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物学系列课程融合思政元素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1
作者 郑秋桦 曾松荣 +2 位作者 柯野 许钦坤 郑炜彬 《韶关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94-98,共5页
微生物学系列课程作为高校生命科学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将其与课程思政充分融合,是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相关要求的表现,是增强高校育人质量的有效途径。在充分认识微生物学系列课程融合... 微生物学系列课程作为高校生命科学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将其与课程思政充分融合,是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相关要求的表现,是增强高校育人质量的有效途径。在充分认识微生物学系列课程融合课程思政必要性的基础上,通过精心化设计教学方式、依靠讲解专业理论知识点、借助实验课程渗透思政元素等,革新教学评价体系,来保证课程思政教育工作高质量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学 课程思政元素 实践
下载PDF
蝴蝶兰无菌播种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2
作者 郑秋桦 黎栋然 +2 位作者 潘烨鑫 漆萍 巫跃君 《种子科技》 2023年第20期32-34,共3页
通过配制含不同激素水平及添加物的培养基对纳博纳交樱桃番茄和纳博纳交矩宝橘子2种新杂交品种蝴蝶兰种子和原球茎进行阶段性培养,探究不同6-BA水平对于诱导新杂交品种蝴蝶兰种子形成原球茎的影响,6-BA、NAA水平以及香蕉汁、椰子水与土... 通过配制含不同激素水平及添加物的培养基对纳博纳交樱桃番茄和纳博纳交矩宝橘子2种新杂交品种蝴蝶兰种子和原球茎进行阶段性培养,探究不同6-BA水平对于诱导新杂交品种蝴蝶兰种子形成原球茎的影响,6-BA、NAA水平以及香蕉汁、椰子水与土豆对于原球茎芽分化的影响。结果显示,蝴蝶兰无菌播种的最适NAA浓度为3.0 mg/L;芽诱导最适NAA浓度为3.0 mg/L,最适6-BA浓度为0.25 mg/L,最适添加物为椰子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兰 无菌播种 培养基改良
下载PDF
固态发酵食用菌渣生产蛋白饲料的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郑秋桦 聂国添 +1 位作者 曾松荣 郑炜彬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84-88,共5页
试验以食用菌渣为研究对象,旨在提高发酵后产物中粗蛋白含量。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不同因素对固态发酵食用菌渣中粗蛋白含量的影响,寻找最优发酵工艺参数组合,在最优工艺参数条件下比较发酵前后营养物质含量。结果显示:影响... 试验以食用菌渣为研究对象,旨在提高发酵后产物中粗蛋白含量。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不同因素对固态发酵食用菌渣中粗蛋白含量的影响,寻找最优发酵工艺参数组合,在最优工艺参数条件下比较发酵前后营养物质含量。结果显示:影响菌渣发酵后粗蛋白含量因素排序为:料液比>发酵温度>种子液接种量>发酵时间。最优发酵工艺参数为:发酵温度30℃、料液比3.0 g/mL、发酵时间96 h、种子液接种量25%。此工艺条件下的菌渣发酵后粗蛋白含量为22.37%。与发酵前相比,菌渣发酵后粗蛋白含量显著提升(P<0.05),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接种混合菌对食用菌渣进行固态发酵,可生产较优质的蛋白饲料,有效提高菌渣的饲用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菌渣 固态发酵 蛋白饲料 工艺优化
原文传递
地方院校生物类专业基础课程实施教考分离的实践——以某学院英东生物工程学院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郑秋桦 曾松荣 +2 位作者 柯野 易道生 彭红元 《韶关学院学报》 2018年第8期101-105,共5页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高校现行课程考核实行教考分离十分必要,韶关学院生物类专业基础课程从课程选择、课程标准编制、题库建设、组卷方式、反馈模式、辅助措施等方面实行教考分离,取得了一些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并针...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高校现行课程考核实行教考分离十分必要,韶关学院生物类专业基础课程从课程选择、课程标准编制、题库建设、组卷方式、反馈模式、辅助措施等方面实行教考分离,取得了一些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并针对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科学 专业基础课程 试题库 教考分离
下载PDF
两种灵芝的粗多糖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的比较 被引量:5
5
作者 郑秋桦 曾松荣 +1 位作者 柯野 陈桢 《现代农业研究》 2018年第6期108-109,共2页
