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厦门湾砂质潮间带海底地下水排泄的非均质性研究
1
作者 王志秀 郝奇琛 +2 位作者 李亚松 刘春雷 张媛静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72-77,共6页
以厦门岛南岸砂质海岸为研究对象,通过监测潮间带渗出面处地下水盐度、近岸海水盐度,并分析潮间带盐度空间分布规律,以探究厦门湾海底地下水排泄(SGD)的非均质性。结果显示:1)潮间带地下水、海水盐度变化可以间接指示海底地下淡水排泄量... 以厦门岛南岸砂质海岸为研究对象,通过监测潮间带渗出面处地下水盐度、近岸海水盐度,并分析潮间带盐度空间分布规律,以探究厦门湾海底地下水排泄(SGD)的非均质性。结果显示:1)潮间带地下水、海水盐度变化可以间接指示海底地下淡水排泄量(SFGD)。2)垂直于海岸线方向,由内陆向海洋地下水盐度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规律;沿海岸线方向,整个潮滩地下水盐度分布不均匀,差异性较大,具有明显的非均质性。3)通过对潮间带中部最低盐度区域进行加密监测,圈定了厦门湾潮间带高渗透天窗范围,推测高渗透天窗对SFGD影响较大。4)通过对典型剖面地下水、近岸海水盐度动态监测,发现潮汐对潮间带SFGD产生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湾 海岸带 渗出面 地下水盐度 海底地下水排泄 非均质性
下载PDF
北京永定河冲洪积扇地下水人工调蓄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郝奇琛 邵景力 +1 位作者 谢振华 邢国章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18,共7页
地下水模型是研究地下水运动与储存的有效方法之一,可用来进行地下水调蓄研究。以永定河冲洪积扇为例,在分析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建立地下水模型,利用该模型确定了五种调蓄方案,并以其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方案为例对调蓄方案进行效果... 地下水模型是研究地下水运动与储存的有效方法之一,可用来进行地下水调蓄研究。以永定河冲洪积扇为例,在分析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建立地下水模型,利用该模型确定了五种调蓄方案,并以其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方案为例对调蓄方案进行效果分析。经计算,研究区的实际最大回灌能力为24243.84×104m3;调蓄后,均衡差由-4033.88×104m3增加为18538.50×104m3;水位回升明显,回灌效果显著。利用地下水模型研究地下水调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水流模型 地下水人工补给 调蓄效果
下载PDF
鲁西南高氟区生活饮用水供水模式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郝奇琛 石建 +3 位作者 苏晨 姜山 邵景力 万淼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9-45,共7页
为有效解决鲁西南高氟区生活饮用水供水安全问题,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水质分析、岩土样分析、综合评价研究,查明高氟水的分布规律、圈定生活饮用水找水靶区。结合供水水源空间分布特征、供水现状及供水方式,因地制宜,... 为有效解决鲁西南高氟区生活饮用水供水安全问题,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水质分析、岩土样分析、综合评价研究,查明高氟水的分布规律、圈定生活饮用水找水靶区。结合供水水源空间分布特征、供水现状及供水方式,因地制宜,提出了3种供水模式:以浅层孔隙水或岩溶裂隙水为水源的集中供水模式;以深层孔隙水为饮用水源集中供水并且以浅层孔隙水为生活用水水源的分散供水模式,以及以地表水为主要水源的集中供水模式。供水模式的划分可为鲁西南高氟改水工作及供水安全问题提供技术支持与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氟水 找水靶区 供水模式 鲁西南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地下水人工回灌系统优化——以北京永定河冲洪积扇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郝奇琛 邵景力 +2 位作者 李宇 谢振华 崔亚莉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7-71,共5页
