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2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郑洪新治疗硬皮病 被引量:6
1
作者 杨硕 郑洪新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2期254-256,共3页
中医学对硬皮病的治疗优势明显,郑洪新教授从医多年,对硬皮病的诊治有着独到的见解,认为硬皮病以肺、胃、肾气虚为本,同时瘀血阻络贯穿始终,提倡"补中寓通""以皮治皮"之法,通过补益肺、脾胃、肾以扶正,活血通络、... 中医学对硬皮病的治疗优势明显,郑洪新教授从医多年,对硬皮病的诊治有着独到的见解,认为硬皮病以肺、胃、肾气虚为本,同时瘀血阻络贯穿始终,提倡"补中寓通""以皮治皮"之法,通过补益肺、脾胃、肾以扶正,活血通络、疏表透邪以治标,临床疗效显著,故将其诊疗思路整理总结如下,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皮病 中医药疗法 郑洪新
下载PDF
郑洪新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经验 被引量:2
2
作者 杨硕 郑洪新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690-1692,共3页
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侵犯并破坏多种外分泌腺为主,主要表现为口干、眼干及其他部位外分泌腺及腺体外器官干燥等特征,以绝经后女性多发,严重影响现代人的生活健康及生存质量。现代医学... 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侵犯并破坏多种外分泌腺为主,主要表现为口干、眼干及其他部位外分泌腺及腺体外器官干燥等特征,以绝经后女性多发,严重影响现代人的生活健康及生存质量。现代医学对本病病因及发病机理尚未阐明,临床治疗多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调节剂等进行干预且收效一般。中药治疗干燥综合征具有一定优势,临床辨证施治能够起到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郑洪新教授认为本病由内燥而发,病位在于脾胃、肝肾等脏腑,脏腑功能失常,初则津液不足,官窍失养;渐及气津两虚、阴血不足;久则可兼津亏血燥、津亏血瘀。故治疗以益气生津、滋阴润燥、养血和血为主。本文对其辨证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经验进行整理,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临床经验 名老中医 内燥 郑洪新
下载PDF
郑洪新治疗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经验总结 被引量:2
3
作者 谭青青 王东 郑洪新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08-1010,共3页
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原因不明、严重危害小儿身心健康的疾病。该病受累系统较多,临床表现差异大且初期无异性临床表现易误诊,目前以糖皮质激素与NSAIDs联合为主治疗,但长期服用影响生长发育有较大副作用,且仅是对症治疗无法根除致... 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原因不明、严重危害小儿身心健康的疾病。该病受累系统较多,临床表现差异大且初期无异性临床表现易误诊,目前以糖皮质激素与NSAIDs联合为主治疗,但长期服用影响生长发育有较大副作用,且仅是对症治疗无法根除致炎的根本因素。郑洪新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该病属于"尪痹"范畴,幼年发病病本在肾;筋骨并重,兼以补肝;后天失养,尤当顾护;外邪为标,审因论治。肾藏精主髓,元气虚衰则髓不能满,五脏皆损发育迟缓而体弱,寒湿之邪则乘虚袭肾入骨,痹阻经络。肝主筋,以气为用、以血为体,与筋骨濡养运动密切相关。肝之气血濡养筋骨,使其强健而耐疲劳。肝气虚则筋骨失养,风、湿、寒邪乘之而为痹。脾胃纳运水谷、化生气血以充养机体,脾虚则气血生化乏源正气虚衰,致营卫不和、腠理不固、外邪乘虚而袭、经气郁而不畅、不通则痛。因而此病先天不足、肾肝脾虚为内因,风寒湿热之邪为其外因,临床治疗应扶正祛邪、内外兼治。本文总结对此病治疗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新的诊疗思路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 尪痹 医案 郑洪新
下载PDF
郑洪新教授治疗肝癌四法 被引量:3
4
作者 杨硕 郑洪新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189-192,共4页
