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仿生提取ICP-MS法测定冬虫夏草8种重金属含量及健康风险评价
1
作者 马金梅 肖远灿 +2 位作者 郜靓 魏立新 杨仕兵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4年第3期20-27,共8页
目的:建立冬虫夏草中铅(Pb)、镉(Cd)、汞(Hg)、砷(As)、铜(Cu)、银(Ag)、锡(Sn)和锑(Sb)8种重金属的仿生提取含量测定方法,并对其健康风险进行评价。方法:采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仿生提取冬虫夏草中可溶性重金属,ICP-MS法测定重金属含量... 目的:建立冬虫夏草中铅(Pb)、镉(Cd)、汞(Hg)、砷(As)、铜(Cu)、银(Ag)、锡(Sn)和锑(Sb)8种重金属的仿生提取含量测定方法,并对其健康风险进行评价。方法:采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仿生提取冬虫夏草中可溶性重金属,ICP-MS法测定重金属含量,靶标危害系数(THQ)法评价健康风险。结果:8种重金属在各自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 0.997 0),平均回收率84.05%~114.71%(RSD 2.9%~4.9%)。冬虫夏草中As、Hg、Cu、Cd、Sb、Pb、Ag总量均值依次为12.122、0.644、15.828、0.095、0.027、0.636、0.075 mg·kg-1,未检出Sn。As、Hg、Cu、Cd、Pb、Ag在人工胃液溶出率大于人工肠液,其在人工胃液中的溶出率均值为19.69%~52.62%,在人工肠液中的溶出率均值为0%~16.05%;Sb在人工肠液的溶出率25.54%大于人工胃液的溶出率14.68%。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As、Hg、Cu、Cd、Pb、Ag、Sb的THQ均<1,表明冬虫夏草中上述8种重金属不会对人体造成明显的健康危害。结论: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可靠,适用于冬虫夏草中上述8种重金属的测定和健康风险评价,仿生提取测定冬虫夏草8种重金属的含量数据及基于该数据的健康评价结果可为冬虫夏草重金属安全性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虫夏草 重金属 仿生提取 ICP-MS法 健康风险评价
下载PDF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及血小板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郜靓 张亚雷 杨海虹 《安徽医药》 CAS 2010年第11期1311-1312,共2页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及血小板计数与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测定11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癌组)及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及血小板计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肺癌...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及血小板计数与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测定11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癌组)及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及血小板计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肺癌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及血小板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肺癌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及血小板计数与病理类型、肿瘤大小、TNM分期之间无明显关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及血小板计数与生存期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及血小板计数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抗凝治疗对控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病情的发展及预后可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血小板计数 预后
下载PDF
外周血T细胞亚群表达和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7
3
作者 杨海虹 欧阳铭 +1 位作者 郜靓 张亚雷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67-268,共2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和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49例晚期不可手术的NSCLC患者,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统计学分析T细胞亚群和生存的关系。结果CD8+T细胞表达和Ⅳ期NSCLC的生存时间相关。结论简单的外周... 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和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49例晚期不可手术的NSCLC患者,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统计学分析T细胞亚群和生存的关系。结果CD8+T细胞表达和Ⅳ期NSCLC的生存时间相关。结论简单的外周血T细胞分类检测并不能很好地判断预后,我们应该将T细胞按功能进一步细化检测,这样可能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亚群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预后
