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血压相关的介入诊疗进展
1
作者 车武强 郑金刚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4年第3期206-210,共5页
高血压是导致全球心血管疾病死亡及致残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目前中国的高血压控制率仍不高。高血压相关的介入技术在高血压的诊断、治疗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对于提高整体高血压的控制率至关重要。现就高血压相关的介入诊疗进展进行综述... 高血压是导致全球心血管疾病死亡及致残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目前中国的高血压控制率仍不高。高血压相关的介入技术在高血压的诊断、治疗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对于提高整体高血压的控制率至关重要。现就高血压相关的介入诊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加强对该领域的了解,提升高血压的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介入 诊疗
下载PDF
心肌收缩力调节器迅速改善终末期心力衰竭1例
2
作者 刘芃 赵学诚 +6 位作者 任景怡 周益峰 周颖 高艳香 张筠婷 高瑞龙 郑金刚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182-183,共2页
患者男性,78岁,主因“间断呼吸困难1年,加重伴下肢水肿2个月”于2023年3月29日入院。患者1年前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伴胸闷,近2个月症状逐渐加重,出现中度可凹性双下肢水肿,夜间无法平卧入睡。既往高血压病史20余年,口服沙库巴曲缬沙坦(2... 患者男性,78岁,主因“间断呼吸困难1年,加重伴下肢水肿2个月”于2023年3月29日入院。患者1年前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伴胸闷,近2个月症状逐渐加重,出现中度可凹性双下肢水肿,夜间无法平卧入睡。既往高血压病史20余年,口服沙库巴曲缬沙坦(200mg,Qd)控制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往高血压病 劳力性呼吸困难 下肢水肿 控制血压 终末期心力衰竭 沙库巴曲缬沙坦 心肌收缩力调节器 平卧
下载PDF
带孔封堵器治疗巨大房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1例
3
作者 罗斌 王嘉莉 +2 位作者 张臻 李菁 郑金刚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50-51,F0002,共3页
房间隔缺损是成人最常见的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由于长期左向右分流,严重者发展为中重度肺动脉高压伴双向分流,患者逐渐出现症状,如劳累性呼吸困难、房性心律失常或右心衰竭,预期寿命也较正常人缩短。本文报道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例... 房间隔缺损是成人最常见的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由于长期左向右分流,严重者发展为中重度肺动脉高压伴双向分流,患者逐渐出现症状,如劳累性呼吸困难、房性心律失常或右心衰竭,预期寿命也较正常人缩短。本文报道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例巨大房间隔缺损(atrialseptal defect,AS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治过程,以期为终末期先心病患者带来新的临床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肺动脉高压 房性心律失常 巨大房间隔缺损 左向右分流 先心病患者 右心衰竭 封堵器
下载PDF
胸腔引流管压迫左乳内动脉桥致急性心肌梗死一例
4
作者 车武强 盛兆雪 +1 位作者 张虎 郑金刚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79-1082,共4页
严重冠心病患者通常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以延长寿命。左乳内动脉桥因其长期通畅率高而被作为桥血管的首选。既往研究显示,左乳内动脉桥失用可由动脉痉挛、夹层、狭窄或吻合口血肿引起。在本文中,我们报道了一例罕见的急性心肌梗... 严重冠心病患者通常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以延长寿命。左乳内动脉桥因其长期通畅率高而被作为桥血管的首选。既往研究显示,左乳内动脉桥失用可由动脉痉挛、夹层、狭窄或吻合口血肿引起。在本文中,我们报道了一例罕见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该患者既往接受过左乳内动脉搭桥手术,此次因发现肺癌接受胸腔镜手术,术后留置的胸腔引流管压迫乳内动脉桥导致其急性闭塞,最终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乳内动脉桥 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冠状动脉微循环侵入性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5
作者 李依珂 高艳香 +2 位作者 李青 郭紫玉 郑金刚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3年第1期30-34,共5页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在梗阻和/或非梗阻性冠状动脉疾病以及心力衰竭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且与长期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此外,在肥厚型心肌病、应激性心肌病和糖尿病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中,亦可发现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存...