本文主要探究两种灵芝粗多糖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的比较。采用超声波提取,然后,选用苯酚——硫酸法检测两种灵芝粗多糖得率。其中紫芝为2.2%,赤芝为2.8%。另外,还选取了铁氰化钾还原法来检测比较两种灵芝粗多糖的自身还原能力,同时对二者... 本文主要探究两种灵芝粗多糖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的比较。采用超声波提取,然后,选用苯酚——硫酸法检测两种灵芝粗多糖得率。其中紫芝为2.2%,赤芝为2.8%。另外,还选取了铁氰化钾还原法来检测比较两种灵芝粗多糖的自身还原能力,同时对二者清除羟基自由基(-OH)效果进行了比较,以及对清除DPPH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赤灵芝粗多糖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还原能力均比紫灵芝粗多糖强,但是对于DPPH的清除能力比紫芝粗多糖稍弱,而且紫芝、赤芝的抗氧化活性均与其粗多糖含量的浓度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灵芝 粗多糖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3种抗原修复方法对免疫组化染色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郑秋桦 李钰湘 +1 位作者 柯野 张海明 《韶关学院学报》 2017年第12期51-54,共4页
为了确定5种抗体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效果中的最佳修复方法,本文分别采用水煮法、微波法和高压法对抗原进行修复后,按常规免疫组化方法进行染色、镜检.结果表明5个抗体在高压修复下都是强表达,P53、P63在微波修复20 min下也是强表达.因此... 为了确定5种抗体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效果中的最佳修复方法,本文分别采用水煮法、微波法和高压法对抗原进行修复后,按常规免疫组化方法进行染色、镜检.结果表明5个抗体在高压修复下都是强表达,P53、P63在微波修复20 min下也是强表达.因此,从修复效果、时间及稳定性等角度综合考虑,高压0.1 Mpa(121℃)修复2 min是对P53、P63、Ki67、CK5/6、CK7的较佳修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 抗原修复 染色
下载PDF
对粤北山区4株香菇菌株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郑秋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7450-7451,7453,共3页
探讨来自粤北不同地方香菇菌株的共性与差异,并研究香菇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通过拮抗试验明确了各菌株之间的拮抗关系;通过组织培养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C/N、pH、维生素、温度、湿度和光照时间对香菇菌株生长的影响。4株香菇菌... 探讨来自粤北不同地方香菇菌株的共性与差异,并研究香菇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通过拮抗试验明确了各菌株之间的拮抗关系;通过组织培养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C/N、pH、维生素、温度、湿度和光照时间对香菇菌株生长的影响。4株香菇菌株都来自粤北不同地方,但相互之间表现出拮抗关系,表明4株菌株的亲缘关系较远。香菇的最佳碳源是葡萄糖或蔗糖,最佳氮源是酵母膏或黄豆粉,碳氮比为10—30:1,初始pH值控制在5左右;在培养菌丝体时要注意避光培养,培养温度不宜过高或者过低,最适温度为25℃,在培养基中添加vB1或者Vc均可促进菌丝体的生长;培养基的湿度控制在60%最佳。4株菌株的亲缘关系较远,并且野生菌株具有较强的生长势。具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菌丝体 培养条件
下载PDF
植物组织培养实践教学平台“产学研”运作模式探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郑秋桦 白音 陈如红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第17期142-143,共2页
在当前的植物组织培养实践教学中,必须注重教学平台"产学研"运作模式的分析,才能对其有充分的认识。该文在了解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开展现状以及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对植物组织培养实践教学平台"产学研"运作模式的途径... 在当前的植物组织培养实践教学中,必须注重教学平台"产学研"运作模式的分析,才能对其有充分的认识。该文在了解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开展现状以及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对植物组织培养实践教学平台"产学研"运作模式的途径进行了探究,以期对今后的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组织培养 教学平台 产学研
下载PDF
粤北山区溪黄草体外抗菌实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郑秋桦 《韶关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85-87,95,共4页
对粤北山区两种溪黄草的抗菌活性进行检测,采用平板打孔法进行定性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溪黄草乙醇提取液对临床常见的细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尤其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效果最为明显.对白色念珠菌(真菌)也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对粤北山区两种溪黄草的抗菌活性进行检测,采用平板打孔法进行定性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溪黄草乙醇提取液对临床常见的细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尤其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效果最为明显.对白色念珠菌(真菌)也有一定的抗菌作用,两种溪黄草有部分类同的抗菌功效.以溪黄草作为原料提取高效、安全、经济实用的天然抗菌活性物质具有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溪黄草 抗菌作用 粤北山区
