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蛋白质组学在类风湿关节炎中发病机制及诊疗研究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1
作者 刘晨旭 郜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49-54,共6页
对近年来蛋白质组学在类风湿关节炎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类风湿关节炎今后更深入的研究提供思路。综合国内外文献报道,分析和总结蛋白质组学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蛋白质组学已经成为类风湿关节炎研究的重要工具,... 对近年来蛋白质组学在类风湿关节炎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类风湿关节炎今后更深入的研究提供思路。综合国内外文献报道,分析和总结蛋白质组学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蛋白质组学已经成为类风湿关节炎研究的重要工具,未来有希望能进一步推动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质谱 生物标志物 蛋白质组学
下载PDF
槲皮素对大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庆宇 郜娜 郜娅 《中医研究》 2023年第4期78-83,共6页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大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将12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槲皮素组、槲皮素+重组鼠白细胞介素-33(rIL-33)组,每组30只。除正常组外...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大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将12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槲皮素组、槲皮素+重组鼠白细胞介素-33(rIL-33)组,每组3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给予油酸10μg/g体质量尾静脉注射建立ARDS模型,正常组给予2 mL生理盐水尾静脉注射。建模成功后6 h,槲皮素组按100μg/g体质量腹腔注射槲皮素溶液;槲皮素+rIL-33组注射槲皮素溶液后,按1 ng/g体质量腹腔注射rIL-33溶液;正常组与模型组予以2 mL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检测各组给药后1、3、7 d的氧合指数(OI)、肺泡灌洗液中细胞分类计数;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肺组织白细胞介素-33(IL-33)、可溶性ST2(sST2)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槲皮素组OI随时间延长而升高,给药后不同时间均高于模型组,但仍低于正常组(P<0.05)。槲皮素组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随时间延长而减少,均少于同期模型组,但仍多于同期正常组(P<0.05)。病理观察显示,槲皮素组肺组织轻度炎症浸润及肺泡结构变形,病理变化较模型组轻,且随时间延长而好转。槲皮素组IL-33、sST2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随时间延长而下降,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表达量均高于模型组,但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槲皮素可改善ARDS大鼠的呼吸功能,抑制肺部炎症和肺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IL-33、sST2 mRNA及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纤维化 槲皮素 白细胞介素-33 可溶性ST2 大鼠
下载PDF
三种利巴韦林的药动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 被引量:6
3
作者 郜娜 郭玉忠 +4 位作者 乔海灵 贾琳静 张莉蓉 张启堂 田鑫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62-465,共4页
目的:测定利巴韦林血药浓度及其在健康人体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和药动学。方法:18名男性健康受试者,单剂三交叉口服两种利巴韦林被试制剂和标准参比制剂各6 0 0mg后,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时间血浆中的药物浓度,数据经3P97软件处理计算药代... 目的:测定利巴韦林血药浓度及其在健康人体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和药动学。方法:18名男性健康受试者,单剂三交叉口服两种利巴韦林被试制剂和标准参比制剂各6 0 0mg后,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时间血浆中的药物浓度,数据经3P97软件处理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三者药 时曲线均符合一房室模型,标准参比制剂和两种被试制剂峰浓度(Cmax)分别为0 .76±0 .37、0 .72±0 .2 2和0 .75±0 .4 0mg·L- 1,达峰时间(Tmax)分别2 .0 7±0 .89、1.6 7±0 .4 9和1.86±0 .4 1h ,消除半衰期(T1/2ke)分别为2 2±3、2 4±4和2 2±4h ,AUCt0 分别为12±4、14±4和12±4mg·h·L- 1,AUC∞0 别为16±5、18±5和15±5mg·h·L- 1。两种被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12±2 1) %和(10 0±18) %。结论:两种被试制剂与标准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巴韦林 HPLC 药动学 生物利用度 生物等效性
下载PDF
