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侧额叶隐球菌性肉芽肿及相关文献复习 被引量:9
1
作者 郝卓芳 欧阳小明 +2 位作者 梅开勇 周春辉 黄世章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488-492,共5页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感染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复习相关文献,提高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采用常规HE染色、特殊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1例右侧额叶隐球菌性肉芽肿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和临床病...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感染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复习相关文献,提高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采用常规HE染色、特殊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1例右侧额叶隐球菌性肉芽肿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30岁男性患者,无明显诱因突发肢体抽搐,伴短暂意识障碍。头部MRI检查显示右侧额叶占位性病变,放射冠区结节状病灶;T_1WI呈等信号,T_2WI呈低信号,且伴明显环状强化影。大体标本剖面呈灰白、灰黄色,部分囊壁样,可见少量胶冻状物。常规HE染色显示肉芽肿性炎症,增生的纤维组织之间有大量上皮样组织细胞、多核巨细胞和淋巴-单核细胞浸润,细胞内外可见无色或淡红色的酵母菌孢子,呈圆形或卵圆形,厚壁,有宽阔、折光性胶质样荚膜,体积大小不等,直径为4~20μm,荚膜厚3~5 μm;特殊染色厚壁荚膜呈紫红色或蓝色,散在孢子单孢出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多核巨细胞内成团隐球菌,CD68表达阳性,孢子不着色。结论隐球菌病是由新型隐球菌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真菌病,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和肺脏。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感染主要包括隐球菌性脑膜炎(伴或不伴脑实质囊肿)和隐球菌脓肿(又称隐球菌瘤或隐球菌性肉芽肿),由于临床表现和影像学多样化,容易造成误诊,需提高警惕;尽早诊断和及时治疗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球菌病 肉芽肿 额叶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乳腺癌分子分型在浸润性导管癌的生存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郝卓芳 章乐虹 +1 位作者 杨基鹏 陈迪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2期4080-4084,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分子分型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8年12月该院首诊的441例原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51岁。根据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类表皮生...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分子分型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8年12月该院首诊的441例原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51岁。根据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状态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全组乳腺癌分型为Luminal A型、Luminal B型、三阴型及HER2阳性型,观察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的预后,比较各型患者术后的无病生存期及生存率,多因素分析筛选预后相关因素。结果全组Luminal A型、Luminal B型、三阴型及HER2阳性型乳腺癌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9.1%、18.2%、19%和13.8%。随访3~9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1个月,61例患者复发或死亡。单因素分析示乳腺癌无病生存期与分子分型、淋巴结状态、ER及PR状态有关;多因素分析示ER、HER2-2及淋巴结状态为乳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乳腺癌的分子分型能够准确反映乳腺癌的预后,Luminal型预后最好,而HER-2型预后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浸润性导管癌 分子分型 生存分析
下载PDF
星形细胞瘤及其瘤细胞凋亡的研究:透射电镜与原位细胞凋亡检测
3
作者 郝卓芳 罗欣鸣 +3 位作者 黄世章 陆光明 林英 廖德贵 《广州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1-5,共5页