下载PDF
NRF2、Keap1基因及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4
4
作者 杨海虹 郜靓 +4 位作者 张亚雷 王玮 赵瑾 邓秋华 温丹萍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57-58,共2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核细胞系相关因子2(NRF2)和胞质蛋白伴侣分子(Keap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与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PCR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4例NSCLC组织NRF2和Keap1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NSCLC早期(Ⅰ+Ⅱ期)和晚...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核细胞系相关因子2(NRF2)和胞质蛋白伴侣分子(Keap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与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PCR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4例NSCLC组织NRF2和Keap1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NSCLC早期(Ⅰ+Ⅱ期)和晚期(Ⅲ+Ⅳ期)患者的Keap1 mRNA相对定量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39),NRF2 mRNA相对定量在不同性别患者中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34)。结论晚期NSCLC患者肿瘤组织Keap1 mRNA表达升高,女性患者NRF2 mRNA表达较男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细胞系相关因子2 胞质蛋白伴侣分子
下载PDF
乳腺癌血浆纤维蛋白原及外周血参数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张还珠 刘芯 +1 位作者 郜靓 谭获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9年第10期1871-1873,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外周血参数的临床意义和预后价值。方法:检测65例治疗前乳腺癌患者和65例正常对照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c-erbB-2、ER、PR表达情况,以及外周血相关参数。结果:65例乳腺癌组的FIB、白细胞(whitebloo...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外周血参数的临床意义和预后价值。方法:检测65例治疗前乳腺癌患者和65例正常对照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c-erbB-2、ER、PR表达情况,以及外周血相关参数。结果:65例乳腺癌组的FIB、白细胞(whitebloodcell,WBC)计数和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分别为:3.29±0.83g/L、6.47±1.68×109/L、261.1±76.62×109/L,均高于正常对照组(2.47±0.92g/L、5.76±1.08×109/L、204.2±54.8×109/L)(P<0.05)。在乳腺癌组,随着临床分期的增高,患者FIB和PLT逐渐增高(rFIB=0.269,P=0.037;rPLT=0.416,P=0.001)。结论:初诊时纤维蛋白原水平和血小板计数能反映乳腺癌患者体内异常的凝血状态,并与临床分期相关,为临床提供影像学和病理学依据以外的血液学依据,可作为乳腺癌诊治和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纤维蛋白原 外周血参数
下载PDF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亚雷 欧阳铭 +1 位作者 郜靓 杨海虹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中国人(华南地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ⅢB/Ⅳ期)的临床预后因素。方法对112例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回归分析。结果晚期NSCLC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是13个月,1 a总生存率55.6%,2 a总生存率17.1%。多... 目的探讨中国人(华南地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ⅢB/Ⅳ期)的临床预后因素。方法对112例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回归分析。结果晚期NSCLC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是13个月,1 a总生存率55.6%,2 a总生存率17.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PS评分、化疗次数、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应用和分期是影响晚期NSCLC预后的因素,其中胸水是ⅢB期NSCLC预后的独立因素;化疗次数、肝和脑转移是Ⅳ期NSCLC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中国华南人群中,晚期NSCLC(ⅢB/Ⅳ期)患者和预后生存密切相关的临床因素有分期、PS评分、TKI的应用以及化疗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 非小细胞肺 预后
