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冷冻方法对犬精液冷冻效果的影响
1
作者 宫晓东 郜旭 +2 位作者 董岩 亓光斌 徐可 《中国工作犬业》 2024年第2期43-46,共4页
精液冷冻保存是种质资源保存利用的重要方法之一,寻找一种廉价、高效的冷冻方法自精液冷冻技术诞生以来便是人们努力的方向。目前精液冷冻主要有三种方法,即程序冷冻、液氮熏蒸和颗粒冷冻。这三种方法各有利弊,本实验将对三种方法冷冻... 精液冷冻保存是种质资源保存利用的重要方法之一,寻找一种廉价、高效的冷冻方法自精液冷冻技术诞生以来便是人们努力的方向。目前精液冷冻主要有三种方法,即程序冷冻、液氮熏蒸和颗粒冷冻。这三种方法各有利弊,本实验将对三种方法冷冻效果做一个对比,以供选择冷冻方法时作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方法 精液冷冻 冷冻效果 种质资源保存 程序冷冻 熏蒸 三种方法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急性脑梗死患者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变化及临床价值 被引量:6
2
作者 郜旭 吴秀萍 +1 位作者 田旻 褚稳稳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94-696,共3页
目的 探讨脑缺血预处理和他汀类药物预处理的脑保护机制.方法 60例急性脑梗死病例分为三组:脑梗死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脑梗死组和他汀药物治疗组.应用欧洲卒中评分(ESS)评价临床神经功能情况,利用CT片测脑卒中病灶体积,采... 目的 探讨脑缺血预处理和他汀类药物预处理的脑保护机制.方法 60例急性脑梗死病例分为三组:脑梗死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脑梗死组和他汀药物治疗组.应用欧洲卒中评分(ESS)评价临床神经功能情况,利用CT片测脑卒中病灶体积,采用ELISA法对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在梗死后相同时间点,TIA后脑梗死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脑梗死组,治疗后脑卒中病灶体积小于脑梗死组,IL-6水平有明显降低.在此基础上,他汀药物治疗组较TIA后脑梗死组各项指标又有进一步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上,TIA可诱导脑缺血耐受作用,与降低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有关,预防性使用他汀类药物可以对严重缺血脑损伤产生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脑缺血预处理 他汀类药物 白细胞介素-6(IL-6)
下载PDF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及其对IL-13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郜旭 吴秀萍 田旻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7年第10期1543-1545,共3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白细胞介素13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脑梗死病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及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血栓通注射剂作为基础治疗,前者加用依达拉奉静脉滴注、1日2次、共2周。用欧洲卒中评分评价临...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白细胞介素13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脑梗死病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及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血栓通注射剂作为基础治疗,前者加用依达拉奉静脉滴注、1日2次、共2周。用欧洲卒中评分评价临床神经功能情况,用ELISA法对血浆白细胞介素13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依达拉奉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白细胞介素13水平下降较快。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而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急性脑梗死 白细胞介素13 临床研究
下载PDF
γ-氨基丁酸类药物对急性脑梗死的保护作用及对兴奋性氨基酸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郜旭 赵庆杰 +1 位作者 吴秀萍 李艳敏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668-669,共2页
目的 通过γ -羟基丁酸评价γ -氨基丁酸类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兴奋性氨基酸的影响。方法 对 6 0例脑梗死病例随机分为γ -羟基丁酸组及对照组。 2组均采用血塞通注射剂作为基础治疗。γ -羟基丁酸静脉滴注 ,1次 /d ,... 目的 通过γ -羟基丁酸评价γ -氨基丁酸类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兴奋性氨基酸的影响。方法 对 6 0例脑梗死病例随机分为γ -羟基丁酸组及对照组。 2组均采用血塞通注射剂作为基础治疗。γ -羟基丁酸静脉滴注 ,1次 /d ,共 2周。应用欧洲卒中评分评价临床神经功能情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血浆谷氨酸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γ -羟基丁酸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血浆谷氨酸水平下降较快。结论 γ -羟基丁酸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 ,而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羟基丁酸 急性脑梗死 兴奋性氨基酸
下载PDF
γ-羟基丁酸对脑出血的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郜旭 赵庆杰 吴秀萍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644-646,共3页
目的评价γ-羟基丁酸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影响。方法60例脑出血病例随机分为γ-羟基丁酸组及对照组,两组均接受神经内科脑出血常规治疗。γ-羟基丁酸组采用γ-羟基丁酸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2周。应用欧洲卒中评... 目的评价γ-羟基丁酸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影响。方法60例脑出血病例随机分为γ-羟基丁酸组及对照组,两组均接受神经内科脑出血常规治疗。γ-羟基丁酸组采用γ-羟基丁酸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2周。应用欧洲卒中评分评价临床神经功能情况,利用CT测卒中灶体积。结果γ-羟基丁酸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出血灶周围脑水肿体积明显减小。结论γ-羟基丁酸治疗脑出血有效,而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羟基丁酸 脑出血 脑水肿
