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研学旅行师资培养:价值、困境与破解
1
作者 郑杰文 《科教文汇》 2024年第2期162-165,共4页
自《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颁布以来,我国研学旅行发展势头迅猛并取得一系列显著成果。研学旅行的开展有助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其中师资是研学旅行课程化发展的关键支点。文章基于“教育+文旅”的新... 自《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颁布以来,我国研学旅行发展势头迅猛并取得一系列显著成果。研学旅行的开展有助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其中师资是研学旅行课程化发展的关键支点。文章基于“教育+文旅”的新兴视角,明确与揭示研学旅行师资培养的价值和困境,进而从校企合作共融、校内校外结合、教学科研并行、人员合理搭配、放权严管统一等角度提出对应的建议和策略,以进一步优化研学旅行师资队伍建设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学旅行 研学导师 师资培养
下载PDF
现代黄河三角洲沉积物临界剪切应力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郑杰文 贾永刚 +3 位作者 刘晓磊 刘保华 付腾飞 张丽萍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6-98,共13页
为研究现代黄河三角洲沉积物临界剪切应力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要素,本文在现代黄河三角洲不同沉积区域,垂直海岸线布设测线,采用黏结力仪进行沉积物临界剪切应力测试,并在相应测点开展沉积物物理力学性质与粒度成分测量工作。研究结果... 为研究现代黄河三角洲沉积物临界剪切应力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要素,本文在现代黄河三角洲不同沉积区域,垂直海岸线布设测线,采用黏结力仪进行沉积物临界剪切应力测试,并在相应测点开展沉积物物理力学性质与粒度成分测量工作。研究结果表明高潮滩沉积物临界剪切应力最高,在1.1~4.02Pa之间,沉积物不易发生侵蚀,含水量低、干容重大、黏粒与粉粒含量高、平均粒径小、不排水剪切强度大是高潮滩沉积物临界剪切应力偏高的重要因素;中潮滩沉积物受生物活动影响显著,临界剪切应力在0.10~1.90Pa之间,生物活动扰动、生物排泄及遗体遗迹的程度与数量是造成不同区域测试差异的重要原因;低潮滩沉积物临界剪切应力很低,在0.08~0.80Pa之间,沉积物极易发生侵蚀,含水量高、干容重偏低、砂砾含量高、平均粒径大、不排水剪切强度小是其典型的沉积物物理力学性质,也是造成低潮滩沉积物临界剪切应力普遍低于高潮滩的重要原因;现代黄河三角洲沉积物临界剪切应力区域特征表现为北部沉积物临界剪切应力水平最低,在0.11~0.4Pa之间,东部最高,在2.8~4.55Pa之间,南部与东北部居中,分别在0.63~0.84Pa与0.83~2.99Pa之间,东北部空间非均匀性分布显著,粒度组分的分异是导致沉积物临界剪切应力区域差异显著的重要因素,黏粒含量高的沉积区域沉积物临界剪切应力普遍高于砂砾含量高的沉积区;与世界其他大型河口三角洲相比,现代黄河三角洲沉积物临界剪切应力水平偏低但非均匀程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剪切应力 沉积物 黏结力仪 河口三角洲 侵蚀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沉积物抗侵蚀性动态变化差异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郑杰文 贾永刚 +2 位作者 刘晓磊 单红仙 杨忠年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290-296,589,共8页
为研究波浪循环荷载作用过程中,细粒土沉积物抗侵蚀性特征的演化及其发生机制,在现代黄河三角洲北部及东北部选择两个典型研究区(遭受严峻侵蚀的车子沟渔村试验区及基本处于侵淤平衡的黄河海港试验区)进行了一系列波浪荷载模拟试验、侵... 为研究波浪循环荷载作用过程中,细粒土沉积物抗侵蚀性特征的演化及其发生机制,在现代黄河三角洲北部及东北部选择两个典型研究区(遭受严峻侵蚀的车子沟渔村试验区及基本处于侵淤平衡的黄河海港试验区)进行了一系列波浪荷载模拟试验、侵蚀水槽试验及沉积物物理力学性质测试。试验结果发现:原车子沟渔村试验区沉积物抗侵蚀性在无波浪荷载作用或较短的波浪荷载作用条件下,普遍高于黄河海港研究区,但由于其更显著的液化特性,该区沉积物抗侵蚀性更容易被波浪荷载作用降低,这是造成车子沟渔村研究区遭受严峻潮滩侵蚀的重要原因。另外,结合试验结果,对两个研究区沉积年代及沉积物粒度成分特征的分析可知,波浪荷载作用导致海床下部细粒物质向上输运这一次生改造作用加速了海床沉积物的"粗化"进程,从而推进海岸带地区细粒沉积物抗侵蚀性特征的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荷载 临界剪应力 起动流速 物理力学性质 土体液化
