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小梁分数在成都地区人群中变化及临床应用精确度评估
1
作者 高海燕 张伟 +2 位作者 郑洪银 肖翊 黄际远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69-1174,共6页
目的观察骨小梁分数(trabecular bone score,TBS)在成都地区人群中的分布及变化;评估TBS用于骨质疏松症治疗监测的精确度。方法选择2022年10月至2023年7月在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就诊或体检者4963例,其中女性3708人,男... 目的观察骨小梁分数(trabecular bone score,TBS)在成都地区人群中的分布及变化;评估TBS用于骨质疏松症治疗监测的精确度。方法选择2022年10月至2023年7月在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就诊或体检者4963例,其中女性3708人,男性1255人,均行双能X线(DXA)检查测量腰椎TBS及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结果以均值±标准差(SD)表示。选取30例患者每人行两次DXA检查,计算BMD、TBS的精确度误差。结果(1)TBS在男性20~29岁、女性30~39岁时达到峰值,之后均随增龄逐渐下降;(2)男、女TBS与年龄呈负相关,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呈弱正相关;TBS与L1~4BMD呈正相关;(3)低骨量组男、女TBS受损者占比分别为19.6%、35.1%;BMD正常TBS受损+部分受损者占比分别为22.9%、40.5%。L_(1~4)BMD的CV%和LSC-CV%分别为1.089%、3.015%;TBS的CV%和LSC%分别为1.429%、3.958%。结论(1)本组TBS数据为成都地区人群骨质疏松防治、骨折风险评估提供了参考依据,随增龄BMD、TBS逐渐丢失,以女性更为明显;(2)TBS有较好的精确度,可用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小梁评分 双能X射线吸收法 骨密度 精确度误差
下载PDF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及骨小梁评分与脆性骨折的关系
2
作者 王玲 郑洪银 +5 位作者 张伊祎 郭秦 王芳 赵燕琴 刘妍巧 张磊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5期165-168,共4页
目的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及骨小梁评分与脆性骨折的关系。方法分析2022年8月至2023年1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117例,根据病史及影像学检查分为脆性骨折组78例及非骨折组39例,比较两组人口... 目的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及骨小梁评分与脆性骨折的关系。方法分析2022年8月至2023年1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117例,根据病史及影像学检查分为脆性骨折组78例及非骨折组39例,比较两组人口学资料、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指标,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脆性骨折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体重指数、患病史、骨密度及实验室指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骨小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组与非骨折组骨小梁评分与L1~L4骨密度均呈显著相关(r=0.433;r=0.537,P<0.001)。回归分析显示骨小梁评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脆性骨折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小梁评分与腰椎骨密度显著正相关,骨小梁评分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脆性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脆性骨折 骨密度 骨小梁评分
下载PDF
成都地区健康人群骨密度的变化及不同T-score截断值对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黄际远 宋文忠 +2 位作者 郑洪银 黄梅 冯峡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425-1429,1434,共6页
目的观察成都地区健康人群骨密度的变化及不同T-score截断值对骨质疏松患病率的影响。方法用美国GE LUNAR公司生产的Prodigy advance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定成都地区15273例健康人群骨密度,其中男7117例,女8156例,年龄20-96岁。测... 目的观察成都地区健康人群骨密度的变化及不同T-score截断值对骨质疏松患病率的影响。方法用美国GE LUNAR公司生产的Prodigy advance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定成都地区15273例健康人群骨密度,其中男7117例,女8156例,年龄20-96岁。测量部位包括腰椎(L1-L4)、左股骨颈(Neck)、大转子(Troch)、Wards区、股骨干(Shaft)、全髋(Total)。按年龄、性别分别输入数据,以10岁为一年龄组,分别计算各组骨密度值。对比以T-score≤-2.5SD及T-score≤-2.0SD为骨质疏松诊断截断值的骨质疏松的发生率。结果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 1.男性腰椎、股骨各部位骨密度峰值出现在20-29岁,女性骨密度峰值出现在30-39岁,随年龄增加骨密度逐渐降低。同年龄组女性骨密度累积丢失率明显高于男性.2.男、女随增龄骨质疏松检出率增加,女性50岁组以后骨质疏松发病率明显增高。同年龄组女性骨质疏松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3.以T-score≤-2.0SD为截断值,骨质疏松检出率均明显高于T-score≤-2.5SD。腰椎+股骨联合检测提高骨质疏松检出率。结论 1.本组健康人群腰椎、股骨骨密度为成都地区骨质疏松防治提供参考依据。2.随年龄增长伴随骨密度丢失,以女性更为明显。3.腰椎+股骨联合检测提高骨质疏松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人群 T-score截断值 骨矿物密度 骨质疏松症
下载PDF
^(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5
4
作者 谢红军 宋文忠 +2 位作者 刘浩 刘兆辉 郑洪银 《四川医学》 CAS 2015年第3期407-410,共4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02例恶性肿瘤患者及29例良性疾病患者全身PET/CT显像后2h后行局部延迟显像,得到病灶早期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和延迟SUVmax,计算滞留指数(RI)。结果恶性肿瘤中,55例RI≥20...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02例恶性肿瘤患者及29例良性疾病患者全身PET/CT显像后2h后行局部延迟显像,得到病灶早期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和延迟SUVmax,计算滞留指数(RI)。结果恶性肿瘤中,55例RI≥20%,30例5%≤RI<20%,17例RI<5%。良性疾病有7例RI≥20%,7例5%≤RI<20%,15例RI<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显像肿瘤病灶相对固定,生理性摄取灶消失;发现部分SUVmax<2的隐匿性病灶。结论双时相显像可以提高PET/CT对良恶性疾病鉴别的准确性,鉴别病灶与生理性摄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双时相
下载PDF