肝癌中医归属于"肝积"范畴,郑洪新教授认为,肝积的中医治疗主要以术后、手术未能尽除或晚期患者为主,随着病情演变,此类患者的病机发生变化,与初病时大有不同,病位多涉及肝胆脾胃,或肝肾同病,以正气不足为主,兼有气滞血瘀、... 肝癌中医归属于"肝积"范畴,郑洪新教授认为,肝积的中医治疗主要以术后、手术未能尽除或晚期患者为主,随着病情演变,此类患者的病机发生变化,与初病时大有不同,病位多涉及肝胆脾胃,或肝肾同病,以正气不足为主,兼有气滞血瘀、湿热之毒内盛,患者多有情志抑郁、疏泄不畅,每每加重病情。因此提出治疗四法:调气为上,扶正祛邪,辨证论治,少用毒药。多数患者经郑师治疗后,症状均明显好转,精神压力明显减轻,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典型病例患者已存活5.4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中医药 临床经验 治法
原文传递
郑洪新教授调气论治胃脘痛 被引量:2
5
作者 庞立健 梁元钰 +2 位作者 郑洪新 吕晓东 王琳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5-98,共4页
目的 挖掘郑洪新教授调气理论的内涵,总结并归纳调气理论在胃脘痛因机证治方面的具体应用。方法 通过跟师学习、收集整理病历资料及医籍论著,总结归纳郑洪新教授调气论治胃脘痛的学术思想和辨证论治经验。结果 调气论治疾病的实质是以... 目的 挖掘郑洪新教授调气理论的内涵,总结并归纳调气理论在胃脘痛因机证治方面的具体应用。方法 通过跟师学习、收集整理病历资料及医籍论著,总结归纳郑洪新教授调气论治胃脘痛的学术思想和辨证论治经验。结果 调气论治疾病的实质是以针、药之气纠正人体之气的运动、功能、阴阳、脏腑属性的偏盛偏衰,疏气令调使其气和。郑洪新教授通过调理脾胃、疏调肝气、宣降肺气、温补肾气、调心胃气以恢复中焦气机升降出入之有序,使气畅达而胃脘痛消。结论 郑洪新教授调气治疗胃脘痛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值得学习、推广并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以丰富中医气学理论内涵,拓宽临床诊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脘痛 调气 学术思想 经验总结 郑洪新
原文传递
“肾-精-髓-骨”系统的内涵与外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琦 李丹 +1 位作者 杨芳 郑洪新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55-1058,共4页
“肾-精-髓-骨”系统是构成中医肾藏象理论体系的重要部分,通过古今文献资料分析,对“肾-精-髓-骨”系统内涵及其与筋、肌肉、谿谷、脉等形体以及精、气、血、津液等生命物质的外延等进行探讨。“肾-精-髓-骨”系统是指肾精化生骨髓而... “肾-精-髓-骨”系统是构成中医肾藏象理论体系的重要部分,通过古今文献资料分析,对“肾-精-髓-骨”系统内涵及其与筋、肌肉、谿谷、脉等形体以及精、气、血、津液等生命物质的外延等进行探讨。“肾-精-髓-骨”系统是指肾精化生骨髓而充养骨骼的功能系统,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思维模式。肾藏精,精生成并濡养骨髓;髓与骨皆为奇恒之腑,软骨、关节等为骨属,其生长、发育、衰退与肾中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外延与筋、肌肉、谿谷、脉等形体密切相关,精、气、血、津液为重要物质基础。对“肾-精-髓-骨”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在临床实践中诊断、预防、治疗骨及其相关疾病及其康复保健,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藏精 肾-精-髓-骨 整体观念 肾主骨
下载PDF
满医药文化及经典名方发展史 被引量:1
7
作者 訾慧 郑洪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研究满医药文化及经典名方的发展历史。方法从原始满医药与萨满文化,满医药及经典名方的形成,满医药与萨满文化分离,满医药汉化与清代宫廷医学,以及满医药的现代研究几方面,论述满医药文化及经典名方的发展历史,同时整理了满医药重... 目的研究满医药文化及经典名方的发展历史。方法从原始满医药与萨满文化,满医药及经典名方的形成,满医药与萨满文化分离,满医药汉化与清代宫廷医学,以及满医药的现代研究几方面,论述满医药文化及经典名方的发展历史,同时整理了满医药重要著作并例举了满医药经典名方精华。结果满医药文化民族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并具有中医学及中西医结合的特点,具有宝贵的价值和独特的优势,虽然目前研究资料较少,但仍能窥见其精华,亟待进一步发掘和整理。结论研究满医药文化及经典名方的发展历史,整理和发掘满医药经典名方,将有利于满医药的传承、发展和创新,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族 满医药 宫廷医学 经典名方
原文传递
从“肾-骨-髓-脑”理论探讨外泌体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关系
8