目的 :探讨星形细胞瘤瘤细胞及其凋亡的超微结构变化 ,为阐述肿瘤内在的生物学行为寻找形态学依据 ,分析瘤细胞凋亡与肿瘤恶性转化的关系。方法 :收集本院神经外科手术标本 ,应用透射电镜及原位细胞凋亡试剂盒对星形细胞瘤进行观察和检... 目的 :探讨星形细胞瘤瘤细胞及其凋亡的超微结构变化 ,为阐述肿瘤内在的生物学行为寻找形态学依据 ,分析瘤细胞凋亡与肿瘤恶性转化的关系。方法 :收集本院神经外科手术标本 ,应用透射电镜及原位细胞凋亡试剂盒对星形细胞瘤进行观察和检测。结果 :电镜下发现瘤细胞胞浆内胶质丝与发育不良 /幼稚的细胞器并存 ;瘤细胞核核内假性包涵体 ;瘤细胞间缺乏细胞连接。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显示 ,星形细胞瘤中低分级组瘤细胞凋亡的细胞密度明显高于高分级组 (P <0 .0 1)。结论 :瘤细胞凋亡的细胞密度随着肿瘤级数的增高而降低 ,提示星形细胞瘤瘤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失衡 ,即瘤细胞无限制性增生和 /或瘤细胞不能进入凋亡。这可能是星形细胞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瘤 凋亡 原位标记
下载PDF
星形细胞瘤瘤细胞核的密度参数和形状参数的分析
4
作者 郝卓芳 罗欣鸣 +3 位作者 黄世章 林英 吴志辉 严国强 《广州医学院学报》 1993年第1期22-25,共4页
运用体视学原理,自制方格网络系统,对48例星形细胞瘤各个分级(1—4)的瘤细胞核进行了形态测量学分析。以密度参效反映瘤细胞核的大小、多少;以形状参数反映瘤细胞核形态的不均一性(多形性)。结果表明,各级瘤细胞核的体积密度参效和表面... 运用体视学原理,自制方格网络系统,对48例星形细胞瘤各个分级(1—4)的瘤细胞核进行了形态测量学分析。以密度参效反映瘤细胞核的大小、多少;以形状参数反映瘤细胞核形态的不均一性(多形性)。结果表明,各级瘤细胞核的体积密度参效和表面积密度参效,随着肿瘤分级的增加而显著性增大(P<0.01),瘤细胞核的比表面则相应减少;瘤细胞核的轴比及平均外径呈明显的递增趋势(P<0.05),表明星形细胞瘤随着分级的增高,核的体积增大,核的异型性(不均一性)增加。从形态上获得某种反映肿瘤生物学行为的信息,因此,瘤细胞核作为星形细胞瘤分级定量分析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一个既简单重复性又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瘤 形态测量学 核的异型性
下载PDF
血管母细胞瘤40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2
5
作者 周春辉 郝卓芳 +2 位作者 廖德贵 陆光明 黄世章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0-62,66,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影像学特点、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应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标记等方法对40例血管母细胞瘤进行病理学特征观察,同时分析其CT和MRI影像学特点。结果40例血管母细胞瘤临床表现主要为头晕、头... 目的探讨血管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影像学特点、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应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标记等方法对40例血管母细胞瘤进行病理学特征观察,同时分析其CT和MRI影像学特点。结果40例血管母细胞瘤临床表现主要为头晕、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共济失调等。CT和MRI检查示颅内界限尚清的囊实性病变,内有壁结节,增强扫描后囊性部分无强化,附壁结节明显强化。组织学检查肿瘤主要由两种成分构成:即不同成熟阶段的毛细血管和毛细血管网之间丰富的间质细胞。免疫组化肿瘤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细胞均表达CD34和FⅧRAg,间质细胞大多表达S-100,少数表达NSE,血管内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均表达vimentin,而一般不表达GFAP、EMA和p53,Ki-67表达较低或不表达。结论血管母细胞瘤主要由不同成熟阶段的毛细血管和来源未定的肿瘤性间质细胞构成。其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血管母细胞瘤须注意与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血管瘤型脑膜瘤、转移性肾癌等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母细胞瘤/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影像学
下载PDF
颅内胶质母细胞瘤51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周春辉 郝卓芳 +1 位作者 廖德贵 黄世章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2-386,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51例胶质母细胞瘤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影像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51例胶质母细胞瘤标本进行临床资料统计,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等方法进行病理学特征观察,CT和MR检查分析其影像特点。结果胶质母细胞瘤临床... 目的回顾性分析51例胶质母细胞瘤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影像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51例胶质母细胞瘤标本进行临床资料统计,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等方法进行病理学特征观察,CT和MR检查分析其影像特点。结果胶质母细胞瘤临床表现主要为头晕、头痛、呕吐,CT和MR检查示颅内界限不清的占位性病变,常伴有出血、坏死和囊性变,增强扫描呈不规则环状强化。肿瘤组织学显示瘤细胞弥漫分布,异型性明显,血管明显增生,伴有出血和坏死,坏死灶周围瘤细胞常排列呈栅栏状。免疫组化显示GFAP和vimentin均呈强弱不等的阳性,Ki-67表达较高,阳性细胞数平均为28.94%,而其它标记物的表达不尽相同。结论胶质母细胞瘤来源于星形细胞,组织形态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在颅内肿瘤中恶性程度最高,预后差。其影像学表现与肿瘤的病理改变密切相关。特殊类型的胶质母细胞瘤须注意与胶质肉瘤、恶性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等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胶质母细胞瘤 病理学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影像学