智能教学平台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李红磊 王梦琳 郜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3年第8期0059-0061,共3页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智能教学平台也逐渐走入了高职院校的课堂。高职院校英语智能教学平台辅助教学可以将传统的课堂教学转变为课外自主学习,在课外进行英语学习。本文主要基于课题研究,首先探讨了智能教学平台的优势特点出发,而...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智能教学平台也逐渐走入了高职院校的课堂。高职院校英语智能教学平台辅助教学可以将传统的课堂教学转变为课外自主学习,在课外进行英语学习。本文主要基于课题研究,首先探讨了智能教学平台的优势特点出发,而后再对教学资源设置、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师生互动交流等智能教学平台辅助教学的教学环节提出观点和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教学平台 高职英语 微课 效果评价
下载PDF
灯盏生脉胶囊联合石杉碱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
5
作者 杨庆宇 郜娜 徐国防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6期1106-1109,共4页
目的探讨灯盏生脉胶囊联合石杉碱甲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收治的102例符合条件的VD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联合石... 目的探讨灯盏生脉胶囊联合石杉碱甲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收治的102例符合条件的VD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联合石杉碱甲,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灯盏生脉胶囊。观察两组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血管内皮功能、氧化应激指标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个月时,两组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内皮素-1(ET-1)、丙二醛(MDA)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指标水平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灯盏生脉胶囊联合石杉碱甲可能通过调节血管内皮功能、改善氧化应激等多种途径,更加有效改善VD患者认知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石杉碱甲 灯盏生脉胶囊 认知功能
下载PDF
丁苯酞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及主动脉壁VCAM-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郜娜 杨庆宇 刘秀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37-1042,共6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对ApoE^(-/-)小鼠主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表达影响,以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意义。方法:90只6周龄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3组,高脂饲喂建立动脉粥... 目的:观察丁苯酞对ApoE^(-/-)小鼠主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表达影响,以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意义。方法:90只6周龄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3组,高脂饲喂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同时灌胃给予丁苯酞100及200 mg·kg^(-1)·d^(-1)进行干预,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30只同龄雄性野生型C57BL/6J小鼠给予普通饲料喂养作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在18周龄及30周龄时分别处死15只动物。实验过程中记录各组小鼠体重变化及进食进水量。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18周龄及30周龄各组小鼠血脂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ox-LDL、CRP、TNF-α及IL-6含量;取主动脉根部石蜡包埋切片行HE染色进行病理学检查,计算斑块相对面积;取胸主动脉进行real-time PCR检测VCAM-1的mRNA含量,同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VCAM-1的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18周龄及30周龄时体重、血脂及炎症因子均显著升高,且均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且VCAM-1的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增加;丁苯酞对模型小鼠体重及进食进水量无影响;但丁苯酞100和200 mg·kg^(-1)·d^(-1)剂量组血脂水平显著降低;血清ox-LDL、CRP、TNF-α及IL-6含量亦显著减少;主动脉根部粥样斑块面积显著减小;胸主动脉VCAM-1的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结论:丁苯酞可延缓高脂饮食诱导的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其机制与其同时降低血脂及抑制炎症的发生,进而降低主动脉VCAM-1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APOE-/-小鼠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下载PDF
劳拉西泮注射液在中国人体内的药动学 被引量:4
7
作者 郜娜 张莉蓉 +4 位作者 王秀丽 贾琳静 郭玉忠 田鑫 乔海灵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85-788,共4页
