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性分子识别与分离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林纯 章伟光 +2 位作者 范军 郑盛润 殷霞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共9页
综述了色谱法和石英晶体微天平传感器技术在手性识别研究的新进展,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重点介绍了施陶丁格反应和点击化学反应在制备新型的脲键环糊精手性固定相和多糖手性固定相方面的应用现状,探讨手性分子与手性固定相间识别机理;对... 综述了色谱法和石英晶体微天平传感器技术在手性识别研究的新进展,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重点介绍了施陶丁格反应和点击化学反应在制备新型的脲键环糊精手性固定相和多糖手性固定相方面的应用现状,探讨手性分子与手性固定相间识别机理;对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等在手性分子识别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识别 手性固定相 高效液相色谱 石英晶体微天平传感器
下载PDF
两个基于4-(1H-1,2,4-三氮唑)苯甲酸的稀土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荧光性质(英文) 被引量:2
2
作者 方智利 聂启祥 +2 位作者 郑盛润 钟昀 熊姗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503-1510,共8页
以4-(1H-1,2,4-三氮唑)苯甲酸为配体,采用水热法合成了2种稀土配位聚合物[Tb(tbc3)(H2O)3]n(1)和{[Nd(tbc3)(H2O)3]·H2O}n(2)(Htbc=4-(1H-1,2,4-三氮唑)苯甲酸)。运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对该配位聚合物进行了结构测定,并对其进行了... 以4-(1H-1,2,4-三氮唑)苯甲酸为配体,采用水热法合成了2种稀土配位聚合物[Tb(tbc3)(H2O)3]n(1)和{[Nd(tbc3)(H2O)3]·H2O}n(2)(Htbc=4-(1H-1,2,4-三氮唑)苯甲酸)。运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对该配位聚合物进行了结构测定,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TG及荧光光谱表征。单晶结构表明,配位聚合物1为三斜晶系,空间群P1,配位聚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配位聚合物1和2均为一维链结构,均通过非共价键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配位聚合物 4-(1H-1 2 4-三氮唑)苯甲酸 晶体结构
下载PDF
微波辅助合成3,4-二氨基苯甲酸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精安 郑盛润 苏成勇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9,共4页
以对氨基苯甲酸为原料,在微波辐射下经乙酰化、硝化、水解及还原反应制得3,4-二氨基苯甲酸(Ⅰ),总收率为67.6%(未用微波辐射时为40.7%),反应时间由6 h缩短为1 h,并探讨了合成条件。在n(p- H2NC6H4COOH):n(Ac2O)=1:2,微波功率800 w的... 以对氨基苯甲酸为原料,在微波辐射下经乙酰化、硝化、水解及还原反应制得3,4-二氨基苯甲酸(Ⅰ),总收率为67.6%(未用微波辐射时为40.7%),反应时间由6 h缩短为1 h,并探讨了合成条件。在n(p- H2NC6H4COOH):n(Ac2O)=1:2,微波功率800 w的条件下,回流5 min,对乙酰胺基苯甲酸(Ⅱ)的收率为93.8%;n(Ⅱ):n(Ac2O)=1:2,使用过量乙酸酐,在冰水浴中滴完浓硝酸后,在微波功率800 W,回流3 min后,4-乙酰氨基-3-硝基苯甲酸(Ⅲ)的收率为85.3%;在微波功率800 W条件下,Ⅲ与过量的w(KOH)= 50%乙醇溶液,回流5 min,3-硝基-4-氨基苯甲酸(Ⅳ)的收率为93.1%;在Ⅳ的乙醇溶液中,在回流温度下滴加w[(NH4)2S]=9%硫化铵溶液,然后,在微波功率800 W条件下,回流5 min,可得90.8%的目标产物Ⅰ。用IR、1H NMR对化合物Ⅰ~Ⅳ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4-二氨基苯甲酸 3-硝基-4-乙酰胺基苯甲酸 3-硝基-4-氨基苯甲酸 微波辐射
下载PDF
流动相的pH值和离子强度对牛血清蛋白高效液相色谱手性柱分离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熊雅进 苏文翠 +3 位作者 章伟光 范军 郑盛润 林纯 《分析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9-94,共6页
