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剩余污泥自絮凝特性及关键影响因素作用分析
1
作者 赫俊国 庞鹤亮 +3 位作者 张立洲 郑砚石 刘甜甜 张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32,共6页
为解决污泥减量化处理过程中药耗或能耗过高、污泥量增加等问题,提出利用污泥自身胞外聚合物(EPS)产生的自絮凝调理来促进其脱水性能,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考察污泥质量浓度、搅拌强度和搅拌时间对污泥自絮凝特性的影响,分析污泥毛... 为解决污泥减量化处理过程中药耗或能耗过高、污泥量增加等问题,提出利用污泥自身胞外聚合物(EPS)产生的自絮凝调理来促进其脱水性能,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考察污泥质量浓度、搅拌强度和搅拌时间对污泥自絮凝特性的影响,分析污泥毛细吸水时间(tCST)、污泥容积指数(SVI)、污泥粒径和Zeta电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自絮凝可增大污泥粒径,提高污泥疏水性,减少絮体表面Zeta电位的影响,从而改善污泥脱水性能和沉降性能.在最佳参数(污泥质量浓度18 g·L-1、搅拌强度200 r/min、搅拌时间3.5 min)条件下,自絮凝后污泥体积平均粒径增加11.4%,Zeta电位升高19.0%,tCST降低17.1%,SVI降低8.1%,效果显著.所考察的因素对自絮凝作用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污泥质量浓度>搅拌时间>搅拌强度.较高的污泥质量浓度、搅拌强度和搅拌时间均有利于提高自絮凝效果,而当污泥质量浓度、搅拌强度或搅拌时间大于最佳参数时,自絮凝效果则逐渐减弱.研究成果提供了利用污泥自身特性进行调理的新思路,可为优化污泥调理方式、降低调理药耗和减少污泥产量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自絮凝 脱水性能 沉降性能 粒径 ZETA电位
下载PDF
基于响应曲面法优化污泥PAC调理的搅拌参数 被引量:1
2
作者 辛志远 赫俊国 +4 位作者 郑砚石 张鹏 张鹏飞 张立洲 庞鹤亮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6期661-666,697,共7页
使用聚合氯化铝(PAC)作为调理剂,以污泥毛细吸水时间(CST)和污泥容积指数(SVI)分别表征污泥调理后的脱水性能和沉降性能,运用响应曲面法考察剩余污泥PAC调理过程中动力学搅拌参数对污泥脱水性能和沉降性能影响规律,分析各搅拌参数及其... 使用聚合氯化铝(PAC)作为调理剂,以污泥毛细吸水时间(CST)和污泥容积指数(SVI)分别表征污泥调理后的脱水性能和沉降性能,运用响应曲面法考察剩余污泥PAC调理过程中动力学搅拌参数对污泥脱水性能和沉降性能影响规律,分析各搅拌参数及其交互作用对污泥化学调理效能的影响,优化污泥PAC调理的动力学搅拌参数建立CST、SVI关于动力学搅拌参数的数学模型,并对搅拌参数进行耗能评价.本研究中的动力学搅拌参数包括:第一级搅拌强度(时间),第二级搅拌强度(时间).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级搅拌参数对污泥脱水性能和沉降性能影响较强;搅拌参数交互作用对污泥的脱水性能和沉降性能存在显著影响,但对于污泥脱水性能和沉降性能各自起主要交互作用的搅拌参数存在显著区别;数学模型回归性较好,与预测值相比最大偏差为1.91%,剩余污泥PAC调理的最佳动力学搅拌参数:200 r/min,40 s,60 r/min,9 min;对各组搅拌参数进行经济性评价,选择最佳搅拌参数进行污泥调理时耗能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响应曲面法 PAC调理 动力学搅拌参数 耗能评价
下载PDF
铁铜改性稻壳炭对双氯芬酸钠吸附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裴曼一 李梅 +6 位作者 裴建川 杨金艳 单骁 郑砚石 赖阳阳 宋博涵 梁佳雨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7-746,共10页