目的:研究劳拉西泮注射液在中国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方法: 9名健康志愿者单剂肌内注射劳拉西泮4 mg后,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所得血药浓度-时间数据采用3P97软件处理.结果 :本品药-时曲线符合一房室开放模型.在确定的色谱分离条件下,血浆... 目的:研究劳拉西泮注射液在中国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方法: 9名健康志愿者单剂肌内注射劳拉西泮4 mg后,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所得血药浓度-时间数据采用3P97软件处理.结果 :本品药-时曲线符合一房室开放模型.在确定的色谱分离条件下,血浆内源性杂质对样品测定无干扰,在3.125~100 μg·L-1范围内样品峰面积与内标峰面积之比与血药浓度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γ=0.999 3).人体药动学参数:tmax为(2.8±s 0.8) h, cmax为(56±19) μg·L-1,t(1)/(2)ke为(17±3) h,t(1)/(2)ka为(1.0±0.8) h, V/F为(78±19) L, Cl/F为(3.3±1.1) L·h-1, AUC0~60为(1 251±438) μg·h·L-1,AUC0~∞为(1 383±489) μg·h·L-1.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定量准确可靠,适用于劳拉西泮的人体药动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拉西泮 注射液 色谱法 高压液相 药动学
下载PDF
黄芩苷的豚鼠致敏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5
8
作者 郜娜 高远 +1 位作者 田锋奇 乔海灵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57-862,共6页
目的探讨黄芩苷的致敏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活性酯法制备黄芩苷全抗原,建立黄芩苷致豚鼠过敏性休克模型;采用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实验分析豚鼠特异性抗体产生的规律性以及Ig E和Ig G抗体效价,采用ELISA测定豚鼠血清中黄芩苷特异性Ig G... 目的探讨黄芩苷的致敏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活性酯法制备黄芩苷全抗原,建立黄芩苷致豚鼠过敏性休克模型;采用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实验分析豚鼠特异性抗体产生的规律性以及Ig E和Ig G抗体效价,采用ELISA测定豚鼠血清中黄芩苷特异性Ig G抗体。结果成功合成黄芩苷全抗原,黄芩苷与牛血清蛋白(BSA)和人血清白蛋白(HSA)的偶联效率分别为9∶1和5∶1。成功建立黄芩苷致敏的豚鼠休克模型,并显示典型的速发型过敏反应特征。致敏豚鼠第一次致敏后第19天开始用PCA实验检测出抗黄芩苷抗体,第31天达高峰,之后逐渐降低。致敏豚鼠体内同时存在Ig E和Ig G型特异性抗体,且两抗体之间无明显相关性。致敏豚鼠血清中黄芩苷特异性Ig G抗体的阳性率为84%,致敏组肥大细胞脱颗粒率为(72.6±11.4)%,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26.8±6.9)%。致敏豚鼠离体回肠经黄芩苷-HSA激发后收缩明显。结论黄芩苷能够导致豚鼠出现过敏反应,并与特异性Ig E和Ig G抗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药物过敏 抗体生成
下载PDF
青霉素过敏病人血清特异性IgG抗体 被引量:6
9
作者 郜娜 乔海灵 贾琳静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53-1056,共4页
目的探讨IgG抗体与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关系,从而进一步完善青霉素类抗生素过敏反应的诊断。方法化学合成8种青霉素抗原决定簇与HSA结合的全抗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41例青霉素过敏病人血清中IgG抗体。结果241例过敏病人中,... 目的探讨IgG抗体与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关系,从而进一步完善青霉素类抗生素过敏反应的诊断。方法化学合成8种青霉素抗原决定簇与HSA结合的全抗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41例青霉素过敏病人血清中IgG抗体。结果241例过敏病人中,除了BPA-IgG抗体外,其他7种特异性IgG抗体血清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为46.5%,其中皮试阴性组IgG抗体的阳性率(64.0%)高于皮试阳性组(27.6%)。主要抗原决定簇IgG抗体的阳性率(41.5%)高于次要抗原决定簇IgG抗体的阳性率(9.1%),并且在皮试阴性组及不同症状组也同样如此。特异性IgG抗体检出阳性率随检测抗体的增多而增加,且检测3种和检测8种特异性IgG抗体所得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特异性IgG抗体参与了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发生和发展,青霉素过敏反应与主要抗原决定簇IgG抗体关系更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霉素 过敏反应 IGG ELISA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劳拉西泮的浓度 被引量:2
10
作者 郜娜 贾琳静 +4 位作者 谢敏 田鑫 郭玉忠 张莉蓉 乔海灵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3-425,共3页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劳拉西泮的血药浓度。方法:以地西泮为内标,乙醚双次萃取提取药物。采用 Hy-persil C_(18)柱,以甲醇-乙腈-水(20:40:4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30nm。结果:劳拉西泮在3.125-10...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劳拉西泮的血药浓度。方法:以地西泮为内标,乙醚双次萃取提取药物。采用 Hy-persil C_(18)柱,以甲醇-乙腈-水(20:40:4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30nm。结果:劳拉西泮在3.125-100μg·L^(-1)范围有良好色谱响应线性关系(r=0.9986),方法回收率均大于94%,日内与日间 RSD 均小于9%。人体药动学参数 C_(max)为(36.6±8.3)μg·L^(-1),T_(max)为(2.6±0.5)h,T_(1/2Ke)为(16.2±3.0)h,AUC_(0-t)为(541±196)μg·h·L^(-1),AUC_(0-∞)为(695±172)μg·h·L^(-1)。结论:本方法是测定劳拉西泮血药浓度的可靠的定量方法,适用于劳拉西泮的人体药动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劳拉西泮 测定 人血浆 血药浓度 药动学参数 药动学研究 C18柱 检测波长 线性关系 定量方法 地西泮 流动相 回收率 RSD