原文传递
波浪作用下沉积物再悬浮过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郑杰文 贾永刚 +2 位作者 刘晓磊 印萍 单红仙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73-183,共11页
海底沉积物再悬浮过程是现代沉积动力过程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海洋沉积地貌的演变、海洋动力环境的变迁、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均具有重要作用。围绕波浪作用下海底沉积物再悬浮发生过程这一研究问题,通过对已开展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海底沉积物再悬浮过程是现代沉积动力过程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海洋沉积地貌的演变、海洋动力环境的变迁、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均具有重要作用。围绕波浪作用下海底沉积物再悬浮发生过程这一研究问题,通过对已开展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从波致再悬浮发生特征及动力机制、波致再悬浮判别条件、波致再悬浮泥沙特征及波致再悬浮过程对海底沉积物的后期改造等方面进行评述,并对目前研究工作中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总结。该工作对于系统深入认识海底沉积物再悬浮发生过程、输运及入海泥沙远距离分布具有重要价值,对于河口海岸带侵蚀淤积过程、非稳定地貌形成过程等地质灾害的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悬浮泥沙 海底沉积物 波浪 动力机制 后期改造
下载PDF
试论孔子的社会治理构想 被引量:7
5
作者 郑杰文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71-75,共5页
面对春秋后期“礼崩乐坏”的混乱社会局面,孔子设计了一种以道德修养为基础的社会治理构想。一、礼是社会秩序的规定社会是由人或人群构成的,是人或人群按照一定的方式相互交往而形成的整体。
关键词 孔子 道德修养 社会成员 为政者 社会秩序 西周社会 社会地位 社会群体 社会责任 社会治理方式
下载PDF
论我国古籍整理的几个重点 被引量:7
6
作者 郑杰文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0-123,共4页
从文献流传形式和保存形式来划分,我国古文献可分为世传古文献、出土文献、民间古文献、域外古汉籍四大类。世传古文献的整理已受到普遍重视,但其中"古佚书"的整理尚未全面展开,应开展前人所辑古佚书的全面整理和古佚书新辑... 从文献流传形式和保存形式来划分,我国古文献可分为世传古文献、出土文献、民间古文献、域外古汉籍四大类。世传古文献的整理已受到普遍重视,但其中"古佚书"的整理尚未全面展开,应开展前人所辑古佚书的全面整理和古佚书新辑工作。近百年来出土文献约百七十余批,原文披露者和整理发布者尚为少数,应加强出土文献的基础性整理和研究工作。复制、整理域外古汉籍应不断加强。民间古文献数量众多,收藏分散,急需抢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籍整理 世传古文献 出土文献 民间古文献 域外古汉籍
下载PDF
深海锰结核开采对环境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郑杰文 刘保华 +2 位作者 刘晓磊 丁忠军 景春雷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3-169,共7页
海深海锰结核开采活动已提上日程,而深海锰结核开采对环境产生何种影响,影响范围与影响程度如何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对目前国际上在深海锰结核开采的环境影响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凝练与总结,从现代沉积环境、海洋地球化... 海深海锰结核开采活动已提上日程,而深海锰结核开采对环境产生何种影响,影响范围与影响程度如何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对目前国际上在深海锰结核开采的环境影响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凝练与总结,从现代沉积环境、海洋地球化学环境、海洋生态环境与气候环境四方面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目前研究工作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研究重点与难点。该工作对于深入研究与认识人类活动引起的海洋环境与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促进与丰富国内深海锰结核开采的环境影响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结核开采 海底沉积物 地球化学环境 生态环境 气候变化