下载PDF
钻喙兰快速繁殖技术体系优化
10
作者 郑秋桦 郑翼泽 +5 位作者 刘博婷 刘羽佳 曾松荣 黎栋然 李德有 吴京圩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48-552,共5页
本文通过钻喙兰(Rhynchostylis retusa(L.)Bl.)的快速繁殖技术体系优化,以期提高钻喙兰的繁殖效率。分别考察初代培养、继代培养和生根培养中培养基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和配比对培养效果的影响,考察移栽炼苗遮光率对组培苗成活率的... 本文通过钻喙兰(Rhynchostylis retusa(L.)Bl.)的快速繁殖技术体系优化,以期提高钻喙兰的繁殖效率。分别考察初代培养、继代培养和生根培养中培养基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和配比对培养效果的影响,考察移栽炼苗遮光率对组培苗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钻喙兰种子外植体组培快繁体系为初代培养采用1/2MS培养基中添加6-苄氨基嘌呤(0.9 mg·L^(-1))和萘乙酸(0.1 mg·L^(-1))获得愈伤组织的诱导率较高,可达96.8%;继代培养采用1/2MS继代培养基并添加6-苄氨基嘌呤(2.5 mg·L^(-1))和萘乙酸(1.4 mg·L^(-1))诱导率较高,可达96.4%;生根培养采用1/2MS培养基并添加萘乙酸(1.6 mg·L^(-1))钻喙兰生根率较高,可达95.1%;移栽练苗采用50%遮光率组培苗成活率最高,可达97.4%。通过钻喙兰的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的优化,可为钻喙兰的栽培生产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喙兰 组培培养 技术优化
下载PDF
高营养水平日粮中添加平菇菌渣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郑秋桦 郑炜彬 +2 位作者 聂国添 曾松荣 吴京圩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120-123,共4页
文章旨在研究高营养水平日粮中添加平菇菌渣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将240只1日龄肉鸡雏鸡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添加平菇菌渣5、10、20 g/kg的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49 d,在正试期第21天和第49天进行生产性能检测。结果表明... 文章旨在研究高营养水平日粮中添加平菇菌渣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将240只1日龄肉鸡雏鸡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添加平菇菌渣5、10、20 g/kg的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49 d,在正试期第21天和第49天进行生产性能检测。结果表明:(1)从试验全期看,试验1、2、3组肉鸡采食量分别提高17.73%(P> 0.05)、11.05%(P> 0.05)、2.21%(P <0.05),试验3组差异显著,肉鸡采食量明显提升。(2)在1~21日龄时,试验1、2、3组肉鸡体增重分别提高10.09%(P> 0.01)、9.51%(P> 0.01)、8.21%(P> 0.05);22~49日龄时,试验1、2、3组肉鸡体增重分别提高10.17%(P> 0.05)、5.39%(P <0.05)、4.68%(P <0.05);l~49日龄时,试验1、2,3组肉鸡体增重分别提高10.19%(P> 0.05)、6.48%(P <0.05)、5.59%(P <0.05)。(3)试验1组和2组料重比比对照组增加6.66%(P> 0.05)、4.35%(P <0.05),而试验3组增加了3.46%(P <0.05),试验3组差异显著,饲料转化率最好。结论 :将平菇菌渣添加到高营养水平日粮中,不仅可以发挥出平菇菌渣的利用价值,同时也让肉鸡日粮变得更加营养安全,促进肉鸡生产性能不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营养日粮 平菇菌渣 肉鸡日增重 生产性能
下载PDF
凡口铅锌矿废弃地植物促生长内生真菌的筛选
12
作者 郑秋桦 李富鑫 +3 位作者 刘广源 庞彦韬 黎晓漩 曾松荣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2022年第6期55-61,共7页
以粤北凡口铅锌矿废弃地优势植物香蒲(Typhaorientalis presl)、苦楝(Melia azedarach)、苎麻(Boehmeria nivea)和蓖麻(Ricinus communis)中分离筛选出的具有抗重金属铅、锌能力的45株内生真菌为研究材料,利用CAS检测液显色反应、钼锑... 以粤北凡口铅锌矿废弃地优势植物香蒲(Typhaorientalis presl)、苦楝(Melia azedarach)、苎麻(Boehmeria nivea)和蓖麻(Ricinus communis)中分离筛选出的具有抗重金属铅、锌能力的45株内生真菌为研究材料,利用CAS检测液显色反应、钼锑抗比色法和Salkowski法,分别筛选出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产铁载体菌株30株、溶磷菌株3株和产吲哚乙酸(IAA)菌株18株。并选取具有产铁载体、溶磷或产IAA能力较强的菌株作为代表菌株进行形态学鉴定和ITS序列分析,鉴定结果显示:WB-21为曲霉属(Aspergillus)、BM3为旋孢腔菌属(Cochliobolus)、BM5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菌株XP3.21为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ZMP5-3为篮状菌属(Talaromy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铁载体 溶磷 IAA ITS序列分析
下载PDF