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在梗阻和/或非梗阻性冠状动脉疾病以及心力衰竭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且与长期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此外,在肥厚型心肌病、应激性心肌病和糖尿病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中,亦可发现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存在。因此,冠状动脉微血管的功能评估十分重要,其有助于对患者进行风险分层。目前,评估冠状动脉微循环的侵入性及非侵入性技术众多,新的检测技术也不断出现。相比非侵入性技术,侵入性检测方法可提供更加及时和准确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微循环 侵入性检查方法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透析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6
作者 台静敏 谢恩民 +4 位作者 郭紫玉 李依珂 吴新俊 高艳香 郑金刚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3年第7期838-842,共5页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透析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的临床症状特点。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调查,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中国5个省市自治区8家三甲医院就诊的规律透析合并ACS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的患者,...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透析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的临床症状特点。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调查,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中国5个省市自治区8家三甲医院就诊的规律透析合并ACS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的患者,收集相关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有原发糖尿病肾病将透析合并ACS患者分为糖尿病肾病组和非糖尿病肾病组,对其症状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02例透析合并ACS患者,其中合并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占比分别为14.2%、56.3%和29.5%,最常见临床症状为胸痛(54.6%)、胸闷(55.2%)和呼吸困难(26.1%),部分患者表现为透析时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13.9%)。糖尿病肾病组和非糖尿病肾病组透析合并ACS患者占比为34.4%和65.6%。糖肾组患者NSTEMI(66.3%vs.51.0%,P=0.011)、外周血管病变(18.2%vs.9.0%,P=0.021)、冠脉多支病变(71.2%vs.52.0%,P=0.001),呼吸困难(35.5%vs.21.2%,P=0.001)的比例较高。糖肾透析合并STEMI患者胸闷比例高于非糖肾透析合并STEMI患者(75%vs.32.2%,P=0.011),糖肾透析合并NSTEMI患者呼吸困难比例高于非糖肾透析合并NSTEMI患者(39.1%vs.24.7%,P=0.046)。结论透析合并ACS患者最常见临床症状为胸痛、胸闷和呼吸困难,部分患者表现为透析时不适症状,其中,糖尿病肾病患者较非糖尿病肾病患者更易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急性冠脉综合征 透析 临床症状
下载PDF
可降解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对猪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内膜增生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郑金刚 高润霖 +8 位作者 程树军 王春宁 钱杰 阮英茆 王清峙 袁晋青 孟亮 乔树宾 陈纪林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90-193,共4页
目的 :考察可降解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近期及远期内膜增生影响。方法 :所有 2 4只小型猪随机分为 1个月及 3个月两部分 ,每部分再随机分为A、B、C 3小组 ,每小组 4只 ,分别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及右冠状动脉置入裸支... 目的 :考察可降解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近期及远期内膜增生影响。方法 :所有 2 4只小型猪随机分为 1个月及 3个月两部分 ,每部分再随机分为A、B、C 3小组 ,每小组 4只 ,分别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及右冠状动脉置入裸支架、聚合物洗脱支架及雷帕霉素洗脱支架 ,于术后 1个月或 3个月后动物处死前行冠状动脉造影 ,处死后用组织形态学方法观察内膜增生情况。结果 :47枚支架均成功地置入 2 4头小型猪的冠状动脉 ,术后均存活。术后即刻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均通畅 ,处死前冠状动脉造影显示 ,1个月部分A组及B组各相关动脉均通畅 ,而C组有 1支冠状动脉完全闭塞 ;3个月部分各动脉均通畅。形态学分析 ,与裸支架比较 ,1个月及 3个月结果均显示聚乳酸洗脱支架对内膜增生无刺激作用 ;1个月结果显示药物支架可使管腔直径增加 18 0 % (P <0 0 5 ) ,管腔面积增加 2 2 6% (P <0 0 5 ) ,面积狭窄百分比减少 43 % (P <0 0 5 ) ,内膜面积减少 3 5 1% (P >0 0 5 ) ;3个月部分结果显示 ,药物洗脱支架对内膜增生的抑制作用消失 ,甚至有刺激内膜增生的趋势。结论 :以聚乳酸为载体的可降解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在小型猪冠状动脉模型虽能抑制 1个月血管内膜增生 ,但远期效果欠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药物洗脱 再狭窄 雷帕霉素 冠心病