作者 王庆谚 金颖 +3 位作者 李佳 郑洪新 贾连群 杨关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43-1046,1055,共5页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mary osteoporosis, POP)是我国亟待解决的公共健康问题。“肾-骨-髓-脑”系统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肾精充盛,则髓化生充足,脑得髓充则髓海清明,骨得髓养而健壮有力,构成了“肾-骨-髓-脑”的系统关联,是防...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mary osteoporosis, POP)是我国亟待解决的公共健康问题。“肾-骨-髓-脑”系统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肾精充盛,则髓化生充足,脑得髓充则髓海清明,骨得髓养而健壮有力,构成了“肾-骨-髓-脑”的系统关联,是防治POP的重要理论依据。该文旨在以“肾-骨-髓-脑”系统理论为基础,从现代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肾-骨-髓-脑”系统与外泌体之间的关系,为POP的临床防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外泌体
下载PDF
一带一路 中医走向世界趋势下的青年教师自身建设
9
作者 李佳 杨芳 +2 位作者 刘争清 朱爱松 郑洪新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5期175-177,共3页
中医药院校作为中医药对外传播的载体,肩负着“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重任;青年教师是“守正创新,发扬中医”的使者,培养和输送优秀的中医药人才,以满足国家“一带一路”计划的战略需要。中医药文化知识对外传播过程中,中医思维的引导和构... 中医药院校作为中医药对外传播的载体,肩负着“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重任;青年教师是“守正创新,发扬中医”的使者,培养和输送优秀的中医药人才,以满足国家“一带一路”计划的战略需要。中医药文化知识对外传播过程中,中医思维的引导和构建是难中之难:留学生形成“中医思维”的局限性和中医药专业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不足。赴外工作和交流,对青年教师拓宽国际视野、提升人文文化素质等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学校应以更宽容和信任的态度鼓励广大青年教师勇于走出“舒适圈”,大胆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中医国际化 青年教师自身建设
下载PDF
《黄帝内经》五脏虚实辨证及治疗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晶晶 任路 +2 位作者 尚德阳 郑洪新 谷峰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21-1425,共5页
脏腑辨证起源于《黄帝内经》,五脏虚实辨证是《内经》时期脏腑辨证的主要内容。为探究五脏虚实辨证与治疗的内容与特点,将《内经》中相关内容进行整理分析,发现内容虽零散,不成体系,但是均以“四时五脏阴阳”藏象体系为基础,虚实证候的... 脏腑辨证起源于《黄帝内经》,五脏虚实辨证是《内经》时期脏腑辨证的主要内容。为探究五脏虚实辨证与治疗的内容与特点,将《内经》中相关内容进行整理分析,发现内容虽零散,不成体系,但是均以“四时五脏阴阳”藏象体系为基础,虚实证候的出现多归因于本脏与相表里脏的脏腑功能失常与经络循行异常,五行生克关系也融入在五脏虚实辨证之中。治疗多采用针刺疗法,选取相应经脉穴位,行补虚泻实手法,对于五脏实证,也可以选用泻血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五脏 虚实辨证 治疗
下载PDF
胃溃疡活动期“毒热”创新病因的系统研究 被引量:20
11
作者 郑洪新 王垂杰 +4 位作者 王文萍 才丽平 傅海燕 曲怡 周学文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5期557-560,567,共5页
目的:课题以研究胃溃疡活动期的中医"毒热"病因理论为突破口,以建立中医病因学研究方法为途径,以阐明中医药治疗胃癌前状态性疾病的疗效机制为特色,丰富和发展中医病因学理论和实践。方法:通过中医胃脘病"毒热"病... 目的:课题以研究胃溃疡活动期的中医"毒热"病因理论为突破口,以建立中医病因学研究方法为途径,以阐明中医药治疗胃癌前状态性疾病的疗效机制为特色,丰富和发展中医病因学理论和实践。方法:通过中医胃脘病"毒热"病因理论研究、中医"毒热"实验病因学研究、"毒热"病因要素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毒热"病因的中药干预验证性临床试验,进行系统研究。结果:通过病例对照设计,581例胃溃疡活动期83.3%为毒热证;266例浅表性胃炎13.3%为毒热证,从而确证胃溃疡活动期"毒热"为多发、常见病因,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辨证求因要点包括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胆汁反流、炎症因子增高、胃肠激素分泌异常等。经300例随机双盲双模拟多中心对照临床试验,试验组证候积分愈显率86.62%,胃镜愈显率80.29%。改良胃溃疡活动期胃毒热证的实验动物模型及其评价方法,验证清热解毒、消痈生肌治法中药复方疗效确切,并阐明其生物学机制。结论:"毒热"为胃溃疡活动期的主要病因,"以痈论治"胃溃疡活动期的新治法为清热解毒、消痈生肌,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热 以痈论治 胃溃疡(活动期) 溃得康颗粒