粤北山区14种中草药抗菌效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黄晓敏 郑秋桦 +2 位作者 廖玲军 曾晓君 方志红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963-965,共3页
目的:对粤北山区民间应用于抗菌的中草药进行体外抗菌活性实验.方法:采用琼脂对倍稀释法测定14种中草药对10种受试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14种中草药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能力,其中铁苋菜(生汁)、董酱背、田基黄、大蓟、冬心威和苦... 目的:对粤北山区民间应用于抗菌的中草药进行体外抗菌活性实验.方法:采用琼脂对倍稀释法测定14种中草药对10种受试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14种中草药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能力,其中铁苋菜(生汁)、董酱背、田基黄、大蓟、冬心威和苦菜公抗福氏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最强,其MIC90分别为0.3125~0.625mg/ml.结论:粤北14种中草药均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但还需进行药物毒副作用的动物试验和临床用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药理学 实验研究 抗菌效能 粤北山区 中草药 实验研 体外抗菌活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 最小抑菌浓度 福氏痢疾杆菌
下载PDF
温度和pH值对杏鲍菇3、528菌丝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蔡爱群 肖剑光 +4 位作者 郑秋桦 柯野 方白玉 罗泽保 杨小兵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670-1673,共4页
试验采用斜面培养法观察在不同温度和pH值条件下,杏鲍菇3和杏鲍菇528菌丝体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杏鲍菇3和杏鲍菇528菌丝的适宜生长温度均为20~30℃,最适温度为25℃,说明这2个杏鲍菇品种属于中高温型食用菌。菌丝能生长的pH值范围为4.... 试验采用斜面培养法观察在不同温度和pH值条件下,杏鲍菇3和杏鲍菇528菌丝体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杏鲍菇3和杏鲍菇528菌丝的适宜生长温度均为20~30℃,最适温度为25℃,说明这2个杏鲍菇品种属于中高温型食用菌。菌丝能生长的pH值范围为4.5~8.5,最适pH值为5.5~6.0,说明杏鲍菇菌丝生长的pH值范围较宽,但在酸性条件中生长得较好,可见这2个杏鲍菇品种是偏酸性的菇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 温度 PH 菌丝生长
下载PDF
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讨与实践——以韶关学院为例 被引量:12
15
作者 柯野 曾松荣 郑秋桦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90-195,共6页
在国内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该文针对地方本科院校韶关学院生物工程专业的具体情况,在树立面向企业的办学理念、设置与企业实际需求相关的课程体系、建立多种类型的学生培养平台以及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 在国内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该文针对地方本科院校韶关学院生物工程专业的具体情况,在树立面向企业的办学理念、设置与企业实际需求相关的课程体系、建立多种类型的学生培养平台以及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建立了对该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为同类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本科院校 生物工程专业 应用型人才培养
下载PDF
香菇酸乳对小鼠免疫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柯野 朱曼菁 +2 位作者 曾松荣 方白玉 郑秋桦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73-576,共4页
为了研究自制的香菇酸乳对小白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作者采用小白鼠的体重增长率、脏器指数、血清抗菌活性、溶血素含量、溶菌酶活性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等检测方法,比较了自制的香菇酸乳与普通酸乳和生理盐水对小白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 为了研究自制的香菇酸乳对小白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作者采用小白鼠的体重增长率、脏器指数、血清抗菌活性、溶血素含量、溶菌酶活性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等检测方法,比较了自制的香菇酸乳与普通酸乳和生理盐水对小白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生理盐水相比,香菇酸乳和普通酸乳能显著地提高小白鼠的体重增长率、脏器指数和血清抗菌活性,而两种酸乳之间差异不显著(香菇酸乳比普通酸乳更能显著地提高胸腺指数除外);香菇酸乳显著地提高小白鼠血清的溶血素和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但是普通酸乳和生理盐水不具有该功效;香菇酸乳和普通酸乳与生理盐水相比较均能显著地提高小白鼠血清溶菌酶活性,且香菇酸乳比普通酸乳提高溶菌酶活性的作用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酸乳 小鼠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大肠埃希氏菌生物膜对山苍子精油的抗性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晓敏 郑秋桦 +3 位作者 管文华 林少芸 彭晓云 曾松荣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622-1623,共2页