下载PDF
放疗防治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郑金刚 马业新 于世英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1年第5期285-287,共3页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 术后再狭窄 防治 放射疗法
下载PDF
γ射线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9
作者 郑金刚 马业新 于世英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0-312,共3页
目的 :了解γ射线对血管平滑肌细胞 (SMC)增殖的影响及剂量—效应关系。方法 :在无菌条件下取猪的胸主动脉 ,用组织块贴壁法培养SMC ,取进入指数生长期的猪主动脉SMC分别用 0Gy、3 5Gy、7 0Gy、14 0Gy、2 8 0Gyγ射线照射 ,用3 H标记... 目的 :了解γ射线对血管平滑肌细胞 (SMC)增殖的影响及剂量—效应关系。方法 :在无菌条件下取猪的胸主动脉 ,用组织块贴壁法培养SMC ,取进入指数生长期的猪主动脉SMC分别用 0Gy、3 5Gy、7 0Gy、14 0Gy、2 8 0Gyγ射线照射 ,用3 H标记的胸腺嘧啶核苷 ( 3 H TdR)掺入试验分别在照射后 12h、2 4h、36h、48h测SMC的3 H TdR掺入量 (以每分闪烁计数值表示 ) ,同时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 :不同照射剂量在各时点3 H TdR掺入量均较照射剂量为 0Gy时明显减少 (P <0 0 5 ) ,γ射线对SMC增殖的抑制作用为 7 0Gy及 14 0Gy >3 5Gy ,而 2 8 0Gy抑制作用最强。形态学观察发现各组细胞轮廓明显增强 ,胞浆中可见颗粒状物质 ,14 0Gy照射细胞时出现空泡样变 ,照射剂量 2 8 0Gy可见大量细胞死亡。结论 :γ射线 ( 3 5Gy~ 2 8 0Gy)能明显抑制SMC增殖 ,且抑制作用随剂量增大而增强 ;照射剂量 <14 0Gy时以细胞抑制作用为主 ,照射剂量 2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射线 血管平滑肌细胞 再狭窄 细胞增殖 冠心病 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下载PDF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浆脂肪激素Chemerin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范书英 于长安 +8 位作者 黎娜 郑金刚 彭文华 陈莉 车勇 赵霞 赵桂茹 王丹 王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1945-1948,共4页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NSTEMI/UA)患者血浆脂肪激素Chemerin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因胸痛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21例,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组:对照组44例、稳定冠心病组40例和NSTEM...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NSTEMI/UA)患者血浆脂肪激素Chemerin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因胸痛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21例,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组:对照组44例、稳定冠心病组40例和NSTEMI/UA组37例。空腹抽血,测定血浆脂肪激素Chemerin水平及其他生化指标,如空腹血糖、血脂、肌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血浆纤维蛋白原等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和稳定性冠心病组比较,NSTEMI/UA组血浆脂肪激素Chemerin水平升高〔(229.45±25.47)ng/ml、(203.82±9.89)ng/ml和(214.53±12.24 ng/mL)ng/ml,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血浆脂肪激素Chemerin水平与入院时心率、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hs-CRP、纤维蛋白原、空腹血糖、肌酐呈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605、0.583、0.610、0.608、0.553、0.558和0.674,P<0.001)。结论 NSTEMI/UA患者血浆脂肪激素Chemerin水平明显升高,并与入院时心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hs-CRP、纤维蛋白原、空腹血糖和肌酐水平密切相关,提示Chemerin可能与不稳定斑块和继发血栓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MERIN 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心绞痛
下载PDF
超敏C反应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5
11