下载PDF
参茸补血丸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郑洪新 刘伶 +2 位作者 林庶茹 杜松 任路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85-388,共4页
目的研究以补肾养血为主的中药参茸补血丸防治骨质疏松的药效学基础,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清洁级雌性SD大鼠,4.5月龄,体重260~300g,采用手术去除双侧卵巢方法。建立骨质疏松实验动物模型,随机分组。实验药物为参茸补血... 目的研究以补肾养血为主的中药参茸补血丸防治骨质疏松的药效学基础,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清洁级雌性SD大鼠,4.5月龄,体重260~300g,采用手术去除双侧卵巢方法。建立骨质疏松实验动物模型,随机分组。实验药物为参茸补血丸,对照药使用戊酸雌二醇(E2)、钙而奇D600,给药12W。测定骨密度、骨生物力学以及骨代谢相关指标。结果模型组下肢离体股骨、股骨头骨密度显著下降,股骨骨生物力学指标均显著下降,钙、镁代谢平衡异常。子宫指数显著下降,表明实验动物模型成立。与雌激素、钙而奇D作用相似,参茸补血丸具有明显增强股骨、股骨头骨密度,明显改善骨生物力学性能,明显降低抗酒钉酸酸性磷酸酶,明显增加骨钙含量;参茸补血丸+钙而奇D600实验组可明显增加骨钙素含量等防治作用。结论参茸补血丸对防治骨质疏松症具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补肾养血 骨代谢
下载PDF
老年人肝气虚血滞证肝内淋巴细胞浸润及其表面抗原的研究(续) 被引量:11
13
作者 郑洪新 孟宪民 +2 位作者 李德新 刘荩文 宋培藻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43-45,共3页
讨论关于肝脏老化,《灵枢·天年》:“五十岁,肝气始衰”,老年之后,肝脏形态、重量有所改变。据《灵枢·天年》记述:“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灭,目始不明”。所谓“
关键词 肝气虚血滞证 淋巴细胞 表面抗原
下载PDF
“肾藏精生髓主骨”藏象理论研究——肾虚骨质疏松症大鼠转化生长因子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异常 被引量:22
14
作者 郑洪新 燕燕 +1 位作者 王思程 孙鑫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0年第1期57-64,共8页
目的:依据中医学"肾藏精生髓主骨"、骨的生长发育与肾精-脑髓-骨髓密切相关的藏象理论,研究肾虚骨质疏松症大鼠的相关病理机制以及补肾益髓中药调控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去卵巢造模方法建立肾虚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 目的:依据中医学"肾藏精生髓主骨"、骨的生长发育与肾精-脑髓-骨髓密切相关的藏象理论,研究肾虚骨质疏松症大鼠的相关病理机制以及补肾益髓中药调控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去卵巢造模方法建立肾虚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空白组、补肾益髓中药低剂量组、补肾益髓中药高剂量组、补脾中药对照组、盖天力钙片对照组、骨疏康颗粒对照组;给予补肾益髓中药干预12w;以双能X线骨密度分析仪进行骨密度(BMD)检测,以RT-PCR法检测大鼠股骨、肾、下丘脑组织TGF-β1、TIEG1mRNA的表达,以WesternBlot法检测股骨、肾、下丘脑组织TGF-β1、TIEG1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空白组骨、肾组织TGF-β1、TIEG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而下丘脑组织明显升高(P<0.01)。用药12w后,与模型空白组比较,补肾益髓中药高剂量组可明显提高股骨头骨密度,明显优于补脾组中药(P<0.01)。补肾益髓高、低剂量组、盖天力组、骨疏康组可明显上调骨、肾组织TGF-β1mRNA、蛋白以及TIEG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P<0.01;P<0.05);补肾益髓高、低剂量组、补脾组、盖天力组、骨疏康组均可明显下调下丘脑组织TGF-β1mRNA、蛋白以及TIEG1mRNA及蛋白表达的表达水平(P<0.01,P<0.05)。结论:肾虚骨质疏松症病理机制之一在于TGF-β1与TIEG1mRNA及蛋白表达异常,并可能存在下丘脑-肾-骨的反馈调节机制,揭示骨的生长发育与肾精-脑髓-骨髓密切相关的部分生物学依据;补肾益髓中药可以有效地防治该病症,对下丘脑-肾-骨反馈机制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从而阐明中医学"肾藏精生髓主骨"藏象理论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补肾益髓中药 TGF-Β1 TIEG1