下载PDF
齐多夫定血药浓度测定及药动学 被引量:3
11
作者 郜娜 谢敏 +2 位作者 张莉蓉 田鑫 乔海灵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4-296,共3页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齐多夫定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方法:Hypersil C18柱(5μm,4.6mm×200mm),流动相:甲醇-水(30∶70),检测波长:266nm。9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300mg齐多夫定胶囊后,体内血药浓度采用3P97程序统计...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齐多夫定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方法:Hypersil C18柱(5μm,4.6mm×200mm),流动相:甲醇-水(30∶70),检测波长:266nm。9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300mg齐多夫定胶囊后,体内血药浓度采用3P97程序统计方法处理。结果:在确定的色谱分离条件下,血浆样品中齐多夫定无杂质干扰,且峰面积与相应浓度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人体药动学参数Cmax(2 045±582)μg.L-1,tmax(0.56±0.22)h,消除半衰期t1/2ke为(1.29±0.16)h,V/F为(196.1±59.5)L,AUC0-t为(3 365±914)μg.h.L-1,AUC0-∞为(3 506±923)μg.h.L-1。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快速,定量准确可靠,适用于齐多夫定的人体药动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多夫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药动学
下载PDF
利拉鲁肽通过microRNA-33对2型糖尿病小鼠肝损伤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郜娜 杨庆宇 刘秀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6-91,共6页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小鼠肝组织微小RNA-33(microRNA-33,miR-33)、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及肝细胞凋亡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药效学依据。方法:采用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复...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小鼠肝组织微小RNA-33(microRNA-33,miR-33)、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及肝细胞凋亡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药效学依据。方法:采用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复制C57BL/6小鼠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对照组为正常小鼠皮下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模型组为T2DM小鼠皮下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利拉鲁肽低剂量组为了2DM小鼠皮下注射100μg·kg^(-1)·d^(-1)利拉鲁肽;利拉鲁肽高剂量组为T2DM小鼠皮下注射200μg·kg^(-1)·d^(-1)利拉鲁肽。给药4周后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测各组小鼠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含量;HE染色检测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荧光检测肝组织的cleaved caspase-3;Western blot法检测p-AMPK/AMPK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caspase-3的水平;实时定量PCR检测肝组织miR-33的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利拉鲁肽高、低剂量组小鼠FBG、TG、TC、LDL-C、ALT及AST含量明显降低,HDL-C含量明显升高(P<0.05);肝组织病理结构的紊乱得到明显改善;免疫荧光结果可见,利拉鲁肽高、低剂量给药组小鼠的cleaved caspase-3明显降低;Western blot实验结果可见,利拉鲁肽高、低剂量给药组小鼠肝组织的Bcl-2表达明显增高,caspase-3表达显著下降(P<0.05)肝组织AMPK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P<0.01);且肝组织miR-33水平显著降低(P<0.01),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利拉鲁肽可以缓解2型糖尿病小鼠肝损伤,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肝组织miR-33表达,从而增加AMPK磷酸化水平,进而抑制肝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拉鲁肽 微小RNA-33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肝细胞凋亡