下载PDF
GHBA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大鼠脑内水通道蛋白-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郜旭 李莎 吴秀萍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25-927,共3页
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4(AQP4)在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大鼠脑内的表达,及γ-羟基丁酸(GHBA)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用线栓法建立缺血/再灌注性脑损伤大鼠模型,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及伊文斯蓝含量,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AQP4的表达。同时观察G... 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4(AQP4)在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大鼠脑内的表达,及γ-羟基丁酸(GHBA)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用线栓法建立缺血/再灌注性脑损伤大鼠模型,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及伊文斯蓝含量,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AQP4的表达。同时观察GHBA对脑水肿和AQP4表达的影响。结果假手术组AQP4表达较低,在缺血损伤后表达升高,脑组织含水量及伊文斯蓝含量增加,给予GHBA后AQP4的表达和脑组织含水量降低。结论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后AQP4表达上升,脑水肿明显,给予GHBA可抑制AQP4的表达,减轻脑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脑水肿 Γ-羟基丁酸
下载PDF
多轨教学模式在老年科临床见习带教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郜旭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第5期176-179,共4页
目的:研究多轨教学模式在老年科临床见习带教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科进行临床见习的76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不同的见习时间分组,将2019年1-12月见习的学生纳入参照组(38例)... 目的:研究多轨教学模式在老年科临床见习带教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科进行临床见习的76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不同的见习时间分组,将2019年1-12月见习的学生纳入参照组(38例),将2020年1-12月见习的学生纳入研究组(38例)。参照组给予传统临床带教教学法,研究组给予多轨教学模式教学法。比较两组的考核成绩、综合能力评分和教学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理论知识成绩、病例分析成绩、考核总成绩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学习自主性、思考积极性、分析应用能力、知识掌握程度、团队协作能力、综合能力总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教学总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轨教学模式可有效提高老年科临床见习带教效果,有助于学生学习水平、综合能力的提升,也提高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轨教学模式 老年科 临床见习带教 病例分析 综合能力
下载PDF
γ-羟基丁酸对缺血预处理大鼠白细胞介素-6和水通道蛋白-4表达的影响
8
作者 郜旭 田昊 +1 位作者 吴秀萍 王颖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05-907,共3页
目的探讨脑缺血预处理和γ-羟基丁酸(GHBA)的脑保护机制。方法9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缺血组、缺血预处理组、预处理后GHBA干预组。每组按照再缺血后12h、1d、2d、3d四个时间点平均分为四个亚组。用二次线栓法制成局灶性脑缺血... 目的探讨脑缺血预处理和γ-羟基丁酸(GHBA)的脑保护机制。方法9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缺血组、缺血预处理组、预处理后GHBA干预组。每组按照再缺血后12h、1d、2d、3d四个时间点平均分为四个亚组。用二次线栓法制成局灶性脑缺血耐受动物模型。分别观察比较三组动物脑组织含水量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结果在缺血后相同时间点,预处理组较缺血组脑组织含水量、IL-6水平及AQP4表达均有明显降低,在此基础上,干预组较预处理组又有进一步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预处理可诱导脑缺血耐受作用,与炎症细胞因子及AQP4表达降低有关,缺血预处理后预防性使用GHBA可以对再次严重缺血脑损伤产生更明显的保护作用,进一步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预处理 GHBA 白细胞介素-6 水通道蛋白-4
下载PDF
γ-羟基丁酸对神经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与γ-氨基丁酸及其A受体的关系 被引量:12
9
作者 赵庆杰 刘玉梅 +2 位作者 宋冬晶 郜旭 苏志强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16-418,共3页
目的探讨γ-羟基丁酸(GHBA)对大鼠皮层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与γ-氨基丁酸(GABA)和GABA受体A型α1亚型(GABAARα1)阳性神经元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代培养新生大鼠皮层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分为缺氧前GHBA干预组、缺氧后GHB... 目的探讨γ-羟基丁酸(GHBA)对大鼠皮层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与γ-氨基丁酸(GABA)和GABA受体A型α1亚型(GABAARα1)阳性神经元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代培养新生大鼠皮层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分为缺氧前GHBA干预组、缺氧后GHBA干预组和未干预组.于复氧24h后,观察细胞存活数、GABA和GABAARα1阳性神经元的表达。结果(1)GHBA干预各组皮层神经元细胞存活数、GABA和GABAARα1阳性细胞数均高于相应未干预组(P<0.05)。(2)缺氧前GHBA干预组细胞存活数、GABA和GABAARα1阳性细胞表达数均高于相对应缺氧后干预组(P<0.05)。结论GHBA可通过上调GABA和GABAARα1阳性神经元的表达水平对缺氧复氧皮层神经元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HBA 皮层神经元 缺氧复氧损伤 GABA GABAARα1