下载PDF
“肾藏精”藏象理论概念体系 被引量:13
15
作者 郑洪新 师双斌 李佳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6期699-703,共5页
目的:阐发"肾藏精"藏象理论的概念体系,传承和创新肾藏象理论,提高中医基础理论学术水平。方法:采用4部关于中医药学名词术语标准化学术著作,整理"肾藏精"藏象理论的相关概念(不包括相关中药、方剂),并依据中国先... 目的:阐发"肾藏精"藏象理论的概念体系,传承和创新肾藏象理论,提高中医基础理论学术水平。方法:采用4部关于中医药学名词术语标准化学术著作,整理"肾藏精"藏象理论的相关概念(不包括相关中药、方剂),并依据中国先进的文化基因和中医学理论体系及其临床实践,研究"肾藏精"藏象理论概念体系的层次结构,并加以解析。结果:"肾藏精"藏象理论的相关概念185条,分为三个层次结构,即"道""象""器",形成概念体系。"道"属于哲学层次,以规律、法则为重点,属于抽象逻辑范畴。"肾藏精"藏象理论概念体系之"道",即以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为核心所构建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法则。"象"属于理性层次,反映和认知事物的本质和联系,属于理性认识范畴。中医肾藏象理论即肾的"天人合一"之象、"形神合一"之象、"体用合一"之象,肾的生理特性和生理功能正是在"象"的理性层次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理论。"器"属于物质层次,包括以肾为中心的脏腑、形体、官窍以及生命物质的肾系统。结论:"肾藏精"藏象理论是具有中国文化基因、层次结构明晰、概念内涵丰富的概念体系,对于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藏精 藏象 概念体系 概念结构
下载PDF
张元素对中药分类、药性、归经报使理论的创新 被引量:20
16
作者 郑洪新 李敬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77-1378,1387,共3页
宋金时期著名医家张元素开拓中药学的分类、药性及归经报使理论和实践,为中药学研究作出了重大创新。中药分类以脏腑经络分类法、药性法象分类法为纲要,重在临床切用。首创"气味厚薄寒热阴阳升降图说",以脏腑气机、治法纲要... 宋金时期著名医家张元素开拓中药学的分类、药性及归经报使理论和实践,为中药学研究作出了重大创新。中药分类以脏腑经络分类法、药性法象分类法为纲要,重在临床切用。首创"气味厚薄寒热阴阳升降图说",以脏腑气机、治法纲要、药性要旨、用药用方、药性生熟、药用根梢等归纳药性气味升降浮沉补泻,并以实例证之。创新中药归经、引经报使理论,在各药条目下注明其所属经脉,说明同类药物的区别应用则与所属经脉有关,开创中药学"的药(靶向药物)"之先河。立法制方遣药很有特色,设三感之病与三才治法、气味厚薄与制方法度、脏腑苦欲补泻、规范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等,以成一家之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元素 中药分类 中药药性 药物归经
下载PDF
肾藏象理论的系统结构 被引量:22
17
作者 郑洪新 谢晚晴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39-1341,1424,共4页
肾藏象理论包括7个系统结构,即肾-精系统、肾-脑系统、肾-髓系统、肾-骨系统、肾-元气系统、肾-津液系统、肾-天癸-冲任系统。肾-精系统为肾藏象系统结构的核心,由先天之精(元精)、后天之精、脏腑之精和生殖之精等构成,通过肾精、肾气... 肾藏象理论包括7个系统结构,即肾-精系统、肾-脑系统、肾-髓系统、肾-骨系统、肾-元气系统、肾-津液系统、肾-天癸-冲任系统。肾-精系统为肾藏象系统结构的核心,由先天之精(元精)、后天之精、脏腑之精和生殖之精等构成,通过肾精、肾气、肾阴、肾阳发挥生理功能活动;肾-脑系统由元精化生元神而成,体现在精舍志、在志为恐;肾-髓系统由骨髓、脊髓、脑髓构成,肾精生髓,髓化生血液,充养骨骼,汇聚脑脊;肾-骨系统是构成人体的框架,支撑人体、保护内脏和进行运动,齿为骨之余,骨、齿为生长壮老之外候;肾-元气系统突出"肾为元气之根",为生命活动之原动力,"肾主纳气"为呼吸运动的保证;肾-津液系统主司和调节全身津液代谢,与肾主气化、司开阖、为胃之关、合于膀胱密切相关;肾-天癸-冲任系统具有调控精血、繁衍生殖的作用,与女子胞及男性精室、睾丸等功能相关,肾藏象7个系统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藏精 肾藏象
下载PDF