利用羰基咪唑-柱上衍生法制得牛血清蛋白(BSA)生物手性柱,并研究它在高效液相色谱中对3种对映异构体(色氨酸、匹多莫德及4-苯基-1,3-恶唑烷-2-硫酮(L-苯))的手性分离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随着pH值从5.0上升到7.0,由于L-色氨酸与BSA有固... 利用羰基咪唑-柱上衍生法制得牛血清蛋白(BSA)生物手性柱,并研究它在高效液相色谱中对3种对映异构体(色氨酸、匹多莫德及4-苯基-1,3-恶唑烷-2-硫酮(L-苯))的手性分离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随着pH值从5.0上升到7.0,由于L-色氨酸与BSA有固定的作用位点,使得其保留值随着pH值的增加而大幅增大。而D-色氨酸与BSA无固定作用位点,其保留值随pH变化基本不变,分离度由1.15上升到8.91,增加了6.8倍;酸性样品匹多莫德与BSA主要是静电作用,与色氨酸相反,其对映体的保留值随着pH的增加逐渐减小,分离度逐渐下降,pH 7.0时为单峰,pH 5.0时Rs=1.27;中性样品L-苯的分离度随着pH值的增加有小幅增大。随着离子强度的减小,3对对映体的保留都增强,分离度增大,增加的幅度依次为色氨酸>匹多莫德>L-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血清蛋白(BSA) 高效液相色谱 手性分离 PH值 离子强度
下载PDF
具有超高阳离子染料去除能力的磺酸功能化球形共价有机框架 被引量:5
5
作者 颜艳红 吴锶敏 +5 位作者 严逸伦 汤西豪 蔡松亮 郑盛润 章伟光 顾凤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56-964,共9页
通过三醛基间苯三酚(TFP)与2,2′-联苯胺二磺酸(BDSA)的席夫碱反应,合成了β-酮烯胺连接的磺酸功能化球形共价有机框架(TFP-BDSA COF).所得阴离子型TFP-BDSA可迅速吸附如亚甲基蓝(MLB)、结晶紫(CV)和罗丹明B(RhB)等阳离子染料,而对如甲... 通过三醛基间苯三酚(TFP)与2,2′-联苯胺二磺酸(BDSA)的席夫碱反应,合成了β-酮烯胺连接的磺酸功能化球形共价有机框架(TFP-BDSA COF).所得阴离子型TFP-BDSA可迅速吸附如亚甲基蓝(MLB)、结晶紫(CV)和罗丹明B(RhB)等阳离子染料,而对如甲基橙(MO)和荧光素钠(FS)等阴离子染料则难以吸附,该COF可实现基于电荷模式的阴离子、阳离子染料的分离.TFP-BDSA对阳离子染料的吸附动力学均遵循拟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其对MLB,CV和RhB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高达1116,1429和1638 mg/g.与其它COFs材料相比,TFP-BDSA对CV和RhB的吸附容量最高.该工作可为开发功能COFs材料实现对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快速吸附和有效去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价有机框架 染料 吸附 分离
下载PDF
环糊精衍生物涂渍毛细管柱的制备及分离性能 被引量:2
6
作者 颜霞 方智利 +5 位作者 林纯 王国梁 范军 郑盛润 贾成俊 章伟光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57-962,共6页
以3种环糊精衍生物分别涂覆在毛细管内壁制得气相色谱毛细管柱,以正十二烷为溶质,测得理论塔板数均在2800/m以上,柱效较高。研究了它们对一系列苯系物位置异构体的分离性能,探讨了硝基氯苯、硝基苯胺和苯二胺等化合物在不同柱上的拆分... 以3种环糊精衍生物分别涂覆在毛细管内壁制得气相色谱毛细管柱,以正十二烷为溶质,测得理论塔板数均在2800/m以上,柱效较高。研究了它们对一系列苯系物位置异构体的分离性能,探讨了硝基氯苯、硝基苯胺和苯二胺等化合物在不同柱上的拆分机理。底物分子和固定相之间的弱相互作用(如氢键、偶极相互作用和π-π堆积作用)等直接影响毛细管柱对底物的分离性能。对于苯二胺的位置异构体,在全对氯苯异氰酸酯化β-CD涂覆的毛细管柱(ACD)上的分离因子为1.88,在多叠氮β-CD衍生物涂覆的毛细管柱(NMCD)上的分离因子为1.41,但在单叠氮β-CD衍生物涂覆的毛细管柱(NSCD)上无法分开;对于硝基氯苯,在NMCD柱和ACD柱上的分离因子相近(前者为1.13/1.11;后者为1.08/1.15),在NSCD柱上则无分离趋势;对于硝基苯胺,在NMCD柱上无分离趋势。同时,苯环上不同取代基间电子效应则影响了异构体在气相色谱中出峰顺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糊精衍生物 毛细管柱气相色谱 固定相 苯系物位置异构体 色谱分离
下载PDF
β-酮烯胺类手性共价有机框架的合成及在毛细管气相色谱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严逸伦 黄晓玲 +3 位作者 范军 蔡松亮 郑盛润 章伟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996-2002,共7页