地下水人工回灌是增加含水层补给资源量的有效方法之一。为评价地下水人工回灌系统的最大回灌效率。以地下水长期超采的北京永定河冲洪积扇为例,建立了地下水人工回灌系统优化模型。为预测地下水对回灌方案的响应,优化模型中嵌入了地下... 地下水人工回灌是增加含水层补给资源量的有效方法之一。为评价地下水人工回灌系统的最大回灌效率。以地下水长期超采的北京永定河冲洪积扇为例,建立了地下水人工回灌系统优化模型。为预测地下水对回灌方案的响应,优化模型中嵌入了地下水流模型,模拟预测的结果返回到优化模型中作为约束条件,优化过程最终由遗传算法(GA)求解。GA的选择方法为轮盘赌选择法,并使用罚函数法解决了优化模型的限制条件问题。求解结果显示,优化后的地下水人工回灌系统将更有效的增加含水层的储存资源量,在地下水限高水位约束下,两种方案回灌至含水层的水量将从127.42×106 m3和243.48×106 m3分别增加到140.46×106 m3和275.55×106 m3,回灌结束后水位最大升幅为26m。说明开发的优化模型可以高效求得最优回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模型 遗传算法 地下水人工补给 回灌速率 地下水流模型
下载PDF
厦门市多水源多目标联合配置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郝奇琛 孙倩 +4 位作者 李亚松 李政红 朱玉晨 李剑锋 崔伟哲 《华东地质》 2022年第1期79-86,共8页
通过遗传算法和权重系数法,兼顾地表水、地下水等多种水源以及供水能力、供需关系等约束条件,构建厦门市多水源联合配置模型,研究经济、社会、生态等多种目标条件下,各行政区多种水源的联合配置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在特枯水年只有优先... 通过遗传算法和权重系数法,兼顾地表水、地下水等多种水源以及供水能力、供需关系等约束条件,构建厦门市多水源联合配置模型,研究经济、社会、生态等多种目标条件下,各行政区多种水源的联合配置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在特枯水年只有优先考虑社会效益方案才能达到较高的生活用水保证率;常规开采地下水条件下,岛内思明和湖里两区以配置九龙江的外调水为主,岛外其他四区以配置本地地表水和地下水为主;开采地下水储存资源作为应急供水水源可大幅提升供水安全保障程度,但也改变了各区的供水结构,地下水供给占比大幅提升。研究表明,可以利用遗传算法面向不同目标对多种水源进行合理配置,地下水能够在保障供水安全中发挥更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地下水 遗传算法 多目标 优化配置 应急供水
下载PDF
盆地地下水密度变化对水流驱动力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郝奇琛 崔伟哲 黄林显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95-602,共8页
为了揭示内陆干旱盆地地下水密度变化对区域水流系统的影响机制,基于理想剖面变密度流数值模型,采用平均等价淡水水头差定量表征方法,分析地下水密度增加对区域水流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受蒸发浓缩作用控制,盆地中部地下水密度逐渐增大... 为了揭示内陆干旱盆地地下水密度变化对区域水流系统的影响机制,基于理想剖面变密度流数值模型,采用平均等价淡水水头差定量表征方法,分析地下水密度增加对区域水流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受蒸发浓缩作用控制,盆地中部地下水密度逐渐增大;地下水密度增大造成排泄区等价淡水水头差增大,进而削弱补给区到排泄区的水流驱动力,当模型运行100 ka时,地下水密度增大对下层区域水流系统驱动力的削弱程度达47.86%,造成排泄区地下水径流路径发生明显变化;盆地中部地下水密度变化导致的等价淡水水头增大是造成水流驱动力减小的根本原因,是区域地下水流系统研究中不可忽略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流系统 水流驱动力 变密度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鲁西南地区高氟水分布规律与成因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万继涛 郝奇琛 +3 位作者 巩贵仁 苏晨 崔亚莉 刘倩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48-453,共6页