中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骨丢失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黄际远 郑洪银 肖翊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8-282,297,共6页
目的观察中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40岁以上乳腺癌患者339例为乳腺癌组,同时选择1 356名健康女性为对照组。通过美国GE LUNAR公司生产的Prodigy advance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受试... 目的观察中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40岁以上乳腺癌患者339例为乳腺癌组,同时选择1 356名健康女性为对照组。通过美国GE LUNAR公司生产的Prodigy advance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受试者腰椎(L1-4)、左股骨BMD。对比乳腺癌组、对照组BMD及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患病率。结果①随着增龄,乳腺癌与对照组腰椎、股骨BMD逐渐降低。乳腺癌组腰椎、左侧股骨干、全髋BMD 40~49岁年龄段低于对照组,50~80岁年龄段高于对照组。乳腺癌组左侧股骨颈、大转子BMD 40~59岁年龄段低于对照组,60~80岁年龄段高于对照组;②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腰椎、股骨BMD呈正相关(r=0. 101~0. 283,P<0. 01)。亚洲骨质疏松自我评价工具(osteoporosis self-assessment tool for asians,OSTA)与BMD呈正相关(r=0. 382~0. 592,P<0. 01);③随着增龄,乳腺癌与对照组OP检出率逐渐增加。对照组腰椎OP检出率高于乳腺癌组。50~80岁年龄段股骨OP检出率高于乳腺癌组。结论中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与健康人群均有较高骨丢失率。50岁以后健康人群OP患病率高于乳腺癌患者。OSTA对乳腺癌OP风险有较好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骨密度 骨质疏松 女性 中老年
下载PDF
中老年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丢失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郭佳 黄际远 郑洪银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2712-2715,共4页
目的探讨中老年女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丢失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08年8月—2016年6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风湿科门诊确诊的年龄≥40岁女性RA患者543例为RA组,另于同期在本院收集年龄≥40岁女性健康体检者1 74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中老年女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丢失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08年8月—2016年6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风湿科门诊确诊的年龄≥40岁女性RA患者543例为RA组,另于同期在本院收集年龄≥40岁女性健康体检者1 74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不同年龄段受试者腰椎正位L1-4、左侧股骨颈(NECK)、华氏区(WARDS)、大转子(TROCH)、股骨干(SHAFT)、全髋骨(TOTAL)部位的骨密度(BMD)及腰椎、股骨部位骨质疏松(OP)情况。结果 RA组40~49、50~59岁受试者L1、L2、L3、L4及L1-4部位BM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60~69、70~79、≥80岁受试者L1、L2、L3、L4及L1-4部位B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组40~49、50~59、60~69岁受试者NECK、WARDS、TROCH、SHAFT、TOTAL部位BM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80岁受试者NECK、WARDS、TROCH、SHAFT、TOTAL部位B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组40~49、50~59岁受试者腰椎、股骨的OP发生率以及60~69岁受试者股骨的OP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60~69岁受试者腰椎的OP发生率以及70~79、≥80岁受试者腰椎、股骨的O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可以增加患者的骨丢失和OP发生风险,且其对不同年龄和不同部位的影响存在差异;中老年RA患者应注意OP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骨质疏松 骨密度 中年人 老年人 女性
下载PDF
腺叶切除不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治疗选择 被引量:4
7
作者 黄际远 戴庆靖 +2 位作者 苏娟 温群芳 郑洪银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21年第2期143-149,共7页
目的:观察腺叶切除不全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患者术后^(131)I“清甲”治疗(radioiodine lobar ablation,RAILA)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分析2005年1月至2018年12月经四川省人民医院核医学科收治的腺叶... 目的:观察腺叶切除不全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患者术后^(131)I“清甲”治疗(radioiodine lobar ablation,RAILA)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分析2005年1月至2018年12月经四川省人民医院核医学科收治的腺叶切除不全DTC患者60例,其中男18例,女42例,年龄19-75岁。牛治疗首次“清甲”剂量(2.22-3.70)GBq,^(131)I治疗后第3~5天行叫全身显像(^(131)I-whole-body scan,^(131)I-WBS)。统计学分析采用方差分析、X^(2)检验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结果:本组患者低危组临床治愈12/12例(100.00%),中危组临床治愈24/38例(63.16%),高危组临床治愈1/10例(10.00%)。甲状腺吸^(131)I率<20.0%者,20.0%-25.0%者和>25.0%者分别有23例、20例和17例,临床治愈者分别为14例(60.9%)、14例(70.0%)和9例(52.9%),不同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SH≤10.0 mIU/L者、1O.0-30.0 mIU/L者和>30.0 mIU/L者分别有26例、15例和19例,临床治愈者分别为15例(57.7%)、10例(66.7%)和12例(63.2%),不同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腺叶切除不全DTC患者术后“清甲”和转移灶治疗或许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中-高危腺叶切除不全DTC患者建议再手术后行^(131)I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131)I治疗 腺叶切除不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