利用2,4,6-三羟基-1,3,5-苯三甲醛(Tfp)和(S)-2,5-双(2-甲基丁氧基)对苯二甲酸二酰肼(Mth)作为单体,通过席夫碱反应合成了新型的β-酮烯胺类手性共价有机框架(COF)材料TfpMth COF.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及氮气吸附-脱... 利用2,4,6-三羟基-1,3,5-苯三甲醛(Tfp)和(S)-2,5-双(2-甲基丁氧基)对苯二甲酸二酰肼(Mth)作为单体,通过席夫碱反应合成了新型的β-酮烯胺类手性共价有机框架(COF)材料TfpMth COF.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及氮气吸附-脱附等手段对制备的TfpMth COF粉末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结晶度、高的孔隙率和优异的热稳定性.基于此,以该COF为新型固定相采用原位生长法制备了TfpMth COF键合毛细管柱,成功分离了一系列直链与支链的烷烃和醇类,以及苯/环己烷、乙苯/苯乙烯混合物.该结果为β-酮烯胺类COF在色谱分离中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也为研究新型气相色谱固定相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价有机框架 β-酮烯胺连接型 气相色谱分离
下载PDF
流动注射-石英晶体微天平中血清蛋白对扁桃酸的手性识别 被引量:1
8
作者 洪涛 王秋云 +3 位作者 范军 陈文静 郑盛润 章伟光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96-1098,共3页
采用流动注射-石英晶体微天平(FIA-QCM)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牛/羊血清蛋白(BSA和GSA)与扁桃酸的手性识别。在QCM表面,BSA和GSA的浓度分别为4.9×10-12和8.8×10-12mol/cm2。血清蛋白与R-扁桃酸(R-MA)作用引起QCM振动频率变化值... 采用流动注射-石英晶体微天平(FIA-QCM)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牛/羊血清蛋白(BSA和GSA)与扁桃酸的手性识别。在QCM表面,BSA和GSA的浓度分别为4.9×10-12和8.8×10-12mol/cm2。血清蛋白与R-扁桃酸(R-MA)作用引起QCM振动频率变化值比S-扁桃酸(S-MA)大;相应紫外结合常数也比与S-MA大,说明血清蛋白对R-MA的作用强于与S-对映体。从识别因子分析,GSA对扁桃酸的手性识别能力优于B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蛋白 扁桃酸 流动注射-石英晶体微天平 紫外光谱 识别因子
下载PDF
基于4-(1-咪唑基)苯甲酸配体构筑的一个单一配体和两个混和配体配位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质(英文) 被引量:2
9
作者 李田田 郑盛润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566-1572,共7页
以4-(1-咪唑基)-苯甲酸(HIBA)为配体,与Cu(NO_3)2·6H_2O和Cd(Ac)_2·2H_2O在加入或不加入5-硝基间苯二甲酸(H_2NPA)的情况下,通过水热法得到了3个新的配位聚合物,分别为{[Cu(IBA)_2]·DMF}n(1)、{[Cd(IBA)2(H_2O)]·3H... 以4-(1-咪唑基)-苯甲酸(HIBA)为配体,与Cu(NO_3)2·6H_2O和Cd(Ac)_2·2H_2O在加入或不加入5-硝基间苯二甲酸(H_2NPA)的情况下,通过水热法得到了3个新的配位聚合物,分别为{[Cu(IBA)_2]·DMF}n(1)、{[Cd(IBA)2(H_2O)]·3H_2O}n(2)和[Cd_3(IBA)_2(NPA)_2]n(3)。配合物1和2分别为4重和3重穿插的具有金刚石拓扑网络的三维框架结构,配合物3是由混合配体形成的基于一维Cd-羧基次级构筑基元的三维框架结构,其一维构筑基元由Cd髤离子通过IBA-和NPA2-配体同时桥联形成的。此外,还表征了这些化合物的晶相纯度以及配合物2和3的荧光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1-咪唑基)-苯甲酸 配位聚合物 晶体结构 固体荧光
下载PDF
阳离子共价有机框架对水中非甾体药物的强化去除 被引量:1
10
作者 颜艳红 李舒晴 +4 位作者 汤西豪 郑盛润 蔡松亮 章伟光 顾凤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091-3098,共8页
以三醛基间苯三酚(TFP)和溴化乙锭(EB)为单体,在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了一种二维β-酮烯胺类阳离子型共价有机框架(COF)材料.所得TFP-EB COF呈现出良好的结晶度、高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溴化乙锭单元,故可将其应用于水中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以三醛基间苯三酚(TFP)和溴化乙锭(EB)为单体,在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了一种二维β-酮烯胺类阳离子型共价有机框架(COF)材料.