地方性氟中毒是我国北方地区最为典型的地方病之一,查明高氟地下水的空间分布及其成因是除氟改水、防治氟害的前提。通过对鲁西南地区不同层位地下水水质分析结果及水文地质、地质条件等多个环境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查明了鲁西南地区高... 地方性氟中毒是我国北方地区最为典型的地方病之一,查明高氟地下水的空间分布及其成因是除氟改水、防治氟害的前提。通过对鲁西南地区不同层位地下水水质分析结果及水文地质、地质条件等多个环境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查明了鲁西南地区高氟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并分析了影响浅层和深层高氟水形成的环境因素。浅层高氟水呈片状分布于洼地、缓平坡地等地势较低的区域,占鲁西南地区总面积的47%,大部分地区高氟水氟离子含量为1.2~2.0 mg/L,局部大于4.0 mg/L,其形成受气候、地质环境、地形地貌特征及水化学环境等多个因素的影响,成因类型为溶滤-蒸发浓缩型。深层高氟水具有水平分带性,占鲁西南地区总面积的65%,大部分高氟水氟离子含量为2.0~4.0 mg/L,氟离子含量分布与晚更新世沉积相带呈现很好的相似性,推测其为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古地下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氟水 分布 形成条件 水化学特征 鲁西南
下载PDF
诺木洪冲洪积扇地下水氢氧同位素特征及更新能力研究 被引量:23
8
作者 崔亚莉 刘峰 +1 位作者 郝奇琛 张戈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共7页
诺木洪地区是柴达木盆地中发育较为典型的冲洪积扇,研究其地下水同位素特征及更新能力对于整个盆地地下水资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诺木洪地区地下水中的2H、3H、18O同位素特征,利用3H数据建立相应的数学物理模型,计算出冲洪积扇不... 诺木洪地区是柴达木盆地中发育较为典型的冲洪积扇,研究其地下水同位素特征及更新能力对于整个盆地地下水资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诺木洪地区地下水中的2H、3H、18O同位素特征,利用3H数据建立相应的数学物理模型,计算出冲洪积扇不同位置地下水的更新速率,并以此为依据定性划分了当地的地下水流动系统。山区至冲洪积扇中部地下水更新速率达5%/a^10%/a,更新能力较强。冲洪积扇前缘地下水更新速率为0.08%/a^1.4%/a,而在溢出带以下至盆地中心地下水更新速率小于0.07%/a,更新能力极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木洪冲洪积扇 地下水 同位素 更新速率
下载PDF
福建泉州湾近岸海域沉积物重金属来源分析与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6
9
作者 曹胜伟 刘春雷 +5 位作者 李亚松 李静 郝奇琛 高婕 董岩 陆晨明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81-1496,共16页
【研究目的】受重金属含量影响,泉州湾表层沉积物环境质量面临巨大生态风险,然而重金属含量影响因素及潜在来源研究相对薄弱。【研究方法】通过采集泉州湾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样品,以元素含量及粒度分析归纳出重金属分布特征、富集程度... 【研究目的】受重金属含量影响,泉州湾表层沉积物环境质量面临巨大生态风险,然而重金属含量影响因素及潜在来源研究相对薄弱。【研究方法】通过采集泉州湾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样品,以元素含量及粒度分析归纳出重金属分布特征、富集程度为基础,使用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识别湾内沉积物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并进一步通过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及主成分分析,定量分析不同重金属主要来源。【研究结果】在晋江与洛阳江交汇处出现沉积物粒度低值区,易于重金属富集,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富集程度为Hg>As>Cd>Pb>Zn>Cu>Cr>Ni。湾内沉积物整体处于中度生态风险状态,Cd对生态风险贡献程度最高(37.90%),其次为Hg(29.38%)。Cr与Ni主要源于母岩风化,Cu与Zn、Pb受母岩风化影响及矿山冶炼的共同影响,Cd与As分别主要源自近岸污水排放与燃料燃烧,而Hg的来源较为复杂。研究区表层重金属主要来源依次为矿山冶炼、母岩风化、污水排放以及燃料燃烧,贡献率依次为33.95%,31.16%,22.26%与12.21%。【结论】陆域物质随地表径流的输送对泉州湾表层沉积物生态环境质量造成了巨大风险,未来需要特别加强对不同介质中Hg的归趋及环境行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 重金属 源解析 正定矩阵因子 生态风险 地质调查工程 泉州湾 福建
下载PDF
北京昌平平原区地下水污染特征 被引量:9
10
作者 肖勇 邵景力 +2 位作者 顾晓敏 赵微 郝奇琛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2-256,338,共6页