下载PDF
论战国墨家学派发展的四个阶段 被引量:7
8
作者 郑杰文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9-60,共12页
依据墨家学说主旨、队伍组织、从事工作,特别是社会作用的不同,可将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发展分为兴盛(公元前444年至公元前381年)、衰败(公元前381年至公元前311年)、转型(公元前311年至公元前250年)、重兴(公元前250年至公元前221年)四... 依据墨家学说主旨、队伍组织、从事工作,特别是社会作用的不同,可将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发展分为兴盛(公元前444年至公元前381年)、衰败(公元前381年至公元前311年)、转型(公元前311年至公元前250年)、重兴(公元前250年至公元前221年)四个阶段。兴盛阶段,墨家着力游说诸侯、传播学说、制止攻战、助弱国守城;衰败阶段,墨家学派分化内斗,三派弟子活动转型;转型阶段,"谈辩派"后学热衷于空言思辨,"说书派"后学被视为与儒家同类,"从事派"后学对"任侠之风"产生重大影响;重兴阶段,墨家学派声势复盛,"说书派"后学的宣传,"从事派"后学对墨家精神的继承,"谈辩派"后学与儒家、法家的尖锐争辩,都产生了重大社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墨家 发展四阶段 社会影响
下载PDF
中国古文献学科建设与国学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郑杰文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6-20,共5页
大陆古文献学科的管理和划分较为混乱。人文社会学科应依据研究对象、研究者情况、研究目的与需求来划分。依此,古文献学与现当代文献应该划清界限,古典文学文献学与历史文献学应合并研究。那么,古文献学研究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古典文... 大陆古文献学科的管理和划分较为混乱。人文社会学科应依据研究对象、研究者情况、研究目的与需求来划分。依此,古文献学与现当代文献应该划清界限,古典文学文献学与历史文献学应合并研究。那么,古文献学研究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古典文献理论研究、古典文献整理和研究、古典文献保存和利用。而古典文献理论研究又包括狭义的古典文献学研究、古籍整理与研究之研究、古籍刊刻聚散研究三个侧面,古典文献整理和研究又包括传统文献整理、传统文献研究、特种文献整理和研究、少数民族文献整理和研究、古籍整理理论研究五个侧面,古典文献保存和利用又包括古文献保存和复制、古文献检索和利用、古文献学工具编制三个侧面。从另一方面讲,古典文献理论研究即传统文献学研究,古典文献整理和研究即传统的文史整理和研究,古典文献保存和利用即传统的古籍保存和利用研究,它们都属于传统的国学研究。国学研究方法应创新,应建立文献考辨、求因明变、历史批评的三位一体的学术研究方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文献理论研究 古典文献整理和研究 古典文献保存和利用 国学研究
下载PDF
海洋文献的类别及研究意义 被引量:7
10
作者 郑杰文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29-30,共2页
流传至今的海洋文化典籍,可分为海洋古典文献及佚文、海洋方志资料、海关物流文献、海洋科技文献四大类别。对这些海洋文献进行研究,可以为海洋文化学、海洋法律学、海洋伦理学以及海上交通史、海关贸易史、海洋科技史、海洋气象学史、... 流传至今的海洋文化典籍,可分为海洋古典文献及佚文、海洋方志资料、海关物流文献、海洋科技文献四大类别。对这些海洋文献进行研究,可以为海洋文化学、海洋法律学、海洋伦理学以及海上交通史、海关贸易史、海洋科技史、海洋气象学史、海洋生物学史、海洋地质学史等研究提供坚实的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文献 类别 研究意义
下载PDF
墨学研究方法的近代化历程 被引量:4
11
作者 郑杰文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5-81,共7页