下载PDF
γ-羟基丁酸对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区γ-氨基丁酸及其A型受体α_1亚型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赵庆杰 齐丹 +2 位作者 孟珊珊 郜旭 齐旭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5期37-39,共3页
目的:观察γ-羟基丁酸对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CA1区γ-氨基丁酸及氨基丁酸A型受体α1亚型的影响,探讨其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实验于2004-05-01/10-30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形态学实验中心完成。选用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 目的:观察γ-羟基丁酸对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CA1区γ-氨基丁酸及氨基丁酸A型受体α1亚型的影响,探讨其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实验于2004-05-01/10-30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形态学实验中心完成。选用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模型组(n=25)、治疗组(n=25),模型组和治疗组又各分5个时间点:即缺血1h再灌注1.5h,3h,6h,12h,24h,每个时间点5只。采用大脑中动脉拴线法,建立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颈内动脉,不阻断血流,24h后断头取脑。治疗组于再灌注前10min给予γ-羟基丁酸钠(GHBA)3.5mL/kg腹腔注射。模型组和治疗组分别于缺血1h再灌注1.5h,3h,6h,12h,24h,各取5只大鼠处死,断头取脑,置于40g/L多聚甲醛中固定,常规石蜡包埋,行5μm厚连续冠状切,用于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比较分析各组在不同时间点的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及氨基丁酸A受体α1亚型阳性细胞数。结果:纳入动物共60只,手术过程及术后因麻醉过深、失血过多等原因,模型组死亡2只,治疗组死亡3只,进入结果分析11组共55只。①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观察结果:假手术组形态学改变不明显。模型组缺血区淡染,细胞数明显减少,但结构尚存,缺血周边细胞体积缩小,胞膜皱缩,核固缩深染,细胞间隙增大,海马区变化尤为显著。治疗组较模型组细胞数增多,细胞损害较轻。②海马CA1区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免疫组化阳性细胞数: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与治疗组中缺血1h再灌注1.5h,3h,6h,12h,24h海马CA1区γ-氨基丁酸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缺血1h再灌注6h及以后各组均显著高于相应模型组(P<0.05)。③海马CA1区氨基丁酸A受体α1亚型免疫组化阳性细胞数: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治疗组在中缺血1h再灌注12h及以后各组海马CA1区氨基丁酸A受体α1亚型免疫组化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再灌注12h及以后各组均高于相应模型组(P<0.05)。结论:γ-羟基丁酸可能是通过增加缺血再灌注后γ-氨基丁酸阳性神经元及氨基丁酸A受体α1亚型受体的表达来发挥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基丁酸类 受体 GABA-A 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γ-羟基丁酸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Bcl-2、Bax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孟珊珊 赵庆杰 +2 位作者 齐丹 郜旭 齐旭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29-431,共3页
目的探讨γ-羟基丁酸(GHBA)对缺血/再灌注神经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Bcl-2、Bax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脑中动脉阻塞1h,分别于再灌注后1.5、3、6、12、24、48、72h,用原位末端缺口标记法(... 目的探讨γ-羟基丁酸(GHBA)对缺血/再灌注神经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Bcl-2、Bax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脑中动脉阻塞1h,分别于再灌注后1.5、3、6、12、24、48、72h,用原位末端缺口标记法(TUNEL)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和GHBA组海马区的凋亡细胞、Bcl-2、Bax的表达。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GHBA组细胞凋亡显著减少(P<0.05),Bcl-2表达增多,Bax表达减少,且Bcl-2/Bax的比率上调(P<0.05)。结论GHBA可能通过增加Bcl-2表达、抑制Bax表达,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并可影响Bcl-2、Bax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羟基丁酸 缺血/再灌注损伤 凋亡 相关基因
下载PDF
硫酸镁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脑保护作用及其对血浆谷氨酸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昕 田旻 +1 位作者 路英 郜旭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82-484,共3页
目的 探讨MgSO4在脑梗死急性期的脑保护作用及其对血浆谷氨酸 (Glu)的影响。方法 将 4 8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MgS0 4治疗组和对照组 ,分别于用药前及用药后 3、14d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血浆Glu水平进行检测 ,并观察临床神经功... 目的 探讨MgSO4在脑梗死急性期的脑保护作用及其对血浆谷氨酸 (Glu)的影响。方法 将 4 8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MgS0 4治疗组和对照组 ,分别于用药前及用药后 3、14d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血浆Glu水平进行检测 ,并观察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恢复情况。结果 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浆Glu水平显著升高 (P <0 0 1) ;用药后 3d ,MgS0 4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浆Glu水平下降较快 ,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用药后 14d ,两组患者血浆Glu均降至正常水平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MgSO4治疗组的临床神经功能恢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MgS0 4能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Glu水平 ,从而减轻其神经毒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硫酸镁 谷氨酸