下载PDF
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表型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梅开勇 叶子茵 +4 位作者 林汉良 欧阳小明 郝卓芳 陆光明 廖德贵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2423-2426,共4页
目的探讨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PXA)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表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PXA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和病理组织学特点。运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GFAP、vi mentin、EMA、S-100、NSE、Syn、NF、nestin、NeuN、CD68、... 目的探讨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PXA)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表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PXA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和病理组织学特点。运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GFAP、vi mentin、EMA、S-100、NSE、Syn、NF、nestin、NeuN、CD68、CD34、EGFR、p53、Ki-67。观察其病理组织学特点和免疫表型特征,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结果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头痛和癫痫发作,影像示肿瘤均发生于大脑表浅部位,且伴有囊性变,增强后可见强化及瘤周水肿;典型组织形态学表现为瘤细胞呈多形性,可见黄色瘤细胞和嗜酸性小体(EGB)及核内包涵体,瘤组织内有多少不等的淋巴细胞散在浸润,有丰富的网状纤维,无坏死及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核分裂少或无。1例局灶区域出现上皮样结构,1例间变性PXA有较多核分裂,并见灶性坏死。免疫组化GFAP、vi mentin、S-100、NSE、nestin均阳性,p53、EGFR部分病例阳性,CD68散在瘤巨细胞阳性,Ki-67约1%瘤细胞阳性,EMA、CD34、Syn、NeuN、NF均阴性。随访无1例复发。结论 PXA是一种好发于年轻人的少见的具有特殊临床病理特征的、预后较好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病理组织学上需与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脂质化胶质母细胞瘤、黄色瘤型脑膜瘤、胶质肉瘤和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等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 临床 病理学 免疫表型
下载PDF
中枢神经细胞瘤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梅开勇 叶子茵 +2 位作者 林汉良 郝卓芳 欧阳小明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564-1566,共3页
目的提高对发生于脑室内、外中枢神经细胞瘤(CN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特征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CNC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采用HE染色及EnVision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其病理组织学特点和免疫表型特征。对所有病例进行... 目的提高对发生于脑室内、外中枢神经细胞瘤(CN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特征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CNC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采用HE染色及EnVision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其病理组织学特点和免疫表型特征。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结果 MRI示肿瘤实质呈等T1等T2信号,可见灶性囊变或钙化,增强扫描肿瘤呈不均匀轻度强化;肿瘤境界清楚,组织学改变均表现为瘤细胞丰富,瘤细胞异型性小,大小较一致,圆形,胞浆少而略透明,核居中,似少突胶质细胞样细胞,其中散在无细胞区的神经毡样结构,间质血管较丰富,呈纤细分枝状。少数病例出现钙化,未见坏死。个别病例瘤旁见海绵状血管样结构。免疫组化13例Syn、NSE及CD57均呈强阳性,NeuN散在阳性,GFAP阴性或偶见散在阳性,Ki-67约0.50%-5.0%,nestin、NF和CgA均阴性。13例患者随访无一例复发。结论发生于脑室内、外的中枢神经细胞是一种分化好的神经元肿瘤,治疗首选手术切除,术后辅以放疗,预后良好;组织形态学上易误诊为少突胶质细胞瘤、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性肿瘤、室管膜瘤及PNET或髓母细胞瘤和小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免疫组化标记NSE和Syn对诊断CNC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细胞瘤 影像学 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套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梅开勇 郝卓芳 +3 位作者 叶子茵 林汉良 林素暇 苏祖兰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75-278,共4页