下载PDF
螺内酯片健康人体药动学及生物等效性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郜娜 贾琳静 +1 位作者 田鑫 乔海灵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41-244,共4页
目的:研究螺内酯在中国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双周期交叉设计, 18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200 mg螺内酯,HPLC法测定血浆中螺内酯的代谢物坎利酮的浓度。结果:参比制剂和受试制剂药-时曲线均符合一房室模型,受试... 目的:研究螺内酯在中国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双周期交叉设计, 18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200 mg螺内酯,HPLC法测定血浆中螺内酯的代谢物坎利酮的浓度。结果:参比制剂和受试制剂药-时曲线均符合一房室模型,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代谢物坎利酮的药动学参数如下:t_(mux)分别为(4.2±s 1.2)和(4.7±1.6)h,C_(mux)分别为(160±47)和(150±43)μg·L^(-1),t_(1/2ke)分别为(18±5)和(19±4)h,AUC_(0~72)分别为(3168±688)和(3267±627)μg·h·L^(-1),AUC_(0~∞)分别为(3611±768)和(3759±642)μg·h·L^(1-)。与参比制剂相比,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6±26)%。结论:所建立的方法适用于螺内酯的人体药动学研究;经方差分析和双向单侧t检验证明,2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内酯 坎利酮 色谱法 高压液相 药动学 生物等效性
下载PDF
氟康唑胶囊在健康人体中的药动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郜娜 田鑫 +4 位作者 贾琳静 乔海灵 张启堂 郭玉忠 刘凤芝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目的 研究氟康唑胶囊对健康人体的药动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测定 2 0名男性健康受试者单剂量交叉口服 30 0mg两种氟康唑胶囊后 ,不同时间血浆中的药物浓度。结果 两制剂的药时曲线均符合一房室模型 ... 目的 研究氟康唑胶囊对健康人体的药动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测定 2 0名男性健康受试者单剂量交叉口服 30 0mg两种氟康唑胶囊后 ,不同时间血浆中的药物浓度。结果 两制剂的药时曲线均符合一房室模型 ,被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 :Cmax分别为 (6 .2 2± 0 .6 9)mg·L-1和(6 .2 6± 0 .6 2 )mg·L-1;Tmax分别为 (1.78± 0 .93)h和 (1.78± 0 .75 )h ;T1/2ke分别 (2 5 .99± 4 .81)h和 (2 6 .2 0± 3.13)h ;AUCt0 分别为 (2 0 2 .2 2± 37.37)mg·h·L-1和 (2 0 9.98± 34.4 1)mg·h·L-1;AUC∞0 分别为 (2 2 1.77± 5 0 .71)mg·h·L-1和(2 2 6 .73± 37.78)mg·h·L-1;对试制剂的相对利用度F10 与F∞0 分别为 (97.74± 17.39) %和 (98.4 2± 19.4 6 ) %。结论 方差分析和双单侧t检验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康唑胶囊 健康人体 药动学 相对生物利用度 高效液相色谱法 测定 抗真菌药
下载PDF
高职英语任务型教学的任务设计原则及问题 被引量:1
15
作者 郜娜 蔡文辉 韩娜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第2期29-29,共1页
任务型教学在当前高职英语教学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教学方法。本文介绍了高职英语任务型教学中任务的设计原则,同时也指出了任务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高职英语教学 任务型教学法 设计原则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联合血塞通胶囊对脑梗死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及血脂水平影响的临床效果探讨 被引量:5
16
作者 郜娜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6期93-95,共3页
目的探讨血塞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06—2015-08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单纯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组采用血塞通胶囊联合阿... 目的探讨血塞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06—2015-08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单纯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组采用血塞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对比2组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彩超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类型及血脂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彩超检测IMT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18,P>0.05),治疗12个月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32,P<0.05)。治疗组治疗12个月后纤维型、脂质型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质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12个月后所有类型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血脂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总急性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有利于促进颈动脉斑块的稳定,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动脉斑块 血塞通胶囊 阿托伐他汀