近现代墨学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墨学研究方法的逐步近代化。清儒治墨用书证法,并将这一传统方法发展到顶峰。梁启超始尝试运用西学论著结构形式来阐述墨学义理,但其论述方式仍为传统书证归纳式,呈现出研究方法演变... 近现代墨学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墨学研究方法的逐步近代化。清儒治墨用书证法,并将这一传统方法发展到顶峰。梁启超始尝试运用西学论著结构形式来阐述墨学义理,但其论述方式仍为传统书证归纳式,呈现出研究方法演变的过渡形态。胡适有机融合中西研究方法以治墨,完成了对墨学研究方法的近代化改造,建立起国学研究方法的近代化范式。墨学研究方法的改进,是近代以来国学研究方法巨变的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学 研究方法 近代学术
下载PDF
《鬼谷子》哲学与《老子》哲学 被引量:4
12
作者 郑杰文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91-96,共6页
《鬼谷子》把《老子》的“阴阳化生”学说运用到社会科学领域,主张依此来分析社会事件的阴阳属性和变化发展,发挥人的能动作用,促使社会事件阴阳转化;又把《老子》的“弱用之道”发展为游说、操纵君主决策的种种权术,主张在社会事... 《鬼谷子》把《老子》的“阴阳化生”学说运用到社会科学领域,主张依此来分析社会事件的阴阳属性和变化发展,发挥人的能动作用,促使社会事件阴阳转化;又把《老子》的“弱用之道”发展为游说、操纵君主决策的种种权术,主张在社会事件阴阳变化的“几微之动”中用这些权术使其朝着有利于己的方面发展;从而成为纵横捭阖斗争的哲学指导,并为后人提供了一种以弱胜强的方法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谷子 老子 哲学思想
下载PDF
《战国策》的刚健文气 被引量:2
13
作者 郑杰文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55-59,共5页
文气,是由社会环境决定的作者情志、性格所造就的文章气势与风格,是文章中文象、文势、文情的综合效应。《战国策》的恢宏文象组合成的汹涌文势与它所内涵的激越文情,构成了其特色鲜明的刚健文气。它是战国时代“重人思潮”所激发起来... 文气,是由社会环境决定的作者情志、性格所造就的文章气势与风格,是文章中文象、文势、文情的综合效应。《战国策》的恢宏文象组合成的汹涌文势与它所内涵的激越文情,构成了其特色鲜明的刚健文气。它是战国时代“重人思潮”所激发起来的纵横策士们那强烈的自我主体意识在文章中的集中表现,也是纵横策士们在说辩中注重布局谋篇、选择论辩方法和刻意遣词造句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策》 文气 《春秋》 论辩方法 柳宗元 文象 对仗句式 文章的气势 布局谋篇 说辞
下载PDF
人本思潮与先秦历史散文和原始小说 被引量:2
14
作者 郑杰文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71-76,共6页
人本思潮与先秦历史散文和原始小说郑杰文文学是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而一定的社会观念和社会思潮又总是给文学观念和文学创作以重大而深刻的影响。春秋末年和战国时期,孔子在前人民本思想的基础上加以发展、改造而成人本学说,后经孟... 人本思潮与先秦历史散文和原始小说郑杰文文学是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而一定的社会观念和社会思潮又总是给文学观念和文学创作以重大而深刻的影响。春秋末年和战国时期,孔子在前人民本思想的基础上加以发展、改造而成人本学说,后经孟子发扬光大,在战国中后期形成了一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本思潮 原始小说 先秦历史散文 民本思想 人本学 社会成员 《汉书·艺文志》 《晏子春秋》 孔子 《左传》
下载PDF
《新书》《淮南子》等所见西汉前期的墨学流传——“墨学中绝”说的再检讨 被引量:3
15
作者 郑杰文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10,共5页
《新语》、《新书》、《韩诗外传》、《淮南子》等西汉前期人的著述中 ,儒墨并举、孔墨同称 ,说明此时期墨学地位与儒家难分仲伯。西汉前期人十分明了儒墨学说的种种对立 ,说明此时期墨家思想学说依旧在流传。那么清代汪中、孙诒让等人... 《新语》、《新书》、《韩诗外传》、《淮南子》等西汉前期人的著述中 ,儒墨并举、孔墨同称 ,说明此时期墨学地位与儒家难分仲伯。西汉前期人十分明了儒墨学说的种种对立 ,说明此时期墨家思想学说依旧在流传。那么清代汪中、孙诒让等人所说的“墨学西汉中绝论”便有失检点 ,可见盲目崇信前人成说的学术态度并不足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前期 墨学流传 墨学中绝 再检讨
下载PDF
社会治理构想中的“儒墨相用”及其启示 被引量:5
16
作者 郑杰文 《管子学刊》 CSSCI 2008年第3期55-56,共2页