目的探讨套细胞淋巴瘤(MCL)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特点,旨在提高对其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01—2011-12间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三医院和肿瘤医院诊断的MCL126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采用EnVision法对11... 目的探讨套细胞淋巴瘤(MCL)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特点,旨在提高对其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01—2011-12间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三医院和肿瘤医院诊断的MCL126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采用EnVision法对11种抗原标记物进行检测。结果 MCL共126例,男性95例,女性31例,男女之比为3.06:1,中位年龄53岁(34~80岁)。发病部位以淋巴结最多(80例),结外以胃肠道(20例)及扁桃体多见(12例)。临床分期为Ⅱ期2例,Ⅲ期58例,Ⅳ期66例。从组织结构上看,套区型3例,结节型5例,弥漫型118例。从细胞形态上看,经典型114例,小细胞型4例,多形性3例,单核样B细胞型2例,母细胞样变异型2例,伴浆细胞样分化型1例。免疫组化显示B细胞抗原(+),并且以CD5、cyclinD1和SOX11(+)为特征。结论 MCL以中老年男性多见,大多数发生于淋巴结内,临床分期高、预后差,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对诊断MCL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细胞淋巴瘤 临床病理 免疫表型
原文传递
IL-10、IL-17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被引量:12
10
作者 欧阳小明 史文静 +2 位作者 冀天星 郝卓芳 廖德贵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年第5期791-793,共3页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作为临床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多发生于50岁及以上的绝经妇女,并且其发病率有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质量。关于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无统一结论 ,有研究证实多种细胞因子可能参与...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作为临床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多发生于50岁及以上的绝经妇女,并且其发病率有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质量。关于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无统一结论 ,有研究证实多种细胞因子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及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7 ENDOMETRIAL 绝经妇女 妇科恶性肿瘤 INTERLEUKIN 生命质量 细胞因子 细胞亚群 炎症性反应 内膜样
下载PDF
苦杏仁甙对脑缺血能量代谢中细胞色素氧化酶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杨小平 杨俊何 +1 位作者 黄勤 郝卓芳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1996年第2期50-51,共2页
将大鼠鼠脑右额颞叶,快速冰冻切片进行细胞色素无化酶孵育染色,染色切片通过显微电视图像测量系统观察,数据经微机处理,结果表明苦杏仁甙有明显提高脑缺血状态下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作用。
关键词 苦杏仁甙 药理 细胞素氧化酶 脑缺血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脑局灶性皮层发育不良相关性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梅开勇 郝卓芳 +2 位作者 欧阳小明 李明昌 练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19-422,共4页