在地下水采样分析基础上,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及相关分析法,对北京昌平区地下水水质污染成因进行识别。结果表明,昌平区地下水水质可以分为天然型、污染型、污染-超采型三种成因类型;地下水中主要超标物为氮素、总硬度、TD... 在地下水采样分析基础上,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及相关分析法,对北京昌平区地下水水质污染成因进行识别。结果表明,昌平区地下水水质可以分为天然型、污染型、污染-超采型三种成因类型;地下水中主要超标物为氮素、总硬度、TDS和氟化物,超标率分别为15.79%、10.53%、10.53%和5.26%;氮素包括硝氮、亚硝氮和氨氮,主要来源于污染物输入,其存在形式与水文地质条件及污染物输入量有关;总硬度和TDS则由污染和地下水超采共同造成;氟化物由原生作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聚类 地下水 污染 北京昌平
下载PDF
昌平区山前平原地下水位空间变异性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顾晓敏 崔亚莉 +1 位作者 肖勇 郝奇琛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15,23,共7页
基于Arc GIS的地统计模块和半变异函数模型,在了解昌平区山前平原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选取30眼地下水位观测井2001—2011年间水位观测数据分析地下水位的空间变异性。利用交叉验证法遴选最优半变异函数模型,结合空间插值分析对未知点... 基于Arc GIS的地统计模块和半变异函数模型,在了解昌平区山前平原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选取30眼地下水位观测井2001—2011年间水位观测数据分析地下水位的空间变异性。利用交叉验证法遴选最优半变异函数模型,结合空间插值分析对未知点进行无偏最优估计。结果表明,北京市山前平原的最优插值模型为0阶球状模型,插值方法选用析取克里格方法;2011年地下水位的块金效应为0.45,受地形起伏、降水以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影响较大,空间相关性强,而地下水降深的块金效应达到0.969,表明人类活动和测量误差等因素对其影响较大,空间相关性弱;由块金效应可知2001—2011年间人为大量开采使地下水位的空间相关性逐年减弱;受到水文地质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地下水流主径流方向上的块金效应为0.34;由于人类大量开采,冲洪积扇中上部地下水位空间变异性变化更为显著,在顶部和下缘空间变异性较小。克里格空间插值结果可为今后开采井的合理布设及进一步研究人类活动影响下地下水系统变异规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前平原 地下水位 地统计 空间变异
下载PDF
福建厦门市硝酸型地下水特征、成因及其治理措施建议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政红 李亚松 +2 位作者 郝奇琛 李剑锋 朱玉晨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41-1452,共12页
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是世界性水环境问题。地下水硝酸盐绝对含量的增加,引起水质恶化,而其相对含量的增加,改变了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在某些地区NO_(3)^(-)成为地下水中的主要阴离子之一,用“硝酸型水”命名这种新的地下水化学类型,目前... 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是世界性水环境问题。地下水硝酸盐绝对含量的增加,引起水质恶化,而其相对含量的增加,改变了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在某些地区NO_(3)^(-)成为地下水中的主要阴离子之一,用“硝酸型水”命名这种新的地下水化学类型,目前正在逐渐被学者所接受。本研究通过分析厦门市平原区地下水中硝酸型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探讨了硝酸型水的水化学指示意义。结果表明,厦门市地下水已受到硝酸盐氮污染。在全区采集的87组地下水样品中,硝酸型水占比36.8%,主要分布于风化残积平原区,东部翔安区和同安区已形成较大面状分布,西部集美区和海沧区分布较少,且呈点状或局部小面积分布。硝酸型水主要存在于氧化沉积环境,具有低pH、低TDS和低硬度特征。风化残坡积含水层的酸性土壤、地下水径流缓慢和浅层地下水埋深浅等特征为地下水NO_(3)^(-)富集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人类生活污水、垃圾渗滤液下渗、农业施肥等是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主要来源。建议开展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源识别研究,针对不同污染来源采取完善污染管网建设、农村改厕、科学施肥等措施,从源头上防治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型水 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氮污染 地质调查工程 厦门 福建