在先秦诸家的社会政治治理构想中,儒家创始人周公旦主"神性血缘说"和"遵从民心观政说",孔子改为"人性血缘说"和"道德教化说",都忽略了世人的社会经济需求。墨子针对儒家"礼乐靡财"... 在先秦诸家的社会政治治理构想中,儒家创始人周公旦主"神性血缘说"和"遵从民心观政说",孔子改为"人性血缘说"和"道德教化说",都忽略了世人的社会经济需求。墨子针对儒家"礼乐靡财"而提出"节用"说,把发展经济以稳定社会作为重要治理措施之一。孟子接受墨家提醒而提出"制恒产"主张来补充儒家治理措施中的经济缺环,荀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家政治管理一体化"与"国家经济管理一体化"构想。这些,被唐人韩愈名为"儒墨相用"。"儒墨相用"的历史事实给我们的文史研究方法以诸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儒墨相用 文史研究方法
下载PDF
20世纪20年代墨子国籍论战述评 被引量:3
17
作者 郑杰文 《东岳论丛》 2001年第6期100-102,共3页
20世纪 2 0年代末学术界曾发生过一场关于墨子国籍的论战。论战发端于 192 8年 4月胡怀琛发表《墨子为印度人辨》 ,先后有郑师许、吴进修、方授楚、陈登源、卫聚贤、金祖同、陈良盛等参与论战。争辩的主要问题是墨子是否为印度人或阿拉... 20世纪 2 0年代末学术界曾发生过一场关于墨子国籍的论战。论战发端于 192 8年 4月胡怀琛发表《墨子为印度人辨》 ,先后有郑师许、吴进修、方授楚、陈登源、卫聚贤、金祖同、陈良盛等参与论战。争辩的主要问题是墨子是否为印度人或阿拉伯人、是否为佛教徒或婆罗门教徒。争辩以胡怀琛、卫聚贤等为一方 ,主墨子为外国人 ;以方授楚、陈登源等为另一方 ,主墨子本为中国人。争辩以胡怀琛等显露出世界史知识贫乏而强辩、学界多以墨子本为中国人而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子国籍 中国人 印度人 阿拉伯人
下载PDF
帛书《黄帝四经》对《老子》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郑杰文 《管子学刊》 1996年第3期54-59,共6页
《黄帝四经》,初见著录于《汉书·艺文志》,为其所著录二十七种“黄帝书”之一。至《隋书·经籍志》已不见著录,可能在汉魏六朝战乱中亡佚。1973年底,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一批帛书,其中有关于黄帝学说的古佚书四篇,唐兰先... 《黄帝四经》,初见著录于《汉书·艺文志》,为其所著录二十七种“黄帝书”之一。至《隋书·经籍志》已不见著录,可能在汉魏六朝战乱中亡佚。1973年底,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一批帛书,其中有关于黄帝学说的古佚书四篇,唐兰先生、李学勤先生等考定为佚失的《黄帝四经》。帛书《黄帝四经》的发现,为研究战国秦汉时期颇活跃的黄帝学派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此派的思想学说,也可以看出它对于《老子》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帛书《黄帝四经》 《老子》学说 社会治理模式 天道 黄老之学 继承和发展 《汉书·艺文志》 “无为而治” 战国秦汉时期 为政者
下载PDF
墨家的传《诗》版本与《诗》学观念——兼论战国《诗》学系统 被引量:2
19
作者 郑杰文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9-65,共7页
《墨子》引《诗》与“汉代四家诗”各本相应篇章对校,有40%左右的语句差别、10%以上的字词差别,另外还有名称、章次、句次差别等,这说明在《墨子》成书与流传的战国时期,《诗三百》有多种版本在流传。墨家引《诗》,遵循着“以《诗》为... 《墨子》引《诗》与“汉代四家诗”各本相应篇章对校,有40%左右的语句差别、10%以上的字词差别,另外还有名称、章次、句次差别等,这说明在《墨子》成书与流传的战国时期,《诗三百》有多种版本在流传。墨家引《诗》,遵循着“以《诗》为史”和“以《诗》为训”的《诗》学观念,论《诗》时没有“以《诗》为教”的《诗》学观念;这与儒家解《诗》论《诗》时所奉行的“以《诗》为教”的《诗》学观念不同。由此可以看出,与儒家《诗》学观属于孔子开创的“诗教《诗》学系统”不同,墨家引《诗》解《诗》论《诗》所展现出的《诗》学观,应属于传统的“历史《诗》学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家 传《诗》版本 《诗》学观念 《诗》学系统
下载PDF
墨子游鲁齐越宋卫楚考 被引量:3
20
作者 郑杰文 《管子学刊》 CSSCI 2006年第4期68-74,116,共8页
墨子在鲁国自创学说,曾与多人辩论;然后曾至齐、越、宋、卫、楚等地游说,宣传“非攻”等思想主张。墨子晚年游说楚之鲁阳文君,止其攻郑,并老死于楚之鲁阳。
关键词 墨子游鲁齐越宋卫楚 创立学说 非攻止战 老死鲁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