下载PDF
曲妥珠单抗联合蒽环类脂质体治疗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附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7
作者 张还珠 刘芯 +3 位作者 李莹 郜靓 黄振倩 谭获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49-53,共5页
目的:评价曲妥珠单抗联合蒽环类脂质体治疗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与心脏毒性。方法:1例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予"赫赛汀+楷莱+环磷酰胺"方案化疗4程,序贯"泰素+赫赛汀"方案化疗4程,赫赛汀4 mg/kg第1周,后... 目的:评价曲妥珠单抗联合蒽环类脂质体治疗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与心脏毒性。方法:1例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予"赫赛汀+楷莱+环磷酰胺"方案化疗4程,序贯"泰素+赫赛汀"方案化疗4程,赫赛汀4 mg/kg第1周,后每周2 mg/kg治疗1年。结果:患者化疗4程后LVEF下降4%,全部化疗结束后疗效评价为完全缓解,化疗过程及随访未见心脏毒性。结论:曲妥珠单抗联合蒽环类脂质体治疗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是一个疗效显著,心脏毒性低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蒽环类脂质体 曲妥珠单抗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原文传递
复方牦牛骨粉对骨质疏松大鼠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郜靓 梁丹妮 +3 位作者 杨红霞 肖远灿 魏立新 杜玉枝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035-2040,共6页
目的探讨复方牦牛骨粉对维甲酸诱导的高转换型骨质疏松症大鼠的影响。方法SD大鼠灌胃维甲酸(70 mg/kg)14 d(每天1次)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后,灌胃给予不同剂量复方牦牛骨粉(每天1次),设立阳性对照组、模型组、空白组和复方牦牛骨粉低、中、... 目的探讨复方牦牛骨粉对维甲酸诱导的高转换型骨质疏松症大鼠的影响。方法SD大鼠灌胃维甲酸(70 mg/kg)14 d(每天1次)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后,灌胃给予不同剂量复方牦牛骨粉(每天1次),设立阳性对照组、模型组、空白组和复方牦牛骨粉低、中、高剂量组,连续给药4周。取大鼠血清、腰椎及股骨,进行骨转化标志物、骨密度和骨组织形态学检测。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大鼠体质量增长率增加,股骨及脊椎骨密度升高(P<0.05,P<0.01);复方牦牛骨粉中、高剂量组血清Ca2+、ALP水平及股骨、腰椎BS/TV降低(P<0.05,P<0.01),股骨Tb.Th升高(P<0.01),中剂量组Tb.Sp降低(P<0.05),中、高剂量组腰椎BV/TV及低剂量组Tb.N升高(P<0.05)。结论复方牦牛骨粉可通过增加骨形成、改善骨代谢来防治维甲酸诱导的高转换型骨质疏松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牦牛骨粉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骨转化标志物 骨组织形态
下载PDF
国产亚胺培南/西司他汀治疗236例血液病化疗相关粒细胞缺乏并发热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郑润辉 覃鹏飞 +7 位作者 罗晓丹 王春燕 刘丹 李海明 郜靓 林竞韧 黄振倩 谭获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9年第22期3725-3729,共5页
目的观察分析国产亚胺培南/西司他汀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导致粒细胞缺乏并发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在本院血液科接受诊治的粒细胞缺乏并发热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共236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所有恶性血液病患... 目的观察分析国产亚胺培南/西司他汀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导致粒细胞缺乏并发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在本院血液科接受诊治的粒细胞缺乏并发热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共236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所有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合并粒细胞缺乏并发热的临床特点及一线应用国产亚胺培南/西司他汀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粒细胞缺乏感染部位为肺部居多,肺部感染有81例(34.3%),血流感染有37例(15.7%),口腔感染有29例(12.3%)。通过病原学检查共培养出104株病原体,其中最多的是肺炎克雷伯菌(17株)、大肠埃希菌(15株)、铜绿假单胞菌(15株)和嗜麦芽假丝单胞菌(14株);而在61株G-杆菌中(不包括14株嗜麦芽假丝单胞菌),体外药敏实验提示亚胺培南/西司他汀敏感率为67.2%(41/61),其中39株发酵菌亚胺培南敏感率为94.9%,22株非发酵菌亚胺培南敏感率为50%。粒细胞缺乏患者一线选择国产亚胺培南/西司他汀单药24 h退热率为28%,联合用药退热率为52.5%,总有效率为80.5%,其中感染性休克抢救成功率为90.9%。国产亚胺培南/西司他汀安全性高,主要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表现为恶心、胃纳下降,占11.9%,肾毒性,肌酐升高占11%,药物性肝损5%,精神改变1.3%,停药后均可恢复。结论国产亚胺培南/西司他汀一线治疗粒细胞缺乏并发热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粒细胞缺乏症 发热 亚胺培南/西司他汀