下载PDF
基于TOUGH2的柴达木盆地诺木洪剖面地下水流模拟 被引量:2
13
作者 顾晓敏 张戈 +4 位作者 郝奇琛 邵景力 崔亚莉 张秋兰 肖勇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48-554,共7页
基于TOUGH2数值模拟软件的EOS9模块建立柴达木盆地典型剖面饱和-非饱和地下水流数值模型。模型中对上边界条件的处理采用考虑潜在蒸发能力和土壤含水率的表土含水量计算方法。利用试估校正法对模型参数进行识别验证,模拟结果得出实测水... 基于TOUGH2数值模拟软件的EOS9模块建立柴达木盆地典型剖面饱和-非饱和地下水流数值模型。模型中对上边界条件的处理采用考虑潜在蒸发能力和土壤含水率的表土含水量计算方法。利用试估校正法对模型参数进行识别验证,模拟结果得出实测水位与模拟水位拟合相关系数为0.976 4;均衡计算结果表明地下水补给量主要为南侧山前补给,占补给总量的90.1%,排泄量主要为溢出排泄和蒸发排泄,分别占64.3%和35.7%。地下水流系统发育三级流动层次,其中局部水流系统排泄是地下水排泄的主要方式,循环量主要为泉溢出排泄,占58.8%;中间流循环量主要为溢出排泄和蒸发排泄,占27.6%;区域流循环量主要为蒸发排泄,占1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饱和-非饱和 地下水流系统 Tough2
下载PDF
福建厦门市地下水质量及开发利用建议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政红 郝奇琛 +3 位作者 李亚松 李剑锋 朱玉晨 李倩 《华东地质》 2022年第1期40-48,共9页
地下水质量和污染问题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该文对厦门市平原区地下水的有机和无机化学组分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根据“地下水标准”和“矿泉水标准”对地下水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表明:厦门市地下水质量总体一般,可以... 地下水质量和污染问题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该文对厦门市平原区地下水的有机和无机化学组分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根据“地下水标准”和“矿泉水标准”对地下水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表明:厦门市地下水质量总体一般,可以直接饮用的水占22.9%,经过适当处理可以饮用的水占59.8%,不能饮用的占17.3%。有益人体健康的H_(2)SiO_(3)、Sr微量组分在地下水中含量普遍较高。在采集的87组样品中,有17组高H_(2)SiO_(3)或Sr元素地下水优于“地下水标准”Ⅲ类水标准和“矿泉水标准”相关标准,为兼有饮用和医疗价值的优质天然矿泉水。影响地下水质量的主要因子为pH值和Mn、Fe等与原生地质环境有关的无机组分,以及由人类活动引起污染的无机组分NO_(3)^(-)、Pb和有机组分二氯甲烷等。基于“优质优用,按需开采”的原则,从居民饮水安全的角度,对厦门市地下水开发利用提出科学有序开采优质矿泉水、适度开采水质优良水、应急利用原生水质较差水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市 地下水质量 影响因子 矿泉水 开发利用
下载PDF
北京市永定河地下水库水资源储蓄能力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立发 邢国章 +1 位作者 江剑 郝奇琛 《城市地质》 2013年第1期18-22,31,共6页
北京市永定河冲洪积扇中上部,具备建设地下水库的基本条件。本文在确定永定河地下水库水资源人工补给方式的基础上,分析了各方式的入渗能力,提出了地下水库的人工补给方案,利用地下水数值模拟的预测结果和有效储水率计算公式,首次研究... 北京市永定河冲洪积扇中上部,具备建设地下水库的基本条件。本文在确定永定河地下水库水资源人工补给方式的基础上,分析了各方式的入渗能力,提出了地下水库的人工补给方案,利用地下水数值模拟的预测结果和有效储水率计算公式,首次研究了地下水库的储水能力,分析了永定河地下水库的水资源补给效果。结果表明,永定河地下水库水资源人工补给能力最大可达18.93m^3/s,回灌地表水2.42×108m^3的情况下地下水位最大回升32m,地下水储存量增加2.09×108m^3,回灌后1年和5年的有效蓄水率分别为78.6%和46.8%,北京永定河地下水库具有较好水资源回灌能力、储存能力,地下水人工调蓄能够起到明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定河地下水库 地下水人工补给 回灌能力 储存能力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弱透水层水文地质参数反演研究--以呼和浩特盆地某淤泥层为例 被引量:11