作者 吴文静 朱志扬 +1 位作者 范书英 郑金刚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1705-1707,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2012年在本院内分泌科就诊、并被初次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91例,根据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单纯糖尿病组(48例)和早期糖尿病肾...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2012年在本院内分泌科就诊、并被初次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91例,根据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单纯糖尿病组(48例)和早期糖尿病肾病组(43组),测定两组患者血清hs-CRP和Hcy水平。并采用Pearson法分析hs-CRP、Hcy水平与UAER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结果(1)早期糖尿病肾病组患者血清hs-CRP和Hcy水平均高于单纯糖尿病组〔hs-CRP:(2.6±1.4)mg/L与(1.4±1.1)mg/L;Hcy:(32.7±7.7)μmol/L与(19.3±4.9)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s-CRP、Hcy水平均与UAER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35和0.758,P均<0.01),且Hcy与hs-CRP亦呈正相关(r=0.411,P<0.01)。(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A1c、hs-CRP和Hcy水平升高均是糖尿病患者早期肾脏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β值分别为0.568、0.807和0.064,P值分别为0.019、0.013和0.000)。结论hs-CRP和Hcy水平升高可能是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脏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敏C反应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糖尿病肾病 危险因素
下载PDF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无复流现象的处理 被引量:11
12
作者 池菊芳 王勇 +4 位作者 刘晓飞 李宪伦 王志军 郑金刚 曾玉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76-478,共3页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无复流现象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STEMI患者急诊PCI治疗中无复流现象的发生情况。结果43例患者中,梗死相关血管(IRA)为右冠状动脉者27例(...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无复流现象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STEMI患者急诊PCI治疗中无复流现象的发生情况。结果43例患者中,梗死相关血管(IRA)为右冠状动脉者27例(62.8%),前降支13例(30.2%),回旋支3例(7.0%);无复流患者的平均再灌注时间为(5.7±2.8)h。无复流患者给予盐酸地尔硫艹卓、腺苷、溶栓剂等药物治疗和主动脉内反搏泵(IABP)治疗。43例患者中,术中及住院期间共死亡6例,病死率为14.0%。结论无复流现象是STEMI患者PCI治疗中常见的合并症之一,有较高的病死率;药物和IABP的综合治疗对无复流患者有一定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无复流
下载PDF
马来酸依那普利与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4
13
作者 吴金辉 秦孺子 +3 位作者 郑金刚 卢志勤 廖茂祥 钟广湘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5003-5004,共2页
有学者认为,高血压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cy)均为老年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因而选择降压作用持久有效、不良反应少,且能够降低血浆Hcy水平的降压药物显得十分必要。本文选择较为常用的一线药物,马来酸依那普利与缬沙... 有学者认为,高血压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cy)均为老年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因而选择降压作用持久有效、不良反应少,且能够降低血浆Hcy水平的降压药物显得十分必要。本文选择较为常用的一线药物,马来酸依那普利与缬沙坦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对比分析其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依那普利 缬沙坦 原发性高血压
下载PDF
聚—消旋乳酸—乙醇酸涂层支架置入小型猪冠状动脉后损伤处愈合过程的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春宁 高润霖 +6 位作者 程树军 宋来风 郑金刚 訾振军 阮英茆 孟亮 胡文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 :了解聚—消旋乳酸—乙醇酸 (PLGA)涂层支架置入冠状动脉后损伤处的愈合过程。方法 :用摩尔比 60∶40的消旋乳酸与乙醇酸共混聚合浸涂Dragon支架制成PLGA涂层支架作为涂层组 ,Dragon支架作为对照组 ,支架置入小型猪冠状动脉 ,7日期... 目的 :了解聚—消旋乳酸—乙醇酸 (PLGA)涂层支架置入冠状动脉后损伤处的愈合过程。方法 :用摩尔比 60∶40的消旋乳酸与乙醇酸共混聚合浸涂Dragon支架制成PLGA涂层支架作为涂层组 ,Dragon支架作为对照组 ,支架置入小型猪冠状动脉 ,7日期与 1个月期各 8只猪 ,每只置入两枚支架。支架置入前、后、终点时行冠状动脉造影 ,处死动物后分离取出支架置入段冠状动脉 ,固定并制备标本行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观察与组织学检查。结果 :7日期 1只于支架置入右冠状动脉后 3h、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后 1 5h时死亡 ,组织学示损伤后 1 5h已经有血细胞附着 ,3h见到纤维素附着。所有支架置入成功。SEM示 7日期两组均完全内皮化 ,制备标本时撕裂处见内皮下为纤维素。组织学示 7日期对照组 2支、涂层组 1支支架血管段形成血栓 ;7日期内膜组织成份主要为附着的纤维素 ,偶见到平滑肌细胞、纤维母细胞 ,表面为一层内皮细胞 ,两组间无差异 ;1个月期内膜组分主要为纤维素样肌性组织及细胞外基质 ,内膜增生的程度两组间无差异。各组 1个月期内膜均较 7日期的明显增厚。结论 :冠状动脉损伤 +支架置入后的愈合过程为 ,血小板附着于损伤处→纤维素附着→内皮细胞与中层平滑肌细胞移行、增生 ,内膜增生。纤维素附着可能是内皮化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猪 冠状动脉损伤 聚-消旋乳酸-乙醇酸 愈合过程 内皮化 PLGA涂层支架置入术