所得TFP-EB COF呈现出良好的结晶度、高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溴化乙锭单元,故可将其应用于水中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的去除.阳离子TFP-EB COF对双氯芬酸钠(DCF-S)和对氨基水杨酸钠(PAS-S)两种非甾体抗炎药表现出高的吸附能力和快的吸附动力学,其饱和吸附容量分别可达350.4和145.3 mg/g.而采用TFP与4,4'-二氨基联苯(BND)在类似条件下合成的中性TFP-BND COF则表现出较差的吸附性能,其对DCF-S和PAS-S的饱和吸附容量分别仅有59.7和13.6 mg/g.TFP-EB COF的吸附性能比TFP-BND COF更优异,这主要归因于TFP-EB COF孔道中存在的大量阳离子EB单元与NSAIDs中的羧基间存在强烈的静电作用.此外,竞争离子干扰和循环再生实验表明阳离子型TFP-EB COF在NSAIDs污染物的去除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价有机框架 吸附 非甾体抗炎药
下载PDF
新型选择性渗透材料PDMA/PVA的合成与防护性能
11
作者 于建美 范军 +6 位作者 郑盛润 张智 章伟光 李杰 周国永 李和国 王志军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3-88,共6页
在甲基丙烯酸N,N-二甲胺基乙酯(DMA)的乳液聚合体系中,加入不同比例的聚乙烯醇(PVA)得到了一系列PDMA/PVA复合薄膜,研究薄膜的热稳定性、透湿性及与沙林毒气模拟剂氯磷酸二乙酯(DCP)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随着PVA质量分数的增加,薄膜的... 在甲基丙烯酸N,N-二甲胺基乙酯(DMA)的乳液聚合体系中,加入不同比例的聚乙烯醇(PVA)得到了一系列PDMA/PVA复合薄膜,研究薄膜的热稳定性、透湿性及与沙林毒气模拟剂氯磷酸二乙酯(DCP)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随着PVA质量分数的增加,薄膜的透湿性能先增强后减弱,当PVA含量为30%时,薄膜的透湿性能达到最佳;而且,PVA含量增加使复合薄膜降解DCP性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N N-二甲胺基乙酯 聚乙烯醇 乳液聚合 透湿性能 防护性能
下载PDF
新型气相毛细管柱的制备及对苯系位置异构体的色谱分离
12
作者 贾成俊 颜霞 +2 位作者 范军 郑盛润 章伟光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0-84,共5页
将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静态涂覆在毛细管内壁得到一种新的气相毛细管柱,以正十二烷为溶质测得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为2 337/m,与涂覆七-(2,6-O-二戊基-3-O-三氟乙酰基)-β-环糊精(DP-TFA-β-CD)的毛细管柱柱效相近;然后研究这2种... 将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静态涂覆在毛细管内壁得到一种新的气相毛细管柱,以正十二烷为溶质测得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为2 337/m,与涂覆七-(2,6-O-二戊基-3-O-三氟乙酰基)-β-环糊精(DP-TFA-β-CD)的毛细管柱柱效相近;然后研究这2种毛细管柱对苯系位置异构体(如硝基甲苯、硝基氯苯、二氯苯、二甲苯和苯二甲酸二甲酯)的分离性能.结果表明,它们对邻/对、间/对取代苯系化合物表现较好的分离能力,如二氯苯的位置异构体在HP-β-CD柱上的分离因子分别为1.28和1.13,比DP-TFA-β-CD柱的分离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糊精衍生物 气相毛细管柱 位置异构体 色谱分离
下载PDF
Construction of Two Coordination Polymers Based on Two New 5-Substitued Tetrazole-based Ligands: Structures and Luminescent Properties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田田 郑盛润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2期308-316,169,共10页