下载PDF
珍龙醒脑胶囊对高脂血症的改善作用
10
作者 郜靓 张玉霞 +2 位作者 吕博文 杨红霞 杜玉枝 《青海科技》 2022年第2期33-37,共5页
目的:研究珍龙醒脑胶囊对高脂血症的改善作用,为后期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健康大鼠7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血脂康胶囊、辛伐他汀片)及珍龙醒脑胶囊高、中、低剂量组,10只/组。以高脂饲料诱导4周,形成高血脂模... 目的:研究珍龙醒脑胶囊对高脂血症的改善作用,为后期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健康大鼠7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血脂康胶囊、辛伐他汀片)及珍龙醒脑胶囊高、中、低剂量组,10只/组。以高脂饲料诱导4周,形成高血脂模型后给药。给药4周后,试剂盒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总胆固醇(T-CHO/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并取肝脏进行切片分析。结果:给药4周后,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大鼠血清TG、TC、LDL-C、MDA及SOD抑制率显著降低(P<0.05或P<0.01),血清HDL-C升高,并且给药组大鼠的肝脏空泡样病变较模型组数量减少且面积减小。结论:珍龙醒脑胶囊可改善大鼠高脂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珍龙醒脑胶囊 动物实验
下载PDF
4种青海产龙胆科藏药材中8个活性成分含量的比较分析
11
作者 马金梅 肖远灿 +2 位作者 郜靓 魏立新 杨仕兵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66-1875,共10页
目的:建立青海产龙胆科藏药材大花龙胆、蓝玉簪龙胆、线叶龙胆、喉毛花中8个活性成分的UPLC分析方法,比较其在4种藏药材中的差异。方法:超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InfinityLab Poroshell 120 SB-C8(150 mm×2.1 mm,2.7μm)色谱柱,乙腈(B... 目的:建立青海产龙胆科藏药材大花龙胆、蓝玉簪龙胆、线叶龙胆、喉毛花中8个活性成分的UPLC分析方法,比较其在4种藏药材中的差异。方法:超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InfinityLab Poroshell 120 SB-C8(150 mm×2.1 mm,2.7μm)色谱柱,乙腈(B)-0.05%乙酸水溶液(C)梯度洗脱,流速0.2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柱温25℃。结果:马钱苷酸、獐芽菜苦苷、龙胆苦苷、獐芽菜苷、异荭草素、异金雀花素-2″-O-吡喃糖苷、异牡荆素及异金雀花素8个成分在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为0.9998~1.000,平均回收率(n=6)98.4%~102.1%,RSD为0.77%~2.3%。8个活性成分在4种龙胆科植物中的总含量,喉毛花最高,为85.63 mg·g^(-1),其次是线叶龙胆龙胆66.01 mg·g^(-1)和蓝玉簪龙胆42.11 mg·g^(-1),大花龙胆最低,为19.33 mg·g^(-1)。4种龙胆科藏药都含有马钱苷酸、异牡荆素,但其含量均较低。蓝玉簪龙胆中龙胆苦苷和獐牙菜苷含量较高,均超过10 mg·g^(-1),线叶龙胆中龙胆苦苷含量最高,为(19.26±1.67)mg·g^(-1),均不含异金雀花素-2″-O-吡喃糖苷。大花龙胆中未检出獐芽菜苦苷、龙胆苦苷和獐芽菜苷,但异金雀花素-2″-O-吡喃糖苷和异金雀花素含量较高,达(7.99±0.09)mg·g^(-1)和(6.77±0.03)mg·g^(-1);喉毛花中獐芽菜苦苷含量最高,为(76.79±7.42)mg·g^(-1);但未检出龙胆苦苷和异红草素。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4种龙胆科藏药的质量评价并为其资源的深入研究和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胆科藏药 马钱苷酸 獐芽菜苦苷 獐芽菜苷 龙胆苦苷 异荭草素 异金雀花素-2″-O-吡喃糖苷 异牡荆素 异金雀花素 比较分析
原文传递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CD4^(+)和CD8^(+)T细胞ATP水平的临床意义
12
作者 罗晓丹 郑润辉 +4 位作者 覃鹏飞 林竞韧 郜靓 王春燕 谭获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1期795-800,共6页
