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郑海华的诗
1
作者 郑海华 《江南(诗)》 2014年第5期68-68,共1页
关键词 银杏叶 琥珀色 呼出 你我
原文传递
温州地区足月新生儿眼部筛查结果分析
2
作者 刘丹 郑海华 《眼科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400-404,共5页
目的:足月新生儿行眼部筛查,对眼部疾病的发生情况与特征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间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的足月新生儿共4 594例,记录眼部筛查结果并分析。结果:新生儿眼部筛查总... 目的:足月新生儿行眼部筛查,对眼部疾病的发生情况与特征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间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的足月新生儿共4 594例,记录眼部筛查结果并分析。结果:新生儿眼部筛查总异常率约10.54%,眼底异常率约6.38%。眼前段常见病为新生儿泪囊炎、结膜炎、血管瘤、睑内翻、白内障等;眼底常见病为视网膜白色病灶、视网膜出血、家族性渗出性视网膜病变等。结论:广角婴幼儿眼底筛查仪可早期发现新生儿隐匿性的眼病,部分致盲性眼病需要早期给予治疗,今后需要建立和完善新生儿眼病筛查及随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眼病 眼底筛查
下载PDF
高糖对血管内皮细胞层粘连蛋白α1的表达影响
3
作者 林达 宋广伟 +2 位作者 马歆琰 叶脉 郑海华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4年第4期307-310,335,F0002,共6页
目的分析高糖对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中层粘连蛋白α1(LAMA1)的影响。方法体外培育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F/6A),设置4种糖浓度培养液(5、15、25、35 mmol/L),其中5 mmol/L作为对照组,15、25、35 mmol/L作为高糖组。观察不同糖浓度培养液处... 目的分析高糖对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中层粘连蛋白α1(LAMA1)的影响。方法体外培育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F/6A),设置4种糖浓度培养液(5、15、25、35 mmol/L),其中5 mmol/L作为对照组,15、25、35 mmol/L作为高糖组。观察不同糖浓度培养液处理后的细胞生长情况,LAMA1的表达情况、检测细胞的迁移、增殖能力变化。结果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高糖环境下细胞的生长速度增加,糖浓度越高,相对应生长速度越快。免疫荧光法检测发现,在处理24、48 h后,LAMA1在细胞质中表达,在高糖组(25、35 mmol/L)中表达量较对照组减少。处理24 h时,高糖组(25、35 mmol/L)中LAMA1蛋白表达量低于对照组(t分别=4.40、5.20,P均<0.05);处理48 h时,高糖组(35 mmol/L)LAMA1蛋白表达量和mRNA表达均低于对照组(t分别=6.80、4.23,P均<0.05)。在处理48、72 h后,高糖组(15、25、35 mmol/L)细胞的迁移能力较对照组明显增加(t分别=6.78、10.47、10.00、10.78、10.78、10.78,P均<0.05)。处理48、72、96 h后,高糖组(25、35 mmol/L)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t分别=6.68、4.60、3.89、4.09、4.29、4.37,P均<0.05)。结论高糖短期内刺激了细胞的生长、迁移、增殖,但抑制了LAMA1蛋白的表达,LAMA1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并可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糖 血管内皮细胞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层粘连蛋白α1
下载PDF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多焦视网膜电图特征 被引量:5
4
作者 郑海华 董枫 +3 位作者 李瑾 郑穗联 韩晓晖 杨顺海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08-510,共3页
目的 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CSC)的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特征。方法 对18例(18眼)CSC患者的患眼和对侧眼做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查,记录61个部位反应,比较分析视网膜后极部不同区域的a波(第1个负波)和b波(第1个正波)平均反应振... 目的 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CSC)的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特征。方法 对18例(18眼)CSC患者的患眼和对侧眼做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查,记录61个部位反应,比较分析视网膜后极部不同区域的a波(第1个负波)和b波(第1个正波)平均反应振幅密度。结果 CSC眼组1~3环a波和b波平均反应振幅密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多焦视网膜电图能对CSC局部视功能进行定量定位测定,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效果监测提供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查 诊断 眼科疾病
下载PDF
颈性眩晕患者血清Hcy、TNF-α及ET-1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5