目的探讨脑局灶性皮层发育不良(FCD)相关性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29例2000年1月至2009年8月在本院接受难治性癫痫外科手术并病理诊断为FCD患者的临床资料、神经影像学以及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 目的探讨脑局灶性皮层发育不良(FCD)相关性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29例2000年1月至2009年8月在本院接受难治性癫痫外科手术并病理诊断为FCD患者的临床资料、神经影像学以及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包括术后服用抗癫痫药物、影像学检查以及癫痫改善或复发的情况。结果 29例患者平均年龄23.5岁,平均病程11.3年,发作形式以复杂部分性发作为主。影像学检查有4例可见海马硬化。病理组织学以FCDⅠ型多见,具体分型为轻微皮层发育不良(mildMCD)3例,FCDⅠa型6例,FCDⅠb型10例,FCDⅡa型5例,FCDⅡb型5例。从发病部位来看,额叶最多见(15例),其次为颞叶(8例),顶叶(6例)。具有双重病理改变的有4例(FCDⅠa型伴海马硬化2例,FCDⅠb型伴海马硬化1例,FCDⅡb伴海马硬化1例)。5例合并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T)。免疫组化染色示巨大神经元、未成熟神经元、形态异常神经元及白质内异位神经元NeuN均阳性,少数气球细胞呈nestin阳性表达。术后所有病例影像学复查无FCD改变,癫痫控制结果Ⅰa级6例,Ⅰ级5例,Ⅱ级3例,Ⅲ级2例,Ⅳ级13例。手术切除治疗后随访5个月以上,总治愈率为16/29,其中轻型组8/9,重型组8/20。结论 FCD相关性难治性癫痫中FCDⅠb型为最多见类型,分型与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皮层发育不良 难治性癫痫 临床 病理学
下载PDF
儿童颅内肿瘤25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周春辉 郝卓芳 +2 位作者 陆光明 廖德贵 黄世章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9-222,共4页
目的分析儿童颅内肿瘤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类型,提高儿童颅内肿瘤的早期诊断率和诊疗效果。方法对254例儿童颅内肿瘤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占我院同期脑肿瘤病例的11.70%,以男性患儿居多,占64.57%;发病年龄以9~12岁... 目的分析儿童颅内肿瘤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类型,提高儿童颅内肿瘤的早期诊断率和诊疗效果。方法对254例儿童颅内肿瘤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占我院同期脑肿瘤病例的11.70%,以男性患儿居多,占64.57%;发病年龄以9~12岁为高发,占27.95%;临床表现以头痛、头晕、呕吐为主,占73.23%;儿童颅内肿瘤以胶质细胞瘤为多见,占50.79%,其次为髓母细胞瘤,占24.42%;发病部位幕下多于幕上,占57.09%;CT检查阳性率为94.09%,MR检查阳性率为100%。结论儿童颅内肿瘤发病男多于女,肿瘤好发于幕下,以胶质瘤和髓母细胞瘤最为多见,其临床表现、发病部位、肿瘤性质和组织学类型均与成人有很大不同;影像学检查仍是目前儿童颅内肿瘤的常规检查方法,MR诊断阳性率高于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肿瘤 儿童 临床病理学
下载PDF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梅开勇 叶子茵 +4 位作者 林汉良 郝卓芳 陆光明 廖德贵 钱瑞菱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42-844,F0002,共4页
目的提高对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性肿瘤(DNET)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及影像学特征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DNET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及影像学表现,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39例DNET患者均在25... 目的提高对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性肿瘤(DNET)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及影像学特征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DNET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及影像学表现,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39例DNET患者均在25岁以前发病,以局灶性难治性癫痫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肿瘤由神经元和特异性胶质神经元成分(SGE)构成,基质为黏液伴微囊形成,周围有少突胶质细胞样细胞(OLC)。单纯型DNET 33例,复杂型DNET 5例,非特殊型DNET 1例。OLC示S-100及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2(Oligo-2)阳性,神经元核抗原(NeuN)、突触素(Syn)及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阴性;神经元示NeuN及Syn阳性。CT检查示病变为不规则低密度影,少数有囊性改变或钙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示病灶T1加权像(T1WI)呈低信号,T2加权像(T2WI)呈高信号,无强化,无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随访无肿瘤复发及死亡。结论 DNET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神经上皮 胚胎发育 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质 突触素 神经元核抗原
下载PDF
胶质瘤中MKK7与c-Jun磷酸化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郅程 赖妙玲 +8 位作者 廖德贵 郝卓芳 王业忠 吴力强 刘锶锶 曾淑莲 黄紫燕 陈丹敏 袁忠民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19年第9期790-795,共6页