下载PDF
单个和多个位点CYP基因多态性对人肝代谢活性的影响
17
作者 郜娜 田鑫 +3 位作者 方艳 周军 张海风 乔海灵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1期212-212,共1页
目的细胞色素P450酶(CYP)单位点基因多态性(SSGP),尤其是多位点基因多态性(MSGP)对其代谢活性的影响尚无定论.方法收集正常肝脏105例,选用特异性底物测定人肝微粒体CYP1A2、CYP2A6、CYP2B6、CYP2C8、CYP2C9、CYP2C19、CYP2D6、CYP... 目的细胞色素P450酶(CYP)单位点基因多态性(SSGP),尤其是多位点基因多态性(MSGP)对其代谢活性的影响尚无定论.方法收集正常肝脏105例,选用特异性底物测定人肝微粒体CYP1A2、CYP2A6、CYP2B6、CYP2C8、CYP2C9、CYP2C19、CYP2D6、CYP2E1及CYP3A4/5等9种CYP亚型的活性,并分析SSGP和MSGP对酶活性的影响.结果9种CYP亚型的活性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且不同亚型的个体差异也明显不同,差异大者相差倍数可达600余倍.不同CYP亚型的SSGP对酶活性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对CYP2C9和CYP2D6有一定的影响,而CYP2C8和CYP1A2几无影响.SSGP和MSGP对同-种酶活性的影响不同,对不同酶的影响范围为16% ~100%.结论基因多态性对酶活性的影响并非引起个体差异的主要原因;MSGP更适于评价基因多态性对CYP酶活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酶 亚型 代谢 基因多态性 人肝微粒体 个体差异
下载PDF
英语分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被引量:1
18
作者 郜娜 王梦琳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82-83,共2页
当前,许多院校为了适应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习要求而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来开展英语教学工作。本文介绍了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及原则,同时重点介绍了分层教学在日常教学中的实践工作。
关键词 英语分层教学 课堂教学 实施
下载PDF
盐酸倍他洛尔片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
19
作者 郜娜 乔海灵 +3 位作者 田鑫 贾琳静 郭玉忠 张莉蓉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91-194,共4页
目的研究盐酸倍他洛尔(抗高血压药)在健康人体内药代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18名男性健康受试者单剂量交叉口服盐酸倍他洛尔片进口制剂和被试制剂40mg后,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不同时间血药浓度。所得药-时数据经3P97软件处... 目的研究盐酸倍他洛尔(抗高血压药)在健康人体内药代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18名男性健康受试者单剂量交叉口服盐酸倍他洛尔片进口制剂和被试制剂40mg后,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不同时间血药浓度。所得药-时数据经3P97软件处理。结果2制剂药-时曲线均符合一房室开放模型,tmax分别为(4.6±1.4),(4.1±1.1)h;Cmax分别为(51.45±9.21),(53.69±10.58)μg·L-1;t1/2ke分别为(17.16±2.27),(16.47±2.80)h;AUC0-60h分别为(1007±165),(1145±218)μg·h·L-1;AUC0-∞分别为(1165±214),(1281±250)μg·h·L-1。与进口制剂相比,国产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0-t为(89.4±15.0)%,F0-∞为(92.6±18.0)%。结论2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倍他洛尔片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 药代动力学 相对生物利用度
下载PDF
盐酸曲马多片剂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
20
作者 郜娜 田鑫 +3 位作者 贾琳静 张启堂 郭玉忠 乔海灵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4-136,共3页
   目的:研究盐酸曲马多片剂在人体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 18名男性健康受试者单剂量交叉口服 100mg2种盐酸曲马多片剂后不同时间血浆中的药物浓度。结果: 2制剂药 时曲线均符合一房室模型,Cmax分别为(410. 0±...    目的:研究盐酸曲马多片剂在人体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 18名男性健康受试者单剂量交叉口服 100mg2种盐酸曲马多片剂后不同时间血浆中的药物浓度。结果: 2制剂药 时曲线均符合一房室模型,Cmax分别为(410. 0±71. 1)μg·L-1和 (427. 0±57. 1)μg·L-1,Tmax分别为 (2. 20±0. 49)h和 (2. 20±0. 55)h;T1 /2ke分别为(7. 13±0. 83 )h和 ( 7. 08±0. 74 )h;AUCt0 分别为 ( 4 376±855 )μg·h·L-1和 ( 4 514±1 068)μg·h·L-1,AUC∞0 分别为(5 184±1 112)μg·h·L-1和(5 241±1 330)μg·h·L-1。与参比制剂相比,被试制剂的Ft0 为(98. 94±16. 04)%,F∞0 为(1 101. 90±21. 92)%。结论: 2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曲马多 HPLC 药代动力学 生物利用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