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酮症高血糖相关癫痫和视觉异常伴皮质下T_(2)低信号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1
作者 陈静 贺忠延 +1 位作者 朱旭贞 郝以姝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57-159,共3页
非酮症高血糖(Non-ketotic hyperglycemia,NKH)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包括高血糖症、血清高渗性和细胞内脱水,很少或没有酮症酸中毒。NKH的神经系统表现多种多样,涉及癫痫样发作和视觉异常。既往已报道NKH相关癫痫发作后皮质下T_(2)低信号... 非酮症高血糖(Non-ketotic hyperglycemia,NKH)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包括高血糖症、血清高渗性和细胞内脱水,很少或没有酮症酸中毒。NKH的神经系统表现多种多样,涉及癫痫样发作和视觉异常。既往已报道NKH相关癫痫发作后皮质下T_(2)低信号作为其特征性影像征[1],其对癫痫发作病因具有提示意义。本文报道1例癫痫样发作频发,以视力受损为首发临床表现,既往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影像表现为枕叶皮质弥散受限,皮质下T_(2)低信号,抗癫痫及降糖治疗后发作停止,复查影像皮质下T_(2)低信号消退,支持NKH相关癫痫和视觉异常。为提高对NKH相关癫痫和视觉异常的临床和影像学认识,对其进行文献回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酮症高血糖 癫痫发作 视觉异常 T_(2)皮质下低信号
下载PDF
表现为边缘性脑炎的神经梅毒1例
2
作者 郝以姝 孔卫国 朱旭贞 《浙江医学》 CAS 2023年第11期1208-1210,共3页
神经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所致的感染性疾病,脑、脊髓、周围神经均可受累,临床表现及颅脑影像表现多样,其中以脑炎起病的少见。本文报道1例2021年11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收治的以边缘性脑炎为主要表现的神经... 神经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所致的感染性疾病,脑、脊髓、周围神经均可受累,临床表现及颅脑影像表现多样,其中以脑炎起病的少见。本文报道1例2021年11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收治的以边缘性脑炎为主要表现的神经梅毒患者的诊治经过,探讨其临床表现、脑电图、脑脊液及头颅MRI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梅毒 边缘性脑炎 颞叶病灶 认知障碍 癫痫发作
下载PDF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1例报告 被引量:1
3
作者 郝以姝 袁宝玉 +1 位作者 施咏梅 张志珺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99-400,共2页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MMN)是一种少见的、累及多数单神经的纯运动神经病;发病率约为0.003‰~0.03‰,男女发病比例为2.7∶1,多于50岁前发病,儿童发病少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慢性进行性或阶梯样、非对称性肢体乏力伴萎缩,一般上肢症状较重,...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MMN)是一种少见的、累及多数单神经的纯运动神经病;发病率约为0.003‰~0.03‰,男女发病比例为2.7∶1,多于50岁前发病,儿童发病少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慢性进行性或阶梯样、非对称性肢体乏力伴萎缩,一般上肢症状较重,通常不伴有感觉缺失;神经电生理检查特点是持续多发的局灶性神经传导阻滞;为自身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病,可有血清抗神经节苷脂GM1抗体滴度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传导阻滞 运动神经病 神经节苷脂 免疫介导 周围神经病 抗体滴度 感觉缺失 神经电生理检查 肌肉活检 脊髓性肌萎缩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破裂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郝以姝 杨宇宏 张志珺 《浙江医学》 CAS 2018年第15期1684-1688,共5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IAs)自然病程中发生破裂的可能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入组2008年1月至2016年3月就诊的IAs患者183例(动脉瘤227个),根据动脉瘤破裂与否将研究对象分为未破裂组和破裂组。未破裂组91例(动脉瘤111个);...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IAs)自然病程中发生破裂的可能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入组2008年1月至2016年3月就诊的IAs患者183例(动脉瘤227个),根据动脉瘤破裂与否将研究对象分为未破裂组和破裂组。未破裂组91例(动脉瘤111个);破裂组92例(动脉瘤116个)。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IAs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IAs破裂风险预测模型(PHASES评分)及生长风险预测模型(ELAPSS评分)比较两组评分差异,进一步采用ROC曲线评价PHASES评分对IAs破裂的预测价值,并获得最佳界值。结果破裂组年龄<50岁、女性、高血压患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未破裂组,而糖尿病患者所占比例显著低于未破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50岁、高血压、糖尿病、后交通和后循环动脉瘤、动脉瘤形态不规则有统计学意义(P<0.05)。破裂组PHASES和ELAPSS评分均大于未破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PHASES评分的ROC曲线显示,AUC 0.66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最佳界值为4.5分。结论 IAs是否发生破裂是患者、动脉瘤等多因素共同参与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50岁、高血压、后交通和后循环动脉瘤、形态不规则动脉瘤。临床上,可以采用ELAPSS评分模型和PHASES评分模型预测IAs生长和破裂风险,为后期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定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AS 破裂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家族性双侧腕管综合征一家系分析并文献复习