目的:探讨荧光素酶法检测CD4^(+)和CD8^(+)T淋巴细胞三磷酸腺苷(ATP)水平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感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及疾病复发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0年5月接受allo-HSCT的血液系统肿... 目的:探讨荧光素酶法检测CD4^(+)和CD8^(+)T淋巴细胞三磷酸腺苷(ATP)水平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感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及疾病复发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0年5月接受allo-HSCT的血液系统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荧光素酶法检测allo-HSCT后不同时间点患者的CD4^(+)和CD8^(+)T细胞ATP水平,分析其与aGVHD、感染和肿瘤复发的关系。结果:纳入本研究患者26例,中位年龄31(17~64)岁。allo-HSCT后ATP^(CD4)和ATP^(CD8)分别为(217.50±117.59)ng/mL和(196.23±117.32)ng/mL,均比健康人群低(P<0.05)。发生aGVHD的中位时间为+48(+25~+184)d,发生Ⅲ~Ⅳ度aGVHD患者基础ATP^(CD4)比轻度和未发生GVHD的患者明显下降(P=0.018),而且,aGVHD时的ATP^(CD4)比粒细胞重建时更低,aGVHD缓解后ATP^(CD4)和ATP^(CD8)均比起病时明显回升(P<0.01)。allo-HSCT后感染的中位时间为+67(+36~+218)d。感染后平均ATP^(CD4)比感染前明显下降(P=0.047),基础ATP水平在+67 d内感染和非感染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体中位随访时间为31(3~39)个月,2年内复发患者8例(30.77%),死亡患者8例(30.77%)。复发患者基础ATP^(CD4)比无复发患者明显下降(P=0.009),基础ATP^(CD4)≤99.90 ng/mL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9)。结论:ATP^(CD4)对预测Ⅲ~Ⅳ度严重GVHD和疾病复发及不良预后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T细胞功能 三磷酸腺苷 移植物抗宿主病
原文传递
伴噬血细胞综合征EB病毒阳性T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嘉良 郑润辉 +5 位作者 罗晓丹 覃鹏飞 林竟韧 郜靓 谭获 王春燕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21年第11期658-664,共7页
目的探讨噬血细胞综合征[又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对EB病毒(EBV)阳性T细胞淋巴瘤(TCL)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20年8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病理检查确诊的23例EBV-TCL患者... 目的探讨噬血细胞综合征[又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对EB病毒(EBV)阳性T细胞淋巴瘤(TCL)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20年8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病理检查确诊的23例EBV-TCL患者临床资料。按发病时是否伴HLH分为HLH组(10例)和非HLH组(13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比较不同治疗方式、血浆EBV-DNA定量患者的疗效。结果23例患者中,Ann Arbor分期Ⅰ~Ⅱ期3例(13.0%),Ⅲ~Ⅳ期20例(87.0%);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1分3例(13.0%),2分4例(17.4%),3分8例(34.8%),4分8例(34.8%)。HLH组中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2例,儿童系统性EBV-TCL 3例,非HLH组无这两种病理类型患者。HLH组中发热、骨髓侵犯、IPI评分>2分、EBV-DNA>104拷贝/ml患者均多于非HLH组(均P<0.05)。所有患者化疗后客观缓解(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率为47.8%(11/23);HLH组和非HLH组均有3例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且均获得客观缓解;HLH组和非HLH组未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7例和10例患者经过淋巴瘤方案化疗后,客观缓解分别为0例和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单纯化疗组17例患者中客观缓解5例,化疗+移植组6例患者均客观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血浆EBV-DNA定量转阴的16例患者中客观缓解11例,持续阳性的7例患者均未客观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所有患者1年总生存率为69.3%,2年总生存率为52.0%。HLH组中7例单纯化疗患者和3例化疗+移植患者的1、2年总生存率均分别为42.9%和66.7%。非HLH组中10例单纯化疗患者和3例化疗+移植患者的1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0.0%和100.0%,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26.7%和100.0%。两组中化疗+移植患者的总生存均优于单纯化疗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EBV-TCL患者总体临床分期较晚,伴HLH的患者预后更差,治疗效果可能与血浆EBV-DNA定量相关。造血干细胞移植能提高缓解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T细胞 疱疹病毒4型 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 嗜血细胞性 造血干细胞移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