目的探讨胶质瘤中MKK7和c-Jun磷酸化(p-c-Jun)的表达及意义,分析两者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弥漫型星形细胞瘤(15例)、少突胶质细胞瘤(5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11例)、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8例)、胶质母细胞瘤(53例)及其瘤旁正常脑组织... 目的探讨胶质瘤中MKK7和c-Jun磷酸化(p-c-Jun)的表达及意义,分析两者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弥漫型星形细胞瘤(15例)、少突胶质细胞瘤(5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11例)、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8例)、胶质母细胞瘤(53例)及其瘤旁正常脑组织(25例)共117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KK7、c-Jun及p-c-Jun的表达。体外培养神经胶质瘤细胞株U87,用脂质体转染MKK4-siRNA、MKK7-siRNA和对照siRNA,48h后Westernblot检测MKK7、c-Jun及p-c-Jun的表达水平。结果胶质母细胞瘤中p-c-Jun及MKK7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其他组织学类型胶质瘤及胶质母细胞瘤瘤旁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P=0.000,P=0.000)。随着胶质瘤WHO分级的升高,p-c-Jun及MKK7的表达增高,且与WHO分级呈明显正相关(r=0.494,P=0.000;r=0.606,P=0.000)。胶质瘤及胶质母细胞瘤瘤旁正常脑组织中MKK7与p-c-Jun的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r=0.387,P=0.000)。沉默神经胶质瘤细胞株U87MKK7表达抑制了c-Jun磷酸化水平。结论MKK7可以通过调控JNK/c-Jun活性进而促进胶质母细胞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胶质母细胞瘤 U87 MKK7 c-Jun磷酸化
下载PDF
胶质瘤LDHA和突变型p53蛋白联合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赖妙玲 郝卓芳 +3 位作者 黄世章 欧阳小明 郅程 申洪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2275-2280,共6页
目的探讨LDHA/p53联合表达在胶质瘤临床病理学中的意义。方法按照2016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新分类,分析68例胶质瘤LDHA和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68例胶质瘤中,LDHA单独高表达多为高级别胶质瘤,占48.5%... 目的探讨LDHA/p53联合表达在胶质瘤临床病理学中的意义。方法按照2016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新分类,分析68例胶质瘤LDHA和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68例胶质瘤中,LDHA单独高表达多为高级别胶质瘤,占48.5%;突变型p53高表达则多为胶质母细胞瘤,占26.5%。LDHA/p53联合表达在胶质母细胞瘤中显著增高,占22.1%(P=0.005)。高级别胶质瘤中LDHA/p53联合表达增多,占27.9%(P=0.002)。结论 LDHA/p53联合表达有助于高级别胶质瘤的诊断,对胶质母细胞瘤的诊断也具有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乳酸脱氢酶-A亚基(LDHA) 突变型P53 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Tip60(KAT5)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郅程 袁忠民 +3 位作者 赖妙玲 廖德贵 郝卓芳 张新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2-117,共6页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分化程度与Tip60(KAT5)表达相关性。[方法]选取口腔鳞状细胞共49例及癌旁正常口腔组织36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ip60(KAT5)的表达状态。体外培养口腔鳞状细胞癌Cal27及UM1细胞株,Tip60(KAT5)抑制剂Nu9...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分化程度与Tip60(KAT5)表达相关性。[方法]选取口腔鳞状细胞共49例及癌旁正常口腔组织36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ip60(KAT5)的表达状态。体外培养口腔鳞状细胞癌Cal27及UM1细胞株,Tip60(KAT5)抑制剂Nu9056处理Cal27及UM1细胞株后,MTT比色法检测Nu9056对Cal27及UM1细胞株增殖的影响。[结果]口腔鳞状细胞癌中Tip60(KAT5)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P=0.000);随着组织学分化程度的降低,Tip60(KAT5)的表达增高,且其表达与组织学分化程度的降低呈明显正相关(r=0.461,P=0.001);随着浓度及时间的增加,Nu9056对Cal27及UM1细胞株的增殖抑制率逐渐增加,呈浓度及时间依赖关系(P<0.05)。[结论]T ip60(KAT5)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上调,且与其的组织学分化程度相关,Tip60(KAT5)可作为预测口腔鳞状细胞癌进展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Tip60(KAT5) Nu9056
下载PDF
伴间变特征的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 被引量:2