16
作者 石鸿蕾 郝奇琛 +2 位作者 邵景力 崔亚莉 张秋兰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共7页
弱透水层是含水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文地质参数的准确获取一直以来都是研究难点,传统室内试验难以克服应力状态及环境变化对土层参数的影响,因此如何在原位状态下评价其水文地质参数有着重要意义。选取呼和浩特盆地某淤泥层为研... 弱透水层是含水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文地质参数的准确获取一直以来都是研究难点,传统室内试验难以克服应力状态及环境变化对土层参数的影响,因此如何在原位状态下评价其水文地质参数有着重要意义。选取呼和浩特盆地某淤泥层为研究对象,基于抽水试验和溶质运移试验获得的多源数据,采用基于控制体积有限差分法的非结构化网格(Unstructured Grid)方法,建立三维地下水流-溶质运移耦合模型,对弱透水层水文地质参数进行反演。结果显示:模型计算的抽水井中水位和溶质浓度变化规律与实际观测数据能够较好拟合,模型识别出的抽水含水层渗透参数(4.8 m/d)与通过解析法计算得出的结果(4.17 m/d)相近,建立的数值模型符合实际水文地质条件;反演得到淤泥质弱透水层垂向渗透系数为1.2×10^(−4) m/d、储水率为1.0×10^(−5) m^(−1)。基于多源数据的参数反演方法可为弱透水层参数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弱透水层 MODFLOW-USG 多源数据 参数反演
下载PDF
呼和浩特盆地地下水流系统变异机制及其资源效应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泽鹏 朱玉晨 +3 位作者 郝奇琛 王文中 张恒星 马孟科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3-68,共6页
几十年的高强度开采致使呼和浩特盆地地下水流系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对含水系统结构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地下水流场及水位动态特征,对地下水流系统演化模式进行了分析总结,基本可归纳为3个演化阶段,地下水人工开采及沟谷水利工程的... 几十年的高强度开采致使呼和浩特盆地地下水流系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对含水系统结构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地下水流场及水位动态特征,对地下水流系统演化模式进行了分析总结,基本可归纳为3个演化阶段,地下水人工开采及沟谷水利工程的修建是地下流系统变异的主要驱动因子。采用均衡法对现状条件下地下水均衡情况进行了定量计算,通过与历史时期均衡情况对比分析,发现在不同水流系统演化阶段,各含水层地下水补排量差异较大,从而导致地下水资源量发生变化,与历史时期相比,潜水含水层资源量明显减小,承压含水层资源量有所增加,但总资源量一定程度减小,地下流系统变异的资源效应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和浩特盆地 地下含水系统 地下水流系统 资源效应
下载PDF
泉州官桥地区地热勘探靶区及成因模式探讨 被引量:4
18
作者 陆晨明 刘春雷 +3 位作者 李亚松 郝奇琛 曹胜伟 董岩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45-1356,共12页
福建省地热资源主要以中低温水热系统为主,对于其中深部的控热过程及条件目前还存在认识上的不足。本次研究综合重力及广域电磁法对研究区的断层及凹陷进行了详细的勘测和解译,推测出5条主断裂和10条次级断裂,并划定出凹陷区的分布范围... 福建省地热资源主要以中低温水热系统为主,对于其中深部的控热过程及条件目前还存在认识上的不足。本次研究综合重力及广域电磁法对研究区的断层及凹陷进行了详细的勘测和解译,推测出5条主断裂和10条次级断裂,并划定出凹陷区的分布范围。泉州官桥地区的对流型地热资源是储热岩体、导热断层和保热盖层的"三元"聚热模式。根据该聚热模式,一级断裂F31与F8的交汇部位可圈定为一级地热勘探靶区,GQ-F2与GQ-F3和GQ-F4、GQ-F7与F29、F1与F30、GQ-F10与GQ-F11的交汇部位可圈定为二级地热勘探靶区。在一级地热勘探靶区内布设的DR02孔显示,0~300 m深度水温增速由快至慢,300 m深度以下温度稳定在48℃。利用地热验证钻孔检验了聚热模式及圈定靶区的可靠性,这对于泉州官桥地区的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 重力法 广域电磁法 聚热模式 勘探靶区 官桥地区