下载PDF
MTSS1和Hpa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3
作者 马丽芳 姜涛 +2 位作者 吴秀萍 李艳敏 郜旭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1期1014-1016,共3页
目的研究转移抑制基因MTSS1及乙酰肝素酶Hpa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两者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60例原发性结肠癌组织中MTSS1及Hpa蛋白的表达。结果 MTSS1在结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18.3... 目的研究转移抑制基因MTSS1及乙酰肝素酶Hpa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两者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60例原发性结肠癌组织中MTSS1及Hpa蛋白的表达。结果 MTSS1在结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18.3%(11/60),在肿瘤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肠癌肿瘤不同组织学分型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a在结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5.0%(33/60),与肿瘤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肠癌肿瘤不同组织学分型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SS1及Hpa的表达与结肠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MTSS1及Hpa的表达水平对判断结肠癌恶性程度和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MTSS1 HPA 免疫组化
下载PDF
γ- 羟基丁酸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赵庆杰 郜 旭 +2 位作者 谭纪萍 丰宏林 潘永惠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8-40,共3页
摘 要:目的 评价γ-羟基丁酸(GHBA)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其对卒中灶体积的影响。方法 对97例急性脑梗死病例随机分为GHBA组、吡拉西坦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3组均采用血栓通注射剂作为基础治疗。GHBA和吡拉西坦分别静... 摘 要:目的 评价γ-羟基丁酸(GHBA)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其对卒中灶体积的影响。方法 对97例急性脑梗死病例随机分为GHBA组、吡拉西坦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3组均采用血栓通注射剂作为基础治疗。GHBA和吡拉西坦分别静脉滴注入日1次,共2周。应用ESS评价临床神经功能情况,利用CT片测卒中灶体积。结果 GHBA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空白对照组,治疗后卒中灶体积小于空白对照组。GHBA和吡拉西坦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GHBA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而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羟基丁酸 急性脑梗死 临床研究 治疗 比较 GHBA
下载PDF
金渠金矿破碎车间除尘设备的改造及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齐振龙 张树林 郜旭 《黄金》 CAS 2012年第1期35-37,共3页
选矿厂破碎车间普遍存在粉尘现象。介绍了金渠金矿破碎车间湿式除尘系统的设计、试运行及存在问题;提出了设备改造方案。改造运行效果表明,破碎车间操作岗位的粉尘浓度1 mg/m3,除尘系统排放的粉尘浓度80 mg/m3,达到了国家标准;除尘系统... 选矿厂破碎车间普遍存在粉尘现象。介绍了金渠金矿破碎车间湿式除尘系统的设计、试运行及存在问题;提出了设备改造方案。改造运行效果表明,破碎车间操作岗位的粉尘浓度1 mg/m3,除尘系统排放的粉尘浓度80 mg/m3,达到了国家标准;除尘系统改造提高了除尘效率,改善了作业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尘 除尘系统 设备改造 破碎车间
下载PDF
东北虎源猫免疫缺陷病毒pol基因遗传进化分析
16
作者 刘恩琪 马丽莹 +6 位作者 黄舒萍 尤丹 郭立君 刘丹 徐海涛 郜旭 王亚君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22,共5页
为了解中国东北虎源猫免疫缺陷病毒(FIV)的感染情况,采集海林市横道河子东北虎林园东北虎全血样本50份,通过套式PCR对样本进行FIV pol基因扩增,并对阳性样本进行测序,再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检测出1只虎为FIV阳性,... 为了解中国东北虎源猫免疫缺陷病毒(FIV)的感染情况,采集海林市横道河子东北虎林园东北虎全血样本50份,通过套式PCR对样本进行FIV pol基因扩增,并对阳性样本进行测序,再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检测出1只虎为FIV阳性,其pol基因与参考毒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70.0%~99.8%和75.0%~99.4%,且存在39个氨基酸突变位点,系统发育树显示其与A亚型猫源FIV CHN17毒株亲缘关系最近。这是中国首次从东北虎体内检测到FIV,表明对中国大型猫科动物进行FIV的监测的必要性,同时应该注意对圈养老虎栖息地周围流浪猫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虎 猫免疫缺陷病毒 pol基因 套式PCR 遗传进化分析
下载PDF
老年人下肢动脉病变预后随访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尹彦亮 吴秀萍 郜旭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0年第17期3254-3257,3247,共5页