目的研究大肠埃希氏菌生物膜对山苍子精油的抵抗力。方法采用Brown平板改良法体外复制大肠埃希氏菌生物膜模型,扫描电镜确认后应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对其进行实验研究。结果培养3d的大肠埃希氏菌生物膜对体积分数2.5%的山苍子精油耐受时... 目的研究大肠埃希氏菌生物膜对山苍子精油的抵抗力。方法采用Brown平板改良法体外复制大肠埃希氏菌生物膜模型,扫描电镜确认后应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对其进行实验研究。结果培养3d的大肠埃希氏菌生物膜对体积分数2.5%的山苍子精油耐受时间最短,作用20 min完全被杀灭;培养7d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对体积分数0.75%山苍子精油耐受时间最长,作用150min才被完全清除,用大肠埃希氏菌浮游菌滴染滤膜经体积分数2.5%山苍子精油处理后,均在10min内被完全杀灭。结论形成生物膜的细菌对山苍子精油的抵抗力比浮游菌强,随着生物膜形成时间延长,抵抗力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苍子精油 大肠埃希氏菌 生物膜 抗性
下载PDF
不同密度聚氨酯海绵为支撑物的液体悬浮培养对蝴蝶兰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18
作者 郑秋桦 黎栋然 +2 位作者 潘烨鑫 郑翼泽 吴京圩 《乡村科技》 2022年第23期87-90,共4页
以蝴蝶兰组培苗为试验材料,探究以不同密度聚氨酯海绵为支撑物的条件下,不加琼脂粉固化,液体悬浮培养对蝴蝶兰组培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液体悬浮培养的蝴蝶兰组培苗根质量和单株鲜质量都高于在固体培养基培养的组培苗,其中高密度的... 以蝴蝶兰组培苗为试验材料,探究以不同密度聚氨酯海绵为支撑物的条件下,不加琼脂粉固化,液体悬浮培养对蝴蝶兰组培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液体悬浮培养的蝴蝶兰组培苗根质量和单株鲜质量都高于在固体培养基培养的组培苗,其中高密度的聚氨酯海绵(50PPI1)的效果最佳。此次试验为进一步开发应用蝴蝶兰组培苗液体悬浮技术提供重要的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悬浮培养 蝴蝶兰 组培苗
下载PDF
辣木内生真菌产生抗菌物质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柯野 黄志福 +1 位作者 曾松荣 郑秋桦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1-33,42,共4页
从辣木(Moringa sp.)中分离得到一株内生真菌(Aspergillus sp.),其发酵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的生长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曲霉ly14发酵液抑菌效果的最适碳源是麦芽糖,最适氮源是玉米浆,最适初始pH为5,最适装液量为50 mL和最适培养... 从辣木(Moringa sp.)中分离得到一株内生真菌(Aspergillus sp.),其发酵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的生长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曲霉ly14发酵液抑菌效果的最适碳源是麦芽糖,最适氮源是玉米浆,最适初始pH为5,最适装液量为50 mL和最适培养时间160 h,但生长因子(叶酸和VB12除外)和无机盐离子并不促进发酵夜得抑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抗菌活性物质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不同培养条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生长影响实验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彭晓云 黄晓敏 +1 位作者 郑秋桦 李海妙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7期780-782,共3页
目的: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体外不同培养条件下形成生物膜的能力。方法:在不同温度、不同载体、不同培养时间及营养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测出细菌生物膜表面积,并进行两两比较。结果:在不同温度下培养的细菌膜,25℃的表面积有显著性差异... 目的: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体外不同培养条件下形成生物膜的能力。方法:在不同温度、不同载体、不同培养时间及营养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测出细菌生物膜表面积,并进行两两比较。结果:在不同温度下培养的细菌膜,25℃的表面积有显著性差异;不同的载体培养的细菌膜两两比较有极显著差异,以硅胶膜的差异最大;培养5d、6d菌膜的表面积明显高于3d的表面积;振动与非振动培养的菌膜有极显著差异。结论:在体外细菌形成细菌膜的能力与培养条件密切相关,培养温度、载体、时间和营养条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膜生长都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 金黄色/生理学 生物膜 细胞培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