5
作者 郝以姝 袁宝玉 张志珺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00-405,共6页
目的分析家族性腕管综合征的临床表现、电生理、影像学及分子遗传学特点,尤其是遗传学的研究进展。方法收集家族性腕管综合征一家系中先证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结果、电生理和影像学资料,同时对先证者、先证者之子以及家系中其他患病成... 目的分析家族性腕管综合征的临床表现、电生理、影像学及分子遗传学特点,尤其是遗传学的研究进展。方法收集家族性腕管综合征一家系中先证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结果、电生理和影像学资料,同时对先证者、先证者之子以及家系中其他患病成员围绕周围神经病行基因学检测。结果家系中患病者均早年即出现典型的双侧腕管综合征,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通过基因检测排除了合并有遗传性压力易感性周围神经病和家族性淀粉样变性的可能,同时发现了INF2、KIF1B、TRPV4、SCN9A这4个基因存在点突变。结论原发性家族性腕管综合征可能为其他基因异常引起的一种独立的疾病,然而其致病基因是未知的,仍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管综合征 家族性 遗传 基因
下载PDF
直径<5 mm颅内动脉瘤破裂预后不良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郝以姝 周天梅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第11期1628-1630,共3页
目的分析直径<5 mm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探讨小直径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直径<5 mm的27例未破裂和75例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 目的分析直径<5 mm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探讨小直径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直径<5 mm的27例未破裂和75例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对75例破裂组患者随访,恨据出院后28d的GO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Ⅳ〜Ⅴ级)和预后不良组(I〜Ⅲ级),比较两组资料,探讨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未破裂组和破裂组在有无糖尿病、动脉瘤部位及形态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破裂颅内动脉瘤中,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在Hunt-Hess分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规则形态动脉瘤及动脉瘤部位是破裂的危险因素,Hunt-Hess分级≥4级是动脉瘤破裂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小动脉瘤 破裂 危险因素 预后不良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分析
7
作者 郝以姝 孔卫国 《浙江临床医学》 2022年第9期1346-1347,1350,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新发肺栓塞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变化等.方法收集15例急性脑梗死并发肺栓塞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NIHSS评分、mRS评分、VTE评分、是否合并肿瘤、是否肥胖、有无下肢静脉血栓,比较入...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新发肺栓塞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变化等.方法收集15例急性脑梗死并发肺栓塞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NIHSS评分、mRS评分、VTE评分、是否合并肿瘤、是否肥胖、有无下肢静脉血栓,比较入院时和发生肺栓塞时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入院时比较,患者确诊为肺栓塞时复查的血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氧分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尤其是高龄、肥胖、活动受限、合并活动性肿瘤患者,为肺栓塞高危人群,需动态关注凝血功能、氧分压变化,积极完善下肢静脉彩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肺栓塞 危险因素 下肢静脉血栓 凝血功能
下载PDF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破裂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8
作者 郝以姝 张志珺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5-99,共5页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IAs)的检出率逐年增高,其破裂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为非创伤性SAH的最主要原因。本文主要对国内外关于UIAs破裂危险因素的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破裂 蛛网膜下腔出血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