作者 郑海华 吴惠 +2 位作者 符秀梅 贝宁 薛根山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目的探讨颈性眩晕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内皮素-1(ET-1)表达及其与眩晕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海南省干部疗养院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162例为眩晕组,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 目的探讨颈性眩晕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内皮素-1(ET-1)表达及其与眩晕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海南省干部疗养院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162例为眩晕组,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Hcy、TNF-α及ET-1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颈性眩晕发生的相关因素,观察血清Hcy、TNF-α及ET-1表达与眩晕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眩晕组血清Hcy、TNF-α及ET-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Hcy、TNF-α及ET-1高表达是导致颈性眩晕的危险因素(P<0.05)。随着眩晕程度的加重,患者血清Hcy、TNF-α及ET-1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眩晕组患者血清Hcy、TNF-α、ET-1水平与眩晕残障评估表(DHI)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颈性眩晕患者血清中Hcy、TNF-α及ET-1高表达,其水平与眩晕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眩晕 同型半胱氨酸 肿瘤坏死因子-Α 内皮素-1
下载PDF
基于ADAMS的移动机器人避障仿真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郑海华 贺继林 +1 位作者 赵喻明 唐学佳 《计算机仿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36-341,共6页
针对人工势场法中势场增益系数的匹配不当影响避障轨迹平稳性的问题,在ADAMS环境中建立移动机器人的三维避障模型,从机器人受力平衡角度深入分析轨迹产生振荡的原因,经过适当缩小两个增益系数的数量级差获得了较平稳的避障轨迹,机器人... 针对人工势场法中势场增益系数的匹配不当影响避障轨迹平稳性的问题,在ADAMS环境中建立移动机器人的三维避障模型,从机器人受力平衡角度深入分析轨迹产生振荡的原因,经过适当缩小两个增益系数的数量级差获得了较平稳的避障轨迹,机器人质心速度最高增幅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同时以速度矢量导向法则来指引机器人的转向动作,实现了行驶过程中车体姿态的实时调整,有助于避障轨迹的进一步优选。另外车体实时转向的添加引起车体两侧车轮运动参数不一致,与单纯的平行运动相比,改进方法对差速转向的机器人的实际控制更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机器人 避障 人工势场法
下载PDF
生物医学信息学在医学生实习带教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郑海华 张加裕 +1 位作者 查屹 陈峰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9期1107-1109,共3页
21世纪是信息爆炸的世纪,特别是生物医学信息技术发展非常迅猛,许多最新的科研成果都是最先发表在互联网上.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提高医学生实习带教的质量是每个医学教学工作者都要面临的问题.随着现代生物医学信息技术的迅... 21世纪是信息爆炸的世纪,特别是生物医学信息技术发展非常迅猛,许多最新的科研成果都是最先发表在互联网上.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提高医学生实习带教的质量是每个医学教学工作者都要面临的问题.随着现代生物医学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面临巨大的挑战.将生物医学信息学贯穿于眼科实习带教整个过程,将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 信息学 教学
下载PDF
多焦视网膜电图对视网膜脱离术后视功能的评价 被引量:3
8
作者 郑海华 杨顺海 +1 位作者 陈如 陈峰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07年第4期204-206,共3页
目的观察视网膜脱离手术前后多焦视网膜电图的变化,评价在视网膜脱离手术前后应用多焦视网膜电图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德国Roland公司生产RETI scan3.15系统对15例单眼经巩膜扣带术复位的视网膜脱离患者在术前和术后3个月检测,记录61个部... 目的观察视网膜脱离手术前后多焦视网膜电图的变化,评价在视网膜脱离手术前后应用多焦视网膜电图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德国Roland公司生产RETI scan3.15系统对15例单眼经巩膜扣带术复位的视网膜脱离患者在术前和术后3个月检测,记录61个部位反应,比较分析视网膜脱离患眼术前、术后及对侧眼P1波(第1个正波)平均反应振幅密度。结果视网膜脱离术前P1波1-5环平均反应振幅密度明显低于对侧眼组,视网膜脱离术后3个月P1波1-5环平均反应振幅密度显著增加,但均低于对侧眼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视网膜脱离手术虽然能达到解剖复位,但视功能却不能完全恢复;多焦视网膜电图能对视网膜脱离患者视功能进行定量定位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巩膜扣带术 多焦视网膜电图
下载PDF
正常眼多焦视网膜电图特征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郑海华 李瑾 +1 位作者 韩晓晖 徐栩 《眼视光学杂志》 2002年第2期72-74,共3页