以稻壳为原料制备铁铜改性生物炭(FCBC300),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元素组成分析仪、X-射线衍射光谱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其进行了系列基础理化性质表征,通过批量吸附实验研究了FCBC300在不同pH和干扰离子及有机物腐殖酸(HA)等条件下对... 以稻壳为原料制备铁铜改性生物炭(FCBC300),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元素组成分析仪、X-射线衍射光谱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其进行了系列基础理化性质表征,通过批量吸附实验研究了FCBC300在不同pH和干扰离子及有机物腐殖酸(HA)等条件下对双氯芬酸钠(DCF)的去除效果和吸附机制。结果表明,改性后稻壳炭表面负载Fe_(3)O_(4)、γ-Fe_(2)O_(3)和CuO,芳香性增强、亲水性降低,对DCF的吸附性能大幅度提升。pH=5~9条件下,改性稻壳炭对DCF的吸附量约是未改性稻壳炭的20倍,吸附机制以静电作用为主;PO_(4)^(3-)的存在对吸附几乎无影响,SO_(4)^(2-)、Cl^(-)和HCO_(3)^(-)-对DCF的去除虽有轻微抑制作用,但去除率下降幅度均低于5%,HA存在则明显抑制吸附能力;FCBC300对DCF的吸附过程,更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预测最大吸附量为476.1905 mg·g^(-1)。综上所述,FCBC300体现出良好的pH缓冲性、抗离子干扰性和高吸附性能,在废水处理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壳生物炭 改性 双氯芬酸钠 吸附
原文传递
浓缩时间对剩余污泥性质及PAC调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庞鹤亮 赫俊国 +4 位作者 郑砚石 曾祥国 张立洲 王东 张杰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109-114,共6页
通过静态沉降试验模拟浓缩池剩余污泥的浓缩过程,考察不同浓缩时间下污泥性质和浓缩效能的变化规律,并分别对浓缩时间为12、20、32、48 h的浓缩污泥进行聚合氯化铝(PAC)调理,考察浓缩时间对污泥化学调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污泥浓... 通过静态沉降试验模拟浓缩池剩余污泥的浓缩过程,考察不同浓缩时间下污泥性质和浓缩效能的变化规律,并分别对浓缩时间为12、20、32、48 h的浓缩污泥进行聚合氯化铝(PAC)调理,考察浓缩时间对污泥化学调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污泥浓缩过程中,污泥自身代谢活动使氧化还原电位(ORP)降低,胞外聚合物(EPS)作为代谢基质被降解消耗,产生挥发性脂肪酸(VFAs),导致污泥p H值降低,上清液Zeta电位升高,污泥体积平均粒径从81.6μm降至63.04μm,污泥絮体的絮凝能力减弱,毛细吸水时间(CST)从23.4 s升高至42.3 s,污泥脱水性能恶化。其中当浓缩时间为32~36 h时,部分污泥絮体和好氧微生物解体,导致污泥体积平均粒径急剧降低,CST急剧升高。随着浓缩时间的延长,污泥含水率逐渐降低,浓缩时间>12 h时,浓缩后污泥的含水率<98%;PAC调理效果逐渐减弱,调理后污泥的CST降低程度和体积平均粒径增大程度均逐渐减小。浓缩时间为12和20 h时,污泥调理效果较显著;而浓缩时间为32和48 h时,污泥调理效果并不显著。因此,试验条件下剩余污泥的最佳浓缩时间为12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浓缩时间 脱水性能 聚合氯化铝
原文传递
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热点解读
5
作者 郑砚石 《新重庆》 2010年第11期8-10,共3页
一切为了科学发展立足五个坚持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杨宜勇认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的重中之重,也将是日后我们评价“十二五”的重要标准。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 一切为了科学发展立足五个坚持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杨宜勇认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的重中之重,也将是日后我们评价“十二五”的重要标准。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中全会精神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环境友好型社会 “十二五” 解读 国家发改委 博士生导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