下载PDF
β-氨基丙腈饮水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埋泵建立小鼠主动脉夹层模型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瑜婷 高艳香 +4 位作者 王姗姗 任卫 孙维梁 于长安 郑金刚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99-403,共5页
目的应用β-氨基丙腈(β-aminopropionitrile,BAPN)饮水联合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 II,Ang II)皮下埋泵建立小鼠主动脉夹层模型。方法 40只3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均每日给予0.1 g/(kg·bw)BAPN饮水,BAPN饮水后第28... 目的应用β-氨基丙腈(β-aminopropionitrile,BAPN)饮水联合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 II,Ang II)皮下埋泵建立小鼠主动脉夹层模型。方法 40只3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均每日给予0.1 g/(kg·bw)BAPN饮水,BAPN饮水后第28天给予皮下埋泵,BAPN饮水+生理盐水埋泵组持续泵入生理盐水,BAPN饮水+Ang II埋泵组持续泵入Ang II,每分钟1000 ng/(kg·bw)。采用小鼠无创血压测量计尾套法检测小鼠血压和心率。实验中死亡小鼠立即解剖,分离主动脉。埋泵72 h后,未死亡小鼠注射过量戊巴比妥钠处死,留取主动脉。苏木素-伊红染色显微镜下观察主动脉壁假腔形成情况。结果 BAPN饮水+Ang II埋泵组小鼠总的夹层发生率为95%,死亡率为24%(夹层动脉瘤破裂死亡),BAPN饮水+生理盐水埋泵组夹层发生率为5%,死亡率为0;镜下主动脉病理切片显示夹层主动脉有假腔形成。结论成功建立高主动脉夹层发生率的小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血管紧张素II β-氨基丙腈 动物模型 C57B1/6J小鼠
下载PDF
新型降脂药——依折麦布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6
作者 吴文静 柯元南 郑金刚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9年第4期558-561,共4页
依折麦布为一种新型口服调血脂药物,它能选择性抑制肠道对胆固醇和相关植物甾醇的吸收。单独应用或与他汀类药物合用,均能降低具有冠心病风险患者的血清胆固醇水平。现主要对其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药效学、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综述。
关键词 高脂血症 药物疗法 依折麦布 调血脂药
下载PDF
B型脑钠肽在评估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中的价值 被引量:5
17
作者 焦媛 李宪伦 +7 位作者 王勇 杨鹏 刘晓飞 张虎 彭文华 郑金刚 曾玉杰 柯元南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33-336,共4页
目的:目前急性冠脉综合征中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B型脑钠肽水平增高及意义已得到广泛的认同,但对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on-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患者B型脑钠肽的变化及差... 目的:目前急性冠脉综合征中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B型脑钠肽水平增高及意义已得到广泛的认同,但对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on-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患者B型脑钠肽的变化及差别尚不肯定。本文通过分析其规律及与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关系,用于危险分层评估。方法:入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38例,其中NSTEMI组69例,UA组69例,同时入选胸痛就诊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于发病6小时从周围静脉中留取血样测定B型脑钠肽,同期测定全血肌钙蛋白I。随访3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①NSTEMI组、UA组、对照组B型脑钠肽水平分别为34.9pg/ml(四分位区间为18.20pg/ml至81.85pg/ml)、13.9pg/ml(四分位区间为8.00pg/ml至26.45pg/ml)和9.4pg/ml(四分位区间为5.00pg/ml至12.6pg/ml),3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TEMI组B型脑钠肽水平最高,并且与全血肌钙蛋白I水平呈正相关(r=0.675,P<0.001)。②随访3个月,138例中有30例患者(21.7%)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者B型脑钠肽水平高于未发生者(31.3pg/ml vs 19.35pg/ml),P=0.001。结论: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B型脑钠肽水平明显升高,并且B型脑钠肽水平与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可应用于危险分层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脑钠肽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不稳定性心绞痛
下载PDF