肾虚雄性大鼠红细胞膜组分及跨膜信息传递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郑洪新 崔家鹏 +2 位作者 刘景峰 林庶茹 夏淑杰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 :探讨肾虚对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及其跨膜信息传递的影响以及补肾中药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手术去势切除性腺造成雄性大鼠肾虚动物模型 ,施加补肾中药 ,以红细胞膜蛋白激酶 C(PKC)、Ca2 +- Mg2 +ATP酶、Mg2 +ATP酶活性变化和膜磷... 目的 :探讨肾虚对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及其跨膜信息传递的影响以及补肾中药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手术去势切除性腺造成雄性大鼠肾虚动物模型 ,施加补肾中药 ,以红细胞膜蛋白激酶 C(PKC)、Ca2 +- Mg2 +ATP酶、Mg2 +ATP酶活性变化和膜磷脂组分含量为观察指标。结果 :肾虚模型对照组红细胞膜蛋白激酶 C(PKC)、Ca2 +- Mg2 +ATP酶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 ) ;红细胞膜磷脂组分 PC、PI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均有非常明显的降低 (P<0 .0 1 ) ,PS明显降低 (P<0 .0 5) ,而 SM明显增高 (P<0 .0 1 )。补肾中药可使肾虚雄性大鼠的 PKC、Ca2 +- Mg2 +ATP酶活性明显提高 (P<0 .0 1 ) ;明显降低 SM含量 ,明显增高PC、PI、PS含量 (P均 <0 .0 1 )。结论 :肾虚雄性大鼠具有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可能影响膜的不对称性和流动性及跨膜信息传递。补肾中药具有增强细胞膜的某些酶活性 ,纠正部分膜磷脂 (如 SM、PC、PI等 )组成成分的作用 ,使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跨膜信息传递趋于正常 ,对肾虚相关疾病具有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虚 跨膜信息传递 补肾中药 病理
下载PDF
肾阳虚证的证候要素与核心病机 被引量:10
19
作者 郑洪新 李佳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97-1200,共4页
肾阳虚证是临床常见的证候之一,涉及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肾阳虚证的证候要素为病位在肾与命门,病性为虚为寒,病势为虚寒之轻、虚寒之重、虚寒火不归元,基本证候为肾阳虚证、肾阳虚衰证又称命门火衰证、火不归元证,其相兼证候为... 肾阳虚证是临床常见的证候之一,涉及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肾阳虚证的证候要素为病位在肾与命门,病性为虚为寒,病势为虚寒之轻、虚寒之重、虚寒火不归元,基本证候为肾阳虚证、肾阳虚衰证又称命门火衰证、火不归元证,其相兼证候为脾肾阳虚证、心肾阳虚证、肺肾阳虚证、肝肾阳虚证。论文分别对相关证候的形成原因、核心病机、证候表现、病机分析及治法方剂进行阐述。把握肾阳虚证的证候要素、基本证候与相兼诸证,对于证候规范化以及相关疾病辨证论治的临床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阳虚证 证候要素 病因病机
下载PDF
高校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实践 被引量:6
20
作者 郑洪新 尚德阳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8年第9期151-152,共2页
一、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及其作用基础医学院新教师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是: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根本,以提高师资创新能力和弘扬敬业精神为核心,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中医基础理论学科专业素质的青年学术骨干。针对不... 一、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及其作用基础医学院新教师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是: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根本,以提高师资创新能力和弘扬敬业精神为核心,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中医基础理论学科专业素质的青年学术骨干。针对不同特点,实行分类培养;坚持德才兼备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模式 青年教师 导师制 基础理论学 高校 高素质人才 人才培养 敬业精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