目的:分析老年人下肢动脉病变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9年于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干部二病房明确诊断为下肢动脉病变的住院患者181例。全部行双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按照动脉病变程度将患者... 目的:分析老年人下肢动脉病变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9年于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干部二病房明确诊断为下肢动脉病变的住院患者181例。全部行双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按照动脉病变程度将患者分为3组:斑块组、狭窄组(≥50%)和闭塞组。收集其性别、年龄、血脂、空腹血糖(FBG)、纤维蛋白原(FIB)、高血压、脑卒中及吸烟史等信息。比较不同病变组一般情况及生化指标间的差异,并对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危险因素采用回归方法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16个月随访,观察患者的主要终点事件包括下肢坏疽、侧支循环、死亡。结果:①年龄、糖尿病病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FBG、血脂异常、性别比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合并率在三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三组间高血压病程、高血压合并率、吸烟时间、吸烟率、HDL-C、FIB在三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G、高血压、纤维蛋白原与老年LEAD的发生成正相关(P<0.05),HDL-C与LEAD成负相关(P<0.05)。④经过16个月随访,三组间生存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LEAD患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且常有较高的吸烟率、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血脂异常的合并率。TG、FIB水平增高及合并高血压病其下肢血管病变程度更重,是加剧下肢动脉硬化的主要因素,HDL-C对LEAD具有保护作用。经过16个月随访,老年LEA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心脑血管疾病,与血管狭窄严重程度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AD 老年人 危险因素 预后
原文传递
N-乙酰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老年大肠癌易感性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马丽芳 吴秀萍 +1 位作者 郜旭 李艳敏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2年第10期965-967,共3页
目的探讨N-乙酰基转移酶(N-acetyltransferase,NAT)基因多态性与老年大肠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对105例年龄>60岁大肠癌患者(大肠癌组)和121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NAT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分析NAT基因型分布特征。结果... 目的探讨N-乙酰基转移酶(N-acetyltransferase,NAT)基因多态性与老年大肠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对105例年龄>60岁大肠癌患者(大肠癌组)和121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NAT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分析NAT基因型分布特征。结果大肠癌组基因型Wt/M2频率(58.44%)明显高于对照组(23.41%)(P<0.01);2组慢速乙酰化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组NAT快速乙酰化型个体患大肠癌风险(OR=1.959,95%CI:0.870~4.410)高于不吸烟组(OR=1.674,95%CI:0.830~3.378)。结论快速乙酰化基因型Wt/M2可能是老年大肠癌发病危险因素,NAT快速乙酰化基因型与吸烟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N-乙酰基转移酶 多态现象 疾病易感性
原文传递
5-羟色胺及其受体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19
作者 马丽芳 吴秀萍 +1 位作者 郜旭 刘晓民 《中国伤残医学》 2006年第2期95-96,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5-羟色胺 受体 糖尿病(DM) 分子生物学技术 5-HT 中枢神经系统 研究发现 平滑肌张力 生理作用
原文传递
调脂治疗对老年高血压病动脉硬化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安伟乔 郜旭 +2 位作者 吴秀萍 李艳敏 马丽芳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4年第29期5708-5711,共4页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调脂治疗12周对8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疗效、安全性以及对患者心脑血管终点事件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对44例8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血脂情况分为两组,均加用调脂药物(瑞舒伐他汀10 mg/d),观察用药的12周前后...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调脂治疗12周对8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疗效、安全性以及对患者心脑血管终点事件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对44例8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血脂情况分为两组,均加用调脂药物(瑞舒伐他汀10 mg/d),观察用药的12周前后,患者的血压情况,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并记录患者的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10(IL-10)、肝功能等生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12周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均明显降低(P<0.01),且在血脂较高组降低的更明显(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白介素-10(IL-10)均升高(P<0.01),血压、脉压心脑血管终点事件在两组患者中均有下降(P<0.05),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对于80岁以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无论基础血脂水平如何,都有应用调脂药的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动脉粥样硬化 瑞舒伐他汀 超敏C反应蛋白 白介素-10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