替罗非班在高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勇 刘晓飞 +5 位作者 蔡琳 李宪伦 曾玉杰 郑金刚 彭文华 柯元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20期1683-1685,共3页
目的初步评价替罗非班(欣维宁)在高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介入治疗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59例高危NSTE-ACS患者行介入治疗前给予替罗非班10μg/kg不少于3min弹丸式注射,随后0.15μg.kg-1.min-1维持24~48h;... 目的初步评价替罗非班(欣维宁)在高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介入治疗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59例高危NSTE-ACS患者行介入治疗前给予替罗非班10μg/kg不少于3min弹丸式注射,随后0.15μg.kg-1.min-1维持24~48h;术中推注普通肝素50~70U/kg;观察患者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术后30d及6个月的复合临床终点事件(死亡、心肌梗死和临床驱动的靶血管再血管化)。结果患者均无出血性脑梗死、严重胃肠道出血等严重出血和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牙龈出血发生率为10.2%,皮下出血及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为3.4%,随访30d及6个月患者均无死亡、心肌梗死和支架血栓形成的发生,临床驱动的靶血管再血管化率为6.8%。结论替罗非班在高危NSTE-ACS患者的介入治疗中应用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 急性冠脉综合征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过敏性冠状动脉痉挛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菁 郑金刚 +5 位作者 张筠婷 杨鹏 周益锋 柯元南 王勇 李宪伦 《中国医刊》 CAS 2015年第3期28-35,共8页
目的分析过敏性冠状动脉痉挛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Kounis syndrome,Kounis综合征)病例,研究过敏性冠状动脉痉挛的可能致敏原及环境暴露因素,报道新的过敏原。方法通过对新病例的报道和1991年首例Kounis综合征报道后的文献进行回顾和... 目的分析过敏性冠状动脉痉挛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Kounis syndrome,Kounis综合征)病例,研究过敏性冠状动脉痉挛的可能致敏原及环境暴露因素,报道新的过敏原。方法通过对新病例的报道和1991年首例Kounis综合征报道后的文献进行回顾和梳理,探讨其发病特点和病理生理机制。结果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草药可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导致Kounis综合征发作,在国内外首次报道中草药诱发心血管事件;突然中止妊娠所致体内雌激素水平骤变可能诱发冠状动脉痉挛。结论无心血管危险因素、无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患者,应警惕其冠状动脉痉挛与过敏的相关性;中草药及人工突然终止妊娠可能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及急性冠状动脉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 冠状动脉痉挛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过敏性冠状动脉痉挛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下载PDF
B型钠尿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介入治疗中对无复流、慢血流现象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20
作者 焦媛 李宪伦 +7 位作者 王勇 杨鹏 刘晓飞 张虎 彭文华 郑金刚 曾玉杰 柯元南 《中国医刊》 CAS 2010年第6期45-46,共2页
目的介入治疗后发生无复流、慢血流现象直接影响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无复流、慢血流患者早期B型钠尿肽(BNP)的水平,并以其作为无复流、慢血流的预测因素。方法入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52例,均在... 目的介入治疗后发生无复流、慢血流现象直接影响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无复流、慢血流患者早期B型钠尿肽(BNP)的水平,并以其作为无复流、慢血流的预测因素。方法入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52例,均在发病12小时内完成介入治疗。所有患者于介入术前从周围静脉中留取血样测定BNP,依据术后TIMI血流分级分组,TIMI血流0~2级为无复流、慢血流组,TIMI血流3级为正常组,比较组间BNP有无差异,并随访近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发生无复流3例,发生慢血流10例,无复流、慢血流组BNP水平明显升高。以BNP水平100pg/ml为临界值,术前BNP≥100pg/ml的患者术后发生无慢血流的比例明显高于低水平BNP组,特异性为84.9%,阴性预测值为95.9%。1个月后随访发现,无复流、慢血流组LVEF明显下降,3个月内MACE发生率无复流、慢血流组明显增加。结论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发生无、慢血流患者术前BNP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者,以BNP水平为100pg/ml为临界值,对术后发生无慢血流有一定预测作用;无慢血流的发生影响患者近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钠尿肽 急性冠脉综合征 介入治疗 慢血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