目的 :初步分析正常人眼多焦视网膜电图 (m ERG)测量值 ,并探讨正常眼视网膜后极部不同部位的电生理功能。方法 :对 19例 (2 5眼 )散瞳正常眼作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查 ,记录 6 1个部位反应波形图 ,分析视网膜后极部不同区域的a波 (第 1个负... 目的 :初步分析正常人眼多焦视网膜电图 (m ERG)测量值 ,并探讨正常眼视网膜后极部不同部位的电生理功能。方法 :对 19例 (2 5眼 )散瞳正常眼作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查 ,记录 6 1个部位反应波形图 ,分析视网膜后极部不同区域的a波 (第 1个负波 )和b波 (第 1个正波 )的潜伏期、振幅值及振幅密度。结果 :视网膜后极部中心环 (第 1环 )振幅密度为最高 ,a波为 (33.92± 18.95 )nV/deg2 ,b波为 (6 8.78±19.84 )nV/deg2 ,随着离心度的增加 ,各振幅密度逐渐下降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a波及b波潜伏期、振幅及振幅密度在四个象限的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多焦视网膜电图能客观、定位、定量地测定视网膜后极部不同部位的视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眼 多焦视网膜电图 电生理 视网膜
下载PDF
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海华 陈峰 施玉英 《眼视光学杂志》 1999年第2期112-113,共2页
目的,探讨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治疗效果和手术技巧。,方法:对15眼(15例)白色白内障实行超声乳化术,并通过无缝线切口植入人工晶体,结果:晶体核乳化匕眼均成功,平均乳化时间2分20秒,术后探眼视力在0.5以上占86.7%,结论:... 目的,探讨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治疗效果和手术技巧。,方法:对15眼(15例)白色白内障实行超声乳化术,并通过无缝线切口植入人工晶体,结果:晶体核乳化匕眼均成功,平均乳化时间2分20秒,术后探眼视力在0.5以上占86.7%,结论:提高手术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可以避免和减轻术中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 白内障摘除
下载PDF
玻璃体手术治疗复杂眼内异物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海华 杨顺海 +3 位作者 陈峰 蔡剑秋 吴炜 韩真真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06年第2期105-106,共2页
关键词 玻璃体手术 眼内异物
下载PDF
小切口白内障术后的早期角膜地形图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海华 陈峰 韩真真 《眼视光学杂志》 2001年第1期40-41,共2页
目的 :研究白内障小切口术后角膜形态变化特点。方法 :用角膜地形图对 2 7例 (34眼 )白内障小切口手术患者进行检查 ,分析其术前 ,术后 1周、1月、3月的角膜地形图变化。结果 :术后 1周仅产生手术源性散光 0 .5 2D ,术后 1月角膜散光及... 目的 :研究白内障小切口术后角膜形态变化特点。方法 :用角膜地形图对 2 7例 (34眼 )白内障小切口手术患者进行检查 ,分析其术前 ,术后 1周、1月、3月的角膜地形图变化。结果 :术后 1周仅产生手术源性散光 0 .5 2D ,术后 1月角膜散光及CIM值 (角膜不规则系数 )趋向稳定 ,裸眼视力≥ 0 .5占 2 6眼 (76 .42 % ) ,SF值(角膜形状系数 )术前术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小切口具有早期角膜形态变化小、散光稳定、视力恢复快等优点 ,角膜地形图可准确全面反映白内障术后角膜形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摘除术 角膜地形图 散光
下载PDF
婴幼儿视力检测仪的研制与临床初步应用
13
作者 郑海华 施明光 姚克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4-124,共1页
我们根据选择观看法(preferential looking,PL)原理,利用电脑技术研究开发了一种婴幼儿视力检测仪,并初步对正常婴儿进行测定,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检测仪 婴幼儿 初步应用 视力 临床 研制 选择观看法 研究开发 电脑技术 正常婴儿
下载PDF
眼外伤玻璃体切割术后带虹膜隔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14
作者 郑海华 蔡剑秋 陈峰 《临床眼科杂志》 2003年第2期139-140,共2页
目的 探讨眼外伤后无虹膜无晶状体眼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 2例 (2只眼 )眼外伤玻璃体切割术后无虹膜无晶状体眼患者施行带虹膜隔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畏光症状消失 ,视力明显提高 ,无任何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带量... 目的 探讨眼外伤后无虹膜无晶状体眼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 2例 (2只眼 )眼外伤玻璃体切割术后无虹膜无晶状体眼患者施行带虹膜隔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畏光症状消失 ,视力明显提高 ,无任何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带量膜隔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目前矫正无晶状体眼伴无虹膜的安全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外伤 玻璃体切割术 带虹膜隔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并发症 外伤性无虹膜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义眼台眶内植入的临床分析
15
作者 郑海华 韩真真 陈峰 《浙江临床医学》 2001年第11期820-820,共1页
关键词 眼球摘除术 羟基磷灰石义眼台 义眼植入术
下载PDF
后房型人工晶体的单襻巩膜缝线法植入
16
作者 郑海华 韩真真 《中西医结合眼科杂志》 1995年第1期26-27,共2页