Two new coordination polymers(CPs) based on two new tetrazole-based ligands, namely, [Cu(TPP)]n(HTTP = 4-(3-(2 H-tetrazol-5-yl)phenyl)pyridine, 1) and {[Cd_2(TBCA)_2(H_2O)_2]·-H_2O}n(H_2TBCA = 3?-(2 H-tetrazol-5-... Two new coordination polymers(CPs) based on two new tetrazole-based ligands, namely, [Cu(TPP)]n(HTTP = 4-(3-(2 H-tetrazol-5-yl)phenyl)pyridine, 1) and {[Cd_2(TBCA)_2(H_2O)_2]·-H_2O}n(H_2TBCA = 3?-(2 H-tetrazol-5-yl)biphenyl-4-carboxylic acid, 2), were synthesized via solvothermal reactions.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reveals that compound 1 exhibits a(3,6)-connected rtl network topology based on binuclear secondary building units(SBUs). Compound 2 presents a 2D framework composed of 1D SUBs formed by both carboxyl and tetrazole groups. The 2D network is linked into a 3D framework via various hydrogen bonds. They represent two examples of CPs construct from rigid 5-substitued tetrazole-based ligands with relatively longer spacer. The thermal stabilities and luminescent properties of compounds 1 and 2 were also explo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trazole-based ligand coordination polymer crystal structure solid-state luminescence
下载PDF
无机螺旋体超分子配合物的组装、应用和结构转化研究进展
14
作者 郑盛润 潘梅 苏成勇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74-183,共10页
简述了近年来报道的具有新颖结构和性能的无机螺旋体超分子配合物的组装、应用和结构转化方面的最新进展,并展望了无机螺旋体的发展前景及其开发应用潜力。
关键词 无机螺旋体 超分子 组装 结构转化
原文传递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a Cd(Ⅱ)Metal-organic Framework Based on a Newly Designed Heterotopic Tripodal N-Donor Ligand
15
作者 黄洁芬 陈溢濠 +2 位作者 梁镇华 郑盛润 曹军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2期73-78,I0009,共7页
In this paper,a Cd(Ⅱ)metal-organic framework(MOF),Cd-DIBT(HDIBT=5-(3?,5?-di(1 Himidazol-1-yl)-[1,1?-biphenyl]-4-yl)-1 H-tetrazole),has been constructed based on a newly designed heterotopic tripodal ligand containing... In this paper,a Cd(Ⅱ)metal-organic framework(MOF),Cd-DIBT(HDIBT=5-(3?,5?-di(1 Himidazol-1-yl)-[1,1?-biphenyl]-4-yl)-1 H-tetrazole),has been constructed based on a newly designed heterotopic tripodal ligand containing both imidazolyl and pyrazolyl groups.The Cd-DIBT exhibits a new three-dimensional(3,3,9)-connected trinodal network topology with point symbol of(42·6)(43)2(48·615·812·10)(namely scnu)based on binuclear secondary building blocks(SBUs).Staggered 1 D channels were observed in such framework and was estimated to have 5487?^(3)potential solvent area(56%).The stability study reveals that the framework is unstable and easily transforms into amorphous MOF after the removal of guest molecules.In addition,the Cd-DIBT shows a ligand-centered luminesc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terotopic tripodal ligand metal-organic framework TOPOLOGY crystal structur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