18
作者 郅程 郝卓芳 +5 位作者 梅开勇 欧阳小明 翁洁玲 钟玲 唐甜 李丽娜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655-660,共6页
目的探讨伴间变特征的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及预后。方法与结果男性患者,43岁,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四肢抽搐伴意识障碍,头部MRI显示左侧颞顶枕叶、侧脑室后角旁多发异常信号,边界欠清晰... 目的探讨伴间变特征的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及预后。方法与结果男性患者,43岁,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四肢抽搐伴意识障碍,头部MRI显示左侧颞顶枕叶、侧脑室后角旁多发异常信号,边界欠清晰,伴囊性变。手术全切除病灶。部分肿瘤细胞以梭形细胞为主,呈束状或流水样排列,其间可见怪异的多核瘤巨细胞,细胞内类脂空泡形成,核分裂象易见,局部可见"地图"样坏死;另一部分肿瘤细胞形态较一致,分布均匀、背景组织疏松。两种肿瘤成分均弥漫性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波形蛋白、S-100蛋白、巢蛋白、CD34和P53,Ki-67抗原标记指数约为15%;网状纤维染色肿瘤组织中可见大量网状纤维。BRAF基因检测呈阴性。结论对于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核分裂象>5/10个高倍视野并伴坏死者,应考虑发生间变,注意与多形性和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相鉴别,以免造成过度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瘤 间变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经皮冷冻猪肺的影像学和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牛立志 王静 +11 位作者 邱大卫 周亮 吴炳辉 方刚 唐俊 穆峰 李海波 梅保君 邓春梅 邓春娟 郝卓芳 徐克成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0年第7期676-680,共5页
背景与目的肺癌已成为最常见死因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不能手术切除的肺癌,冷冻是一种安全可选择的消融治疗手段,但肺为含气组织,与冷冻肝脏、胰腺等实体器官不同,在理论上冷冻范围很难超过肿瘤边缘。本研究旨在通过正常猪肺模型实验了解... 背景与目的肺癌已成为最常见死因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不能手术切除的肺癌,冷冻是一种安全可选择的消融治疗手段,但肺为含气组织,与冷冻肝脏、胰腺等实体器官不同,在理论上冷冻范围很难超过肿瘤边缘。本研究旨在通过正常猪肺模型实验了解不同冷冻-复温循环对肺部组织坏死范围的影响并探讨经皮冷冻肺治疗的技术方案。方法采用6只平均体重为23kg的正常西藏小型猪作为模型,在CT引导下选择猪肺上叶1点和下叶2点作为靶点,使用直径为1.7mm的冷冻探针分别插入肺叶各靶点做经皮穿刺冷冻。左肺行冷冻10min、复温5min共2个周期的冷冻-复温循环;右肺先行冷冻5min、复温5min的2个冷冻-复温循环,然后行冷冻10min、复温5min的第3个冷冻-复温循环。左右肺的实验条件和实验方法均相同。实验中,观察CT影像下冰球的形态学变化。分别取冷冻后4h、3d和7d的猪肺标本,观察其大体形态及其在光镜下的组织学变化。结果猪肺冷冻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延长和循环次数的增加,冰球逐渐增大;无论2个或3个冷冻-复温循环,所产生的冷冻范围("假定坏死区")在大体标本上均超过CT上冷冻过程中显示的冰球大小;冷冻后随着时间延长,组织学坏死区逐步增大,3天及以后,假定坏死区即为组织学坏死区。结论经皮冷冻肺可以达到有效破坏靶组织的目的;在技术上,肺冷冻以3个冷冻-复温循环为佳;冷冻范围不强求冷冻"1cm安全边缘"。上述研究结果对于简化冷冻治疗过程及减少并发症具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冷冻 肺冷冻 冷冻治疗
下载PDF
儿童第四脑室区肿瘤5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春辉 郝卓芳 +1 位作者 廖德贵 黄世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3386-3387,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第四脑室肿瘤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类型,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及诊疗效果。方法:对52例儿童第四脑室肿瘤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占我院同期儿童脑肿瘤病例的20.47%,以男性患儿居多,占67.31%;发病的平... 目的:探讨儿童第四脑室肿瘤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类型,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及诊疗效果。方法:对52例儿童第四脑室肿瘤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占我院同期儿童脑肿瘤病例的20.47%,以男性患儿居多,占67.31%;发病的平均年龄为7.53岁;临床表现以头痛、头晕、呕吐为主;第四脑室肿瘤以髓母细胞瘤为多见,占57.69%,其次为室管膜瘤,占21.15%;52例儿童第四脑室肿瘤MRI检查阳性率为100%,不同的四脑室肿瘤具有不同的MRI影像特征。结论:第四脑室是儿童颅内幕下肿瘤最常见的发病部位,其发病率男多于女,以髓母细胞瘤和室管膜瘤最为多见,某些肿瘤具有部位、年龄和性别特征,密切结合临床和影像学检查可进一步提高其诊断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第四脑室 临床病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