合地层发育及生物古地理特征,将研究区分为2个地层大区,5个地层区,9个地层分区.在各省区岩石地层清理结果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区域地质调查及地层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及本次工作的新认识,建立起各地层区岩石地层序列.利用已有生物化石资料,结合最新的牙形刺、孢粉等微体化石及同位素测年资料,应用生物地层和同位素年代地层的综合研究方法,基本明确了各组级岩石地层单位时代,并将其纳入最新的国际年代地层系统.在不同地层区之间进行横向对比,建立了松辽盆地外围石炭—二叠系在国际年代系统框架下的地层划分对比格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及外围 石炭一二叠系 地层划分对比格架
下载PDF
大兴安岭南部上二叠统林西组新认识 被引量:11
17
作者 郑月娟 苏飞 +3 位作者 常诗楠 张健 黄欣 陈树旺 《地质与资源》 CAS 2014年第1期25-30,37,共7页
在综合分析前人资料和野外实际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岩石组合特征,将林西组大致分为两部分:下部为一套灰色、灰紫色、黄褐色的河流相砾岩、砂砾岩组合,含Paracalamites sp.,Eichwaldia sp.,Pecopterissp.等植物化石,分布于研究区南部的林... 在综合分析前人资料和野外实际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岩石组合特征,将林西组大致分为两部分:下部为一套灰色、灰紫色、黄褐色的河流相砾岩、砂砾岩组合,含Paracalamites sp.,Eichwaldia sp.,Pecopterissp.等植物化石,分布于研究区南部的林西地区,推测为盆地的边缘相沉积,同时期盆地内部可能存在海陆交互相沉积;上部为黑、灰、绿为主色调的砂岩、板岩组合,含晚二叠世植物化石Paracalamites sp.,Pecopteris sp.,Cladophlebis sp.,Noeggerathiopsis cf.cylovaensis等及双壳类Palaeanodonta-Palaeomutela组合.在研究区广泛分布,但厚度及岩石组合特征横向变化较大,局部地区上部层位有火山岩,反映沉积环境比较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南部 林西组 岩石组合特征
下载PDF
辽西义县组与冀北大店子组、西瓜园组的对比 被引量:6
18
作者 郑月娟 陈树旺 +6 位作者 丁秋红 李永飞 王杰 张健 李晓海 郜晓勇 苏飞 《地质与资源》 CAS 2011年第1期21-26,共6页
辽西义县组与冀北大店子组、西瓜园组的对比关系一直存有分歧.综合分析前人生物地层学资料,并结合同位素年代学,提出老公沟层、业南沟层、尖山沟层和冀北滦平盆地大店子组1~2段及3~4段下部相当,大康堡层可与大店子组3~4段上部对比,金刚... 辽西义县组与冀北大店子组、西瓜园组的对比关系一直存有分歧.综合分析前人生物地层学资料,并结合同位素年代学,提出老公沟层、业南沟层、尖山沟层和冀北滦平盆地大店子组1~2段及3~4段下部相当,大康堡层可与大店子组3~4段上部对比,金刚山层与西瓜园组大致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县组 大店子组 西瓜园组 对比 辽西 冀北
下载PDF
辽西建昌盆地义县组上部英安岩的^(40)Ar/^(39)Ar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7
19
作者 郑月娟 李永飞 +1 位作者 郜晓勇 苏飞 《地质与资源》 CAS 2011年第3期167-171,共5页
建昌盆地义县组可分为两部分:下部以巨厚的沉积层为主,自下而上称为要路沟层、罗家沟层,局部地区沉积层之下有中基性火山岩;上部(罗家沟层之上)为酸性、中酸性火山岩系夹沉积层.罗家沟层与义县-北票地区尖山沟(砖城子)层可进行生物地层... 建昌盆地义县组可分为两部分:下部以巨厚的沉积层为主,自下而上称为要路沟层、罗家沟层,局部地区沉积层之下有中基性火山岩;上部(罗家沟层之上)为酸性、中酸性火山岩系夹沉积层.罗家沟层与义县-北票地区尖山沟(砖城子)层可进行生物地层学对比.对义县组上部的一件英安岩样品进行40Ar/39Ar年代学研究,获得年龄为120 Ma,应与义县地区义县组顶部火山岩(金刚山层之上)对比.建昌地区义县组顶、底均可与义县地区大致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昌盆地 义县组上部 英安岩 40Ar/39Ar同位素测年 辽西
下载PDF
微课程在免疫学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5
20
作者 郑月娟 姜昕汝 +2 位作者 缪珠雷 姜昕 杨贵珍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46-449,共4页
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丰富着传统教学,针对特定主题的"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体现了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学的良好结合。它不仅能更形象生动地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将难以用传统方法展示的耗时较长的实验... 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丰富着传统教学,针对特定主题的"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体现了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学的良好结合。它不仅能更形象生动地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将难以用传统方法展示的耗时较长的实验浓缩为5~10 min的微视频,拓展了课程内容,也为学生自学提供方便。本文以面向中医药大学研究生的免疫学技术微课程"蛋白质印迹实验"为例,介绍了微课程的优势,制作心得,教学效果和思考,为实验性课程的信息化教育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信息化 微视频 微课程 免疫学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