下载PDF
基于改进DPSIR模型的京津冀地区优先回补地下水水源地筛选方法 被引量:4
19
作者 朱玉晨 李亚松 +4 位作者 刘雅慈 郝奇琛 陈李宁 李炳华 孔祥科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57-1365,共9页
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水源地超采问题严重,引发了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南水北调中线输水贯通为该地区地下水水源地的回补涵养提供了契机;然而,京津冀地区众多地下水水源地在回补条件和回补需求等方面各异,在有限回补水源条件下,... 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水源地超采问题严重,引发了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南水北调中线输水贯通为该地区地下水水源地的回补涵养提供了契机;然而,京津冀地区众多地下水水源地在回补条件和回补需求等方面各异,在有限回补水源条件下,亟需建立该地区地下水水源地回补优先性评价和分级方法,从而筛选出可优先回补的水源地.借助DPSIR(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评价模型理念,在综合分析地下水水源地产生资源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存在压力、不利状态、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以及地下水回补工程产生的响应基础上,解析影响地下水回补的关键因素,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专家咨询和评分,建立了涵盖5个准则和21个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集.在阈值确定和数据标准化基础上,依据评分数据确定各准则和指标权重,最后通过综合指数法构建基于DPSIR模型的地下水水源地回补优先性评价体系,并对京津冀地区具有代表性的76个浅层地下水水源地进行了评价和分级.结果表明: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轴,分布在山前冲洪积扇的32个浅层地下水水源地为优先和较优先回补等级,从山前至中部平原地下水水源地回补优先性逐渐变差;回补水源类型、浅层含水层储水空间、区域浅层地下水质量、浅层含水层防污性能是影响评价结果的最重要指标.研究显示,位于京津冀山前的冲洪积扇地区的地下水水源地应最优先考虑回补,中部平原地下水水源地大多为一般或暂不考虑,东部平原区地下水水源地普遍不适宜回补.该评价方法指标选取和权重计算科学客观,可为京津冀地下水水源地的涵养提供标靶和决策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地下水水源地 地下水回补 回补优先性评价 DPSIR模型
下载PDF
基于DPSIR模型的地下水饮用水源地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珂 郝奇琛 +3 位作者 邵景力 钱永 崔亚莉 张秋兰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25,共6页
为系统客观的评价地下水饮用水源地的安全状态,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框架初步建立备选评价指标,运用专家咨询法对备选指标进行筛选及合理性检验,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地下水饮用水源地安全度综合评价... 为系统客观的评价地下水饮用水源地的安全状态,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框架初步建立备选评价指标,运用专家咨询法对备选指标进行筛选及合理性检验,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地下水饮用水源地安全度综合评价体系。以滹沱河浅层孔隙水水源地为例,确定了包含5个准则层,18个指标的地下水饮用水源地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滹沱河浅层孔隙水水源地实例研究表明,准则层中压力系统和状态系统所占权重较大,分别为0.257和0.339;水源地安全度为0.67,尽管处于较安全级别,但非常接近警戒值(0.4~0.6)。通过实例分析可知,筛选的指标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可以为评价浅层孔隙水水源地的安全状态及面临的风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PSIR模型 地下水源地 专家咨询 安全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