后房型人工晶体的单襻巩膜缝线法植入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325003)郑海华,韩真真白内障囊外摘除合并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是目前白内障复明的最佳方法,但在外伤或手术中造成后囊膜不同程度的破裂,残存后囊膜无法均衡支撑... 后房型人工晶体的单襻巩膜缝线法植入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325003)郑海华,韩真真白内障囊外摘除合并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是目前白内障复明的最佳方法,但在外伤或手术中造成后囊膜不同程度的破裂,残存后囊膜无法均衡支撑后房型人工晶体时,则无法按常规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房型 人工晶体 单襻巩膜缝线法
下载PDF
20G与23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后段眼内异物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12
17
作者 金琴辉 项振扬 +3 位作者 李恩辉 黄勤竹 张昕 郑海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76-581,F0003,共7页
【目的】分析20G与23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后段眼内异物的临床疗效,探讨两者有效性及安全性差异。【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接受不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后段眼内异物71例71只眼,根据术式不同分为20G玻璃体切割手术组(20G组)及23G... 【目的】分析20G与23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后段眼内异物的临床疗效,探讨两者有效性及安全性差异。【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接受不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后段眼内异物71例71只眼,根据术式不同分为20G玻璃体切割手术组(20G组)及23G玻璃体切割手术组(23G组),前者37例37只眼,后者34例34只眼。对象均予创口缝合,合并外伤性白内障者联合白内障手术,行20G/23G玻璃体切割联合球内异物取出,术中酌情行视网膜激光光凝、冷凝及眼内填充治疗。记录异物取出及视网膜复位情况、手术时间、术后炎症反应及眼部刺激症状、住院时间、最佳矫正视力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随访至少6个月。【结果】两组眼内异物取出率及初期视网膜复位率均100%;除术后低眼压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日、术后炎症反应评分与眼部刺激症状以及两组手术前后的视力分布进行自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两组各自接受的非计划再次手术例数、视网膜复位情况以及术后视力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G与23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后段眼内异物均安全有效,两者临床疗效及手术安全性相当;23G组术后低眼压发生率更高,但在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轻术后炎症反应及眼部刺激症状方面较20G组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术 眼内异物 对比研究
下载PDF
娟姗牛青霉素过敏反应的诊治
18
作者 郑海华 《北方牧业》 2010年第20期20-20,共1页
1 青霉素过敏现象 1.1 青霉素 子宫给药过敏现象这几头娟姗牛均为青年牛,发情时直肠检查发现子宫较硬,于是用青霉素钠盐320万国际单位和硫酸链霉素100万国际单位溶于40毫升0.9%生理盐水中,
关键词 青霉素钠盐 娟姗牛 过敏反应 诊治 过敏现象 子宫给药 国际单位 硫酸链霉素
下载PDF
娟姗牛青霉素过敏反应的诊治及体会
19
作者 郑海华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10年第4期52-52,共1页
青霉素过敏是多种动物发生,以全身症状为特征的一种速发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其特点是发病快,病程急,抢救不及时往往会发生死亡。某奶牛场自2005年引进一批娟姗牛以来,已出现多例娟姗牛青霉素过敏现象,现将发病情况及治疗体会小结如下:
关键词 青霉素过敏 娟姗牛 过敏反应 诊治 发病情况 过敏现象 治疗体会 反应性
下载PDF
Kappa角对近视屈光手术偏心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20
作者 冯旺强 郑海华 蔡剑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348-1350,共3页
目的:研究近视国人Kappa角的分布特征,探讨国人Kappa角大小对近视屈光手术切削偏心量的影响。方法:选择门诊行近视激光手术术前检查的连续病例200名,根据近视屈光度分为低、中、高度3组。用OrbscanⅡ测量其角膜地形图得到Kappa角及其在... 目的:研究近视国人Kappa角的分布特征,探讨国人Kappa角大小对近视屈光手术切削偏心量的影响。方法:选择门诊行近视激光手术术前检查的连续病例200名,根据近视屈光度分为低、中、高度3组。用OrbscanⅡ测量其角膜地形图得到Kappa角及其在角膜的水平和垂直偏移量,进行分组统计。取这些受试者中行近视屈光手术患者135例,测量其术后1个月随访时的角膜地形图,分析激光切削偏心量和Kappa角之间的关系。结果:低、中、高度近视患者的Kappa角水平偏移量差异具有显著性(P值均为0.000),其中,低度近视组的水平偏移量最大,而高度近视组的水平偏移量最小。Kappa角的水平和垂直偏移量与术后激光切削偏心的水平和垂直偏移量高度相关(水平P=0.000;垂直P=0.000),Kappa角的角膜偏移量在术前术后并无明显变化(水平P=0.964,垂直P=0.861)。结论:总体而言,Kappa角在国人中随近视屈光度数增加而减小。近视屈光手术的效果受Kappa角影响,尤其是低度近视患者的大Kappa角会造成较大的切削偏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KAPPA角 屈光手术 切削偏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